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写了一半不想写下去了杂文随笔

时间:2019-05-15 11:1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很久之前写了一半不想写下去了杂文随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很久之前写了一半不想写下去了杂文随笔》。

第一篇:很久之前写了一半不想写下去了杂文随笔

你到底是依赖他还是喜欢他。

从小我就羡慕着那些有暗恋对象或者恋爱对象的人。非常非常羡慕。

我明明不是个理智的人,易怒,心事全在脸上,说话从不知道什么叫节制。

可是我就是没有喜欢过人,以爱情的形式来喜欢的人。

我羡慕啊,羡慕他们有心动的感觉,早恋的可能,还有能有如此一段被人始终歌颂的爱情。

可是我没有。

我甚至不追星,没有爱好,不打游戏,相比较而言可以说是非常无趣的人了。

所以我想要谈恋爱。或者说我是想要试着喜欢谁。

我觉得我是个在这方面自控能力很强的人,能准确的找到一个人的缺点,然后,找出更多的缺陷。从而尽早放弃。

因此我就找到了一个人。我试着喜欢他,每天和他说话,向朋友炫耀我们之间的对话。

他对我说话总带着些许宠小孩儿的味道,我喜欢被那样对待。

所以我更觉得自己尝试喜欢他真是确定了一个不错的对象。

我是一个身高极高,较为粗犷的人。半年前我连化妆步骤和为什么要穿好看的衣服都不知道不理解。

可是我现在理解了,也知道了。同时,我似乎也尝试成功了。

忽然间被宠溺着对待,整个人都被吸引过去。那是人高马大的我几乎从未拥有过的待遇。同学玩笑似的嘲笑我的身高,说我不穿裤子,甚至说我平胸。

不错,个子高。

不错,裤子穿上会溜。

不错,瘦成麻杆儿没有胸。

于他们而言这些话也许不过是谈笑间的语言,但当反复被提起的时候。这就成了我心里的疙瘩。

我相信任何一个好一些的男孩子都不会这么说,可是我没碰到他们。

而在喜欢的对象上我只碰到一个跟我说喜欢丰腴身材的他。

也只是朋友之间的谈笑。我得附和着他说好看的小姐姐,漂亮的腿,还有深夜放毒。

我给另一个朋友炫耀之后只得到了另一句话,这是依赖,不是喜欢。

不错,就是依赖。

我一个人的生活实在是痛苦,必须得找个依靠对象。当初想谈恋爱的原因也不过如此,也许不够爱情的资格,但已经是我眼里很重要的事儿了。

一个人面对的压力明显有些大,尤其是没有至交的海外。没有家人,没有摄像的小区,偏远的地方,不方便的住宿,还有面对一群或好或坏的人。

我从来不建议小姑娘一个人出国,太辛苦太迷茫。

世界是五彩的,可眼前只有被生活所迫的黑白。

我觉得我喜欢他。我就是喜欢他。

不论是日日相谈甚欢的依赖还是迷茫之中一句想要拥抱你都戳中了我的心窝,让我依赖。

他有点理工男特别有的直男性子。

我说我要背单词的时候他真的会过来抽查。

是我傻还是他蠢。

不知道,我但我就是觉得我喜欢他。

第二篇:不想长大杂文随笔

还记得,在那个飘雪的季节,你我同坐在学校附近的避风塘。我们各自手握最钟爱的奶茶,透过薄薄的雾气,你打量着我悠悠地道:“是不是该化点淡妆了?”

我依然毫不犹豫的说:“不喜欢。”

你扭头看着窗外的飞雪淡淡的道:“该学一学了。”

就是那一刻,我觉得你长大了,虽然你还是休闲上衣,牛仔裤,滑板鞋,但你的心已开始浮起,或许你不曾注意到有那么些时间你没有以前那么讨厌西服和皮鞋了。

我却拒绝长大!

回到宿舍,看着镜子中那个脸色苍白、眼神空洞、素面朝天的自己,那一刻我怀疑自己已经老了,没来的及长大就先老去。

当我和舍友们谈笑风声时,我发现自己还是一如既往的活力四射,突然就想起了我们曾经的对话。

“很讨厌那些化妆的女孩,让人看着不舒服。”我盯着一浓妆重彩的女孩愤愤的说。

“就是,让人看着就倒胃口。”你连头都没抬的附和道。

时光一闪,你却鼓舞我化点淡妆,或许你不曾留意,我们之间的距离已经越行越远,因为我们都在变,开始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背道而驰。

我却不愿长大!

或许将来某一天,你会牵着自己穿着时尚,妆容适度的女友对她说:“看,这就是我一生的铁哥们,一个拒绝长大的小女孩。”

那时我会笑,真心的微笑。

我们虽然越行越远,奈何我们在不曾长大的年纪已用心接纳了对方,即使将来我们的观点不断相左,但那个敢当面批评对方,敢直言不讳地指出对方缺点的人,依然是你,依然是我。

因为,那不曾长大的岁月,有你,也有我。

那年,高中毕业。你来宿舍帮我搬东西,在校门口找了三轮车,我坐在车上,你跟着车子一路跑。上坡时你用力的推车,下车时你非要给师傅多给两块钱。

“为什么?”

“因为,他也是一个父亲。”

那年,回家过年,已有半年不曾见你。被你成熟的风衣和胡须吓到了,看客们议论纷纷,你笑着打太极。突然就想到了,高中时你那篇在班中一时臭名昭著的周记《我若为王》。那篇周记,别人都在耻笑,你也跟着傻笑,只有我哭了,你看了我一眼,我看到你迅速低下了头,泪如断珠。

“为什么?”

“因为我要赚学费,生活费。”

是哪一年呢?你就这样瞬间长大了。

那一年,我去找你,你请我吃饭。都是我喜欢的,我一直在吃,你一直在抽烟,我懒得理你。你给了我五千元,说道:“帮我给媛媛买个好点的笔记本,她那台不能用了,所以我摔了。”

“为什么?”

“媛媛太好了,我舍不得。给我三年时间。”

两年不到,媛媛结婚了。她的丈夫很像你,却比你幸运太多。那时,你又是在哪个机场的座椅上蜷缩着过夜的呢?

那一年,我们都断断续续的成家生子,只有你还在异乡漂泊。当你打电话兴奋的告诉我,赚了多少多少钱时,我想着:好啊,他终于可以买房娶媳妇了。

结果,听到的是:你给了父亲20万,让父亲修房子找个老伴。

是哪一年呢?长大的路上,你从此一去不返。

其实,我知道,你一直都羡慕我不曾长大。

第三篇:年味儿哪去了杂文随笔

春节前后,我们总会听到“春节越过越没年味儿”的议论或抱怨。年长者这么说,中年人也这么讲,连年轻一代也这么吐槽。似乎,“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儿了”已成为大家普遍的感受与共识。

也许,一千个人心目中就有一千种年味儿。那么,年味儿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我们不妨看看鲁迅先生笔下旧时的年味儿,他在小说《祝福》的开头这样描写鲁镇的春节气氛:“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写得太富有现场感和感染力了,闻到空气中的“火药香”,就会联想到过大年,我们都有这样的记忆吧。

我的孩童年代是在农村度过的,那个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吃肉鱼美味感受着年味儿,穿新衣戴新帽体验着年味儿,写对联贴年画体会着年味儿,走亲戚访朋友领略着年味儿,围着火盆嗑瓜子闲聊感悟着年味儿,踩高跷看大戏体悟着年味儿,收压岁钱感觉着年味儿,提着红灯笼走东串西感触着年味儿,爆竹声声中体悟着年味儿,叩拜天地先祖感悟着年味儿。千百年来,春节是中国最红火的节日。年味儿,历经千年,相沿成习,相承成俗。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记忆里那个最盼望的“年”、给予了中国人物质和精神双重满足的“年”,那些丰富、有趣、温暖的年俗在漫长的时间隧道中,似乎慢慢地隐身了,传统“年”的符号日渐寂寥,年味儿变得越来越淡,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何以至此?年味儿哪去了?表面上看,笔者认为应该归结到以下几个方面。

吃味儿淡了,年味儿遗失在迟钝的味蕾里。过去,物质匮乏,人们盼望过年,就是因为再怎么节衣缩食,过年也能“逼迫”家里弄点好吃的,并被约定俗成沿袭下来。除“吃”以外,还能借“机”添置些新衣物,换个“行头”,这些都是平时求之不得的。小时候过年,最让我们高兴的就是吃得好,不要说团年饭,就是连说起芝麻糖、油炸糕、年糕和元宵这些食物,每一样都能让人口水直流。年夜饭,家庭条件好的起码要做十来个菜,喝喝酒什么的,那是过年才有的“奢侈”。现在生活富裕了,物资丰富了,天天吃香的喝辣的,谁还会在意过年的时候吃什么、喝什么和穿什么。人们对于过年没有什么过分的期待,少了吃的味道,传统节日的魅力自然大打折扣。

闲味儿没了,年味儿迷失在繁杂的忙碌里。过去,绝大部分国人是农民,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春播夏种秋收,辛勤劳作一年,就是为了年底有一个好收成。直到冬春农闲时,才不用下地干活,才可以享受清闲,好好地享受一年的劳动成果。所以,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家家户户进入春节倒计时,大人们忙着置办年货,给孩子缝制新衣;孩子们早早完成自己的寒假作业,帮家里打扫卫生;回来探亲的人带回外面的新鲜事新鲜器物。春节在人们眼中是神圣的,更是温馨闲适的。现在,春节只有7天假期,上班族还得考虑采办年货,参加各种应酬,提前安排旅游;临到春节那几天,还要拜年和接打各种拜年电话,比平时还显得忙,一点儿闲的感觉也没有,根本没空想什么团圆的气氛。满满的疲惫感,让人对“过节”产生了“烦”和“累”的无奈,对过节投入的热情和意愿自然大打折扣,有人甚至戏称过节为过“劫”。

亲味儿薄了,年味儿消弥在疏离的亲情里。过去,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走亲戚拜年,舅舅家、丈母娘家、七姑八姨家,一天一家,一连就是好几天,见了面彼此之间亲亲热热,话家常说年景,没有个十天半月是走不完的。现在,家庭小型化,交通便捷,开上小车、骑上摩托一两天就把所有亲戚走完了。微信、短信或者电话拜年,连面都不用见;压岁钱变成了微信派发红包;有些人宁愿在互联网上泡一天,也不愿到亲朋好友家中坐一会儿。即使见了面,也得谨慎地选择话题,害怕稍不留意涉及别人隐私。所以,很多人见面了,寒暄过后,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低头玩手机、打游戏。网上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张图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孤独地坐在椅子上,虽然儿孙绕膝。但,儿孙们无一例外地玩着手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老人满满的孤独感。亲友之间缺少沟通,这样的拜年变成了一种应景,带来的是更多隔膜和疲惫,“年味儿”自然而然就在这种没有话说没有交流中渐行渐远。

新媒体(社媒体和自媒体)的崛起,看起来好像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千里万里之外的亲友可以通过现代通讯手段传递信息、交流情感、共度佳节,实现“天涯共此时”。但是,节日内核的解构使这种时空共享的节日含义大为衰减,节日成为徒有其名的“空壳”,“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体验也日渐远去。同时,群发短信、微信私信等拜年新风尚,虽然方便快捷,但流于形式,缺乏诚意,媒介代替了面对面的沟通,跨越时空的交流阻隔了心与心的碰撞,很难引起情感共鸣,丧失了“拜年”这一传统仪式的真正意义。精神层面的互动和情感共享,恰恰是传统节日的根基所在。

陈味儿散了,年味儿消失在简省的程式里。过去,从腊八开始就忙起来了,腊八节吃腊八粥;小年夜祭灶王爷,然后大扫除,里里外外打扫一遍;初一换新衣,天不亮就起来祭天地、点旺火,发压岁钱……晚辈成群结队拜宗亲,拜自家的已故直系先辈;初五过破五节;十五过元宵节看花灯……这些程序一一走下来,热热闹闹,喜气洋洋,天天都有年味儿(虽然,有些老风俗有点迷信色彩)。现在,敬神、祭祖的人很少。加之,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很多家庭尊老爱幼变成了“隔空对话”。很多家庭,只是在除夕前夕,几家人相约到饭店吃一顿,桌上,觥筹交错,餐后,人去楼空。或者一家人除夕夜在零点时象征性地吃一顿饺子,十五看看花灯年,节就过完了。大多数传统的程式被简化省略了,老程式带来的文化气息也随之飘散而去,缺乏仪式感也充当了年味变淡的“帮凶”,这也是我们感觉年味越来越淡的重要原因。

人们为什么怀念过去的春节?论衣食住行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论信息化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但,人们却把一个穷巴巴的春节过得有滋有味。因为,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在这一系列繁冗而又庄重的仪式里,寄托的是浓浓的情感,传承的是厚重的文化。现在,大家吐槽年味儿淡了,最根本的是因为传统的年俗文化和应有的仪式缺位了。

节日和人一样都是有灵魂的,当灵魂缺乏依附的载体,节日自然会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有意思。春节文化包含教育、敬神、祭祖、尊老爱幼等内容,简称“年俗”,并通过一系列庄严的仪式来完成。它是和节气、时令、气候、水土,以及祭祀、祈祷、敬仰、吟诵相关联的,有着缅怀、祝愿、庆贺、祈愿、敬祭等诸多内涵和功能,充满了人性伦理之美、情感之美、艺术与智慧之美。浓郁的“年味儿”正是春节文化的点睛之笔。

西风渐进,“洋节”风行,年俗等文化必然会遭遇严峻挑战和冲击,年味儿变淡实际上是传统文化遭遇现代困境的缩影。虽然,年味变淡是现代社会生活多元化的必然趋势,但,决不能因此而造成文化上的断层。传统节日风俗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予以传承,切不可在我们手中消失。

让年味回归,重拾传统节日精髓,重在文化自觉。传承“年俗”文化绝不是一句空话,对传统节日意义的接续需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有机融合,建构完整和谐的文化体系,从根源入手寻找破解之策。只有正视“年味”的真正内涵和意义,通过政府的强有力引导和个体的实际行动,恢复春节的内在活力,增加春节的趣味性,才能拯救日趋淡化的“年味儿”。

有关部门在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中要积极作为,主动担当。要充分发挥部门的指引和导向作用,要搭建平台,深入挖掘春节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寻找新载体,从而更好地完成民族文化的过渡和传承。要建立和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城乡文化活动构建公共空间,提供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唤醒老年俗,催生新年俗,找回昔日浓浓的“年味儿”。

要做到“内外兼修”,既要注重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建设,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创新活动载体,设计富有文化内涵的节日活动,让群众乐于、便于参与。传统节日活动只有立足于群众,赢得群众的喜爱和支持,才能获得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并得以延续。“外修”就是要在营造节日文化氛围上下功夫。任何文化都离不开传播,春节民俗文化也不例外。要想重新找回年味儿,就需要社会、教育机构以及大众媒体共同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学习、宣传传统习俗的氛围,让年轻一代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要积极适应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的新要求,将节日文化主动融入人们的生活。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平台,对春节的起源、传说、习俗等进行全方位的介绍,提前为居民为网友们送上一道节日文化大餐。节日期间,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展示活动,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只有符合民众的审美和需求,“年味儿”的回归才不会是纸上谈兵。

年味变淡原因很多,但诸多因素交织到一点,那就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缺少了直接参与和体验的时间、空间,包括心境。自己动手,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少了参与,少了过程的体验,年味自然也就变淡了。无论是政府的指引作用,还是春节文化的传承效果,最终都要落实到每个个体身上,都要靠个人践行来实现。对于节日的情怀传承,每个人都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辞旧迎新之际,多腾出点时间,与家人一起,多动手,多参与,采办年货,做顿好吃的,重温一下一些有趣的民俗活动,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在这种参与中,既享受了慢生活,又收获了久违的年味,同时还制造出了一家人共处相伴其乐融融的氛围,这种团圆和欢乐,何尝不是“年味儿”的本义。

重建传统节日,提高全民文化自觉,要建立“从娃娃抓起”的责任制。开展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首推青少年人群,在中小学校可增设传统文化修养课,将民俗文化内容写进课本,融进课堂;对大学生要对西方节日文化、尤其是西方宗教节日文化进行正确引导。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和利用好传统节日这个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引导青少年亲身参与和体验节日文化活动。学校和家庭要紧密配合,利用好春节教育的契机,对孩子进行传统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布置春节亲情作业,组织孩子们学会剪福、春,双喜、扎灯笼、写对联、拍习俗微视频、拍团圆照片、写家风家训、访家乡穷亲、寻美丽乡愁、做年夜饭菜、创作春节童谣、当礼仪大使,利用生活化的场景、日常化的活动、形象化的载体培养孩子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从而带动整个家庭重拾春节习俗。家长也要配合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很多,以身示范,要求孩子尊重老人、孝敬长辈,把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及年俗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平心而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年味原本总是在随时代变迁而变化,千年之前、百年之前、四十年之前、今天,年味一定大不相同。但,历千百年而赓续至今,“中国年”生生不息,一定有其不变的基因在主导着它的遗传与变异。世界上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的春节。无论时代怎么变迁,“中国年”终究不会式微,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年味儿”充满乡土的味道,过年就是难以割舍的乡愁。年味,是阖家团圆的喜乐气氛,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的一股“幽香”,是用新智慧打造的那场守岁晚会,是人头攒动的那场节日庙会,是……

年味儿,其实就这么简单。

第四篇:为什么大龄青年不想结婚杂文随笔

在父母一辈看来,结婚生子是人生必经之路,但是越来越多的大龄青年加入了不愿结婚的行列,高举旗子单身光荣,就是不愿踏入婚姻的殿堂呢?随着时代的发展,婚姻在悄无声息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传统观念里,婚姻是男主外,女主内,说到底,两人分工明确,共同经营,相互扶持。但纵观现在的社会,优秀的女人远远比优秀的男人多。女人不需要依附男人的财务,自己就能照料好自己的生活。除此之外,结婚意味着要面临未来的很多不确定因素。

在古代的生活,人们的交际圈比较窄,往往是邻里乡间,大家彼此认识,周围的人际关系较为稳定。今时不同往日,现在人们的交际圈是一个地球圈,你完全可以通过交友软件,认识一个美国的网友。地域、国家、种族等概念在变得越来越模糊。网络打破了地域、国家等界限,成为人们热衷的使用的工具。

有些未婚的,已婚的人通过软件交流,互相认识。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机交友软件等的开发,我们的交际圈被放大了N多倍,人的情感一旦超过了道德的底线,一不小心就容易出轨。当婚姻出现小三,两个人的婚姻能否维持下去变得岌岌可危。除了网络的交友软件之外,公司的同事也容易成为出轨的对象。

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造成了现代离婚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很多人指责婚姻的出轨一方的不忠,但是我认为婚姻的维系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出轨的一方固然是十恶不赦,但是不出轨的一方可能自身也存在着某些的原因。最悲催的婚姻就是面对的女强男弱,女子整天喋喋不休地指责丈夫的无能。纵使女子精明强干,但这个婚姻多半以丈夫的隐忍为主或者离婚以后,草草收场。

最要命的婚姻是缺乏爱的婚姻。夫妻之间没有了爱,相互怀疑,互不体谅,互不尊重,最后导致两个人分崩离析。爱情的荷尔蒙能使我们的婚姻维持最多两年的光景,在未来的数十年里,如何维系这段感情,坦白地说,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人都有审美疲劳,再美好的事物多看了不过如此,但是如何在未来几十年里不断地看到对方变老变丑的样子,还依然不离不弃,这需要的是婚姻的责任。

共同抚养孩子有利于婚姻的维持。但是,冷漠的婚姻容易造成有问题的孩子,甚至影响他的一生。在一个缺乏爱的环境里,孩子收到的负面信息太多,对人容易缺乏信任感,在未来,很难建立和对方的亲密关系,更别提结婚。好的婚姻不是在适婚的年龄结婚,而是遇到一个你爱的人,经营一段有温度的不离不弃的婚姻。好饭不怕晚,我们永远不要纠结在几岁结婚,而是看这段婚姻维持了多少年。

曾经我听同事说,她的同事二十九岁已经第二次结婚,生下了两个同母异父的宝宝。为什么越早结婚,越容易离婚呢?因为还没想清楚,任凭头脑发热。随着岁数的增长,我们会对另一半的要求越来越清晰。同时,和你匹配度高的人越来越少。世界那么大,但是我们的交际圈永远是有限的。世界如此地发达,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你对陌生人的信任度会越来越低。

除去婚姻的不确定性因素,养孩子的成本在逐年递增。什么早教班、兴趣班等等铺天盖地,做家长的越来越迷茫。琳琅满目的兴趣班价格都不菲,更别提日后还要补习班等等。养孩子这笔巨大的收入会降低父母的生活水平。面对越来越独立的80、90后,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养儿防老已经是神话,靠自己养老这才是现实的写照。孩子不再是必需品,而是奢侈品。想必,这也是为什么大龄青年面对婚姻的门槛的时候,纵使向往,偶尔也会望而却步的理由吧!

第五篇:很久以后我还爱你杂文随笔[模版]

节选1

林农说你总要回去看一看。我惘然,是该回去看一看的。看看我的过去,曾经,生育我的地方,我曾热爱的土地。

我很久没有见过林农了,他变得更加成熟,没有了昔日痞气的影子,曾经我一度认为,林农迟早是要蹲牢饭的小子,毕竟那时他“无恶不作”

我用一种丧尽天良的目光盯着林农,他终于招架不住,连连躲避“你别这样看我,初三”

“都是过去了,听我说,一切都过去了”

我失神想到,是啊,一切都过去了!

“他什么时候结婚?”

“这周六”

我默然,道:“你跟他说,请帖我收到了,祝她们百年好合,早生贵子”最后几句祝福我说的很慢,句句咬牙切齿。

林农双手钳制我的肩膀:“初三,都过去了,你早该忘了的”

我冷冷的看着林农,对啊,都过去了,时间是最有本事的人了,无论曾经我多执拗,多热爱的它都能更改的面目全非,从前和曾经,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一切都回不去了。

我推开林农“我知道了”

“其实我早就忘了,你信不信?”

林农没有回答,只是用一种极其悲凉的眼神望着我。

只有我知道,我自己都不信。

我终于回到小镇,其实我早该回来的,只是我不知道这里还有什么值得我留恋的。处处都是熟悉的街景,却在没有熟悉的人。

林农早早就在镇口站着,他西装革履,打着亮色领结,头发摩丝可能量多了些,有些油光发亮。我大老远便瞧见了他,倒不是有多帅气,只是太过招摇。我走进,看着他身后停着的一条龙豪车,倒吸了一口气,感叹道:“啧啧,要不要这么隆重啊,人家有点怕怕”顺势又往他身上栽。

“别闹,站稳”他一手拉住我,往旁边拽。

“怎么?不是欢迎我的?真失望诶”

“初三,你别闹,你知道的,今天是顾钦的婚礼”

我拨了拨长发,收了笑容。反问他“我怎么会不知道?”不是他亲自让你找到我,告诉我吗?我伸出头张扬林农身后的车子“新娘子呢,还没过来吗?”

“初三,你不是来闹事的吧?”林农面色难看的看着我,一只手紧紧握住我的手臂。

“当然……”

“不是……”

林农长长吐了一口气。却在听见我下一句话时脸色又霎变的铁青。

我靠近林农的耳朵,轻轻说到:“我啊,是来抢亲的。”

下载很久之前写了一半不想写下去了杂文随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很久之前写了一半不想写下去了杂文随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只是不想一直孤独杂文随笔(大全)

    真的不知道可以做什么了,提起了兴趣,燃气了斗志,可是看到配合我的人少之又少,甚至还有朋友抗拒我,内心不得不是失望之极的。从小到大,都希望身边的人可以支持自己。可是,事与愿违。......

    我很久没有对自己温柔了杂文随笔

    夕空渐黄,阳光在云间吞吞吐吐,能清晰地看见细小的灰尘浮浮沉沉。手机里扬起的是中孝介的夏夕空。空气很干燥,呼吸的话仿佛整个身体的水分都在往外抽干,于是我不停地喝水,一仰头一......

    不知姓名的人死去了杂文随笔(5篇)

    破败的园子东南角,一间屋子,曾住着一位老者,身形肥硕,标志性的朗声大笑,喜欢养花弄鸟,春末至秋初,翠绿的盆景、红的黄的花、叽叽喳喳的鸟儿,园子里生机盎然。小时候常去园子里玩,不知......

    水喝了一半梦留了半场杂文随笔

    我总觉得夏天是让人伤感的风停雨落下,天空就会变得凄凉所有大雨里潮湿的回忆所有刻骨铭心的灼热年华所有繁盛而又离散的生命都会随着夏天的风扑向盛大的死亡香樟树荫了整条街......

    人间滋味你是一半的杂文随笔

    楔子大抵一种东西第一回吃,总是最好的。汪曾祺 人间滋味里写到。我内心感触,想想也是啊,好多东西第一回吃到嘴里,觉得惊喜和意外,吃到好吃的东西就像是获得人生的奖励,再怎么发胖......

    我想就此写下一个人的孤独杂文随笔

    有一种孤独叫做,突然回头,你会发现自己一直都在往前走。我不知道是什么带给我勇气,在面对挫折和历经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总能以对梦想的执着和未来的信念感打败那些看似微乎其微......

    她消逝于黎明之前杂文随笔(5篇)

    来到这个海边小镇的第三天,周时依然没能够习惯那彷佛从脚下的地底深处传来的海浪声。它实在太过庞大,太过难以逃脱,四面八方地入侵,将他完全浸没,像燃烧着收拢的火焰。他以为海边......

    我从来不想单身,却有预感晚婚杂文随笔

    听了太多太多的歌,从没想过会有一天,会听得眼眶湿润、泪眼朦胧。早晨打开网易云音乐,随意听着推荐的民谣,无意间听到这首郭旭的《不找了》,情绪忽然就像脱缰的野马,再也控制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