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论文
【摘要】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环节众多、技术性强的系统工程。在公共财政一系列改革后,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势在必行。文章对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
高校国有资产是高校赖以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其数量和价值都是庞大的,且每年都以较大幅度增长。其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环节众多、技术性强的系统工程。长期以来,此项工作未得到应有的关注。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遇到的难题将越来越多。诸如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行后,高校预算的严肃性、约束性得到了提高,高校有必要对存量资产进行盘算,拿出一本涵盖国有资产所有内容的总账、明细账,否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相关数据采集就缺乏可信度;高校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要求各单位严格按采购计划落实采购任务,这对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来说,工作多了,责任也大了,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势在必行;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实施,更是要求高校加强资金管理的计划性,提高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别令人关注的是,高校办学规模的节节提升,形成较大的资金需求空间,适度举债筹措到的资金亟待加强管理;另一方面高校对校办产业投资管理弱化,形成诸多的管理漏洞,造成投资主体一次次被推上法庭的局面。因而,高校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一)体制不顺
十六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四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方案最大的亮点是设立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可以看出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正逐步增强。而高校这一块管理同样面临着顺势整合资源,调整机构设置,对口加强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艰巨任务。
国资事发[1995]17号文,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颁布至今,全国已有相当多的高校调整了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特别是规模较大的高校,还出台了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形成了有序的管理状态。但仍有数量更多的高校没有专门的建制或是建制不完整,缺乏一套完整的国有资产管理细则,国有资产管理无序。如一些高校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处,集中了相当多的资产管理权限,工程物资、教学科研设备、实验材料等都纳入了统一管理,实行了政府采购,已向规范化管理迈出了一大步,但管理体制处于磨合期,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抵触情绪还比较大,统一管理和协调工作有待进一步调处;而对于一些设立挂靠财务处的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或中心)的高校来说,举步维艰,各项资产的管理仍由各相关职能部门承担,管理内容有交叉,管理松紧有差异,甚至有些管理职能缺位,尤其是对校办产业投资的管理,对学校无形资产的管理等。不难看出,作为校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其职能行使范围甚小,缺乏足够的号召力、协调力,因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
(二)关注不一
长期以来,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侧重于资金管理,忽视实物管理,更淡漠无形资产的管理。学校各级领导大多比较关注资金的投入力度,而缺乏关注资产存量大小和现有资产质量高低及管理责任落实等意识与努力,重钱轻物的观念根深蒂固,造成资产使用率低、流失严重等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在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调拨、报废等环节上,存在操作程序不规范、监督形同虚设的现象,甚至有随意行为。如一些单位把办班收入、技术服务收入视为单位小金库,自购设备逃避监督;一些单位资产报废环节程序不严,浪费惊人;更为普遍的现象是学校在筹建校办企业初期,未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进行产权认定、评估,未办理有关资产转移申报审批手续,存在非经营性资产随意转作原始投资的现象。由于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涉及面广量大,领导重视不够,相应的岗位设置及工作待遇一直悬而未决,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一些不合时宜的管理办法也长期未加以修订,旧有的管理模式在沿袭,甚至于一些资产管理部门对国有资产管理范围、内容、着力点缺乏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因而,关注不一,更难让学校拿出一套长效的资产管理措施,一本账实相符涵盖各类资产存量及利用状况的账簿。
(三)素质不高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队伍不强,与学校管理层对此项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关。一些未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处的高校,从事国有资产管理的队伍多为兼职代理,分散多门,素质偏低。一些人以工代干,终日忙于应付行政事务,管理资产工作仅占日常工作总量的一小部分,其业务水平停留在登记员的角色,财务部门与其交流难度很大。某些高校长期以来资产管理沿袭一种模式,添置仪器设备,只需填个单子签个名;报废固定资产,自报自填;家俱、图书等日常管理简化为职能部门年终统计上报。很显然,资产管理水平低,与宣传、认识、制度、待遇、组织不到位有关,还与管理队伍素质不高有重要联系。管理人员素质低,容易造成工作被动,容易增加部门间工作协调难度,同时也会加大管理成本。学校应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适时安排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学习,建立起资产管理梯队。
(四)制度不全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涉及方方面面,要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必须制定完善科学的制度体系,并结合诸多因素,综合考虑,确保制度得到贯彻落实。如国家制度明不明,高校体改大不大,产权管理硬不硬,以及领导的管理意识、责任意识、管理理念、工作思路等,都应纳入关注范围。由于体制不顺、关注不一,素质不高,加之制度执行中未及时修正,走偏、走样现象比比皆是。据了解,某高校办公家俱管理曾一度执行过相应的管理条例,尚有“章”可循。但因人员多次变动,又无专人抓管,演变成平时自置自报、年终统计估报管理模式。从办公家俱自身特点来看,确有诸多难管之处,量大、价低、损坏频繁。但制度弱化、人员未到位、责任未落实是问题所在。很显然,制度完善,有利于增强各类人员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始终如一的贯彻执行;制度残缺不全,只会加快国有资产流失。
实际上,“人们已经意识到,不同的制度约束可以引致不同的经济效率。任何缺乏效率或富有效率的经济行为都可溯源到制度因素。”因此,制度建设必须抓紧抓好,尤其是经济责任制建设。
二、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建制,优化环境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步伐加快,其原有的管理职能逐渐分解;而伴随财政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部门预算、预算外资金管理、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一系列制度实施,高校财务处管理职能有必要进一步细化,原有的设备处职能同样面临着重大转变。高校在调整机构编制时,要抓住机遇,尽快调整完善,解决资产管理领导到位问题。
1、建议撤销设备处建制,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处,将财务、基建、后勤、图书、科研、产业等部门的资产管理职能剥离,并入国资处。国资处与财务处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担负学校各项资产的管理重任。国资处侧重于政府采购计划编制、落实和实施,担当起各种实物管理、价值管理、产权管理,以及无形资产认定利用管理的重任;财务处则侧重于资金的筹措、调度、监督、预算、核算、决算以及操作透明化等管理。
2、在体制理顺的基础上,认真革新管理理念、工作思路,加大宣传力度,解决制度、认识、领导到位问题,使各级领导管理思路、理财方法逐步统一到规范化的轨道上来。要完善监管措施,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各类人员职责,把各种责任制落到实处。要下大力周密组织一次财产大清查,摸清家底,梳理问题,分析症结,提出方案,督促领导研究解决。要尽快理顺各种关系,开创政令畅通的局面。同时内请外邀专家举办国有资产管理研习班,提高各级财务负责人管理水平和财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二)健全制度,强化队伍
要针对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对照国家及财政相关法规制度,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办法,千方百计抓好内控制度建设,严密资产和记录的内部控制工作。要形成一整套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控制流失渠道,盘活资产存量,实现资源共享。
当前,各高校亟待制定或修订的管理制度有:经济责任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无形资产认定管理制度、国有资产转向管理规定、财产清查办法、经营资产考核管理办法、通用设备定期抽查制度、离岗移交财产规定、物品借还办法等等。各高校应依据自身实际,与时俱进完善制度建设。
当然,要做好做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离不开一支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管理干部队伍。国资处可以虚位求贤,推行校内招聘,吸收一部分敢于较真的会计人员,充实管理岗位,要与人事、财务周密考虑设岗定酬方案,搞好校、院、处(室)三级管理队伍梯队建设。对专兼职管理人员实行备案制度,一旦确定,不得随意变动,名单报国资处和财务处备案。如变动,两处应签署意见,并派员监督办理交接手续。在着力稳定管理队伍的同时,还应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注意向兄弟院校取经,搞好年度考核评比。
(三)明确思路,把握重点
高校要形成一套有自身特色的国有资产管理思路,体现出如下特点:切实可行、重点明确、措施到位、责任到人。从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来看,高校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项目资金管理
在高校,项目资金数额巨大,类别各异,环节众多,尤其是部门预算推开后,项目资金管理范围更宽泛。因此,必须投入相当多的注意力,研究规范监督项目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效益,把好关键环节。要从项目申报立项、可行性研究,到经费预算、组织实施,逐环节参与监督,严防因决策失误管理失误产生巨额不良资产。基本建设工程项目,要在决策科学性、透明度、招投标和议标、材料采购、工程现场管理、预决算办理等环节,加大监管力度。非基建项目工程、大宗货物、服务项目的采购,属于政府集中采购范围的,纳入政府集中采购;不属于政府集中采购范围的,通过合法认定自行组织采购;符合招投标条件的,要公开、公正、公平的组织招标;不符合招投标条件的,也要通过政府采购法规定的其他采购方式进行采购,从程序上规范项目资金的使用,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项目资金检查、考核、评价办法,大力推进项目责任制建设。
2、房产使用方向
高校房产的用途大致分为教学科研、生产实习、生活服务、校产经营等种类。各高校要朝着分类管理、分类运作的方向努力。由于该部分资产占总资产比重最大,因而必须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现实中,一些单位见利妄为,随意转向房产用途,特别是学校投资的校办产业。据了解,某高校实习工厂自行其事,大搞房产出租联营,形成请(财)神容易送(财)神难的局面。年长日久有的私营业主“底气”足了,以协议相要挟,提出种种苛刻条件,极力拖延交还日期,学校为此牵涉很大精力。事实表明,在利益机制、经济责任制上留空子,只会让单位自主权无限放大,造成国有资产管理难度加大,给学校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进而影响学校的整体规划、建设与发展。
3、通用设备存量
通用设备因其通用性,管理难度加大,流失严重。要控制假性丢失情形以及自主决定、不当目的捐赠、转向与变价等现象的发生。要从财产大清查的结果中发现问题,积极处理资产管理积案,解决通用设备不在其“位”的现象。特别是对一些携带方便、价值较高的通用设备如数码相机、通讯设备、手提电脑等的管理,要责任到人,定期查对。同时,要完善财产管理交接制度、借用制度、考评制度。应当定期核定通用设备细目,控制不正常现象的发生,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积案。
4、报废资产管理
高校报废资产管理应着力抓好两个环节:一是固定资产报废的认定;二是报废资产的去向。两环节应有明确的程序。要防止随意降低报废标准,随意处置报废资产,以及借达标评优之名突击花钱,突击报废等现象。要把好两关,财务、审计必须介入,使整个操作过程透明起来。否则,同样会引起国有资产流失。在明确认定批准程序、报废处理程序的同时,应视具体条件建立废品集中库,建账管理,定期或不定期以招标、询价等公开方式处理,对固定帮扶对象的捐赠,也要履行一定的手续。
5、无形资产管理
高校在无形资产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许多运作风险。由于管理上的漏洞,无序无偿使用学校无形资产的现象比比皆是,有证据表明,学校为处理不断增加的各种各样的侵权行为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侵权行为甚至已给学校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学校应认真重视此项工作,对职务发明,科技成果转化、专利权使用、专有技术的获得等,必须订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利用学校无形资产报批程序、相应职责,充分发挥无形资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曹元坤.从制度结构看创设式制度变迁与移植式制度变迁[J].理论经济学,1997(5):85.[2]王小兰.浅议高校国有资产管理[J].教育财会研究,2000(4):22-24.[3]路玉华.关于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0(2):38-39.[4]赵年忠.国有资产流失的两个陷阱[J].事业财会,2000(3):50.[5]刘家旭.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若干问题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1(1):38-41.[6]李述辉,陈克猛.必须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J].事业财会,2001(3):30-31.[7]邓卫华.浅谈高校国有资产流失及对策[J].事业财会,2002(2):53-55.[8]刘伟.高校资产报废内部控制探讨[J].事业财会,2003(3):19.
第二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业务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总结了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三种模式,结合高校资产管理的特点,提出根据归口管理、信息化管理、强化审计监督四项原则,合理划分不同层级管理机构职责权限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归口管理:业务模式
大部分高校已经建立由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管理专职管理部门、各类资产分管职能部门、实际使用单位组成的资产管理体系,教育部财政部也出台了多项资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甚至具体到资产使用、处置要申报哪些材料都进行了规范。但从实际管理效果分析,高校资产管理中还存在着“小事抓得紧、流失管不住”的现象。本文梳理了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总结了三种业务模式,并探讨业务模式改进思路。
一、当下高校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一)机构设置
国有资产管理需要校内各级管理部门组成的系统共同完成。目前该管理系统中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四类机构:
1、校级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简称校国资委);
2、校级国有资产专职管理部门(简称校国资办);
3、房产、设备、基建、后勤等各类资产分管职能部门(简称分管部门);
4、使用部门。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分析,这20所部属高校都按照财政部、教育部的要求建立了校级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及其执行机构。其中,大部分国资办与房产、设备或后勤类实务管理部门合署办公,少部分挂靠在财务处等非实务管理部门。
(二)业务模式
根据专职管理部门所在机构是否进行实务管理这一条件,现有国资管理业务模式主要分为三种。
1.分级监管模式
分级监管模式指国资办挂靠在非实务管理部门(如财务部门)中,与分管部门构成不同级别的管理机构,国资办所在部门不参与具体业务管理。本模式以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为代表,华南理工大学校内资产资源处不具有直接管理资产的职能,也归为分级监管模式。
2.合并监管模式
合并监管模式是指国资办作为实务资产管理部门的一个科室,与其共同构成一个级别的管理机构,机构内部划分监管、管理权限,部分科室参与具体业务管理。本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为代表。
3.综合监管模式
综合监管模式指学校设立统一的财务资产部门,对包括流动资金银行存款等非实务资产和房产设备等实务资产一并监管,其他实务资产管理部门按照业务分工,结合日常管理工作实行归口管理,本模式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代表。无论哪种业务模式,都需要划分国资办与具体分管部门的职权范围,以资产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资产处置方式是否合规、资产使用是否效益良好等为目标,从授权审批、归口管理、财产保护、会计控制、信息公开等环节入手完善监管。
二、高校国资管理模式探讨
(一)高校国资业务的特点
1.业务类别多样
高校国有资产类别多样,除现金和银行存款外,还包括房产、设备、档案、图书等流动资产;房产等固定资产;专利、商标、校名校誉等各类无形资产;各类对外投资等。因各类资产特性各异,所以学校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设立了多个分管部门,对其进行专门管理。
2.业务管理关键环节突出
资产管理流程按使用顺序包括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三大部分。资产采购、资产转让、资产出租等环节作为共通的关键环节,对各类资产管理绩效均有重大影响,因此在资产管理制度设计中,需要抓住这些关键环节,进行统一监管。3.专业分管部门众多收入规模较大的高校资产存在种类多、数量多、财务管理复杂的特点,无法直接由一个“巨无霸式”的单位管理,管理体制中各分管部门“归口管理、各管一摊”的情况,就是适应高校资产类别多样的特点产生的。各类分管部门在本专业范围内实行从进口到出口的全流程管理,是国资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高校国资管理内控建设原则探讨
1.归口管理原则
在资产管理四类机构中,校级国资委作为顶层机构,对重大事项做出决策,管理职责比较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作为基层执行机构,遵守各类管理规范,协助做好资产保管,管理职责也比较明确。处于中间层次的校国资办和各分管部门,则需要面临管理责任的分摊。对资产的价值形态进行监管属于财务部门的职责,对资产的实物形态进行监管属于各分管部门的职责。校国资办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划分好于各分管部门的职权,这是校内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良性运转的基础条件。
2.用信息系统固化流程
资产管理涉及多个层级多个部门,系统内每个部门是否按照规定的权限进行审核,是否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审核,使用部门的请求是否符合约束条件等,都可以通过系统固定下来,进而全程可追溯。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对减少行政成本、信息公开、提高管理透明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3.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对高校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进行审计监管,是审计部门职责所在。审计部门在对资产管理的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对其管理体制、风险因素都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通过梳理资产管理部门职责、查找资产管理问题等方式,审计部门作为外生监督力量对资产管理体系的促进作用可以更好地发挥。
(三)高校国资业务模式探讨
理顺各层级机构的职责,建立各自的分管范围,建立各机构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才能让国有资产整体管理系统运行顺畅有效。这就需要整个各个层级的机构划分好职责范围,各司其职,做好衔接,共同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1.校国资委——决策重大事项的首要层级
校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应是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审批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确定各级管理机构职能,对资产管理领域重要事项进行决策,这一机构决定了国资管理机构的框架,是整个系统的灵魂。
2.校国资办——抓关键环节统一监管的核心管理机构
校国资办作为国资委的执行机构,处于监管中的核心位置。国资办要做到承上启下主动监管、抓住资产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推行平台化监管思维,与专职管理部门划分好各自的职责。校国资办可以推进的领域包括资产采购招标管理、使用绩效指标考核各类资产使用收益、核实各类资产信息的完整性,用信息化手段固定管理流程等方面,维护高校资产管理的健康环境。
3.资产分管部门——在风险导向下专注具体管理
各资产分管部门一直承担着各领域资产的归口管理工作,与各基层单位联系密切,处于管理的重心位置。分管部门要参与资产进入到资产处置的全流程,对于风险级别较高的房产土地等资产的出租转让、专利商标权的运用等,要关注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使用收益,特别要提高对资产完整性的重视程度,不能只停留在基层单位上报的数据和沿用原有数据的层面,把本部门应该管理哪些资产搞清,把本领域的管理做实做细。
4.基层使用单位——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发现问题完善内控体系
各基层使用单位处于整体管理的底层,既要遵循各项管理制度,也要与上级部门进行正向反馈。日常管理涉及到具体的人、财、物,有机会接触和发现管理中的盲点和痛点,承担着信息收集反馈的作用。这一层级信息传递的完整鲜活,也代表着整体管理体系的扎实可信。不同高校资产规模不同,管理体制不同,具体制度设计可以有所区别,总体思路应该都是建立责权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胡春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科学构想[J].教育财会研究,2015(12).[2]江玲玲,彭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3]张玉玲.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构建[J].中国市场,2014(49).[4]叶青松,陆莹.对高校国有资产“四结合”管理体系构建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2(09).[5]蔺汉杰.高校国有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4(16).
第三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物质基础,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坚强基石,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学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等学校国有资产问题亦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高校资产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在保证完成国家任务所必须的存量非经营性资产合理利用的同时,盘活增量经营性资产,充分发挥资产的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强调高校整体资产投资要偏向科技含量高、具有远大发展前途的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如何搞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也是深化高校社会化改革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国有资产 问题 建议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手段落后。一是管理技术落后。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已使用计算机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但使用的软件主要以统计功能为主,侧重于数据库管理而不是业务流程管理。同时使用的软件自成体系,只能独立运行和操作,无法与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连接实现数据共享,使资产管理、价值管理和资产使用各自为政,互不知情。在当前校园网已普及的情况下,这种封闭式的管理软件显然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对资产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二是管理方法落后。目前大多数高校对资产管理的对象不加区分,不论类别、不分重要性都采取统一的管理方法,对价值几十万元的教学设备和价值几百元的办公用品采用同样的管理方法,从而造成管理人员精力分散,不能有重点地关注重要资产的使用情况和动态变化,严重影响了资产的管理效果。
(二)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利用率低。大多数高校对固定资产实行部门管理,无偿使用的管理模式,缺乏统一的调剂。同时由于高校大多实行二级财务核算体制,各院系都是单独的利益单位,使得各部门各院系片面追求“小而全”、“大而全”,导致资产重复购置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浪费。另外,高校资产管理部门由于受管理水平的制约,不能充分掌握全校的固定资产分布状况和使用动态,对长期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设备心中无数,因此对各部门资产进行合理调剂实现资源共享也就无从谈起。同时在固定资产购置前缺乏可行性论证,对请购计划审批不严也是造成高校资产重复购置、利用率低的原因。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制度不严格。其一,一些新购置的资产、接受捐赠的资产以及已竣工的基建工程不及时入账,特别是房屋和建筑物,由于基建会计实行单独核算,工程竣工结算和审计的滞后性,使许多已交付使用的基建工程长期不能在固定资产中得到反映。其二,有些使用部门对已报废的资产不及时办理财务核销手续。其三,资产清查工作不到位,由于高校资产数量较大,资产管理部门人员和技术力量有限,往往不能彻底清查地固定资产,使账实不符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即使发现了问题又不能及时处理,使问题越积越多。
(四)忽视无形资产的管理和利用。高校作为知识型事业单位,无形资产是学校的重要资源。然而,长期以来高校普遍存在的“重有形,轻无形”观念,使许多高校缺乏对无形资产的认识,没有制定相应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忽视对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和浪费。一些高校在教学科研活动形成的专利技术、非专利权技术和著作权等科研成果,学校负担了设备的损耗、人员的工资等诸多费用,应属于职务发明,理应纳入学校无形资产管理,但由于缺乏无形资产保护意识,往往为课题负责人个人占有,这些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自然也就成为个人私有财产。即使这些职务发明形成的无形资产为学校所有,也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一些高校管理者缺乏市场观念和价值观念,对科研成果的时效性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的急迫性认识不够,不重视无形资产的及时利用,随着新的科研成果不断出现,高校拥有的无形资产的价值随之下降直至被淘汰,造成了无形资产的白白浪费。
二、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第一,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加大对现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信息化开发的经费投入,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更完善的管理软件。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从购置到报废整个周期的全程动态管理,实时记录固定资产增减、调配等变化情况,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处置以及结存等具体情况。使各级管理部门可以随时了解每个部门固定资产资产使用、变动情况,以充分利用现有仪器设备,避免资产重复购置,实现资产的合理流动、资源共享。另外,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要保持充分的协调与沟通,保证固定资产账账相符。
第二,加强预算管理,实现资产的优化购置。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互为前提和基础。预算资金是资产形成的主要渠道,高校资产的购置、日常运转和价值补偿主要依靠预算安排来实现。预算安排不合理,将导致资产配置的不公平,导致资产的闲置浪费,降低资产使用效率。因此,应在建立科学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各部门资产存量情况,结合各部门履行职能的需要核定部门资产购置、使用、处置预算。并通过严格执行预算、及时分析预算差异和进行预算执行考核等手段,加强资产的预算管理,确保预算编制、执行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资产重复购置的目的,从而实现优化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目标。
第三,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力度。一则明确财务部门管理流动资产的责任。财务部门要完善货币资金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资金安全,要督促对外发生经济业务的经办人员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建立定期核对往来的账务制度,保证往来账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防止发生坏账损失。二则建立高效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梯级管理模式。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全校的资产管理工作,各部门各院系应配备熟悉资产管理的人员负责本部门的资产管理工作。三则建立资产管理责任制,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四则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坚决执行。
第四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论文
摘要:众所周知,高校国有资产的类型众多、数量巨大而且使用的人数较多,在管理上非常的不利,通常高校管理资产的部门会涉及到档案馆、设备处、图书馆以及财务处等众多个部门,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配合。也就是说,在管理上有很多的难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管理软件相继被开发,这也给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基于此,本文就针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实施
一、引言
高校的国有资产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尤其是近几年以来,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各个高校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资产增长金额也越来越大,其构成也日趋复杂,这给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对于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目前各个高校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来看,使用信息化管理程序是众多高校选择的重点管理手段,因此,开发出符合高校自身条件的管理系统是目前工作的重点。
二、高校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
在现代化的管理中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资产信息化的管理过程中,从计划采购到报废,资产的各个使用过程,都有信息化的作用,也为资产使用的每一个阶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能够有效地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保证资产的产值。多年以来,不管是高校还是国有企业,对于资产的管理都不够严谨,资产流失现象非常的严重,除去某些客观的因素以外,管理方式的落后也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因素,因此,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手段也成为管理工作的重点。
2.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资源的科学共享,提高利用效率。目前,我国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更多的是注重资产的所有权,对于管理的考核也是强调保管好,因此应用了很多高精尖的仪器设备进行管理,但是,这样做资产的利用率就会下降,更不用谈共享的问题。3.使用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实现资产的动态管理,降低资产的占用率,更好的做到物尽其用,使资产能够在有限的使用年限里更多发挥其价值,从而降低本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
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方案
根据教育部对资产信息系统(二期)设计了几种不同的实施方案,并分析了每种的方案的优缺点。
1.完全沿用并升级财政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这种方案的管理方式是,有全校统一的部署,根据学校管理部门的不同职责进行分级分权的管理模式。这种方案的优点是,能够完全满足相关部门对于资产管理的要求,而且教育部要求的资产日常管理以及申报事项等都在系统内,比较完整。缺点是,如果完全使用这种新的系统,要想结合学校自身不同的状态就会很难,而且新的系统和老系统的差别较大,需要进行适应。
2.完全采取接口开发的模式
使用这种方案,高校可以根据教育部对信息系统接口的要求,联合信息系统的开发人员进行接口的开发测试和日常维护,资产的日常管理就可以使用原有的系统,而其他事项的办理就要到要求的资产信息系统(二期)进行办理。这种方案的优点是高校不用更换新的系统而且成本低,便于接收。缺点是,需要请专业的开发人员进行接口的开发,学校要自行协调三方的需求。
3.部署财政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其他多个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定期上传数据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控制的方式:由学校统一填报申请报表以及注意事项,申报的部门应该进行完善的部署,财政部应该进行信息系统二期的审查,实现全学校资产数据的统计、资产数据报表的填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等;学校各管理部门应该定期进行资产数据的统计,并将统计好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要求上传到管理信息系统中,并更新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依据相应的管理职责拥有报备、报批等相应的事务办理的权限。这样管理的优势是,可以实现对全学校国有资产数据的统一管理,这样既可以满足教育部门对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又可以防止各资产管理部门更换信息系统,保证数据的有效性。但是这样的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是不能实现资产数据的实时更新,并且在数据迁移的过程中造成数据与原数据不一致。设计的第一种方案和适应用于单一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的高校,第二种方案就比价适用于单一使用其他管理系统的高校,而第三种方案就比较折中,适用于分散使用教育部要求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其他系统的高校。
四、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网络信息化管理方法
1.建立高校国有资产信息网络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非常繁琐而且涉及非常广的工作。现阶段,高校的办学投入越来越多,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也会越来大,面对各种不同的管理设备,以及教育部门提供的办学条件,建立更适合高校资产管理的网络。就能够实现对大量信息的科学化管理,从而对信息管理做出科学的决策,使国有资产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果。
2.运用WEB方式,实现内部资产网络管理
为了充分利用校内互联网平台资源,高校资产微观管理行为的实现应当运用现代化手段,实现资产管理的快捷高效和信息共享的功能。因此在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中应当细化资产微观管理模块,运用WEB方式,实现计划申报、预算编列、招标采购、资产增加、调拨和报废处置等环节网上管理目标。各个高校都要设立资产管理专用服务器,对外实现与教育厅主服务器定时或实时数据交换,对内实现校内院系部处部门与学校主服务器之间数据交换。从而真正实现省属高校资产管理从宏观监督到微观管理的网络化和实时化。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应该抓住国家重点管理国有资产的机遇,从根本上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提高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结合多年来管理资产的经验以及目前对资产管理的新要求,建立一套符合要求的信息管理系统,充分运用信息化的合理手段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的使用率。
参考文献:
[1]庞更新,占忠,韩同义,等.高等院校师资力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1999,20(3):71-77.[2]邱均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研究与探索[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8):48-51.
[3]蔡文春,李同武.浅谈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山东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侧记[J].价值工程,2008,(7):137-140.
第五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创新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创新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高校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会直接或间接决定并影响着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仅如此,最近由中央纪委、教育部和监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更是多处涉及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做好国有资产管理的开拓创新工作,对于高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划管理创新
创新点:开展项目库建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校建设(包括工程和物资)是否到位,在很大程度上看规划,规划是灵魂。开展项目库建设,不仅可以使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得到切实的执行,更可以进一步提高单个项目的建设质量,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一直以来普遍困扰着高校的在项目申报和项目执行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而出现的疲于应付的不利局面,变被动为主动。
工作要点:开展该项工作,必须以各个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办学思想为基础,努力做到“四性”,即前瞻性、特色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所谓前瞻性,主要指不论是工程类项目、设备类项目还是服务类项目,要保证项目做完后在其有效的生命周期内不落伍不落后。所谓特色性,是指项目库建设要尽可能地去展现各个高校的自身特色,尤其是一些关键项目,必须要与学校方方面面建设相协调,并实现整体和谐与配套。所谓开放性和可操作性,主要指项目库建设要实行动态化和透明化管理,具体项目要贴近高校的实际需求,要有实现的可能性。
二、采购管理创新
创新点:进一步完善采购管理流程。高校采购管理是国家政府采购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许多工作的“牛鼻子”,事关高校国有资产质量、项目建设水平、资金使用效率、党风廉政建设等高校建设的诸多方面。因此,按照政府采购制度要求,进一步完善采购流程,是当前高校建设既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的一项工作。
工作要点:目前许多高校的采购理念是先进的,但实际采购模式欠规范,工作流程欠科学,项目执行中不时出现由学校一个职能部门甚至是由极少数人将项目从头做到尾的情况,增大了项目管理风险。根据政府采购制度要求,建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采购工作要旗帜鲜明地以反暴利和反围标串标为出发点,按照采购制度要求进一步完善采购流程,健全采购制度。国内外政府采购实践证明,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是将计划、招标和结算等政府采购供应链中的几个主要的工作节点交由不同的职能部门来完成,即坚持按照“管计划的不管招标、管招标的不管结算、管结算的不管使用”的原则来组织开展采购工作,以形成职能部门之间的既相互配合又互相监督的工作格局。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反腐倡廉建设正遭遇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形势比较严峻,已经发生的案件也不时涉及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尤其是采购制度管理。其实,如果按照上述制度安排,再配以纪检部门的全程监督和审计部门对项目的审计,则项目在规划计划阶段就不易出现虚报预算的情况。而没有虚报预算,项目就没有暴利,没有暴利就没有人会刻意去搞围标串标,没有围标串标竞争就会激烈,竞争越激烈项目质量就越有保障。如此,则高校政府采购工作中的所谓商业贿赂就是无源之水,是一只纸老虎。
三、使用管理创新
创新点:对存量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开展此项工作是时代赋予的客观要求。对高校国有资产中的存量资产实行动态管理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是有利于对资产实行绩效管理;三是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要点:国家对高校存量国有资产实行动态管理的理念已提出多年,但实际成效一直不够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对此,建议高校要从
提高教学质量的高度来认识并开展这项工作。一是要积极响应上级关于对存量资产实行动态管理的要求;二是要安排合适的人员重点分管这项工作;三是要开发合适的软件,配备相应的硬件;四是要按照先易后难、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对资产实行绩效管理,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实验室设备,要实行动态考评,以期提高使用效率,使其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四、维护管理创新
创新点:从项目计划环节就要着手抓设备和工程的维护与保养。要更新观念,变过去等待项目做完了、资产登记完了才开始考虑设备的维护保养的陈旧工作思路,将设备和工程的维护保养计划时间点大大前移。这项工作做好了,不仅可以大大节约学院自有资金,还可以适当延长资产的使用寿命,提高资产质量。
工作要点:着重抓好“两个依托”工作。一是依托国家财政,充分发挥国家财政资源的优势,合理安排项目资产的维护保养费用。二是依托市场,就是通过规范的政府采购程序,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一些有实力、重信誉、服务好的公司选拔出来,为学校服务。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两个依托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五、处置管理创新
创新点:变被动处置管理模式为主动处置管理模式。所谓被动处置管理模式即主要由使用部门主导的处置管理方式,是在经费极度紧张、物资设备比较匮乏环境下的产物;主动处置管理模式则主要由高校资产管理部门主导的处置管理模式,就是对资产实行按需管理的一种模式。主动处置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国有资产质量,更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高校建设由“温饱型”发展阶段,向“小康型”或“富裕型”发展阶段转变的主要象征。
工作要点:要尽可能地对存量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定期盘点清查,主动报废处置,按需购置更新,及时对账调账,实现资产管理的良性循环。
六、人才管理创新
创新点:强化服务理念,提高专业化程度。随着高校事业的发展,国有资产管理在高校建设中的作用与影响会日益突出。而要做好这项工作,人才是关键,是基础。
工作要点:一方面加大对现有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另一方面也要适当引进专业人才。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尽快培养和引进一些政治觉悟高、服务意识强、专业素质硬的专门人才,来充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队伍。(文 / 秦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