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分析论文

时间:2019-05-15 11:1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分析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分析论文》。

第一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分析论文

【摘要】根据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发展情况来看,高等教育的影响得以不断扩张,自身建设得以不断完善,其扮演角色亦越来越重要。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要求高校能够结合社会的发展及时对其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同社会发展趋势保持一致。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体制;体制改革

在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如火如荼,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进。

一、加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等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增加,高校在加强其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时的对其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近年来各校虽有很大的体制改革,但其自身管理滞后的问题日益突出,大部分依附上级管理,处于被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才能使高等教育得以自身发展,才能更好的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现人才培养模式雷同,缺乏特色,难以适应综合化和多样化的人才需求。通过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不但要具有宽厚的基础科学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优秀的协作品质。只有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高等教育才能培育出综合性多样化的高端型人才。从而使高校的发展能够同市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培养满足市场对优质人才的需求。

二、加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1.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创建特色学校,加强国际合作

根据我国各地的经济和高校的分布情况,突出重点,明确各自的办学方向,创建特色名校。为了保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一定要规范各类高等教育办学形式,建立有效的办学监督、评估和质量保证体系,以保障教学质量和受教育者的权益,从而使我国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扩大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加速高校办学的国际化进程。为了进一步的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扩大留学生教育,争取更多外国留学生和学者来华访问学习,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支持和鼓励高校举办或联办国际学术会议,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出国参与学术会议。和国外著名高校、科技企业、研究机构建立经常的稳定的教育交流和科技合作。

2.加强高校的自主管理

因为我国的高校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政府主导和干涉而进行管理的,因此在高校的管理基本是国家主办,政府直接参与,学校协助的,依附政府对高校的管理,导致学校的自主管理的被动。但是政府的高等教育管理对学校的实际情况了解不足,不能针对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因此其管理手段和管理职能,在高校管理中并不能进行有效的实践与检验。为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就要不断加强高校的自主管理水平,使高校掌握自主管理的权利,能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其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完全不对其进行管理,而是将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充分尊重高校的自主管理和办学权利。政府要对高校管理中的如教育经费的管控、教育监督与评价等工作进行一定的规划与设计。

3.完善高等教育机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必须要进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高等教育机制,这也是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高等教育发展要同市场紧密结合起来,积极的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在政府的干预下参与到市场活动中,对一些市场环境中不合理现象进行干预与指导,从而促使我国的高校能够成为可以自我发展、自我支配的权益实体,而不是受某一方支配的机构组织。政府可以针对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保护和约束政策与法律。近年来,我国已经渐渐形成的依法治教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并对其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与补充,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会不断的深化与发展。一方面是我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等不断发展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并经之路和必然结果。不断加强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触及深层次矛盾就难见成效。要树立强烈的改革意识,克服不敢改、不愿改、不会改的畏难情绪,摒弃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惰性思维,突出重点,攻坚克难,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迈出更大步伐。

参考文献:

[1]唐汉琦.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的兴起——基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分析[J].山东高等教育,2015(4)

[2]李思林.对国内外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分析与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5(3)

第二篇:贯彻《高等教育法》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论文

[论文摘要]通过对《高等教育法》的地位、特征厦实施情况的分析,认为在《高等教育法》贯彻实施中三个方面容易忽略的问题,即关于高等拳棱的章程的作用:高等学校的击定任务;创新精神争学生的权利与高等学校的责任,针对高等学校的合并的实际,提出了贯彻高等教育法相应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高等学校章程学生权利

国家为了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优化高等教育的资源结构,在全国深化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全国的高等学校进行了调整和重新组合,国内许多院校的隶属关系、专业特色‘办学目标发生了显著变化,陆续完成了合并工作后,要在新的基础上开始运行。经过合并的高等学校其法律关系也发生了诸多变化,类似于公司的合并,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进行相应调整._如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与西安交通大学实现r合并,成为新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交大’r)。这一变化不仅使原交大在规模上空前扩大,而且使其责任也随之加重。新的变化使学校的管理模式也要发生相应的调整,我们各项活动除更应注意依靠党的领导和科学的管理方式之外,同时要特别注重依法行事,依法管理,了规范高等教育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执以下简称“教育法”)卜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教法”)重视法律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是高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正如最近交大徐通模校长在中层干部会上讲的,许校应依据高教法的规定C所以,在这个时候重温高教法的有关规定,对我们新交大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二由于《高教法》所涉及的问题覆盖了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现仅就高等学校在合并中涉及的主要内容作一些探讨。

一、((高等教育法》的地位和作用

《高等教育法》就其法律地位而言,它是我国规范高等教育的专门法律,但同时《高等教育法》又是《教育法》的配套法律’·J教育法是一般法,高教法是特别法。“教育法对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的共同性问题已经作出规定的,高等教育法基本上不再重复。”[’〕因此,切不可误以为咤高等教育法》没有规定就等于为我国法律未作规定。《高等教育法》与其他多数法律相比具有自己的特征,其提倡性规范较多,禁止性规范教少,如它没有设“‘法律责任”这一章,那么如果违反了该法的规定应当承担那些法律后果呢?有些人认为,既然没有法律责仟的规定,当然..i反i}:}法就不用承担法律责任。这种观点就是没有摆正一般法和特8l]法的地位,忽视了一般法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的法律适用原则,特别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一般法的规定。所v,尽管斌高等教育法》没有法律责任的规定,但《教育法》第九章第71--81条规定J}教育法律关系中各个的法律责任,贯彻高教法时这些规定具有法律效力。如果违反了高教法,应当承担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由此可见,在贯彻高教法、依法管理高校的活动时,一不能孤立地理解和适用法律,而是从法律的系统性、立法的统一性考虑,全面、准确地适用法律.二、关于高校的章程的法律地位和作用

‘教育法》第26条第(一)项规定:“有组织机构和章程”是设立学校的必备条件。成教育法》第28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了章程的作用,“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即章程是学校行使自主管理权的依据。高等学校要加强管理必须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必须合法,制定规章制度的直接依据是“‘章程”。

《高等教育法》在第27条也规定:申请设立高等学校应提交“章程”,并在第28条具体规定了高等学校章程应当规定的事Tit,其详尽程度与像公司法》对章程的规定相当。该法第29条还规定:高等学校u合并等讨章程的修改,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核准.,从上述两法的规定对比,对学校章程的规定完全是一致的,都强调了学校章程的重要法律地位和不可取代的作用)也就是说,学校章程是学校是否合法存在的必要条件、标志。可以说学校章程是学校治校之“”。提倡依法治校,首先要提倡以‘’章”治校.法律对章程的内容、制定程序、修改程序、地位和作用都已规定,必须遵守,违反者就是违法办学二一个学校章程是否合法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反应着该学校管理制度和管理水平是否合法和质L}T的高低因此,l比界卜的著名大学都不仅有自己的f_程,而且很注重Yi程的合法性和科学性厂历史上、交卜早在南洋公学时即有章程,以后曾因变更而修改过章程f21但解放后,我们忽略了学校章程的作用,直到我们起草《教育法》才用法律形式纠正这错误,并在以后公布的《高等教育法》中作了具体规定。所以、在今后的高等学校管理中,应当充分发挥章程的科.用。

三、高校的法定任务

新中L}}高等学校在发展的厉史上曾有过一个重要的文件,即通常所说的“高教六十-.r}},。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文件,它由党中央组织各高校讨论‘修改,井最后以党中央文件的形式发布确切地讲,这个文件叫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其第一条规定:”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但‘高等教育法》对高教的任务,提出了过去从未提过的新内容,即“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一”4一。“创新精神”作为培养任务,是广大高校师生还没有深刻认识的新问题。创新精神的培养与知识的传授是完全不同的新要求,几t年来我国从没有要求高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当前绝大部分教师也都是在无创新精神要求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二因此、有不少人本身就缺乏创新精神的训练,要在这种条件下完成法定的高校培养任务其困难是空前的但是,高教法所以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高校的法定任务,这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客观要求J“科教兴国”的重任,高校是主要承担者,因此,高校必须坚决依照法定的要求调整各项上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二

在交大百年的ffj史上也曾培养出不少有创新精神的毕业生,只是我们没有注意调查和总结。中科院理论物理所何柞麻院士在最近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中说;”1955年我国在巩固空防的问题r曾Ilaa临如下选择:中国是发展航空飞机,还H发展导弹?理论」_导弹有高达1}一20的马赫数,超f}速魁机的J1赫牧最多只FI1},导弹打飞机,打一个准;匕机打导弹,连`}’r子也看下见。但是,航·;‘已经I}y成熟的技术,而导弹只存在于文献上,直到1956平,刁由苏联发射厂第一枚洲际导弹二那时的中央军委决策I},中国H要:。望0i展航空贬tJL。可是,新回国的钱学森教授却勺排众仪,他在研讨国防技术的座谈会上提出,虽然导弹还只H’,’、字下见一撇’的技术,但对中国人未说,更应着重发展导弹、飞机要求重复飞行,一飞机的难点在于材料,材料问题的解决,仃赖于长期的经验积累,没有)+自以上的时间,很难说材料问题就能解决-Ti’弹的发时呈一次性的,因而,没有尖锐的材料问题。导弹的难点在于制导,要求‘看得清、打得准’,这要靠大脑来解决,然而,中国人的头脑并不笨,所以,对中国人来说,常握导弹技术,要比掌握飞机技术更为容易!,}LS}这就是创新精神的楷模。钱学森是交大培养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极端的尖端人才,应当总结交大的百年历史,我们培养了哪些创新人才,他们是如何成长和成功的。这样的经验对我们贯彻落实高教法的法定任务至关重要。

关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来就应当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社会的最终需要。但是,就是这样明白的道理,竟然实现起来也有阻力。其实阻力主要来自传统的观念和错误的教育指导思想,只重视知识传授,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出现“高知低能”的现象,反映在现实社会中就是科学技术不能顺利地转化为生产力。国家三令五申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制定<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都是为了提高国人的实践能力。《高等教育法》关于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高等学校法定任务,与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其他方面的立法都是一个整体,具有互补和衔接的关系。所以,高等学校完成高教法规定的法定任务的意义十分重大,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发展的基础性任务、四、高校学生的权利与学校的责任

学生和学校是什么法律关系,是颇有争议的问题。争议的焦点之一是:学生与学校是不是一种合同关系;学生的权利是不是就是学校的义务。美国的《联邦教育法规目录概要》[6]《英国1944年教育法}=s;,日本《教育基本法》和日本<学校教育法》L}l等都没有明确提到学生的权利。但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国民教育立法纲要》(I9$})[e]第九章章名即为“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共两条:一条是“学生的权利”,另一条是“学生的义务”。我国《教育法》第42条和43条分别规定:“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可高等教育法》第六章“高等学校的学生”一章明确规定了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但不论《教育法》还是肖高等教育法》都没有明确学生的权利是否即为学校的义务。如《教育法》第42条第三项规定受教育者的权利之一是:“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在<高教法》第53条第二款规定:“高等学校学生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这些规定一旦学生法律意识逐渐提高,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其权益时,就需要明确学生学业成绩不能得到公正评价,是学校的责任还是教师的责任。如试卷评分是否允许查阅,是否允许学生对教师给出的成绩提出异议,对学校关于学位论文的评价是否有复议权,否定了学位论文不能获得学位时,学生认为有失公正,是否可以通过司法程序救济等。目前,学生极少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怕学校和教师给“小鞋”穿,影响其顺利毕业;二是学习阶段是暂时的,不是终生之事,只要不影响毕业,大部分权益受侵害的事一般可以忍受。可是高等学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正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正逐渐形成,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正在提高。教师、学校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与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的差距若不断扩大,达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在某项学生权益受侵害的事情上形成对抗。如影响到学生的毕业和前途时,就可能会发生学生向学校讨“公平”的情形,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大学因学位而发生的学生起诉学校的事件就是一个例证。无论判决结果如何,其诉讼的意义远大于其结果的意义。这说明我国的教育立法及有关诉讼程序立法的水平已经较高,具有可诉性.可以以此为依据,主张权利:也说明学生已经充分掌握了法律武器,而且敢于利用该武器主张权利。因此,贯彻高教法还需尽快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实现依法治校。

高等教育法的内容十分丰富,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行为规范,正值其公布施行两周年之际和全国范围内高等院校调整之时,我们更应当学习领会哎高等教育法》的精神,并正确贯彻实施,使得我国对高等院校的管理方式上升到规范化、法制化的水平,使高校的发展建立在严肃的法制轨道之上,促使各类高等学校在科教兴国的战略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使中国在世界高等学校之林中涌现出更多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第三篇:浅谈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浅谈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关于高等教育事业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属、隶属关系和职责、权益划分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各种新思潮对高等教育的冲击,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我们必须把握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及其改革的涵义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含义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关于高等教育事业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属、隶属关系和职责、权益划分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主要包括国家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和高等学校的自身管理体制两个方面的内容。具体而言,它既包括高等学校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体制、招生就业体制,也包括高等学校的办学体制、管理权限、投资体制、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等。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高等教育事业的根本制度,是国家在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中机构设置、相互关系和责权划分的制度,主要是明确由哪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进行统筹和决策、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之间的责权利如何划分以及采取何种方式才能对高等学校和教育机构进行有效的管理等。其最主要的作用及意义在于:明确的规定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学校在实施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的职能。相较各个高校这些子系统而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具有全局性、整体性的大系统,它决定学校的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后勤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直接支配着高校的全部管理工作。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含义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指政府或高等学校、高等教育机构对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改革的内容相应地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政府(中央)与政府(地方政府)在管理权限方面的分配与安排,也就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集权与分权之间如何实现合理的安排:二是政府、社会和高等学校的关系,即政府如何进行宏观调控、社会怎样积极参与、高校如何自主办学。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就在于:适应新形势下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变革的要求,协调政府、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关系,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办学能力,建立一个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教管理体制。

从微观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指高等学校或高等教育机构内部有关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我国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内部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改革前,高等学校及其机构的管理机制基本上与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对口(一般由对口的职能部门,如各级教育部门统管),具有明显的依附性、封闭性特点,导致高校缺乏独立、自主办学的能力。上世纪80年代以来,高校开始对内部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要形成既能适应上级主管部门的对口管理需要,又具有一定的面向社会自主办学能力的内部管理体制,但由于种种原因,改革的结果离理想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加入WTO后,如何继续深化高等学校及其机构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理顺政府、社会及各高校之间的关系仍然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新时期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环境要求的,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有利于高等学校自主办学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新时期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健康、和谐、有序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形成,离不开两个背景:其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其二,权力比较集中的政治体制。这两个背景最大的相同点就是集权。不可否认,这种受集权影响巨大的高等教育体制曾经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各种新思潮对高等教育的冲击,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源配置不合理。

长期以来,高校的行政人员普遍存在人员过多的问题,许多高校不是因岗设人,而是因人设岗,各院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严重浪费了人力资源。此外,高校的主要中层管理岗位,通常都是职教相兼,对科研教学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两肩挑,大部分人员由于分身乏术而有所偏重,这样既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保证,也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工作的高效与有序。

第二,监督机制不健全。

由于高校部分中层管理干部“职与教”相兼,一方面,作为学校中层管理干部要参与学校的决策过程,贯彻落实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制定各项具体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另一方面,作为教师要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接受监督和检查,使得制订者本身也是执行者,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监督无法保证,工作难以展开 第三,竞争机制不科学。

无论是高校行政人员还是教学人员由于缺乏科学的竞争机制,奖惩不及时,报酬不合理,激励不到位,没有真正做到优胜劣汰,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得过且过,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首先,必须加强院校合作办学。实现优势互补。

自20世纪90年代始。院校之间的合作办学在我国蓬勃兴起。大量地理位置相近的学校通过协议就教学、科研等达成一致的合作意向,在合作中力争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最终双赢的目标。这种办学模式由于能实现校际间的资源互补,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因此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追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进行了合并,并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效果。从长远来看,高等学校通过合并实现优势互补。进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办学模式在未来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仍应大力推行。其次,有必要继续扩大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把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作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实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二十年来也确实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大学比以前有了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但是,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角度看,目前的状况仍不理想,比如高校招生、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教职员工科研项目的评定等方面仍无自主权。因此,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学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机制,仍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必须继续坚持和壮大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

首先。要转变教育管理观念。

我国加入WTO后。在教育服务方面的承诺将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产生重大的影响。长期以来,由于计划性、指令l生的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我国各级教育部门一直信奉“高等教育管理就是行政管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行政体制或属于行政体制”。现在,这些落后的、旧的观念必须加以扬弃,取而代之的应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从而使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政府的教育管理模式等满足全球化、国际化的要求,达到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之目的。

其次,转变政府部门的职能。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一直以政府行政机构设置模式为榜样,政府对教育管理干预过度,学

校自主权过小。在目前的新形势下,政府部门必须尽快转变相关职能,“下放”相关权力。政府如不能做到政校分离,从繁琐的事务性管理中退出,高校的自主办学也就无从谈起。政府也就没有教育国际化视野。但这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完全脱离政府管理,政府管理仍是高等教育存在与发展的保障与基础,政府主要履行宏观的、全局性的、指导性工作。也就是说,政府部门在制定和执行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程序更为公开、更为透明: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由事务性管理转向宏观管理;进一步扩大学校的自主权等。第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要求我们:①建立三位—体的管理体制。即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设计上,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专家及各专门委员会组成决策机构;中层管理部门组成执行机构:全体教职员工、学生、社会相关人员组成如督导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等监督机构,从而保证高校的决策合理、执行到位、监督有力,确保公平与正义之理念在高等学校的贯彻落实。②建立三者和谐的管理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高等学校极其机构虽然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力,但必须处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导向之下。高校与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应是: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积极引导、高校自主力学、由社会监督成效。

我们相信,我国的高等学校极其机构只有在提高办学质量、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增加其市场竞争能力,实现高校竞争压力下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才能有—个更美的未来。

第四篇: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论文

摘 要: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了空前机遇但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对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作了详细论述,接着对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新形式、新情况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希望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实践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管理;全球化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的问题。近年来,一向在人们心目中远离是非纷扰之地的圣洁的象牙塔——高校也频频被学生推上行政诉讼的被告席。高校被学生起诉,一方面反映了我们正处在一个“走向权利的时代”:人们的权利意识得到了普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包括莘莘学子们都在“认真地对

待权利”并“为权利而斗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确实十分严重。目前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招生方面

招生面临的不公平受教育权与平等权是我国法律所明文确认的我国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但由于历史的及其它的种种原因,这两项基本权利在我国高等教育招生中往往并未得到完整的贯彻。就拿平等权来说,众所周知,每年高考我国各个省份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并不一致。特别是作为我国的首都和文化中心的北京,就其教育发达程度和国家对其教育投入的经费来说,均遥遥领先于其它省、自治区、直辖市,如果按照实质正义的要求来理解,北京地区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应该远远高于其它省份,但情况却正好相反。现在,北京地区高考虽改成单独命题,因此无法与其它省份对比录取分数线的高低了,但这仅仅是回避了问题,并不是最终解决公平录取问题的办法。

1.2 对学生管理方面

在我国教育类法律、法规中,直接涉及到高校学生管理的主要有两部规章,即前国家教委分别于1989年与199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各高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规定一般都是在以上两部规章的基础上自行制定的。但现实中各高校有关学生管理方面的规定林林总总、各具特色,但总的特征是抽象、笼统、粗糙。有的高校在一些处罚性条款——尤其是对学生处以勒令退学或开除处分的条款上往往弹性非常大,有的超越了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有的甚至本身就不合法。例如:为了严肃考风考纪,有些学校规定,考试作弊一经发现即对作弊的考生处以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处分。这种仅依据学校内部的一纸超越甚至违反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管理规定,就剥夺了受处分学生享有的受法律保护的受教育权,这种处分的合宪性实在值得怀疑。

1.3 对教师的管理问题

在高校对教师的管理问题中,容易发生冲突之处主要表现在职称评定、人事流动两个问题上。因为职称直接与工资、住房、福利挂勾,既然职称如此重要,那么职称评定主要看什么呢?答案是主要看“学术成果”,也就是“学术论文”与著作的数量与质量,而质量的标准就是文章所发表的刊物级别的高低。但评职称往往有“指标”的限制,这样使得僧多粥少,因而职称评定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和斗争。可能是出于为了避免矛盾或其它的考虑,因此职称评定的过程有如按祖传秘炮制灵丹妙药那样秘不示人,最终参评人为什么被评上或没有被评上,及评委为什么投赞成票或反对票,其赞成或反对的理由到底是什么等均成了永远也解不开的谜,参评者本应享有的知情权被剥夺。我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国际化趋势。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产物,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物质基础,又要求高等教育加强国际交流、培养适应全球化的高素质人才、发展国际教育产业;教育国际化除经济因素之外,还有与之相关的政治斗争需要、国力竞争需要、文化和意识形态竞争的需要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等多种因素;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共享教育资源、教育市场、人才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同时,也尖锐地存在着教育资源的垄断和不公平竞争,存在着教育趋同与文明疏异的分野,存在着国际化和民族化的矛盾。

(2)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世界发展进步的一种趋势,因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兴起、国力竞争激烈而加快了大众化的步伐,成为多数国家的一项国策或争取实现的目标;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一项重要策略,不实现高教大众化,就无法回应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种种挑战;经济全球化是高教大众化的物质基础,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我国加快了高教大众化步伐,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既要保持快速的步伐,又要根据国情和经济增长速度,实事求是,适度超前。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结合当前形势、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应丛以下几点着手:

(1)与时俱进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对计划经济年代遗留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的不合理或不公平的各种政策大胆改革或直接废除。

革除目前高校中存在的官僚的陈腐的积习,改变那种将学生仅仅视为受教育客体的落后观念,确立主体性教育观,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管理活动的主体,发扬民主,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以及学生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使高等教育真正地实现自治。另外,对学术管理问题,应根据学术自身的特点,健全校、院两级学术、学位、职称、教学指导等委员会,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和教授在办学中的指导作用。

(2)坚持办学标准,规范办学秩序。

办高等教育需要必备的硬件并达到一定标准,否则,人才培养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障。要规范办学,加强评价和监管力度,坚决杜绝低层次学校举力高层次学历教育的现象发生。进一步优化学校资源配置,积极挖潜。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挖掘现有校舍、食堂、教室、实验室等设施的潜力,延长诸如图书馆、实验室的开放时间,提高各类设施的利用率。可以采取走读的方式和利用学校周围社会闲置房屋作为学生公寓的办法,缓解学校学生宿舍严重不足的矛盾。对现有教师的工作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并从政策、措施上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单位时间的讲课效率。要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多方筹措资金,用于高校急需的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的建设,为扩招的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

(3)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必须贯彻依法治校,加强高等教育自身的及有关高等教育方面法学理论的研究和立法。

高等教育的核心在于解决人的问题,关键是要培养人的健全的人格、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掌握创新的手段。因此,必须大力转变高等教育的观念,进一步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规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观念性问题的理论性研究,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加快高等教育立法以及及时清理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等教育管理类法律、法规的步伐,解决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无法可依和法律、法规严重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的现状。注重教育立法的公平,打破地区歧视。另外,在对待人才流动问题上,一是要稳定,二是要提高。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师聘任制改革,尽学校的财力,调整有关政策,改善教师待遇,抓好学科和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完善规章制度,依法治教。逐步建立起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年龄结构合理、进出动态平衡的学科梯队。英国著名的法律史学家梅因曾说过人类社会的发展无非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过程,“从身份到契约”标志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4)整合社会资源、增进校地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学校工作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而科学研究又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只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才能提高现有学科的水平和在国内、国际的地位,才能丰富现有学科的内涵,开拓边缘新兴学科,才能造就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才能培养高水平的硕士、博士生。

(5)扩大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加速高校办学的国际化进程。

规范各类高等教育办学形式,保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规范各类办学形式,明确各类高等教育的名称、任务、对象、学制、标准、证书和办学条件,建立有效的办学评估、监督和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教学质量和受教育者的权益,使我国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避免重蹈我国高教史上曾出现过的只顾数量、不顾质量的覆辙。

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扩大留学生教育,增长对外国留学生的奖学金名额,争取更多外国留学生和学者来华学习、访问或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支持和鼓励高校举办或联办国际学术会议,鼓励更多教师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在教师中建立和完善学术休假制度,鼓励教授利用学术休假,到国外大学或企业讲学,进行合作研究。邀请国际著名教授到校讲学。和国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建立经常稳定的教育交流和科技合作。在理、工、农、医、经、管、法等学科的部分教学中,率先采用英文原版教材,用英语(双语)授课,使人才培养逐步和国际一流大学接轨。

总而言之,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来说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对我国高等教育来说,只有确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的信念以及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所说的“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的理念,只有不断地更新高等教育观念,努力地去革除高等教育中的积弊与陈习,才能使高校避开社会浮躁风气的冲击,真正地成为学术及社会良心的诞生地,成为知识分子(包括老师和同学)研究学问和保持良心的象牙塔。

参考文献

[1]@杨德广.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顾明远.教育:传统与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中宣部理论局.2005理论热点面对面[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5.[4]@魏德力.加强校地合作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J].广西大学学报,2004,(5).[5]@王军云.努力加强校地(企)合作促进教育科技经济相结合[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6]@李建强,陈 鹏.吸引社会资源:高校发展建设的有效举措[J].教育发展研究,2003,(8).

第五篇:浅谈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一、教育体制改革的内涵

1.教育体制

教育体制包含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两部分。其中,教育机构包括教育管理机构和教育实施机构。教育管理机构主要指各级以及各类的教育行政机构以及内部的管理机构;而教育实施机构则主要包括各级别及各类别进行教育实施的学校。而教育规范则指建立起来并且整个教育机构得以正常运转的制度、措施及方案等。各类教育管理机构与各类别的规范结合因此形成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体制。

2.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指的是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的改革,也就是是即教育制度的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教育机构职责权限制度的改革。如果对教育体制改革进行进一步延伸,其外延是指各级别各类别的学校教育体制以及各级别各类别的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而该改革则包括教育行政体制及管理体制的改革。

二、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变迁

(一)建国初期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完成了彻底改造旧高等教育体制的任务,实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主权及全国高等教育的统一领导。1958年,教育部着手进行高等学校管理权限下放工作,提出根据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地方对教育事业的领导管理。由于在“大跃进”时期,国家对高等教育在宏观上缺乏统筹规划和控制指导,高等教育出现了盲目性的发展,呈现出了教育“大跃进”。1961年国家调整了对高等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形成了中央统一领导,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的格局。然而1966年到1976年,国家再次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管理权下放给地方,致使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出现无序发展的状态。为此,自1977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以强调集权为主,逐步恢复了中央统一领导、中央与地方两级管理的体制。

(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始动期

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入了新的时期。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发

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纵观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可大致 1

划分为以下几个阶

1.启动阶段(1985--1991年)。

《决定》的出台是我国第一次突破了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仅仅局限在政府之间的管理权限划分的框架内,将政府与学校的关系置于改革的中心,高校办学的主体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突出了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由此启动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2.总结、调整、局部推进阶段(1992--1997年)。

1993年2月,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内容、步骤,并就高等学校招生就业制度、财政拨款制度、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总体要求。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并在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会议上将其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3.加大力度、加快发展、全面推进的新阶段(1998年至今)。

党的“十五大”使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了加大力度、加快进程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新阶段。自1999年开始,高等学校连续三年扩招,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奠定了基础。200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八次全体会议发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时代强音,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又站到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

三、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取得的进展

(一)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随着高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推进、办学渠道的拓宽、新教育资源的增加,我国进行了多种模式、多种机制的高等教育办学试验。经过多年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突破了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状况,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公办、民办高等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二)高等教育经费筹措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经费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1993年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进展非常顺利,特别是高等教育收费改革与建立对家庭贫困大学生“奖、贷、助、补、免”为主体的助学保障体系同步进行,使改革平稳推进。至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总额约1800亿元,其中,政府财政

拨款约占49%,其他来源约占51%,形成了多方位的资金筹措渠道,使高校教育经费短缺的局面有所改善。

(三)高等教育的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平稳推进

高校招生考试科目实行的“3+X”模式,突出了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彻底摆脱了“统一分配”的模式,试行“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形成了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政府和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新格局。

四、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然而与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问题。

1.教育运行机制尚不成熟

现阶段,我国各类别的教育运行机制并未完全成熟。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例,我国还没有较为成熟的经验,而相关的师资队伍尚待建立,相关的教材、实习实训基地还不健全,并且培养模式以及教学计划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脱节。因此,虽然高等职业教育连续几年进行扩招并达到了大众化的教育水平,却并没有为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作好准备,因而高等职业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2.教育经费筹措仍面临困境

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水平与力度,但是财政的教育投入占全国GDP总值的比例一直很低。并且,随着教育规模急剧扩大的情况下,财政性投入却并未实现同步增长。从总体上说,对一些地方院校来说,提高收费成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这却造成了部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同时,教育经费问题更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

3.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相偏离

整个教育体制以理论教学为主,并未与整个社会的需要紧密地联系起来。以高等院校为例,有些以学科分类为线索设置专业和课程,而相关的课程与社会实践脱节严重,偏离实用性以及社会对人才素质整体需要。近几年来,纵使很多高校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实际上却是单纯地进行教育灌输知识却忽视了能力培养,这导致了很多学生高分低能问题的出现。

五、十二五期间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

我国教育发展已经经历了十一五发展的阶段,“十一五”规划纲要表明,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三大主要任务。然而,鉴于我国目前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的问题,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阶段,进一步的教育改革势必要进一步加强。“十二五”阶段,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

1.科学规划教育发展体系

“十二五”期间,我国应该科学规划国家教育发展,遵循分类清晰、布局均衡、结构合理的原则,从而形成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协调的教育体系。目前,我国逐步从农业大国向新型工作大国转变,并且逐步向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阶段迈进。因此,对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而言,人才培养必须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也就是说,国家应该在力发展应用型、自主创新型人才,从而建立拥有自主技术与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的强有力的支撑体系。

2.建立教育的有效竞争机制

政府必须打破教育独家垄断格局,从而保证教育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公平竞争的教育供给机制。该做法的意义在于:1)强化教育与科研院所、企事业机构的联系;2)增加非政府部门与个人对教育的投资比例;3)加强私立或民办学校的作用,从而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

3.继续加强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

教育的财政性投入是保证其发展的基础与手段。因此,我国还应继续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使教育事权与财政权相匹配,从而实现教育公平。为实现该目标,我国必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从而使每个公民都能够享受教育的权利。

根据公共财政理论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原则,我国应进一步协调教育的管理体制与公共财政体制。也就是说,中英政府承担义务教育投资的责任,并实现相对集中的公共财政机制,然而,教育的管理工作由地方负责。与此同时,针对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的教育投入问题,国家必须建立经费转移的制度。

4.更新高考制度与学位管理模式

我国应该更新高考制度与学位管理的模式,可初步采取一年多次高考的制度以及学分制的学位管理机制。教育人才的培养应该兼顾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

才,而在实践中以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相应的人才选拔制度也应该适应人才培养的目标,即拥有两种培养潜质的人才都有机会被高等教育录取,而不能局限于参加高考的高中生。

5.建立间接的教育管理体制

我国将将教育权、行政权与学术权力分离,从而建立间接的教育管理体制。政府教育行政的职责主要应体现为:确立国家教育的资源布局,制定国家公共教育发展规划,调整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建立教育市场规范化管理体系。而对于教育行政机构与办学主体间的关系,不能够为行政上的隶属关系,而应为服务与被服务、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下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分析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等教育论文

    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内容摘要】: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法律本身属于政治上层建筑范畴,而道德属于思想......

    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关键词:市场经济;高等教育;财政体制高等教育财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我国财政体制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

    高等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中出现的学习障碍和困难,在已有的高校教学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以积分制教学评价为主,设计一种新型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系统评价方案。该......

    探究温州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论文(★)

    有效的管理是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重要保障,三分建七分管,水利工程重在管理。但长期以来水利工作重建轻管问题突出,公益类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以下简称水管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

    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论文

    1水利工程建设管理1.1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项目是一项国家投资的惠民利民项目,由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工程较大,涉及的范围广,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水利建设管理项目一般由......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探讨论文

    1改革的目标和任务1.1改革目标计划到2020年,基本扭转即墨市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的局面,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工程管理体制,社会化、专业化的多种工程管护模式,制......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论文

    1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农村饮水工程普遍存在着涉及面广、投资集中、政策性强的特点,并且工程资金投入量多、见效较慢,这些都加大了工程运行管理的难度。......

    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

    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继续深化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这是因为: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