第一篇:健康教育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体会论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在社区服务中应用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效果。方法:将健康教育的目的、意义、方法、内容、措施采取印制成小册子下发、定期出版教育园地、定期到学校、厂矿、老年大学举行讲座、到居民家里讲课、或设立咨询室接待来访等形式,始终将健康教育贯穿于社区预防、保健、康复及护理患者中。结果和结论:我们通过此方法,使社区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全面理解、掌握了日常生活中影响健康的因素、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妇儿保健及优生优育、合理用药知识及各种疾病的防护知识。
论文主题词:社区卫生服务 卫生教育
我院于2005年开始尝试将健康教育运用于社区服务工作中,经过3a的分析、总结及跟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准备阶段
(1)深入社区建立家庭健康档案。通过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达到相互了解、融洽关系、增加感情的目的,为以后的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基础,保证计划及措施正确有效、快速的落实。(2)运用护理程序找出个人、家庭、及社区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针对问题制定具体的健康教育处方,并印刷成册,为下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3)与社区居委会取得联系,得到他们的认同和支持,并安排专门工作人员配合我们深入社区家庭,做好前期宣传动员工作,提供固定的宣传教育园地,为创建健康教育宣传栏作好准备。(4)与辖区内的学校、厂矿、社会团体(如助老联合会、老年大学)取得联系,配合我们开展专题健康教育讲座。
2健康教育内容
2.1社区层面的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并符合社区的特点,它是老人、儿童、妇女及康复期患者的聚集地,因此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要适合这些人二。健康教育的内容广,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环境、饮食、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针对目前中国的健康状况,疾病谱的特征与有关国家政策,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健康教育:传染病、职业病及慢性病的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及日常生活中易出现的意外事故防治,自我保健、食品与营养卫生、环境与健康、生殖卫生与计划生育等。
2.2家庭健康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单位,也是我们社区服务的重要场所和对象,因此,我们更应注重家庭健康教育的开展。主要内容有:疾病的防护知识、用药知识、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锻炼保健知识、计划生育知识、突发事件的处理常识、康复技能等。
2.3患者的教育主要在社区门诊及家庭访视中进行。教育的内容为:疾病发病的原因、治疗方法、存在的护理问题、应采取措施、避免诱发因素及增加家属健康知识的教育。
3健康教育的实施
3.1健康教育处方的实施根据每个家庭的人员结构、年龄层次、所患疾病及存在问题的不同,我们选择预先印制的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给他们,并逐条进行讲解和指导,以保证其正确实施。
3.2健康教育园地的利用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宣传园地的作用,进行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并对家庭生活中易出现的突发事件,如:溺水、电击、煤气中毒、烫伤、噎食等的急救方法给予详细讲述。对教育园地内的内容每季度更换一次,对重要常见的健康知识采取反复循环宣传,加深居民的理解和认识,真正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3.3专题健康讲座的举行社区居民应根据其需求(如反应多的问题、普遍存在的问题、突然发生的问题)、根据发病的季节、根据突发流行疾病及公共卫生方面的知识进行专场讲座,每季度为老年大学的学员举办专题健康讲座,每个学期为辖区内的学校举行一场儿童期及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讲座,根据厂矿的工作特点及工作环境进行职业性疾病预防保健知识讲座。
3.4建立健康教育咨询室设有、电视机、影碟机、各种健康教育杂志等,安排有专职的工作人员随时接待个体和群体健康咨询工作。播放健康知识片观看,以便更形象、更生动地进行预防疾病知识的传授。
(1)领导的观念以及与此相关的国家政策和社区各部门的重视、各单位的支持、协调与配合是顺利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获得成败的关键。社区健康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单靠社区工作人员是不行的,应依靠社会的力量,共同合作,人人参与,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准备工作和社区服务人员熟练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较全面的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是搞好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
(3)密切了工作人员与社区、群体、家庭及个体的关系,从而主动与社区工作人员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改变他们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和不良的行为方式,也使我院的健康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目标迈进。
(4)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投资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川。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信息传播和行为千预,帮助他们掌握了医疗保健知识,树立了健康观念,养成了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社区内的发病率、残障率和死亡率,提高了生活质量和群体健康水平,减轻个体、家庭和社会负担。
第二篇:音乐教学在教育教学中作用论文:音乐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教学在教育教学中作用论文:音乐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教育是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规律,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能力与需要为出发点,通过“识谱”、“唱歌”、“欣赏”、“乐器”等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姐妹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到“表现音乐”,最后发散思维创造音乐,使学生产生自信心理,减少畏惧心理,在饶有兴趣的情景下学好各门功课。
1.音乐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感知植根于人类的本性之中,只有通过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使人的这种感知能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听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那优美婉约的旋律,就让人眼前不自觉的浮现出春夜江面的迷人景色,心情无比舒畅。听旋律宽广,速度从容,气势宏伟的混声四部合唱《祖国颂》,就会让人很自然地想到祖国辽阔的大地,壮丽的山河,各地蒸蒸日上的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对祖国繁荣昌盛的企盼和祝愿等等。学生在音乐欣赏这一情感体验过程中,自然也能够自我感受各个音乐作品所体现的艺术美,并用这种美来陶冶情
操,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音乐教育就是要通过音乐所表现的情感与形象,对学生动之以情,感之以形,晓之以理,最终达到教育人的目的。
2.音乐能够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如果我在早年没有接受音乐教育的话,那么我无论在什么事业上都将一事无成。”他还说:“每当我遇到难题的时候,为了使头脑清醒,我就拿起小提琴进行演奏。”音乐与人、与客观世界、与整个宇宙是一个结构和谐的整体。人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由于音乐信息的剧增,这种音响对于疏导大脑的整个生理功能起着良好的作用,这时,想象力相应地活跃起来,增加了大脑的随机应变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把彼此分散的潜意识和众多孤立的信息组合起来,从而对人的创造力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
3.音乐能开发学生的智力
音乐是学生最好的启蒙教师。音乐早在中国古代就被列在学子们必学的《六艺》中。现在由于物质生活的普遍提高,许多家长都选择音乐作为自己孩子的启蒙教育之一,诸如学习钢琴、小提琴、舞蹈等等。虽然家长的初衷不尽相同,但学习音乐的确使孩子发生了变化,如:促进了智力的开发等。音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最突出的表现为知觉感受力增强,记忆力增强。例如你能准确地听辨出音乐的细微差别,你同样能在其他事情上分辨出其微小的差异,正确地识别真
善美和假恶丑,学习也会有长进。假如在音乐欣赏中你能听出一首乐曲的音乐形象,你同样能在作文里充分发挥那合乎实际的联想,用你的审美能力选材,写出具有特色的文章,假如你能在音乐的不同节奏中找出表现不同的情感,你同样能在阅朗读中正确处理诗文中的思想感情。许多实践,调查表明:学习音乐可以增进听觉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增强意志力,增强词汇和应用词句的背诵能力。在音乐活动中,能启发人类最珍贵的创作潜能,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借助音乐的创作过程磨练思考力,敏锐的感触力及丰富的想象力。让孩子学习音乐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有些家长是希望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发掘他们的音乐天赋和音乐才能,为他们将来从事专业音乐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有些家长是希望他们从学习音乐中获得美好的能力后再走向别的领域也能表现出很高的能力。
在长期的音乐教学程中,我发觉酷爱音乐、喜欢文艺演出的学生一般都会受到老师及同学的好评,并且学习成绩都不会太差。据了解这些学生上课时经常提问题,反映灵敏,接受能力强,考试不怯场。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开发智力的同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4.音乐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好的音乐可以让观众与表演者形成情感共鸣。民间有句俗语:“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呆子”。就是说观众会随着
舞台演员的情绪变化而变化,如果演员哭,观众也会很悲伤;演员笑,观众也就跟着笑,这就是所谓的“共鸣”。那么,作为学校的一堂音乐课来讲,能够让学生从歌曲中产生某种凝聚力不也是一种成功吗?例如:通过合唱或合奏训练,可以培养一个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一个合唱或合奏队伍是由多人组成,需要有一个统一的音高标准,统一的节奏,统一的力度,按照指挥的要求以音乐形式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倘若其中有一个人,不按照指挥员的要求演唱或演奏,就会破坏和影响整个演出效果,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有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观念,不能我行我素。对于学生来说通过音乐课的学习,音乐实践的锻炼,能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的班集体。
第三篇: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所以要从幼儿抓起,从小就加强礼仪的培养,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重礼仪的合格接班人。幼儿时期是孩子不断学习模仿外界大人言行举止的时期,这一阶段幼儿的可塑性很强,容易受外界影响,因此,我国要在幼儿教育中加大对礼仪教育的关注度。下面就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谈谈以下观点。
一、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美德
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人的美德,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从我们熟知的一个个典故,例如“孔融让梨”“卧冰求鲤”“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其中的人物有的懂谦让,有的孝顺,有的是知恩图报。我们应该通过对故事的讲解,培养幼儿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明白礼仪的含义,告诉幼儿人性的真善美。作为幼儿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些美德落实在我们自己身上,并坚持一代一代传下去。
二、增强幼儿的交际能力
作为交流、交往的纽带和桥梁,礼仪是幼儿时期不可或缺的教育。幼儿只有在懂礼仪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与同龄人或者长辈交流沟通。缺乏礼仪,会将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印象分降低,这不利于和他人的友好相处。孔子曾有句关于礼仪的名言:“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不学习礼仪礼貌,就很难有立身之处,由此可见礼仪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引导幼儿在特定环境应该具备怎样的言行举止,什么样的礼仪表达是正确的,只有我们尊重他人才会受到他人尊重和欢迎,培养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受到良好的礼仪教育同样可以减少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小皇帝、小公主现象,幼儿知道感恩父母、感恩他人,这将更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很多研究表明,一些青少年误入歧途,其原因与他们小时候的教育分不开。随着年龄的增长,没有很好地改正恶习最终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注重礼仪的培养,让孩子从小就明理、懂礼、感恩、善良等,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最关键的基础。根据前文所讲的有关礼仪教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不难发现,礼仪教育不仅关乎我国传统美德的传承发扬问题,更对幼儿本身交际生存以及身心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我国应该注重幼儿的礼仪教育,为孩子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篇:保健医在幼儿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保健医在幼儿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健全状态。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是生理上的健康,而且还有心理健康。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增强幼儿的健康水平不仅能提高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有益于多种疾病的早期预防,为其终生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是把通往健康的钥匙交给他们,对其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健康是人类生命质量得以提高的基础;并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作为幼儿园“护花使者”的保健医,工作的目标就是保护和促进幼儿健康。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是促进幼儿健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也是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保健医在其中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幼儿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对全园卫生保健工作质量和标准的提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按照《纲要》要求,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就是我们幼儿园保健医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的基本准则。
一、保健医必须明确健康教育的内涵和范围
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首先是健康知识的传授,要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健康,如何才会健康,才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该怎么做;第二、对幼儿进行健康态度与健康意识的教育,让幼儿有健康意识才知道要这么做,使行为产生动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第三、最终进行健康行为和健康习惯的培养,帮助幼儿逐渐从学习到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幼儿期是身体器官功能不断发育完善、生活卫生习惯逐渐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健康意识教育和行为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幼儿健康教育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1、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获得日常生活中必须的、基本的生活知识、卫生知识、营养知识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能力,提高幼儿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使幼儿逐步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保持环境整洁的教育及预防保健的教育等。
2、安全教育。主要是帮助幼儿获得和掌握日程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学习认识自己的身体,使幼儿逐步懂得爱护自己和他人,不断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如生活活动的安全教育;交通安全的教育;自救自护的教育等。
3、体育锻炼教育。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学会能主动利用体育器械或自然条件(阳光、水、空气)进行身体锻炼,培养幼儿积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全面协调地发展幼儿的体能,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适应自然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体育活动让幼儿了解基本的体育卫生知识,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教育。通过游戏等集体活动的参与,让幼儿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同伴互助、礼貌谦让等良好的社交态度和意识,提高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增强幼儿自身的心理承受强度,培养幼儿主动、乐观、合作等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包括:情绪情感的教育;良好个性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性教育等几个方面。
二、保健医在幼儿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实施方法
1、保健医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是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前提。幼儿园保健医不但要爱岗敬业,热爱幼儿,而且要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传统的幼儿园管理工作中,保健医好像是幼儿园里最轻松的工作,只负责幼儿的晨检、健康检查、进行膳食分析评价等。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卫生保健工作涉及的人员、岗位和部门较多(幼儿、教师、保育、炊事、安全、后勤保障等),涉及的知识领域也较广,保健医不仅要通晓卫生消毒、防病治病、营养保健、幼儿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还需了解保育、教育方面的一些方法和技能。所以对保健医的个人能力素质及专业知识技能要求就会更加高一些。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保健医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丰富和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才能高标准的做好幼儿的健康教育工作,从而有效提高卫生保健工作效益及幼儿的健康水平。
2、定期做好园内组织培训,提高保教人员的健康知识水平,是幼儿健康教育实施的可靠保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既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又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幼儿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认知和发展。通常,保教老师大多缺乏保健常识和保育知识,保健医要根据每学年各年龄段保教老师的情况、本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园内的实际情况制定幼儿健康知识培训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培训内容。例如:通过《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儿童保健学》《卫生保健工作常规》《卫生消毒常规》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不断更新保教老师的健康新理念,提高自身的健康知识水平,同时提高对幼儿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提高对幼儿一日生活的观察和引导能力,从而做好各年龄段幼儿的健康领域各项内容的教育和实施,并能协助保健医做到对幼儿患病情况的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
3、选择适宜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是幼儿健康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纲要》明确要求: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因此,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幼儿健康教育的方法一般有观摩、共同讨论、自我学习,动作技能练习,感知体验等等。如:①幼儿的亲身感知体验。例如大班“食物的旅行”教育活动,活动前教师会邀请保健医根据模型和图示介绍了消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活动中让幼儿喝自制的豆浆、吃水果,配合简单的图示,启发幼儿通过感知并说出食物在身体中经过了哪些地方,使幼儿知道了食物在身体中经过的器官,并且通过体验固体食物在口腔中变碎变软的过程,从而了解食物在各器官中的变化(如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食物残渣的排泄等)。其他如幼儿情绪情感体验也是感知体验的范围,如:“今天我快乐吗?”“我现在不高兴了”等;②反复练习一些生活技能、健康行为,形成稳定的动作和行为习惯。例如:对小、托班幼儿会通过反复练习正确的洗手、洗脸、漱口、刷牙、穿脱衣服、叠被子等生活常规技能来进行健康教育的一些内容,对中、大班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活动来学习怎样刷牙、保护牙齿、预防龋齿等健康常识。这些方法都能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促使健康行为的养成。③通过观摩、讨论,自我学习,形成规范的社会交往规则意识。例如:观察和模拟交通警怎样指挥交通、红绿灯的使用等,逐渐熟悉交通安全及规则;通过正确的站、坐、立、行、看书、写画等日常行为姿势的观摩、学习和讨论,帮助幼儿建立规范的健康行为。
4、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家长提高健康知识水平及科学育儿的能力,是实施幼儿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都说家长是幼儿成长中的第一任教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就幼儿健康教育而言,家庭的积极配合显得更为重要。当今的教育是师幼互动、亲子互动教育,对幼儿实施健康教育,不单是幼儿园的事,如果幼儿园教育是一套,家庭教育又是一套,这就必然使幼儿园教育力量大打折扣。所以保健医应合理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帮助家长提高健康知识水平及科学育儿的能力,会从家庭的角度对幼儿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充分利用多种形式(板报、专栏、咨询会、家园栏、家长信等)向家长宣传、介绍保育保健知识,家长会上要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制度、工作内容、目标等,使家长了解幼儿的保健工作同教育教学一样重要,从而得到家长的合作与认可,家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儿健康教育工作。
5、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外部条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为了使幼儿能健康发展,成人必须为幼儿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在这种环境中充分发展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质。为幼儿创设的教育环境中,物资环境和精神环境同样重要。前者为幼儿提供健康卫生的玩教具、材料、图书及各种环境设施,后者为幼儿提供安全、愉悦、和谐的精神氛围,特别是学前幼儿对教师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如果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不密切、不融洽、不协调,以及幼儿生活环境的气氛不融洽往往会导致其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保健医对幼儿园提供的各种设施、设备进行安全、卫生的医学监督,如:幼儿生活用品毛巾、水杯、餐具、玩教具、桌椅床等是否安全、卫生,是否符合幼儿生理发育特点,活动场地、设施是否安全,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等等。这样,才能真正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通过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充分发挥保健医在幼儿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为目标,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 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幼儿今日健康、明日健康、终生健康!
第五篇:师德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一、师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要求
1.奉献教育事业
面对新的教育时代的到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也有新的教育教学的要求。奉献教育事业是每个教师热爱教育的体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积极的事业心以及责任感,能够把精力和心血献给语文教育教学,只有在教育的过程中拥有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血才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是其他技能所不能相比的。
2.做到言传身教
老师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最直接的影响者,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言传身教,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和素质都不是很成熟,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自身的言语举止、道德修养等方面对学生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所以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遵纪守法以及相关的待人接物等方面,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3.把学生作为教育主体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往往会忽视这个重点,对学生只是进行单纯的知识的教育,没有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对学生的德育和智育进行同步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拥有积极健康的思想品德,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竞争。
4.探索创新教学
前面谈到过老师对学生是有直接影响的,如果老师的教学模式和水平一直停滞不前的话,这对学生发展也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探索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精通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创新,时刻了解并掌握最新知识的更新情况。
二、师德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1.形成学生的正确人格
语文教育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也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老师。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以及自身的道德修养对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素质修养进行一定的教育,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根据初中生阶段学生的认知和思想都不是很成熟的情况,语文老师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的影响是很深远的,是学生在接受教育中最直接的道德学习对象。因此,语文老师正确的、积极的人格魅力是能影响学生的,并且对于初中生来说,这种人格魅力是有助于学生自身人格魅力的形成的。
2.能够培养新型人才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发展动力,是不断创新的主力军,面对新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文化知识以及道德修养等方面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而这一要求的主要实施者就落在了教师的肩上,语文教师要从自身的专业知识出发,不断接受了解最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知识,不要仅仅局限在语文教学领域,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语文的能力是学生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语文中的语言也是最基本的交流介质,所以,语文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育的主要带领者,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而语文教师在平时对自身的思想道德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表现都是比较优秀的,是不同于其他老师的语言表达,所以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耳濡目染地进行学习,是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的。
总而言之,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在德智方面都不是很成熟的阶段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而作为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个人魅力,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并且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以及科学文化水平,给学生最好的师德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