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好好生活杂文随笔
又有一个朋友决意要冲出婚姻这个围城,面对苦闷中的朋友我不知该说些什么,我本就是个不善劝的人,更何况还不知道他们夫妻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心里却又做不到坐视不管,一想到横在他们之间的那个可爱的孩子,我的心就隐隐的痛着。我深谙说教的苍白,对于已经执意孤行的人,别人的规劝只会更坚定他的决心。有些人生性叛逆,往往喜欢明知不可为而偏要为之,即使撞个头破血流也不会在乎路人的侧目。有一次还没等我劝呢,朋友却说:“你啥也不用说,没有爱的生活,勉强着也是彼此折磨。”她反问我,“你们有爱吗?”
爱,这个字我似乎好久没去想过,我整天稀里糊涂的过着,忙得焦头烂额。这不,爱人去和同学聚会了,我的孩子,哥哥家的,同学家的,五个,吵到现在都睡了,这也是生活。很多人来我家一看,好寒酸啊!是的,几片树叶墙上一挂,就是装修了。就是这样的寒舍,只要我在家,从未断过客。孩子们赤着脚,在地上打着滚儿,拿着自己制作的玩具,所谓的刀、枪,嘴里笃笃笃的叫着满屋子跑。亲戚朋友谁见了谁问我“熬煎不”,呵呵。可看到谁来谁都不想走的样子,累并快乐着。我想有爱,怎样都是生活。
记得,我第一次做手术,昏迷了六个小时的我醒来时,朦胧中看到家人脸上的泪水,听到伏在床沿的他的啜泣,我想我还活着要好好生活。那本是个小手术,可在那个小医院,只有一个麻醉师和一个主刀大夫。我已被推进手术室,疼痛已使我昏迷,可要给我手术的两个关键人物却突然被哪个重要的领导接去开一个重要的会议。怎么办?刚好医院分来一个名牌医学院的高才生,配着麻醉师的助手终于完成了我的手术。可叹我成了这高才生第一例手术,可惜那给我麻醉的医生一直麻醉不住我,就这样我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在那个手忙脚乱的高才生的刀下,我的父母被一次次叫进手术室,一遍遍的签字,我今天的老公那时的他双手扶着我的父母,看着生死未卜的我颤抖着。幸运的是我还活着,我的醒来也挽救了那个行医生涯刚刚开始的高才生。但不幸的是这次失败的手术注定了我的第二次第三次手术。这样一步步走来,我深深知道生活的确不易,值得我们珍惜。那些喊累喊痛的人是不曾真的累和痛,因为太累了就不想多说一句话,太痛了痛的没有知觉了也就不痛了。可以喊累可以喊痛就是幸福的,因为力气尚在,因为有药可救。那些为了爱死去活来的人,如果明白什么叫死去活来,他就不会那么去爱那么去生活。
我热爱生活,尽管生活并没有过多的馈赠于我。但上天赐于我疼爱我的父母、可爱的孩子、陪伴我的丈夫和可以养活自己的双手,这已经足够了!还有多少人连这尚不能够!
今天,我熬了稀饭,烙了两种饼,调了红萝卜丝当小菜。几个孩子嘴可真甜,说我都可以当厨师了!孩子们还说,比那外面卖的什么香酱饼馋嘴饼好吃多了!这就是我的幸福生活,和墙上挂的几片叶子一样,简单却充实了自我。
爱在心中,生活不是空中楼阁。梦可以编织,生活需要用心琢磨。青春一晃而过,不要留下悲歌。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不是么?
第二篇:女人,好好爱自己杂文随笔
女人节。
大早朋友圈就开始热闹。从节日祝福,到晒过节的快乐,看着就心情大好。有这么多热爱生活的女朋友,自己也跟着美丽起来。
这两年,过女人节总看到一句话“女人好好爱自己”。虽然是广告词,不过也是社会现状。越来越多的女性学会自己寻找乐趣,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带来的快乐。
前两天公司里的姐姐说,开完会就去久光百货逛逛。三八妇女节到了,不能亏待自己。今天看到另一个姐姐也给自己买了两双鞋和一套瑜伽服。还有奖励自己看电影的,下午买甜品犒劳自己的。总之,女人们都很会享受生活,而且是花自己的钱。
前两天刚看张德芬老师的新书《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里写的“世上没人可以陪你走一辈子,请你一定学会和自己好好相处”。觉得好有道理。
十多年前开始看德芬老师的书,那些她亲身经历的故事,以及通过心理学和灵修,学到的生活智慧,给过我许多帮助和启示。
这么多年,每次遇到过不去的坎。我总告诉自己,别担心,没关系,再坚持一下。我就会遇到那个“心想事成的自己”。不管是不是心理暗示起作用。回看过去,的确如此。当时看上去严重的事,现在早已云淡风轻。
人生中最难的功课,可能不是与世界的关系,与人的关系,而是与自己的关系。在儒家文化中长大的我们,多少都有点自我价值认同的缺失。
从小我们被教育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里做一个好学生。长大后要在这个约定俗成的社会里做一个好人。作为女性还应该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
这个“好”字的定义大多是别人完成,而我们承担了太多他人生活的义务。但凡有些不完美的地方,女人首先成为被声讨的对象。接着可能连我们都开始怀疑,责怪自己。
其实,痛苦更多时候,来源于庸人自扰。男人有他们的世界,孩子也有。我们只要对自己负责就好。今天听到一篇心理学老师的讲课。
有一次她感冒生病,在治疗一周康复后,晚上走在校园。正巧有一对小情侣来学校参观,他们听说清华校园很美,碰到就咨询她哪里的景色最好。她自告奋勇花了一个多小时,陪他们逛了校园中景色最美的地方。那晚,秋色宜人,她的心情也非常好。
她说在平时,自己可能不会这么做。如果前几天病重的时候,更不会发生这样的事。那天,因为她身体好了,心情也极好,所以非常乐意帮助别人。
有时当我们表示出利他行为的善意,可能因为我们自己的状态足够好。所以,好好爱世界,爱别人之前,最需要做的就是“好好爱自己”。
现在女人都太强大了,女汉子比比皆是。其实,没有什么事非做不可,也没有谁无所不能,更没有人无坚不摧,有些时候,还是让自己柔软一点。接受自己的能力有限,不强求,不苛责。人生总有残缺的部分,也许残缺美,才是真正的完美。
女人,可以像水一样顺势而为。接受生活的真相,让自己好好面对。不强求生活,也不委屈自己。当我们被水淹没时,选择不挣扎,全然放松,也许反而救了自己。当然,随着心智的成熟,不要去涉足无法把握的漩涡。告诉自己一切都会过去,难过的时候,是因为自己太着急。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命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我觉得“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美丽的女人,那就是在历经生活的磨砺后,依然懂得好好爱自己。”
祝所有朋友“女人节快乐”!
第三篇:分离在即,好好诉离别杂文随笔
今天是支教的第九天,也是,回家的前一天,从今天开始学生们已经停课了。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都回来学校找我们玩。
我今天和另一个男生借了两辆摩托车出去买菜。顺便给我们的学生买了点礼物,我买了蜡笔还有鹿晗的海报。我要把这些礼物送给我喜欢的学生。今天天气还是挺不错的。昨天台风天气过了以后,今天太阳也不晒,也不下雨。今天还给学生在二楼的多媒体教室里放了一部阿凡达电影。
虽然说在这里的日子挺苦的。但是到了最后的几天,感慨也很多。甚至还有点舍不得这里的学生。他们可爱的面孔,还有天真的笑容。永远都会留在我的心里。明天早上十点的车,我们就走了。但是我永远会记得曾经,我们来过这里,我们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相比于前几天,今天我们都是最闲的一天。但是感觉大家都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闲。因为大家今天都准备要跟学生们道别,大家都准备了很多礼物给学生们,特别是班主任给每个学生都准备了礼物。我们科任老师也一样。
除了回忆,我什么也不能留下。只能给学生们留一点带有心意的礼物,所谓的“睹物思人”,大概如此。
相遇的时候,我们诚挚地向彼此做了自我介绍,分离的时刻,也让我们好好道别,日子还长,有缘再见。
第四篇:购买生活杂文随笔
其实“生活”究竟是什么,什么样才是有自己的生活呢?
今天看的电视剧结局,主角和他的朋友们高兴地围在一起转圈表达兴奋之情,我却被这个并非出自戏剧本身的目的的桥段所感动到了。仔细想想可能是因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这样一个可以放肆地哭泣,或者放肆地大笑的人,这很正常,我知道。觉得异常的是,明明知道每一个人都有相应的面具,我也在每一个人面前都有一个固有角色,但是那么多个角色里面,就没有一个是这样随心所欲的。
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人变成绵羊?
我以前很少更新这个日志,就算写也不会写具体的事情,喜欢纪录的是当下暧昧不明的心情。但是最近的自己,也开始写一些非常流于口语的句子了。虽然无趣,但对我而言,这也并不是一个应该警觉的信号。直至前几日朋友与我抱怨实习的重担,说她无法接受这样的一生--每天都是剪片,我都没有自己的生活了。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工作之后,逐渐地就失去自己的生活了。虽然讽刺的是,工作之后才是我们正式开始塑造生活的时候,但是匆匆忙忙地寻觅伴侣,组建家庭,似乎与我们追求的安逸生活相去甚远。日常生活究竟是什么呢?是每天回家时候的热饭,每晚定时的淋浴,睡觉前的视频娱乐,还是每天早上不想面对的闹铃?如果今天没有工作,可能就会在家里瘫一天,也并不觉得有什么异常,反而觉得是最高的享受,是多日劳动后亲切的舒缓。
大学之后我就几乎没有更新过这里了。现在才意识到,可能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失去自己的生活。
生活变得乏味并不是什么可怕的地方,可怕的是每天活着却没有设想过期待,过去不会向生活索要什么,但是还是小心翼翼地怀揣希望。如今则是光明正大地宣告,我放弃这些无谓的追求了。但是这些真的是无谓吗?与别人开始一段感情关系的同时,我也失去了我个人的生活了。开始这个专业的同时,我也放弃了自己的生活。需要付出如此重要的代价,是我在还没有开始这些之前不能察觉到的。当我选择这个职业的时候,我觉得辛苦没关系,我可以不被改变,但是慢慢地,我做的决定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想法,而是出于“别人想要这样”或者“如果是他们的话应该会这样做”而考虑的。处事方式和性格都改变了很多,作为一个更好的工人而被改造了,知道怎样做大家可能会更满意,但是这个东西却不是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所以到头来它也不会有独特的魅力,只是一个“做得还行”的东西。你递交之前明明知道自己对于作品的评价了吧,但是你却还狠冷静地说服自己,只是时间仓促的原因呢。所以归根到底,还是自己抛弃了自己吧。
当我觉得对一件事情放下了的时候,绝不是因为真的放下了,而是自己暂时忘记了。如果允许自己的坏记忆持续腐烂,看起来是一件好事,但是事后再看回来的时候,我宁愿原地烧毁,而不是让它烂在心里。比如吃饭的时候提起过去的事情,其实自己还是很介意,但是却平和地带过了这个话题去,在饭桌上一晃而过的话题,现在却持续在心里生根。如果我更早地去到那个学校,是不是就会更早地意识到自己的平凡,更早地抛弃自己的生活?
还是说我也会有机会更早地开始自己的生活?
觉得自己的人生一动不动地静止了,并且已经维持这个状态好几年了。自己的生活并不是家庭生活的延续,更不是高中生活的复制,所谓的自由不是逃避生活困难的借口,不是给予我们躲在被窝里面看视频的遮雨棚。每日重复的生活并不可怕,定时吃饭,定时睡觉甚至是令人称赞的自律行为,令人恐惧的是缺乏前进的理由,缺乏构成这重复的生活的动机,于是生活只能乏力地日复一日地重复,但是我们却将哪里都不会前进。静止在原地,无意识地度过时间的流逝。
为了打破这重复,也曾每日看书,每日听歌,每日画画,拍照,煮食。带来的快乐,并非一时三刻即可获得,需要长久的坚持。如果脱离了某个坏境太久,就很难重拾那种感觉,如果离开一个人太久,就难以回忆起相处的种种。驱使我去做这些的,并非是活得更好的使命感,只是为了迷茫不知所措的自己寻找突破的借口。觉得自己一直以来都掩盖了自己的情绪,难以相信社交的通路就这样杯关闭了,只能逼迫自己与并不喜欢的人相处,不是没有试过与别人坦诚相待,只是要么落下别人能不停刺痛我的软肋,要么留下别人轻蔑的感情。
所以究竟什么是自己的生活,什么是自由,什么是日常的幸福?
真的需要不断地尝试才有答案呢。过分的蛮干和挑战,可能只是,过于忍让的代名词。
借用电视里面的比喻,当心受伤的时候,就盖好好为她包扎,而不是任凭它流血,自己却只会在旁边说没关系的,坚持下去。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痊愈,努力过上好的适合自己的生活呢?
所以,如果不喜欢就做出改变吧。
第五篇:理解生活杂文随笔
原本已经看开,但有时仍会感到困惑茫然。身边有人交朋友好像特别容易,但我做不来,90%都只停留在认识过,7%停留过曾经很要好、很熟过。只有那么3%,真正的留了下来,这其中,还不知道那些人什么时候会离开。
“人际关系”从小对我来说就是不易攻克的难题,而渐渐觉察到这件事情是在初中时。此后,我一只手数得过来的、为数不多的好友,都在某种程度上比我开朗,比我更容易亲近。并非说我是什么内向无法恣意的人,只是说,我对“关系”没有很大的追求欲望。两个月前,自己独自跑到青岛玩,在回程的飞机上和附近的大叔聊天,并没有什么违和感。尽管其中充满了别扭,但我告诉自己,要对不同的观点怀以宽容。因为我并不会因他人的几句话,而改变我所拥有的看法。
我也常会想,当我把一种关系定义为,或者说标以为“人际关系”的时候,这段关系是不是就已经要注定崩坏了。只是找不到其他的词语代替,“朋友”这个词,实在难得。同样地,我从小就很少使用。“好朋友”这个词一说出来,只能表明我们关系非常非常要好,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
从前的朋友,总是大家在一起久了,陪伴久了,不知不觉发展而来。现在的朋友,有时会追求心灵的共鸣。我又觉得自己表述地颇有问题。在读书、电影、音乐、仅有的爱好、共同的失望、相异的观点、莫名的信任等方面,因为相似或相异而被相互吸引,成了我定义中的“朋友”。有现实中的朋友,也有虚拟中的朋友。但后者,有时更加不靠谱一些。
我对人性一直保有悲观的态度。因为不相信。曾经也是相信的,但很多事实向我证明,大家都是说说而已。因此,习惯了不对人报以期待,哪怕怀有期待,也会对万一不好的结果没太大的感觉。这样就可以避免失望的可能。感觉像是缩头乌龟一般。
好友大玮曾经说过我是熊猫,因为稀有。但我不觉得,我只是那个一走进人群便淹没在其中的普通人。
生活,真的好难理解。所有离开了学校的人都告诫我要珍惜校园生活,所有踏上了工作的人都会有时像我抱怨关系的恶心,所有那些笑着的人都曾问过我,你究竟在不开心些什么?
至少现在,我没有不开心的。很是平静,外面阳光很少,歌曲很舒缓,开题答辩通过了,尽管后续还有一堆的事情等待着要被一一完成。
原本只是想抱怨一下自己对人情的悲观,不知不觉牵扯到了很多,写得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学着,慢慢理解,这样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