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本神社之旅的记忆杂文随笔
卧室的墙上,挂着一柄福扇,是在日本的明治神宫请回来的。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希冀着把好运带回来。我毕恭毕敬的把它挂在墙上,室友却打趣的说道:日本的神明可管不了咱们得事。我笑了笑,不置可否。
我其实还是相信命运和神明的,但并不是那种封建迷信式的,而是,当我走进寺庙和神宫祈祷时,内心是无比虔诚并相信却有神明在注视着。
日本据说有八百万神明,这是日本神道的一种说法,即万物皆有灵,所到之处皆有神。日本人是相信神明无处不在的,所以各地都有许多神社供百姓参拜。
初到东京时,与朋友吃了宵夜,信步走在长街,偶遇一神社,名曰“花园神社”,便决定进去拜上一拜。走过长长的红色鸟居,就走入了神明居住的地方,尽管夜以过半,仍有不少人在参拜。我也走上前去,摇响了挂在门前的铃铛,双手合十,虔诚祷告。
翌日去了浅草寺,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两处。第一个便是进入参拜前的净手。首先要用右手握住接一勺水后慢慢浇在左手上,再以同样的方式清洁右手。然后再次将勺柄换回右手,倒一些水在左手的掌心并进行漱口;漱过口后,再一次清洁左手;最后将勺柄立起,扣起来放回原来的位置。
另一处是求神签。我将“赛钱”投入钱箱,双手捧起桌上的竹筒,闭上双眼,摇了起来。好大一会儿,咔嚓一声,有支竹签掉了出来。拿出对应解签箱中的神签,映入眼帘的是大大的凶字,心情抑郁了一下。按照神明的指示,抽到不吉利的签只需要将它系在旁边的神树上,就不会把它带回家。系完后,我对朋友说,我非要抽个吉不可。朋友则劝阻我:万一一直是凶咋办。我想想我的脸,觉得朋友说的有道理。
一百根签,从圆筒中掉出的概率是均等的,是吉是凶也都是随机的、偶然的,但谁又能证明,这一刻你摇出的签,不是天意的安排、不是命运的必然呢?
在咱们中国,从古至今有一个很神秘的职业,就是算命先生。过年在家,我妈说,你这感情之路颇为不顺利,要不哪天带你去算算姻缘,邻居有个妹妹,算过了挺准的。我一听挺准的,突然感到害怕,然后才是抗拒。
倘若算出个单身一辈子,我必是不相信的;但倘若算出,在哪个时间段哪个地方,将会遇见我今生的另一半,那我该相信吗?若是信了,岂非我的爱情我的命运,早已被他人安排好。把什么都算出来了,那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呢?我想这便是我恐惧的原因。
爱情最大的魅力,不正是不期而遇;生命最大的乐趣,不正是未来充满无限可能。若是一切都已明了,岂非十分乏味?也许你要说,算出了厄运,不就可以避免。但,人无论如何最终都将走向死亡,谁也无法逃避。不知厄运明天是否到来,才会更加珍惜今天。不知好运明天是否到来,在面对苦难时,今天才更加充满希望。
第二篇:西藏之旅杂文随笔
告别了林芝,我们当晚回到拉萨,前藏之旅暂告一段落。第二天,我们前往日喀则——较为原始的后藏地区。
在车上听着赵雷的阿刁,突然感受到民谣那种淳朴、真诚的感觉。“甘于平凡,却不甘平凡地腐烂”好像在说藏民平凡的人生,却因将所有奉献给信仰而不平凡。我们驶向五千米海拔的山顶,听说在那附近有甘巴拉雷达检测站,有驻守边疆的士兵,有他们用平均减少五年寿命换来的和平。
回头望去,山路弯弯绕绕,像围在山间的洁白哈达。我们路过云雾层,看车辆在狭窄而视野局限的山道上险会。
下山时,云层出现了一个缺口,露出了炽热明媚的阳光。在这样的天气下,我们看到了被当地人奉为“圣湖”的羊湖。湖水湛蓝泛绿,冰冷清澈。当地的藏民牵着牦牛,带着藏獒,在游客中寻找生意。我们用湖水打在双目和额头,祈求圣湖的祝福。
再向前是冰川和矿藏区,但西藏的矿藏由于国家限制,还不能被开发,部分矿山山体在阳光下泛着银色的金属光泽。令人悲伤的是,冰川却被全球气候变暖过度地“开发”了,融化的雪水汇成小溪,在黑色的山上显得格外突兀——那是冰川的血。
傍晚我们回到日喀则的小镇借宿。街上来来往往藏民很少,大多是来生活的四川人。藏区温差很大,下午若放晴,与晚上会有十多度的温差,而刚刚一阵疾雨使温度又低了一些。我们在简单用餐后回到酒店,为明天的旅途养精蓄锐。
第三篇:白色记忆杂文随笔
我所谓的白色记忆 冷地上泥泞的雪
车窗上粗糙的雾气 和伞上结的冰花
人们说 冬日的念想厚重而冰冷
我本该遗忘如石沉大海
时间 却在你的面前戛然而止
洁白的雪从空中飘下
我向着这般晶莹 询问追思
它沉默不语 狂风骤然肆起
提醒此刻我留下的手心温度
温柔的雪从空中落下
我向着这般晶莹 祈求道路
它在衣襟上 模糊了轮廓
缓缓的言道
“没有真理”
看透世间万物的雪
在我的背后
掀起白浪波涛汹涌
重申“没有真理”
天渐愈寒 那么
请你 收下这些木柴
这是我唯一不慌张的祝福
第四篇:建筑日本下鸭神社小屋
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向日本平安时代的和歌诗人和作家鸭长明kamono chomei致敬,在古老的日式建筑中设计了一个具有现代感的空间。据传,这位著名的文学家隐居并皈依佛教之后,建造并生活在一个三平方米的小屋中。当他离开家族世代相传的神社之后,鸭长明的晚年一直生活在这个都城之外的“简陋棚屋”中。
这种极小建筑据说是日本紧凑式住宅的最初原型。隈研吾用现代材料重新设计了这座小屋,但同时又保持了古建筑充满诗意的建造方式。
为了突出它的‘移动性’,建筑师使用了ETFE塑料,即可以卷起来也便于携带。他们用磁性材料把塑料夹在木架子上,三种柔性的材料结合,就成了一个硬性的箱子。
800年前,鸭长明开启了日本住宅建筑的传统,800年后,隈研吾在精神上改造了这个人尺度的小建筑,并将它安置在日本最古老的神社之一,下鸭神社中。
第五篇:有一种记忆杂文随笔
今夜,凉风习习,月色如水。那一缕缕清辉幽幽的洒落在阳台上,晚风伴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触撩动着心间的念想……
不知不觉间,时光匆匆走到了九月的下旬。授业恩师的一场三十年笔耕回顾座谈会,让我再次代入学生的角色,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与一众相识、不相识的朋友,如听一曲清韵,翻开尘封已久的记忆,聆听恩师在过往三十年里的心路历程。会后返家,心绪难宁。于是乎,趁着微凉的月色,独自梳理这片缱倦的心情,酝酿一些无关华丽的文字,让少年时期久违的心结再度与笔尖记忆重逢。
陈远老师出生于一个教师世家,自小受音乐与文学的艺术熏陶。以其自身对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学问的精熟及领悟,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影响着许多人对高品位精神生活的追求。有人说,陈远老师的文学作品、音乐时评洋溢着生命的激情,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他对于音乐和文学的热爱,此言不虚。在向读者倾诉了音乐那无尽魅力的同时,也蕴含了陈远老师对父辈、师长和友人的深情,也给予我们以历史和人生的诸多感悟。数十年一路走来,陈远老师执著于自己的梦想,无论顺途逆境,成功失败,他都一如既往地默默耕耘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想,或许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天地。正如陈远老师,音乐、文学就是他的一片天地。即便在旁人眼里,他的音乐文学之路曲折崎岖,坎坷多变,但他依然甘愿为之努力,为之付出,且乐在其中。我很庆幸,可以成为陈远老师的弟子门生,即使我没因此而成功,然,有师如此,实属人生一大快事。
往事可以丰富阅历,沉淀记忆,眉宇间的怅惘,许是岁月的折磨,让人有种无可奈何的感觉。然而,当时光缱绻了浮华,繁华与葱茏逐渐淡然于心,记忆中所有未尽的断章残句,不管我们愿或不愿,终将如昨日昙花,消失于云水之端;如果说,人生是一条河流,那么回忆便是这条河流中温馨的港湾。岁月的交错更迭,演绎了千百种别样的风情。几度回眸,岁月沉香,我们最不舍、最放不下的,是儿时曾经的那一份依恋与温柔。还客天涯,清梦如诗,于生命衔接处,坐望光阴两岸,品味岁月的沧桑。抛却心间多情的牵绊,让心灵深处透出婉约安然,让那一抹沉醉的忧伤,细细飘落。如果可以,我想抓住蹉跎岁月的流痕,让唏嘘的光阴不再因伤感而泪波盈动。如果可以,我愿为吾师牵马坠蹬,为其执着和奋斗的艰辛之路,铺洒一路的氤香。
坐看流年岁月老,秋心间或自逍遥。放飞心中无声的梦想,谱一曲清韵于流年,让岁月的记忆,在这里停泊......拾起心中那一份不泯的希望,从容向暖,展靥云烟,将心间的点滴惆怅,化作唇边淡淡的一笑,化作生命里,最美的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