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记金陵长江大桥的杂文随笔
蔡国庆老师凭着一首《北京的桥》走红,也把北京的桥唱得淋漓精致,小时候听就觉得桥也是一种智慧,一种艺术。所以读的诗句里每每都会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上个世纪苏联人出尔反尔地带着图纸走了,留下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后来南京长江大桥是独立自主的设计,这是历史,并不是想说苏联人背信弃义,而是想说桥的智慧,桥的艺术都源于一线工作者。最早知道的艺术成就是赵州桥,这说的有点远了,就此打住。
初次邂逅长江大桥,正如“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朦胧。我坐着583路公交车(前年秋已经换了路线),从阅江楼一侧驶入,回望观得是燕子矶,二桥远远地在那边,也是朦胧的。
在桥上只看得江水茫茫,想起苏轼的《赤壁赋》里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自然就懂得那一叶扁舟中诗人的心,我是蜉蝣,我是沙砾,我是江上的风或是江底的尸体。
扬子公交温馨提示:“前方驶入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具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每次听到这样的提示,我就自觉的,也可以说是情不自禁地拨开遮阳的窗帘,因为我知道这一刻多多少少的有了那么一点的神圣意味。这种观摩虽尽收眼底却是读不懂多少的沧桑变化。
桥连接着两岸,对岸的对岸也管对岸叫做对岸。这是一种沟通联络,对许多人来说桥的这岸是生活,桥的那岸是工作。
当我终于亲自走在这座桥上的时候,我能看到许多,不仅是来来往往的行车行船行人,更多的是他们的生活姿态。
而促使我要来这里走上一遭的,也是他的即将封闭维修,这一别就是两年多啊!所以啊趁着我还年轻,趁着我还有这样的机会,所以我要尽力地去抓住啊!
车子走在这座建筑之上,看到的更多的是长江,看见砂轮在浑浊的水面上机械工作着,偶尔的会有一两艘货轮穿过这座建筑,有时候你不得不回头看一眼,只可惜在车上的视角总是受到了限制!
所以每每只在车子之上来感受这样的一种宏伟,总是觉得是一种亵渎,太过于随意。所以,此行就是为了弥补这样的缺憾。
我背着书包,一壶水,可惜没有面包一片。我从桥北汽车站开始了徒步之行,凭借着我的稀薄记忆,我一路快走。
但笑话还是被制造了出来,我错过了入口,一直沿着高架之下走着。私以为某个地方会有升降机?不然怎么会在途经中看见行人呢?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失误,让我从另外的视角来领略这座建筑,如此的精美如此的高雅如此的恢宏!
我不知道有多高,比几层楼还要高。他的构造属于双层的巴士,上层汽车道下层火车道,我从这样的视角沿着江边走着,雾气蒙蒙……
有汽笛的声音,远远的,在江的对岸,在那头,或者又是很远的上游。也不知是哪一艘。
后来我去了江的对岸,那边没有什么遮拦,可以直接去亲水区域,几棵水柳树,剩下的就是七零八落的碎石块,有大的也有小的,依稀记得挑选了,又学着小时候的模样打起了水漂,一个,两个,最多三个,就沉了底。
在这里我抬头就看见了桥的心脏,他在动,是一种律动,也是一种呼吸的节奏。我不敢大喊大叫,生怕惊扰了他,尽管我的声音不可能比得过列车驶过。
苏联人没有想到中国人有的是智慧和人才,所以啊他骄傲的屹立在这里,也是永恒。
为了一探究竟我终于还是原路折返到上桥的地点,踏上桥的那一刻我是有些害怕的,毕竟车流量大的惊人,没有多少行人走动,至少我走了约摸十分钟都没见着一个和我一样的探索者。
倒也有种唯我一个的自豪感!越往前走,桥面升高,看的也就越是广阔!站得高看得远,此刻才有真正的体会。
来往的多是打工的下班者,他们把吃饭的家伙大大小小的装填在小小的摩托车电瓶车上,他们舍不得那几块钱于是也算是冒着风险在桥之间穿梭,我自然是害怕的。
后来桥封了,就有人改坐轮渡,有的人选择二桥。时常能看见船上装的都是电瓶车,这就是生活,没有几个人像我一样看到长江感叹一番,他们司空见惯。小时候就沿着长江跑,如今也还是沿着长江跑。
我只在入江口处往前一百米的地方停留,如果要走下去,一个小时估计都不敢说。而且天色已晚,考虑到种种因素我也就量力而行了,倒是不抱有什么遗憾的,这种接触已经让我很是满足了。
我希望是能够走完的,一个人有没有说话的人,光一个人感叹人生了。下一次,等着某个人一起走,数着沿途的路灯,数着江边的沙船,数着来往的旅人……
我原路返回,看到站岗的军人,看到骑车的人,看到了和我一样的步行的人,看到了远处的摩天轮,看到了远远的一条长龙吞云吐雾,他在呼吸,这种心跳的律动着实让人激动。
对于大桥,他是人们的工具用以交通出行;他是人们的日记用以记录生活;他是人们的历史用以缅怀先烈。
桥堡的雕像像个守护神,我看了一眼,又不敢多看。所以只依稀记得他的模样……
第二篇:金陵古城一日游杂文随笔
因为《1930年来的先生》抓住一天的休息日,去了金陵,直奔鸡鸣寺,想象中应该是很有禅意的古寺,然而是一座被商业化淹没的“古寺”。
自从到武汉上学之后,突然有了三月份看樱花的情结,沿着鸡鸣寺路看着始是盛开的樱花,一路走到玄武门。爬上城墙,这一段明长城传说砖缝是朱元璋用糯米浆砌的,传说是真是假已无从考证,看着斑斑驳驳的城墙,见证了金陵古城的变迁,一路走过去,像是踏过一段历史的长河,甚至偶尔会有回声涤荡。
一路上跟朋友边走边聊,逛纪念品店的时候,忍不住买了一枚胸针,拿起明信片,想寄给你,翻开手机便签,才发现我们早已许久不联系了。如今节奏太快,书信太慢,我们一路向前,一路遗失,一路相遇。
九华山是意外的收获,走着走着下了长城,就到了。对着一排罗汉,忍不住的模仿,在山上一路漫步,没有再进寺庙,我是个庸俗的人,还是喜欢嘈杂声中的小幸福。
新街口,南京最繁华的地方,跟白天走过的地方截然相反。见到了三年多未见的好友,一切还是那样的熟悉,只是辛苦了她,上午考专八,下午上班,晚上还要带我吃好吃的梅花糕和各种小吃,然后一起逛街。生命中除了亲人,大概会有那么几个人,会让你牵挂想念,即使多年不见,见面了后不会害怕尴尬。
第三篇:周五记杂文随笔
从昨夜到今早,雨下个不停,期间还有暴雨降临。
美好的周末,被雨天泡汤了。昨天公司活动,一大早去走南京城墙,第一次上城墙看风景,可惜天公不作美,下雨ing……披着雨衣走完,淋了不少雨,之后去了海底捞,不得不赞服务真的很贴心,味道也就一般般,还是算很欢乐的一天了。
在南京城墙上面拍了几张照片,发了很久没有更新动态的朋友圈。现在的生活,少了很多分享的乐趣,我还是更喜欢私人很小范围的空间。lofter一直是属于我自己的存在,任何人都不知道,所以这里的我可以自由自在,随心所欲。不知不觉已经写了很多篇,还会一直写下去,基本是流水账似的记录生活,又像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坚持了这么久,已然成为习惯。又要思考一下最近过的生活了,过了生日以后也没有什么不同,天气越来越热,工作渐渐忙碌,生活继续向前行进。我应该要去跑跑步,锻炼一下天天坐在办公室的僵硬的身体,也可以放松一下工作使我感到疲惫的心情。早睡真的无法坚持,睡觉前还是会玩很长时间的手机,找了很多书放在kindle,却不知道从哪一本开始看起。无趣又无聊的生活,还很是颓废。
之前就说过了,现在很不喜欢约饭,没多大意思,但是接下来的日子还是会做很多没意思的事,因为无聊啊。复联3下周上映了,一定要去看,好久没去电影院看过电影了,自从上次和鲁子体验了一下最后一排观影,我就觉得找到了以后看电影的最佳选座。六月估计也来得很快,还有端午小长假可以期待。七月八月九月就很难熬了,没有假期,要不停的上班了。这个夏天应该计划出游一次,还没有计划去哪里,但是我真的应该出去走走了,毕业以后,还没有一个人出去玩过。其实除了玩手机,可以做的事还有很多,只是其他事情做起来不那么容易而已。玩手机是最简单直接方便可以缓解无聊的。
今天一天雨也不会停了,宅宿舍,看看书吧。明天又要上班,简直是天打雷劈的心情,最近又有项目要答辩,心情很沉重,又要开始承受压力。等天气好起来,真的要去跑跑步了。
加油吧!生活绝不是容易的,但也没那么艰难了,只要你还是往前在走。
第四篇:归家记杂文随笔
休假算是正式开启,终于回到家乡。说是休假,算是从上周末已经开始,只是周末连着端午节去了先生老家,所以从今天开始,算是第一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即使我们成家立业,漂泊远方,家乡也从未舍弃我们,因为那里有我们最亲近的家人。
早上六点多,火车即将到站,从东向南,温度一点一点的升高,扑面而来的暖热气息,是属于家乡的味道。电话是早就打过的,爸妈早已经做好准备,等待着我归家一起吃早餐。
大概是七点半左右到的镇上,妈妈早已经在熟悉的十字路口等待,霎那间的见面,似乎还是上学的时期,我暑假归来,妈妈在等待和我一起过暑假。问了妈妈几句,然后问爸呢?妈妈说在家等着呢,据说两个人还在争抢着来接我呢。
其实不用想,就可以知道爸爸妈妈早就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买的包子,韭菜盒子,两个大西瓜,还有好几个不同种类的甜瓜。我想这就是父母吧,期盼着子女回来一趟,也只不过是想让你多吃一些好吃的。
家乡之所以让人想念,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方土地养育了你,承载了你的童年,更多的是家乡仍有你牵挂而又牵挂你的家人。
第五篇:枇杷记杂文随笔
老家的枇杷熟了。那一抹翠绿橙黄的喜悦,是在付出之后收获的。
家住湖区,后山杂树歪斜,茅竹斑离。一日兴起,推了后山,挖了屋前一口鱼塘,所取泥土尽数往后山堆放。新塘养鱼,新土栽树。
于是乎,各种果树相间种下。樱桃、苹果、梨子、柿子、红枣、梅子、板栗、核桃、李子、石榴、桃子、枇杷、开心果等等,整个一个"百果园"初具形态。诸果之中,最易得见收获的,要数桃子和枇杷了。
枇杷树容易栽活。次年枝叶发新,第三年可挂果。那一年,十来棵枇杷树仅成熟三颗。老爸老妈共享一颗。品尝之后,母亲决意要把剩下的两颗留待我和妻女摘尝。可惜的是,一颗被鸟雀吃了,一颗因熟透而掉落了。没有掉落的,是母亲对枇杷果之甜的欣喜描述;没有掉落的,更是我们对来年的美好憧憬。
第三年年底,枇杷花开。幸有学东君光临老屋。这一武警出身全能比武全省第一名的四川小伙,英俊是次要的,身体棒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枪法准;重要的,是粗旷中有细腻,细腻中有豪放。
或许是他四川老家种果为业的缘故,学东君熟练地剪枝、打花。当留的枝芽端详许久,再粗壮繁茂的冗枝果断剪落。那一束束枇杷花,果断剪去一半。剪得我老爸眉头紧蹙。
果然,第四年枇杷果大,味甜。成熟时节,那翠叶枝头,簇拥着颗颗橙黄透红的圆果,随风摇曳。可惜的是,这一年女儿就读高三,繁忙的学业使她无暇感受亲自采摘枇杷果的乐趣。正是这一年,在这枇杷果似的酸酸甜甜里,女儿只身离开了我们远赴大连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涯。
又是一年花开季,又是一年果熟时。忘了打花,忘了施肥,今年的枇杷粒多个小。在风风雨雨期待成熟的日子里,我和母亲近乎一致决定,待枇杷果成熟时,一定要拣最大最甜的给远在大连的女儿寄过去的。
老爸拿剪,老妈指挥,我挎篮接果,妻挑拣包装。带着方方正正的一盒枇杷,怀着酸酸甜甜的一腔情愫,我把一家人的心意托予了顺风快递。
微信里传来了女儿收到枇杷的照片,电话里传来了她和室友分享枇杷的喜悦。其实我和妻心里明白,这多雨少阳的季节里成熟的枇杷,无论如何是难以合女儿喜好的。
枇杷成熟季多阳,果就甜得多。在妮娜君的真情指点下,我决计要母亲把个小味酸的枇杷果酿成枇杷膏。在学东君的耐性指导下,我决计在果落后及时施肥,在花旺的凛风里果断打花,在"微雨燕双飞"的季节里果断疏果。
"百果园"的桃子快熟了,明年的枇杷果会有桃子般个儿大么?明年枇杷果熟的时节里,会有春阳朗照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