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残荷之美杂文随笔
在苏州乐园附近,有一片很大的荷塘。每次去探望母亲的时候,总要去哪儿观望一下。这一阵秋风已起,想必荷花都要谢了,没什么好看了。但神差鬼使,我还是走进了它。果然,荷花已经全没了。眼前的景象让人叹息。昔日的风姿绰约已全然不在,茎梗横斜,叶子焦黄,一片凄凉。不由停下脚步,近看远望,对它们行着注目礼。
亭亭玉立走了,清香阵阵没了。只有秋风瑟瑟,香在哪里?美在哪里?这样残败的景像,到底还有没有美感呢?
此时不由想到今中外大家们对美的定义。毕达哥拉斯说美就是“黄金分割线”;苏格拉底说“有用就美”;英国诗人布莱克说“丰盛即美”;柏拉图说“真善才是美”;而黑格尔又说一件东西必须“出类拔萃”,方才称得上美。孔子说“仁”,庄子税“逍遥”,王国维说“意境”……
眼前,静静的。看着枯叶匍匐在水里,挤挤挨挨,相互依靠,好像在共同承受着秋霜的重压。
有些已经全然没有叶子,只剩光光的茎梗,或直或弯,折断在水中,下面有了个和它一模一样的倒影,形成了几何形状和线条。
有些莲蓬还在荷杆上挂着,高矮错落,就像一个个败坏了的麦克风,色泽灰褐。
偶尔风吹过,它们并不随风摇动,就像凝固的雕塑。
这真是一个无言的场景。
它们无言,它们静穆,他们残缺。它们坦然接受了衰老。可它们构建的线条,仍然优雅婉转,楚楚动人。它们在静静的荷塘里将息,成了一帧立体的画,一首隽永的诗,一支委婉的歌,使人顿生怜惜。
有一种美叫残缺美.犹如断臂的维纳斯。
有一种静叫与世无争。“留的枯荷听雨声”。
诚然,残荷在用枯和败阐述着它的美,它的凄美。它已经支离破碎了,还在顽强地延续着生命,它的命运傲然悲怆,它用生命的绝唱叩击着人们的心灵。
此刻的荷塘枯萎安宁静谧,就像此刻静静的我站在空无一人的水边。
我似乎感到它们在呼唤生命,感知世界。它并不“出类拔萃”,却在肃杀气氛里抗争;它不一定有“黄金分割线”,却时时在构建生命的线条;它无所谓“善或仁”,却是真;它已经“无用了”,却在藏风纳气,孕育来年的生命;它承认衰老,力争挺立。它并不“逍遥”,却造出一个耐人寻味的“意境”。
在生命终结之时,他们却千姿百态,留给世人最后一幅风景。
第二篇:咏荷杂文随笔
三伏天的南方,水气蒸人,走到荷塘边,清凉迎面而来。清爽的荷塘景色,谁不喜爱?
荷,不仅可以观赏,而且一身是宝,荷叶包食物蒸煮而食,清香开胃;荷花可以制成茶饮,其子蓬可以新鲜吃,也可以制成干果,食用或者药用,根藕更是上等的清凉蔬菜,就连根须也可以晒干入药。荷是被子植物,是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被称为“活化石”。
在人类出现以前,大约一亿零四千五百年前,已经存在。大约过了九千年,原始人类为了生存,采集野果充饥,“荷花”的野果和根节(即莲子与藕)成为人类的粮食来源。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农耕文化的出现,人类对荷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河南发掘的“仰韶文化”房基遗址发现的两粒莲子,可以测定,距今有五千年的历史。
荷花文化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周书》中记载有“薮泽已竭,既莲掘藕西汉《尔雅》有:“荷,芙蕖,其茎茄,其叶,其本密,其画菡,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对荷花的了解已有一定的概念。《诗经》中有“山有扶苏,隰与荷花”;“彼泽之陂,有蒲有荷”。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为宠妃西施赏荷而修筑了“玩花池”。西汉时期,乐府歌辞盛行,产生了众多优美的采莲曲谣。其中有《采莲曲》(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歌舞者衣红罗,系晕裙,乘莲船,执莲花,载歌载舞,洋溢着浓烈的生活气息,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民间传统歌舞之一。后来瓷器中以菏为题的绘画也随处可见。荷还以她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倍受人们的尊崇和追捧,把她当做清廉洁身的化身。荷花甚至还被神化,佛物莲花和龙、螭及仙鹤一样,成为人们心目中崇高圣洁的象征。
新中国成立后,荷花也成为人们美化生活、陶冶情操的珍贵花卉,被誉为十大名花之一。孙中山、周恩来曾多次提倡大力发展荷文化,并把友谊的种子传播到友好的邻邦。自1987年以来,我国在济南、武汉、北京、合肥、上海、成都、杭州等地举办了大规模的荷花展览,荷及其菏花文化将会更加灿烂辉煌.欣赏荷花,便有了想填词赞荷的念头。
我填了一首《满庭芳.咏菏》献给我的朋友,与大家同乐。
《满庭芳.咏荷》
清荷倩影,碧波渺渺,红绿夹白云飘。
婀娜多姿,堪称湖中娇。
轻扶玲珑艳色,绿丛中,恰似美焦。
蛙声近,珠泪柔滴,点点落魂窍。
晚霞,映湖泱,夏日清凉,淡雾波淼。
占尽春光醉,这边独骄。
月夜心怡宁静,荷香凝,暑气顿消。
风到处,馨入心扉,伴我度良宵。
第三篇:《残荷》读后感
《残荷》借荷花描述了一个生命从初出时的“锋芒毕露,不可一世”到历经风雨后的“内敛饱满”。
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当我们初入职场时,急于表现自己,希望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但是,面对职场中许多我们无法左右的变故,我们会不计后果的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结果通常是我们伤痕累累的同时还要受到同伴的质疑和防不胜防的暗箭。我们疑惑不解,或者自暴自弃,或者一边舔舐伤口,一边痛定思痛。就这样经历过腥风血雨洗礼过的我们明白什么是“规则”,知道在保持原则的同时如何不去触犯它,如荷一样,虽然桀骜,但洁身自好,不会随波逐流,失去灵魂。
有故事的人的人生更加绚丽斑斓,暧色冷色交替,深色浅色层层叠比。如“残荷”一般,虽无当初时的绚烂锋芒与纯粹,但清醒自知,自在淡然。
第四篇:美人皮杂文随笔
俗话说人靠衣衫马靠鞍。
邓裁缝道这句话是半分不得假,他老人家常常念叨:再标致的姑娘都得置办一身体面的衣裳才算好啊,随便套件脏兮兮的袍子任谁见了都得嫌,干干净净的才能有个好彩头。我和秀儿每回去他家定制新衣总会被念上一两遍,若偶尔遇上他外出挑选布料,老人家的学徒小六来接待,那运气可算顶好的了。
说起邓老先生手底下这个学徒小六,可是个极为俊俏的姑娘。至少在咱们这个镇子里头,除了我上边儿两位阿姐,可没见过第四个这般好看的人儿。
小六虽说没有大姐那般的学问,可是人温柔的紧。又有副笑面,本就生得不俗的面容这一笑,真应了画本里头形容那些貌美佳人的句子,俊俏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直把延哥哥连同那些混小子的魂儿给勾了去。嗳,换做我是男人,败的也心甘情愿呀!比那些神仙妃子还要娇上几分嘞!
秀儿说小六是寅月初三来到清河镇的,到目前也算呆了两个年头了,可是从未见过她和其他人有过多的交集。就连我常去找她说话,问她老家在哪儿,如何来的清河镇,她也总是笑吟吟的闭口不提。
偶然听闻父亲和林老先生谈起外边儿的事情,他说这是孽缘。现在中国内忧外患,硝烟四起,怕是只有咱们这个小小的清河镇未曾被波及。是前朝皇帝太懦弱,如今落得个如此下场。
我是不大懂这些的。把这些事情摆给小六听她也不甚理,独独有一次我提起八路军,她停下了手里的活计笑着摸了摸我的头,道:“四小姐以后就会明白。”小六的笑是真的极美,如同素白月辉撒在湖面上,让人无端想起夜里的红莲。可这次不在似花蜜般的甜。
小六戍月甘四离开的清河镇,辞别前邓老裁缝给她裁了件旗袍。黛色底子,墨色滚边。上边儿是他托芷兰姑姑绣的蝴蝶群,银线串着白珠花,盘扣是王婆家的树枝扣。小六穿着这件旗袍上了李伯的马车,我站在送行的人群里有些喘不过气来,她向我挥了挥手,眉眼间的欢喜是怎样也藏不住的。
第五篇:残荷高一作文
残荷高一作文
残荷高一作文1
总是能在街边看见又不少农家老奶奶铺了白布来卖荷,一朵朵粉嫩娇滴,走近点,便嗅到了似清水般的香。我看着他们心中总是喜爱的,可停伫片刻,终还是放弃离开。总觉这些荷缺少了点什么。幸好最终明白,缺了他的灵魂的给予——淤泥,少了这池淤泥,荷便不再是那份象征,那是残缺了灵魂的孤独者。
周敦颐周老先生的“出淤泥而不染”。让我爱荷,爱它沉溺在淤泥中的坚持与永恒。
记起那次,池边上一朵盛开的荷给人的一种不可名状的美感,在记忆中永远永远都无法忘记。将脸轻轻靠近荷,便觉一阵水气氤氲的淡雅之香缓缓围了上来,凉沁沁的,这就是还未失去灵魂的荷。突然想到如果那些顽皮的孩童或者是爱荷却不懂荷的人他们看到这般美会“手下留情”吗?过的人手多了,难免没有这种人,这时候荷便迅速颓败,瘫软无力。先前的清凉早是散了,连香味也俗了。我不免一阵失望。这高傲的灵魂,不甘于接近赞美,不甘于持手把玩,愤世之情,颓的迅速,惨烈不留余地。
而现在,正因如此,赞美它的`人太多,懂他的人却少之胜少。且不说李笠继《芙蕖》,也不比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更不比萧绎的《采莲赋》,单品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一场冷雨,一杯浊酒,一池残荷,一颗破碎的心,它们构成了最美的画面,最凄凉的风景。
残荷,是需要一颗心去惋惜的,是需要一场雨去衬托的。不管它是否香气凝人,是否娇艳欲滴,还是那失去灵魂之后残枝枯梗,它都是美的,都是让人为之动容的。只因为它是荷----中国诗人的荷,华夏文明的荷。
我不敢说自己是文人骚客,但当见着这荷,还是有太多的感慨无以言表,特别是看见他无具灵魂时心中也许还多了那点愤怒。但是自己还是提笔辞穷。
荷文化,起于荷,起于赞美。荷文化就如同“仁”道主义一般,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大自然少的可怜的给予下,荷迎早晨的露水,伴着黝黑坚强的灵魂。少了太多太多争辩的语言,太多太多不服的冷眼,留下的,顽强意志的沉默……
蓦然回想,我的情感不由自主地与这大自然蕴藏的坚定生命有了沟通,心中的痛楚,伴着荷的不语而沉默。大自然的风雨,人生的不顺,哪怕付出的是血与泪,荷都挺下来了,我,无知的我,胆怯的我,难道还没反省嘛?
早已没了“小荷才露尖尖脚”的婀娜,早已散了“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华美,留下的,是一片残缺。香消菡萏,露冷莲房,冰铸枯叶,雪覆残莲。不死之荷-残荷……存在是容易的,难的是用心去铸造整个世界。你再看残荷,又仅仅是荷吗?
残荷高一作文2
青春的花开花落,让我心醉却不堪疲惫;四季的雪霏雨飞,让我憔悴不曾后悔。门内是沉静的深海,门外是淡淡的风,淡淡的雨,淡淡的年年岁岁……
人生路漫漫,多有崎岖坎坷,多有风雨阴晴,落花的飘雪,逝去几多惆怅,飘来几许快乐。犹如蒙胧而又神秘的梦,和着绝色的水景,似清丝绕云般的美妙。
在这几十个春秋的结晶石中,你似乎没有太多的收获,然而,你也不曾知道,你给别人的梦装上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正如那小小爬山虎,历经风雨的洗礼,在竹笋的嘲笑声中不断前进,不畏困难,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得到了虽不是最好的,但它却把别人的风景给洗刷一新,给别人带来了喜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盎然。此时的它,就有价值了,它的生命也将因此而变得更加精彩,这一精彩是它自己走过的。
更有那小小的春草,绻缩着身躯,将自己的生命蕴放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随着春风的拂过,终于慢慢地试着挣扎,试着接受阳光雨露赐予的暖意。然而它却被无情的石头压住了四肢,它使劲的冲啊,多少次在黑暗中滋生的绝望,它多想放弃,然而它想起了大地妈妈曾经说过的话,出去吧!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所以它不畏惧眼前的困难,终于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破土而出,此时的伙伴们也零星的点缀在秃亢的泥土上,而人们的惊呼声,让它们觉得了难得的快乐。因为它看见人们都冲着它微笑,都在注视着他。尽管它尚未能够织成一皮绿衣,但它却修饰了人们的梦。
我们呢,在多少的.困难面前,在经历了多少的沧海桑田,终于懂得了留着残荷听雨声。
终于,在听得雨点滴滴声时,也终于明白了人生的多元,人生的精彩,是那样的变幻莫测,是那样的让人易失去方向,而又是那样的在偶然间得到真谛。
请不要埋怨你此时面临的困境,让那些成为你成功的标志吧,只要你放宽心胸,善于运用你的智慧,用你的慧眼,去发现原来这个世界是那样的美好,只因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一轮月,一卷云,繁星点点;
一个人,一盏灯,心事重重。
人生就如月过江边的一叶扁舟,满载着人生的精彩,在不轻易间,和着纯净的水色和胶洁的月光,把这精彩播在了别人不朽的故事里,年年繁衍着他人的忧伤与美丽……
留着残荷听雨声,别去了,那别有滋味,别有一番情调。
残荷高一作文3
这个庸庸碌碌的夏天,骄阳仿佛成了无足轻重的过客。我难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落花,无奈地凭雨水依附于枝桠上,在晚风中飘摇心碎。我此刻的心情像极了在缸中沉浮的藻荇,在方寸之间已无多少新奇,于是,我缓缓撑开伞,向窗外踱去。
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
荷,依旧摇摇晃晃地摆着。
屋外是一片惬意。
只有如线的雨丝跳入湖中,忽而消失了,极像贪婪水的鱼儿。只有几个行人悠闲地在湖边踱步,说说笑笑,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只有几只蜻蜓在行人的腰间穿梭,像是无家可归的孩子,正在寻觅一个遮风挡雨的蔽护所。
转眼间,一切都消失了。
似乎只听得见雨丝落入湖面,荡起一圈圈涟漪的清声。全世界都静止了,但是有这满池的荷正在坐拥着这份寂静,有这满池的荷谛听着清脆的雨声,足矣。我向塘中望去,忽而这雨丝跳上荷叶,变成了一颗颗珍珠,又滑落于湖;不经意间这雨丝跳入花骨朵儿,滋润着她伴她入眠;如若让着这雨丝偷偷溜进莲蓬,进入莲子,又让他饱满了几分。这雨越下越大,这花却越开越盛,好一个倔强不屈啊。这可让我又欢喜又担忧。喜的是这久违的荷花终于开了,忧的是这雨越下越大,是否会将荷打得片甲不留,花瓣难寻呢。
母亲呼唤我,便答应着躲进亭子中,坐在母亲身旁谈论着这不解风情的雨。过了好一会儿,这雷才停,这雨才静。我走下台阶,便与这雨后清新的空气撞了个满怀,无暇顾及天边架起的一座彩虹,只奔着荷花,望去。让我欣慰的是,满池的荷花全开了,却出乎意料地没有凋零,全都似一个个小姑娘亭亭玉立在湖中,猜想着她们身姿曼妙却又不受侵扰,略施粉黛却又没有被那大雨洗刷殆尽,难道只是因为她那坚毅的'品格,难道只因为……
恍然间,我发现荷叶表现得有气无力,原来荷叶为了不让荷花受到伤害,毅然决然地用自己的躯体去保护更幼小的荷花。宛如我们的母亲用自己的所能去保护着稚嫩的我们。恍惚间,自己竟然有些后悔,埋怨了多雨的夏天。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句话:“春花,夏雷,秋雨,冬雪,心有所愿,清风自来。”是的,方寸之间,自有天地,在山林远离纷扰,不如在心中修篱种竹。
雨停了,小小的水洼荡漾着幸福的笑容。蔷薇悄悄攀上白墙,我收起伞,心中的残荷连天翻涌,遮蔽了往日炎炎的太阳。
残荷高一作文4
记得林黛玉说过一句:“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爱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你偏要叫人拔了它们去。”朱门绣户,文人雅士,楼高湖低,残荷听雨,的确风流。不过,我想残荷听雨之意,未止于风雅。
花凋观叶,叶残听雨,我们接受一次次的缺憾,一次次的不完美,却能从中发现触及灵魂的美。这种美,来自残缺,来自风雨,来自磨难,来自心灵与生命的对撞,他零落成泥却从尘埃中开出花来,在生命低处兀自美丽,等待人们不经意的发现。好比断臂女神维纳斯,它的断臂是千万的谜题,是阴差阳错的人间杰作。是缺憾,更是美丽。
滚滚长江东逝水,淘尽古今英雄。回溯历史,看那些时光风沙也抹不去的哀痛与残缺,岁月洪流也掩盖不了的骄傲美丽。
错为君王,以词人之殇,葬送一脉江山,换得一册千古绝唱。李煜,血泪之词成就“词中之帝”“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昨夜你是否又梦到了玉砌雕栏,梦中的.女子是否朱颜依旧?东去之水送走人生长恨,锦绣江山画尽古今离愁。西楼月如钩,独锁眉头,春逝梦空,故国不在,情何以堪。但是,正是这种悲痛,这种残缺“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后世千年,高山仰止。
缺月疏桐,谁在唱“大江东去”?山高月小,谁在赤壁赋诗?风雨兼程,谁在说“一蓑烟雨任平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苦难,成就了苏轼。“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辛酸还是豁达,无人知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乌台诗案”死里逃生,几度起用几度被贬,流离失所半生辗转,功业未成华发早生,苏轼生命中那轮明月,几多蒙尘,难得团圆。后人扼腕长叹,他却豁达的说“此事古难全”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气度。叶嘉莹说过“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正是人生的残缺与苦难,成就了苏轼。
人生几多风雨,岁月几多忧愁。史铁生在他年华正好时失去双腿,后来又患严重尿毒症病痛折磨,却引发了最深刻的生命探讨。他语言平静,却烛照人心。“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看他留下来的这些文字,关于生与死﹑残缺与人生﹑苦难与信仰……如听雨打残荷,平静而寂寞。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残荷听雨,是悲中之喜,是残缺之美,是浮华尘世中的一壶淡泊,是多舛命运中的一份豁达。残荷听雨,听的是古痴今狂,是人生悲欢,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无奈,更是“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欢喜。残荷听雨之人,必有一份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自在。
人生一梦,白云苍狗,是是非非,起起落落,又有几人看清。待历经千帆,风霜百年之后,所有的悲欢离合都成过往云烟,所有的是非成败都转头成空,听江湖夜雨打残荷,几分心绪,几人说。
残荷高一作文5
世间万物,皆会老去。叶子到了暮年,干枯易碎,毫无生气,但却化作春泥更护花;树枝到了暮年,却不向光阴低头,优雅老去,甚至成了比嫩荷还要美的风景,令人陶醉,亦让人钦佩。
那日,趁着暑气渐退,我来到东塔公园游览。由于园内极大,景点不少,花儿、草儿更是多之又多,没有走大半个园子。我便精疲力尽,坐在朦胧细雨中歇息了。不多一会儿,雨势突然变大,一阵雨水敲打着这块碧玉般的池塘,传来一片清脆的叮咚声,好似一阵婆娑的沙沙声。在雨中听,宛若一阵仙乐,好奇心驱使着我去寻找它的源头。
接下来的美景,就算我见到了蓬莱仙境花园中的盛世奇葩,都不能代替她在我心中的位置:在雨水涟漪的簇拥下,几丛残荷虽正慢慢凋谢,但却营造出了美的氛围,它们的茎从水中笔直伸出,不似干枝那样直指苍穹,带着些许柔弱却不失坚韧,经过大风的`肩膀挑起了整片荷叶;顺着水中生的茎往上看,竟戛然而止,原是最上面的一段茎打得太猛烈,垂下去罢了。
我姑且将它命名为“头茎”,那头茎突兀崎岖,摸上去像钢丝一样弯弯曲曲,硬邦邦的,甚至还有些扎手,想来也是个不甘屈居人下,有着倔强的、顽强的性子的,个性十足,十分有趣;全“茎”的希望荷叶,登台了,它那圆形碧绿美丽的长袍如今已随着雨水的冲刷变成了一袭枯色长裙,只是长裙再也没有了露珠的映衬,如今的裙摆丝线分明,每一针都嵌入协调了,现已是不知怎么的,一块斑红刺目的血色就闪入眼帘,但它极力保护裙子的完整性,不让风雨打到她一丝一毫,或许这是她对尊严的最好诠释吧!
你瞧!残缺一角的叶片似微微张开的小嘴,是不是她正准备参加舞会?裙子在鞋与鞋中碰撞而翘起呢?
看着这在雨中优雅挺立的残荷,我的头脑中浮现出一群人,这笔直的茎,就如同他们面对岁月的侵蚀,依旧高高昂起、永不低头的脊背;这弯弯曲曲的长茎,就似他们苍老的外表下藏着的一缕缕溢满幸福的白发;这干枯的荷叶,就似他们曾经抚摸过针线,抚摸过粮票,此刻虽已皱纹满处、青筋暴露,但仍敢于接触新时代,追寻梦想的双手。
他们,是钢管舞寻梦老奶奶,是健身的大爷大妈,是游巴黎的旗袍奶奶是他们,更是残荷,告诉我们要优雅地老去,也无需去管年龄的阻拦和他人的评价,静下心来,活出自我,时间的匆匆于你而言就是形同虚设了。
我撑起一把油纸伞,在江南古城的意韵下撩下一只残荷,将它珍藏起来,愿几何时,当我白发苍苍,也要像这残荷一样,开心终老,优雅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