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三毛现代散文

时间:2019-05-15 11:56: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永远的三毛现代散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永远的三毛现代散文》。

第一篇:永远的三毛现代散文

在我有生之年,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有限的时空里过广大的日子。——三毛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态

一半在土里安详

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阴凉

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如果有来生,要化作一阵风

一瞬间也能成为永恒

......读到这首诗,我们眼前出现的一定是一位背着大大的旅行包,走在撒哈拉大沙漠里的女子,她头顶着蓝天,沐浴着阳光,自信洋溢在脸上,快乐伴随在身旁。那棵梦中的橄榄树,是三毛永远在歌唱:“就这样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一个追梦的女子,一个为爱而生的女子,一个追求自由和快乐的女子,她的名字,伴随着撒哈拉的传奇,永不褪色,永不消失......荷西说:“你等我六年,我有四年大学要上,还有两年兵役要服,六年一过,我就娶你。”

六年后,三毛跑到荷西跟前,说:“我来了!”

那一年,荷西十八岁,上高中,三毛二十四岁,上大学,六年后,他们幸福地结婚了。

我们天天在讲真爱,可什么才是真爱?六年的时间里,如果我们和心上人天涯之隔,音讯皆无,有谁会守着那一份承诺,苦苦地等待?爱是什么?是一份永恒,是一份执着。三毛是幸福的,荷西是她的真爱;荷西是幸福的,有一个女子无怨无悔地用六年的青春去信守一份承诺。这一份爱,该是多么美好而纯粹。

三毛说“如果不我爱他,他是百万富翁我也不嫁,如果我爱他,他是亿万富翁我也嫁。”

荷西说:“你想嫁给有钱人吗?”

三毛说:“如果是你,我只要吃饱就够了。”

幸福是什么?幸福不是拥有花不完的钱财,住在豪华的房子里,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只要和心上人在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粗茶淡饭,荆钗布衣,又有什么关系。只要彼此相爱,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就是最大的幸福。

三毛和荷西结婚六年,荷西去出海,三毛在家做家务,做好饭菜等荷西回来。想荷西了,三毛就跑到甲板上,扑进荷西怀里。这是多么美丽的爱情,这是多么简单的幸福。若世上每个人都能和心爱的人相依相伴,共度一生,该是多么幸运的事。其实,只要让我们能够享受到那份真爱,哪怕是一天,我也当做一辈子来过,至少,没有遗憾。

三毛说:“我的心已经碎了。”

荷西说:“心碎了可以胶水把它粘起来.”

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道道伤口,在你流泪的时候,谁会为你擦去眼泪?在你伤心的时候,谁会为你抚慰心灵?在你失意的时候,谁会为你送来安慰?在你痛苦的时候,谁会为你分担忧愁?如果我是三毛,谁又是我的荷西?

三毛说:“如果我死了,你就重新娶个女人。”

荷西说:“如果你死了,我一把火把房子烧了,然后上船漂泊到老死。”

什么是至死不渝?什么是生死相依?三毛告诉我,让心爱的人幸福快乐,哪怕不在你身边,你也要活的开开心心,不能孤独一生;荷西告诉我,没有你的地方就不是家,如果失去你,我宁愿终老一生,独自漂泊。

三毛:“荷西在婚后的第六年里离开了这个世界,走的突然,我们没来得及告别,这样也好,因为我们永远也不会告别。”

在一次出海后,荷西潜入水底,再也没回来,那年,他刚刚三十岁。短短六年的幸福就这样结束了,三毛收拾好行装,对荷西说,走,我带你回家。至情至性的三毛失去了挚爱,悲痛过后,她说,我已经把我们的心葬在一起了,永远都不分开。每次看到这里,我都忍不住掉下眼泪,为三毛,为荷西,也为自己。两个人在一起不管多久,只要是真心相爱,即使分开了,心也永远在一起,生死相依,不离不弃。多么伟大的爱情,多么短暂的幸福。生活,你对每个人都是那么不公,让人无奈而又不得不承受。

三毛是个追求纯真和美好的人,她不容忍虚假,她说:"逢场作戏,连儿戏都不如,这种爱情游戏只有天下最无聊的人才会玩。”

可是,命运却又给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在她因为喜欢西部歌王王洛宾的歌而倾慕他,并义无反顾地爱上他时,却遭遇到了人生又一次最大的打击。一个为爱而生的女子,为了心中所追求的真爱,不顾王洛宾比自己大三十几岁的差距,带着满满的期待和热忱飞到他的身旁,只想与他过一种简单平凡的普通人的生活,可王洛宾却是想利用三毛的名气来炒作自己。带着委屈失望和痛苦,三毛黯然离去,一病不起,在病房里自杀,年仅四十八岁。

这就是三毛,一个传奇的女子,一个用心去写书的女子,一个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女子,一个充满坎坷和不幸的女子。留在她身后的,除了那些散发着墨香的文字,还有她对爱情的那份执着,对自由的那份追求,对光明的那份向往,对生命的那份挚爱。

辽阔的撒哈拉啊,你是否记得,那个四处流浪漂泊敢爱敢恨永远自由永远善良永远美丽的可爱女子?青青的橄榄树啊,你是否还能听到她那美妙的歌声?她的名字叫三毛,永远的三毛......

第二篇:永远永远情感散文

你本应是这世上最了解我的那个人,可是此刻你说你不能明白的是我对你一直的定位有点若即若离,我说,我们这样的淡,只是为了能够让我们有限的缘可以拉得更长更远,不想一次的拥抱压碎了未来所有的可能拥有。

不能爱情的时候我们只能维持的是友情,虽然我们都明白自已在的对方心中早已不只是朋友的那么单纯。我们都在揣着明白装着糊涂,说着很多客气的话语中总有太多的感谢和不用谢,有点距离保持得我们更多的只像是朋友。

你叹了一口气,眼中也有了点悠悠的情绪,我们谈笑风声的把话题放在了日常琐事和朋友之间平淡的问候,“你最近可好?”我们还是在继续做着以往承诺要做的事情,默默的把对方放在心房里的一角。

常常把你我之间说过的话重放一遍,让自己再次温习你的滋味,夜是睡不着时才发现了它的漫长,梦里有你时方明白自己是在想你。听着伤感的歌曲泪流方明了,原来心里早已有伤为你一直在疗。

手中的手机依然留着你给我的最后一个信息,“托我的福,我过得很好!”你知道我一直在牵挂着你的平安和健康,害怕我为你而担心难过急坏了身子。

早已暗地里为你而回的头,却一直倔强的不同意这样的结果。本来分开了就不该再次重逢,可是你说你一直在想着我,当你意识到生命的脆弱时更是不可以不再次回来找我。

你的曾经那句爱我令我万般尴尬,如今我们小心翼翼彼此回避这敏感的话题。你我都明白其中的无可奈何。

让我这样,也只能这样,以你需要的方式陪着你直到永远

让我这样,也只能这样,以我所能做的方式爱着你直到永远

让我们这样将这不能容于世的感情以另一种姿势屹立于这凡尘俗世之间

让我们这样忍着常人不能忍的疼痛熬到生命的尽头相约来生早点相逢,不要再错过!

没有你的夜晚,星星也在彷徨错失了关怀的眼神

没有你的夜是不眠夜,一个人在害怕着眼眶内的泪

一直以为的坚强瞬间即逝,可以懦弱的不再只是内心还有外表

晨光照醒了的茉莉花在阳光下渐失去它昨夜有点浓郁的芬芳。爱一个人,是把她放在心中的一角,不把永远说出口,却用一生去竭尽的守候。

再多的思念它游不过海洋,感情进行不到永远,说过的话如风逝去,曾经最爱的人可以成为今天调侃说起的记忆中往事有点轻,我们在最动情的时候把那一句“爱你永远”说出了口,却在它日让它成为心中最痛的痛。

在最在乎的时候说的那句“爱你是永远的承诺”跋涉不了岁月的长河,当爱只能被搁浅时,“永远”停留在你我的心里。

第三篇:现代散文

(一)文道统一,以情育人

“文”即文章的语言文字形式,“道”除了思想内容外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教学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语言,而是以学校教学科目形式出现的关于祖国语言的教育。在有关母语、民族通用语的教学中,语文形式和思想内容不仅是互相依存,辩证统一的,而且是在教学中同样都应该受到高度重视。散文教学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本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语言工具去认识和反映现实,正确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四个原则即文道统一原则、听说读写互相促进的原则、语文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课内外语文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初中现代散文教学首先要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把握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特点:一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在听说读写过程中熏陶感染,逐步深入学生的心灵;二是具体形象,要抓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多采用形象化的语言;三是以情育人,运用课文佳作所包含的真挚感情去叩击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既收到以情动人的效果又培育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四是激思励志,要抓住文章或所教内容的精要之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进行思维,激发他们生疑、质疑,探索生活和人生的真谛。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一切积极因素,深入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启迪他们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奋斗不息的精神,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校过程中的独特体验。[1]特别是在散文教学中,语文训练和思想内容是密切相关的。语言文字是文章表情、达意、载道的工具。所以我们学习了基本的语言知识后应该深入教材,发掘教材中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其健全人格。

(二)优化导入,体验情感

薛晓嫘在《现行组织者与语文新课导入设计》这一篇文章中提到:先行组织者即“新课导入语”它的作用只有一个,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它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即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去动用自己的各种感官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技能。”先行组织者的运用,就在于当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尚未具备能够同化新课学习的认知框架时,从外部影响学生,帮助其重新建立与新课学习内容相关的认知框架,从而有效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2]

散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尤为重要,情境的创设主要在于导入的设计,教师应该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感情基调一致的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把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情景之中,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需求,让学生渐入佳境,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起一座学习的桥梁,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营造意境

散文,尤其是借景抒情的散文,往往都会营造一种意境,散文内涵的赏析,要借助于意境的体会。营造意境导入就是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把作者笔下之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散文以意境取胜,生动传神、浓郁深邃的意境,是一篇优秀散文的生命要素,所以教师的导入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境”,感知情与景的水乳交融,神与形的和谐统一,在欣赏过程中渐渐走进审美艺术的殿堂,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感情铺垫

散文教学渗透着审美情感和体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散文倾注了作者的感情,学习散文不走近作者的情感深处,就不能真正的理解作者,也不会理解作者的情感。在导入的时候教师应该作一定的感情铺垫,用与作品一致的感情色彩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情感准备状态,用心去感受作者的感情,把阅读学习的过程当作是自己生命体验的过程,真正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进行情感的碰撞,进行生命的对话。初中现代散文情感强烈,字字句句都饱含深情厚意,只要用心去领会,是不难体会作者的深沉情思的。

3.介绍写作背景

在导入的时候介绍写作背景也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散文是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作者的情感受到时代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同一事,同一物,同一景由于每个人的处境不同、个性不同等,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情怀和感触。散文中的情体现着作者独特的个性,同时也带有时代社会的印记。所以在教一些时间跨度大、写作背景较复杂的散文时,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作者和文章的创作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在学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篇散文时,不了解相关的背景材料是不行的。课文虽然很短但是涉及了历史事实和社会知识,除参照注解外,读懂这篇文章还需要参考一些相关的资料。教师在导入时就可以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

(三)创设情境,欣赏课文

语文课程改革要有现代意识,也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技术化的今天,多媒体的运用越来越普及,不少学校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在散文教学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演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这样可以使内容更直观、更生动,给学生的学习创设相应的意境。比如在教学《安塞腰鼓》这篇散文的的时候,很多地方的同学可能没见过,教师在教学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放一段安塞腰鼓的视频,让学生从感观上对安塞的腰鼓形成一个初步认识。

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弄清散文的线索。散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在教学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应该有所侧重,所以需要学生先理清文章思路,抓住文中的“题眼”,再以“题眼”为支撑点架起整体结构的轮廓。在学生了解文章的布局后,教师可以选取最能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地方讲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品味语言,积累语感

散文对语言的要求很高,优秀的散文有诗一般的语言。在学习鉴赏散文的过程中只有细细品味文中那些经过作者精心锤炼的语言,才能体会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感情,感受其中的魅力。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散文有不同特色,偏重议论的散文,语言比较严谨、平实、准确;偏重记叙的散文,语言形象、优美、生动;偏重抒情的散文,语言细腻、富有感染力;偏重写景状物的散文,语言传神、具有绘画美和音乐美。除此之外,同一个作家用的语言在不同作品中也不用。比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的语言朴实无华,情真意切又洗练自然《绿》的语言则是精雕细刻,浓墨重彩、栩栩传神,把景色之美写得淋漓尽致。学生通过对散文语言运用的学习,可以丰富积累,增强语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学生在阅读这些散文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概念辨析》一文中介绍了几种阅读方法:浏览;略读;精读;阅读欣赏。对于不作要求的课文,学生可以采取浏览和略读两种方式,简单了解即可;对于教材的重点文章,就要去精读和阅读欣赏,尽可能达到背诵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全面提高语言的过程中加强积累。

为了丰富学生的语感积累,教学中也要注意运用听说读写相互促进这一原则,“听、说、读、写是四种不同的语文能力,听是口头语言的理解,说是口头语言的表达,读是书面语言的理解,写是书面语言的表达。”[3]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中的语言文字就是听读能力,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说写的能力。这四种能力是语文能力最简明、最科学的概括。坚持听说读写相互促进原则是因为这四种能力存在本质的联系。虽然一个人的成长往往是先学会听说,然后才会读写,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而且一种能力常常可以迁移为另一种能力。在听说训练的时候要有意识的为说写训练提供营养,在说写训练的时候要尽量利用、借鉴听读训练所提供的范例。在训练过程中做到从听中学说,从读中学写,通过听读训练提供的范例,进行各种说写练习,给学生的语感积累创造条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师平时还可以让学生多摘录名言名句,或者好的文章;也可以诵读一些经典的作品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匆匆》等,隔段时间就办一个经典美文朗诵会,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也可以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朗诵、演讲、辩论比赛,通过这些比赛达到锻炼能力达到积累语感目的。

第四篇:浅谈三毛散文艺术魅力(最终版)

真 挚 隽 永 的 情感

————三毛散文艺术魅力

摘要

论文认为三毛是一个用生命去写作的作家,她的散文世界就是她散文的生命世界,读解三毛散文世界即是读解三毛,三毛的散文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特点,三毛散文语言中具有很强的人文气息,她的散文是一部礼赞生命的生命纪实,平中出奇,淡中见雅,强烈抒情。三毛笔下的“情”具有审美的多层次性。她的散文作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因理生情,因情与情的冲突而生情,因情与理的矛盾而生情,形成了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情发于心,落笔成文的独特风貌。在传统的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散文基础上向前跨出了一步。

关键词

三毛;散文;情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三毛(1943——1991)本名陈平,浙江定海人,生于四川重庆,是台湾八十年代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内心细腻敏锐、感情丰富、梦想和现实真假不分的三毛以她传奇、浪漫、潇洒的人生以及《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等作品,在台湾内外多次掀起过“三毛热”,震撼了千万读者的心灵。

为什么三毛会拥有如此多的读者呢?很多专家就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曾经这样说过:“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分的。许多年里,逢人说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读者。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羡着三毛这样的作家。”与一些著作等身的名家相比,三毛显然算不了什么,但她的文章却赢得了海内外一大批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在我们当中曾经掀起了一段为时不短的“三毛热”。三毛以她四十八年的生命历程构筑起一个自我生命的散文世界。它也许永远无法成为经典性的文学文本,但正如贾平凹所说的,三毛是一个真正的作家,这是因为她是用生命去写作,其散文世界即是其自我生命存在的世界。读解三毛散文世界即是读解三毛。

而笔者认为,三毛作品的魅力根源于一个“情”字,她是一位在散文领域内处理人情感的诗人。“人生苦短,不喜平淡。”逃学、苦恋、远走高飞、沙漠中美妙的爱情„„以及最后自断生命,她大喜大悲、有笑有泪,她很流浪,也活得很精彩;她在寻找心灵的故乡。三毛的作品充满使人一愣一惊继之一喜的传奇性;三毛自身充满奇特而动人的神秘性;她的真性真情,是动人而美丽的。

虽然三毛以“戏剧化的方式”结束了传奇的一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有一句话说得好:活着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活着;死后,只有好人活着。作家的生命在自己的作品中得到永恒。

三毛的散文作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她倾注一颗博大的爱心关注一切普通人的命运,饱含深情的描写他们的不幸与痛苦;也在长时间的流浪和自我精神的放逐中体验一种自由的心境和质朴的人性的美丽,表现个体的精神、心灵状态,使作品具有了浓厚的抒情色彩。一、三毛笔下的“情”具有审美的多层次性。

(一)亲情。

《背影》一文中,三毛把父母步行去看荷西墓地以及母亲买菜归来艰难独行的背影,作为抒情的突破口,字字融注了父母对女婿的哀悼和对女儿的痛惜,句句饱含了女儿对父母的感恩和亲情。“我”看着“在风里,水雾里,独行的母亲”的背影,不仅发出了心灵的感慨:“守望的天使啊!你们万里迢迢的飞去了北非,原来冥冥中又去保护了我,你们那双老硬的翅膀什么时候才可以休息?······孩子真情流露的时候,好似总是背着你们,你们向我显明最深的爱的时候,也好似恰巧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影。”这种袒露真情实感的抒情,体现出一种真挚的美,常常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中国父母对子女那份无法言说的深情,在三毛的笔下表现得浓郁而酣畅。

(二)、爱情(夫妻情)。

三毛是一位一生追求浪漫爱情的女人,因为爱心碎过,因为爱离家远游,因为爱与荷西过了六年神仙眷属般的幸福生活,也因为爱坚守了荷西逝去后十二年寡居的空寂。在三毛的作品中,对爱情的描写和表现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三毛对荷西有感人至深的爱。但她却极有功力地将这种爱注入家庭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在他的作品中,她与荷西的家居生活显得平凡而又奇特,细琐而不粗鄙,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在《白手成家》中,三毛描述了他们在物质极度贫乏的条件下自己动手改变环境的改造生活的故事。他们睡价格贵得没有道理,只有床垫没有床架的床;他们把装棺材的木箱当宝贝似的做成家具,还漆上油漆„„三毛还用人家丢弃在垃圾堆里的废旧轮胎做了“沙发”,她“奢侈”地养植物,甚至还得到过珍贵的“天堂鸟”花。对生活和对生命的热爱,使她的文字也充满了现实生活的浪漫。她学会了淡泊,她捡回深绿色的大水瓶,插上怒放的野地荆棘,那“强烈痛苦的诗意”,更盛与鲜花的娇媚。“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哪个,一样欣欣向荣地滋长着。”这是她自身生活的鲜活写照,更是她对美对幸福的追求中,所悟出的生命的法则。在她的笔下,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的爱,总是那样热热闹闹,绘声绘色,充满温暖的色调。和其他一些女作家笔下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相比,可羡而更可爱,可望而更可及。

在《沙漠中的饭店》里,三毛描写她做的中国菜赢得了荷西上司的赞赏时这样写道:“荷西含情脉脉地望了我一眼,婚后他第一次如同情人一样的望着我,使我受宠若惊,不巧那天辫子飞散,状如女鬼。”这表达的是一种多么真实的心情。一个女人因为得到了丈夫的宠爱而万分欣喜,却又因没能在丈夫面前保持美好的形象而有些许的遗憾。这是在幸福婚姻生活中的三毛对自己微妙心情的描写。

而在荷西不幸遇难逝世之后,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中,三毛更以她那凄婉的抒情笔调抒发了对荷西至死不渝的爱情:“结婚以前,在塞尔维亚的雪地里,已经换过了心,你带去的那颗是我的,我身上的,是你。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 “就算你已成白骨,仍是春闺梦里相思有相思的亲人啊!”这一段换心的描写,饱含着多少人世变迁的沧桑,又有着多少悲欢离合、得而复失的惆怅。作者把对丈夫荷西的追忆、眷恋和怀念写得那样情深意切,哀伤感人,谁能忘记那涌自心底带泪的声音。三毛作品的成功,更在于她知道以实情感人,坦白真诚,对于感情的描写,没有太多的粉饰,而是展现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与趣味。三毛的作品,被人称为“不写爱情的作品”。在她的作品中,没有一般爱情作品所描写的青年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唧唧絮语的温馨爱情。即使在《结婚记》里写她到与荷西婚前谈恋爱时的生活,最多也只写到他们如何在寒风中抖抖索索地坐在西班牙公园的长椅上,想着如何解决温饱问题。既是现实的,又是浪漫的。而作为第一对在沙漠里公证结婚的夫妻,他们的婚礼如同他们的爱情一般,既没有洁白的婚纱礼服,更没有鲜艳的玫瑰。三毛让荷西公司的司机去通知荷西第二天结婚时,司机反问了一句:“难道荷西先生今天不知道明天自己要结婚吗?”的情节真是特别有趣,让人不免印象深刻。荷西送给三毛的结婚礼物是一个荷西自己在沙漠里面找来的骆驼头骨。就是这样的结婚礼物,三毛却啧啧赞叹:“唉,真豪华,真豪华!”并赞道:“荷西不愧是我的知音。”而结婚当天“我找了一件淡蓝细麻布的长衣服。虽然不是新的,但是它自有一种朴实优雅的风味。鞋子仍是一双凉鞋,头发放下来,戴了一顶草编的阔边帽子,没有花,去厨房拿了一把香菜别在帽子上,没有用皮包,两手空空的。荷西打量了我一下:‘很好,田园风味,这么简单反而好看。’”让人觉得这对夫妻的品位不凡,更让人看到了他们在平凡和艰苦中寻找爱的乐趣的浪漫气质。

(三)、乡愁(故园情)。

三毛二十岁的时候离开了父母家园,独闯世界,孤身一人展开了长达二十年之久的流浪。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在“不识相的西风中”,做一个骄傲的自豪的中国人。三毛在半生的漂泊中住过高度文明的社会,住过了物质文明极度贫乏的国度,但她始终没有忘记她的根,她的故乡,她的祖国。在她的作品中弥漫着浓浓的乡愁,抒发着作为中国人对故乡、对故乡人的关切和关心。1989年,三毛首次回大陆故乡,这位生于大陆江南,长在宝岛台湾的儿女说出了心里的认识和愿望:

“中国这片海棠叶子,实在太——大了。

“而我,从来不喜欢在我的人生中走马看花,行色匆匆。对它,我犹豫了,不知要在哪一点,着陆。

“终于,选择,我最不该碰触的,最柔弱的那一茎叶脉——我的故乡,我的根,去面对。”

三毛在《祝福中国》一文里,写的是给一位居住金门的不知名的读者先生的回信。金门读者用心地以牛皮纸做信封,精心地用红丝线装订出来边,再镶上一个大红盘花扣,左面一个春字。打开来,七个毛笔字,就只写了这两句话∶“祝福中国,祝福您。”三毛在回信中诚恳地表达:“受不起这么盛重的一针一线,当不起这三个字的祝福。您,没有留下名字的朋友,您的名字和颜色━━就叫中国。这份宝贝,是收信中一件极品。双手捧著它,不知如何的珍爱,正如不知如何的爱中国,才叫合了一个人的心愿。我要好好的看守自己,对待自己,活得像一个唐人女子,来报答我们共同的父母。他们的名字,也叫中国,正如你我。”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论是写故地的游览,还是写访友、会亲、祭祖,笔下都流露出悲欢交织的复杂心绪,形成了深刻而独特的抒情氛围。走遍了千山万水的三毛,内心深处割舍不下的,仍然是那一份浓浓的乡愁,那一份故园深情。

(四)、人间真情。

三毛带我们走过了千山万水,看过了人世间太多的不幸和不平。善良、真诚的三毛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着一切普通人的命运。《娃娃新娘》中,她对十岁的新娘姑卡寄予了深切同情,对当地的野蛮婚俗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搭车客》中,她给予在沙漠中艰难行进的沙哈拉威人以慷慨无私的援助;《哑奴》中,她真诚赞美了哑奴的聪颖、能干和质朴,深刻揭露了蓄奴制的无理和罪恶,对哑奴一生的不幸给予了深切的同情。而在《巨人》中,十二岁的男孩达尼埃竭尽全力照顾多病的父母,一个人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三毛很受感动。而达尼埃却告诉三毛说:“他们并不是我的亲生父母。”“我喃喃地望着面前这个红头发的巨人,觉得自己突然渺小得好似一粒芥草。”三毛在震惊之余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是对人性美的讴歌,也是对温暖人间的礼赞。博大的人类爱心与真挚的人间真情也成为三毛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之一。

《哭泣的骆驼》一文,三毛以游击队领袖巴西里和他的妻子沙伊达的一场生死做小说的架构,对摩洛哥侵略者的憎恨,对撒哈拉威人为民族独立而战斗的赞颂,对游击队领袖巴西里夫妇的敬爱与同情,都是通过作者的“感情用笔”来表现的。

二、三毛笔下的情感处理

三毛的散文作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尤以写情抒情见长,其作品的魅力根于一个“情”字。但我们绝不可以将她所作的散文等同于一般所谓的传统的抒情散文。传统抒情散文一般被概括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等等,不脱“睹物兴情”的古老原则。而三毛的散文在此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步。在她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情感的引发和流动方式是格外微妙复杂的,引发情感流动的也绝不仅限于外界的“物”、“景”。三毛的散文,更多的是在人的情感的内部寻求、发现抒情的诗意,在情感的矛盾和冲突中、在人的情感内部因某种理念(包括宗教、伦理、道德等)与人的本性的矛盾和冲突中发现抒情的诗意。可以说三毛是一位在人的情感领域内处理情感的诗人。

(一)、因情生情,因情感内部的冲突矛盾引发新的情感流动。

三毛在一篇散文《还给谁》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当时三毛刚到美国伊利诺亚州立大学,身边的钱所剩无几,“留居是大问题,找事没有着落”。正当她感到茫然无助、情绪低落的时候,一位美国的素不相识的青年微笑着将一枝碧绿小草当珍宝一样送给三毛作为礼物,轻轻地温柔地鼓励她快乐些。一枝小草,一个微笑,一句温柔的鼓励:一个陌生人的关爱带给三毛以深切的感动,多少年过去了也无法忘怀。这一份人间真情在《还给谁》中表达为一种人生哲理的概括和情感的升华,三毛自己是这样表述的:

“我喜欢生命,十分热爱它。只要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使我愉快,活下来的信念就更加热切。虽然是平凡的日子,活着仍然是美妙的。这份能力,来自那枝小草的延伸,将这份债,不停的还下去,就是生存的快乐了。”

而另一篇散文《温柔的夜》则是很典型的因情感内部的冲突矛盾引发新的情 感流动的作品。

《温柔的夜》讲述的是一个穿红衬衫的流浪汉向三毛求助二百块钱以便买船票渡海的故事。在世上经历了太多流浪生活的三毛一开始对这位陌生人有戒心,认为他是别有企图,因而不予理睬,几次借故摆脱。然而在红衬衫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三毛内心的坚持开始动摇。尽管三毛已认定红衬衫是个骗子,但是在又一次无情的拒绝他之后,看着他那张悲愁的脸,“我内心挣扎得很厉害。我的意念要挣脱自己做出相反的事情来。”两百块是一个很小的数目,帮还是不帮?三毛在内心情感的冲突斗争中煎熬。“万一,那个流浪的人说的都是真话,而我眼看着他咫尺天涯的流落在这里,不肯帮他渡过海去,我的良知会平安吗?我今后的日子能无愧的过下去吗?”终于,在认识与良心的斗争中,良心胜利了。三毛在已经绝望的红衬衫手里留下了五百块钱便匆匆离去。当认定自己被骗的三毛看到红衬衫拼命地挥着船票跑上船的时候,她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上天饶恕我,这个人竟是真的只要一张船票,我的脸,因为羞愧的缘故,竟热得发烫起来。”

《温柔的夜》着力描写了三毛内心情感的激烈冲突,而在全文中形成了对真诚、信任等崇高人性之美的强烈渴望和真诚的呼唤,引发了源自于人物情感内部冲突的新的情感流动,形成了另一种独有的特色。

《亲爱的婆婆大人》写了圣诞节前与荷西同回西班牙的婆家去见公婆的故事,用自身事例,把婆媳关系这东西方社会同样存在的问题写得生动有趣。“丑媳妇总要见公婆。”但她见公婆却有点特别。文章从一开始就把荷西的母亲,自己的婆婆大人确立为自己的“假想敌”。然后把与婆婆的交往写得像一场斗智斗勇的战争,手法新鲜而奇特,语言犀利而又俏皮,让人不禁为这个做了人家媳妇的小女子的聪明和可爱而叫绝。虽说是“斗争”,却又真情流露。没有喋喋不休的抱怨,即使是委屈,也算是爱的奉献。那份对丈夫家庭爱屋及乌的爱,那份初为人妇的不安忐忑,那份温馨家庭生活中的甜蜜和幸福,全都表露无遗。同时也描写了一个普通西班牙家庭的圣诞之夜以及圣诞大餐,让人看到了东西方在家庭相处方式以及家庭问题上的相同之处。文章最后写“秋天的气候之下,居然有一片温暖的杏花春雨,漫漫的浸湿了我的面颊。”用中国文学常用的曲写的手法,隐约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让人在“战争”过后又不禁深深地思索和掂量这份家族感情。“我终于杀死了我的假想敌。我亲爱的维纳斯婆婆,在号角声里渐渐的诞生了。”化“敌”为“亲”的结局既在读者意料之中,又在人意料之外。在古今中外所有写家庭关系和婆媳关系的文章中,这篇《亲爱的婆婆大人》可谓是匠心独运,独树一帜。

(二)、因理生情,因理与情的矛盾而生情。

三毛的散文作品有一部分深入描写了在人的情感内部因为某种理念(包括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传统等)与人的本性的相互冲突而产生的矛盾,并从中发现抒情的素材,进行哲理的概括。

《警告逃妻》用书信的形式,写了小两口在妻子“出逃”后的“斗智斗勇”。“我当然知道,要让一个逃亡的妻子回到家里来不是件简单的事;更何况你逃亡的动机不是生气出走,而是回家去游玩,这就更无回头的希望了,因为听说台湾很好玩。我在你出走时就想用爱心来感动你,也许你会流着泪回到我的怀里来,再做我唠叨的妻子。”温馨的感情生活中有孩童般的天真顽皮,有琐碎的关怀,也有互相哄骗的甜言蜜语;有聪明的激将,也有焦虑和嫉妒。而当最后真相大白时,一切的一切却都化成了浓得化不开的夫妻间忠实的爱,“新家窗帘未上,花草未种,一切等你回来经营。”只此一句便可见得那份日常生活中培养出的家庭之爱与亲情之美,其平凡淡泊中的真情流露,让人深深地感动。

再以《不死鸟》一文为例。《不死鸟》写于荷西不幸遇难逝世后。我们可以从三毛一系列的作品中看出三毛与荷西之间的爱之深,情之切。与荷西相守的六年是三毛一生当中渡过的最幸福、最满足、最快乐的日子。荷西的突然离去,给三毛以极为沉重的打击。三毛几乎陷于崩溃,几乎马上选择了死亡。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三毛骨子里依然是一个深受中华伦理道德观念影响的人,她同样也深深的爱着她的父母。因为深爱着荷西,三毛的心已随着荷西死去,留一副皮囊在世上还不如就此坦然的走向死亡。然而,因为同样深爱着父母,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念要求她不能就这样离去。由家庭伦理观念引发了爱与死的观念冲突,在爱与死的抉择中,三毛创作了《不死鸟》,抒发了在痛苦的抉择中内心的感慨:

“让我的父母在渐入高年时失去爱女,那么他们一生的幸福和慰藉,会因为这一件事情完全崩溃,这样尖锐的打击不可以由他们来承受,那时过分残酷也过分不公平了。

······

所以,我几乎没有选择地做了暂时的不死鸟,我的羽毛虽然因为荷西的先去,已经完全脱落,无力再飞,可是那颗碎掉的心,仍是父母的珍宝,再痛,再伤,他们也不肯我死去,我便也不再有放弃他们的念头。”

正因为三毛真实细腻地表现了在家庭伦理观念影响下爱与死的冲突和矛盾,我们才能在三毛生而无奈、死却不能的痛苦抉择中更清楚的体会到三毛曾经历过的那种夫妻真爱、父母亲情。

总的来看,三毛的作品因情生情,因理生情,因情与情的冲突而生情,因情与理的矛盾而生情,形成了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情发于心,落笔成文的独特风貌。在传统的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散文基础上向前跨出了一步。

第五篇:三毛散文艺术魅力之我见 2

目录

摘要关键词

引言

正文一、三毛笔下的“情”具有审美的多层次性。

二、三毛笔下的情感处理

结束语

参考书目3 4-8 4-6 6-8 8 8

真 挚 隽 永 的 情感

————三毛散文艺术魅力

摘要

论文认为三毛是一个用生命去写作的作家,她的散文世界就是她散文的生命世界,读解三毛散文世界即是读解三毛,三毛的散文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特点,三毛散文语言中具有很强的人文气息,她的散文是一部礼赞生命的生命纪实,平中出奇,淡中见雅,强烈抒情。三毛笔下的“情”具有审美的多层次性。她的散文作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因理生情,因情与情的冲突而生情,因情与理的矛盾而生情,形成了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情发于心,落笔成文的独特风貌。在传统的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散文基础上向前跨出了一步。

关键词

三毛;散文;情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三毛(1943——1991)本名陈平,浙江定海人,生于四川重庆,是台湾八十年代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内心细腻敏锐、感情丰富、梦想和现实真假不分的三毛以她传奇、浪漫、潇洒的人生以及《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等作品,在台湾内外多次掀起过“三毛热”,震撼了千万读者的心灵。

为什么三毛会拥有如此多的读者呢?很多专家就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曾经这样说过:“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分的。许多年里,逢人说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读者。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羡着三毛这样的作家。”与一些著作等身的名家相比,三毛显然算不了什么,但她的文章却赢得了海内外一大批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在我们当中曾经掀起了一段为时不短的“三毛热”。三毛以她四十八年的生命历程构筑起一个自我生命的散文世界。它也许永远无法成为经典性的文学文本,但正如贾平凹所说的,三毛是一个真正的作家,这是因为她是用生命去写作,其散文世界即是其自我生命存在的世界。读解三毛散文世界即是读解三毛。

而笔者认为,三毛作品的魅力根源于一个“情”字,她是一位在散文领域内处理人情感的诗人。“人生苦短,不喜平淡。”逃学、苦恋、远走高飞、沙漠中美妙的爱情„„以及最后自断生命,她大喜大悲、有笑有泪,她很流浪,也活得很精彩;她在寻找心灵的故乡。三毛的作品充满使人一愣一惊继之一喜的传奇性;三毛自身充满奇特而动人的神秘性;她的真性真情,是动人而美丽的。

虽然三毛以“戏剧化的方式”结束了传奇的一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有一句话说得好:活着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活着;死后,只有好人活着。作家的生命在自己的作品中得到永恒。

三毛的散文作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她倾注一颗博大的爱心关注一切普通人的命运,饱含深情的描写他们的不幸与痛苦;也在长时间的流浪和自我精神的放逐中体验一种自由的心境和质朴的人性的美丽,表现个体的精神、心灵状态,使作品具有了浓厚的抒情色彩。一、三毛笔下的“情”具有审美的多层次性。

(一)亲情。

《背影》一文中,三毛把父母步行去看荷西墓地以及母亲买菜归来艰难独行的背影,作为抒情的突破口,字字融注了父母对女婿的哀悼和对女儿的痛惜,句句饱含了女儿对父母的感恩和亲情。“我”看着“在风里,水雾里,独行的母亲”的背影,不仅发出了心灵的感慨:“守望的天使啊!你们万里迢迢的飞去了北非,原来冥冥中又去保护了我,你们那双老硬的翅膀什么时候才可以休息?······孩子真情流露的时候,好似总是背着你们,你们向我显明最深的爱的时候,也好似恰巧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影。”这种袒露真情实感的抒情,体现出一种真挚的美,常常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中国父母对子女那份无法言说的深情,在三毛的笔下表现得浓郁而酣畅。

(二)、爱情(夫妻情)。

三毛是一位一生追求浪漫爱情的女人,因为爱心碎过,因为爱离家远游,因为爱与荷西过了六年神仙眷属般的幸福生活,也因为爱坚守了荷西逝去后十二年寡居的空寂。在三毛的作品中,对爱情的描写和表现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三毛对荷西有感人至深的爱。但她却极有功力地将这种爱注入家庭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在他的作品中,她与荷西的家居生活显得平凡而又奇特,细琐而不粗鄙,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在《白手成家》中,三毛描述了他们在物质极度贫乏的条件下自己动手改变环境的改造生活的故事。他们睡价格贵得没有道理,只有床垫没有床架的床;他们把装棺材的木箱当宝贝似的做成家具,还漆上油漆„„三毛还用人家丢弃在垃圾堆里的废旧轮胎做了“沙发”,她“奢侈”地养植物,甚至还得到过珍贵的“天堂鸟”花。对生活和对生命的热爱,使她的文字也充满了现实生活的浪漫。她学会了淡泊,她捡回深绿色的大水瓶,插上怒放的野地荆棘,那“强烈痛苦的诗意”,更盛与鲜花的娇媚。“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哪个,一样欣欣向荣地滋长着。”这是她自身生活的鲜活写照,更是她对美对幸福的追求中,所悟出的生命的法则。在她的笔下,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的爱,总是那样热热闹闹,绘声绘色,充满温暖的色调。和其他一些女作家笔下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相比,可羡而更可爱,可望而更可及。

在《沙漠中的饭店》里,三毛描写她做的中国菜赢得了荷西上司的赞赏时这样写道:“荷西含情脉脉地望了我一眼,婚后他第一次如同情人一样的望着我,使我受宠若惊,不巧那天辫子飞散,状如女鬼。”这表达的是一种多么真实的心情。一个女人因为得到了丈夫的宠爱而万分欣喜,却又因没能在丈夫面前保持美好的形象而有些许的遗憾。这是在幸福婚姻生活中的三毛对自己微妙心情的描写。

而在荷西不幸遇难逝世之后,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中,三毛更以她那凄婉的抒情笔调抒发了对荷西至死不渝的爱情:“结婚以前,在塞尔维亚的雪地里,已经换过了心,你带去的那颗是我的,我身上的,是你。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 “就算你已成白骨,仍是春闺梦里相思有相思的亲人啊!”这一段换心的描写,饱含着多少人世变迁的沧桑,又有着多少悲欢离合、得而复失的惆怅。作者把对丈夫荷西的追忆、眷恋和怀念写得那样情深意切,哀伤感人,谁能忘记那涌自心底带泪的声音。三毛作品的成功,更在于她知道以实情感人,坦白真诚,对于感情的描写,没有太多的粉饰,而是展现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与趣味。三毛的作品,被人称为“不写爱情的作品”。在她的作品中,没有一般爱情作品所描写的青年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唧唧絮语的温馨爱情。即使在《结婚记》里写她到与荷西婚前谈恋爱时的生活,最多也只写到他们如何在寒风中抖抖索索地坐在西班牙公园的长椅上,想着如何解决温饱问题。既是现实的,又是浪漫的。而作为第一对在沙漠里公证结婚的夫妻,他们的婚礼如同他们的爱情一般,既没有洁白的婚纱礼服,更没有鲜艳的玫瑰。三毛让荷西公司的司机去通知荷西第二天结婚时,司机反问了一句:“难道荷西先生今天不知道明天自己要结婚吗?”的情节真是特别有趣,让人不免印象深刻。荷西送给三毛的结婚礼物是一个荷西自己在沙漠里面找来的骆驼头骨。就是这样的结婚礼物,三毛却啧啧赞叹:“唉,真豪华,真豪华!”并赞道:“荷西不愧是我的知音。”而结婚当天“我找了一件淡蓝细麻布的长衣服。虽然不是新的,但是它自有一种朴实优雅的风味。鞋子仍是一双凉鞋,头发放下来,戴了一顶草编的阔边帽子,没有花,去厨房拿了一把香菜别在帽子上,没有用皮包,两手空空的。荷西打量了我一下:‘很好,田园风味,这么简单反而好看。’”让人觉得这对夫妻的品位不凡,更让人看到了他们在平凡和艰苦中寻找爱的乐趣的浪漫气质。

(三)、乡愁(故园情)。

三毛二十岁的时候离开了父母家园,独闯世界,孤身一人展开了长达二十年之久的流浪。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在“不识相的西风中”,做一个骄傲的自豪的中国人。三毛在半生的漂泊中住过高度文明的社会,住过了物质文明极度贫乏的国度,但她始终没有忘记她的根,她的故乡,她的祖国。在她的作品中弥漫着浓浓的乡愁,抒发着作为中国人对故乡、对故乡人的关切和关心。1989年,三毛首次回大陆故乡,这位生于大陆江南,长在宝岛台湾的儿女说出了心里的认识和愿望:

“中国这片海棠叶子,实在太——大了。

“而我,从来不喜欢在我的人生中走马看花,行色匆匆。对它,我犹豫了,不知要在哪一点,着陆。

“终于,选择,我最不该碰触的,最柔弱的那一茎叶脉——我的故乡,我的根,去面对。”

三毛在《祝福中国》一文里,写的是给一位居住金门的不知名的读者先生的回信。金门读者用心地以牛皮纸做信封,精心地用红丝线装订出来边,再镶上一个大红盘花扣,左面一个春字。打开来,七个毛笔字,就只写了这两句话∶“祝福中国,祝福您。”三毛在回信中诚恳地表达:“受不起这么盛重的一针一线,当不起这三个字的祝福。您,没有留下名字的朋友,您的名字和颜色━━就叫中国。这份宝贝,是收信中一件极品。双手捧著它,不知如何的珍爱,正如不知如何的爱中国,才叫合了一个人的心愿。我要好好的看守自己,对待自己,活得像一个唐人女子,来报答我们共同的父母。他们的名字,也叫中国,正如你我。”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论是写故地的游览,还是写访友、会亲、祭祖,笔下都流露出悲欢交织的复杂心绪,形成了深刻而独特的抒情氛围。走遍了千山万水的三毛,内心深处割舍不下的,仍然是那一份浓浓的乡愁,那一份故园深情。

(四)、人间真情。

三毛带我们走过了千山万水,看过了人世间太多的不幸和不平。善良、真诚的三毛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着一切普通人的命运。《娃娃新娘》中,她对十岁的新娘姑卡寄予了深切同情,对当地的野蛮婚俗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搭车客》中,她给予在沙漠中艰难行进的沙哈拉威人以慷慨无私的援助;《哑奴》中,她真诚赞美了哑奴的聪颖、能干和质朴,深刻揭露了蓄奴制的无理和罪恶,对哑奴一生的不幸给予了深切的同情。而在《巨人》中,十二岁的男孩达尼埃竭尽全力照顾多病的父母,一个人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三毛很受感动。而达尼埃却告诉三毛说:“他们并不是我的亲生父母。”“我喃喃地望着面前这个红头发的巨人,觉得自己突然渺小得好似一粒芥草。”三毛在震惊之余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是对人性美的讴歌,也是对温暖人间的礼赞。博大的人类爱心与真挚的人间真情也成为三毛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之一。

《哭泣的骆驼》一文,三毛以游击队领袖巴西里和他的妻子沙伊达的一场生死做小说的架构,对摩洛哥侵略者的憎恨,对撒哈拉威人为民族独立而战斗的赞颂,对游击队领袖巴西里夫妇的敬爱与同情,都是通过作者的“感情用笔”来表现的。

二、三毛笔下的情感处理

三毛的散文作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尤以写情抒情见长,其作品的魅力根于一个“情”字。但我们绝不可以将她所作的散文等同于一般所谓的传统的抒情散文。传统抒情散文一般被概括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等等,不脱“睹物兴情”的古老原则。而三毛的散文在此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步。在她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情感的引发和流动方式是格外微妙复杂的,引发情感流动的也绝不仅限于外界的“物”、“景”。三毛的散文,更多的是在人的情感的内部寻求、发现抒情的诗意,在情感的矛盾和冲突中、在人的情感内部因某种理念(包括宗教、伦理、道德等)与人的本性的矛盾和冲突中发现抒情的诗意。可以说三毛是一位在人的情感领域内处理情感的诗人。

(一)、因情生情,因情感内部的冲突矛盾引发新的情感流动。

三毛在一篇散文《还给谁》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当时三毛刚到美国伊利诺亚州立大学,身边的钱所剩无几,“留居是大问题,找事没有着落”。正当她感到茫然无助、情绪低落的时候,一位美国的素不相识的青年微笑着将一枝碧绿小草当珍宝一样送给三毛作为礼物,轻轻地温柔地鼓励她快乐些。一枝小草,一个微笑,一句温柔的鼓励:一个陌生人的关爱带给三毛以深切的感动,多少年过去了也无法忘怀。这一份人间真情在《还给谁》中表达为一种人生哲理的概括和情感的升华,三毛自己是这样表述的:

“我喜欢生命,十分热爱它。只要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使我愉快,活下来的信念就更加热切。虽然是平凡的日子,活着仍然是美妙的。这份能力,来自那枝小草的延伸,将这份债,不停的还下去,就是生存的快乐了。”

而另一篇散文《温柔的夜》则是很典型的因情感内部的冲突矛盾引发新的情 感流动的作品。

《温柔的夜》讲述的是一个穿红衬衫的流浪汉向三毛求助二百块钱以便买船票渡海的故事。在世上经历了太多流浪生活的三毛一开始对这位陌生人有戒心,认为他是别有企图,因而不予理睬,几次借故摆脱。然而在红衬衫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三毛内心的坚持开始动摇。尽管三毛已认定红衬衫是个骗子,但是在又一次无情的拒绝他之后,看着他那张悲愁的脸,“我内心挣扎得很厉害。我的意念要挣脱自己做出相反的事情来。”两百块是一个很小的数目,帮还是不帮?三毛在内心情感的冲突斗争中煎熬。“万一,那个流浪的人说的都是真话,而我眼看着他咫尺天涯的流落在这里,不肯帮他渡过海去,我的良知会平安吗?我今后的日子能无愧的过下去吗?”终于,在认识与良心的斗争中,良心胜利了。三毛在已经绝望的红衬衫手里留下了五百块钱便匆匆离去。当认定自己被骗的三毛看到红衬衫拼命地挥着船票跑上船的时候,她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上天饶恕我,这个人竟是真的只要一张船票,我的脸,因为羞愧的缘故,竟热得发烫起来。”

《温柔的夜》着力描写了三毛内心情感的激烈冲突,而在全文中形成了对真诚、信任等崇高人性之美的强烈渴望和真诚的呼唤,引发了源自于人物情感内部冲突的新的情感流动,形成了另一种独有的特色。

《亲爱的婆婆大人》写了圣诞节前与荷西同回西班牙的婆家去见公婆的故事,用自身事例,把婆媳关系这东西方社会同样存在的问题写得生动有趣。“丑媳妇总要见公婆。”但她见公婆却有点特别。文章从一开始就把荷西的母亲,自己的婆婆大人确立为自己的“假想敌”。然后把与婆婆的交往写得像一场斗智斗勇的战争,手法新鲜而奇特,语言犀利而又俏皮,让人不禁为这个做了人家媳妇的小女子的聪明和可爱而叫绝。虽说是“斗争”,却又真情流露。没有喋喋不休的抱怨,即使是委屈,也算是爱的奉献。那份对丈夫家庭爱屋及乌的爱,那份初为人妇的不安忐忑,那份温馨家庭生活中的甜蜜和幸福,全都表露无遗。同时也描写了一个普通西班牙家庭的圣诞之夜以及圣诞大餐,让人看到了东西方在家庭相处方式以及家庭问题上的相同之处。文章最后写“秋天的气候之下,居然有一片温暖的杏花春雨,漫漫的浸湿了我的面颊。”用中国文学常用的曲写的手法,隐约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让人在“战争”过后又不禁深深地思索和掂量这份家族感情。“我终于杀死了我的假想敌。我亲爱的维纳斯婆婆,在号角声里渐渐的诞生了。”化“敌”为“亲”的结局既在读者意料之中,又在人意料之外。在古今中外所有写家庭关系和婆媳关系的文章中,这篇《亲爱的婆婆大人》可谓是匠心独运,独树一帜。

(二)、因理生情,因理与情的矛盾而生情。

三毛的散文作品有一部分深入描写了在人的情感内部因为某种理念(包括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传统等)与人的本性的相互冲突而产生的矛盾,并从中发现抒情的素材,进行哲理的概括。

《警告逃妻》用书信的形式,写了小两口在妻子“出逃”后的“斗智斗勇”。“我当然知道,要让一个逃亡的妻子回到家里来不是件简单的事;更何况你逃亡的动机不是生气出走,而是回家去游玩,这就更无回头的希望了,因为听说台湾很好玩。我在你出走时就想用爱心来感动你,也许你会流着泪回到我的怀里来,再做我唠叨的妻子。”温馨的感情生活中有孩童般的天真顽皮,有琐碎的关怀,也有互相哄骗的甜言蜜语;有聪明的激将,也有焦虑和嫉妒。而当最后真相大白时,一切的一切却都化成了浓得化不开的夫妻间忠实的爱,“新家窗帘未上,花草未种,一切等你回来经营。”只此一句便可见得那份日常生活中培养出的家庭之爱与亲情之美,其平凡淡泊中的真情流露,让人深深地感动。

再以《不死鸟》一文为例。《不死鸟》写于荷西不幸遇难逝世后。我们可以从三毛一系列的作品中看出三毛与荷西之间的爱之深,情之切。与荷西相守的六年是三毛一生当中渡过的最幸福、最满足、最快乐的日子。荷西的突然离去,给三毛以极为沉重的打击。三毛几乎陷于崩溃,几乎马上选择了死亡。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三毛骨子里依然是一个深受中华伦理道德观念影响的人,她同样也深深的爱着她的父母。因为深爱着荷西,三毛的心已随着荷西死去,留一副皮囊在世上还不如就此坦然的走向死亡。然而,因为同样深爱着父母,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念要求她不能就这样离去。由家庭伦理观念引发了爱与死的观念冲突,在爱与死的抉择中,三毛创作了《不死鸟》,抒发了在痛苦的抉择中内心的感慨:

“让我的父母在渐入高年时失去爱女,那么他们一生的幸福和慰藉,会因为这一件事情完全崩溃,这样尖锐的打击不可以由他们来承受,那时过分残酷也过分不公平了。

······

所以,我几乎没有选择地做了暂时的不死鸟,我的羽毛虽然因为荷西的先去,已经完全脱落,无力再飞,可是那颗碎掉的心,仍是父母的珍宝,再痛,再伤,他们也不肯我死去,我便也不再有放弃他们的念头。”

正因为三毛真实细腻地表现了在家庭伦理观念影响下爱与死的冲突和矛盾,我们才能在三毛生而无奈、死却不能的痛苦抉择中更清楚的体会到三毛曾经历过的那种夫妻真爱、父母亲情。

总的来看,三毛的作品因情生情,因理生情,因情与情的冲突而生情,因情与理的矛盾而生情,形成了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情发于心,落笔成文的独特风貌。在传统的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散文基础上向前跨出了一步。

参考书目:

《背影》

三毛著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7 《稻草人手记》

三毛著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7 《哭泣的骆驼》

三毛著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7 《我的宝贝》

三毛著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7 《雨季不再来》

三毛著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7 《万水千山走遍》

三毛著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7 《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著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7 《送你一匹马》

三毛著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7 《倾城》

三毛著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7 《梦里花落知多少》

三毛著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7 《温柔的夜》

三毛著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7 《随想》

三毛著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7 《谈心》

三毛著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7 7

下载永远的三毛现代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永远的三毛现代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永远说再见散文

    我仍留心,时时回首,眷顾着那些铭刻在心灵深处的童年,害怕它们会在记忆中被时光拭尽。-------题记深秋下,月色*朦胧,淡淡的的月光如轻纱一样笼罩着婆娑的梧桐树,在树影后留下了斑驳......

    现代散文现状

    现代散文文体类型复杂,纯与杂的矛盾一直存在于现代散文的研究中,因为缺乏系统的理论和批评话语,也造成了批评标准的淆乱,散文史的编撰在史料整理、框架结构方面也举步唯艰,......

    现代散文教学研究

    现代散文教学研究 一、散文在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篇目和比重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散文? 现代散文定义,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

    客栈现代散文

    客栈。亲切,拙朴的两个字。不多,如手卷,小心铺展,碧蓝天空、大漠孤烟、广袤无垠之境。黑灰木制粗糙驿站,柜台展一排红纸黑字封存酒坛。店小二吆喝忙碌,红衣泼辣老板娘打情骂俏。着......

    家现代散文

    每逢节假日,总想回老家住上几日,不为别的,就为那份难得的宁静、悠闲。我土生土长在农村,更准确的说是一个居住着百十来口人的小山村,三面环山,所以从小与山有着不解的情缘。记得......

    人在旅途现代散文

    (一)天晴波罗峪波罗峪,据说是城区外距离省城最近的景区之一,栖守在从省城南大门到卧虎山水库的群岭之中。望文生义,我想所谓“峪”,意在“山谷之中”,乃山岭夹持的谷地。它的景色,一......

    缄默现代散文

    宁静或许是对,对的一种感悟,更多的时候不在于生活的宁静而在于心灵的沉静。处于常常烦躁的我不敢说我能做到心如止水,因为我知道,自己并没那份功力去压抑自己的性情,只是倚在生活......

    风尘现代散文

    树影从椅子的这头挪到了那头,我坐在椅子的中间,看着宜海水面上的柳叶从岸边荡向湖心。像是载了时光的小舟,柳叶彳亍着,仿佛是渡着注定的轮回,不知何求而一如所往的向前。温暖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