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务管理科学化探析论文

时间:2019-05-15 12:04: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教务管理科学化探析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教务管理科学化探析论文》。

第一篇:高校教务管理科学化探析论文

论文摘要:高校教务管理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教务管理迫切需要从改变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管理手段、内容,按照现代化的要求推动管理的升学化。从目前看我国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着课程内容较为单

一、教学评价不到位、系统重复建设子问题。相应的要从专业化的教务管理队伍,革新课程内客,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入手推动教务管理科学化。

论文关键词:高校 教务管理 科学化

1.教务管理科学化

教务管理负责的是跟教学有关的一切事务,主要包括学生学籍的建立与管理、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课程的设置、师资力量的配备、课表的编排与制定、教材的建设和管理、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估等等。高效的教务管理能保证学校有正常的教学秩序,推动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在社会迅猛发展,对高校的要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教务管理迫切需要科学化。所谓科学化即教务管理要从职责出发,按照现代化的要求,改变种种不适应高等教育形势发展的方式、手段、内容,以提高教学管理的实施效果。

2.教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教学课程设置陈旧、单一

制定不同专业的课程、教学计划,安排相关教材是教务管理的主要工作,也是目前我国大多数教务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教学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在社会形势、学科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课程设计、安排也应相应地做出调整。然而从目前看,我国有些高校的课程设置数十年如一日,沿袭以往的方式,未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比如现代社会对大学生要求其具有牢固的专业基础外,还要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学校的教学内容上并未体现这些要求,仍是以知识点的记忆为教学重点。课程内容安排整体上未跟得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学计划几年不调整,课程设置落后于市场需求。

2.2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科学

每所高校都有自身的教学质量控制和评估体系,以保证本校的教学水平,比如检查教师的教案、试卷、学生作业、随机听课等。但这些评估方式侧重的是上对下的书面检查为主,忽视了两点。一是学生、用人单位、教师的意见反馈,而这三者中,师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用人单位是教学质量的最直接检验者,因此对教学评估应最具有发言权。目前我国高校教务部门的教学评估基本忽视了这三者,而以自身为主的行政检查式评估为主。二是忽视了动态的教学过程评价。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渠道,也是直接展示教学水平的集中时间。相应的教学过程应是教务管理评价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但由于这部分工作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动用到较多的人力,因此很多高校基本将这部分忽略了,教学评价重在书面形式的完整。这种行政式教学评价方式容易导致评价流于形式,教师疲于应付,起不到评价对教学质量控制所应有的作用。

2.3教学资源共享水平不高

目前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已成为了发展趋势,各所高校纷纷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比如网上选课系统、查分系统、登记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等。然而由于教务管理包含多个子系统,有些学校由于经费的关系,在搭建信息化平台时采用的是独立的、分解的系统软件,并未统一设置或者联网,缺乏统一的大平台,无法共享信息,因此导致整个管理平台很繁杂,子目录众多,甚至重复建设,重复工作。3.推进教务管理科学化措施

3.1成立专业化教务管理队伍

高校教务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其工作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其工作内容不是简单地排课、管理学籍、登记学分,而是朝着信息化、内涵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教务管理需要用科学理念做指导,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推动本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相应地要有专业化的管理组织作为保证。因此需要建立、健全教学工作组织,如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课程建设工作委员会、教材建设委员会、教学督导组等教学管理组织,为教务管理工作提供专业化的建议。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组织完全可借助本校已有的师资力量,在不增加人员数量的情况下充实教务管理队伍。

3.2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教务管理部门负有审核教学单位提供的课程安排、教学计划、内容设置方面的职责。审核并非简单地“同意”,而是要以长远发展的眼光,考察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将能力要求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加强学生专业基础训练的同时努力扩大其知识面,比如在低年级进行通识教育,打破学科间的界限,让不同专业的学生了解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视角。其次要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将教师在台上讲授,学生记笔记,考试考笔记的教学方式改变为师生互动,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加以引导的学习方式。再次,改变理论与实践课课程的分配比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将课外实践课、活动课纳入到教学活动中,真正让其成为与课堂教学并列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多亲自动手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能为学校提供更多的反馈信息,以及时调整课程内容设置。

3.3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

一方面在高校扩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外界对大学教育质量有所怀疑的情形下,高校教务管理部门需要加强教学质量控制工作。另一方面2003年教育部正式开展了五年一期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评估的主要内容即是教学。内外的压力都要求教务管理部门改变以往只重视计划、安排,不重视教学质量控制或者将评估体系停留在简单的书面检查上,要切实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具体方式包括依托师资力量,成立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委员会,成员由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兼任,共同研究制定可行的评价体系。其次通过学生评教制度、教学信息员制度、教学督导制、教务处长接待日等制度及时收集各方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再次注重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管理,这种监管不是以“警察抓小偷”的方式进行,而是要以人本的方式及时地发现,向教师反馈教学中的问题,以推动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发展,提升教学水平。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务管理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并非简单地行政工作。高校应改革教务管理工作中不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现象,推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唯有如此,才能积极地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和课程建设力度,在科学化教学管理中提高本校的综合竞争力。

第二篇: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思考论文

一、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1.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内容。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管理,教学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达到学校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教学管理是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我国高校科学化的教学管理系统始终是以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为指导规范,并且内容的设定主要是以系统论的科学方法为基础。教学管理科学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教学过程控制系统和教学状况反馈系统。其中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核心,是教学管理系统运行的基础;教学过程控制系统是教学管理系统的关键,分化内容包括:作业、测试教学质量评估等;教学状况反馈系统是制定教学管理决策的依据。2.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性的意义。科学化的教学管理可以保证教学管理过程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科学化规章制度的保障,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的质量,明确教学管理的主体任务和目标。不仅可以发挥专业学科的优势,加强专业资源的整合,同时有助于高校形成长远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其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有助于教学管理工作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教学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教学管理的质量,促使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管理者的素质,让其学会用理论知识展开实践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的提升自己教学管理的水平,找到高校教学管理的内在规律,保证教学管理有效性。

二、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陈旧。受到传统教学管理方式根深蒂固的影响,很多高校很难做出教育改革。即使很多高校硬性的进行教学管理改革,但是不能有效的的贯彻新改革的精髓,不能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起到切实的作用。尤其,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与高中基本相似,遏制了学生的自由,难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甚至以学生的成绩来作为评判学生能力水平的标准,长期在这种教育教学的环境中,会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与新时代要求渐行渐远。其次,很多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思路是如何控制学生,教学管理缺乏人性化,与时代严重脱节。2.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整。很多高校在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上仅仅注制度建设的形式,尤其很多制度的建设,没有通过科学的决策就随意实施,导致制度的指导性和规范性不足。另外,有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甚至停留在口头表述的基础上,导致制度的设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并且大部分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过分依赖与某一个部门或者某一个人,缺乏教学管理的竞争刺激机制,导致教学管理动力不足。最后,大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以个人经验为导向,难以保持时代的先进性和高效性。3.教学管理人才队伍和管理机制单一。教学工作者要结合院系、学生实际发展的情况以及专业的要求,进行教学管理模式的调整和更新。但是很多高校教学管理者基本都是由其他教师兼职管理,没有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经验,所以造成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改革和创新的难度加大。其次,高校的用人制度较为硬性化,教学管理者呈现高龄化、专业化程度低的状态。最后,教学管理奖罚机制不够健全,在我国教学管理属于后勤职位,导致教学管理人员自我提升的能力不足,以及教学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也难以得到提升。教学管理的奖罚、考核机制等不够健全,导致教学管理人员在繁重的工作任务环境中失去工作的热情,削弱了教学管理科学化的进度。

三、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具体措施

1.树立具有时代性的管理理念。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是促进教学管理工作有序性和高效性的重要保证,所以教学工作者要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实现高校教育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方向发展。其次,坚持“科研兴校”,能够发挥其在教学管理中的引领作用,构建三位一体的学校教学管理共同体。例如,领导、党员等起带头示范的作用,站在教学管理者的角度审视各项教学工作,并进行教学、管理等反思,实现学校教育管理制度、活动等创新,积极促进教师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技术技能。最后,高校要组织各个参与教学管理的实践者,共同协商制定教学管理的规划,规划实施要始终与学生的发展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在学科专业落实和相关课题落实的过程中渗入具体化的教学管理实践,构建具体本校特征的教学管理体系。2.协调多方力量参与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者的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有效性,所以在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首要加强对教学管理者的管理,让其主动的认识自己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承担的重要职责。同时高校要为其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条件,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水平,对教学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和方式进行监督和引导,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最后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协调各方力量,例如,学校的各个职工承担起学生校内教学管理工作,多方人员的积极配合,最大程度的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提高高校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为大学生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3.引进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方法是促进教学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保障,所以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管理的目标,积极寻求多方意见反馈,完善教学管理的目标,突出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刺激教学管理者的管理热情,为学生提供主导管理服务。其次,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例如,OFFICE办公软件,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对教学管理资料实现数字化的分析。再如,学生的考核成绩、学籍信息管理等都可以利用现代自动化办公软件进行管理,实现信息处理和传递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内容和新成果融入到教学管理工作当中,才能保证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才能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要的创新性人才。高校应该明确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分析教学管理科学化存在的问题,树立具有时代性的管理理念,协调多方力量参与教学管理实践,引进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提高教学管理者的素质和教学管理的水平,找到高校教学管理的内在规律,保证教学管理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健,彭国香,鲁珊伶等.新形势下高校教务与教学管理信息反馈科学化模式探讨[J].科教文汇,2011(07).

[2]谭薇.开拓进取,不断促进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9).

[3]徐祥林,王博,左延彬等.教学评估是促进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J].教育与职业,2016(12).

[4]俞冠先.论高校教学、管理与高校教育发展的若干问题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28).

第三篇:高校党建科学化背景(论文)1

高校党建科学化的背景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新思考以及高校党建工作自身不足新反思等方面对高校党建科学化提出的背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关键字:背景;高等教育;党建工作;大学制度

1十七届四中全会及《条例》对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围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这个主题。根据十七大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部署,进一步提出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自身建设客观规律认识的继续深化。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要求,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校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把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好,为“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迫切要求高校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而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把握和用好重大战略机遇期,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高校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使命。二是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对高校党的建设提出了新任务。三是应对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挑战,维护高校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对高校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课题。

因此,为了使高校党建工作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强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校教学科研组织方式,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关于完善高校的领导体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高校确立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领导体制,但这一领导体制在实际运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认识模糊,理解片面,缺乏实施细则等,新修订的《条例》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补充、细化和完善:一是强调了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明确了高校党委的工作机制,提出高校党委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三是充实了高校党委的主要职责,详细列举了高校党委八个方面的主要职责,使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目标任务更加清晰、实现途径更加明确、落实措施更加具体。

二、关于高校院(系)级单位党组织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随着办学规模扩大,管理重心下移,院(系)一级教学科研单位不仅规模大幅增长而且功能也大大加强,如何进一步明晰院(系)级党组织的职责定位,完善工作机制,已经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新修订的《条例》从两个方面完善了院(系)级单位党组织的工作机制:一是正式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确立为院(系)级单位党组织的工作体制和决策方式;二是明确列举了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六个方面的主要职责,扩充了职责范围,也为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有效运行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关于健全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按照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新修订的《条例》从三个层面对基层党组织的设臵做出了调整和完善:一是在学校层面,明确规定高校党委每届的任期为5年,从而统一了高校党委的任期,与行政班子的任期相一致;二是在院(系)层面,分别规定院(系)级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设立党的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直属支部委员会,从而明确了院(系)级单位党组织的设立标准;三是在党支部层面,按照既符合实际、又详细具体的原则设臵党支部,从而实现基层党组织的全面覆盖。

四、关于加强高校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为了加强高校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条例》专门将“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独立成章,就高校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机构设臵、工作体制、主要职责等做出新的规定:一是要求高校党的纪律检察委员会设立专门机构,配备必要工作人员;二是明确了纪律检察委员会的双重领导体制,在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三是进一步充实了高校纪律检查委员会的职责,增加了“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推进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等内容。

五、关于加强高校党员队伍建设。针对高校党员队伍情况发生的新变化和新挑战,《条例》对高校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的内容进行了拓展,从原来的强调教育管理到强调服务关心。一是提出了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的新要求;二是完善了加强党员日常管理的具体措施,突出强调了加强高校流动党员管理的主要任务,丰富完善了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的内容;三是增加了健全党员服务体系的内容,要求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明确了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具体内容;四是进一步突出了党员的主体地位;五是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六、关于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条例》专门将原来的第五章“干部工作”拓展为“干部和人才工作”,并充实了相关规定:一是在高校党委主要职责的规定中,增加了“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容;二是明确了高校开展人才工作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三是明确了高校开展人才工作的方法。

七、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条例》从四个方面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一是明确了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并旗臶鲜明地提出了要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二是明确了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并增写了“认真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以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全过程”等内容;三是充实完善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提出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明确提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措施,对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及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编制比例、措施体系、保障机制等,都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从以上《条例》对党建工作所提出的新要求可以看出,认真贯彻《条例》,对于进一步推进高校党的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具有重要意义。要从战略的全局的高度,全面把握《条例》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切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要适应高校改革发展建立健全高校党的各级组织,进一步明确党组织职责任务,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健全党组织工作制度,实现高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2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必经的阶段,是教育从集中的精英教育向普遍性的大众教育过渡的一个中间时期,社会文明程度和经济现代化的急速发展促使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迈进的步伐,面临这种社会现状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便产生了更大的需求,也正因此,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问题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和讨论的话题,也是在此种背景下高校党建科学化提出。

高等教育大众化具有一定的意义。例如:

一、缩小受社会文化水平差异.二、提升国家实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但高等教育大众化存在许多需要注意问题:招生制度、大学生就业方面以及教学资金投入和教学资源开发方面。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推动高校党建科学化的提出。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和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了高校的快速发展。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事业的发展,高校的学术组织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学院制改革、科研机构重组,以及由此带来的学术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的变革将有力地促进高校内部结构的优化、社会功能的强化,促进教学科研事业的快速发展。

这种学术组织的变革与发展强化了高校的功能,促进了高校事业的发展。可以预见,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学术组织的变革与发展仍将是推动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学术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高校学术组织变革与发展要与学校的发展定位相适应。每个学校的办学层次、学科基础、优势与特色各不相同,学术组织功能定位也千差万别,在学术组织的建设上要防止盲目追赶潮流的做法。对同一所院校,由于各学科发展不平衡,有的学院按二级学科设臵,有的学院则按一级学科乃至学科门类设臵,有的学院以教学为主,有的学院教学科研并重或以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在校内各级各类学术组织的建设上也不能搞“一刀切”。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学校的发展定位,促进学术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二、高校学术组织变革和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学术组织的变革与发展推动了内部结构的重组和资源的重新配臵,结构的变革需要相应的运行机制的建立。

三、要重视组织理论的研究,促进学术组织变革与发展。当代高新科技的发展对高校的功能、地位产生深刻影响,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将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高校要站在时代的潮头,承担起历史的责任,就必须重视组织结构的变革。加强组织理论研究,促进学术的变革与发展,提高学校功能的整合性和协同性,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另一种新形势即是流动党员增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数量和规模在成倍地扩大,已经成为当前党员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党员人才队伍中的重要部分,然而。如何把他们有效地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保持他们的先进性,也成为我们当前工作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流动党员主要是指大学生已经毕业走向社会,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关系继续保留在原就读学校党组织,接受原学校党组织管理,却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大学生党员。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国家就业政策的调整,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和随机择业的情况越来越多,大学生流动党员也就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现在许多毕业生将档案委托人才交流中心管理,接受委托管理的人才交流中心对毕业生党员情况不熟悉,对其教育与管理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况。严格地说,这部分毕业生党员也应该纳入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和管理的范围。毕业生党员已经离开学校,高校党组织对其控制和约束的力量与手段已经非常薄弱,加上地域的限制和隔离,由此而引发的教育管理问题比较突出,不容忽视。根据新的形势,找出大学生流动党员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方式,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使他们在流动中能够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也是高校党建科学化提出的背景之一。

3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新思考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大学制度的改革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满足社会的健康和高效快速发展。因此要求我们对建设现代大学制度需要进行新的思考。

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为《规划纲要》),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突出了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并把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作为重要任务提了出来。

大学制度包括两个基本层面,一是大学的外部制度安排,包括大学的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办学体制等;二是指大学自身层面的内部制度设计,主要表现为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包括大学的组织结构、权力体系和运行机制等。而现代大学制度是相对于我国现有的大学制度而言,它是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构建起与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发展法制化要求相适应的大学举办者、管理者和办学者之间的关系和义务,全面把握和落实大学作为法人实体和办学主体所应具有的权利和责任的系列相对完整的管理制度⋯。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条件下中国高等教育的现行发展模式改革的需要,是提升中国大学竞争力的需要,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要求,也是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要求。只有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制度,大学的健康和持续发展才会成为可能。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要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大学治理结构的基本指向。应着重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四个基本问题:

一、“党委领导是核心”。正确认识、把握和实现党委领导核心的地位和作用,是加强和改进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首要任务,也是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基本要求。党委对高校,不仅是思想政治上的领导,而且是改革发展稳定全局上的领导,突出表现为把握高校的思想政治领导权、对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和对重大决议执行情况的监督权。理顺党委集体领导和校长个人负责之间的关系,把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根本要求。

二、“校长负责是关键”。校长负责是实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基本要求,也是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必然选择。校长是学校法定代表人和行政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关键是要发挥校长的行政领导作用,使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校长不只是党委决策的执行者,实际上也是党委决策的主要成员之一。党委的“职责”和校长的“职权”,体现了大学治理结构的重要内涵。因此,“校长负责是关键”,重要的就是体现在对学校党委的负责上。对学校党委负责,才能维护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促进党委领导职责与校长职权之间关系的和谐协调,更好地维护和实现社会、学校和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这是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重要基础。

三、“教授治学是根本”。大学治理结构的架构就在于党委领导的核心地位、校长负责的关键作用和教授治学的根本要求这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党委的政治领导、校长的行政职权和教授的学术权力,构成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本方面,构成大学治理结构的基本要素。能否达到高校资源的最优配臵是大学治理结构质量与效率的衡量标准。“教授治学”是提高大学治理结构水平和质量的根本。教授是教师中最重要的学术群体,在学校的管理中具有重要优势,其中主要的就是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及其管理中的优势。教授熟悉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对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有着深刻的、深邃的理解,这是他们参与学校管理的突出优势和重要基础。在加强和改进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只有发挥教授的优势,依靠教授治学,才能完善高校管理体制,形成管理合力,按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的规律办事,从根本上提高大学治理结构的水平和质量。

四、“民主管理与党建之间的关系”。加强高校党建工作高校稳步的建设,同时以党建为基础和框架,进行高校民主管理制度,增强党建的生命力。为党建注入新的血液。使两者形成相辅相成的协调关系。

4高校党建工作自身不足的新反思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的跨世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高校党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因此,做好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积极吸收优秀青年大学生入党,不仅对加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十分必要,而且对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培养党的后备力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然而, 由于当前大学生的不断扩招, 在严把质量关上出现裂缝, 随着党员数量增加的的同时也出现一些党员管理和教育制度方面的弊端。对党员的培养和教育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因此, 在高校内出现的这些问题给我们这些高校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问题。

4.1 内容陈旧

不少高校在对新党员的教育中,只是按照以前的选拔方式和教育模式对党员进行教育,学习内容陈旧,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为党员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血液,造成了党员同志在党内学习的懒惰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理论教育与实际发展严重脱节,造成党员素质的降低。

4.2 高校党委对学生党支部工作研究指导不够

各高校基层党建中,关注的焦点是系(学院)党组织建设,而大多数党委对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缺乏指导。首先,实际工作中党支部工作负责人都埋头于教学,专心于学生教育管理、就业等方面的工作,把复杂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党员等工作淡化了。其次,学校在干部使用上,往往把威望高、能力强的辅导员放在团委书记、学生工作部主任上,党支部书记大多是刚留校的辅导员,在干部提拔上,也很少是从学生党支部书记上提拔干部,这在政治上弱化了学生党支部的影响,在实践上影响了党支部的作用发挥。再次,从管理激励的角度,基层党支部的责权利并没有很好地统一,学生基层党建工作要求高,奉献成份多,政治责任大,但缺少得力的政策措施对学生党支部书记工作进行激励和支持,思想上不够重视,投入精力不足,学生基层党建缺乏活力。

4.3 队伍不稳

高校学生党支部缺少专业、精干的学生党支部书记。高校从事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大部分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绝大部分是学生辅导员,他们一方面要担负繁重的学生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又要忙于学生党员的监督服务管理工作。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大都投放在学生日常管理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学生党支部书记大部分由学生辅导员兼任,由于学生辅导员的流动性大,造成学生党支部书记更换频率高,这样就会影响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连续性;大多数做学生党支部书记的辅导员是刚毕业或毕业一两年的年轻教师,他们的党支部工作经验缺乏,没有系统地接受过教育培训,再加上自身理论水平不高,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有的自己对党的理论知识都很难完全深刻领会,还不能结合党员的实际,从深层次给学生党员讲清楚,这势必影响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质量。另外,学生党支部流动性大、存在的时间短,导致对学生党员难以形成定期的、长期的学习与教育。这是指学生在大学生活四年,即使是最早一批发展的到毕业也只有短暂的一年时间留在校园,而且在毕业时,还会有一些是预备党员、一些是入党积极分子,一个党支部最多只能存在两年时间就开始更新换代。因此,这样频繁的变动导致党支部难以对学生党员进行定期的教育。

因此,面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高校党建工作需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所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

[2] 唐振字、张艳娟.对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9(2),126-128.[3] 孟祥萍.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对策研究.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05.[4] 郑舒翔.高校学生党建的现状与建议.科技文化,2010,4,19-45.[5] 李奕萱.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研究.创新智慧,5-6.[6] 袁贵仁.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高教改革与发展.2011,4-5.

第四篇:浅析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在高校教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务管理系统 工作 问题

论文摘要:综合阐述了教务管理系统在学院教务处各工作管理部门的使用情况,对其在教务管理过程中对提高工作效率起的作用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建设的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学校教育逐步由以往的学年制模式向学分制转变。这使得高校教学资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高校教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针对目前高校对学生信息、选课、成绩等高密度的信息管理的越来越庞大和繁杂,全面实现教务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在各高校发展过程中已成必然之势。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校中都有运用,使用的教务管理系统也各有千秋。有部分高校自行开发教务管理系统,有部分高校从市场招标各软件公司开发的教务管理软件。由于软件设计的核心和侧重点不同无法进行类比,暂不去评论各管理软件的优劣。现就目前我院购买的教务系统在教务管理中的现状及作用做一个综合评述。

一套好的教务管理软件必须涵盖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所有环节,涉及到教学计划、教学资源、网上选课、课表编排、学生学籍、学生成绩、考试事务、实践教学、教学考评与教材管理等方面,能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高校教学工作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为学生、教师教辅人员及教务管理人员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能够适应学年/学分混合制的需要,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个性化教务管理规范。

通过此系统,教务系统管理人员使用专用客户端实现安全可靠的管理控制与智能批量的数据处理,学生、教师、教辅人员及教学管理人员使用浏览器通过WEB端完成数据采集与信息发布。其中作为教学管理的基础包括教学资源的管理、教学计划的制订以及学生基础信息的管理三个模块。

教学资源负责对全院教师教辅信息的维护,教学场地的管理以及学院系部专业信息的管理。教学计划主要负责课程库的建立与维护、学生入学到毕业几年间的培养方案制订以及各学期的开课计划的摘取,教务管理系统提供了实用又方便的功能,对于不同年级或者是相同专业之间可以进行培养方案的继承,对于负责教学计划的老师只需要完善一个年级的培养方案版本,对于往后各年级的培养方案可以直接通过从上一年级进行复制,如果有差异也只是进行小范围的调整,极大的减少了工作量。学生学籍负责班级、学生信息维护、学业预警、学生异动处理以及毕业审核,学业预警对于学生学业情况的警示与提醒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务系统根据学院设置的学业预警值进行自动预警。学生的毕业审核,如今通过教务系统的毕业审核功能,针对各专业设置对应的毕业要求模板,教务系统将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进行筛选,负责毕业审核工作的老师只需要针对未能满足毕业要求的学生进行复核基本就能完成一届毕业生的审核工作,学院自上该教务系统以来已通过系统审核两届毕业生,毕业审核结果基本达到预期要求。课表编排、网上选课、考试事务构成教学运行的核心。课表是学院教学秩序顺利运行的基本依据,涉及到课程、上课班级、任课教师、周次/节次、教学场地,必需考虑编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尽量满足多方面的特殊要求。由于学院本科、高职并存的情况,要求教务系统能充分适应学年制/完全学分制的编排要求。网上选课制度是高校推动学分制改革的有力手段,其必须为学生提供了完全开放,公平并简便的选课平台,我院的选课模式由学生通过校园网/互联网参与学院的三轮选课,学院的每学期开设所有课程对于每个学生都是完全开放的,学生除全院公共任意选修之外还可以选择其它专业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也可以提前修读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并能让学生自主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习进度。同时,学生通过网络可直接查看课程简介及教师简历,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老师和时间从侧面反应出任课教师在学生当中的认可度。

考试工作是每学期的重要工作,涉及到考试安排、缓考处理、补考安排等。通过学院各系安装的教务管理系统由各系提交监考老师名单后,由分管考试工作的老师统一进行学期期末考试的时间地点安排以及监考老师的安排,并将考试安排结果和监考安排发布到互联网和校园网上,学生及老师只需用自己账号密码登录上网便可以查询自己的考试安排及监考安排,完全避免了以往发考条和监考通知等繁重的工作。

学生成绩、教学考评反映了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成绩管理反映了学生在校期的学习情况及各种考核情况,其中包括了各类考试成绩的录入与管理。学生成绩的录入,任课老师只需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就可以完成成绩的登录,并能随时打印上课班级的成绩表单。校外考试管理,对于目前学院越来越多的校外考试,各种各样的上报软件系统,通过教务系统的网上报名功能,在基于完善的学生学籍数据,针对各上报软件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格式调整及数据转换就能进行数据上报。就目前校外考试来说,极大地解放了各系部上报学生报名工作以及对于学生数据的核对工作,确保了上报信息的完整与准确,减轻了工作量。教学考评我院目前只开放了学生对于任课老师的评价,每学期结束由学生在查期末成绩前对教授该课程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效果进行打分,教务处可以从另一方面掌握老师的教学反应,对促进提高教学质量起了一定作用。

学院自更换系统到目前使用已有近三年的时间,运行过程中逐步发现教务管理系统中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是招标购买,后续开发与维护方面软件公司响应不够及时等这些都是教务系统目前存在的比较大的问题虽然部分问题及情况已相应得到解决,但要完全与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契合还需要时间磨合。另一方面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对数据的规范、流程紧密的操作以及对教务管理工作的独特见解,其对于学院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在试用教务管理系统其间发现了不少学院教务管理规范当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教务管理系统作为高校教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个性化教务管理规范,加强教务管理部门、教师、学生之间的联系与互动,规范教务信息化建设发挥的作用不可磨灭,但对于其中存在的不足仍需在高校教学管理运行中去不断完善与改进。

参考文献

[1]李宏伟.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在我校的应用现状及建议[J].时代教育.2009(11-12)

[2]李念良.基于学分制的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9(6)

[3]闫梅,田军.对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4)

第五篇: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建议论文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们不断深入,建立和应用先进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高校教务管理的必然选择。教务管理信息化给高校办学带来便捷的同时,尚存在欠缺,必须采取相应举措,助推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

中国要成为教育强国,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加速教育现代化,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培养出一流人才,同时必须具备一流管理,而一流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拥有和准确度。将电子网络引入到高校的教务管理中,是当前高校进行教务管理改革的重要途径。将网络技术应用于管理中,能够增强高校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一、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特点

(一)教务管理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今世界,信息化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多,Internet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完全信息时代,互联网在我国发展势头迅猛,速度飞快,已渗透到全国的各行各业,已走进千家万户,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网民居世界第一,已成为网络大国。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人才竞争也进入了国际化时代,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人才乃立国之本,国之宝也。“我们对高校教育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我国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端人才的使命,将义不容辞地、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拔尖人才,为此,高校要办成一流大学,必须拥有一流管理水平,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管理方法全面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现代社会是一个靠信息化生存的时代,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信息网络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手段,它以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综合性的特点,给不同文化之间、不同国家及部门之间的信息传播带来了惊人的快捷与便利,瞬间便抵达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在高校的教务管理中积极引进计算机现代手段,充分利用共存储的海量信息并能快捷提供信息的特点,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措施。所以,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务管理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中国要从教育大国成为教育强国,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近年来,高校在不断地浑化改革,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办学层次与办学类型呈多元化趋势,学科门类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不断变新……高校教育的诸项重大变革,均对高校的教务管理构成挑战,其工作量大大增加,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高校的教学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尽快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而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教务管理带来了机会,把电子网络引入到高校的教务管理中,是当前高校进行教务管理改革的重要途径。通过高校教务信息化管理,可以直接将相关信息输入网络信息库中储存,有教程保障越来越庞大复杂的高校教务信息的完整性及准确性,避免用数据遗漏或错误造成损失。把网络技术应用在教务管理中,可以进一步增强高校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实行教务系统的网络化、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三)教务管理信息化是提升教务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教务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高校维系正常的教学秩序、完成既定的教学管理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教务管理是一项目的性、计划性、适应性、创造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教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水准和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高校在国内外激烈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为此,教务管理必须走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道路。教务管理信息化是指在高校的教务管理过程中广泛地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管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涵盖了教务业务中许多功能部件:学籍、注册、排课、选课、考试、成绩、教学评估、教材等诸多方面形成一体化管理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在以往的管理模式中,大量的数据,只靠手工处理,工作量大、速度慢,效率低,而且数据在处理和传递过程中常常发生差错。教务管理信息化恰好弥补了传统方式的不足,它能够用尽量少的人力、物力,更有效、更优质地完成更大量的工作,网络以其快捷的提供方式和无可比拟的信息容量,日益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

二、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之不足

(一)教务管理人员信息化观念薄弱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是破除教务管理人员陈旧思想及观念的过程,是要求教务管理人员用信息化的观点对各项事物进行系统分析、统计和决定的过程,这样才能成为信息化教务管理的创新者,才能对教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才能促进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在教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不论设备和技术多么先进,最终决定成效的关键在于教务管理人员自身。在引入教务管理系统之后,高校步入了信息化教学,管理方式更加科学化与规范化,同时,对软件的使用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熟练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是破降教务管理人员陈旧思想及观念的过程,是要求教务管理人员用信息化的观点对各项事物进行系统分析、统计和决定的过程,这样才能成为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创新者,才能对教务管理工作的各项环节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才能促进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人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在使用软件时,他们往往出现为难情绪甚至知难而退,不善于结合实际挑战常规,不能大胆创新,而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习惯于按传统模式进行管理,结果,促使软件功能得不到充分利用,这样难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不能期望对软件的进一步开发与完善。教务管理系统搁置的时间越长,滞缓的资源信息就越庞大,与软件系统发展变新距离就越远。所以,教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观念急需改变。

(二)系统的安全面临挑战

我国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已得到普遍应用。高校的教务管理模式已逐渐步入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教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已取得长足的进步。然而,随着教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逐步深入,也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教务管理信息化给高校办学带来便捷的同时,管理系统的安全隐患面临重大挑战,在效率、安全及稳定性等各方面需要更多的改进,学生学籍、成绩管理、网上选课、自动排课、教材及学费结算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工具破坏网络安全和稳定,服务器被恶意攻击、入侵,窃取数据。教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包含着大量的重要数据,倘若重要数据被窃取、被篡改或被清除,会导致系统瘫痪和崩溃,致使日常的教学活动无法运转,给学校日常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带来严重后果。

(三)管理系统的设计不合理

在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实现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系统软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现阶段,大多数高校本身的研发能力有限,教务系统软件的开发往往不是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而是学校委托软件公司进行设计或研发的,作为专业的软件开发者,他们不可能直接参与到教务管理中,无法全面了解高校的学科性质与实际办学特点,只能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开发,结果开发出来的软件系统缺乏针对性,不能与实际工作相匹配,无法充分涉足教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此外,一些高校的教务系统设计程序有不合理之处,设备运行速度相对迟缓,计算机中的部分功能与实际操作要求不符,这些情况都是软件公司的工作盲点,导致实际工作需求与管理活动效率之间产生矛盾。

三、提升教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

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是实施教务管理信息化工程的重点。教务管理信息化首先是以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应用为重点,在推行教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把对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放在首位,千方百计提升他们的信息化素养,使他们具备信息化高效运作的能力,大大提升他们信息化的管理能力及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从而有利于推动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高校应尽可能地为教务管理人员多提供信息化培训机会,可以在校内组织专门的业务培训,也可以到校外参加相关的教务管理信息化专题培训,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让教务管理人员不断地了解、熟悉、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电子处理软件等信息化知识,利用各类信息化技术来处理各种教务信息,并努力实现教务管理的网络信息共享。

(二)完善网络安全体系

高校应从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期就注重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安全策略为指导进行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并在执行环节不断调整和完善,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网络安全体系。网络安全体系要通过安全的系统、防火墙、信息审计、网络监控、通信加密、安全扫描、灾难恢复等组件来实现,单独的组件提供的只是部分安全保障,缺少任何组件都无法确保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的完整性。要做好软件的安全防护与数据的保护,首先要加强对使用者的安全教育,规范操作行为,禁止在不安全的环境中使用软件,防止密码泄露与丢失;其次,在安装软件的系统中设置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做好数据备份,阻止系统遭受攻击,避免数据丢失。

(三)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一定要体现教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要制定规范、严密、适应信息化需要的教务管理规章制度,真正实现教务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各项制度必须符合学校教育改革的实际,操作性要强,要做到用制度来规范管理,提升工作效率,提升教务管理质量。规章制度涉及的范围要全面、要标准化;要强化制度制定的系统性,不断适时修订,完善、充实规章制度,保证制度制定的合理性和教务信息化管理执行严谨性的统一。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是一项规范、严密、科学的工程。在使用信息系统时必须要配套相对稳定的教务管理规章制度,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务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平.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之我见[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3).[2]刘瑾.大学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现状及思考[J].才智,2017(01).[3]周莹.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7(05).[4]陈文文.试论高校教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7(19).

下载高校教务管理科学化探析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教务管理科学化探析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应用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教育逐渐从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当代的“大众教育”转变,高校教育事业规模日益扩大,学校教务管理的任务变得更加繁重和复杂。本文......

    高校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功能详解

    高校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功能详解 in 教务管理, 教务管理系统, 教学管理系统 高校综合教务管理系统( JWGL )是一个大型复杂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采用基于浏览器 / 服务器( B/S ),客......

    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

    图书馆管理:从数字化到数据化的转变摘要:文章在描述国内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结合大数据研究背景及其特点,打破“国内图书馆管理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的偏......

    初中班级管理科学化的探索论文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完成育人任务,起着极其重要作用。当前,尤其要求班级管理者必须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树立现代的全面素质教育思想,在......

    开展科学化管理

    开展科学化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湖北省黄冈市妇幼保健院王志琴438000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及护理学科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和利益格局发生变化、法律意识的增强,现代护理对护士......

    科学化管理班级

    科学化管理班级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除了用心去实现明主化,还要确保科学化管理班级与之相融和。在我求学到现在,班里总有大大小小,错综复杂的班级班规,能公正的可实施的就并不多。......

    提高高校出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思考论文(大全五篇)

    关键词:高校;出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科学化水平摘要:高校出国学生党员是高校流动党员中的一支特殊群体,加强这支队伍的教育管理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对维护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意义重......

    论计算机应用与高校教务管理现代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计算机应用与高校教务管理现代化 作者:沈大强 严壮锋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7期 [摘要]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要实现现代化、科学化,关键在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