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解析法设计程序》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11:3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解析法设计程序》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解析法设计程序》教学设计》。

第一篇:《用解析法设计程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算法语程序设计》(选修1)的第四章第一节,程序设计起先就是为了解决科学计算而准备的,而列出解析式加以计算是程序的基本功能,也是算法的必备基础,本节通过实例探讨了在程序设计中常见的、应用广泛的、较容易理解的问题解析法,是学生进入算法的程序实现的重要一步,有着承前启后、温故知新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模块中第一次接触了有关算法和程序设计的一些概念,然后在本教材前面的章节中对算法、VB语言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也学习了 一些设计程序的技能和方法,对程序设计有了初步的兴趣。但有可能的是,学生之间出现了差异,有些有条件和机会的学生可能先前已经接触过程序设计,有了一定的能力;有些学生可能才接触到程序设计,对一些难度稍大的问题手足无措。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对“算法”的概念作进一步的了解

2.了解解析法算法的概念和基本思路

3.能够用解析法分析简单问题并设计算法及编写程序求解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以生活中最熟悉的测量物体的高度入手,通过测量不可到达底部的物体的高度的问题,导出解析法算法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计算电阻和计算小球弹跳路程的两个例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解析法算法设计程序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细心思考、勇敢实践和善于总结的科学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体会其中乐趣和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解析法的思想,能写出求解问题的解析式并用程序实现。

(2)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问题,能将具体问题抽象出来,建立求解问题的解析式。

五、教学策略

考虑到教学目标和具体学情分析,本节内容考虑采用2个课时,即第1课时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实例,得到解析法算法的基本概念和思路,当学生遇到问题,不能急于告诉学生解决方法,应当适当引导组内学生一起讨论以后推荐一种最合适的方法,如果有失误再给予指导。第2课时引领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问题的活动,从实践中体验设计程序的乐趣和归纳总结技巧,获得基本思想方法,当学生遇到错误,应当适时引导学生仔细检查错误和纠正错误,对一些比较典型的错误,应拿出来讨论。教会学生学习、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情景式任务驱动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可以以小组形式开展,教师组织学生完成实践探究任务。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媒体

使用

实例引入

创设情境

讲述有关埃及国王邀请学者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从中引出问题:如何测量不可到达底部的物体的高度。

通过多媒体方式引入,学生根据提示,积极思考有关问题的解决方法等。

通过例子,结合学生的思考,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入学习活动,注意是否能引起学生兴趣。

语言

表述;

通过多媒体教室及相应展示说明内容

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和求解

4-1测量高度问题的求解:MN是竖直于地面的物体,其底部N不可到达。为了测量MN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一条与MN在同一平面的水平线线段AB为基线,AB长度和仰角可以测量得到,试设计程序计算高度MN。

按照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我们不可能直接求出物体的高度,但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三角函数)来完成,组织讨论,共同导出所需的解析式。

引导学生领会如何从已知条件入手,逐步求解未知量,分析问题后,思考问题:

(1)问题所求和已知条件之间有没有联系?如果有,是什么样的联系?(求解问题)

(2)能否将他们之间的联系用数学知识表述出来?如果能,那么怎样表述?(导出解析式)

解析式导出后其它内容就比较容易解决了,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剩下的各个环节。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操作和体验。

增进学生对程序设计各个环节的熟悉程度,让学生学会用解析法算法求解问题,导出解析式,并为据此导出“解析法”概念埋下伏笔。

通过多媒体教室及相应展示说明内容及方法步骤

导出概念

引导学生总结“解析法”的概念,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98页的最后一段内容。

解析法:通过分析问题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用最简练的语言或形式化的符号来表达它们的关系,得出解决问题所需的表达式,然后设计程序求解问题的方法。

思考,讨论,并总结归纳“解析法”概念。

联系实践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解抽象概念。

通过多媒体教室及相应展示说明内容

活动:研究问题并分组讨论求解

问题1:

4-2电阻计算问题

问题2:

4-3小球弹跳问题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协作交流,按照基本求解步骤,完成设计程序的各个环节,最终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师从旁指导,并注意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析,思考,讨论并将问题求解得到答案。

让学生熟悉解析法的基本思路,学会导出解析式并设计程序,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个学科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分组讨论,利用多媒体教室共享资源等

活动小结

每个组派出一个代表,讲解思路,求解问题的过程。其他同学注意学习。教师要注意营造热烈和鼓励的气氛,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纠正发现的错误。

学生学习各个代表讲解的思路,及时调整思路。

锻炼学生的表述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说明求解过程

归纳总结

总结学习内容:

提问:

(1)解析法的概念;

(2)解析法求解问题的基本步骤;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帮助学生回顾所学过的知识,加强记忆。

通过多媒体教室及总结

布置作业

必作题:教材103页练习题1和

2选作题:设计一个通用的倒计时程序,只要给出目标日期和当前日期,就可以自动进行计算距离目标日期还有多少天。这个程序要如何设计?

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知识。

帮助学生巩固和熟悉学过的知识。

通过多媒体教室及相应展示说明作业内容

八、教学总结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要求学生能主动参与,认真思考,发挥各自的优点和积极性。教师进行适当地指导和引领,调控气氛,组织活动,辅导,点评,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讨论讲解。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协作,同学之间通过合作、讨论等互相学习,一起进步。

第二篇:用解析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解析法解决问题

一、教材分析:

《用解析法解决问题》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三章《程序的实现》第一节内容。本章侧重于运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合理的算法并编程实现。本节主要阐述解析法,该方法应用广泛,存在于生活与学习之中,与数学学科的代数解析式相联系,结合教学要求和教材事例,本课从数学角度入口,引发学生思维迁移,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通过第1、2两章的对VB的基本知识系统加以学习。学生可以利用上述的基础知识,结合前一阶段学习的VB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进一步学习本节的相关知识内容。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和依据: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在本模块旨在使学生体验算法思想,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初步使用编程实现算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结合本节课内容,确定以下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解析法,学会用解析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编写程序实现解析法。

2、(能力目标):经历用解析法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迁移等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用解析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解析法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用解析法分析问题,抽取出一个数学模型,这个数学模型能用若干个解析表达式表示出来。

五、教学方法:对于一种算法的学习,如果直接讲授,会让人感觉枯燥,没有兴趣,而如果将其溶入到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或问题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其算法思想。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法,并结合引导探究、讲授、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参与意识。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大自然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图形,相信有很多同学会对闪闪发光的钻石感兴趣(展示真的各种钻石图片)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利用计算机绘制“钻石”图案。展示钻石图案,接着展示利用计算机绘制的钻石图案,让学生思考如何绘制出钻石图案?让学生自由讨论,再指出接下来学习的内容就是用解析法编写程序绘制“钻石”图案。

(二)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新知

1、解析法的定义: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数学、物理基础,所以本环节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例举生活中、数学中,物理中所熟悉的例子引入解析法的概念,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解析法的核心思想。

2、通过钻石图案的实例完整地体验解析法解决问题、编写程序的过程。(1)提出问题:用解析法绘制图3-1所示“钻石图案”,如何实现?(2)分析具体问题

学生:先由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探究钻石图案的特点。教师:将学生讨论结果汇总,得出以下结论:

钻石图案是由点和线构成的;图形四周的点位于一个圆周上;点与点之间都有一条线段相连。

得出结论:求出各点的位置,绘制各点之间的线段,就可以绘出这个图形了。(3)、把具体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求解析表达式

如何求出各点的位置呢?首先我们把绘制钻石图案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数学当中我们是如何求各点的位置的?让学生思考并提问学生。

讲解分析:在数学当中要求各点的位置,首先建立如下图所示的坐标系,坐标原点位于图形的中心点上。在圆上平均取N个点,将圆平分为N份。

见书P42图3-2数学分析

让学生利用数学的知识,写出各点的坐标。在黑板上画出坐标系且分析。

第一项的坐标(x1,y1)的坐标为:x1=rcos(θ)y1=rsin(θ)

第二项的坐标(x2,y2)的坐标为:x1=rcos(2θ)y1=rsin(2θ)······

第N项的坐标(xN,yN)的坐标为:x1=rcos(Nθ)y1=rsin(Nθ)以此类推,可以计算出所有点的坐标。

(4)、根据以上各点的解析表达式,利用两重循环语句,画出从每个点出发到其他各点的线段。算法的伪代码表示如下:(讲解代码的含义)

(5)、程序实现 这段代码对于初接触程序的学生来讲有些复杂,所以不要求学生编写,但要求学生能够读懂。所以本节部分学习采用的学习方式是教师先介绍程序中涉及到的函数,接着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程序,然后教师给予指导,并针对主要问题进行统一讲解,提高学生程序调试能力。最后学生自己上机实践,体验成功。

(6)、鼓励创新:在学生完成程序后,让学生尝试改变钻石的颜色以及顶点的数目。观察图案的变化。

3、总结:用解析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强调四个环节:分析具体问题——抽取数学模型——解析表达式——解决问题。

(三)课后练习: 练习1:鸡兔同笼问题。

此问题比较简单,比较适宜用解决法求角,设计些练习在于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巩固解决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

练习2:百鸡百钱问题。

此问题其实不能用解析法进行求解,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用解析法求解问题的适宜范围:(只有用解析表达式能够求解的问题才可以转化为解析法)。也为下面学习穷举法提供了依据。

第三篇:用“五入”法求商教学设计

《用“五入法”求商》教学设计

江大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五入法试商发现初商过小需要调大的探索过程,理解五入调商的算理,掌握算法,会用来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运用这种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通过调商方法的比较加深对除法计算中试商,调商的认识,进一步感受除法计算中对商进行试验调商的策略。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初商偏小要调大。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回顾旧知)我们来复习一下(出示课件)

1、()里最大能填几?

60×()<262 50×()<368 60×()<417 30×()<206 80×()<453 90×()<641 随机让学生说说你的想法。

2、完成下面的竖式。

学生分组完成,每组展示一名学生的练习本,并请该生讲算法。小结:在做这些题时,第一步都要先干什么?(把除数看作最接近它的整十数)接着呢?(试商调商)为什么“四舍”试商商易大?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板书:用“五入法”求商

二、学习新知

(课件出示例题)学校礼堂每排有28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97人。

1、师: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吗?(可以坐满几排?)

怎样列式?板书:197÷28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这也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该怎么做? 把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30)

用的什么方法?(五入法)估计商几?(让学生估商)

2、师:到底正确结果是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验证一下。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教师巡视。

集体交流,展台展示学生练习,并请学生讲算法,说说你是怎么样想到商的?

师随机提问:第一步干什么?(用五入法试商)那商6行不行?为什么?出现了什么情况?(余数大于除数了)说明初商过大还是过小了?(过小)为什么初商会过小?应该怎么做?(调大)到底算的对不对呢?还需怎样?(验算)

3、师:咱们再算一道(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算法。)

3、师:请大家看一下复习题和例题,他们都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仔细比较一下,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把除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都要试商,第一次试商不成功都要调商。

不同点:复习题是用四舍法试商,把除数看小了,造成初商过大,需要调小;例题是用五入法试商,把除数看大了,造成初商过小,需要调大。

4、小结:谁来总结一下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解题步骤。第一步干什么?什么时候用四舍法?什么时候用五入法? 发现初商不合适,就要怎样?(调商)

三、知识运用(课件出示)

1、根据试商情况,很快说出准确的商。书上79页练习12题

2、帮小马虎改错(2道)

3、完成竖式计算4道。为什么“五入”试商商易小?

四、课堂总结 请你以这些话开头: “让我感到高兴的是„„” “让我感到自豪的是„„” “让我感到开心的是„„” 来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

五、布置作业:完成校本小卷

第四篇: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设计

用列举法求概率

鲁富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用列表法求概率的意义,掌握用列表法求概率的常规方法。过程与方法: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出用列举法求概率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熟悉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掌握用列表法求概率的常规方法。

难点:.逐步熟悉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概率的概念、公式。步骤。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在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 求概率的步骤:

(1)列举出一次试验中的所有结果(n个);

(2)找出其中事件A发生的结果(m个);

(3)运用公式求事件A的概率:

2.例题导入

教师出示引例:掷两枚硬币,求下列事件的概率:(1)两枚硬币全部正面朝上;(2)两枚硬币全部反面朝上;

(3)一枚硬币正面朝上,一枚硬币反面朝上; 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这些结果, 你有什么好办法么?

掷两枚硬币,不妨设其中一枚为A,另一枚为B,用列表法列举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3.典例示范

教师出示两个例题,引领学生用列表法列举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例1:如图,甲转盘的三个等分区域分别写有数字1、2、3,乙转盘的四个等分区域分别写有数字4、5、6、7。现分别转动两个转盘,求指针所指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概率。

例2:掷一个骰子,观察向上的一面的点数,求下列事件概率: 1.点数为2

2.点数为奇数

3.点数大于2且小于5 4.小试牛刀

紧扣本节课主题,教师选择两个难度不太大的习题:

1、甲、乙两人在玩转盘游戏时,把转盘 A、B 分别分成 4 等份和 3 等份,并在每一份内标上数字,如图 2.游戏规定,转 动两个转盘,停止后,指针所指的两个数字之和为奇数时,甲 获胜;为偶数时,乙获胜.用列表法求甲获胜的概率.

2、甲、乙两人各掷一枚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如果点数 之积为奇数,那么甲得1分;如果点数之积为偶数,那么乙得1分。连续投10次,谁得分高,谁就获胜。

(1)请你想一想,谁获胜的机会大?并说明理由;

(2)你认为游戏公平吗?

5、小结

“列表法”的意义:

当试验涉及两个因素(例如两个转盘)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的结果,通常采用“列表法”。

板书设计

“33.1用列举法求概率

列表法”的意义:

当试验涉及两个因素(例如两个转盘)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的结果,通常采用“列表法”。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都能够掌握用列表法求出事件概率的方法。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由学生小组讨论,通过具体的例子总结得出用列表法求出事件概率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时,我根据课改理念精神,利用学生的感性材料的作用,以启发和小组讨论交流为主,进行谈话式的引导,并注意利用设计练习题,以期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让学生在理解用列表法求出事件概率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我觉得这节课学生的收获不小。

第五篇: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设计

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设计

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设计 2007-11-21 00:05:30.0

王珍 提供

设计思路与理论依据

本节内容是第二十五章第二节“用列举法求概率”的第三课时,主要介绍用列表法和树形图法求概率。从上节课所学用列举法求概率出发,以探究快捷明确的新方法为目标,以两个实际问题为载体,通过学生动手解决问题、观察分析、评价解题方法获得新知。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活动,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教师从中指导、总结、示范。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充分体现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教育思想。

学情分析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学生通过丰富的实际问题认识到概率是刻画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学习一些计算概率的方法,通过大量试验对结果做出估计,从而做出合理决策。通过八年级的学习,学生经历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掌握了频率、频数、频数分布直方图等相关知识。本节课为以后利用试验或模拟试验的方法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时间的发生的概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能够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法、画树形统计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并阐明理由。

(2)

使学生能够从实际需要出发判断何时选用列表法或画树形统计图求概率更方便。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列举法的结果是否重复和遗漏,总结列举不重复不遗漏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应用列表法或树形图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引导学生对问题观察、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2)

提高自身的数学交流水平,增强与人合作的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辩证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列表法和树形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并阐明理由。

教学难点

判断何时选用列表法或画树形图法求概率更方便。

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 问题

(1)

具有何种问题的实验称为古典概型?(2)

对于古典概型的试验如何求事件的概率?

学生回答:

(1)

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多个;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具有以上特点的试验称为古典概型。

(2)

对于古典概型的试验,我们可以从事件所包含的各种可能的结果在全部可能的试验结果中所占的比分析出事件的概率。

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几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

通过问答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准备好知识基础。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活动2 问题

掷一颗普通的正方形骰子,求:(1)“点数为1”的概率(2)“点数为1或3”的概率(3)“点数为偶数”的概率(4)“点数大于2”的概率

活动3 问题

1、同时掷两个质地均匀的骰子,计算下列事件的概率:(1)

两个骰子的点数相同;(2)

两个骰子点数的和是9;(3)

至少有一个骰子的数为2。

2、列举时如何才能避免重复和遗漏?

教师总结分析:当一次试验要涉及两个因素(例如掷两个骰子)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列表法。我们不妨把两个骰子分别记为第1个和第2个,这样就可以用下面的方形表格列举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3、重新用列表法解决上题。

教师结合教科书表25-4,指导学生体会列表法对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所起的作用,总结并解答。

4、如果把例5中的“同时掷两个骰子”改为“把一个骰子掷两次”,所得到的结果有变化吗? 活动4 问题

1、(用课件展示例6)

教师介绍树形图法:当一次试验要涉及3个或更多的因素(例如从3个口袋中取球)时,列方形表就不方便了,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形图。解法见教科书。

2、总结何种概率问题适合用树形图法解决。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活动5 练习

想一想,什么时候使用“列表法”方便,什么时候使用“树形图”方便?

1、在6张卡片上分别写有1~6的整数。随机地抽取一张后放回,再随机地抽取一张。那么第一取出的数字能够整除第二次取出的数字的概率是多少?

2、经过某十字路口的汽车,它可能继续直行,也可能向左转或向右转。如果这三种可能性大小相同,三辆汽车经过这个十字路口,求 下列事件的概率:(1)三辆车全部继续直行;

(2)两辆车向右转,一辆车向左转;(3)至少有两辆车向左转。

活动6 作业

教科书155页习题25.2第4至6题。

学生思考后回答:

掷一个骰子时向上一面的点数可能为1、2、3、4、5、6,共六种,这些点数出现的可能性相等。(1)

P(点数为1)=(2)

P(点数为1或3)=(3)

点数为偶数有3种可能,即点数为2、4、6,P(点数为偶数)=(4)

点数大于2有四种可能,即3、4、5、6,P(点数大于2)=

学生思考、解答、发言。

由于本题用列举法求解,所列内容较多,教师应组织学生重点观察解答中列举的内容有无遗漏,有无重复。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发言。

学生分析思考。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本问题如何应用列举法和列表的可行性。

用树形图列举出的结果看起来一目了然,当事件要经过多次步骤(三步以上)完成时,用这种“树形图”的方法求事件的概率很有效。

学生思考,做练习1.由附表一可以看出,可能出现的结果有36个,他们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满足条件(记为事件A)的结果有14个(表中的阴影部分),记(1,1),(1,2),(1,3),(1,4),(1,5),(1,6),(2,2),(2,4),(2,6),(3,3),(3,6),(4,4),(5,5),(6,6),所以P(A)= 学生思考做练习2 由附图一可以看出,可能出现的结果有27个,它们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1)三辆车全部继续直行的结果只有一个; P(三辆车全部继续直行)=(2)两辆车向右转,一辆车向左转结果有3个; P(两辆车向右转,一辆车向左转)=(3)至少有两辆车向左转结果有7个,P(至少有两辆车)=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批改总结。

通过简单的回顾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能阐明运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理由,为本节课探索列表法和树形图法求概率奠定基础。

通过对较为复杂的概率问题的探索,激发学生找到新解法的学习欲望。

通过学生自主探求列表法,使学生对如何时应用列表法,如何应用列表法有更深的理解。

指导学生如何规范的应用列表法解决概率问题。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体会列表法的特点。

通过对本题解法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新方法的学习欲望。通过示范树形图解法,加深学生对此种解法的理解,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树形图法解决概率问题的技能。加深学生对树形图解法的理解。

巩固学生对列表法和树形图法的理解和认识。

使学生能够从实际需要出发判断何时选用列表法或画树形图求概率更方便,巩固学生使用列表法和树形图法求概率的技能。

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课堂 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收获?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几种列举法来求概率,它们各使用于哪些问题?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例5

P(A)=

P(B)=

P(C)=

P(三个辅音)=

教 学 反 思

例6

P(一个元音)=(两个元音)=

P(三个元音)=

P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合作和交流活动,的活动中促进知识的学习,并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对概率的理解应是多方面的,概率应尽量让学生通过具体试验领会,从而形成对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的较为全面的理解,初步形成随机观念,发展学生初步的辩证思维能力。

下载《用解析法设计程序》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解析法设计程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用四舍五入法试商教学设计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73页例2。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用“五入”法试商 教学设计

    《用“五入”法试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77页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能正确进行笔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过......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9页的例10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探究用“进一......

    公式法教学设计★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3.公式法 杜寨初级中学 九年级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认识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并且已经......

    范例法教学设计

    《假日生活早安排》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计算机是学生处理信息的工具,学习信息技术是为了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本单元结合计算机文档处理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对学生的调查......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法不可违》教案设计 东源县实验中学 饶玉莲 教学依据: 1.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思想品德》教材 3.搜集部分教学案例及社区课程资源 4.七年级学生认......

    公式法教学设计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3.公式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正确的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在探求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数学思......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解析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2、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