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共振的造句
共振拼音
【注音】: gong zhen
共振解释
【意思】: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共振造句:
1、它不是一种情感,它是万能的共振。
2、冥想者会通过考验和错误而自然地找到他们的共振频率,我们知道其中有些原因。
3、既然自然系统进化出了不光能应对,还能利用噪音的系统,比如神经元利用随机共振,有没有可能自然也发现了使用噪音进行计算的发放?
4、据此,他们就可以确定最低的共振频率。
5、边缘共振该术语就是用来描述一个被另一个所吸引的感觉。
6、遍及阿拉伯世界的发送影像的能力可能已经使得发生在突尼斯和埃及的事件产生更大范围的共振。
7、在《爱情通论之二》中,我将会展示神经系统科学在聚会中的作用,即内隐记忆和边缘共振的理论的实践。
8、萨马兰奇先生是一个沉默的人,但他的每一句话都充满意义并会引起强烈的共振。
9、但我们讨论共振结构的时候,关键词应该是非局域化的电子。
10、矿物晶体的本质,基本上其根源共振与形成宇宙的创作力量是相同的。
11、个人电子产品:磁性共振系统使无接触充电成为可能,例如,你可在房间的任何地方给手机电池充电。
12、这个机制目前还不清楚,但似乎包括电磁、引力和其他共振效应。
13、他的公司——人造卫星推进研究公司(SPR),已经造出了引擎的原型,用一个充满微波的锥形共振腔制造推进力。
14、正是边缘共振使观察一张脸所呈现出的情绪反馈达到了一种多层次的体验。
15、在宽广且模糊的柯伊伯带中,微粒彼此碰撞的几率不大,因此它们会慢慢被海王星的引力共振所俘获,时间非常漫长。
16、但是推的太大力反而效果不佳,除非与秋千自然的摆动频率同步——就像有希望碎玻璃的歌手必须唱到符合玻璃共振频率的音高。
17、格兰特做这些事是为了把当他机能磁性共振成像做成图片和影片展现给人们观看。
18、我们知道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共振频率介于每分钟4.5次至7.5次呼吸之间。
19、有些专家,不仅是他们的建议非常具有共振效果,就是他们本身也是非常具有煽动性。
20、玻璃酒杯尤其会共振,因为他们的形状是中空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它们叮当作响的时候,会发出令人愉悦的环绕声音。
21、这所大学詹姆士·沃持纳米制作中心制作的、有图案的铝胶片上的等离子共振给卡片上了颜色。
22、该电话的送话器和受话器共振达到相同的频率,从而实现通话。
23、内隐记忆的编码存于边缘系统内,共振才得到激活。
24、它是共振的,这是一个共振结构的情形。
25、我要介绍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共振态这个概念。
第二篇:中国古代共振研究与应用
中国古代共振研究与应用
粟 新 华
(邵阳学院物理系, 湖南邵阳 422000)摘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共振现象与共振实验,指出共振效应在中国古代的应用.关键词:《墨子》;张华;沈括;钟;弦;泉;共振
中图分类号:N09:O42 文献标识码:E 令人震骇的共振现象
唐段成式在《西阳杂组》指出:“蜀将军皇甫直,别音律,击陶器能知时月。好弹琵琶,元和中,尝造一调,乘凉临水池弹之,本黄钟而声入蕤宾,因更弦再三奏之,声犹蕤宾也。直甚惑,不悦,自意为不祥。隔日,又奏于池上,声如故。试弹于他处,则黄钟也。直因调蕤宾,夜复鸣弹于池上,觉近岸波动,有物激水如鱼跃。及下弦则没矣。直遂集客,车水竭池,穷池索之。数日,泥下丈余得铁一片,乃方响蕤宾铁也。”[1] 关于共振现象,古籍中记载最多的是钟不扣自鸣。如 《宣室志》:“开元中,清江郡叟常牧牛于郡南田间„„得一钟„„是日辰时,不击忽自
[2] 鸣,声极震响。清江之人俱而惊叹。”
《太平广记》:“永建时,殿上钟自鸣,帝甚忧之。公卿莫能解,乃问英。英曰:‘蜀岷山崩,母崩故子鸣,非圣朝灾也。’”[3]“魏时,殿前钟忽大鸣,震骇省署。华曰:‘此蜀铜山崩,故钟鸣应之也。’蜀寻上事,果云铜山崩,时日皆如华言。”[4] 《渊鉴类函》:“天中记云,汉武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诏问太史,待诏王朔,朔言恐有兵.更问东方朔,朔曰,臣闻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以阴阳气
[5]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钟先鸣。”“西河有钟,在水中晦朔辄鸣,声响悲[6]《激,羁客闻而凄怆。”册府元龟》:“天宝十载六月乙亥,中书奏昨日辰时,大同殿前钟楼[7][8]上钟自鸣。”《天中记》:“光化三年冬,武德殿前钟声忽嘶嗄。道州钟吼跃入江。”《广古今五行记》:“陕州黄河有铜钟,水大水小常自浮出,每昧朔阴雨之日辄鸣,声响悲亮,行[9]客闻之莫不怆然.”闻过则喜
《池北偶谈》:“康熙戊申六月十七日戌刻,山东、江南、浙江诸省同时地大震„„.又天鼓鸣,(指的是风声、雨声、雷声、潮水泛滥的吼声、山溃的崩塌声、地壳的爆裂声等)[10] 钟鼓自鸣.”《三冈识略》:“宁波府新建庆云楼,中悬巨钟.五月初四夜不叩自鸣,百胜哗言寇至,郡守设醮以禳之.(按,明隆庆时,燕河营真武庙钟自鸣.又平阴县有钟,不叩自鸣.后亦无他异).”[11]
除钟以外,古籍中记载的还有铃、盘、磬等金属品有时也不扣自鸣:
“元和中,翰林院有铃,夜中文书人,则引之以代传呼.长守中河北用兵,铃辄自鸣,与军中息耗相 应,声急则军事急,声缓则军事缓.”[12]
“晋中朝,有人畜铜澡盘,晨夕恒鸣如人扣.乃问张华,华曰:‘此盘与洛钟宫商相应,宫有朝暮撞钟,故声相应耳.可错令轻,则韵乖鸣自止也.’如言后不复鸣.”[13] “洛阳有僧,房中磬子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曹绍夔素与僧善,乃笑曰:‘明日设盛馔,余与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异或有效,乃力置馔以待.绍夔食讫,出怀中错,鑢磬数处而去,其声遂绝.僧问其所以,绍夔曰:‘此磬与钟律合,故击彼应此.’僧大喜,其疾便愈.”[14] 1 上述所有摘录,均属于固体共振的内容.在古代多数人看来,这些现象似乎有一种不可理喻的神秘感,它令人觉得不安.但仔细分析不难看出,作者的本意不在于宣传共振的神秘,而在于证实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即由某一固体的振动能通过空气引起另一具有固有频率的固体器物的振动.事实上,上述攀英、张华(232-300)等已对共振作出了合理解释,他们深暗共振机制,巧妙地应用共振原理和避免因共振而产生的干扰.翰林院铃辄自鸣,说明铃的固有频率与军中某一器具(如军号、铜鼓)的振动频率相对应,军情急,则铜鼓急,铃声紧.军情缓,则铜鼓缓,铃声慢.铃的缓急预兆着军中情况的好坏.如果想消除那些纯粹因巧合而产生的共振的干扰,只要改变被干扰器具的固有频率就可实现.上述澡盘、磬等与钟律合,将其凿掉一都分,即可避免因共振而带来的烦恼.皇甫直的琵琶突然走调,这使他感到吃惊和不解.但丰富的音律知识使他一直保持着清晰和科学的头脑:先是异地弹奏,以确定问题发生的地点;然后异弦弹奏,以便找出产生该问题的原因.当近岸水面波动时,就断定池中有物相应.其实验方法如此科学,不能不说他已是一位振动学研究的专家.就连记载此事的段成式等,均不是等常之辈.因铁片在泥下丈余深处与琵琶弦声相应而产生共振,幷激发近岸波动,从能量角度看,这是不可能的,但他们深信不疑幷予以记录,说明他们相信其原理正确.妙趣横生的共振实验
世上最早记载共振实验的文章,当数《庄子·杂篇·徐无鬼》,是书指出:“于是为之调瑟,废一于堂,废一于室,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夫改调一弦,于五音无当也,鼓之,二十五弦皆动.”[15] 这个实验发现了两种现象,一种是基音与基音之间的共振,另一种是基音与泛音之间的共振,后一种现象在一般情况下较难察觉.到了宋代,有关共振现象的研究也就更加深入了.沈括(1031—1095)曾经提到:“予友人家有一琵琶,置之虚室,以笛管色奏双调,琵琶弦辄有声应之,奏他调则不应,宝之以为异物.殊不知此乃常理.二十八调但有声者即应;若遍二十八调而不应,则是逸调声也.”[16] 他还指出:“琴瑟弦皆有应声:宫弦则应少宫,商弦即应少商,其余皆隔四相应.今曲中有声者,须依此用之.”[17] 为了在实践中掌握和调整弦调的声律关系,沈括还设计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欲知其应者,先调诸弦令声和,乃剪纸人加弦上,鼓其应弦,则纸人跃,他弦即不动.声律高不苟同,虽在他琴鼓之,应弦亦震,此之谓正声.”[18]
此外,周密也进行过类似研究:“琴间指以一与四、二与五、三与六、四与七相应.今凡动第一弦,则第四弦自然而动,试以羽毛轻纤之物,果然,此气之自然相感动之妙.”[19] 由此可见,沈括与周密的实验研究,分别发现了共振发生在振数比为1/2(宫与少宫,商与少商),2/3(隔四相生)等处.同样的实验研究方法,意大利达芬·奇在十五世纪进行,牛津诺布尔和皮戈特在十七世纪进行.他们的研究比沈括(1031—1095)、周密(1232—1298)要晚几百年.为了观察共振现象,古人还制做了一种叫“喷水鱼洗”的演示仪器:
“古州城外河街,有陈顺昌者,以钱二千向苗人购一古铜锅,重十余斤.贮冷水于中,摩其两耳,即发声如风琴,如庐笙,如吹牛角.其声嘹亮,可闻里余.锅中冷水即起细沫如沸
[20]水,溅跳甚高,水面四围成八角形,中心不动.”
这就是“喷水鱼洗”,它始于汉代,大多类似洗盆,盆底刻鱼,盆沿有两耳.摩其两耳,盆体发声,盆内的水因受盆体激荡而跳跃,水珠溅跳高度可达几十厘米.鱼洗的喷水原理是:当用两手同时磨擦鱼洗两耳时,激励源的振动带动洗壁振动,激振波在均匀媒质中传播,并在边界处反射,反射波与激振波相互叠加,最后形成适应特定边界条件的稳定驻波.此时媒质中各质元以同一频率、不同的恒定振幅振动.在振动波腹处,水的 2 激励最为强烈,水溅出洗外.事实上,鱼洗就像一只倒置的钟,其振动与钟的振动相似,属于板振动范围.国外最早研究板振动,直到十八世纪下半叶开始,比我国要晚二千年.除“喷水鱼洗”外,我国还有一种叫做“传声筒”的装置:
“传声筒者,截竹筒两枚,空其两端,各以一面用皮纸冒之,胶封甚固.两筒纸面相向,取长数丈之细线穿过之.使两人各执一筒,一人属口于此筒之空面,一人属耳于彼筒之空面,[21]相去数丈,属口者随意言语,属耳者听之了了,他人不闻也.” 这种装置,今名“土电话”,它的工作原理是:人对着话筒讲话,声音从话筒经细线传给听筒,使受话人接收发话人的声音.装置中的话筒、听筒均为同鸣箱,对声音起放大作用,它们与下面即将提到的“瓮听”、“地听”相似.共振效应的神奇运用
“令陶者为罂,容四十斗以上,固(顺)之以薄“古法以薄
为矢服,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26]著革,置井中,使聪耳者伏罂而听之,审知穴之所在,凿穴迎之.”[22] 这是记载在《 墨子》中的一段话,它描述了战国时,墨家运用共振效应侦察敌情的事情.这种设置,由于坛口蒙皮,其坛腔形成共振腔,可产生“交混回响”.当敌人打隧道的声音通过泥土沙石传给坛壁时,坛内空气振动引起坛口蒙皮振动,这就容易为人所察觉.《墨子》一书中多次介绍了这种侦敌方法,且坛的放置位置、方法、数量、坛口蒙闭材料均根据实际需要而有所变化.宋代曾公亮(999-1079)也曾使用坛子侦探敌情.原理一样但使用方法略不同:
“瓮听,用七石瓮,覆于地道中,择耳聪人坐听于瓮下,以防城中凿地道迎我.”[23] “地听,于城中八方,穴地如井,各深二丈,勿及泉,令听事聪审者,以新瓮自覆于井处,则凿地迎之,用熏灼法.”[24] 此外,曾公亮还介绍了另外一种利用固体传声和共鸣进行战争侦察的方法:“选聪耳少睡者,令卧枕空胡鹿,其胡鹿必以野猪皮为之,凡人马行在三十里以外,东西南北皆响闻.”[25] 类似上述侦敌方法,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有记载:“古法以牛革为矢服,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26] 共振效应不只是运用于军事,在其他方面的运用也毫不逊色和含糊.如《酉阳杂俎》:“谯郡有功曹涧.天统初,济南来府君出谯郡.时功曹请河崔公恕,弱冠有令德,于时春夏积旱,送别千余人,至此涧上,众渴甚思水,升直万钱矣,来公有思水色.恕独见一青鸟于涧中乍
[27]飞乍止,怪而就焉.鸟起,见一石,方五六寸,以鞭拨之,清泉涌出.”这话听起来好象十分谎谬,但细细思索则不无道理.一个小石子,内部又是空的,用鞭有节奏地拨弄它时,极有可能发生共振,把泉水激出石外.这种情形就象用手磨擦鱼洗使其喷水一样.除击鞭引水,还有以声引水的.《小知录》就举出许多例子:“‘乐音泉’,强村乐音泉,唱浪淘沙曲,即得一杯.„„‘咄泉’,寿州咄泉,大叫则大涌,小叫则小涌.‘抚掌泉’,昭明读书抚掌泉,闻拍掌声则溢.‘喜客来’,大茅峰喜客来泉,客至则出.‘笑泉’,无为州笑
[28]泉,闻笑声则沸.‘卫泉’,西宁卫泉,客至则溢.”此外,清陆蕃在《粤西偶记》还记载泗洲城有“骂泉”,游客们想饮此泉之水,只要给牧童几文钱,牧童们则对着泉眼破口大骂,片刻间就有泉水涌出.上述是运用共振原理取水、娱乐.下面举一些运用共鸣现象预测气候、祸福的例子.“昆
[29]明池刻玉石为鱼,每至雷雨常鸣吼,尾皆动.汉世祭之以祈雨,往往有验.”这是预测气候,其间杂以迷信成份.又如:“‘石鼓’,冀县有天鼓山,山有石如鼓.河鼓星摇动,则石鼓鸣,鸣则秦土有殃.”[30]这是预测祸福.长期的生活经验告诉人们:雷雨风暴时,钟不扣自鸣;潮涨潮落时,钟不扣自吼;地震来临,钟无故悲鸣;敌寇入侵,钟鼓应和.难怪古代人一听 3 到这种钟声,总觉凄怆和不安.关于共振效应的应用,实际上本文第一、二部分有所涉及,其他例子也不再枚举.本文收束前,顺便提一下何良俊《语林》中所讲的一个故事:“太常缺黄钟,铸不能成,李嗣真居崇山里,疑土中有之,弗得其所.道上逢一车,有铎声甚历.嗣真曰,宫声也.市以归,振于
[31]空地,若有应者,掘之得钟.”这个故事有点玄乎,不可置信.但如果钟也悬在空中,“以铎引钟”就有可能,所以,以共振现象寻找相应之物的方法未必不可取.参考文献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之六·乐[M].北京:中华书局,1981.65 2
[唐] 张读 .宣室志·补遗[M].北京::中华书局,1983.147-148 3
[宋] 李昉等.太平广记·第一册·卷第七十六·方士一[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9.459 4
[唐] 李昉等.太平广记·第四册·卷第一百九十七·博物[M].北京:中华书局,1969.1475
5[清] 张英、王士祯.渊鉴类函·卷二百七十八·人部·博物[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
6、7、8、9 [清]张英、王士祯.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一·乐部·钟[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 10 [清]王贞祯.池北偶谈·卷二十二·谈异三·地震[M].北京:中华书局,1982.523 11 [清] 董含.三冈识略·卷七·钟自鸣[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147 12 [唐] 陆勋.集异志·卷二[M].北京:中华书局, 1985.30 13 [宋] 刘敬叔.异苑·卷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笔记小说丛书.1991.1042 14 [唐] 韦绚.刘宾客嘉话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笔记小说丛书西京杂记卷.1991.466 15 [战国] 庄子.庄子·杂篇下·徐无鬼[M].杭州:浙江民出版社, 百子全书第八册, 1984.16 [北宋] 沈括.梦溪笔谈·卷六·乐律二[M].北京:团结出版社, 1996.68 17 [北宋] 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一·乐律[M].北京:团结出版社, 1996..336 18 [北宋] 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一·乐律[M].北京:团结出版社, 1996..336 19 [宋] 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上·琴应弦[M].北京:中华书局,1997..134 20 [清]徐珂.清稗类钞·第九册·鉴赏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4344 21 [清]徐珂.清稗类钞·第五册·工艺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4.2417. [春秋战国] 墨翟等.墨子·备穴第六十二.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百子全书第五册,1984 23、24 [宋] 曾公亮.武经总要·卷十二·守城篇[M]. 25 [宋] 曾公亮.武经总要·卷十二·警备篇[M]. 26 [北宋]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九·器用[M].北京:团结出版社, 1996..216 27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之九·事感[M].北京:中华书局,1981.86 28 [清]陆凤藻.小知录·卷二·泉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45 29 [汉]刘歆撰、[晋]葛洪辑·西京杂记·卷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笔记小说从书),1991.5 30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之十·物异[M].北京:中华书局,1981.96 31 [明] 何良俊.语林
(三)·卷二十三·术解第二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13
Investig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esonance in ancient China
SU Xin-hua(Shaoyang Teachers’College , Shaoyang Hunan, 422000)
Abstract: The resonant phenomenon and experiments in ancient China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sonant effect are also introduced.Key words: Mozi;Zhanghua;Shenkuo;Bell;String ;Resenace 5
第三篇:反共振
反共振 对于两个自由度的强迫振动,当激振力的频率为某一值时,会出现一个振动静止的反共振现象,这种反共振现象可以避免机器及结构物共振动的发生。
系统作受迫振动时,如激励频率有任何微小变化都会使系统的响应增加的现象,如外加力的频率有任何微小改变都会引起策动点速度的增加,也就是频率恰使策动点阻抗的绝对值为极大时,这时称为物体或系统与外加力发生速度反共振。
用最简单的弹簧质量块来解释一下,如下图,质量块m1和m2,用三个弹簧k1、k2、k3串连,两端固支,左边是m1。
|--□--□--|
对m1施加激振力,当激振频率等于反共振频率时,m1在受外界激励的情况下保持不动,这就是反共振现象。从力平衡的角度分析,这是由于m2运动的惯性力通过弹簧作用在m1上,抵消了外界的激振力从而达到平衡。
若将m1和m2分别看作2个子系统,这个例子也是利用反共振来设计动力吸振的原理。通过和子系统m2的连接,可以有效的减小m1的振动(m1称为主系统),就是将主系统上的振动“转移”到子系统上,或者说子系统“吸收”了主系统的振动,因此人们将该子系统称为“动力吸振器”。这样的减振设计方法称为“子结构综合法”。
在频响函数幅频曲线图上,反共振点就是曲线的局部极小值,因此频率增大或减小时幅值当然是增大的至于连续系统,你可以用有限元划分为离散系统,或者等效成集中质量系统。出现反共振的现象,同样是由于惯性力和外界激振力平衡的结果,解释的道理是一样的。具体的表现是你在做试验的时候,响应信号信噪比很差。
至于反共振点和节点的关系,你要弄明白它们之间的定义。反共振点和节点这两个“点”含义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指频率点,后者是结构上的某个位置。反共振是一个局部的现象,你在指明一个反共振频率点的时候,一定要标明是哪个响应点对应哪个激励点。而节点和振型有关,和模态频率有关,比如上面的例子中假如质量块相等,弹簧相等,那么中间弹簧的中心位置就是一个节点,此时振型为(1,-1),这个点在纯模态振动时保持不动。
第四篇:简谐运动的能量受迫振动共振·教案
简谐运动的能量 受迫振动 共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阻尼振动和无阻尼振动,并能从能量的观点给予说明。
(2)知道受迫振动的概念。知道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而跟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3)理解共振的概念,知道常见的共振的应用和危害。
二、教学重点、难点 受迫振动,共振。
三、教具
弹簧振子、受迫振动演示仪、摆的共振演示器、投影仪、投影片若干。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让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教师把弹簧振子的振子向右移动至B点,然后释放,则振子在弹性力作用下,在平衡位置附近持续地沿直线振动起来。重复两次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振动图象的示意图(图1中的Ⅰ)。
再次演示上面的振动,只是让起始位置明显地靠近平衡位置,再让学生在原坐标上画出第二次振子振动的图象(图1中的Ⅱ)。Ⅰ和Ⅱ应同频、同相、振幅不同。
教师把画得比较标准的投影片向学生展示。
结合图象和振子运动与学生一起分析能量的变化并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
现在以弹簧振子为例讨论一下简谐运动的能量问题。
问:振子从B向O运动过程中,它的能量是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答出弹性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问:振子从O向C运动过程中能量如何变化?振子由C向O、又由O向B运动的过程中,能量又是如何变化的?
问:振子在振动过程中总的机械能如何变化?引导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出在不计阻力作用的情况下,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教师指出:将振子从B点释放后在弹簧弹力(回复力)作用下,振子向左运动,速度加大,弹簧形变(位移)减少,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振子的动能。当回到平衡位置O时,弹簧无形变,弹性势能为零,振子动能达到最大值,这时振子的动能等于它在最大位移处(B点)弹簧的弹性势能,也就是等于系统的总机械能。在任何一位置上,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都等于开始振动时的弹性势能,也就是系统的总机械能。
由于简谐运动中总机械能守恒,所以简谐运动中振幅不变。如果初始时B点与O点的距离越大,到O点时,振子的动能越大,则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越大。相应地,振子的振幅也就越大,因此简谐运动的振幅与能量相对应。问:从能量的观点来看,Ⅰ和Ⅱ哪一个振动的机械能多?学生答出Ⅰ的机械能多。
教师可以指出:可以证明,对于简谐运动,系统的机械能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即
其中E是振动系统的机械能,k是简谐运动中回复力与位移的比例系数,A是振幅,A越大,E越大。
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振动,像弹簧振子和单摆那样,一旦提供振动系统一定的能量,由于机械能守恒,它们就要以一定的振幅永不停息地振动下去。可是实际上振动系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摩擦和其它阻力,那么摆球或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分析并画出图象(如图2):在实际情况中存在空气阻力或摩擦阻力,振动系统克服阻力做功,系统的能量就要损耗,振动的振幅也就会逐渐减小,甚至完全停下来。
指出:振幅随时间减小的振动叫做阻尼振动。图2就是阻尼振动的图象。问:怎样才能使受阻力的振动物体的振幅不变,而一直振动下去呢?引导学生答出,应不断地向系统补充损耗的机械能,以使振动物体的振幅不变。
指出:这种振幅不变的振动叫无阻尼振动。
问:无阻尼振动是否是无阻力振动?引导学生认识到无阻尼和无阻力有不同的含义。
举几个无阻尼振动的例子,例如电铃响的时候,铃锤是做无阻尼振动。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时,打点针是做无阻尼振动。挂钟的摆是做无阻尼振动。……无阻尼振动的共同特点是,工作时振动物体不断地受到周期性变化外力的作用。这种周期性变化的外力叫驱动力。在驱动力作用下物体的振动叫受迫振动。
再让学生举几个受迫振动的例子,例如内燃机气缸中活塞的运动,缝纫机针头的运动,扬声器纸盆的运动,电话耳机中膜片的运动等都是受迫振动。
问:受迫振动的频率跟什么有关呢?
让学生注意观察演示(图3)。用不同的转速匀速地转动把手,可以发现,开始振子的运动情况比较复杂,但达到稳定后,振子的运动就比较稳定,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受迫振动的周期等于驱动力的周期。这样就可以得到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而跟振子的固有频率无关。
问:受迫振动的振幅又跟什么有关呢?
演示摆的共振(装置如图4),在一根绷紧的绳上挂几个单摆,其中A、B、G球摆的长相等。当使A摆动起来后,A球的振动通过张紧的绳给其余各摆施加周期性的驱动力,经一段时间后,它们都会振动起来。驱动力的频率等于A摆的频率。实验发现,在A摆多次摆动后,各球都将以A球的频率振动起来,但振幅不同,固有频率与驱动力频率相等的B、G球的振幅最大,而频率与驱动力频率相差最大的D、E球的振幅最小。
明确指出: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
展示受迫振动的振幅随驱动力频率变化的关系投影片(如图5),并加以解释。讲解一下共振在技术上有其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不利的一面。结合课本让同学思考,在生活实际中利用共振和防止共振的实例。
三、请同学小结一下本节要点
1.振动物体都具有能量,能量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振动能量也越大;
2.当振动物体的能量逐渐减小时,振幅也随着减小,这样的振动叫阻尼振动;
3.振幅保持不变的振动叫无阻尼振动;
4.物体在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是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5.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振幅最大的现象叫共振;共振在技术上有其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不利的一面;有利的要尽量利用,不利的要尽量防止。
四、巩固练习
支持火车车厢的弹簧的固有频率为2Hz,行驶在每节铁轨长10米的铁路上,则当运行速度为_______m/s时,车厢振动最剧烈。[20m/s]
五、说明
大纲把阻尼振动列为选学内容,因而这部分内容的难度应有所降低,可以集中力量讲好受迫振动和共振。本教案中关于振动系统的机械能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的内容适用于基础较强的学生,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班级可略去。
这部分教学的困难是:(1)演示实验很难做成;(2)通过实验得出: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它在达到稳定状态后的频率总是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而跟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学生很难领会其所以然;(3)学生难以理解何以共振的发生决定于驱动力变化频率和固有频率之间的关系,而跟驱动力的大小无关。
为此,第一,要做好受迫振动实验的演示和引导。不施驱动力时的振动是自由振动,振动频率由系统自身决定,即振子以固有频率振动。由于空气阻力的缘故,振幅越来越小,最后振动停止。在驱动力作用下,小球的振动比较复杂,因它同时参与两种振动:一种是以驱动力的频率而振动,另一种是以小球自身的固有频率的振动,而在前面的演示中已看出,小球以固有频率所做的振动将会在阻力的影响下很快的消失。因此小球达到稳定状态时,所做的振动就是以驱动力的频率所做的振动,而跟小球的固有频率无关。以上通过实验验证即可,不必作理论上的深入。第二,讲清共振时的能量情况,按能量关系进行分析。可以讲一些共振的实例,来说明受迫振动和共振的关系,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第五篇:案例分析报告 与奥运共振
《与奥运共振》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概述
本案例讲的是可口可乐公司在举办雅典奥运会之际,抓住机会,在奥运会前后做的一系列营销工作,借助奥运会进行体育营销的长期战略和长线手法。如:在奥运会开始前数月已启动“雅典奥运会火炬传递—中国火炬手选拔”活动;奥运会举办时又在北京组织一场以“为奥运喝彩,为中国加油”为主题的大型新闻发布会;奥运会后可口可乐又通过中央台展开“后奥运营销”,在“奥运特别节目”和“庆祝奥运健儿凯旋归来”两个特别节目中签订贴片广告。然后通过提前周密的调查和客观的评估运用独特的眼光大胆选择刘翔等三位年轻的运动明星作为奥运代言人。
百事可乐公司没有抓住这次机会,没有推出与奥运相关的广告,败下阵来。可口可乐公司通过奥运会,大大提升品牌影响力和推动终端销售,成为此次奥运会的广告策略的最大赢家。
二、知识点简介
本案例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市场营销的范围以及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和市场营销观念。
市场营销是一项协调生产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济活动。市场营销的范围包括:商品、服务、事件、人物、地点、机构、信息、观念
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有:需要、需求和欲望;商品和服务;交易和关系;市场。营销并不创造需求,只是影响人们的欲望。市场三要素:消费者、购买力、购买欲望。
市场营销观念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进行全部市场营销活动的根本准则和指导思想,它贯穿于整个市场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主要有: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大市场营销观念和全球营销观念。其中本案例中涉及到的大市场营销观念与一般营销观念相比有两个特性:①打破可控制要素和不可控要素之间的分界线。强调企业可以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②强调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才能成功开展常规的市场营销活动。
三、案例分析
案例决策分析:在案例中,在奥运会到来之际,可口可乐公司很好的抓住了这次机会,进行一系列的宣传和公关活动,在奥运营销的各项活动中,将与消费者的“分享”理念奉为天理,所有活动无不强调消费者的参与。在销量大升的同时,在2004年夏天占领了品牌宣传的战略高地,成功遏制了老对手百事可乐的追赶风头。可口可乐借奥运营销改变了与对手相持的局面,超然胜出。之所以能够通过奥运营销决胜市场,正是因为其运用体育营销的长期战略和长线手法,这和大部分国内企业急功尽利心态、缺乏长期规划以及实际运作中策略能力的缺失完全不同。
问题1:可口可乐公司的经营理念属于哪种市场营销观念?
问题2:为什么赞助不能过度以品牌为中心,而要以消费者为中心 答1:可口可乐公司经营理念属于大市场营销观念。大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内容是强调企业的市场营销既要有效的适应外部环境,又要能够在某些方面发挥主管能动作用和使外部环境朝着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市场营销观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都只是单纯满足需求,而大市场营销观念是创造或者改变需求,大市场营销观念与一般营销观念相比有两个特性:①打破可控制要素和不可控要素之间的分界线。强调企业可以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使环境朝着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
②强调必须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才能成功开展常规的市场营销活动,从而扩大企业市场营销的范围。在案例中:①可口可乐在奥运圣火抵达北京前提前数月启动“雅典奥运会火炬传递—中国火炬手选拔”活动,圣火抵达北京时,推出240万灌奥运火炬接力纪念罐在很多地方销售一空;②奥运会举办时又在北京组织一场以“为奥运喝彩,为中国加油”为主题的大型新闻发布会,同时分别以刘翔等三位体育明星形象设计的“要爽由自己” 可口可乐奥运包装,也开始在全球市场限量销售;③奥运会后可口可乐又通过中央台展开“后奥运营销”,在“奥运特别节目”和“庆祝奥运健儿凯旋归来”两个特别节目中签订贴片广告。又精心设计“要爽由自己—2004可口可乐奥运中国行”大型巡回路演活动,在全国举行。同时将其麾下的可口可乐、雪碧、芬达、醒目、酷儿作为促销产品,以100%中奖率回报消费者。④然后通过提前周密的调查和客观的评估,运用独特的眼光大胆选择刘翔等三位年轻的运动明星作为奥运代言人。雅典奥运会的到来与可口可乐是没有多大的直接关联的,可是可口可乐很好的抓住了这次机会,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是“更快、更高、更远”,这正好吻合了可口可乐“乐观奔放、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核心品牌价值,最后不仅仅很好的适应了这次外部环境的大变化,而且很好的影响了环境,创造了很大的需求,比如自己关于奥运会的许多产品都销售一空,很好的促进了自己的销售和宣传的效果。而案例中没有谈到可口可乐在全球的营销,只说在中国市场,故由案例可知可口可乐的经营观念是大市场营销。
答2:①品牌是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概念,没有消费者就没有品牌,品牌离不开消费者,品牌的价值体现在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之中。品牌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它可以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带来利益②现代营销观念的出发点都是市场需求,市场的核心是顾客,因此归根结底到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以顾客为核心。品牌只是营销的一个工具,最后落脚点还是在消费者。③体育营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成为卖方和买方改善或重建彼此关系的重要工具,双方借助体育运动产生共鸣。而与消费者的联系,成为最难把握也最容易被忽略的重点。在本案例中,可口可乐公司在奥运营销的各项活动中,将与消费者的“分享” 理念奉为天理。从奥运火炬手的选拔、奥运中国行的路演到迷你奥运会的街头活动等,无不强调消费者的参与。①可口可乐在奥运圣火抵达北京前提前数月启动“雅典奥运会火炬传递—中国火炬手选拔”活动,在中国20多个城市里选拔火炬接力选手和护跑选手,很多普通消费者得以通过可口可乐和奥运零距离贴近②精心设计“要爽由自己—2004可口可乐奥运中国行”大型巡回路演活动,在全国举行将其麾下产品作为促销产品,以100%中奖率回报消费者③可口可乐公司推出“要爽”由自己的品牌主题,用这个积极的信号,表达了关注年青一代消费者的战略意图所以赞助不能过度以品牌为中心,而要以消费者为中心
四、案例启示 ① 要选择正确的营销观念来指导营销活动。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市场已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变化的,我们不能局限在旧的市场营销观念,要随时改变自己的营销观念,不断创新,以使企业符合时代的发展,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案例中,可口可乐就很好的抓住了奥运营销的机会,采用大市场营销观念,适应和影响了环境,使环境朝着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最后可口可乐公司借奥运营销改变了与对手相持的局面,超然胜出。
② 要放眼大的范围,着重于长远的利益。案例中可口可乐就运用了体育营销的的长期战略和长线手法,案例最后还说到可口可乐不仅仅考虑这届奥运会,还考虑到未来,不光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这一次,还有08年的奥运会。通过奥运会,可口可乐不仅仅是单纯的收货利益那么简单,还有自己品牌的推广,广告达到的效果等等。
③ 强调与消费者的联系,要时刻以消费者为中心,而不是单单过度以品牌为中心。企业的最终目地是获得最大的利益,我们不能只考虑自身,要达到双赢的局面,才能使企业长久的获益。市场的核心是顾客,因此企业的经营活动应该以消费者为中心。案例中,可口可乐公司在奥运营销的各项活动中,将与消费者的“分享” 理念奉为天理。从奥运火炬手的选拔、奥运中国行的路演到迷你奥运会的街头活动等,无不强调消费者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