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发展的新视角讨论论文

时间:2019-05-15 12:3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管理会计发展的新视角讨论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管理会计发展的新视角讨论论文》。

第一篇:管理会计发展的新视角讨论论文

一、管理会计发展的认识误区

笔者认为,在我国人们对管理会计的发展存在一些认识误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进程。

1、把财务会计看得比管理会计更重要。我国近10年来,比起管理会计的研究,财务会计的问题则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其研究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其背景即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主管部门推进下的财务会计改革。企业的领导对于财务会计的重视则远胜于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在实务中推广困难,深入更困难。在会计教育上,无论作为学校专业教育还是在职专业培训,管理会计的相关课程不是设置过于单薄,就是在时间安排上难以保证。这些做法背后实质上隐藏着“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次于财务会计”的观念。

2、不重视在新的管理环境下发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近年来,在一些新的会计领域的探索中,研究者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财务会计领域,如对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等会计新领域的研究,一般在财务会计领域研究其应用,极少从管理会计学科来拓展新会计领域的应用。而这些领域的管理会计研究,完全有可能使管理会计具有新的研究内容和工作内容,使其发挥专业优势,改善管理的效率。

3、忽视了管理会计信息的特性。这主要体现在有关管理会计发展思路上,企图仿照财务会计的某些做法,如对企业的管理会计实务进行准则式的规范。尽管这种做法在国际上有先例,但是这种管理会计的规范化做法并不很成功,而且很有争议。其中根本的问题是误把管理会计信息等同于财务会计信息,忽视其作为专用信息的特性以及其私人信息产品的生产方式。

二、认识管理会计发展的基点

笔者认为,以上认识和做法上的误区是基于对管理会计发展定位的偏差而产生的后果。管理会计自20世纪50年代发展到今天,其自身的特征是认识和再认识管理会计发展的基点。

1、方法灵活,具有可移植性。管理会计的方法灵活多样,只要是合理的,不拘一格一律拿来。它有许多方法是从管理学、数学等相关的学科借用或者移植过来的,如战略管理会计就移植了战略管理中的价值链分析方法。

2、领域交叉,具有可拓展性。管理会计具有边缘学科的传统,管理会计的内容仍然处于发展当中。企业可以根据实际进行管理会计新方法与新领域应用的研究与实验。

3、立足于管理需要,具有求异性。管理会计是内部会计,它的立足点是企业管理需要。管理会计在方法上和信息处理结果上不求统一,不同的企业各有各的做法,只要有效就行。基于前两个特性,管理会计就很难规范。管理效率导向使管理会计重结果不重过程,这主要是指管理会计立足于管理效率的提高,重视结果的有用性,而不求统一、规范的信息加工程序,它也不受会计规范的约束,也很难进行规范。

4、非公共信息产品。财务会计信息一般被视为公共信息产品,因此倍受政府的管制,上个世纪发展起来的会计准则就是政府对于财务信息管制的产物。在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被要求强制性地披露财务信息,其披露的财务信息是作为公共产品而为投资者所消费的。尽管也有把部分管理会计信息纳入规范信息之列,如预测的盈余信息的披露,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笔者以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会计信息的私人产品的属性所决定的。这种专属于某一企业的专用信息,更多地反映企业核心经营决策和战略规划,是隐秘的会计信息。隐蔽性,源于管理会计信息更多地涉及到企业具体的经营决策信息,很多属于商业秘密的范畴,如企业生产决策的信息,成本管理的信息等。管理会计信息的私人产品属性决定了这些信息具有很强的排它性,若是强制企业披露出来,其产生的外部负效应会使企业处于很大的竞争劣势。

三、对管理会计发展的再认识

1、发挥管理会计的可拓展优势。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不论从内容的涵盖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灵活性和可拓展特性。在方法的拓展上,管理会计可以不受太大约束地引入新的方法,如现代化西方管理会计就运用战略管理中的价值链分析法等相关的分析方法,从而拓展出战略管理会计。这和最初管理会计的形成植根于科学管理原理在会计领域的方法上的渗透是一脉相承的。而作为具有严格程序约束并受到计量属性、业务处理规范尤其是一定时期会计准则限制的财务会计,无法在方法上作出大胆的变革,只能在准则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程序的选择和政策的变更。因为,会计准则对于特定业务的处理有着较为原则性的规定,企业无法回避它而采用自己认为以管理效率目标评价为更优秀的方法。即使某种业务方法已得到理论界或实务界的认可,但要转化为准则仍然存在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改进管理效率的时机。在内容的拓展上,管理会计以其灵活性而远胜于财务会计在内容上拓展的可能性,管理会计可以在新的领域发挥其规划和控制方面的优势。为此建立一个管理会计系统或制度,会较少受到政府等有关方面的干预,这绝对是企业管理当局自己可以安排的,并且是以

经济管理效率为导向的,企业推行管理会计的动机主要是效率动机和利益动机。只要新管理会计的方法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企业经济利益的增加,管理当局就具有推行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2、用企业管理会计培育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具的、使企业能在一系列产品和服务上取得领先地位所必须依赖的关键性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技术与技能的综合体。核心竞争力可外化为品牌、技术诀窍、服务专长、创新管理专长与市场网络等。这些核心竞争力不是企业一开始就拥有的,而是在经营过程中培育出来的。管理会计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也是很密切的。首先,管理会计可以间接地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新的管理会计方法的采用,或构造一个责任会计制度,该制度服务于技术诀窍的研发和服务专长的培养,使企业形成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现代战略管理会计的实践直接地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企业特色的适时制生产系统(JIT)、作业基础成本计算法(ABC)和平衡计分评价系统(BS)。

因此,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它的具有先进方法甚至是个性化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尤其是面向战略管理需要的信息。现在战略管理会计日益发展起来,这正是企业着眼于战略管理而建立起来的信息系统。它所要提供的信息,应能及时地满足企业在战略管理中对于企业经营的价值链的分析,满足事前的市场规划、即时的市场对策等前瞻性、即时性的管理用的信息的需要。这些信息应该看作是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所必须的,而提供这些信息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便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作用机制的重要构成。这一点是财务会计所无法企及的。很难想象财务会计可以用于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的统一性和规范化特性决定了这一点。财务会计信息一般不具有前瞻性的特点,是业已发生的经济事项的轨迹,而现代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已经把管理的重心由事后推向了事前,财务会计信息难以理想地完成新的管理环境下的使命,它实际上具有特别的使命,向外部利益相关方披露信息。战略管理会计这一被称为现代版的管理会计,以其新的方法,新的内容,为战略管理服务的定位,在现代管理中大兴其道、再次证明了管理会计具有极强的活力、拓展能力和求异性,它随着市场环境而变化,随着企业管理的需要而变化,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利器。

3、利用管理会计建立贴近企业的个性化的管理模式。管理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者自己需求的信息,内部管理需要是企业实施管理会计的基本动机。一个适当的有效的管理会计系统有利于企业塑造其个性化的管理模式。如邯钢以责任会计制度为核心的管理模式,符合自身的管理特点,并可以在今后有关管理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管理会计系统的级别,即运用更为复杂化的管理会计系统。此外,如集团公司的管理会计更能显示出其企业特色来,对于管理会计系统和有关制度的设计要求更复杂、更系统。个性化的管理会计系统是个性化的企业管理模式的有机构成,它应是管理会计在一定企业管理环境下优化的结果。而从财务会计来看,现代财务会计准则愈来愈把会计信息变成满足股东、债权人的信息需求以及调和企业各个利益方的利益分配的工具,尤其是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情况下,成为管理盈余甚至是操纵和控制盈余的工具,从而成为公司经营者操持的利益工具,而不是着眼于提供满足经营管理需要的信息。尽管为管理服务也被看作是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之一,但这是次要的,只是被提出来而又很难达到的众多目标中的一个。在一定的程度上,现代财务会计的管理服务导向被削弱了,或者可以说,在会计的演化分工中把这一职能更多地赋予了管理会计。因此,利用管理会计建立贴近企业的个性化的管理模式,是管理会计的企业管理服务职能的具体而有力的体现。

4、广义上规范管理会计的题中之意。管理会计规范化的一个出发点是建立一整套为人们所共同理解的概念与方法体系来指导、协调管理会计的实务工作,并作为管理会计的发展基础及其应用效果的检验尺度。这个出发点并没有问题,但是笔者认为,若参照财务会计准则的模式对管理会计进行规范化,这种做法是极其困难的,也是不必要的。这不仅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发展仍然处于成长期、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及应用上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这种规范管理会计的思路严重忽视了管理会计信息的特性。在操作上也存在很大的难度,如对于管理会计方法的限制几乎是不可能的,也不能在管理会计内容上进行强制性的限定。可以推知,一旦对企业管理会计程序做规范管制,企业便不再有动机去应用较为成熟的理论,也不会去研究和开发新的管理会计方法,以提高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处理的效率。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要坚持管理会计规范化好的出发点,但在具体安排上,应避免走财务会计准则式的狭义规范模式即财务会计管制,因为二者要规范的对象从根本上来说就存在公共信息产品和私人信息产品之分,只有基于这个认识,才能正确地对待管理会计的规范化问题。尽管管理会计狭义规范模式存在规范的难度和负面性,但是从更广泛意义上来看仍可以和值得做一些具有规范意义的事情。如:(1)就管理会计知识体系中可以结构化的东西予以总结,以形成较为统一的基本理论语言——概念、方法和原则,目的是使企业在管理会计的学习(教育)和交流(研究)上,有较为一致的口径;(2)有关部门或专业团体可以提供指南和推进管理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案例研究,总结和整理实务界的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以供企业学习、借鉴和推广、发展;(3)介绍一些新的管理会计的方法供企业试行,并总结其中的问题;(4)进行管理会计师的认证、资格授予和执业管理,发展管理会计职业认证。

5、管理会计的市场化和企业在管理会计上的投入。对管理会计广义的规范工作作为企业利用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为改进管理效文秘站-中国最强免费!率、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便利,能引导企业和市场加强对管理会计的研发,即通过管理会计市场化来推动管理会计基础理论和应用方法的研究和开发。管理会计市场化是职业管理会计师和相关从事管理会计研究和开发工作的团体立足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发展与成熟的一条必由之路。

而且,基于管理会计信息的私人信息产品属性,决定了管理会计具有市场化的可能和潜力,而这能解释职业管理会计师的工作的存在和市场定位。事实证明,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下的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应用,日本企业首创适时制生产系统(JIT),都是企业研发管理会计方法的典型案例。因此,要充分认识企业在管理会计发展上的潜能,通过一定的政策以及制度设计支持和鼓励企业在管理会计系统应用和开发上的投入,而不是通过某种狭义的规范化行为去遏制企业在管理会计创新上的潜能。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竞相采用较好的管理会计方法,设计适合本企业的管理会计制度,要成为有利可图的事,而对于职业管理会计师更是如此。因此,要推动管理会计事业的发展,就要在管理会计人才引进和培养、管理会计的制度设计和管理会计新方法的研究和推行上进行投入,并把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开发提升到培育和塑造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来开展工作。

第二篇:管理会计演变与成本会计的发展论文

摘要:管理思想和成本会计之间一直存在着天然的、无法割舍的血缘关系。从尚未成熟的管理的发展与需要,而在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实践中诞生,泰勒所提出的的科学管理的制度又进一步地提升、挖掘了成本会计职能多样性的潜能,在前人的基础上,以行为科学理论、作业管理思想为代表的现代管理思想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蓬勃发展带动着经营管理各方面的成本得到了进一当代步的控制,管理思想的丛林中各路学派,如适时制、全面质量管理等学派在其领域上发挥作用,使得成本会计往战略化方向更深入发展。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全面地了解分析管理思想的演变,对于企业进一步加强管理意识,控制并且降低成本,为企业赢得利润最大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管理;成本;发展

一、早期的管理思想以及早期成本会计回顾

1、劳动分工观和经济人观点。亚当斯密的整个经济理论体系就是从分析研究劳动的分工开始的,在他所编著的《国富论》中,他提出了相当完善的劳动分工理论。劳动分工指的是人们对于从事的社会或者经济方面的活动的划分以及独立化、专门化、。“经济人”是管理中的一个人性假设,提出并且对此观点进行发展的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泰勒、法约尔和韦伯。该观点认为人天生就是自私的、消极的,经济是驱动人行为的主要动力。其理论表示若要管理达到组织设定的目标,必须对人实施强迫、控制等手段,同时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引导工人工作,才能够使他们努力,并达到管理者所要求的目标。此理论强调的是人们对经济利益追逐的本性。

2、作业管理制度。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导致了企业生产组织的重大变革,查尔斯巴贝奇进一步发展了亚当劳动分工论,表明分工能够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节约了学习所花费的材料和实践;节约了在生产工程中从上一道工序转换到下一道工序其中所花费的时间和经历;节约了不同工具所花费的时间;促进了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以及提高了工作效率等等。巴贝奇认为从事脑力劳动同样可以进行劳动分工,而不仅仅局限于体力劳动。

3、人性化管理。罗伯特欧文的人性化管理思想是以法国唯物主义学者的观点——人是环境的产物为基础的。[8]他坚持良好的环境能够促使人们形容优秀的品性,而不理想的环境则会使人们形成低下的品性。他强调不仅要重视公司工厂中的设备以及卫生工作,更要强调关注工人身心健康发展。欧文的这种人性化管理否定了过去那种只把工人当做赚钱工具的做法,努力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环境,比如将参加劳动的最低年龄提高;缩短工人的劳动时间;为工人提供伙食等等。他的人事管理观是:良好的雇员参与管理将会给雇主带来可观的收益,因此,人性化的管理是每一个主管人员所要学习的。

二、科学管理思想与成本节约思想

1、科学管理思想。在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伴随着机器大工业轰轰烈烈的发展和壮大,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为代表的管理学家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思想。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泰罗全面叙述了他的科学管理思想与理论:(1)对于工人工作的每一个要素都需要开发出相应的科学的方法,用以代替老的个别化的方法;(2)科学挑选工人,并且对他们进行培训使其成长;(3)管理当局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应当几乎是对等的。

2、成本节约思想。在科学管理制度还未出现时,早期成本会计的职能是一种事后成本确认,其主要任务就是尽可能计算出精确的成本。在科学管理诞生之后,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成本计算方法也在相应发展。1908年,惠特莫尔首次提出了标准成本计算理念。成本计算不再是拘泥于事后的确认,而是使得成本管理的着眼点上升为事前的成本控制。此时的成本管理以短期的成本的控制为主要,只注重企业内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即成本节约。

三、现代管理理论与成本控制和管理

1、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思想的流派众多,而在这么多的管理思想中,有一支名叫行为科学学派的管理思想学派虽然出现的时间比较早,但是对于会计的影响却直到近现代才逐渐表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水平的不断发展,人在管理和操控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关键作用越来越明显。这一时期各种管理理论层出不穷,比如美国学者梅奥在1929年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他认为工人是“社会人”,是这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成员,而工作所提供的物质环境的优劣以及福利的好坏与工人的生产效率并未有非常绝对的因果对应关系,相反,工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生产的积极性产生的影响更大,因此管理者应该从社会、心里等各方面来鼓励激励工人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作业管理思想。企业成本会计系统中制造费用的分配通常情况下是以直接人工、直接共识以及及其小时等为标准进行分配,因此产品成本的计算正确与否以及是否可以对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形成一种高效积极的激励和制造费用的归类一级分配的标准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性。而作业管理思想指的就是将管理重心进一步深入到作业的各个层次中去,其实质是:(1)站在外部客户的角度看待问题,尽最大可能通过作业为不同客户提供种类更多更周到的服务和产品;(2)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看待问题,尽最大可能从为客服提供服务中获取最大化利润。它的核心理念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建立的这个理念的作业成本增强了产品成本信息的可靠性以及对管理人员效绩评估的真实性,有效地解决了上述的危机。

四、启示

上述总结列举了各个发展时期的管理思想以及其对成本会计和管理的影响和发展,但并非是某种特别的管理思想产生了某种特别的成本管理控制方法,而一种管理思想对于成本管理的发展与影响也不仅仅是局限于某一个期间。历史的经验和实践证明了管理思想的发展和创新对于成本会计的发展起着功不可没的推动力。所以从事成本会计的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理论,从而提高自身的理论高度,与自身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将理论运用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中去,深入研究,解决在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将这些研究成本总结升华为成本会计理论和方法,为成本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知识海洋更添一份春色。综上所述,成本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企业的管理活动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其发展而发展,每一次管理思想有着质一般的飞跃,都为成本会计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源泉。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富论[M]、杨敬年,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5-

25、[2]罗飞、成本会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3]杜勇,郑弘怿,杜军、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研究趋势[J]、武汉: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8-

32、[4]郭枚香、论管理思想演进下的成本发展历程[J]、湘潭: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74-76、[5]王春丽、管理思想演变与成本会计管理发展[J]、石家庄: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317):86-87、[6]张玉珍、管理思想演变与成本会计管理发展的关系辨析[J]、重庆:科技和产业,2008(10):93-98、[7]邓启稳,王昌锐,苏艳霞、管理科学发展对会计理论发展的影响[J]、上海: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8(02):36-

42、[8]昀熙、罗伯特欧文——现代人事管理之父[N]、企业文化学院,2012(6):46-

47、[9]朱龙海、管理思想的演变及对会计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2(06):37-

38、[10]逯颖,韩一鑫、管理思想的演变和成本会计的发展[J]、求实(经济理论与实践),2004(6):121-122、

第三篇:学校管理的新视角——知识管理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唱主角的新时代。经济形态的重大变革,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提出来了新的重大的课题,学校管理也面临着新的要求。20世纪末,知识管理理论的兴起及运用为学校知识管理提供了思考的方式与背景,学校知识管理真正的本质应当是对信息与人员的管理,其目的在于对教育知识的创新、生产、储存、转移和共享,从而提高管理绩效。本文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学校知识管理的含义及特征学校知识管理(以下简称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学校应变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管理活动。它的出发点是把知识看作最重要的资源,把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学校总体实力的关键。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体现了未来学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知识管理本身有其不同于以往管理的独特之处,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知识管理重视对教职工的精神激励。学校中的教职员工之所以重要,并不是他们已经掌握了某些秘密知识和技能,而是因为他们拥有不断创新和创造新的有用的知识的能力,即他们是学校创新的主体。因此,如何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发教职员工的创造力,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学校改革和发展中就显得异常重要。在传统的学校管理中,虽也强调精神激励,但更多的是物质激励。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管理尤其重视精神激励,不只是那种给予赞赏、表扬或荣誉的传统式精神激励,而是一种新的强有力的导向和精神激励,即赋予更大的权力和责任,使教职工意识到自己也是管理者的一员,进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自觉性、能动性和首创性,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能以实现其自身的人生价值。对知识分子来说,精神激励尤为重要。

2、知识管理重视知识的共享与创新。未来知识经济下的学校之间的竞争取决于学校的整体创新能力,即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力和创新力,增强学校的竞争能力。因此,有效的知识管理所要求的远不止仅仅拥有合适的软件系统和充分的培训。它要求学校的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教职员工共同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并且要求管理层对那些做到这一点的人给予鼓励。

3、知识管理高度重视知识和人才。在学校中,拥有知识的是人,人是组织最活跃的因素,因此人才是极其重要的,而这种重要性就体现在人才所拥有的知识上。学校要有效地管理知识,需要高度重视拥有和培育大量新型知识人才。学校教职员工对于显性知识的获得、分享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络化和软件系统实现。对于隐性知识,除了重视教职员工自身的潜能发挥外,学校更应重视人才智力的高效能发挥,进行大量创新。总之,对知识的重视,使得学校作为典型的“学习型组织”,要求教职员工不断地获取知识和自学成才,发挥知识团队的整合效应。

4、知识管理重视组织文化建设。与传统管理一般只重视规章制度建设不同,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知识管理强调组织文化建设。每一个成功的学校必须有自己的学校精神,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来熏陶全体教职员工,独特的组织文化全面地影响着各项管理职能的实现,以及集体效力的发挥。

5、知识管理重视领导方式的转型。同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相适应,学校知识管理需要有新的领导公式,即让每个成员都有参与领导的机会,领导层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扩展成员的能力。未来学校领导应是集体领导,集中教职员工的智慧、统一教职员工行为的领导,领导必须以身作则。

6、知识管理重视社会整体目标。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管理在追求学校自身价值目标的同时,还追求整个社会的发展目标。因为社会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学校是在与社会的相互促进中成长壮大的。学校要适应社会现实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管理中更强调快速反应、机动灵活、超前领先和开拓创新。

二、学校知识管理的目的和价值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更希望他们能够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案,使他们成为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的推动器。所以,教师也是知识的创造者,他们持续不断地积累起了丰富的课堂经验。学校不仅要推动教师不断地开发新知识、积累新经验,还要保证这些新的隐性的经验能够共享,而以往的那些传播方式已经不敷应用;与此同时,学校管理还必须确保教师知道新知识在哪里并在需要时可以在某一地点获得,并要支持学校从外部获得新知识并提高其消化吸收的水平和能力;同时要确保新知识能够在学校内部迅速地扩散,以此来促成显性知识的传播与转化。知识管理为我们达成以上的目的提供了新的思路,使我们意识到学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确保知识交流畅通,其目的是激发在学校中教师在吸纳与整合中不断产生新的思想。所以说,学校知识管理真正的目的就是对教育知识的创新、生产、储存、转移和共享,它是一个知识投入、知识创造、知识传播、知识转化的复杂过程。其根本目的是运用集体的智慧,增强学校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并且提高学校的教育绩效。学校知识管理的最终结果是将学校转型为知识型组织,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知识实施体系和管理模式。以往学校管理对象系统中的“组织”,侧重于职权、职责、上下级关系,以及学校内部组织机构,集中体现为“金字塔”式的等级制。强调教职员工为学校服务,缺乏灵活性,缺乏终身学习与共同学习,使学习与工作分离。这已完全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学校发展的需要,必须以“学习型组织”、以知识、技术和专业人才为核心的简约型结构取而代之。学校管理者不仅要把自己当作人员、财务等的管理者,更要把自己当作知识管理者。知识管理作为影响学校办学水平和效益的一种管理模式,正日益受到时人们的关注。

第四篇:目标管理理念新视角论文

一、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

1954年,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首次提出“目标管理”概念后,目标管理理论得到完善和发展。概括起来目标管理理论思想集中体现在下列几点:首先,目标管理强调目标的导向性。德鲁克认为,“每个职务都要向着整个企业的目标,才能有所成就。特别是,每个管理人员必须以整个企业的成功为工作中心。管理人员预期取得的成就必须与企业成就的目标相一致。他们的成果由他们对企业成就所做的贡献来衡量”。他进一步指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是惟一能够做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统一的管理原则”。其次,德鲁克目标管理的自我控制。德鲁克指出:“(目标管理)能让追求共同福祉成为每位管理者的目标,以更加严格、精确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取代外部控制。”再次,他着重强调目标的定位。德鲁克对此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即分别确定每个领域内要衡量的指标以及这些指标衡量的标准。他分别从目标的具体性、预测性、均衡性、逻辑性阐述了目标定位原则。然后,目标管理重在“参与式管理”。美国管理学家乔治·S.奥迪奥恩指出,目标管理是“这样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组织的上级管理人员和下级管理人员共同确定组织的目标,根据对每一个人所预期的结果来规定他们的主要责任范围,并且利用这些指标来指导他们所管部门的活动和评价每个成员做出的贡献”。最后,目标管理是以绩效为目的。在X-Y理论的基础上,行为学派重要代表人物道格拉斯·M.麦克雷戈认为目标管理试图将管理的重点从寻找弱点转移到绩效分析上来,以区分人的能力和潜力。为了实现这目标,个体必须确定短期绩效目标和行动方案,从而可以自我衡量绩效。下属可以和监督人员共同讨论他们的自我评估结果,并确定新的目标和方案。麦克雷戈进一步提出目标管理中管理者的重要角色在于沟通,而不再是监督。但在目标管理普遍存在目标分解困难的问题,他没有进一步指出目标管理的适用范围。

目前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随着人际关系行为学派的发展逐步成熟,近年来,心理契约理论受到管理界的重视,文章试图从心理契约的视角重新理解目标管理理论。

二、目标管理理论的心理契约视角

目标管理理论从人性假设、实践中总结而来,但是它的微观基础并没有很好地解释。例如,随着科技的进步,从事脑力劳动的员工越来越多,目标管理中的目标分解与测量越来越困难;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并且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的步伐加快,人们的目标趋于多元化,员工的需求越来越难把握,目标管理中的目标沟通变得更加困难;而且人性假设也面临更多挑战。

我们有必要从员工的心理对目标管理理论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心理契约理论是理解目标管理理论的新基础。

学者们大多从心理契约的概念界定、结构维度、形成过程、违背及后果4个方面研究心理契约。等人证明了心理契约确实存在以及定义了心理契约的概念,心理契约的概念基本达成共识:它是以不完全契约为基础的长期交易关系中,存在于契约双方主观意识中且各自对双方所享有权利和所承担义务的一种未成文的、内含的心理感知或知觉。

人们能否有效地工作,能否会对组织及其目标萌生出忠诚心、责任感和热情,以及他们能否从自己的工作中得到满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列两个条件:其一,雇员对于组织的期望以及组织对他们的期望,这两种期望互相匹配的程度如何;其二,双方实际上交换的东西的性质:是用钱来交换花在工作上的时间;用社交与安全需要的满足来交换努力工作与忠诚心;用自我实现的机会和挑战性的工作任务来交换提高了的生产率、优良的工作质量和在为组织的目标服务中的创造性努力;或是这些以及别的一些东西的各种各样的组合。简而言之,心理契约的前提是要明白期望的匹配性与期望的性质。

在目标管理中,雇主与雇员的期望(目标、责任、权利等)常常出现偏差,这偏差可能造成心理契约破坏。等人认为组织有意违约、无力兑现和契约双方对承诺或责任的理解不一致是造成心理契约破坏的三大主要原因。其一,当个体感到组织是故意违反对员工的承诺时,会导致心理契约破坏的产生;其二,有时组织代理人虽然清楚地知道组织破坏心理契约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但是在无法预料或控制的经济或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组织没有能力兑现当初对员工的承诺,因而也会导致心理契约破坏的产生,如在经济危机时期,组织不得不采取限薪、裁员、重组和并购等措施来维持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其三,当契约双方对于契约中承诺或责任的理解不一致时,也可能会产生心理契约破坏。员工在被雇佣前,由于与组织之间缺乏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因而与组织代理人在雇佣协议的理解上可能存在着分歧。这种分歧越大,心理契约破坏产生的可能性也越大。因而除了组织因素以外,员工自身的主观因素在心理契约破坏产生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造成心理契约破坏因素和心理契约的交换条件是目标管理成功实施的前提。目标管理中,员工满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采用欺骗的一次博弈,所以员工的期望以及破坏这些期望实现的因素是目标管理研究重要而困难的内容。

从心理契约违背及后果角度研究中,由于在目标管理中员工自己设定分目标,设定目标的过程就是组织与员工的期望相一致的过程,所以可以减少雇佣双方的心理契约的破裂与违背,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三、心理契约对目标管理理论的启示

心理契约理论从前提条件以及心理契约违背两方面认识目标管理理论,开阔了研究者的视角,本文认为它对目标管理理论有如下启示:

(一)目标管理主要适合非脑力劳动的企业。在从事脑力劳动的行业中,目标分解相当困难,其原因主要有三:首先,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经营环境是随顾客需求而不断变动,顾客需求只能有限预见而难以支配,所以它是一个随机变量,脑力劳动者履行其承诺(目标)变得更加困难;其次,目标分解的参数难以确定与测量。如现代公司的研发部门,本身是一个风险部门,其产品的研发成功与否是不确定的,其中员工的创意也不能预料,他们的工作很难通过制定目标和计划,然后层层分解来完成;而且影响研发的成功因素至今不清楚,无从谈及这些因素的量化;最后,员工对自身能力的估计不准确。大多员工对自己能力估计偏高,使得他们偏向于较高难度的目标,这与目标的激励程度有很大关系,高难度目标成功完成的奖励高,员工就会制定高难度目标,反之,也成立,所以分解的目标完成的难度较大。

(二)目标管理需实现全员沟通。先有目标然后再制定计划,目标管理中的目标是层层分解下来,它是由上级与其直接下级参与,并且在上一级目标范围内讨论而产生的,所以既体现了“参与式管理”的特征,又体现了目标由上而下细化的科学过程。目标管理应是连续循环的过程,而不是雇主与雇员一次性的心理博弈,所以企业必须着眼未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产出满意的产品。由于雇主与雇员双方信息缺乏,产生了心理契约破坏的三大主要原因,要解决信息缺乏以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弊端,只有让双方充分的沟通,了解双方心理期望是否匹配以及期望的性质(情感或物质)。

(三)目标管理应考虑成本与收益。目标管理中的管理者的管理方式不再是传统的监督,而主要通过沟通产生激励,这也是目标管理最成功之处。在传统制造业等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行业中,经理的主要职责就是监督和控制,因为这些体力劳动者的成果容易量化,便于监督,于是经理分享工人创造的收益。而在现在企业,脑力劳动者越来越多,他们工作难以量化和监督,经理的主要职责从监督转向激励,而激励主要通过沟通的方式,使雇主与雇员目标隔阂减小,完成企业总目标。所以目标管理要考虑企业的沟通成本与激励的收益,收益只能在事后得知,它预先为未知数,但沟通成本能控制,沟通的强度与目标实现的概率成正比,但与成本也称正比,所以沟通的强度与沟通的成本一定有个平衡点,企业可以找到这个平衡点来权衡是否采用目标管理。

第五篇:管理会计理论创新与发展论文

摘要:在供给侧改革不断的推进的今天,企业需要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在管理会计模式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得企业效率和质量都得到有效提高。所以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就管理会计理论创新与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是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得以发展的关键,也是时代使然。基于此,笔者在阐述了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与内涵之后,论述了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创新与发展管理会计理论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创新与发展管理会计理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管理会计;创新发展

一、供给侧改革提出的背景与内涵

2016年1月27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而供给侧改革主要是指从供给和生产端入手,不断的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在确保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得我国的经济实现良性的发展和进步。具体来说,就是要将僵尸企业清理掉,要将产能落后的企业清理掉,将我国企业发展的方向和落脚点放在创新上,进而使得供给产品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也使得供给结构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得到有效的提高,在使得大众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的经济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和进步。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创新与发展管理会计理论的必要性

在掌握了供给侧改革提出的背景和内涵之后,笔者就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创新与发展管理会计理论的必要性进行了如下分析和研究。第一,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企业创造财务和价值的增值体系发生了变化,更加强调惬意的供给端,所以企业管理会计的建设思路也需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第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催生了很多与传统商业模式有很大区别的新的商业模式,所以,企业要想在此时代下发展生存就需要跟上时代的潮流,改变既有的商业模式,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需要做出相应的变化和改革。第三,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形成了全新的价值理念,更加强调人文、环境保护、生态发展的重要地位,所以,在此背景下,企业的管理会计既有的模式需要发展和创新。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创新与发展管理会计理论的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创新与发展管理会计理论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作为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在掌握供给侧改革内涵和精髓的基础上,落实好管理会计的改革与发展创新工作。以下是针对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提出的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加强对生态型管理会计的发展力度

总的来说,生态型管理会计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我国的环境现状不尽人意。在人口逐渐增加,需求逐渐膨胀的背景下,自然资源日渐枯竭,环境污染愈发严重,此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在此背景下诞生了生态型管理会计,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相比传统的管理会计模式,生态型管理会计旨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在企业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型管理会计模式在强调企业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系列的社会经济活动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最终在找到环境与企业发展平衡点的基础上使得生态型企业和生态型管理会计都得到发展和进步。所以说,就当今我国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国际背景来看,加强对生态型管理会计的发展力度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二)从企业的整个价值链上着手来提升管理会计的价值

现阶段企业所处的时代是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经济结构逐渐优化、动力逐渐转换的时刻。此时要想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就需要企业掌握最新的技术,以实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所以说,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企业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从整个价值链上着手来提升企业管理会计的价值,使得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这一重要组成部实现价值最大化。在实际发展与创新的管理会计的过程中,就像城市智能生态家居一样,能够以市场和顾客的需求为导向,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以提升价值链的整体价值和核心竞争力为创新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顾客的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作为企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在不断提高其适应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使得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三)加强企业创新发展的力度

当今时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需要加强创新与发展的力度。而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就是效率和质量。所以,管理会计创新的过程中也需要以其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这就需要企业能够从以下几个基本点着手,一是在产品端,要以开发环保、节能、健康的产品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在渠道模式端,要加强对客户体验和服务生态的重视程度,并能够将其落到实处;三是在供应链端,要将客户关系和产业链生态作为重点关心和关注的内容。也就是说,企业只有将财务、企业管理等各个方面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促进我国的管理会计实现价值最大化,并形成具有竞争力的高质量企业。

四、结语

总的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有助于企业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适应性和灵活性的提高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从目前我国企业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市场经济环境来看,在未来的日子里,在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下,管理会计将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改革发展。而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本文对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管理会计理论创新与发展的相关建议仅是探索性分析,愿意抛砖引玉,笔者也将在今后的实践和理论知识学习中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探索,希望能够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一己之力。

作者:李思锦 戚丽影 李婷婷 单位:大连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晓静.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管理会计的作用及发展[J].江苏商论,2016(29):151-152.[2]李航.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管理会计改革思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22).[3]舒玉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浅析如何加强企业的管理会计创新[J].财经界:学术版,2016(29).

下载管理会计发展的新视角讨论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管理会计发展的新视角讨论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营企业理财领域的管理新视角

    民营企业理财领域的管理新视角——基于经济全球化要求的思考 [费忠新《浙江财税与会计》2008年 第12期 P22-24]一、 现状: 总:起步晚,底子薄,发展速度快; 融资难,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21世纪管理会计发展展望

    21世纪管理会计发展展望银行会计摘要:当前,管理会计的创新观念正日益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管理的改革与发展。本文从管理会计观念创新的角度分析......

    管理会计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管理会计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瓶颈。为深入推进会计强国战略,我们也应该顺应时势加强高校的管理会计教育教学以培养出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传统的管理......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写作指导新视角

    浅谈写作指导新视角 ——以一堂写作指导课谈改进课堂教学的几点措施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

    环境管理会计发展路径选择论文

    一、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会计困境目前,来自内外部的诸多压力使企业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对企业的各方面影响,特别是企业的环境绩效和环境管理会计信息越来越来受到管理层的关......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论文5则范文

    一、前言金融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要素,商业银行在金融领域所占地位有目共睹,因此加强商业银行的自身建设与管理不仅有利于自身同时也大大强化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以及......

    知识管理幼儿园管理的新视角[合集五篇]

    知识管理幼儿园管理的新视角 [摘 要]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知识管理的实质是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知识管理是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信息技......

    风险危机管理新视角探讨(共5篇)

    “风险”和“危机”同自然科学中“熵”的概念内含一致,可以移植并运用“熵”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来研究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管理。如果系统的熵即无序性已经增大到临近极限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