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综述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水平,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活的实际需求和对生活环境质量的高标准要求,土地规划管理作为城乡规划建设过程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进行土地的合理规划才能形成良好的发展机制,从而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对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制度展开简单的分析,以期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环境,并促进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土地管理
规划是城乡发展的凭据,土地是经济建设的基石。城乡建设与经济发展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因而土地管理在城乡规划中举足轻重。城建部门与土地部门在考虑城乡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本需要通力合作,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合作精神,协调配合,共同为城乡建设与经济发展添砖加瓦,然而事实上,很多地方在这两方面并不能协调进行,因而产生了很多问题。
1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土地资源作为我国综合国力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近几年来城市建设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性被日益提高到国家建设发展的整体规划过程当中。城市的建设工作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作为基础支持,因此只有加强土地管理水平才能不断促进城乡建设发展的有效进行有效的土地管理工作,能够帮助城乡建设取得更加优质的土地资源。不断推动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不断为人们提供更加良好的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这项工作的进行,对于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2.1缺乏有效城乡规划体制
城乡规划是我国目前经济建设过程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土地的使用和居民的实际生活情况,同时与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影响。解决城乡规划建设问题都有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有着比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根据目前各部门反映和研究的情况来看,我国目前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当中缺乏一份的系统性和科学的规划性。在城乡建设部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许多开发者对如何更好地规划城市建设仍然缺乏比较客观的,公正的认识,从而使得城乡规划建设局缺少理论基础的支持,导致了大量的国土资源浪费情况非常严重。
2.2土地管理水平低下
城乡规划建设及实际执行的过程当中,土地管理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具体情况只有合理的使用土地管理工作才能使城乡建设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管理作为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设计各个方面的问题非常多,因此也需要加强各个方面的实际联系。但是,我国仔,当前土地规划管理过程当中工作水平较低,实际的人员组成较为松散,从而使得城乡规划的实际建设过程当中缺乏一定的人力资源支持。
2.3城乡规划缺乏稳定性
在实际的城乡规划建设过程当中,部分开发商没有真正认识到土地的稳定性近灵活性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发生在开展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当中,政府制定了一定的规划管理目标,但不逢开发利用没有很好的理解到政府的实际意图。造成一定的社会资源浪费,最终导致土地资源没有被合理使用。
3对建设土地管理改善措施的建议
3.1对土地规划管理建立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在进行土地规划管理的过程当中,各个地方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一定的法律或者相关的法规进行约束性的制定,所制定的法律条文要根据城市的整体发展及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是没块土地的利用,尽量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同时,需要明确土地的使用责任人和相关的法人代表公开透明,土地的使用及支配途径,从而使得城市的每个居民都能够参与到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当中来,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及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集体的力量。
3.2完善土地利用合理度的评价机制
土地再批准利用的过程当中负责人一定要对土地的利用价值和土地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查和了解。需要重点关注土地的使用是否危害,会影响到周围的其他建筑或者对周围的居民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这个评估过程当中一定要科学准确,而且政府要成立相应的监管部门对于土地的使用及回收利用进行科学的考评和规划。从而使的土地使用空间得到更好的科学的规划和开发。
3.3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管理规范
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口基数十分庞大,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平常的规划管理过程当中,需要加强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对于商业用地和居民居住用地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在规划的过程当中,要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当地实际的经济条件以及发展的具体需求,尽最大可能减少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同时还要兼顾经济的发展。
3.4城市绿化建设不能少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资源的不断消耗,土地的污染逐步加深,所以在以后的实际规划过程当中必须要平衡环境的各方面影响因素。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土地管理的统筹性原则,主要是配合城市的整体规划发展,从而使得城乡发展具有更好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所以在以后城乡发展规划的同时,一定要具有前瞻性和计划性,在城乡规划的过程当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经济条件以及以后的发展方向和国家整体的战略部署,做到因地制宜的规划工作,同事要协调城建和土地规划部门个方面的工作。对于规划的长久性和明确性,要定进行一定的科学预测。同事需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协调,确定一个长久的发展规划,从而实现城乡建设与城市的整体规划同步进行。
参考文献:
[1]汪宗彦.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21:10.[2]于雪.谈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J].居业,2016,08:128+130.[3]苏国建.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6,23:110.[4]沈培.关于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48:89-90.[5]云磊.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
第二篇:田阳县职称论文发表-城乡规划建设要求土地管理现状问题策略措施论文选题题目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田阳县职称论文发表-城乡规划建设|要求|土地管理|现状问题|策略|措施论文选题题目
田阳县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城乡规划建设|要求|土地管理|现状问题|策略|措施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题目软件,经过大数据搜索对比精心整理而成,各职称论文发表题目均为近年来所发表论文题目,可供城乡规划建设|要求|土地管理|现状问题|策略|措施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也可以作为城乡规划建设|要求|土地管理|现状问题|策略|措施毕业论文撰写选题参考。
更多论文选题,论文发表题目可登陆“云发表”网站自主选择!
关键词:建筑评职称论文发表,建筑电气设计施工,建筑工程论文下载
1……“多方参与”的乡村规划建设模式探析——以“北京绿十字”乡村建设实践为例 2……现代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内涵、现状、策略
3……草原确权登记中CORS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设要求 4……高校智库性质研究机构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
5……我国档案部门微信公众号现状与建设策略研究——以省市级档案馆为例 6……大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7……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问题和策略探析
1/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8……成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现状与建设策略探析 9……石油化工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现状及策略分析 10……建设农村图书室的现状和发展策略研究
11……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现状与改进策略——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个案调研 12……海南省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13……浅谈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策略
14……“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15……基于生态管理理论的幼儿园教师团队建设策略 16……海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17……试论当前农村小学学校管理的现状与策略 18……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
19……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20……邯郸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策略探微 21……闽台高校合作办学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应对策略 22……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现状评析与对策建议 2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改革策略 24……以苏木河农场为例浅谈新农村规划
25……立体监管模式下海事巡逻船信息系统建设思路及发展方向 26……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及优化策略? 27……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策略刍议——基于国内部分高校的调研与启示 28……基于空间吻合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以珠海市斗门区为例简 29……欧盟高校慕课现状、争议及应对策略
2/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30……“十三五”:你准备好了吗? 31……城乡统筹与等值化发展——略谈城镇化发展中的土地问题(二)32……教育公平视角下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研究 3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提高策略探究
34……普通高等学校工勤人员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及改革路径分析 35……浅谈煤炭企业基层信访稳定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36……当前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管理加强策略探究
37……县级政府网上信息公开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基于我国124个县级政府门户网站的测评数据
38……高校档案馆(室)应用微信平台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研究 39……城乡一体化:从身份到契约的集体土地演化路径
40……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农户参与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41……京津冀土地承载力空间分异特征及协同提升机制研究 42……《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解读 43……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研究进展与展望
44……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农户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45……简析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
46……关于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现状与改进的思考 47……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安全研究 48……浅谈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的思考
49……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及其策略研究——以临邑县为例 50……高职医学基础课程建设探究
3/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51……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52……创建和谐校园文化营造健康心理环境——《校园文化、心理环境建设的研究》子课题结题报告
53……中学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解析 54……新时期如何推进基层档案宣传工作
55……居家养老背景下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策略——基于北京市“老年餐桌”实施现状的实证分析
56……从被动阻止侵扰到主动增进福祉 57……土地使用的行政规制及其宪法解释 58……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策略
59……中职示范校特色文化项目:现状、问题与建设策略 60……上海市疼痛学科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 61……高校官方微博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62……我国城乡规划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及优化策略 6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 64……城乡规划体系中生态绿地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65……当前幼儿园教师队伍现状与建设策略
66……海外交通建设市场现状及路机企业应对策略分析 67……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评析与土地利用导向设计 68……重视城乡规划作用,提升城乡治理能力建设 69……基于城市局域循环的规划策略研究——以长沙为例 70……地方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问题与管理策略
4/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71……连城:程序正义破解强拆难题
72……市县“多规合一”与改革创新:问题、挑战与路径关键 73……“玻璃地球”建设的现状、问题、趋势与对策
74……基于产权重构的土地再开发——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地方实践与启示 75……2001~2012年中国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研究 76……川汉、襄渝铁路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77……电力建设工程项目投标报价策略与方法的应用
78……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与美国土地发展权转移政策的比较研究 79……融入“多规”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与创新 80……探析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多元供给 81……如何完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若干思考 82……如何充分发挥卷烟经销商协会功能
83……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 84……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 85……村民自治中村民政治参与探讨
86……都市区设施农业用地空间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87……弹性规划理念下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规划探讨-以中国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例
88……依托增减挂钩优化旅游用地布局——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例 89……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研究综述
90……农户农村土地退出风险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重庆的实证 91……都市型工业规划管理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5/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92……美国绿道的规划建设策略与管理维护机制
93……山地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治理与再利用规划模式探索——以《重庆四山地区关闭采石场再利用规划》为例
94……我国中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推进策略--基于某县10所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的调查分析
95……基于北京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经验探讨社区医疗体系建设问题及应对策略 96……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探究
97……现代田园城市总体城市设计——西咸新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规划实践 98……判定土地违法性质是依据现状还是依据规划? 99……第11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暨“2014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和“第2届金经昌中国城乡规划研究生论文竞赛”颁奖仪式隆重举行 100……贵州省村庄风貌规划指引思路与策略
6/6
第三篇: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发展探讨论文
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发展探讨论文
近一、二十年来,我国规划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以重视,在自身行业的发展中已日益形成了庞大的独特体系。而且,随着发展的需求,规划系统不断地补充与完善,业已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体系。
据现阶段规划体系来看,即有宏观,又有微观,两者之间又存在中观的系统。既有综合性,又有专业性;这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规划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内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综观规划层次体系,(见表1)可以看出,还有一定地域范围内规划没有纳入进去。或者说是没有明确地纳入进去,这便是实践中可以看到的突出性矛盾问题较多的城乡结合部地域(地带)。广义上看,我国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聚落,2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镇)聚落。而城市(城镇)与乡村的交融地带便客观上产生了一种特定涵义上的“城乡结合部”,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
实现国家的城市化(或城镇化)的快速增长必须重视城乡结合地带的有序控制和科学规划,变无序的混乱、自发状态为有序的合理组织状态。
笔者在近十余年规划实践中,参加了区域、市域、县域、镇域、乡域等规划以及各类课题的研究,深感城乡结合部是最具有活力、但矛盾又比较突出,亟需作为一项专题性、独立性的规划类型给以确定。本文试就城乡结合部规划的一些重要的原则性问
题进行探索,希同仁位给以斧正。
二、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内涵与外延
内涵与外延是刻画概念的两个方面。内涵是本质,外延是范围。城乡一体化是针对城乡结合部,即城乡交融或城乡连接的地带。这是一个带有较为模糊性的地域范围,它是冲破行政界限而因城与乡内在的联系形成的模糊地域(地带)。因而它的外延也必然是不确定的,确定的是内部关联度较强的分野。因此,城乡结合部,既不同于城市总体规划的郊区规划范畴,因为郊区规划是被动式的辅助性规划;也不同于乡村规划,因为乡村规划面对的对象是乡村内部地域。按照区域规划的某些理论,也很难明确地解决城乡结合部的具体问题。如人口布局,劳动力布局,流动人口管理,产业布局,交通设施,仓储设施等方面。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今天,因各种流动的不断加强,承担这些流动的载体建设客观上要求科学预测与规划。
我们将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概念拟定为:对城乡结合部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交融地域上各种物质与精神要素进行系统安排称之为城乡一体化规划。这是基于以下的认识所给出的
(一)城乡结合部是一种客观存在。
(二)城乡结合部是一种可以用空间来刻画的地域范围。
(三)城乡结合部是打破行政界限,并因城市与乡村的本质性内在联系而形成的。因此,地域范围是一种模糊性的。
(四)城乡结合部不是城市部分与乡村部分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空间范围。
(五)城乡结合部既可以是一定地域,又可以是一个地带,也可以是其它形态,这要看反映城乡结合的关联度依据是如何界定的。
(六)城乡结合部既然是一种空间范围,相应也便有了各种物质载体,也有一些诸如文化等领域的精神载体。因此,同样需要用系统学的原理与方法作为理论指导。
(七)城乡一体化归根结底是一种较为独特的规划形式。它与其它各类规划应该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应纳入规划法律体系之中。
三、过去处理城乡结合部问题的途径与弊端的总结 反思过去种种规划类型,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的认识。
(一)认识之一 一般而言,区域规划是对一定地区范围内进行科技、经济、资源、社会、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未对城乡结合部地区(或地带)进行专题研究。如果将城乡一体化规划纳入进去就会对区域规划的内容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
(二)认识之二
对各级城镇体系规划而言,如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以及镇(乡)域村镇体系规划,是依照行政区划的体制而划定地域范围,也未针对城乡结合部地区(地带)作以明确性的展开研究。
(三)认识之三
既然过去的规划序列层次缺乏这一现实及长远来看都非常重要的规划类型。那么给予城乡一体化规划明确的地位便是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的时候了。
(四)认识之四
如果不将城乡一体化规划成为独立的研究课题,则不利于规划的完整与系统性的建立。造成实践中的规划空白点产生及矛盾的解决滞后等问题会更加突出。上述四点认识在笔者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中感受最深。
九十年代初期我们在黑龙江省讷河市、甘南县、延寿县、五常市等地参编市县域城镇体系和总体规划过程中,即感受到城乡结合部的一些矛盾无法用城镇体系规划或总体规划中的郊区规划来解决。
一般而言,传统及现实规划中城镇体系规划是针对市县域内各种聚落群体的空间组织部署。但实际应用上仅侧重在对市县域集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为一体的市区(或县城)的性质、规模及发展方向的宏观论证与规划。而对近郊卫星镇并未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再如总体规划中的郊区规划,只是以服务于市区(或县域)为主要任务的,而没有以“融合”、“一体”的角度刻画城乡结合部的深刻内涵与外延。对于绝大多数的城乡结合部,都存在着诸如:人口流动与管理,产业布局确定,发展方向定位性的预测,基础设施的需求量等诸多的问题,而且与传统行政意义上的区域规划,其更具有活跃、动态、变动等因素。在规划的宏观安排上及战略的选择上具有极大的变化特点。为此,如不进行总体上的科学合理部署,一方面可能产生滞后的结果,另一方面可能产生阻碍城区的进一步发展或影响市区(县城)的发展。同时,对农村地域的推动也将不利。可以预见,城乡结合部的区域类型在国家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今天,必以其强大的活力而为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及时的并有效地给以足够的重视,并及早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四、城乡一体化规划在规划序列中地位的认识
城乡一体化规划由于其规划的对象与一般的规划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因此,它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项规划是明确的。但共性的存在又使其必须在规划序列中占有一定的位置。首先,它的规划对象是一种区域(地域)。这就决定了它属于一种区域规划的类型。但又由于规划对象的范围确定性差,而模糊性强的特点。在界定规划对象(即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时,首先要做的工作便
是界定规划对象的范围,这需要引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做前导性工作。因此,它就不同于行政意义上的省域、市域、县域、镇域、乡域等区域规划,也不等同于因自然因素所制定的某些江河流域专题规划。因此,也决定了该项规划的先决条件是划定城乡结合部的范围,因此,与传统规划程序有别。其次,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各种物质与精神因素与广义上的区域规划总体上一致,但由于该区域的要素流动性较强,是一个各项要素均活跃的区域,因此,它应该在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指导方面有自身的需求。这可以进一步地探索与研究。
再次,基于上述两方面的认识,可以设想,城乡一体化规划应该说是一种区域规划的变种。因此,它便 应属于区域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理论基础
任何一门学科的确立都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做后盾,才能不断地发展与应用。本文仅就城乡一体化规划前述的内容根据长期实践的认识加以理论框架的建构,以期对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正确发展能有所遵循与指导。
(一)根基性理论:由于城乡一体化概念的确立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理论走向二十一世纪时提出的,相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又再次赋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内涵。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便
是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根基性理论。
(二)基础性理论:由于城乡一体化规划是区域规划的一个变种,因此,区域规划理论的某些原理与方法便 是它所应遵循的。
(三)方法学理论:由于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对象是一个有特色的开放的地域系统,因此,系统学理论必须引入,运用系统工程理论的原理和方法对城乡结合部区域的总体部署,是唯一解决地域上存在各种问题的一把钥匙。
(四)技术学理论:因为城乡一体化的概念是冲破现行的行政体制界限的。所以,在进行各种要素的配置上须综观城市与乡村两大地域的特征,一定意义上,肩负双重的协调性的任务。它应该着重发展意义上的规划、在布局规划上更应注重与城市规划、城镇规划、乡村规划步调一致。
(五)相关性理论:由于城乡结合部的位置处在城乡交叉地带,是同一种地带或向城市,或向农村过渡的两个方向性的战略研究。因此,诸如,边缘学理论,交叉学理论、门槛理论,社会学理论,经济学理论,技术学理论都应该成为指导规划实践的理论。
六、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内容和方法的初步探讨
(一)规划内容:规划范围的界定、规划的依据、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的期限、规划所采用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简介、城乡结合部的现状调查及研究、城乡结合的宏观区域环境分析、城乡结合部的总体发展战略、城乡一体化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居民点体系规划(等级规模结构规划、职能分工结构规划、空间地域结构规划)、措施的操作建议、可行性的分析与研究)。公务员之家 城乡结合部的宏观区位分析图、城乡结合部的规划范围界定图、城乡结合部区域现状评价图、城乡结合部发展方向方案图、城乡一体化规划总图、城乡一体化规划专项规划图、(经济(产业)发展与布局图、人口和劳动力发展与布局图、环境评价及控制图、资源可持续利用意向图、居民点(聚落)体系规划图、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布局图)。
(二)规划方法:在系统分析总原则下采取: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位分析、定时分析。参考文献:
1、《经济地理》1997年第17卷第4期
2、《城市规划》1998年第1期
3、《城市规划》1997年第4期
4、《城市规划管理概况》刘鲲
5、《系统方法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的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农村中心规划指南》联合国1979
第四篇:城乡规划与新农村建设培训心得体会
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建设 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城乡规划与新农村建设培训心得体会
楼子营镇党委书记
李步成
我于9月24日至30日参加了我市组织的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城市规划建设专题培训,几天来,认真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的讲课,同时与其他乡镇领导的研讨交流,使我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升了理论水平,对城市管理有了新的理念,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确实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对于今后的工作开展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在培训期间,我们还实地参观了北京市规划展览馆、韩村河,这里完善的基础设施,时尚的建筑群,优美的都市环境,融合科学的城市管理以及先进的服务理念,让人赞叹不已,通过这几天的培训与实地参观,启发颇深。
小城镇规划建设、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科教、文化、交通和社会保障等涉及农村工作方面的有机统一体,是农村社会综合开发程度的标志。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定位要准,要有新的发展观念和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发展路子。综合分析我镇状况,我认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我镇新农村建设要按照“一市二区三增四基”的思路开展。“一市”指的是楼子营集贸市场;“二区”指的是重振楼子营工业园区,开发娘娘滩旅游区;“三增”指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政增强;“四基”指的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发展,农民基本素质提高,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以镇村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以示范村为带动,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强富民产业,壮大新经济组织,创建好班子,塑造新风貌,为建设经济发展、农民富裕、文化繁荣、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村庄规划的编制中应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的原则。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严把编制主体关,程序关。二是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原则。充分考虑各村经济发展水平,村庄建设情况、地形地貌和农民意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逐步推开,多层次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和特色村建设等。三是统筹兼顾,适度集中的原则。在小城镇规划中对人口300人以下,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农业设施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村庄进行规划整合,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进入“十一五”向全党提出的新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楼子营镇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着力把握好三个原则和注重处理好三个关系。
着力把握的三个原则
1、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我们要牢固树立“打基础、谋长远”的思想,把总体规划与阶段性的目标结合起来,做到既有中长远的规划目标,又有近期工作安排。要有所侧重,分步实施,逐步完善。要坚持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紧迫、收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从农民最积极,条件成熟的村子抓起,一步一个脚印,见到实效,既让农民充满信心,又要让农民得到实惠。
2、掌握节奏,以点带面,稳步推进。通过搞好试点,逐步积累经验,完善政策,然后全面推广,常常是解决很多难题的有效方法。因此,可以先办有条件办的事,从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做起。脚踏实地、稳步推进。注意多方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3、强化政府引导职责,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一方面党委政府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给予引导和扶持,重点在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技术、资金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切实为农民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抓好新农村建设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依靠农民、教育农民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发动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广大农民自觉自愿地拥护和参与新农村建设。
着重处理的三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农业和工业的关系,实现新农村建设平稳发展。发展工业,引导农民向第二、三产业迈进是大势所趋,是必由之路。但首先要对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有个清醒的认识。我镇是沿川乡镇,全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17500亩。农业户数2565户,农业人口8520人。境内有民营企业20多家,从业人员2000多人。这些民营企业大部分属于资源粗加工和高耗能企业,受政策和市场制约的程度很大,规避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在当下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镇境内企业开工率不足10%,2000多名从业人员的失业下岗已经对我镇的社会民生造成了巨大冲击。一直以来,我县工业基础薄弱,人少地贫,在第三产业难有起色的情况下,第一产业始终是农民保吃饭、保稳定的不二之选。第二、三产业是发展方向,是奋斗目标,但一产始终不能丢,不能一提工业强镇就不顾实际,梦想着使多数农民就地向二、三产转移。在现阶段,我认为这是不现实的。楼子营镇的大棚养鸡已初具规模,圈养绒山羊项目也初见成效,结合今年全县大力扶持推广脱毒马铃薯项目的机遇,着力引导农民在农业上下功夫,既符合客观实际,对我镇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说也为更稳妥。
二、正确处理提质和扩量的关系,实现新农村建设有效发展。做功要做有用功,吃力不讨好的事不要去傻干。发展也是一样,我们所需要的是有效益的发展,不论是发展工业还是发展农业都是一样。引进企业,需要的是高税收的企业,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在以资源粗加工为主的企业一段时间内依然是我县民营企业主流的现状下,积极争取引进煤矸石电厂上马,并预先做好协调、宣传、服务的先期工作,应该是我镇现阶段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否则,可能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农业产业,要依托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扩大农产品销路,从而提高农产品的比较效益。如脱毒马铃薯的栽种,就很符合我镇的半山区和山区的地质条件,一、二级薯可以实现增产60%以上。如果能在我镇天洼片、南山片八个村大面积推广的话,一定会成为山区农民创收致富的又一条新路。此外,在新农村建设的选择上,也有一个提质扩量的关系。我们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多铺点,搞全面开花,而是要搞一个成一个。楼子营村、辛家坪村的住宅小区、道路硬化已经很具规模,也投入巨大,下一步的工作是如何进一步完善,使这两个村成为我镇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精品村,能对全镇的新农村建设起一个模范带动作用。
三、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实现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但我们所要追求的发展绝不能是偏面的发展,绝不能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而是要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均衡发展。楼子营镇文化底蕴深厚,自古民风质朴,村风纯正,社会治安在全县首屈一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保持这一良好的社会风气,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不可掉以轻心。我认为,一要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包括农村医保、社保、养老保险,财产保险等体系建设。特别是配合国家刚出台的农村医药服务体制改革,做好相应配套服务工作,使农民逐步能享受到县城居民一样的保障待遇。二要重视关心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低保制度、救灾救济制度、残疾人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要做到日益完善。三要重视社会公平。要通过信访、法律、舆论等多种渠道的监督,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各类矛盾,尽量保证社会公正,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社会怀有仇视心理的群体,维护社会稳定。
总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创新发展,积极主动建设具有现代气息,经济发展,农民富裕,文化繁荣,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五篇:浅谈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论文
带动了信息化发展的是经济的发展,现在,在中国土地管理范围中,当中已经运用了信息化,土地管理完成信息化有很多的优势,它可以让土地管理事务更加成功的实施,同时可以让其更加完美,此外,土地管理完成信息化是与社会的发展趋向相符的。所以,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增强。社会经济的产物是土地信息的收集,是指导社会保存进展的力量来源,发展土地信息势在必行。
进行土地管理信息化的需要性与可行性
1.1 进行土地管理信息化的需要性,关键展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1.1 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必行性。促进了信息化进程的是计算机的广阔运用,现在,大到集团化的企业,小到较小范围的私企都在运用针对其内部业务改善的信息化体系,计算机以其靠近实时的查询、统计的准确、直观的图表解析表示、迅速的反应速度而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欢迎。部门内部运用的信息管理体系也被部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开发出来了,但是这些体系全部都只限于部门内部运用,并且根本不可以运用现有的3S 技术完成实时掌控某一地块,某一地块的运用状况实时展示,某一地块的作用实时管理。所以推出一套所有国土资源体系内部分享信息分享数据的优秀国土资源信息管理体系就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1.1.2 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必需性。一项复杂的系统项目就是土地资源管理,在土地资源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需要数字化的信息。传统的手工整理、手工存放、手工传递的形式很难实时更新数据、很难完成迅速查询、不能实施迅速统计、不可以让所有体系分享信息,所以已经几乎不可以顺应土地资源管理的要求了。
1.1.3 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适时性。与传统的凭借测量、遥感与土地勘查网络等土地管理技术相对比,将会是将来的土地管理基础技术的是现代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土地信息系统(LIS)技术、地理信息体系(GIS)技术混合而成的土地信息管理体系。
1.2 进行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可行性
1.2.1 科学技术的保障。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供应了有力的技术保证的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以及数据库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还有在这基础上建设的GIS 与LIS 技术越来越成熟,而且接连被应用。这些高新技术的崛起和运用,都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供应了稳固的技术条件。
1.2.2 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供应了物质经济条件的是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投入很多经费的是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因此一定要有厚实的经济实力为支撑,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稳定发展的经济,综合实力继续加强,这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
1.2.3 土地管理工作者素质的保障。继续提高土地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这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障。这几年来,随着继续增强对土地管理部门职工干部的培育和某些高校连续开设土地管理和相关专业,这样国内的整个土地管理行业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了,这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稳固可靠的人力支持。土地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能不能满足现实工作需求
现在国内正处于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而建设的核心就是增强对硬件的配备,这就造成局部人员对土地管理信息化的了解存在片面化,觉得只要采购了设备就完成了土地信息化,还需要人来操作设备,因此在采购设备的同时却没有跟上对人员的培养工作,这就让信息化的进展没办法继续实施。因此作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管理人员计算机技能的培养需要增强,这样其在事务中可以更好的把握每一种先进的设备与仪器,争夺快点实现土地管理信息化。
2.2 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
中国对土地管理工作开始注重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是相对晚一点,为什么是一盘散沙呢?因为没有统一管理制度的区域,没有一个相同的目标,会让整个范围的发展显得特别困难。和发达国家比较,中国在管理制度的拟定和标准方面还相对欠缺,而正是因为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管理制度,国内的土地管理工作发展特别困难。因此在这种状况下,我们需要在现实中继续摸索,来建设一套跟我国国情互相适应的、具备中国特色的完善的管理系统。这样就可有效的把中国土地的运用效率提高。现在在各地土地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因为其所选用的软、硬件设备没有根据本身的要求来实施,这种冲突性造成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受到了相当大的限制,与土地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2.3 对土地管理信息化的长期性认识不够
把每一种优秀的科学技术在土地管理工作中运用的结果就是土地管理信息化,而处于继续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技术,土地信息化建设也需要继续的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需要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但因为部分人员对土地管理信息化缺乏充足的了解,感觉配备了软、硬件,把计算机技术在土地管理中实施运用,这就完成了土地管理信息化,对设备以及技术知识的认识也单单只限于表面,缺少深入的认识,这就造成土地管理信息化工作浮于表面,缺少深入化,让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展开受到了很大的障碍。加快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1 统一领导、统一规范、统一管理
不一样的范围的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具备着必然的差异性,但是,从全体上来看,它是一个有机全体,具备着必然的共同性质。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体系的全体事务,因此需要有统一的标准与规范,来完成统一的管理,完成土地管理各部门之间互相和谐的配合,只有在统一领导、统一标准以及统一管理的前提下,才可以把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加快。
3.2 有程序、有计划地展开工作
一项庞大的项目就是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具备投资建设周期长、困难性的特征,所以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要从现实状况出发,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需要开始思考,有程序、有规划地展开工作。
3.3 建设科学、健全、适当的制度
建设科学、健全、适当的制度,是保证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制度。要让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的向前发展,一定要有健全适当的制度作保证,要妥当处理好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某些计算机软件运用凌乱等没有规范标准的问题,以确保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法可依,外界各种人为原因的干扰从而尽量减少,让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依照计划、依照程序地展开。结束语
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庞大的项目,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多,土地资源缺少已经变成了阻碍中国发展的一大阻力,增强土地资源管理变成现代社会人们刻不容缓的义务和责任。所以,我们要依据国内的详细国情拟定具体严密的土地管理信息化计划,针对不一样的问题提出不一样的处理办法,这样才可以让土地资源的可持续运用变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