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片段中有些散落有些深刻的错杂文随笔
我从来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后来大家都忘了 我也是有过热忱的人
他和我阿 就像飞机和云
我要谈谈这几年,我是如何在黑暗中摸索跟随光明来到人间又是如何在偶然中堕入深渊。
总有人说我长不大,其实还差些,应该说是不长记性,一个坑我可以摔进数次,一个错我可以犯上百遍,乐此不疲。
在年少的青春里,总有那么一天,风和日丽,一个明媚的少年突然回头,朝着一无是处的少女微微一笑。从此少女沉沦爱河,眼睛里布满星光,一字一句全都关于那个少年。
我遇见过。
也仅仅是遇见过了。是那样明媚的少年,背光而立,悄悄靠拢,就如沐春风。
我这个一无是处的少女阿,花了两年时间,都没能亲口向那个可爱的少年说声:我喜欢你阿同学。可是少年知道,所有人都知道,可是少年拒绝,所有人都知道他拒绝。确实,那时的我阿,让现在的我看一眼都觉得不忍直视,糟糕透顶。
我记得我最后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是参加高三会考,他坐在我的班级,和我在同一个楼层。那天他戴了一顶黑色的帽子,什么都没变,就好像,他一直都没有离开学校一样。考完他要走了,一个男同学突然抓着我手臂拉着我向他冲,我怎么也没有动作,“那是杨xx诶!”男同学特别激动,不知道还以为那是他的心上人。我还是拿开了他的手臂,我说我知道,可我也知道,没可能了。
是啊,那时候我怎么就知道没可能了呢?如果再努力那一下,是不是现在就会不一样了?别想了,所有的庆幸都应该止于遇见。
人也是可遇不可求
我把他当成星光,当成救赎,却从未拿出少女的心思去认真看待过。
所以我错过,所以我不得不放弃。可是那个明媚的少年阿,我亲爱的杨同学,我祝你一生平安喜乐。
大概是第一次去了三医院,我的人生轨迹就悄然改变了。
不过是爱哭了些许,不怎么闹了,疯癫了不少,笑的莫名其妙了一点,就被抑郁症缠住了命门。
那次我敲响办公室大门的时候,比以往多了几分冷静,全然没了学生的模样,摊出了病单,仿佛不是学生在请假而是罪犯在出狱。班主任说你这样的人怎么会得这种病呢?是,我这样的人怎么会得呢?若我清楚,我又何至于这样一塌糊涂。
我朋友可多了,整个年级想来也差不多都认识我吧,我还有个暖人的弟弟,怎么着也不该觉得孤独。学习也不需要忧心,我没有压力,怎么着也不该觉得绝望。家庭美满,生活无忧,怎么着也不该觉得灰暗。偏生,就是这样的人,摊上了抑郁症。
偏生,那段难捱的日子里,那个明媚的少年也不见了。
我说我不会死,可我还是吞药了。我说我不会输,可我还是逃避了。好像我说什么,就败什么。
我写了很多垃圾东西,批判社会批判生活,唯独赞扬自我,可笑至极。
哪有什么无坚不摧的人,哪有什么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我是做不到的,我成了烂人,变了一副嘴脸。也开始言不由衷,也开始表里不一,也开始嘴蜜腹剑。
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说的好阿,我从不禅以最坏的恶意对中国人,哪知他们竟凶残冷酷至如斯地步。大致是这么个意思,若让鲁迅先生看看我,只怕是气的胡子都歪掉,直道:孺子不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
就这样,一步一步,缓慢地,我终于堕入了无边黑暗再也爬不起来了。
从文先生说:一个人若是乐意在地上爬,以为那是活下来最好的姿态,他人劝说站起来走或更期望他挺起脊梁做个人,当然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成人阿
我不乐意在地上爬,可我想不到活着的最好姿态会是什么,我只觉得我是在地上爬,可我的背上,是踏着一只脚的。
时喜时悲。
写了一半,去和朋友聊了一场,把压心底的秘密突然说了出来,那是耻辱,而后却又好受了不少。
是啊,年岁尚小,未有定数。有些经历,多年后不过闲茶饭后。
我还有三包烟,可我知道今晚该到此为止了。不止是我本身,那些肮脏的记忆,也早该跟着大风大浪一同散去了。
像我摇骰子一样,我突然想开下一家,六个六就六个六吧,喝了这杯酒,下一个六个六就该是让我来喊了。
第二篇:冬·片段杂文随笔
她整个人被摧毁了,在地铁行进到一段完全黑暗的隧道中时。
这一天,漫长的欧洲时间又被调后了一个小时,天黑的更早,亮的却不够早。更揪心的是,她离家又远了一个小时。
农历的节气出奇地准,在霜降过后,巴黎迅速进入了冬季,这让厌恶冬季的人们都来不及准备维持过冬的保暖情绪。她进来没有社交甚至是对话的欲望,被情境限制住时,也是闲谈些可有可无的琐事,不思考,不表达。
街上的行人大多裹在黑灰色里,围着宽大的围巾不见表情,只能从步伐里看出仓促匆匆,人人都奔波于生活,疲于生活。在幽暗的路灯里,落叶被风吹的打滚,又被人踹来踹去,像极了一个失败者。
她提着两大袋吃的钻进了地铁里。近来因为打工连去超市的时间都是硬挤出来的,所以一次恨不得买下整个冰箱的容量。诸圣节的夜晚,愿意这么早回家的人不多,车上还余下了座位,她旁边坐着一位一直在看手机的络腮胡子的男人,不知为何,她感受到一种深渊里的沮丧,反复思索后,她又疑心是自己本身的沮丧漫溢到外流了。她想起前一天晚上,朋友问她为什么不去牙买加实习了,她嫌解释起来麻烦于是干脆没回。这一刻她愿意承认,沉默的背后是摧人心智的挫败感。她就像一只眼前吊着葫芦卜的驴,被自我价值感作为诱饵诱拐着走了这么远,却在时速几十公里的列车上发现那很可能是一个骗局,她去不了牙买加,去不了非洲,甚至回不了中国,车窗外迅速闪过的暗灯如同时光虚度的计时器。比这更恐慌的是,她知道这不会是一段不可重复的生活经验,在冗长的人生里这样的挫败会无数次的重现。这一刻被她用言语书写在记忆里,下车时她又想到,我们以第三人称写作第一人称情绪时,到底是为了客观,亦或是逃避?
第三篇:对与错杂文随笔
人生没有如果,
只有结果与后果。
此一时,彼一时,人生对与错,因时间会有改变。
出身农门的我,初中毕业时,拒绝了班主任,三次夜访规劝,固执选择了中师,跳出龙门,成为国家人,长大后我真的成为你,如今站在讲台,三十二年如一日,不变的身份孩子王。
有的跳出教育,从向行政,有的上了高中,考入高校,从事高职高薪,一句话让我汗颜:
“学生时代不如你”,显而易见,背后的潜台词:
“现在不如我”。
我哥哥从多次问我:
“后悔吗?”
后悔有用吗?
我只有说:现在就好!
谈婚论嫁的年龄,我以为找到自己的知己,托付终身的伴侣,实践证明确实这样:
爱妻聪明贤惠,如今像我平平谈谈,一般职员,靠薪水生活。
我的同学,同事,有的找到经商人,赚了不少钱。
有的找到文化人,教育孩子有了成就:
孩子考入名校,定居都市,获得高新,可以扬名。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考入县城,能够家人团聚,省却终日乡下,县城之间奔波,工资有了保障。
可如今,职称明显困扰着我,评高级的条件,可望不可攀,只有望洋兴叹。
让我工资远不如,年轻人可观。
在乡下,我的学生,竟然年纪轻轻晋级高级。
总以为教语数外辛苦,远不如小科自在,苍天公平,班主任主课教师承担,评先平模班主任优先,物质待遇让人眼馋,事到如今,难以找到心平,心安。
平时工作,我尽心尽力,单位作了不少贡献,心理咨询,综合实践,家庭教育,极大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可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严重受损,成绩不尽然。
领导心知肚明,可是,涉及关键加分,都不肯添言,唯恐添加麻烦。
我的业绩,只能悲哀。
有的一位傻人才干。
路走向哪里?
犹豫,徘徊。
职称解决了,才了却我的心愿。
我就可以放心做,我想做的事情来!
第四篇:谁的错杂文随笔
不知从何时开始,似乎教师这个职业被人诟病得越来越多,仿佛人们一说起小孩上学,就禁不住要扯上拍老师马屁、给老师送礼这些让人唏嘘无奈的事。至于是这些人个个都这么做了还是道听途说,那就不得而知了。
人人都说的事,虽不见得一定是稀松平常的事,但应该不会是凭空捏造,估计是有人吃了闷头亏的,于是便在坊间流传了开来。无论真假,我们权当真有此事好了,但究竟是谁的错,仔细想一想,这里面的理咱们还得说一说。
老师,“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直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相信每一位励志成为老师的人,都有一个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的梦。相信每一位培养老师的老师,都会教导自己的学生“德高为范,技高为师”。相信每一个初出茅庐的老师也都有一个“先正己身后施教于人”的自我要求。
如果说有些老师变了,是谁的错?我想,说到底都是家长们自己的错!
当今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人人都渴望物质生活的丰裕,甚至有人把物质财富当成了衡量人的唯一标准。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人都变得浮躁,做任何事,对所谓的“回报”都越加渴求。在这一点上,人人概莫能外,本来是谁也怪不得谁,然而,家长们追求回报的行动却愈演愈烈,越来越过分,甚至越来越“越界”。
“求知若渴”的家长们,把自己的人生缺憾和人生意义,一股脑儿地全部抛到孩子身上,借爱的名义,给孩子报十个八分补习班的大有人在。这些花了“大价钱”的家长当然是更加“入戏”了,没事就盯着孩子,恨不得每一秒都能看到他们的成长。于是乎,当孩子在幼儿园、学校里没有显得比别的孩子更突出,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小红花没有得到最多,小照片没有上墙,总而言之表现得不如己意的时候,就开始动歪心思:多说说老师的好话,请请老师吃饭,给老师送送礼等等等等,企图通过这些偏门的手段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多的关照甚至享有特权。有极少数老师从一开始的受宠若惊到最后习以为常了,家长们又事不关己地惊呼:“这世界怎么了!”还是这群家长们,带着自己的歪心思,生生腐蚀了一个行业,居然又恬着脸破口大骂:“这也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说实话,这个事就不怎么讲究了!他们每个人都痛恨别人送礼,因为他们都希望送礼的只有他们自己。他们每个人都痛恨别人享有特权,但他们都希望自己享有特权。
有一种“恶”非常隐秘、非常可怕,它藏在爱里,披着道德的光环,这就是其中一种:怀着自私的想法,把负担丢给别人,在道德制高点大放厥词。有一种痛叫咎由自取,这就是其中之一:怀着自私的想法,累垮了自己的骨肉,败坏的孩子赖以发展的环境。
我无意为有过错的老师辩护什么,但什么样的土壤滋生什么样的生态,什么样的市场催生什么样的经济,最不济的,看着不堪重负的孩子们,“吃了苦头”的家长们难道不该反思反思自己么?
第五篇:灵隐寺中杂文随笔
2017年的第一天,是我这次行程的第二天。
按照我的计划,这一天主要去灵隐寺。
早上元气满满的就出发了,坐上公交。每到一个城市,选择的交通工具,我更倾向于公交车,因为可以在车上,打探这个城市的路边的建筑和一些小店,看看上上下下在这个城市生活的人。
我对杭州这个城市的印象还不错,道路虽然不是特别宽,但是路两旁,到哪儿都能见到的参天大树,显示出了这个城市的历史感和底蕴。不仅仅是在西湖旁边,在城市的其他地方,也能见到很多的大树。
灵隐寺
去灵隐寺的路上,有很多人在路两边徒步,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森林中。
到了灵隐寺,人还比较多,熙熙攘攘。因为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大家到来寺庙求神拜佛,求个平安健康和吉利。
在一颗几百年古树的衬托下,灵隐寺寺门显得比较小,似乎这来来往往的游人都要把它挤破了。但是进到里面,却比想象中的要大,以为进入了这个殿,应该就结束了,结果上面还有一层。
在各个大殿里面去拜了拜,也算是在这里沾点灵气,寺庙的墙中,写着各种人生一字禅。今年我最需要修的是"恒“,“恒”之注解是,参修之道,机缘最重要,行百里半九十者往往与机缘擦肩而过,不懈持恒者,方可觅得机缘啊!去了寺庙一趟,觉得自己高深了很多,有木有。
随后,到了从济公的神殿,这位摇着蒲扇,一身乞丐装的转世神仙,连佛像都是和其他神佛不一样的。我想,他应该是那些故事里最接地气的一个神仙里。所以电视荧屏中也不断地有以他为主的剧。
其中比较深入人心的应该是1985年的那一版,那首“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 让人听起来总是觉得很乐,但是那句“无忧无虑无烦恼,世态炎凉全看破”却又很明显的体现了这个和尚超脱的心态,哪里有不平,他就会到哪里,走哇走,乐啊乐。
故事里他用着诙谐的小法术解救着有苦难的人,济困抚贫。在他的这个神殿里,他的佛像也还是那个乞丐装的样子,没有闪亮的金身,却更让人觉得亲切。关于道济的传说很多,但是在我印象里,他一直是那个不修边幅,嬉笑怒骂,貌似游戏人生,玩世不恭,实则惩恶扬善,反抗旧秩序的颠和尚。
从济公的大殿里出来,外面依然阳光灿烂,他在这样一座安静,有底蕴的寺庙里做和尚,应该也是很逍遥的吧。
出了寺门,看到我家老妈给我发的消息“希望我家宝贝新的一年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妈妈很少给我发这么煽情的消息,觉得心里很温暖,对啊,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天,不管过去怎么样,新的一年都应该开心的去过,这不也是求神拜佛的目的吗,瞬间连这次自己不得不一个人出行的担心都消失了大半。
出了灵隐寺,接着又去了这旁边几个寺庙,虽然名气不如灵隐寺大,但是修建得也还比较别致。其中,有一个寺庙中,建了一座小院,初看到时,竟让我想起梅长苏,这应该要是梅长苏去住的宅院,安静的不问世事。
走遍了这周围的几个寺庙,比我想象的要好,最后去了永福寺,取了两张‘福’,2017年,“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