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级管理中的严宽相济管放结合论文
【关键词】:班级管理制度教育
班级管理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方法多样,门道也因人而异,很值得探讨研究。下面就班级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班级管理千头万绪,要管的方面很多:小到学生的坐立行走,大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前途命运及班级的建议发展。班主任如何事必躬亲,早晚跟班无所不管,甚至充当”保姆”角色,这种管理管得过细,管得过死,容易导致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的缺点泛滥,长此以往可能使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容易使班主任忙碌不堪。
班主任如果一味强调严格管理,严格要求而不注意方式方法,往往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效果,导致师生关系僵化。如有的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有时会遇到学生与老师顶牛或新的规章制度难以执行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新班主任或半路接手的班主任中尤其多见)。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千万不要简单地把问题归结在学生身上,而要静下心来仔细考量一下自己的言行,方法,措施是否有疏漏或对学生有“刺激”的地方。如果是半路接担者还要了解清楚前任的管理风格,让自己的“施政”理念能为大多数同学接受。
在严的制度面前,在条条框框下,学生难免或多或少地去触犯它。按照条文,学生得到了相应的惩罚。尽管当时学生可能接受批评,服从制度的处罚,但有抵触情绪,不服气态度,思想深处并没有受到教育。特别是班干部,在这种严的制度下,也不可避免违反规定,如果他们经常为了一些小事情受到批评,会严重打消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如果这种情绪在多数学生身上,就会发展为和班主任的严重对立。另一些学生,为了不被班主任批评,小心翼翼,除了学习,其他什么事情也不去做,有几个原来喜欢体育活动的,空余时间也不活动了,整个班级的气氛比较沉闷,从而整班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
“云无定姿姿万态,教无定法法自在”。班主任教育方法应是丰富多采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就宽和严来说,应宽严适度,区分情况。如一个从来不迟到的同学偶然迟到了,很可能有客观原因的,应先问明情况,再做处理。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劈脸就批,或按制度惩罚。这样就会伤害学生,产生严重对立。我就犯过这样的错误。我班有个班干部没有出早操,我批评人家没起到带头作用。后来,我才知道,那天他感冒了,没来得及向我请假。
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考虑到是否会有不同情况,避免一刀切。我就有制定品德考核方法执行不下去的教训。班主任在掌握尺度上要客观公正,不能对自己偏爱的学生有个政策,对另一部分学生又是一个政策。这样容易造成对立情绪,影响班内的团结和班主任的威信。对于所犯错误严重,又屡教不改的学生,要采取强硬措施,该处分的处分,迫使其转化。如我班有个学生不求上进,屡次旷课,而且对我的教育不理不睬,我行我素,针对这个情况,我联系了其家长和学生处,给了他处分,自此,他受到了震动,开始注意起自己的行为了。
总之,在工作实践中,要正确把握管理的尺度,要切实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严宽相济,管放结合,我相信这样做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做班主任工作,严,不能不近情理;宽,不能没有原则。宽严相济,灵活把握,教育效果会更好。
第二篇:班级管理中的“三个结合”-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中的“三个结合”
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它既要求班主任立足现实,努力搞好实际工作,又要求班主任放眼长远,加强学习、研究与探索。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应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结合。
一、严与宽相结合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但“严”不是严厉、严酷。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对“严”的曲解、误用令人深思。在他们那里,“严”演变为体罚或变相体罚。心虽善良,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就不再属于“严是爱”的范畴,而坠入了“严为害”的泥坑。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严格管理班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要制订合理的规章制度,“依法治班”。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第一堂班会课的必学内容。在学习“日常行为规范”及各项校规的基础上,要组织学生自己制订相应的班规。这样才能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而自觉遵守。并且事后的补救,往往不如事前的预防有效。
2、要公正公平,不要感情用事。
班主任在对待班干部和普通学生上,在面对优秀生和后进生上,在运用批评和表扬上,在实施奖励和惩罚上,在处理问题和事件上,在给予关心和照顾上,在评写操行和鉴定上,在推举先进和模范上,在提供条件和机会上,以至在某些细枝末节问题的处置上都要抱以公心,处理公正。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建立起应有的威信,才能赢得全体学生的拥戴,也才能获得对每一个学生提出教育要求的权利。
3、要注重“首因效应”和持之以恒。
要认真对待、正确处理“第一次”之类的事情。对第一次犯错误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机会加以改正,但对屡犯的学生,要态度坚决,不给情面。另外,要避免犯“冷热病”,时紧时松。长期坚持狠抓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严还必须与宽有效地结合起来,灵活处理。在工作实践中,严和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纵容。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奖与惩相结合奖与惩是班主任管理学生最常用的方法。奖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是良好行为的强化物,是一种有利的教育方法。惩是一种消极的强化,即通过否定学生的某种行为,使他情绪上受到一种被惩罚的体验,以抑制原有的反应,禁止他的不良行为。班主任必须掌握奖与惩的“度”:一味地奖,会导致学生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听不进不同意见,经不起打击,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不能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一味地惩,则容易挫伤学生自尊心,导致学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甚至对班主任产生敌对情绪和逆反心理,丧失自信心和上进心。
正确的奖应该做到:(1)严肃认真,恰如其分;(2)因人而异;(3)适当、适度和适时。(班级管理)应该使学生感到表扬是要经过争取才能得到的,又使他们看到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会被班主任和集体认同。同时,一个学生做了好事,应及时表扬,否则就会出现反应消退的趋势。
正确的惩应该做到:有理、有节、有度。批评学生时要摆事实,讲道理,入情入理,以理服人;要正面引导,多加勉励,有利于学生改正错误,要注意分寸,留有余地。不要讽刺挖苦,随意责骂,造成对立;不要全盘否定,警告驱逐。
奖可以不断强化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惩可以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只要灵活运用,奖惩结合,就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堵与导相结合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班主任采取“堵”的方式较多,如实行“全封闭式管理”,以避免学生受校外不良因素的影响;或制订严厉的惩罚措施以控制学生的越轨行为等等。采取“堵”的方式减少学生犯各种错误的可能性,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是必要的、有利的。但仅靠“堵”是不行的。“堵”必须与“导”相结合,以“导”为主,以“导”为前提。通过引导,让学生增强明辨是非与自我教育的能力。我认为做好“导”的工作,需要“四多四少”:
1.多民主,少强制。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制订规章制度、进行民主评议、换选班干部和处理班级事情,而不是单从班主任的主观愿望出发,强制学生这样做或那样做。
2.多激励,少批评。
善于发现学生的自身优点、长处,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善于用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和处罚。
3.多引导,少说教。
不单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还要告诉学生为什么,并具体指导学生去做。有时还需要班主任亲自示范,手把手地教。
4.多用情,少用气。
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以情感人,亲切和蔼,心平气和,而不应怒气冲天,训斥指责,或者有意冷淡疏远。
一句话可以说得人笑,也可以说得人跳。方式有别,其效果截然不同。班级工作中,“堵”与“导”都只是手段,我们要以“导”为主,辅之以“堵”,追求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三篇:实用治班技巧:“宽严相济”、“赏罚并举”-班级管理
实用治班技巧:“宽严相济”、“赏罚并举”
宽与严是班主任治班的风格,赏与罚是班主任治班的手段。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只有科学、能动地展示宽与严的风格,合理、有效地运用赏与罚的手段,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班效果。
一、宽严相济,宽严有度
宽是班主任的一种风度,一种雅量,班主任对学生不可无宽,无宽则不亲和,不亲和就会陷入孤立,四面楚歌。严是一种威仪,一种力量,班主任对学生不可不严,不严则不能立威,不能立威则政令不行,班级管理就不能成功。宽严的运用必须把握好火候与尺度,做到宽严相济、宽严有度。
1、先严后宽
《菜根谭》中讲到,“先严后宽者,人感其恩;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初接触学生时,班主任一定要示学生以威严。无威不能立望,学生如果不把班主任放在眼里,学校的规章制度便难以严格落实,难以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而班级的初始班风一旦偏斜,今后再想扭转,恐怕非一日之功可就。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带班之初形成良好的班风可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班级的一切工作走上正轨之后,班主任应逐渐亲善学生,针对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宽严的尺度。要善于容学生之短,宥学生之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班主任以宽松的方式处理为佳。因为学生的很多错误都是成长中的错误,是阶段性的产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会逐渐意识到以往的幼稚可笑之处,回想到以前不懂事时犯的错误,班主任宽以待之,他们必会心存感激,而以奉献于班级作为对班主任的回报。
2、整体严,个体宽
面对班级整体,班主任应明确宣布规章制度、布置工作任务,严格落实班主任的各项要求。对于班级出现的不良事件,要面向全体学生讲明问题的严重性,深入挖掘,指出厉害,强调指出事件对班级造成的恶劣影响。针对具体情况,可点名或不点名地对犯错学生加以斥责,以对全班学生起到警示作用。
面对学生个体,班主任可私下与之交流,可多站在学生角度为之分析违纪的危害,讲明班主任为了维护集体利益而批评处罚他的原因,相信他今后可以改正缺点,也希望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理解。这样既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也会让学生理解老师的意图,让犯错学生在明理中规范行为,避免因班主任的批评处理严厉而导致师生关系的疏远。
3、严后必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任何场合,学校的规章制度、班主任的“师道尊严”都必须维护,对于违规、违纪学生,班主任为达到教育警诫全班学生的目的,必须对其严肃处理,即使学生当时不认可班主任的处理方式,甚至痛恨班主任,从大局考虑出发,班主任也必须“有法必依”,否则不足以正班风、树正气。
对问题学生进行纪律处理只是第一步,后面的第二步工作是万万不可少的,即对被处理学生的安抚工作。《菜根谭》中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太高,当使其可从。”学生的思想境界毕竟还未达到“依理不依情”的地步,不管班主任如何正确,学生只要失了颜面,心中总会有郁结之气。存有郁结之气,早晚会寻机与班主任对立。因此,班主任事后一定要找被处理的学生谈心,做好善后工作。此时班主任应以和缓的语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挖掘学生日常行为中的闪光点,鼓励他改正错误,并让他理解班主任怒其不争的心情。
在班级管理中,无论宽与严都应饱含着爱的深情,以教育好学生为根本目的。严是责任,严而不酷;宽是智慧,宽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赏罚并举,赏罚分明
《孙子兵法·计篇》中讲:“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出“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从古至今,无论是治国还是治军,都把合理赏罚看作是激励士气、惩诫不法、取得成功的重要手段。治班亦是如此,没有赏罚不足以明制度、立规矩,没有赏罚不足以励士气、扬正气。班级管理必得有赏罚,赏罚必得有依据、讲方法。
1、赏罚有据
所谓“赏罚有据”,是指“赏罚”必须有事实和规章的依据。“赏”,一定要给予有功之人;“罚”,一定要给予主观上有过之人,不能随心所欲。无论是赏还是罚,班主任一定要在全体学生面前充分讲清赏罚的理由。若赏罚无据,赏罚不当,不但班主任的威信会下降,而且会使受赏的学生会遭到其他学生的排斥,受罚的学生会赢得其它学生的同情。这样校纪班规就不能正常推行了。
要使赏罚公正,班主任一定要事先多了解情况,弄清事实原委,要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只要做到客观公正,一般就不会出问题。
2、赏罚有信
所谓“赏罚有信”,是指该赏则赏,该罚必罚,全班学生概莫能外。在赏罚中班主任必须一视同仁,绝不能将个人的感情因素掺杂在赏罚之中。
对于班级的优秀学生犯错误,班主任要给学生讲明,尽管他是优秀班干,犯了错误同样也要接受处罚。但同时要说明,只要是人,都会犯错误,希望大家能够看人以长,今后还要支持这位班干的工作,绝不能拿他这次受罚作为不服从他管理的理由。
对于不喜欢的学生班主任也要做到该赏则赏,这样反而能增加全体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感,也会化解该生对班主任以前的抵触情绪。
3、赏罚有度
不管是赏还是罚,都要把握好一定的尺度,所谓“过犹不及”是也。
赏过头,会造就受赏学生的傲慢心理,同时也会激起其它学生的忌妒心理;赏不足,会导致当事学生的失落心理,会挫伤他的积极性,同时丧失了一次在全班树立典型教育形象的机会。(班主任工作)罚过量,会导致受罚者对班主任的愤恨及全班学生对班主任的疏远;罚不足,今后就仍会有效尤者。因此,赏罚适度是班主任必须要慎加考虑的。
尤其是对于同一类型事件的首次赏罚,班主任一定要慎重对待,因为这将成为日后每次遇到这一事件时学生心中的处理参照,如果以后的赏罚与此差距较大,学生必会拿第一次的处理方式与班主任论争,那么班主任将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
4、赏罚有方
赏罚一定要讲究方法与策略,方法掌握不好往往会影响赏罚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1)赏罚并举
战国军事家吴起曾说:“进有重赏,退有重刑”。有罚必要有赏,重罚必有重赏。赏与罚都不应单独存在。只罚不赏很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情绪、抗拒心理,即使最终达到了目的,隐患也定然潜伏了下来。只赏不罚,会降低班主任的威力,受赏的没有深刻感受到特殊的礼遇,未受罚的也依然会我行我素。
赏罚并举,甚至是同时进行,对学生将会起到最好的触动作用。在处罚犯错学生之后,最好立刻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行赏。罚之前一定要明确表明班主任对此事件的态度,并强调今后累犯者将从重处罚。赏之前一定要讲明赏的原因,并大肆表扬受赏学生。这一冷一热的瞬间变化达到的效果有二:第一,教育中间学生去恶趋善,找准自己的方向。第二,赏罚同时进行,互相印衬,使学生印象更为深刻,加强了教育效果。
(2)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身体处罚与精神处罚并行
“赏”分为物质的与精神的。物质奖励一定要有,因为实物是直观的,效果是直接的,学生拿在手里,心里是满足的。兵法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指的就是物质奖励。
但比物质奖励更有价值的当是精神奖励。士为知己者死,虽赴汤蹈火而在所不辞的例子古往今来大有所在。长征路上红军战士缺吃少穿,贫病交加,但仍愿跟着共产党走,就是最好的例子。它的前提是正确的价值观必须树立起来,物质的作用是一时的,而精神信念的作用是长久的。所以班主任对学生长期而有效的正确价值观的教育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前提。
对于问题学生,批评教育、纪律处分虽然是必要的,也是有效果的,但身体处罚也是必不可少的。问题学生之所以会犯错误,就是因为思想上有偏差,认识上还未达到高层次,纯“理”的说教往往还难以让他受到触动,这时辅以身体的处罚就很有必要了。
对于身体的处罚,最有效、最可靠的做法就是令犯错学生罚站。罚站算不算体罚呢?注意了,这里有个前提和度的把握。前提是:
一、该生确实有错。
二、该生屡犯此错。
三、该生错而态度不好。度的把握是:
一、该生身体健康、四肢健全,无精神性疾病,能够长时站立。
二、该生当天无身体不适症状。
三、罚站时间一次不宜过长,以半小时内为宜。
四、罚站时未剥夺该生听课的权利。
五、罚站后学生身体无不良反应。
符合以上前提和度的把握,就是对违纪学生的正常惩诫而非体罚。
(3)表扬的作用永远大于批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受到他人重视,自己的行为被认为有特殊的重大意义时,人的主观能动性便能够被充分被激发,潜在的能量才能够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和运用。研究还表明,对学生而言,表扬的作用大于批评,批评的作用大于漠视。
班主任对学生的表扬可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及时表扬与阶段总结性表扬结合。
二、当众表扬与私下表扬结合。
三、实事求是性表扬与适当夸大性表扬结合。
四、物质表扬与精神表扬结合。
学生取得了成绩或进步,通过表扬加以巩固,可促使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4)罚点赏面
既然赏的作用大于罚,班主任就应坚持“罚点赏面”的原则。缩小罚的面,扩大赏的面。当部分学生同时犯错误时,找出“首犯”重点处理,即所谓“擒贼擒王”,毕竟法不责众,打击面不可过广。
对于“赏”,则应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普遍的“赏”不一定级别很高,一句表扬的话,一颗光荣榜上的红五星,一个小奖品都可令学生心满意足。
(5)赏不逾时,罚不过夜
无论是赏还是罚,都要及时处理。《司马法·天子之义第二》:“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逾期赏罚,赏罚所达到的效果会打折扣。尤其是“罚”,如果拖得太久,会使学生怀疑班主任处置的公正性,至少会阶段性地造成“军心”不稳。
(6)先赏后罚与先罚后赏
赏罚宜并举,这里就存在一个赏罚先后顺序的问题。
对学生个体而言,宜先赏后罚。当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不能一味地批评,一味地批评会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班主任应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批评之前先肯定其优点,用表扬与肯定作为铺垫,这样学生对批评也就容易接受了。
对学生整体而言,宜先罚后赏。罚在前,以突出校纪班规的严肃性。赏在后,作为缓冲,让全体学生明辨识是非,看到希望,有利于学生去恶趋善,寻求进步。
5、罚之禁忌
“罚”虽然是学生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但“罚”不当将产生严重后果,会造成学生与班主任的直接对立,让班主任今后的工作陷于被动。以下几种惩罚方式是应该严厉禁止的。
(1)讽刺贬损:即对学生讽刺挖苦,用语言贬损学生的人格,尤其是当众讽刺挖苦学生。
(2)打骂:无论什么原因,只要打骂学生,再有理的班主任也会变成无理。
(3)体罚:如让违纪学生头上顶椅子罚站,蹲马步等。
(4)侮辱性惩罚:如给学生嘴上粘封条,让学生学狗叫等。
(5)公布隐私:如将学生的日记、信件、情书、两性行为等公之于众,此种情况的严重后果甚至会导致学生轻生。
(6)孤立犯错者:令全班学生不许和犯错学生说话。
(7)剥夺参与权:令犯错学生不得参与运动会、春游等集体活动。
(8)剥夺求知权:如不给犯错学生批改作业,不解答犯错学生学习上的疑问。
(9)学生“连坐”:一个学生犯错,全小组甚至全班学生受罚。如一人未打扫卫生,要求全组罚扫。不知教室玻璃是被谁打碎的,要求全班学生赔钱。
(10)家长“连坐”:学生有错,殃及家长。如讽刺贬损家长,让家长在全班当众检讨等。
(11)无关联惩罚:学生在此事上犯了错误,在彼事上受惩罚。如学生顶撞老师,老师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打低。
“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引以为戒,改正错误,再行进步,班主任切不可以不当的惩罚方法使学生走向教育目的的反面。
综上所述,“宽严相济”可有效地树立班主任的威望,“赏罚并举”可令班级迅速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二者是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的重要风格与手段。班主任在加强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的同时,只有科学、合理、得体地使用“宽严相济”、“赏罚并举”的风格与手段,充分发挥二者的重要作用,才能积极调动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走上追求进步、趋向光明的道路!
第四篇:小学班管论文《班级管理之我见》
班级管理之我见
姓名:何灿 单位:芝华小学 电话:*** 班级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的成效影响到学校宏观管理目标的实现。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校园生活日益民主化和社会化,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被动角色发生转变,而传统的管理不能适应这些变化,逐步显现出其弊端。因而班级管理在注重传统的基础上如何创新成为目前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一、传统的班级管理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班级管理的创新势在必行。
传统班级管理过多强调班主任的管理和纪律的约束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外在道德的灌输与强化,很少考虑学生的自身发展的规律和主观需要;导致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和竞争、创新的勇气。具体表现在:
首先,传统管理中班主任要求学生听话,不允许或很少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求大家按统一模式、同一方法去解决问题,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习惯性的统一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学生在老师统一安排和布置下,很少有自己动手去发现,去创造的意识与实践。这种管理的后果是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培养,它显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即培养和发展每个人的个性特长,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和创造性的要求相违背。
其次,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各种社会思潮对校园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而学生是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并容易被其左右的一个群体。按传统班级管理的方法一方面不是主动地引导学生去分析,去适应社会的变化而是减少甚至阻止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另一方面经常用一种封闭的观点和办法对学生简单地说“不”与“是”,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们有“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现在的学生不知如何去管”这样的感叹。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的班级管理不适应现代学生的发展。
此外,班主任要么把组织活动视为自己的专利,要么要求学生们机械听从自己的安排。这样做,束缚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不利于提高学生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种种弊端要求传统班级管理进行改革,这种改革不是对传统班级管理全盘否定,而是在注重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二、班级管理的创新是一种思想上的解放,方式上的新生。
班级管理的创新是学校教育改革的灵魂所在。
(一)班级管理的创新有助于我们从繁琐的班级事务管理中解脱出来,更好地研究学生,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现在,我们的班主任对待学生的事情,事无巨细样样都管,其后果是教师疲
惫,学生反感,不利于班级管理。如果我们能从其中跳出来,多观察他们的特点、爱好,充分尊重他们的自主选择和人格独立,工作中注重引导,就能总结出规律来指导我们的管理,在不断地理论探讨和实践中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改进管理方法。
(二)班级管理的创新是对过去多少带有家长制作风管理的一种变革,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民主管理。班级管理的创新要求我们不是为学生做什么,而是指导他们做什么,不是让他们被动地接受安排,而是培养他们主动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班级管理的创新能使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学会尊重别人,加强社会责任感和公共道德意识,提高自律能力。班级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一种公平的竞争机制,培养学生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学会竞争。
三、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开创班级管理工作新局面。
针对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实现班级管理的创新,我认为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班级管理运行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是班级管理创新的基础。
要实现班级管理的创新,就是要改变传统班级管理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就是要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中确立和贯彻主体性教育思想,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就是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管理,自我教育。
当然,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是不能自发形成的,需要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有意识地精心培养。在班级管理创新的探索实践中,我主要通过六个方面的工作达到这一目的。
1、激励,这是学生开展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前提,在新学期的开始,这时学生心理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班主任应主动对学生进行激励,调动其进取意识、主人翁意识,同时再明确班级建设目标,把学生内心对班集体的希望具体化。
2、定位,即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尺,对学生自己行为进行认定的过程。组织学生经常性地学习、回顾、讨论,明确自身不足,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动机的产生。
3、量化,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从学习、纪律、品德、日常行为等方面对其本人提出明确、具体,有针对性的规范要求。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品德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促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调整,不断成长。
4、他律,即成立督导检查小组,围绕学生制定的规范要求,进行监督检查,班主任要根据检查情况及时对表现良好的同学以表扬鼓励,对有退步的同学进行谈心,分析原因,进而促其行为规范化。外在的监督机制保证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能真正落到实处。
5、自律,在总结他律的情况下,评选先进积极分子,请他们谈体会,然后让他们对照自己进行自我分析,主要优缺点是什么,进步在哪里,还有哪些差距,进而拟定努力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措施,这是主动自律的开始,是自我教育的起点。为把计划付诸行动并长久坚持下去,可采取自我鼓励,自我誓约,自我警示等激励手段,调动学生的自律意识,为实现自主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6、责任,自律意识的逐步提高,自我约束力的普遍增强,使那些约束力较差的学生自然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而整体向上意识必然会对其产生批评、改造的意愿,这是责任意识的萌芽。这时要把握时机,进行责任教育。责任教育使这种处于萌芽意识状态下的责任意识急剧上升为使命感。当一个班集体有了使命感后,就会表现出同学主动参与班级活动,形成人人爱班,人人建设班集体的良好局面。在活动中发现自我、评价自我,在参与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是班级管理创新的核心所在。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就是要废除班委终身制,实行轮流值日制。通过让更多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可以通过加大学生自主活动的力度和广度来实现。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特别是主题班队活动,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的设计、准备和组织中去。班主任提前将活动内容告诉同学,让大家思考、设计,之后开展活动方案的评选活动。班主任组织同学评议,选出最佳方案。然后,让方案的设计者开展活动,并在结束后进行评议,促其再上新水平。让学生自主设计和组织班队活动,为每个同学提供参与机会,能展示班级生活的独特性。它改变了由班主任定内容、定人员、定形式的被动性,打破了班级缺乏个性的状态,学生的独立组织、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班级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废除教条式的班规班约,实行目标激励制,是班级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一开学,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结合班上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扬民主,博采众长,给整个班级制定本学期的总目标,然后又让班委会根据学生的意见,制定各项分目标。同时指导每个学生根据班级的各项目标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子目标。这样班级有总目标,各项工作有分目标,每位学生又有子目标,用目标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和培养每个人的个性特长,有力地克服了统一性管理带来的问题。当然,班规班约的具体内容要根据班级的实际和学校的要求,及时地作出适当的调整,使班规班约跟上学生、班级的变化,服务学校的中心工作。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到:只有当我们不再把教育简单化地当做现存知识直接传递过程,而是看作生命与生命的交往与沟通的时候,我们才会深刻地认识到创新教育的意义,才会充满热情地了解研究那些可爱的学生,开发出他们巨大的潜能,感受到无限的乐趣。
第五篇:班级管理中“管”“理”要平衡-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中“管”“理”要平衡
面对一群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们,思想日益成熟、行为日益叛逆,怎么管理好他们,让他们心悦诚服的听从老师的教导,是很需要一定的管理方法的!其实不管是学生也好,老师也好,从内心来说,都不喜欢被人管。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也早已变成先进思想的领导,而较少简单粗暴的为管理而管理。不管是老师也罢,学生也罢,都喜欢被人理解。大家彼此理解,相互体谅,可以娓娓道来我的不足,可以侃侃而谈你的进步。因此,我理解的学生管理,就是要少管多理,这里含有多理解、多搭理、多梳理、多调理等意思。
管理学生的前提是理解学生。对此,我们一要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动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要把握学生重在教育的原则,教育以触动内心为主,注意以先进带动落后;三是师生要团结一心,加强交流与沟通,共同发展。比如又一次班里发生了一件很意外的事情,有人丢钱了!这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来求实上学的家长都是有一定实力的啊,即使是家境一般的,那孩子一定是特别优秀的,怎么会出现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呢?我没有在班里大张旗鼓的破案,而是在班里说:我相信我们班的孩子都是优秀的学生,所以来到这样优秀的学校,但是这一点事情却真的发生了,我感到很遗憾!不过我相信这不是真正的你,如果你是一时又难处,告诉我,我尽力帮你!如果你是一时糊涂,希望你以合适的方式还给同学,不要一错再错!人不怕犯错误,就怕没勇气承认!我们班的学生我相信你一定能迷途知返的!没想到下午就有人找我说:老师我错了,我想打游戏但是没钱买装备,就忍不住偷拿了同学的钱!现在我花了一部分,怎么办啊,我不敢给家长说!我说:你现在什么心情啊!“我很后悔,也很害怕!”最后我拿出一部分钱给他先还给了同学,并且写了一封道歉信。接下来的日子,我们有了一份相守的秘密,我管他的学习,我从心里愿意听我的!
所以我认为对学生多“理”一些,多一些柔性的充满情理的人文关怀;少“管”一些,少一些刚性的冷冰冰的机械管束。当然少管多理意味着更多的“身教”。要跟学生打成一片,玩在一处。凡事不讲借口,信奉职责,主动把责任自己挑起。允许犯小错误,同样的错误或失误最好只犯一次。
总之,“管”要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是为了“管”,是更有效的“管”,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