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外高等教育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改革对广东省的启示论文[模版]
【关键词】财政预算 改革 启示
【摘要】以绩效预算思想为主导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不断得到推进,成为解决财政资金紧张与教育规模扩大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本文分析了国外相关国家在教育财政预算管理方面的改革思路和措施,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国外高等教育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模式评析
(一)国外绩效拨款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
1.绩效拨款产生的背景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开始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增长、生均教育成本的不断提高与各国高等教育公共拨款支出的增长缓慢、高等教育财政相对萎缩的矛盾日渐突出。在有限的财政资源情况下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成为各国教育、财政部门重点关注和要解决的问题。绩效拨款,是指政府部门根据高校在办学、科研等方面取得的绩效指标的表现,包括质量、效率和成本等,分配指定的财政经费。其主要思路就是将市场规则引入高等教育市场,使得资源配置更有效率和公平,同时也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公平竞争,有助于提高高等院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2.国外绩效拨款的实践
(1)美国的绩效拨款模式——以田纳西州和南卡罗来那州为例
田纳西州是目前仍在实行绩效拨款的州中最早制定和实施绩效拨款的州,被各界人士视为比较成功的案例。1979年,田纳西州高等教育委员会与高校协商制定了绩效拨款政策,并建立了10项绩效指标。对于绩效表现出色的公立高校,政府将给予超出该校财政拨款总额一定比例的“奖金”。1980-1981学年,田纳西州的公立高校可以凭借绩效指标的优异表现获得高校总财政拨款2%的最高奖金。目前,其额度已经提高到高校总财政拨款的5.45%。田纳西州绩效拨款占高等教育拨款总额的比例在所有将一部分财政经费按绩效表现分配的州中是最高的。从1982-1983学年开始,田纳西州的绩效拨款每5年进行一次,在5年内根据年度的绩效表现进行微调。经过几次重大调整,10大绩效指标被赋予不同的权重,产出指标占大多数,所占比重也最大;其次是过程和投入指标。田纳西州绩效拨款方式体现出纯奖励性和非竞争性这两大特征,绩效表现出色的高校将获得经常性财政拨款一定比例的奖金,绩效表现不佳的高校却不会受到拨款削减的惩罚,而且高校是否获得奖金和其他高校没有关系。
与田纳西州不同的是,南卡罗来那州是美国唯一将所有高等教育财政经常性经费根据绩效指标分配的州,该州以州议会批准的《绩效拨款法案》为依据,对绩效拨款政策进行了规定。南卡罗来那州的绩效拨款方式注重惩罚机制,只有达到“明显超出标准”等级的高校才能获得全额的经常性经费,其他等级的高校都将承受一定程度的经费削减。而且,由于州财政拨款总额是固定的,南卡罗来那州的绩效拨款在高校之间的分配竞争程度较高。
(2)英国的绩效拨款模式
由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以下简称HEFCE)对科研拨款的分配是一种典型的绩效或产出导向型拨款方式,只有达到一定科研质量标准的高等教育机构才能获得拨款。对科研质量的评价由RAE做出,分配的经费主要用于科研的基础建设。这一分配具体体现在质量相关的主流拨款中。拨款公式以科研活动的人数作为计算科研拨款数额的基础,对那些达到一定科研质量标准(4分以上)的学科,通过两种因素确定各高校的拨款额度:其一是成本权重系数,即将68个学科领域按其成本分为A、B、C三大类,每一类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其二是依据RAE的评价等级作为权重。某高校某学科获得的科研拨款额度就是学科拨款额度标准乘以费用权重系数与科研人员数量,再乘以科研质量权重系数。为了贯彻英国政府《高等教育的未来——政府白皮书》中提出的要求,HEFCE还对那些科研评估达到5以上的学科提供额外的科研拨款。
(二)国外绩效预算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
美国总统预算办公室对绩效预算的定义是:“绩效预算是这样一种预算,它阐述请求拨款是为了达到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而拟定的计划需要花费多少钱,以及用哪些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其在实施每项计划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完成工作的情况”。世界银行专家沙利文认为:绩效预算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以业绩评估为核心的一种预算体制。具体来说,就是把资源分配的增加与绩效的提高紧密结合的预算系统。
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将高等教育绩效经费政策分为三大类:绩效预算、绩效拨款和绩效报告,并给出了明确的定义。绩效预算是指州政府将高校绩效指标的表现作为影响高校财政预算的综合因素之一;绩效拨款是指州政府直接根据高校绩效指标的表现分配指定的财政经费;绩效报告是对州高等教育或高校绩效指标的表现的定期报道。绩效报告对高等教育经费的分配没有正式的影响,本质上不属于绩效经费分配方式,但是作为政策杠杆,它仍然被视为绩效政策之一。绩效拨款中,财政经费的分配与高校的绩效表现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自动的和公式化的。绩效预算中,高校由于绩效表现出色获得额外经费的可能性取决于州政府的主观决定。绩效报告主要依靠信息的公开性刺激高校提高绩效表现,它采用的绩效指标的数量要远远大于绩效拨款或预算中使用的绩效指标的数量。从美国的情况看,采用“绩效预算+绩效报告”和“绩效拨款+绩效预算+绩效报告”形式的州略多一点,仅采用绩效拨款形式和仅采用绩效拨款和绩效预算形式的州明显较少。
二、国外高等教育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改革对广东省的启示
(一)预算管理模式应以目标或结果为导向,强调有效性和效率性
由于高校长期以来忽视办学成本效益分析,造成不少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规划不周、管理不善、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的现象,有些学校脱离实际,讲排场、讲形式、搞形象工程,超标准、超规模建设,以致存在一方面经费紧张,另一方面又资金和资产闲置浪费、效率低下、流失严重等现象。根据2007年广东省教育厅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省高校2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共有1718台(套),总价值为9.72亿元,其中处于闲置状态即零机时的有189台,占11.43%,总值达10409万元。也就是说,一年约有1亿元的设备未产生任何使用效益。还有382台(套)未能达到400机时以上,有33%的大型设备使用机时不达标,说明政府投入的每100元中有33元是无效投入,40万元台(套)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有81台为零机时。预算模式以目标或结果为导向,强调有效性和效率性,有助于将结果导向和顾客中心的市场理念导入高等院校,把资金分配与教育生产联系起来,以使那些培养更多学生和质量更高的学校得到更多的资源,使高等教育财政资源的分配机制更加简单、公平、透明和自主,促进大学之间的质量竞争。
(二)改革目前的拨款制度,适当考虑绩效因素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高等教育经费使用的效率和责任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世界各国开始进行的财政拨款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把产出或绩效拨款机制引入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中。但是,绩效拨款模式对相关绩效指标的定性标准不易把握,也难以量化,从而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和程度。所以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还是以投入拨款为主,只是其中引入了绩效因素,如澳大利亚和英国、美国的一些州等。鉴于我国目前的现状,完全实行教育经费绩效拨款不太可能,绩效拨款模式只是作为公式拨款法等模式的辅助方法。
(三)建立系统、科学和合适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拨款机制的核心部分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指标的选择关系到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因此,如何设计和选择指标成为指标体系的关键。总结以美国为代表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绩效指标的系统性。指标不仅考虑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办学成果的各个方面,博士、硕士、本专科等不同层次,而且要关注高等教育资金的投入、使用(过程)和产出这三个不同阶段。
2.绩效指标的合适性。指标的选择必须结合高等学校的共同情况和特殊情况,通过收集大量的基础数据,经过多次测算获取。既要包括通用指标,也要包括个性指标。
3.绩效指标的发展性。随着外部环境和时间的变化,各个指标本身及其对应的权重也会改变。因此,为了保证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必须及时根据客观环境进行调整和修正。
4.预算管理模式的改革应循序渐近
从国外推行绩效拨款或绩效预算的发展过程来看,都历经了法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阻力,而且还继续在实践中探索和检验。因此,广东高等教育财政支出预算模式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
借鉴绩效拨款制度和绩效预算在各国高等教育中的实践经验,笔者对于目前广东省高等教育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改革的主要建议是:首先,修正和完善目前的生均定额拨款公式,公式中要考虑实际生均培养成本、通货膨胀、成本上升等因素;其次,委托中介机构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进行评价,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结合绩效评价结果,将绩效因子纳入拨款公式,根据绩效分配的资源比重可逐步增加。
【参考文献】
[1]严吉菲.高校绩效拨款评估机制的比较研究:基于北美的视角[J].高教探索,2007,(5):66-70.[2]美国高等教育绩效拨款政策——两个州的案例比较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4):63-69.[3]周炜.建立中国的公共高等教育支出绩效与责任体系[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8):12-16.[4]郑晓凤.美国高等教育绩效拨款特征——以田纳西州为例[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6,(2):43-45.[5]刘国永.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原理、方法及运用[J].教育与经济,2007,(3):30-35.
第二篇:国外电价制度及对我国电价改革的启示
国外电价制度及对我国电价改革的启示
【关键字】电价 电价改革 电价监管【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外几个比较典型国家的电价制度及电价监管情况,并结合我国电价制度现状,提出了对我国电价改革的建议。
备受瞩目的电价体制改革方案已尘埃落定,但如何具体实施和操作依然是悬念重重。其中,理顺电价机制是此次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电价作为电力市场的支点,在电力市场中对促进市场竞争、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应该在吸收国内外电价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实现我国电价的改革,以促進我国电力工业同社会、经济、资源的协调发展。国外电价模式
由于世界各国的电力行业改革采取的方法与形式各不相同,因此各国的电价制度以及电价形成机制等也相应的有所不同。
1.1英国的电价模式
英国电力市场中的电价形成主要基于发电方的报价及电力负荷预测,买电方(地区电力公司和大用户)并没有参与其过程。每天午前,各发电厂将第二天每台机组每半小时的运行数据报给电力库(p001)。根据以上数据及电力库对系统每半小时的负荷预测结果,由计算机对发电机组进行排序,并于下午3点公布。随后,根据全网购电成本最低的原则,确定发电计划,得出第二天48个时段的电价。该电价共分两种:一种是由电力库向发电商买电的电价,称为电力库的购买电价(Pool Purchase Price,PPP)另一种是用户从电力库购电的电价,称为电力库的销售电价(Pool Sell Price,PSP),PPP和PSP为实时电价。在英国,通过超高压线路从发电厂输出电力的公司是持有输电许可证的垄断者,物价管理规定控制这些公司的收费价格,其控制方法是限制价格上涨,使其在零售价格指数基础上加上或减去一个“X”因子。
实时电价是在边际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一个与时间和电力系统的许多随机变量有关的函数。实时电价包括发电厂的上网实时电价、互供实时电价和销售实时电价。发电
厂的上网实时电价仅涉及到系统的电能边际成本和发电质量和收支协调费用,而互供实时电价和销售实时电价还涉及到输配电网的维护、损耗及网络供电质量、网络收支协调费用。可用如下的数学模型来表示第i个用户在第t时刻的实时电价:
式中:
E(t)——系统电能边际成本;TLi(t)——网络微增损耗费用;TMi(t)——网络维护费用;St1(t)——发电供电质量费用;NGi(t)——网络供电质量费用;S2(t)——发电收支协调费用;NSi(t)—网络收支协调费用。
实时电价是在电力市场发展过程中提出来的,它更准确地描述了电价结构,较好地反映了电力系统不同时间的发、供、配电成本,并且能够有效地反映电力供需状况,调整发电和用电的运营状况,为不同类型的电厂开展竞争提供良好的条件。
1.2法国的电价政策
法国的电价把用户容量和电压等级结合起来进行分类,分成蓝色、黄色和绿色电价三大类:
1.2.1蓝色电价
适用于容量为3kVA-36kVA的低压用户,电价结构由电费和电量电费构成,并按居民与农业用户、市政和小工业不同类别分类制订不同的收费标准,包括简单电价、分时电价、避峰日电价。
1.2.2黄色电价
适用于预定负荷在36kVA-250kVA的低压用户,按用户的用电时间分设电价,供用户选择。黄色电价在蓝色电价与绿色电价之间起到较好的衔接作用
1.2.3绿色电价
适用于容量大于250kVA的中压、高压和超高压用户,并由用户预定需量,按照用电季节和用电时间分设电价:冬季实行严冬高峰、严冬正常、严冬低谷、冬季正常和冬季低谷电价,夏季实行夏季正常、夏季低谷和盛夏电价,其中,严冬高峰电价最高,盛夏电价最低。作为绿色电价中用户数最多的A5电价,按照一年内用电负荷利用小时数划分成4档:短利用期方式,利用小时数为0-2000小时;中利用期方式,利用小时数为2000-4000小时数;长利用期方式,利用小时数为4000—6000小时数;特长利用期方式,利用小时数为6000小时以上。该电价结构采用的是利用小时数越高、基本电价越高,千瓦小时电价则越低的成本分摊原则。
每类电价中都有一种几乎与每天相适应的基本用电电价,还有用于鼓励用户在可能情况下将其部分用电量转移到本低负荷期用电电价,而这部分电价都是可供用户自行选择的电价,因为法国的超负荷收费及高峰电价都是很高的。
1.3日本的电价情况
日本的现行电价是以社会高福利和推进节能为出发点的。对照明用电施行三段电价制,对电力用户采用了特别电价制。
1.3.1三段电价制
第1段是生活必需用电,电量限为120kWh/月,其电价最低;第2段电量限为120kWh/月-200kWh/月,电价约为第1、第3段电价的平均值;第3段用电为200kWh/月以上,其电价最高。这一制度反映出用电越多,电费越高,这对节能和高消费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1.3.2特别电价制
特别电价可说是一种递增电价,是参照历史用电量确定各类用户的电量基准,对合同电量和用电量未超过基准电量的部分采用低电价,对超过基准电量的部分则采用分段递增的高电价,新增用户则采用较高的电价。
1.3.3季节电价制
为了满足季节性高峰用电,需增加大量的发供电设备和线路,随着季节变化,用电负荷减少时,设备利用率大幅度下降,使运行和维修成本增加,根据成本为主的原则,必然在电价上有所反映。此外,对于任何季节,都存在昼夜用电的峰谷差,因而还有白昼和夜间的峰谷电价制。
1.3.4二部电价制
在各种电价中,除定额照明电价按二部电价制外,其余各类用电电价均为基本电价(即容量电价)加电量电价的两部电价制。分析国外的资料可以看出,利用价格手段促使用户调整负荷方面有很多方法,几个发达国家都是给出几种电价供用户选择,这样做的一个目的就是使用户的用电安排有利于电力生产的安全和经济。国外的电价监管
价格管制是政府实行间接调控的主要工具,它必须在国家立法和政府决策的范围内行使职权,发挥作用,而且应当与一定时期的电力工业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努力保护市场参与各方的正当权益,鼓励公平竞争,促进经济协作。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由于电力工业改革和电力市场运行的不同模式,其对电价的管制也各有特点。
英国政府对电价管理采用的是RPI-X管制模式,即采用零售价格指数(RPl)减某一个百分数X作为电价上限。其基本范式是管制价格应随“通货膨胀率减去X”的变动而变动。按照这种办法,价格上限每年的涨幅在数值上应该等于通货膨胀率减去经济学规范分析所得
到的每年效率的提高率(“X”)。RPI-X管制的内在原理是它能为被管制的公司提供改进效率、削减成本的动力,因为它模拟了竞争市场,电力厂商成为定价方,所有成本方面的节约都会直接成为厂商的利润,传统政府管制的反向激励不存在了。RPI-X价格上限制度能激励厂商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并能避免政府补贴的不公平问题。
法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是国有集中垄断经营型。法国制定电价的基本法律是国有化法,以国有化法为基础的法国政府与法国电力公司之间的计划合同是制定电价的基础。计划合同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按国家经济政策的经营计划目标,由政府与法国电力公司商定,在此范围内准许法国电力公司自主经营。由于法国比较注重控制电价目标,因此,在计划合同中对电价作出了明确规定(如电价每年降低1.25%,1993-1996年的合同),以促使电力公司不断提高效率。现在执行的电价在计划合同的一定范围内,法国电力公司可以自主调整。超过一定范围时,由经济财务部和企业研究部以联合部令形式批准。作为间接制定电价的机关,有电力公司管理委员会和物价委员会。电力公司管理委员会是政府的当然咨询机关,包括6名政府有关部门代表(代表政府利益)、6名重要工业用户和金融部门的代表(维护消费者利益)和6名公司职工代表。物价委员会是经济财务部有关物价的咨询机关,由消费者、经营者和民间人士组成。
日本的电价监管主要是中央集权监管,日本有关电价监管的法律主要有电力工业法和供电规程。电力工业法规定,电力企业制定电价或按用电条件制定供电规程时,必须申请通商产业大臣批准。通产大臣受理申请后,除了听取申请人的申述外,还要组织“公听会”,邀请有利害关系的人和有学识、有经验的第三者参加,广泛听取意见,以便审查。启示与借鉴
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各个国家在制订电力价格时,都必须考虑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和公用事业的规律,并结合本国的社会制度、电力工业管理体制、能源政策、财政状况等全面考虑,灵活掌握,使电力价格能满足电力生产特点,既有利于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又能使用户的费用负担按其自身的用电规律,达到公平合理,并以电价必须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才能付诸实施的行政手段,来保证电力公用事业的发展,使电力价格相对稳定,更加合理。在英国、法国及日本三国的电价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有些电价改革的举措是值得我们关注并借鉴的:
3.1应确定科学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
在进行电价改革时,应遵循价值规律,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电力产品的价值,进而确定电力产品的价格。
3.2应设置合理的电价结构
我国各种用电的比价不尽合理,电价结构繁简不当,没能体现优质优价这一市场经济的重要定价原则,因此电价结构改革势在必行,并且改革要遵循以下5个“有利于”:有利于反映电能商品成本,有利于用户公平合理的负担电能商品成本,有利于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节约能源政策,有利于简便易行,有利于电网商业化运营和电力企业的生存发展。
3.3应理顺电价分类
我国现行电价分类种类繁多,使广大用户对电价不理解、电费管理人员也难以掌握,执行困难,影响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理顺电价分类,并做到简明易行。
3.4应促进电力消费
我国现行电价,对同一类用户只有一种电价,用户选择余地不大,缺乏用电的积极性,降低了用电热情。在当前电力供应满足需求时,为了扩大电力市场,应充分利用电价来调动用户优化用电结构的积极性,对同一类用户给出2—3种电价以供选择,实行分级递减或分区段递减电价,鼓励用户多用电。
3.5应扩大两部制电价实施范围
两部制电价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的电价制度,它可以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提高负荷率,使用户负担合理和保证电力企业的收入。但是,我国目前只对容量在
320kVA级以上的大工业电力用户执行两部制电价,为了使用户合理负担电力工业企业的容量成本和电能成本,充分发挥两部制电价的优越性,应扩大两部制电价的实施范围,建议除居民用户以外的其他电力用户均实施两部制电价,另外居民用户应规定月最低电费标准。
3.6应提高峰谷时段的差价
目前大多数地区已普遍对用户实行峰谷电价,促使用户移峰填谷,提高负荷率,搞好均衡用电,以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潜力,合理利用国家的电力资源,同时还可提高电能质量。因此实行峰谷电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峰段电价并不高,使得这种电价制度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因此应提高高峰时段电价,宜为平段的3-5倍。
3.7应建立规范有效的电价监管体制
建立电价监管组织机构能有效地防止发、输、配之间交易补贴现象发生,确保信息对称,真正做到电价制订、实施中的公平、公正和透明。电力市场的电价管制主要是间接管制,这就要求我国政府管理电价的方式要从以直接控制、审批电价为重点,向电价水平由市场决定、政府以制定竞价规则和研究、制订电价结构为重点的转变,对电价实行间接调控上一页
第三篇:建构主义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论文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其主要思想就是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而生成的意义。由此可见,建构主义理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规律,还可以促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更好地发展下去。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建构主义理论对其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建构主义被人们认为是教育心理学领域中“正在发生的一场教学革命”。虽然建构主义是在认识发生论、智力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但从作用的角度来看,建构主义是集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于一体的教学理论。当前,建构主义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得到了大部分教育者的支持,其非常重视在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对其事物自身的见解。因此,建构主义是把增进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为基本教学任务,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
一、建构主义的分类
1.激进建构主义
激进建构主义是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主要有两条原则:其一,知识不是一时积聚而来的,是通过自身不断学习积聚而来的。其二,知识的功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提高自身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皮亚杰认为知识是在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得来的,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众所周知,知识不仅可以用于发现客观存在的事物,还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2.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主要是以维果茨基的教学理论为基础,该主义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知识是在人类社会的范畴里慢慢积聚而来的。该理论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还关注学生在社会中的主要表现。
3.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的主要思想是:知识是由个体建构得来的,靠的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其实就是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中,找到另一个知识点,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知识。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1.教学的主体就是学生与教师
部分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见解,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有部分教学者认为,这一解释太过笼统,没有更好地解释出何为知识。通过教学者的努力终于发现较为合理的解释: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学生通过自身环境中所得到的,知识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吸取的。从建构主义的主要思想可以看出,学生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来获取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出自身见解,可以对教师和环境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反应,从而把吸收到的知识进行重组,生成新的知识点。也就是说,建构主义者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在刺激和反应间形成联系,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层面上发现不同的知识点,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逐渐形成一种主动求知、主动求问、主动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2.课程是学习者原有经验的重组与改造的过程
学习者不仅仅是教育内容的接受者,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由于学校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在进学校之前,学生已经从家庭和社会环境吸收了部分知识,而这些知识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清楚,学生不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要通过其自身的不断探索。生的知识一般可以分为结构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知识是日积月累的,不是一时之间就可以积聚而来的,当代心理学家古宁汉提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不是把外界的知识硬搬到记忆中,而是通过对原有知识的不断探索,以得到更多的知识理论。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建构主义教育者建议改革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把理论知识逐渐转换成更多的实践活动,要尽量体现出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多样性,全面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进而促使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参与新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师和学生既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看法都大一样,对待解决问题也有自身独特的解决方法。因此,相关人员特别强调学习活动不单单只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通过他人的互动过程。只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相互交流,才能促使教师与学生发觉自身不足之处,并不断改正自身缺点,以此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习者和教师共同进步。建构主义者认为传统的师生关系,并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的身份应定位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上,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充分相信学生,不能把自我观点和看法强行灌输给学生,比如,在分析课文时,教师问:同学们,冬天和春天的树有什么不同呢?甲同学回答:冬天的树叶子全掉光了,春天来了叶子又长出来了。教师忙点头道:该同学观察非常仔细。教师点了点乙同学,该同学说:四川冬天的树不掉树叶,反倒是夏天的树掉树叶。教师说:这是你的个人看法我不同意。上述教师的做法并不可取,教师必须要知道答案不是唯一的,教师应该在学生遇到的问题时及时给予有效指导,给学生提出实质性的建议,要让同学独立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4.学生是学校课程和教学的中心
课程与教学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的专业人才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但是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是可以进行自我发展和进步的个体,若教师只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考虑学生的需求是不可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型人才的。因此,建构主义者建议学校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视学生为学校课程和教学的中心,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学习内容。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高等教学改革的启示
1.教师必须要转换教育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中小学的教学方法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国外的一些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国内教师的支持与应用。部分中小学教师正尝试着用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比如“满堂灌”“只注重学生成绩而不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学生前进的脚步。要想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学校就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构建出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建构过程,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优秀学生。
2.要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实用性
课程内容的编制不仅仅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进程和教学效果,还会决定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为了加快我国高等教学改革的脚步,相关人员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教学方式。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所联系,同时还应该满足学生的各个需求,全方面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出新的知识,充分发挥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通过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充分说明,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可以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相关人员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要为学生编写适合的教科书和参考资料。当然,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也会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知识水平,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得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以此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综上所述,要想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摒弃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树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建构主义理论更好地应用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并不断汲取国内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进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全面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方芳.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医学生(本科)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06.[2]李改玲.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1.[3]杨丽.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教学理论批判及另一种发展的可能[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4]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5]孙丽媛.建构主义教学论与高中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6]宋静.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乏力”现象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第四篇:国外创业教育的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摘要:创业教育对提升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创业教育在国外起步较早,发展比较成熟。本文分析了国外创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我国创业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创业教育自主创新国外高校
“创业教育”最早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专家柯┝博尔将创业教育总结为: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随着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受过高层次教育的失业者的数量越来越多。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9年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提出:“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由此可见,实施创业教育,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
在我国,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等9所大学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开始了推行创业教育的实质性工作。目前创业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由于起步晚,我国创业教育还处于萌芽探索阶段。本文分析了国外创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以期为我国当前大学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一、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特征
创业教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一直深受重视,发展比较成熟,至今已经颇具规模。纵观国外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随着其对创业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从理论到实践都呈现出了鲜明的特征。
1.起步较早,政府重视
国外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早期,美国是最早开设创业课程的国家之一,其于1919年就开始在大学设立创业教育类课程。1947年,哈佛商学院开设了一门正式创业课程—《新创业管理》,共有188名MBA学生参加了该门课程的学习。德国的创业教育起源于50年代职业院校的“模拟公司”。“模拟公司”是指人为创造的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模拟公司”是创业教育中最早最有影响力的实践教学方法之一。在澳大利亚,大学里的创业教育已经进行了40年,澳大利亚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针对创立小企业,积极开展小企业创业教育。印度在1966年就曾经提出过“自我就业教育”的概念,鼓励学生毕业后自谋出路,使他们“不仅是求职者,还应是工作机会的创造者”。国外很多国家都比较早地设立了专职创业教育机构,具体负责学校创业教育方案的实施和管理。肯尼亚技术培训与技能开发部规定:凡有条件的职业学校都要设立创业教育研究室、小企业中心。日本特别重视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把创业教育放到了必修课的位置,日本高校于1994年创设的“综合学科”的课程结构由必修课目、选修科目和自由科目组成,其中《产业社会与人》作为学生的必修创业课程。印度政府1986年的《国家教育政策》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自我就业所需要的态度、知识和技能”。德国政府更明确地提出,高等学校要成为“创业者的熔炉”。
2.课程丰富,形式多样
国外很多高校不仅开设了创业课程,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课程结构。澳大利亚在原有创业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实行课程结构改革和调整,并开发了四套模块化教材,即综合性介绍类教材、工业类教材、商业发展类教材和远程教育教材,每套教材分别有管理自己,即对创业者和经营者个人素质的评估、开发和培训;管理他人,即策划、创建、经营与运行、财经与保险、市场和教学评估等可以独立地着重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教学模块。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学30~200课时。在美国有1600所以上的大学提供了2200门以上的创业课程,277个与创业有关的职位,44种相关的学术刊物,核心的管理杂志也对创业非常关注,有100个以上的创业中心。美国斯坦福商学院创业研究中心已经开发了21门创业学科领域的课程,特别热门的课程有《创业管理》、《创业机会评价》、《创业和创业投资》、《投资管理和创业财务》、《管理成长型企业》、《高科技企业的战略管理》等。百森学院开设33门课程,仁斯里尔理工大学开设了20门课程,UC伯克利开设了23门课程。肯尼亚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开发了创业教育课程大纲,明确规定了创业的内容,如创业机遇、创业意识、创业动机、创业能力、企业经营管理等。
3.注重实践,强调应用
国外创业教育非常关注学生创业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美国的高校,在教学内容上十分注重学生对创业教育有关内容的体验,通过这种体验让学生能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教师组织学生设计商店店面、寻找商店地点、给商店取名、判断销售目标、讨论预算、开发广告等活动,循序渐进,体验创业活动。1983年,美国奥斯汀德州大学举办了首届商业计划大赛(类似于我国的“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接着,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许多大学,每年都举办这一类的竞赛,并很快波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大学。而这其中,麻省理工学院的大学生商业计划大赛影响最大。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有几家新企业从大赛中诞生,并有相当数量的计划以高价转让给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由商业计划直接乳化出来的企业中,有的短短几年即成为营业额为数十亿元的大公司。印度的大学也非常重视创业实践教育,很多大学成立了创业中心,协调课程、活动、项目和资源,印度管理学院创业中心每年举办国际商业计划书大赛,该项赛事为亚洲最大的商业计划书大赛之一。技术学院和商科院校一样,也设有很多创业中心,并且设有乳化器,向学生企业提供从复印机到会计咨询等一系列服务。在印度,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校在组织全国性,甚至是国际性的创新大赛、创业大赛,这些比赛对于促进创新、倡导创业很有好处。
4.专兼结合,师资合理
承担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研究理论的高低。因此,国外大学在选聘教师的问题上特别谨慎,他们不仅选用学术上有相当造诣的教授,而且还根据创业教育这门课程的特点,特别注重选聘有实践创业经验的教师。国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咨询、研究活动,增加其实践管理经验,这样能有效避免教师理论和社会实践的严重脱节。国外高校承担创业课程的教师既有学术水平高的专任教师,也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如企业家、公司管理人员。澳大利亚TAFE的小企业培训中的教师专兼比为4∶6,其中绝大多数是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小企业家,他们具有理论和实践,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办自己的公司和工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创业管理》课程,一个课堂由2位教师一起上,一位是正式的教授,另一位是有丰富创业和企业管理经验的客座教授。而《创业机会识别》和《技术创业》则有3位有丰富创业和企业管理经验的客座教授共同开设,其中《创业机会识别》任课教师还专门为选课同学组成的商业计划开发团队聘请有丰富创业经验和创业投资经验的业界资深人士担任指导,后者每月定期和团队成员见面,并具体建议指导。印度的大学创业学课程或者全部由来自企业界的访问教授承担,或者由本校教师和来自企业界的访问教授共同承担。
二、国外高校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提升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当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相关实践落后于西方国家很多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分析和回顾国外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给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提供了很多思考和启示。1.优化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
我们要改变认为实施创业教育仅仅是学校工作的观念,要把实施创业教育作为政府、社会和高校共同的责任和义务。高校创业教育的定位不仅仅在高校与学生个人之间,其根本在于社会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创业的外部环境。社会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的关注和支持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创业的热情,我们需要培育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与保障机制,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氛围。虽然近年来,许多高校也相继推出鼓励学生创业的有益举措。如清华大学为了鼓励在读学生的创业,制定了相关政策,允许一部分有创造力、有决心的学生,在其创业的关键时期申请休学,开创“休学创业”之先河。随后,教育部也陆续出台了相关规定。但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政府在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担负起倡导者和扶植者的重要角色,没有政府相关政策体系的扶持与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将流于形式,无法取得实效。我国政府针对为大学生创业服务的相关职能还相对滞后,例如各种相应审批手续繁琐,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相应限制太多,这导致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要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去处理一些琐事,增加了大学生的创业成本。另外,风险投资的发展局限性也为大学生的创业设置了一定障碍,使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太窄,难以使一些好的创业构思转化为现实的公司。政府部门要加强在支持大学生创业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扫清障碍,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政府可以联合银行、高校和企业设置大学生创业基金,对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资金上和技术上的支持。如银行开设由高校担保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小额贷款,企业提供大学生创业项目可行性分析和所需的技术等。政府应加强和企业、高校的密切合作,加快对大学生创业成果的转化。给予采纳大学生创业成果的企业一定的投资、税率方面的优惠。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也能够推动企业转化大学生创业成果的效率。
2.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
由于我国大学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宏观教育理念层次上,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做支撑,缺少可操作性。赵延忱曾用“准备不足,仓促应战”来概括当前我国高校所开展的创业教育课程现状。因而,在我国大学实施创业教育若想取得理想的成果并得到迅速发展,我们应尽快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和高校实际情况的创业教育体系,开发出一系列实用、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只有这样,我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实施才能有章可循,具有可操作性,才能从抽象、宏观走向具体,从而取得实效。在创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积极借鉴国外大学实施创业教育的有益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紧紧围绕创业过程的具体环节而展开,全面开展面向全校学生必修和选修的创业教育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创业教育课程也应在传统教育课程基础上突出创业,把创业社会常识、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商务知识、财务管理、法律知识、公关和交往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增加进去。同时,大学的创业教育离不开优秀的师资,创业导师是创业教育的教学主体,必须把选拔与培养创业教育的优质师资提到重要日程上来。国外的创业导师大都有过创业的经历,因而能够较为准确的把握创业教育的社会需求变化,也能够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们可以聘请创业教育学的专家学者、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企业家、风险投资商、律师等担任创业导师,形成创业导师团,对各项创业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教学,并通过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完善创业导师团的构建。高校也可以从专业实习基地中聘请一些既有实际管理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创业投资家及咨询师等担任兼职创业导师,参与讲授大学的一些创业课程。另外,也可以鼓励创业导师参与企业咨询、研究活动,增加其管理实践经验。
3.加强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建设匆到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技能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或实践活动。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有益补充,是创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服务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服务于大学生现实创业需求的重要体现。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完善,可以有效地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的创业教育体系。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走校企联合的模式,在企业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有计划地开辟学生创业实践场所,按照“双向受益、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一些稳定的创业实践基地,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采取委托、联合、短期进修、聘请讲授等多种途径,构建社会化的络,形成学校、企业和社会相互连通的学习援助系统。高校也可以根据学生创业项目的需要和特点联系孵化小企业的大、中企业,让有创业计划和能力的学生与大、中企业牵手创办小企业。学校本身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办一些实体,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还可鼓励广大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周末及业余时间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以营造一种创业氛围。另外,高等院校要积极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国外及我国的创业教育活动大都起源于创业计划大赛。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见效快、收获大。学生在创业作品的设计过程中,会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查阅大量的资料,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锻炼。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成立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是培养创业能力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提供平台、提供环境。大学生在创业园中创业的过程就是理论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解决实际的创业问题,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华平.试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4,(2):70-71.[2]卢丽华.美国大学实施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7,(5):59-63.[3]郑如霞.国外创业教育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7,(6):63-66.[4]史永安.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3).
第五篇:对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的思考
对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的思考
我市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实施以来,进展较为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突出了部门在预算管理中基础作用,强化了部门对预算管理的职责,提高了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但是,计划经济条件下长期形成的预算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不可能毕其工于一役一次全部解决。结合市直部门预算的运行情况,笔者认为,部门预算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逐步规范。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把握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是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财政、税收、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强化税收征管”。因此,继续深化我市预算管理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适应我国加入wto,规范财经秩序,推进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必然要求。
二是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要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凡能纳入预算的都要纳入预算管理。改革预算编制制度,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加强审计监督,要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预算细化、公开、透明,其意义不单单是节约资金,更重要的是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提高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指导性,维护人民的最根本利益。
三是推进部门预算改革是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和加强廉政建设的需要。执行部门预算后,部门的支出得到了规范,支出透明度提高,依法理财、民主理财逐步取代了长官意志理财,一方面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同时也对我市的廉政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明确重点,按照公共财政的支出方向和范围,结合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确立财政支出范围和顺序
按照公共财政原则,财政支出是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应逐步退出竞争性和经营性领域。具体来讲,财政支出应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工作重点来安排,支出保证顺序是:一是保障党政机关等权力机关的正常运转经费需要;二是社会保障的各项支出;三是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社会性服务的需要;四是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支出;五是支持农业、新兴产业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等支出;最后是其他必须保证的满足社会需要的支出。我们在改革中,应逐步向公共财政支出方向靠拢,在预算编制中,逐步减少不符合公共财政支出范围的资金支持。
三、严格编审、认真编制专项预算,保证市政府的重点工作的资金到位
专项预算要体现公共财政原则和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应和经营绿色,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壮大结合起来。一是要以政府采购为导向,购买代表先进生产力水平的产品,支持我市经济发展;二是对困难群体照顾适当,加大对社会保障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离休人员、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城市低保金、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基金及时足额发放,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三是依法保证教育、科技、农业、文化、卫生的投入;四是集中财力办大事,把工业结构调整资金、农业结构调整资金和商业结构调整资金“打捆”使用,不能“撒芝麻盐”,要建立和完善项目库,增强透明度。
四、切实控制、减少预算执行中的调整和追加,严格追加预算的审批程序
预算执行中,一般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特殊情况需要追加的要严格审批程序,严格追加预算的审查。对于因国家政策性调整,在预算批准后,市级各部门出现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支出等发生的变化,确需要追加预算的,应将追加预算申请报送财政部门。申请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应附市编办批准增加编制的文件,申请专项经费应附论证和评审材料。规范追加的处理办法。对于追加预算的申请,先划分为符合追加预算的申请和不符和追加预算的申请。对于符合追加预算的申请的处理方法只有四个,即项目调整、动支预备费、超收安排和下预算再考虑。
五、充分发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三驾马车作用
部门预算、国库直接支付和政府采购作为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的三项核心内容,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犹如三驾马车,只有并驾齐驱,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才能快速前进。特别是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没有部门预算和国库直接支付改革的支持和保障,恐怕难以获得成功。编制部门预算是基础,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手段,政府采购制度是保证。实行部门预算和国库直接支付,可以解决财政管理中长期存在的预算编制粗放、资金分配权分散、透明度不高以及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为编制政府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