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日更,我为什么没有做到的杂文随笔
刚来简书的时候,兴致勃勃,满腔热情,像被打了鸡血,虽然文字写的不多,但天天有文字输出,可是这几天,为什么热情减退了呢?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因为我的拖延症又犯了,做事情三分钟热度,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是我一惯的作风。
刚入简书的时候,也是信誓旦旦,哪怕一天写十个字,也不能偷懒,坚持做到自律。
在简书,我看到了很多评论,有关日更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褒贬不一,有的说写文章就应该有灵感来了再写,天天码字,规定一天写多少,质量一定不佳。
也有人说,写文就得天天写,既练了笔,又做到了持之以恒,两种说法我都赞同,但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我是一个做不到自律的人,只有天天日更,才可以锻炼我的意志力,彻底改变拖延症的毛病。
人们常说,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要战胜自己真不容易啊,这个我深有体会。
为了改掉自己拖延症的毛病,我也曾几次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可是到了关键时刻还是管不住自己,我真是痛苦万分。
虽然我没有天天写,可不是我的肚子里没有东西可写,而是我的脑子里想写的东西太多,什么想法都有,这些故事就像一群好奇的小怪兽,你争我抢都来到了我的脑海里,都想借我的笔来到大庭广众之下,虽然它们既不伟岸也不漂亮,既不宏大也不新奇,既不惊人也不引流,但是他们都是原汁原味,它们多想来到现实生活中和大家融为一体,做一个快活的小生命,只可惜它们命运不济,遇到了一个懒散没上进心的主,所以它们每天打的不可开交,已经乱成一锅粥,缠成一团麻。我不得不耐心的把它们理清,不仅让每个灵魂毫发无损,还得让他们鲜鲜亮亮的来到大家面前。
拖延症一直是我的禁忌,无论在哪里,一见到拖延二子,我就条件反射般的想到自己,而当时就神经质般的告戒自己,今后一定要改。书店里有很多关于拖延症方面的书,我一本也没有买,因为我最怕见到拖延二字,它就像我的前世仇家,一见到它我心情就会抑郁不堪。我现在想要改变自己的毛病,就得靠自己的自制力,你就是把这方面的书翻烂了,亦或倒背如流,自己不去执行又有什么用呢?
虽然我没有坚持日更,我也没有闲着,我的时间都用在看头条看视频了,我看人家写,人家拍,自己就懒得下笔了。
说真的,我并没有像别人说的那么高尚,自己之所以没有写,不是在找时机等灵感,真的是又犯了只有三分钟热度的毛病。
因为我有了这种拖延的毛病,才把少年的梦一直拖到现在,都白发苍苍了,还像年轻人一样谈理想追梦想,还美其名曰不忘初心,想想我自己的举动,自己都感到脸红。
其实我并不是说老年追梦不现实,历史上大器晚成的人多的是,我也不举例子了,可人家真的是少年不幸,中年坎坷,老年奋起,值得学习,他们也一直是鼓舞我重震旗鼓的榜样。反观我,从小到大,一路平坦,没有什么大起大落,日子像流水一样在指缝中溜走,不留一丝痕迹。
那少年的梦,也随着日子的流走而渐渐模糊,幸而没有彻底泯灭,那个小小的梦想,就像看得见摸不着的海市蜃楼,一直在远处招摇闪动,撩拨着我那颗好奇而又不甘放弃的初心。
如果一直任自己的思维发展下去,我就是到了入土的那一天,我想我的美梦也不能实现,只能把它带入坟墓了,现实的生活复杂而又残酷。童言无忌,却不懂世事,少年立志发奋读书,年轻持家,做贤妻良母,中年危机,兼顾父母,老年轻松,又带孙子。那漂在半空中的文学之梦啊,放在哪儿都不合适,就像一个不幸人发出来不幸的感叹,世界这么大,就怎么没有我的容身之地呢?
其实是我把自己的梦想放弃了,每天只要挤出一点点时间,就能容得下那颗小小的心。
那些白白流走的时间,和白白流淌的日子,现在想起来真是心疼啊,可当时却不是这个想法,总是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明天的事情又拖到后天。总想今天忙,以后会有大把的时间,当时我就是这么想的。年轻的时候就想,等老了,自己的孩子都成家立业了,我也就自由了,该干啥干啥,看书写字,实现少年的梦,可现实怎么样了呢?
老年真的来了,而且一点也不含糊,直接登堂入室,给我来了个措手不及,简直是把我打得晕头转向了,原来老年一点也不轻松啊,年轻人压力大,而我是压力山大。
想起那些溜走的岁月,时间多么充裕,却都用在了喝茶,谈天,睡到自然醒,每天轻松不带一点压力。而现在呢,儿子,媳妇,孙子,加上老公,自己已经不属于自己支配了,自己就像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自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虽然看孙子是人生的最大乐事,可那少年的梦却一直追的我平不下心,我可怜的文学梦啊,到头来没想到你竟落到这步田地!如果我再按之前的思维往下推,那就是等孩子长大了,上学了,我就有时间了,但是如果他们再生二胎呢,又三五年的时间溜走了。
再看看我身边的兄弟姐妹,老的老,走的走,得急病的常有。今天还在跟朋友谈天说地,明天心脏病突发,就已经远离人世。再看看那些大病缠身的人,整天与药为伍,命都难保,谈何梦想,想想都后怕,幸好自己身体还不太坏,明天会怎样?我也没处猜。
看看那些活到八九十岁的老人,挺羡慕。但是如果现在我就老了,走了,其实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孩子毕竟都成人了,地球离了谁都能转,更别说我们这般如蚂蚁般的小人物了,但是我的梦呢,从少年一直做到老年,那就这样放弃吗?真的舍不得,所以我羡慕那些长寿的老人。
可是明知道时间这么紧,时间这么宝贵,我居然又让拖延症犯了,怎么不令人失望呢?
我就是一个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想彻底改变这个毛病,只有自救,没有人救得了我。
我今天之所以写这篇文字,就是给自己敲一下警钟,别再拖延了,别再三分钟热度了,别再做事虎头蛇尾了,别再做事半途而废了,因为属于你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记住,你已经不是少年,没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了。
可是以后拖延症这个“老朋友”再找上门来,我该怎么办呢?
不留情面,拒之门外!似乎有个声音大声告诉我。各位朋友,你们说我这样做的对吗?
第二篇:日更随想杂文随笔
2017年年底遇见随书,遇见了你们,老师,及一群结伴同行的笔友。当初看到2018年1月日更的主题活动,对文字的喜爱和痴迷让骨子里有一种情思在蠢蠢欲动,然而生活的琐事和繁忙却让我对日更的活动望而却步,也怕词不达意,或者文字数量不够,完不成任务。而迟迟没有报名。
晚上将那活动点开了,又关上。犹豫不决,这时在群里聊天,夏天的雨她说她是第一个报名的,我说,我没有时间更文。她说“玩玩吧!有什么关系。”
我瞬间傻眼了,自己那么犹豫不决,而她却那么轻松地说,只是玩玩而已。于是我没有再考虑,直接找小新老师报名了。
每天1000字,刚开始还好,因为前几天有时间,可是没有过几天上班就天天加班,早出晚归,上班不能玩手机。更别说更文了。只能下班写。看着老师每天不同的命题,我真的是愁眉深锁。但仍旧努力去完成日更。有时写完已经11点多了。幸好敢的上交作业的时间。
当日更进行到29天的时候,那天我在电脑上写文章。写完文章已经是下午5点半了。想着儿子快放学了,于是我没有发表作业直接去煮饭了,吃完饭,已经晚上快8点钟了。这时我点了下电脑去发表作业,可是却找不到作业了。什么都没有了。我翻篇了电脑也找不到文章。
在群里聊天,告诉笔友们,他们一个个热心地给我出主意,教我怎样去找回文章,不过都试过了,还是没有找到,我家老公也是电脑高手,我要他帮我找,他磨叽着,半天才去找,结果他什么都没有,还骂了我一顿。气的我泪流满面。
不想说话,就这样吧,不写了。我失落至极睡觉去了,躺在床上却睡不着,放弃吧,29天了,还差两天就完成任务了。我真的不开心,能有什么办法呢?白天写的文章已经没有一点映像。重新写,可是都已经9点多了。
重写,如果能在12点以前发表就坚持,如果12点以前写不完1000字,就放弃。于是我又开始在手机上更文。我打字的速度超慢,手机反应也慢的了得。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谁知道,10点多,我就写完了,急急忙忙去发表作业了。虚惊一场。就这样我完成了30天日更。
而这30天,我瘦了一圈,可是却觉得特别有意义,因为我学会了思考。30天日更之后我没有了从前迷茫,我大脑前所未有的清晰。感谢老师们!感谢笔友们!感谢夏天的雨!感恩所有的遇见!
今年我又参加了21天的日更活动,今天已经是15天了,前连天突然日更完之后,头晕的很厉害,有一种很奇怪的想法忽然不想更文了。也许是自己太累了,身体不舒服,才会有这么失落的一瞬间。而在我清晰的时候,我真的不想放弃日更。
即便我成不了作家,我依旧可以随心所欲地记录自己的心情,和身边的故事。文字有一种神奇的魅力,那就是:疗愈自己的内心。待到我老去的那天,还可以翻看自己曾经晾晒的心情和往事。
第三篇:我没有义务帮你杂文随笔
我是您的学员,说的现实一点,我帮你招生那是情分,不帮你招生那是本分。我没有任何义务说一定要帮您招到生,我只是到了驾校交了钱找你学车的而已。
但我不是那么冷漠的人,我体谅您工作的不易,我知道你们也有自己的招生任务。我给予您尊重,我也愿意去帮你找一找学员。但是您现在的语气,一点也不是在拜托别人帮忙的意思,反而是趾高气昂,好像我没给你招到生那就是我的错。
您作为一个教练,我平常处处尊敬您。我知道,我学得慢,而您作为教练肯定是专家,所以不管您怎么抱怨我,我也不说话,毕竟在学车方面,我的确要靠你的帮助才能成功。但是您别忘了,作为一个人,我也有我的长处,我也有比你强的地方,正是因为我有这样的认知,所以我不跟你计较。
现在看来,我可能会换教练了,你要知道,除了你,我还有很多选择!
第四篇:关于日更,我也有些话想说杂文随笔
关于日更,我的感触是:日更一个多月,写作的字数蹭蹭的上涨,文章的质量却没甚提高。
看了文章,《警惕日更把你拖进一个大坑》很有感悟,为此我又深思了原因,于我而言,目前该做何调整,方能继续坚持这份写作的激情。
有的作者,也每天在坚持日更,可人家的质量是杠杠的。比如风雪之人,何沐芝,她们很了不起,对生活也有很多感悟,尤其风雪之人,笔触很细腻,她的文章让人读起来很舒服,如沐春风那般舒服。
我目前达不到那样的水平,反而被日更弄得很疲惫。最近开始失眠,临睡前,大脑还在搜索可写的东西,长时间低头看文章,写文导致脖子僵硬,眼睛也很不舒服。我必须要思考了,写作不应该是这样痛苦的事情啊!
在这种状态下,我很难写出目前最好水平的文章,只是每天在马不停蹄的凑字数,看似很努力而已。
每天搜肠刮肚的想素材,奋笔疾书的写下一篇文章时,只是心里轻松了一下,貌似完成一天的任务。质量好不好已经兼顾不了,也很难再反复检查出什么不好的内容。
这样浮皮潦草的写作,都对不起自己的内心,更是愧对读者,辜负了他们信任,浪费了他们的时间。
这并不是我写作的初衷,虽然我学东西很慢,也是对自己有要求的,我是要提高写作水平的,而不是来简书打酱油的。
因此,我决定做如下调整。
一,调和写作与生活
<1>先调整好睡眠,保证良好状态。
<2>控制刷手机的时间,避免受太多信息的干扰。
<3>减少每周更文次数,只是减少,一定还是要坚持写作。
<4>平时注意积累素材,每天写一点到私密文章,不必发出来,放松心情。
<5>读书,这是反复强调的一点,因为它对于来说真的很重要。书到用时方觉少,认真读书,做好读书笔记,沉淀内心。
<6>多和宝宝交流
宝宝现在到了学说话的关键时刻,我不能总把她晾到一边自己玩,这样也会加重我的心里负担,不利于我的学习。
把该做的都做好,才能安心学习,安心写作。虽然不能保证以后写出多么厉害的文章,至少要对得起自己的辛苦,要保证是当前水平的最好发挥。
写作不只是文字的堆砌,是一种思想的升华,是一种自我的洗礼,是一种内心的表达。
读者往往通过文字来认识你这个人,如果你的文字拖沓,无法清晰的表达自己,也无法与读者产生内心的共鸣,试问,谁还想看你的文章呢?
二,给自己定位
目前,我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给自己的文章定位,挖掘自己擅长的领域。文章定不好位,哪个专题都想写,结果是哪个都写不好。
朝着一个方向,精准用力比较科学。因此,定位问题也需要认真思考,写了一段时间还是不清楚自己的定位,自我感觉太不敏感了。
还需要再次了解一下,自己的投稿及文章收录情况,确定自己适合写哪方面的文章。看了简友追问教育的文章《你写作的“大石块”是什么?》,也很受启发。如果你和我有同样的迷惑,可以好好看看这一篇。
我也需要一段时间,好好了解一下自己,明确自己写作的“大石块”是什么?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深耕下去,并且做到持之以恒,才能顺利的往下走。
为了更好的稳步前进,我要暂缓脚步,用适合自己的步调,从容地走在写作的路上。最后,愿我们在写作路上越走越远!
第五篇:我没有见你最后一面杂文随笔
我从零下一二十度的哈尔滨回来了,没有再去看你。
回来那天洛阳的雪下的很大,地上都是踩的脏污的雪水,比下雨天更加让人厌倦。
深夜里,提着一只行李箱在出站口,等朋友来接我。杂物送回家后,便同友人去了别处。第二天接到了母上大人让我去探望外婆的电话……
以往每次回来,次日便会早早出门,买些营养品,火急火燎地赶回去看她。每次还没有进门,我便大声吆喝到“婆,外爷,我回来了……”像是终于回归山林的乳燕。
我在外祖父家借住了十一二载,直到高三那一年,又再次回到了父母身边。
不管我走到哪里,回去第一件事总是去看看两位老人。不管多大,每每见我,老人家都要摸摸我的头发,说一句又长高了,也许是我自幼个长的比较快吧。
如今我又远赴东北之北,他便也离得我更远了。他在我的记忆里有着很鲜明、深刻的印象:总是肃着一张脸,阔步昂首,衣衫整洁,裤子上永远有着一道笔直的折线,也有些不那么好的脾气,有些强势。
夏日晚饭过后的一天,村子里突然断了电,我们那时正坐在饭桌旁说话。
黑暗让所有的感官都变得格外清晰,空气里微微的汗味儿,两位老人的喘息呼气声,屋外的虫鸣蝉躁,都变得不同起来。
又是半晌的家长里短,这位威严颇重的大家长开口道:“丫头能看到外爷吗?”
“嗯” 趁着窗外的月光,我的确能看到他模糊的身影。
“把手伸到外爷这里来”我略带疑惑,却也乖乖伸手。我能感觉到有类似纸质一类的东西放到了掌心。
许久也没有来电,外爷中间又塞给我好几张,让我明天再看看是多少,似乎他自己也不清楚。
我很意外,他平时是绝少给我发零花钱的,按照老人们的说法,我毕竟是个外人。
我记得那种潮湿的感觉。紧紧握在手中的纸币被掌心的细汗打湿,心里翻涌出各种滋味,那股潮气便从心肺浸润至眼眶。
总之,从那个奇妙的夜晚起,我觉得自己真正成为了这里的一份子。
整夜里我都被那种鼓噪的感觉所侵扰。天微微亮起,藉着门缝窗棂透进的光,小心翼翼地将那几张纸币数了一遍又一遍。
我真开心啊……那时
外爷原来是这样一个可爱的“黑”脸老头。我想,他在我的心里变得很不一样了……
往后,我在他面前胆子也变得大了起来。顶嘴、撒泼、闹脾气、最可恨的时候还闹出数次离家出走的戏码,真是极其任性的。
现今你走了,我再也不想回到那里去,总觉得你还在,我要是回去了,你就真的不在那里了。
不管怎样,我还是回到了那里。陪着外婆住上几晚,唠唠嗑,就像我们仨还在一处的几年。
晚间将近八点钟,我打去电话,问候老人家。外婆不识字,电话也只会接听。
我仍旧卖弄调皮的要她猜我是那个。即便耳朵已经不那么好使了,她还是第一时间认出了我的声音。
我刚要继续说话,老人家哀哀的语句便从电话那边传来。
“小白,婆想你啊……”
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好似失去了一切声音,一切话语。
收拾好心情,我佯装高高兴兴地,拉开嗓门儿,大声道“我也想你,婆我也想你,可想你了。”
我真怕她听不到,连喊了三遍,只是想告诉她,我也像她想我一样想着她。
她很想见我,前些日子,家里的人都去看了老人家,唯独少了我。
我因为有事走的急,也没有告诉她。但老人家心里是真的难过了,不管怎样,我总应该告诉她一声,让她明了,我如今身在何处,又将要去往何方。
她就似孤独的老雁,终日徘徊在昏黄的光影里,等待着她所挂怀的人啊,能给她一点点的回音。
她好像只剩下了等待,等待……
如果你不能回去见她,就多给她哪怕一个电话,一句关怀,一点你的近况也好。
而今我再想跟外公说说话,却是不能了。以前打的通的,现在我又该打给谁呢?
毕竟他们是真的会老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