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管理革命及IT技术的发展对会计的影响论文

时间:2019-05-15 12:3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管理革命及IT技术的发展对会计的影响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管理革命及IT技术的发展对会计的影响论文》。

第一篇:当代管理革命及IT技术的发展对会计的影响论文

伴随着IT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依赖于管理革命、人力资本、知识及IT技术的美国新经济模式已初步获得巨大成功:它神话般的克服了工业经济时代司空见惯的经济周期的波动,在全球石油价格暴涨数倍的情况下,国民经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一时间,美国新经济模式成为各国经济学家,政府首脑竞相研究与模仿的对象。宏观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对当代会计学科发展背景所产生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创新对传统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产生了冲击

动态联盟,虚拟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在IT技术的催生下在E时代越来越普遍。IT技术的诞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费用及交易费用,因此,在传统经济中,以企业代替市场进行交易的方式在新经济时代有所改变。企业间的动态联盟以半市场、半企业的交易方式,以半松散、半紧密的组织结构,和其不确定的生命周期令人耳目一新。从会计学角度来看,动态联盟无疑对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产生了直接冲击。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货币的盛行,对货币计量单位假设又是一个挑战。

第二,社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第三产业及信息产业必将成为对世纪新经济的支柱。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要素迥异于工业经济时代

传统产业虽然仍是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基础,但经济的发展对能源、土地、资源及借贷资本的依赖性开始下降,转而依靠资本市场、网络经济来拉动经济发展。ZI世纪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是当代主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需要创新会计计量与确认的手段。如采用公允价值会计模式对创新金融工具进行反映。此外,知识资本及人力资源是发展新经济重要的生产要素,它们确认及计量模式完全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的机器、厂房等有形资产,这无疑为现代会计提出了新的课题。

第三,管理思想发生彻底改变

随着当代管理思想的不断创新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计算机加强与拓展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职能正进入了一个加速的阶段。以顾客为导向来优化企业价值键及作业管理的思想已全然取代了以往“大财务小生产”的狭隘思想。IT技术与会计信息系统结合的方式及设计思想日臻完善。从MIS到ADSS一再到基于网络技术的 MRP、ERP以及电子商务,其最终目标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第四,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的经营战略目标,企业的经营战略理论的创新使当代管理会计的重心也发生了变化

核心竞争力理念的诞生,标志着人们新的经营观念的形成。人们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传统途径——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转换到通过培育、维持并不断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上。这使得经营管理当局不可避免地对自身的价值优进行审批,对业务流程进行在组。他们不再追求企业经营范围与规模上的“大而全”,“小而全”,而是主次分明地将企业经营重心放在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及维持上,摈弃了与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最终产品优势无关的生产与经营环节上,追求技术垄断而非多元化经营。

综上所述,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所设定的目标、功能与范围已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的多样性。会计信息系统的改革势在必行,共党与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技术、IT技术紧密联系起来。本文试图从如下五点进行探讨:

一、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纯反映企业内部信息转向共同反映相关的企业内部与外部人息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由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组成,主要是反映会计主体内部的会计信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是按复式记帐的原理,遵循公认会计准则,按照会计循环来反映会计核算信息,其目的是对外提交财务报告。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把财务会计从单纯地核算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借此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决策支持。但当代管理思想发生了重大改变,亚当·斯密及福特等人所倡导的劳动分工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已被现代化的集成管理思想所替代,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各业务循环及过程不仅在组织内部相互关联,还超越了一个工厂或企业的范围,扩展到供需链、供需网。企业与其生存环境息息相关,人们对企业行为的研究也从企业内部延伸拓展到企业外部。借助于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制度,通过相关的外部信息与指标来衡量内部管理效率,如顾客满意程度,重要顾客价值等。也与同在一条价值链上的上下游企业间增加了解,以跨越组织边界共享信息,搞好供销链管理。除此以外,网络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间关系发生转变;由以往相互竞争向当今共生互利、竞争与合作发展,从而产生了动态联盟、虚拟企业、B2B电子商务公司这样的组织形式。企业在联盟之前选择联盟伙伴,一方面要参考传统的财务指标,另一方面,有关联盟各方的人力资源、研究开发能力、管理状况等信息也很重要。可见,采集及系统分析及评价组织外部信息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有重要意义,也将成为未来会计信息系统重要功能之一。此外,现在企业经营战略的创新也要求企

业的信息系统能及时获取外部信息。前不久,企业还在热衷于大规模地兼并与收购上下游的企业及相关产业、通过资产重组等手段来达到规模经济、低成本扩张、提高产业集中度的目的;依靠多元化经营,规避产业风险。可越来越多“大而全”、“小而全”企业经营的失败似乎说明这样的经营方法是不可取的,发展、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以获取长期的竞争优势。核心能力的培养,注重企业间分工合作,大力发展“外包”业务,形成企业间协作的群体。

二、由单纯计量与处理货币信息向反映与处理多元化信息方向发展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不能有效反映非货币信息,特别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实质上是遵循公认的会计准则,按会计循环有选择地处理相关的货币信息。从信息处理的角度而言,财务会计特点在于按特定的会计科目对财务信息进行分类、汇总与报告。对于企业的生产能力、创新技术、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等非货币性信息,则在报表附注中定期披露。传统的计量标准与手段对非财务及非经济信息无能为力,不能将其量化为货币信息纳入财务报表的披露范围。尽管近年来会计实各界理论界对改进企业报告作了很大努力。但这些内容越来越“丰富”的财务报告、被罚越来越“详细”的报表附注,似乎有信息堆积之嫌,远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使现代企业处于一个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里,在决策中,我们需要把非财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综合起来,需要多元化的决策支持信息。所以,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与传统会计报告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不能从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中找到相关的信息。因此E时代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应转为事件驱动式(event dirven)的结构,它基于业务活动而不是从特定的GAAP的视角来反映会计信息,能一次性地、适时地、完整地集成所有的业务数据,而不是任由数据分散存储、重复存储于多个耦联度低的信息系统中,避免了数据分散与缺失的现象。在处理时,立足于集成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仓库能对信息进行多维处理,避免了不同信息系统在不同的数据基础上进行不同的处理所造成的混乱状况。卡普兰所着的《综合记分卡》在理论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它解决了如何对非货币信息进行计量的问题,把对战略目标实施的监控及适时调整与协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中,以优化作业链与价值链管理。

三、将会计业务流程重组与会计组织的改造结合起来

会计信息系统的改革与发展,不仅体现在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入,如会计准则体系进一步完善与发展,还需对现有会计业务流程及会计组织结构模式进行反思与改造。现有会计业务流程模式是建立在会计循环基础之上,其特点是会计信息的录入、处理和报告集中于财务部门,相对独立于其他业务流程。会计循环为400多年前意大利数学家巴其阿勒所创造,它是一个环环相扣,前后继起,结构简单的循环过程,通过平行登帐、总帐与分类帐相互核对等方法来保证手工会计信息处理的准确与完整。该模式历经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发展,至今仍根深蒂固地存在于现行的会计模式中,没有多大改变。然而在400年间,管理手段不断创新,IT技术不断发展,加之组织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越来越复杂,使我们必须对会计循环——帐务处理过程,也即传统的手工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纸制的凭证与文档传递与集合过程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改造。应该说,体现在会计循环中分类汇总、复式簿记的思想在现阶段仍然是适用的,但其实用方式应该改变。会计组织机构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会计信息处理的流程的安排。传统会计组织结构的特点是边界分明,这使得会计流程与其他业务流程之间相互独立,会计人员与其他业务人员在职能上相互独立。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结构伴随着业务流程重组,已从传统的直线——职能制组织改造为横长纵短的柔性化扁平化的组织。数据集成处理的模式也要求业务人员与会计人员互相沟通与协调,发挥团队精神,避免信息处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重复及滞后现象。因此,使基础会计循环自动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结合BPR及组织结构的改造,使企业会计信息处理过程有质的改进。使以反映为主传统会计信息系统转向反映与控制并重。

四、从IT的视角来更新内部控制观点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目的在于减少与消除管理风险的产生,然而,永远适用的内控模式及制度是不存在的,它将随着一个组织的战略目标、文化、结构、业务流程等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从人处理到计算机处理,从纸张数据存储和数据传输到电子数据存储和数据传输,这些数据处理方式的变化必将使当代内部控制的观念与模式发生变化。

首先,原来会计循环中一些为确保数据正确的重复记录和重复核对机制的重要性开始下降,这些主要用来防范手工处理数据发生错误的手段在EDP系统中显得次要甚至多余。

其次,IT技术对企业业务流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影响到与传统业务流程相适应的内控原则及措施。如“不相容职务不能由同一个人来执行”是一条普遍适用的原则,通常利用职责分离的方式来相互牵制与检查业务的执行。但在采用IT技术后,很可能会出现一个人在执行业务的同时也适时地记录该数据的现象,这无疑和上述的原则相悖。其实IT技术带来的自动控制处理一包括业务执行过程和信息处理过程,分离乃至替代了原来人所担当的角色,从而消除了同一个人执行几项不相容活动的风险。

再有,内控制度的设计应改变以往过分依赖外部独立审计师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及符合性测试,查错防弊的模式,重视对适时业务处理的控制。传统会计制度的安排,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较注重防范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的风险,如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但对业务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主要依靠事后分析与检查来进行。随着企业业务流程与信息处理及反映过程的整合,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用历史信息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显得愈加滞后无力,因此要将会计信息系统与各业务循环过程通过IT技术有机地整和在一起,从而利用适时信息处理机制来健全企业的预警系统,以防范业务过程中的风险。随着审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的完善以及鉴证系统准确性的提高,由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对商业风险的事前控制。商业风险的预防将比查错防弊更为重要。因为未来审计师所面对的不再仅仅是独立的会计循环了。

五、拓展未来会计服务行业的业务范围

当代是建立在内控基础上的审计,未来财务报表的年度审计业务仍然会是外部审计师提供的一个重要服务,但随着企业再造工程的进行,未来业务流程与会计流程的整合,使传统审计业务的重点发生转移——由“结果”审计转向“过程”审计:传统的审计业务从审计对象角度而言是一种“结果”审计,也就是说它主要是就委托人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即会计业务流程的结果发表审计意见。然而,网络财务下会计业务流程重组使会计信息的生成机理发生了重大变化,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及可靠性会更加依赖于其数据的生成过程。因此,审计重点必将由“结果”转向“过程”。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要追溯会计数据的生成过程,要关注会计业务流程的设计是否合理,相关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并要对此进行分析,鉴定及评价。就它们能否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真实性、及时性发表审计意见。可见,未来的审计业务将是“穿透”会计业务流程所进行的审计,是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的有机结合,必将大大拓展其服务范围:既可为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服务,也能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服务。

此外,随着未来大规模按需适时财务报告模式的实现,财务报告的生成基本上是自动完成的,未来审计师由对企业报告进行定期的审计转向对企业数据仓库中信息及其处理过程的可靠性提供保证。

未来管理咨询业务必将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营业务之一。当前,许多会计师事务所与咨询公司同时提供财务与咨询服务。在社会经济模式及产业结构转型期间,寻求电子商务策略,进行BPR,实施ERP计划的企业十分需要专业人士的指点。美国《财富》杂志的一个统计数据表明,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寻求电子策略,全美咨询行业收入的百分比发生了变化:1998年,来源于电子商务咨询收入占总收入的29%,2003年,该比例将提高到57%。此外,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PricewaterhouseCoopers1999年的收入已达到了71。7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管理咨询业务,而且其咨询业务随时都会从公司中分离出来自立门户。未来管理咨询业务包括了网络管理咨询业务与企业基础管理咨询业务,使企业在加强基础管理的同时,提高网络管理的水平。未来咨询业务有:网络财务流程设计,企业业务流程改造,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制度设计。注册会计师要研究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IT技术,实现会计数据网及管理数据网的统一。

尽管电子商务,BPR,ERP等名词是当前管理人员所追逐的“时尚”,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企业基础管理的加强,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是相辅相成的。在许多时候,企业实施ERP或BPR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忽视了对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完善。

第二篇:大数据时代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及作用论文

摘要:大数据时代下,数据之间的关系是相关联的关系,并不是因果关系,因此思维方式也会发生重大的变革,有的认为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会计工作的思维要从结果分析向过程分析的方向转变,从单类型的结构数据向多类型的结构数据转变。而管理会计在我国却还是一门冷门学科,与之相关的研究较为薄弱,管理体制也不健全,实践应用匮乏。但是,很多行业、企业已经意识到管理会计在企业利益方面的意义,科学合理的管理会计正在企业中慢慢兴起。为此,本文围绕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及其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展开论述,并分析了其于实践中的作用,以期丰富相关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管理会计;企业管理;数据革命

时下,大数据成为了各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并被美国政府冠以“未来的新石油”美称。加上市场交易逐步进入了高效、个性、数字乃至虚拟化的状态,打破了市场的时空界限之余,也使得市场内部的各个要素得以有效实现快速、高效融合,提升了整个市场的运行效率。但相关管理会计的研究还是处于低迷状态。因此,加强对管理会计理论、应用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是当下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大数据时代的主要特点

大数据是继“物联网”、“云计算”之后的IT产业发展史上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变革,其出现将对一众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然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就此为止,其庞大的数据量还将呈现“井喷式”的增长,如“IDC”公司对此就曾预测,未来全世界范围内的数据量将会以每十八个月就翻一番。大数据时代具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融合了大量性、多样性、高效性和价值性。其中,大量性是指重数据源头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多样性是指数据类型的复杂繁多,而数据的形式主要包括了音频、视频、文档、图片、地理位置信息、客户评价等;高速性是指从信息的处理速度上看,可以借助云计算、平板电脑、手机、互联网等对数据进行处理,处理数据的速度可以说是十分的快;价值性则是指密度相对较低,可以从不同的数据中获取价值比较高的信息。以上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发展机会。

二、大数据时代对管理会计工作的影响

1.数据收集方式,传统管理会计数据的类型比较单存,搜集源头和渠道也比较单一,大多数为结构性的数据。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会计数据的类型、搜集源头和渠道也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量的数据存在于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网络日志等应用中,这些数据大多数属于非结构性的数据。通过以上说明了大数据时代下会计管理数据的搜集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2.数据利用方式,即大量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库进行收集和整理后,存储的数据就可以被信息使用者进一步的加工,并对有价值的数据进行分析、提炼和利用,我们可以将这个过程看做是数据挖掘的过程,传统的针对单类型结构、结果、时间较长数据的处理在大数据时代下已经不适用。在大数据时代下,挖掘数据的过程中需要一些分析工具来帮助,如趋势分析、分类分析、回归分析、决策树分析等,对于比较复杂的挖掘分析工具,要求企业采用一些新的数据处理技术。

3.数据储存方式,大数据时代下,因为数据的多样性和大量性,就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数据仓库,比较典型的数据系统包括了数据的收集、预处理、分析、处理和价值的应用。企业要完成上述一系列的操作,要从传统的数据管理系统向大仓库数据系统转变。大数据仓库通常可以划为分布式存储集群、分布式数据库以及不同的模块,其中具体的模块又分为生产计划模块、销售管理模块、企业之间的关系模块。

三、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作用

1.绩效考评更为科学化和全面化

管理会计工作的难题之一是绩效评估,难点在于在实际评价的时候不能够收集到所有与绩效考评有关的信息,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都不能准确、客观的评价绩效考评的高低,这样就会使员工的绩效得不到客观的考评,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导致企业人才大量流失。而在大数据时代环境下,收集评价所需要的三类数据即交易数据、感知数据、交互数据变得更加便捷,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企业可以对员工的工作绩效有更多的了解,能准确的选择绩效考评的方法,避免信息不足给绩效考评带来的负面影响。

2.助力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

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既可以精准的获取顾客在网络活动中的数据,也能够更好的挖掘出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例如一些消费者对某个产品通过网络进行了搜索,但是最终没有购买,这些没有完成的交易数据在以往可能被忽略,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下此类数据就会被重视,企业可以通过配备专门的人员和部门,认真的分析消费者网上的搜索行为,例如可以对搜索商品的类型、搜索次数、搜索条件、搜索时间等信息,对消费者的喜好进行推测,判断出消费者的消费方向,并通过特殊网络的设置,自动向消费者推荐他们感兴趣的产品信息。这样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产品决策,引导企业进行经营战略调整,提高企业核心竞争。

3.企业的规划控制得到显著强化

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周密的市场调查,为企业确定最优化的生产和销售规模,使得生产和销售计划更加严密,避免企业产生不必要的生产投入。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准确度和信息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管理会计人员对产品、成本、服务、销售等数据的挖掘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样就可以对产品生产、销售、运输、储存等进行严密的计划,为企业运营提供数据支持。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会计理论和实践也趋向同步,管理会计这个正在崛起的职业有着非常可观的前景,对此,企业更应不断完善管理会计的战略部署工作,储备管理会计人才,使其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玉侠,潘金杨,王娟.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会计之友旬刊,2006(,3B):9-10.[2] 张波.管理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经济,2009,(8):86.[3] 崔金平.新时期如何做好管理会计工作[J].中国外资,2012,(24):43.[4] 李国杰,程学旗.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5):647-657.

第三篇:儒家管理思想对当代企业的影响

儒家管理思想对当代企业的影响

摘要:自马克斯·韦伯(Max Weber)以来,人们相信资本主义精神是与新教伦理和西方文明所独有的本质密切相连的。因此,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仍然普遍认为工业化的奇迹只有在西方才能实现。然而,二战以后,先是日本随后是亚洲四小龙,再接着是东南亚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均以高速的经济增长令人刮目相看。何以出现经济奇迹,它的成功经验背后深层文化底蕴是什么?儒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的管理智慧,特别是它饱含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为现代管理提供了源头活水.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传统的人文伦理精神在当代管理实践中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也得到了西方管理学界和众多中外知名企业的认可。国学大师汤一介对此有着其独到而非常有见地的看法,他认为当一个民族吸收外来文化的时候,首先要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意大利时期的文艺复兴运动和中国宋明时代佛教的兴起皆是如此,因此我们现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同样需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去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东方管理思想,儒家,企业,人本思想

目 录

一、中国古代的“人本管理”的儒家思想........................................................................................1

二、儒家思想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意义.............................................................................................2

(一)儒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积极意义...........................2

1、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原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2

2、儒家管理思想弥补了科学管理以来的缺陷............................2

(二)儒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消极...............................3

1、儒家坚持中庸思想,强调变通,不利于企业规范的打造。..............3

2、儒家思想强调人要出人头地,具有强烈的人上人观念。................3

3、儒家思想强调形式主义,不利于把制度落实到实处。..................3

三、儒家思想对当代企业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3

(一)儒家思想流派众多.................................................3

(二)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不断变化......................................4

四、儒家管理思想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5

(一)儒家“重视人伦和谐”的思想可以创造企业良好氛围...................5

(二)儒家“育人为本”的思想可以提高企业人才素质.......................6

(三)儒家“以德为先”的思想可以引导企业文化倾向.......................6

五、结语........................................................................................................................................................7 参考文献..................................................................8 致谢......................................................................9

管理思想是人们对管理实践活动的认识,这种认识经过实践的检验将升华为管理理论,而管理理论将接受实践的检验并指导管理活动。从人类日活动起,就逐渐产生了这一理念,并不断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远在先秦至汉初期间就形成了众多的流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以儒学为主干兼容各家各派的思想理论体系,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指导思想,并贯穿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当今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果能把儒家文化的精华运用于企业管理之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对于历史悠久的中国来说,其博大精深的管理思想,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借鉴的一重要源泉。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对于中国管理思想史的探索,其蕴含的哲理是无穷的。

一、中国古代的“人本管理”的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学者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学者相比,大约在同时代也提出了一系列在学术上能与古希腊学者相媲美,甚至是更胜一筹的“前人本管理”思想。中国古代学者早在公元前提出的“前人本管理”思想与现代人本管理理论极为相似,是构成现代人本管理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石。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这成功经验中就包括中国古代“人本管理”思想。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管理的“原型”阶段,先秦诸子是这方面的代表,围绕“人本管理”这一核心,诸子提出了诸多堪与现代人本管理理论相齐的思想。

明确人是管理的载体,与现代人本管理把人置于组织中最重要资源的地位有异曲同工之妙。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尊重人的地位、价值和尊严是人本管理的前提条件之一离开“以人为本”、不把人作为管理主体,人本管理就不可能进行。春秋战国的各派管理想都把人视为万物之灵:儒家以天、地、人为“三才”,作为管理客体最初始的要素;道家以天、地、人为“四大”,将人与天地并列,相信人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本性和智能,便可赞天地之化育,辅万物之自然。孔子的以人为本思想掩诸家而为世所重,孔子在《礼记·中庸》中提出:“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里明确把人作为管理的载体,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看 1 来,管理的本质是“治人”,管理的核心是关于人的完善、人的义务的思想,管理的前提是“人性”,管理的方式是“人治”,管理的关键是“得人”,管理的组织原则是“人伦”,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安人”⋯⋯总之,管理一切都离不开“人”。儒家管理思想本质特征在于肯定人的价值,反映在现代就是肯定管理主体的创造能力和决策价值。孔子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删修《春秋》,宣传所谓“吾道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同时提倡“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宣扬了“人类之爱”,并尊重理者独立的人格“三军不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他评论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治长》)这表现了孔子对待人的态度,既要“使民”,又要“养民”。孔子强调“使民以时”,反对任意杀戮人民,主张进行德教化。孟子进一步发扬孔子的这种思想,强调为政、治国的关键在于“得民”,而得民的根本要义则是“得民心”,得民心的途径“善教得民心”。儒家管理思想认为人是最根的东西,尤其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仁义”修养是社会发展的。

二、儒家思想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一)儒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积极意义

1、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原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仁学”管理思想的基本管理原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于现代管理文化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仁学”管理思想始于远古尧、舜、禹、汤的先人们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传统。孔子只不过是中国远古以来就已经产生了的道德统治和礼乐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换言之,道德管理文化产生于中国有文字记录以来的远古文明时代,经孔子加以弘扬和发展成为系统的“仁学”管理思想,并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管理原则而延续到现代。“仁者爱人”、“为政以德”、“修己以安人”这样一些范畴和管理原则,反映了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基本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其发挥作用的根本机制在于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和行为,其管理驱动力就在于管理者以“仁爱”之心去对待他人。从狭义讲,“仁学”管理思想是处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的管理原则。

2、儒家管理思想弥补了科学管理以来的缺陷

“仁学”管理思想对于缓解现代西方个人中心主义价值观念所带来的精神危机,弥补西方管理文化的根本缺陷,促进人类新型管理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仁学”的管理思想,对于长期浸染于理性化、制度化和物欲化的西方管理人群来说,无疑是极为向往的精神需求。因此,以孔子“仁学”管理思想为特质的东方伦理管理文化,对于变革西方文化为背景的现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基本构造,缓解个人中心主义价值观念带来的精神危机,弥补西方管理制度的根本缺陷,改善西方社会的人际关系,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照作用。

(二)儒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消极

1、儒家坚持中庸思想,强调变通,不利于企业规范的打造。儒家思想中有很多相互矛盾的思想。既有君子自强不息的奋斗,又有明哲保身的教条。这种矛盾思想导致现实生活中人的无所适从。

2、儒家思想强调人要出人头地,具有强烈的人上人观念。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文化不利于打造职业经理人团队。现代企业讲究团队协作。而这种人人为王的思想,就使员工经常出现“一个人是一条龙,三个人是一条虫”的局面。同时也导致中小型民营企业管理团队不稳定,经常出现关键管理者拉人单干,与原企业分庭抗礼的局面。这种管理模式的结果就是企业无法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最终导致中小型民营企业无法形成职业经理人管理体制。

3、儒家思想强调形式主义,不利于把制度落实到实处。很多民营企业并不缺少企业文化,但是总是无法落实到实处。他们的根源就在于儒家思想有时过于强调形式主义。这种过于强调形式主义束缚了人们奋斗的决心,导致人们只是应付工作。另外一个不好的结果就是企业文化只是中高层管理者的事情,广大员工没有参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企业能够坚持自身的企业文化,但是这种文化与其说是企业文化,不如说是管理层文化。因为这种文化在建设和维护的过程中,只有管理者在参与,基层员工根本没有投入。所以这种企业文化也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

三、儒家思想对当代企业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当代企业建设既受到儒家思想的积极影响,也受到其消极影响。但是当代建设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这种状况主要是由儒家思想自身充满多样性和矛盾性以及儒家思想采取中庸之道的方法论造成的。

(一)儒家思想流派众多

自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以来,儒家发展出了多个流派,每个流派对儒家思想都进行了不同的解释。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主要分为两大流派。一派以孟子为代表,相信性本善,主张施行仁政,讲究人情。这一派的思想是企业实行人性化管理的理论根源。另一派以荀子为代表,坚持人性本恶。性恶派的思想是企业制定各种制度,进行规范管理的理论依据。即使是现在,这两大派别的思想仍然没有分清孰是孰非。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朝统一的需要,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各家学说,建构了一套适应当时社会所需求的系统化规范化的儒学体系,开创了两汉经学为主体的儒学和汉学学风,形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宋朝时期,儒家思想又经过重新的发展,朱熹等人吸取佛家、道家的思想,重构了新儒家思想。后来王阳明又把儒学改造为心学,从而导致儒家思想的再次分裂——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明末清初,我国商品经济初步发展,黄宗羲等人又发展了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五四以后,新儒家则主张吸收西方民主科学的思想,实现儒学的再次转型。从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中,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思想流派众多,本身充满了多样性和矛盾性。

(二)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不断变化

儒家思想不光流派众多,而且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也不同。这种地位的不断变化加剧了其自身的矛盾性与多样性。

自从孔子开创儒家思想,到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家思想一枝独秀,逐渐成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但是自从明末清初以来,这种状况发生了改变。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开始开眼望世界,重新思考儒家思想。在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儒家思想被彻底打倒。自从被打倒后,儒家思想一直没有崛起过。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更是以官方的立场正式宣判了儒家思想的封建糟粕地位。特别是文革期间,国内几乎彻底摧毁了儒家思想的根基,导致国内儒家思想研究出现了严重断层。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官方才重新肯定了儒家思想的积极影响。但是此时儒学仍没有复兴,儒家思想更没有应用到企业文化建设等实践中来。直到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相继崛起,外国学者发表了大量关于儒家思想是促使日韩崛起的重要因素,国内学者才真正开始研究儒家思想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四、儒家管理思想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就是要应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合理地组织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本身既有的各种资源,调动企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作为我国古代很有影响的儒家管理思想,它的价值、作用毋庸置疑,将儒家管理思想很好地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一定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任何一种管理都必须适应自己的民族文化土壤和社会历史背景,都必须同自己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因此,对儒家管理思想加以继承、发扬,对于提高现代企业管理的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儒家“重视人伦和谐”的思想可以创造企业良好氛围

个体总是生活在群体中,如何处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儒家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儒家非常重视人类生活的群体性,并以伦理关系解释群体生活的特征,强调人伦和谐。其主要人伦思想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讲求以和为贵,重视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统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把和视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人和是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和为贵的思想,是积极地看待自然和社会中的差异,分歧和矛盾,提倡发挥不同个体各自的积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整体的和谐与发展。二是讲求“仁者爱人”。仁是孔子确立的最高道德准则,其核心是爱人,即对人的关心和尊重;为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忠恕之道,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三是强调“五伦十义”,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要维系人际关系的和谐,就要明确每人在不同伦理关系中的位置,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将其以适当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确立下来;四是要求“知礼以立”“克己复礼”。“礼”是儒家思想文化的制度化体现,主张在等级秩序之下协调人们的行为。孔子认为社会要安定团结,个人要发展完善,没有礼的约束熏陶是不行的。19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崛起,使西方国家乃至全世界在惊叹之余开始探索“东亚经济奇迹”的原因。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赫尔曼·卡思首先明确地以儒家伦理来加以解释,并称日本与东亚“四小龙”为“新儒教国家”。日本筑波大学高桥进教授在分析日本企业经营与儒家思想之间的联系时说,日本企业的组织原则为“集体主义”“终生雇佣”和“年功序列 5 制”;组织伦理强调忠诚,孝顺、智慧,否定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其中“集体主义”体现了“礼”“和”,“终生雇佣”体现了“仁”“孝”,“年功序列制”体现了“礼”“五伦十义”。美国环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兼大英百科全书主编弗兰克·吉布尼则认为,日本将中国古老的儒家文化与战后的美国企业引入的现代经济观念糅合在一起并加以巧妙运用,形成东西合壁的“儒家资本主义”,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思想”,“和谐高于一切”的人际关系,这才是日本经济取得成功的真正原因。

(二)儒家“育人为本”的思想可以提高企业人才素质

重视教育是儒家思想的另一重要特征。儒家思想既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也重视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礼记》中《大学》篇“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著名论述说明了儒家进行教育的过程和步骤,也表明了儒家对教育作用的看法:通过对事物、人心的了解(格物、至知)做到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念,不为各种私欲邪念所动摇(诚意、正心),从而形成完善的人格(修身)这是教育对个人发展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每个人都积极促进各自家庭的和谐美满(齐家)为国家的安定繁荣作出贡献(治国平天下)这是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循序渐进”“举一反三”“性相近,习相远”等诸多教育理念从古至今对人类的影响、教育都有着重大意义和作用。“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这是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该企业创造了完善的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制度,遵循着循序渐进、不断更新岗位的原则让每个担任不同职务从事不同工作的员工都受到相应的阶梯式的教育培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培训教育,重视“资本知识化”,把培养人才比做“缝鞋垫”与“做西装”,首先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一步一个台阶,培养出很多复合型高层管理人才,不仅使企业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观念不断更新,而且对整个社会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中,教育培训是基础的、根本的环节,培训如何做事、教育如何做人对企业的影响虽然不是一朝一夕可见到的,但却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打下了深厚坚实的基础。世界上没有一个企业能够不依靠各领域的人才而跻身与尖端企业中,也没有一个企业能够不通过学习—探索—创新就长久不衰的,并且企业中每个个体素质的提高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因此教育培训人才应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使命。

(三)儒家“以德为先”的思想可以引导企业文化倾向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是儒家思想的一贯主张。《大学》开篇中就提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孔子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要求先做人后做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德者本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仁是儒家思想的最高思想境界,认为“能行五者(恭、宽、敬、敏、惠)于天下,仁矣”,而“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末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等观点也是要求人们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才能处理好同他人的关系。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仁学”管理思想虽然产生在古代封建社会之中,并且服务于其时的当政者,但是这种以人为本的软性管理理论具有珍贵的普世价值,尤其在如今物欲化的现代社会中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而一个人、一个民族不可能割裂传统文化的影响,企业管理活动也离不开特定的民族文化的印记。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任何一种管理都必须适应自己的民族文化土壤和社会历史背景,都必须同自己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因此,对儒家管理思想加以继承、发扬,对于提高现代企业管理的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仲山.美日企业文化比较[J].企业经济,1993(8).[2]吴朝玉.论企业营销战略发展与营销观念创新[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3]孟丽.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探讨[J].安徽科技,2006,(04).[4]于向宁.从工具人到复杂人人性假设理论演进述评[J].商业时代,2008(35).[5]菅振荣.企业文化建设与儒家思想[J].经济与管理,2000(2).[6]冯松江.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J].河南科技,2009(3).[7]邢洪军.儒家思想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J].长春理工大学,2007.[8]周阳.中庸之道与现代管理[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3).致 谢

论文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法、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本人影响深远。不仅使本人树立了远大的学习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本人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本次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问题都得以解决。所以在此,再次对老师道一声:老师,谢谢您。

第四篇:试论JIT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试论JIT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摘要:通过对适时制(Just-In-Time)在企业运用的分析,探讨了高级制造环境对传统管理会计冲击与影响。

关键词:JIT;管理会计;增值作业;不增值作业

JIT,也称适时制(Just-In-Time),于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首先创造,其基本思想是要杜绝一切浪费,设计合理的生产系统,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由于企业的所有生产人员的作业中包含着增值作业(Value-Added-Activities)和不增值作业(No-Value-Added-Activities),只有尽量使不增值作业降至为零,增值作业接近百分之百,企业才能提高经济效率。

一、JIT的特点

同传统的生产管理系统相比,JIT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由需求拉动。传统的生产系统是由供给推动的。根据经济批量法确定原料采购量,而后将原料投入生产,产出物再投入后面的生产阶段,直至最终生产出产品。前面的生产阶段并不考虑后续阶段的需求,后面的生产阶段被动地接受前一阶段转入的供应,并完成加工工作。如果前后生产阶段的生产能力不平衡,就会造成中间产品的积压,因此存货是不可避免的。而JIT制造的基本要求是只在顾客需要时才按单数进行生产。上道工序只在下道工序需要时才按质保量及时地生产,后道工序之间的衔接要准确得象钟表一样,没有等待,储存时间。

(二)少量、适时采购迅速调整设备。JIT制造要求每一操作工序生产产品的数量,仅仅是满足下一操作工序的要求所必需的,在生产开始时,所需材料能适时到达,因此,推行JIT系统的一个优点是能够将存货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平,原材料只在生产需要时送达企业,减少每次的采购数量,不保留原料的安全储备。由于JIT制造是按订单生产,企业由大批量生产转变为单件小批生产,调整和准备次数增加,这就要求缩短每次生产的设备调整时间和成本,以减少在这方面消耗的资源,即企业需实行迅速,低耗的机器运动。

(三)有效的综合预防性设备维护。传统的生产系统对设备的维护是通过日常的检修和定期的大修来完成的,允许一定的设备有故障存在。而采用JIT设备故障引起的停产、检修将会导致生产延误,从而影响JIT的使用及实现。因此,就必须实施设备有效的综合预防性维修系统(Total-PreventiveMaintenance)通过日常维护保障设备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不出故障或减少出故障。这是通过全效率、全系统、全员参加来实现的。

(四)全面质量管理。传统质量管理方式称为可接受质量水平(Acceptable-Quality-Level,AQL),即容许缺陷在预先确定的水平内出现。而JIT不仅要求高质量的产品,还要求高质量的零部件和原材料,这就不能按统计质量管理那样在事后进行检验和修复,而是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C),确保原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的零缺陷(Zero-Defect),否则,某一环节的缺陷将会使生产造成混乱,并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大量的非增值性的等待的产生,使JIT系统崩溃,其损失是巨大的。全面质量管理可发动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从供应商的选择

开始,到产品的设计,生产流程的确定,产品销售等各个阶段都要加强质量管理,实现缺陷的实时消灭,从而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零缺陷。全面质量管理为适时采购,适时生产提供了质量保证,JIT系统为全面质量管理的运用提供了优良的载体。

(五)多技能员工的培养和弹性制造系统的建立。由于JIT系统是按顾客的需要生产,又由于顾客需求多变,这就要求生产具有弹性和适应性,以适应多样化的顾客需求。同时,按需生产意味着生产工人可能经常会有闲暇时间,从而可利用这闲暇时间来执行其他辅助性作业。培养多技能的员工,目的是让制造单元里的生产工人成为多面手,既能操作多种类型的机器,又能从事其他工种,如执行预防性维修及小型修理,进行质检及执行保管任务等等。

JIT系统下工厂布局的类型、效率等方面的管理也不同,在传统工种及批量生产中,产品由某一组同样的机器送至另一组继续加工。JIT系统则用制造单元(manufacturingcells)的方式代替这一传统的工厂布局。制造单元中的各种机器是按半圆形布局组合起来,它们井然有序地排列,以适应连续的多种操作要求。每一单元均为生产某一特定的产品或产品族而建立,产品由始至终地从一个机器转移到另一个机器,工人则被派至各单元,并学会操作其所在单元的所有机器。制造单元又称“厂中厂”,其作用是避免产品在不同车间之间的搬运和等待,以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所有生产该产品的必要设备均放置于该单元内,各单元集中生产某种产品或某种部件。

(六)员工参与程度较高。JIT系统与传统的作法有一个很大差别在于允许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程度。根据JIT观点,提高参与度,可以提高生产率与总体的成本效率,员工可以对企业的运营发表意见,甚至可以停止生产来确定和纠正存在的问题。JIT环境中的员工需要的是另一种有别于传统风格的新的管理模式,而经理人员必须是协调者,而非监督者的身份来纠正。

二、JIT对管理会计的挑战传统

管理会计有三个目标:第一,计算产品和劳务成本;第二,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第三,提供计划控制的信息。然而在新的制造环境下这些管理会计的目标都会受到JIT的影响,新制造环境下管理会计的特点有了如下的变化:

(一)更注重市场观念。企业的一切取决于市场动向,生产系统的制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JIT则是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断追求5个R,使企业将必要的原材料和零件(Right-Material)在准确的时间(Right-Time)送往必要的地点(Right-Place),以保证企业生产消费者必要的数量(Right-Quantity),必要质量(Right-Quality)的产品,简言之,即JIT要求全企业树立满足市场需要才是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的经营目标。

(二)关注非财务信息。传统管理会计由于必须进行产品和劳务的成本计算,因此更多地是关注财务信息。而在JIT表现为通过消除浪费,坚持不懈地追求生产率的提高,其工作的重点就是将注意力集中于非增值作业。非增值作业要么是不必要的,要么虽然必要,但缺乏效率,有待改进,因此,管理会计人员需要解决:①制造过程的浪费原因及改进;②搬运方式的浪费原因及改进;③过多库存的原因及改进;④动作浪费和制造废次品的浪费原因及改进;⑤加工本身的浪费及改进等等,所有的这些分析在特征上都是非财务的。

(三)重视经济控制的整体观念。JIT注意整个生产过程而非生产过程的某个部分或阶段。

在JIT下,获利能力只有在整个经营均按JIT的方式运营才能提高,只有整个企业的不增值作用被减少直到消除,企业的获利能力才会提高。

正因为新的制造环境下管理会计注入了新内容、新思想,因此,JIT对管理会计的影响是巨大的,存货管理完全变更,产品成本计算已经重构,成本计划控制有了新的规则和方法,业绩评价标准有所变化,整个管理会计的领域还在改变,具体表现为:

(一)成本计算方面:

1、成本可归属性的改变。成本制度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将成本分配到各产品中,它们是直接计入和分配转入,准确性前者优于后者。JIT系统要求企业生产系统灵活、适应性强,便于在不同产品之间转化,这就要求企业有较高的自动化和机械化,这样一来,企业生产成本中的直接人工的比重将会下降,随之增加的是制造费用,而制造费用能否正确分配,将影响到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而JIT的制造单元,多技能型人工及分散式服务作业正是成本可归属性改变的根本原因:由于JIT系统建立了制造单元,生产工艺相近的产品基本上是在同一制造单元中完成的,这样传统会计中视为全厂的间接费用并按单一标准分配的一些费用项目,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车间设备的折旧等就可直接归入相关制造单元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增加了成本计算的可归属性,从而增强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2、对变动成本计算和完全成本计算的重新认识。完全成本计算法下,产品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在传统的生产系统下,由于产供销各个环节均存在较多的存货,导致当期的产品成本受期初、期末在产品成本的影响,而当期销售成本又受期初、期末产品成本的影响,这种累积性的成本计算法,导致企业实现的利润与产品销售的实现存在不衔接的现象,从而无法有效地服务管理决策。因此,作为优于完全成本法的新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变动成本法提了出来,其基本思想是产品成本中剔除固定性制造费用,利润的实现建立在产品销售实现的基础上。但是困扰和矛盾也由此而产生:企业为适应强制性的对外报告的需要,必须按公认会计准则认可的完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为适应企业内部管理需要,企业不得不采用变动成本法再另建一套成本信息系统。这样一来,无疑增加了企业的工作量。而在JIT系统下,这个问题能得到妥善解决。由于JIT系统实现的是零存货,使完全成本计算法计算的利润与产品销售脱节的现象已不复存在,JIT系统下,对产品成本的构成和性质都有了重新认识,由于实现自动化,直接人工的费用比重下降,工人具有多种技能,直接人工和间接人工的界限模糊,其结果导致制造费用上升,传统意义上的变动成本仅剩直接材料一项,而变动成本计算法也变得不能反映生产的实际耗费情况而失去了存在意义,因此,在JIT系统下,完全成本法将取代变动成本法,企业费时费力建立两套成本系统的不便也就消失了。

3、标准成本法的改进。长期以来,制造企业一直采用标准成本制度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计算。通过计算标准成本和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及责任,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减少、消除不正常因素,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但是,在JIT系统下,标准成本制度暴露了许多不足。

第一,企业的生产由多种作业构成,但标准成本过于总括,没有具体细分来考核差异产生原因,因此管理者难以确定差异产生的真正原因。第二,标准成本制度仅关心成本最小,而忽视了JIT系统所要求的整体性。因为,传统经营控制中某种收益,在高级制造环境下可能不复存在,将标准成本制度运用于高级制造环境下的经营控制,有可能产生失调行为。例如:材料价格差异报告很可能会鼓励采购部门为利用购货折扣而大批量购货,结果储备存货大大增加,这显然为JIT所不容。第三,标准成本制度关注直接人工的效率和成本的改进。在JIT系统下,由于直接人工所占比重较低,这样做便失去了现实的意义。因此,在新制造环境下,制订标准,计算差异还是有用的,只不过,标准成本制度为适应JIT的需要,已作以下调整与改进:第一,差异分析更细化。将注意力更多集中于非增值作业,以消除浪费,追求更高的生产率;第二,缩短标准成本的寿命。由于产品寿命周期更短,更新更快,同时企业的不增值作业随时在消除,这就要求标准成本随时修订,以提供更合理的成本控制依据;第三,成本控制的重点转移,原来的成本控制重点在直接人工,由于直接人工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下降,因此成本控制的重点应转向其他,如材料、制造费用等。

(二)业绩评价方面

传统的企业追求短期利润的最大化,这就需要短期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业绩评估和计量是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为其制订不同的标准,以财务指标对其业绩进行计量和评价,但是传统的业绩评价标准已不适应新的制造环境。如:传统的评价成本中心在人工效能或制造费用分配率的标准已不适应JIT的目标,理由是JIT强调的是制造单元及多技能的员工,因此,以人工工时为基础的差异分析已起不到计量和评价业绩的作用;由于建立存货水平也与JIT的目标相矛盾,所以降低制造费用分配率也成为一个过时的计量标准。在JIT系统下业绩计量评价体系要进一步深化和扩展,除了采用财务指标之外,更多地采用非财务指标计量,与JIT系统相适应的业绩计量评价指标主要有:

1、原材料与废料。在JIT系统下,原材料的质量、成本、交货期直接影响到整个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生产成本的控制。主要计量指标有财务指标:如原材料的总成本、原材料总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百分比、实际和计划的价格差异、废料成本占原材料成本百分比;非财务指标:如原材料质量、供应商数量、材料交货提前期等等。

2、存货。JIT系统要求在生产的各个阶段实现零存货。但现实中存在诸多原因,如市场需求大于预计水平,或生产量由于机器故障而降低,或为协调定货成本与持有成本间的冲突等,存货作为一种缓冲储备有时成为必要,但低存货低成本,消除持有不必要存货的浪费成为工作的重点,主要的计量指标有:存货平均余额、持有存货平均时间等。

3、机器设备。如前述,为适应JIT系统,建立和实施有效的综合预防性设备维护是十分必要的,其主要计量指标有:设备停工时间、设备调整准备时间、设备维修记录等等。

4、生产交货期在JIT系统下,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及时交货,不必产生产品库存。因此对生产和交货期的评价指标主要有:按时交货次数百分比、完成订单的百分比和交货周期。

5、产品质量。

6、创新与学习。

(三)对资本性支出决策影响。JIT系统下要求企业自动化程度加强,这就要求企业增加资本性设备支出,所以资本预算(专项支出预算)在企业中是十分重要的,但新的制造环境下资本预算变得更为复杂,其理由是:第一,由于设备使用时间更长,而产品的寿命周期越短,因此在估计未来现金流量时更为困难;第二,设备越先进,技术要求更复杂,因此,营运成本的估计也越困难。所以,企业必须以自己的模式去预测未来的获利能力,充分考虑各个因素,使得企业的决策更准确。

(四)管理会计报告方面。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制造环境下的管理会计均有责任向管理者提供经营的结果,即为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但在新制造环境下此责任更为重要和复杂。正如业绩评价和经营控制方面一样,报告的重点已从原来的财务指标转向非财务指标。

参考文献:

〔1〕汪玉兰。JIT在服务中业应用之探讨〔J〕。上海交大学报,1999(4):78-80.〔2〕DonR.Hansen.ManagementAccounting〔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毛付根。管理会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吴大红

第五篇:服装设计对服装结构及服装管理的影响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服装的实用性还是时尚性,人们对于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服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人们的整体素质提高后,对于服装的整体风格有了新的要求,如样式、颜色、面料舒适度等。服装设计对服装结构与服装管理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服装设计的概念,研究服装设计与服装结构、管理的相互联系,分析服装设计对两者的影响。

关键词: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管理;影响

我们常说“衣、食、住、行”是日常生活的四大基本要素,而“衣”排在基本要素的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服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作用。从物质生活上来看,服装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从精神生活层面分析,服装是能反映出人们的审美品位甚至是文化知识水平。服装设计是服装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直接反映服装层次高低的重要环节,而服装结构是服装设计基础的进一步延伸,并且设计对于品牌的销售和推广,即服装管理有一定影响。

1服装设计的概念

服装设计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思维方式加以美学特点而形成的,借助绘画的形式进行展示,选择合适的材料配合剪裁的方式理念,最后完成样衣实物的制作,它是整个服装的基础部分。服装设计工作包含多个方面,如服装的结构构思、面料选择、剪裁方式、工艺运用甚至是配饰装饰等一系列的设计,服装设计同时也能够体现设计师的思想理念、审美水准。每一件服装的设计都能传达出设计师的思想,代表了其设计的态度。消费者对于服装的选择是结合自身的外在体态结构和内在审美水准,服装的穿戴会影响一个人在他人心中的印象,从更深层次上来讲,服装设计的结构反映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社会文明程度、民族宗教信仰等。服装是设计者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重要方式,也是设计师与社会联系的纽带,传递了设计师自身的观念,所以服装的设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服装设计对于服装结构的影响

2.1服装设计对服装结构基本要素的影响

服装结构基本要素一般分为三大类:一是服装的整体造型设计,展现服装的整体表达效果和风格,也是消费者对服装设计层次的首要印象;二是服装的结构细节设计,具体体现在服装各个部分的裁剪方式和细节处理,像衣兜的设计、纽扣的颗数和排列方式等一系列细节设计都属于此;三是服装的工艺设计,这是服装从设计理念转化为样衣成品的重要过程,从设计图纸的平面设计转化为立体的表达效果,具体又可以细分为服装的面料材料选择、服装的附带装饰品设计等。由此可见,这三项基本要素在服装结构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只有把握好服装结构中的各个要素,才能更准确表现服装设计理念。

2.2服装设计对不同人群服装结构的影响

不同的人对于服装结构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身形和体态会有所不同。比如,欧洲和美洲人的身形比较高大,而亚洲人的身形相对就比较瘦小。世界上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传统服饰,这就要求服装设计应针对差异性考虑服装结构的个性化;在同一地区也要考虑消费者的身份、年龄以及不同场合来设计不同的服饰,所以要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合理的服装结构设计,尽可能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以达到完美的设计效果。

2.3服装设计对服装结构艺术理念的影响

设计师在考虑服装设计的基本需求之后,要对其进行个性化设计,展现自己独具匠心的艺术追求,达到更完美的设计效果。在服装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设计师利用各种艺术手段,创造出具有个性的服饰作品,使服装设计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通常采用一些独特的技巧展现自己的服装设计特色,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多样式的工艺,再搭配一些特色的饰品来凸显他们的设计理念,进而表现其个性化。很多知名设计师都是因为展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其设计的服装才受到名人、明星的追捧。

3服装设计对于服装管理的影响

3.1服装设计对服装销售的影响

服装设计对服装销售总量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消费者在购买时首先会考虑服装是否适合自己,如果服装的材质面料、工艺水平、整体结构以及上身效果都符合消费者对服装的期待,那么这件服装就会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产品。只有服装的设计风格新颖、面料舒适、细节处理得当,才能充分展现服装设计的精良品质,从而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进而提高服装销售的总量。同时服装销售总量的提高也会影响设计师的设计积极性,对服装设计的发展有积极作用,所以两者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3.2服装设计对品牌效应的影响

服装的品牌效应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通常消费者在消费时,首先会选定一个服装品牌,再对其中的服装产品进行挑选,这是符合大众消费心理的。所以越是知名的品牌,竞争越激烈,知名品牌如香奈儿、LV、爱马仕等都是流行且奢侈的代表。好的服装设计能够带动良好的品牌效应,同时品牌效应也能吸引更多的设计人才加入,进而设计出更好的产品。

3.3服装设计对大众趋势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自我个性的追求,人们对于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这种个性化的自我追求也是在大众发展趋势下进行的。服饰的流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相对的,流行的服装设计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环境,高层次的服装设计受到大众的喜爱,代表了当下流行的大众趋势,如消费者对于服饰的选择和购买会受到晚会、影视作品中的主人公的穿戴风格的影响,设计师可以根据当下人们的关注内容设计出符合大众需求的服装。所以,可以说服装设计引导了大众对于服饰的购买方向。

4结语

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了艺术学的各个方面,服装设计能够展现出设计师的独特理念,同时体现出其自身的艺术内涵,反映了消费群体的审美和物质生活水平。只有不断提升服装设计的水平,才能设计出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的服装,进而展现国家民族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占琳.服装设计对服装结构与服装管理的影响[J].辽宁丝绸,2014(3).[2]史林.对服装设计创新问题的思考[J].纺织导报,2003(02).[3]蔡颖颖,钱伟.如何把握服装设计中的系列设计[J].华章,2011(22).

下载当代管理革命及IT技术的发展对会计的影响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管理革命及IT技术的发展对会计的影响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

    摘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企业的内部经济核算尚有不足之处,一些企业的高层已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为使企业内部管理能够井然有序进行,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管理会计的变革和创......

    试论会计专业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论文

    会计环境对我国会计发展的影响摘 要:会计环境是指会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客观条件及周边状况,这些客观条件及状况与会计发展密切相关,对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工作方法、会计工......

    试论科技进步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论文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题目名称:试论科技进步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姓名:张俞晓 所在分院:工商与旅游分院专业班级:财务132 指导教师:刘......

    信息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及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

    信息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次是语言产生和应用。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 第三次是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四次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电信技术的发明和......

    军训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军训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摘要:文章从军训中出现的问题入手,结合军训中辅导员工作的经验总结,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军训前体质差、自我意识强、脆弱和自私等生理和心理的因素。研究总......

    信息化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信息化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txt生活是一张千疮百孔的网,它把所有激情的水都漏光了。寂寞就是你说话时没人在听,有人在听时你却没话说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

    空想社会主义对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

    空想社会主义对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212461 吕海龙 空想社会主义由于其唯心主义的理论基础导致其必然的不科学性,从而在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过程中......

    伟人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伟人事迹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在大二下学期,我们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通过几节课的学习,使我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更多的心得与体会。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