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人为本理念下人力资源的管理对策论文

时间:2019-05-15 12:2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以人为本理念下人力资源的管理对策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以人为本理念下人力资源的管理对策论文》。

第一篇:浅析以人为本理念下人力资源的管理对策论文

劳动力资源作为企业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资源,只有充分满足职工的需求,帮助单位内部职工实现自身经济价值,才能增强职工集体的凝聚力,调动员工工作激情,让员工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尤其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充分尊重员工个体,增强集体荣誉感,使得全体职工更好的为单位战略发展目标而奋斗。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分析

以人为本就是在工作中坚持以群众利益为中心,要求工作人员不断创新劳动力资源管理方式和方法,不断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并且逐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人性化。只有工作人员受到充分的尊重,感受到工作环境的舒适,生活得到明显的改善,工作人员集体才能对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际工作中为单位创造经济效益。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发展,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必须要尊重人才,为先进社会人才提供发展的平台,进而才能为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因此,单位内部实施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时代所趋,且是企业发展创造内动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生产的机械化发展,很多职工都下岗待业,同时,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等。面对这些问题,实施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但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片面追求全面发展型人才,而没有重视每一个劳动者自身具有的特长,进而无法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很多劳动力资源也无法得到合理的使用。其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的重要性,也没有在实践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很多时候管理人员没有明确自身工作特点,在工作中没有树立服务态度,没有充分尊重每一个人才,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都不够高。最后,随着现代社会形式的不断变化,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越来越严峻,人才需求成为企业发展必要解决的问题。而企业只注重追求和吸引人才,没有注重人才引进后的培养,最终使得劳动力资源背离企业而去。这些都是当前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及工作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来源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要靠社会人力资源的支持,人的智力劳动是无法替代的,任何机械式生产方式其最终还是离不开人。并且从生产力三要素构成也可以看出,劳动力资源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决定的作用。其次,人际关系是生产的中枢纽带。每一项生产任务都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配合,最终才能完成。由此可见,人际关系的融洽发展,才能更好的合作与参与工作,才能提升工作效率,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优化配置。再次,人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管理工作十分复杂,并且工作内容繁多,尤其是人际关系的处理是比较难的工作任务。因此,任何一项工作的管理和建设都离不开人,如果离开人一切生产活动就会停止,企业发展就失去内动力。所以,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积极的实施意义。

2、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基本原则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体系。并且逐步建立其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深化企业内部结构整合,提升管理能力。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还要坚持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企业发展既要考虑员工切身利益,也要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所以,在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下,工作人员开展工作要遵循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则,坚持正确理念为指导,全面创新管理方式和方法,促进人力资源与企业协调、全面以及可持续发展。

三、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针对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管理人员从实践经验以及相关先进思想理论中总结出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该模式具有一定推广的积极意义,并且能很好的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因此,工作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断创新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高度重视人的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工作人员要时刻关心和关注工作人员的需求,并且及时运用自身工作技能,帮助劳动力资源解决其生活或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般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如物质、精神、社交以及尊重等方面的需求。其中,尊重需求是人生存的基本需求。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只有当人感觉到自己受他人尊重,那么,他也会懂得尊重他人。而在工作中,如果员工受到尊重,其对企业最好的回报就是积极努力工作,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此外,在满足工作人员受尊重需求外,实现工作人员自身价值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当工作人员努力工作而得不到回报时,工作人员就会对企业失去信心,最终宁愿离去。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协调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在帮助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时,一定要合理优化人力资源,积极配合企业战略计划的实施。并且要帮助职工争取自身利益。

2、创新管理方式

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证明,基层职工人员都希望能参与到管理工作,愿意积极主动晋升管理职位,管理人员要创新管理方式,其主要就是要求工作人员发现职工这种心理特征,建立授权激励或者目标激励的晋升制度,积极鼓励职工工作人员参与到职位晋升工作中。只有通过这种方式,职工才会自身存在发展机会,并且能在工作中积极努力表现,且全面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成为有实战经验的管理层人员。授权激励主要是在管理层内部挑选优秀工作人员直接晋升到人力资源管理的位置。在授权后,不要对其进行干涉,给与新晋升工作人员锻炼的机会,从而使得其能更好的胜任新的工作,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目标激励主要是指人力资源管理帮助全体优秀工作人员树立工作目标,实现全体参与管理的战略目标。只有帮助工作人员树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并且给与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工作人员不仅能努力为企业创造价值,还能实现自身发展。

3、加强人才培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以人为本就是要促进工作人员综合水平的提升,而水平的提升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培训,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首先,要对员工基本管理知识进行培训,让员工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知识。其次,提升员工实践水平,实践水平的提升是一个质变的过程,需要工作人员耐心、细心的帮助员工多参与实践练习,尤其是在工作中要积极与其他工作人员沟通交流,并且乐于帮助他人。通过阶段性的培训,全面考核员工表现情况,针对不足进一步加强培训,最终全面提升员工自身综合实力,在公平竞争中发展自己。

四、结语

综上所述,单位坚持落实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从职工利益出发,充分尊重职工个人,让职工感受到自身是被关心和关爱的,使得职工能为单位发展奉献全部力量。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深入研究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对策,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建立自身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友好关系,提升工作效率,帮助单位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实现职工的个人利益。

第二篇: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进行,是维持企业良好竞争力的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进行,需要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使“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因此,本文通过对“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基本内涵,以及制约“以人为本”理念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因素,提出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办法。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力资源;企业发展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发展资源,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更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要时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企业员工的根本需求,以“人”的根本需求为制定管理制度、管理条例的核心,从而能使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以“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基本内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其主要通过平衡企业管理人员与具体工作人员的关系从而产生的一种管理理论[2]。这种理念在企业中的运行凸显工作人员的主体地位,发展企业的根本在于重视企业员工的作用,管理人将其工作重点转移为对企业员工的管理上,从而促进企业管理的顺利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使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以提高,从而增强企业的责任心与进取心,从工作中取得的成果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制约“以人为本”理念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因素

1.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健全

我国现今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采用传统的管理规则和管理原则对企业员工进行整体管理,缺乏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思维,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考察不全面,造成制定的规则及其原则不适用于企业的发展。这些弊端在大型的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尤为突出。在大型国有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较强的制度性,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实际执行能力,导致其与“以人为本”理念相悖。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对“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中管理方法的灵活性的体现不足,在管理的具体措施上刻板、无变通意识,从而导致了企业管理难度的增加。

2.管理重点有所偏差

我国企业重视人力资源的增长,在招聘过程中采用严格的职业技能考察方式,采用面试考察人才的表达能力,最后留下有高超的专业技能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人才,但多数企业在进行人才的引进之后,对人才后期的培训力度不足,对人才缺乏长期价值的考量,使人才在长期的工作中价值贬值。多数企业对人才的培训不重视的原因是考虑到长期培训成本过大,以及在实行企业培训之后,人才的流失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中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这一思想相悖,使企业呈现后期发展不足的现象。

3.缺乏整体的管理规划,对实际情况缺乏考察

在多数企业中,重视员工的绩效考核和档案管理,忽视对员工整体的规划[3]。“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实际情况中既包含对员工绩效的考察还包括对人力资源的整体规划。由此企业只有进行良好的人力资源规划,才能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此外,企业的管理部门对管理方法的实际情况缺乏考察意识,使管理方法不符合我国企业的发展实情。

三、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办法

1.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以人为本”理念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运行,要将发展重点放在保证企业长期发展上。长期发展目标的建立需要企业从大环境的角度出发,逐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制度,任用专业的人力资源评估人员,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全面的评估,从而制定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使企业实现平稳运行。

2.加强员工专业素质培训

“以人为本”理念其主要核心是发挥员工在企业中的作用,在全面了解员工的能力,以及充分尊重员工的基础上促进员工价值的发挥。因此,加强员工专业素质培训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必然要求。企业应转变人力资源的管理重点,将加强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作为管理的重点,企业加大对员工培训的投入,在管理方法上进行创新。对于新员工采用业绩竞猜方式,在比赛之后,让多数员工认识到自身缺点,在员工之间建立培训小组,使企业内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从而减少员工的流失。

3.“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与管理制度相结合,从实际加强人本制度建设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企业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及管理制度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将员工的权责进行整体的细化,将权力和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还要将员工的绩效考核制度、员工行为规范制度、精细化管理制度结合,形成统一的企业管理制度,在精细化的管理制度的运行上实行人本管理,从而提高员工的主动工作意识,进而提升人本管理效力。除此之外,还要从实际出发加强人本制度的建设。对企业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总结,对使用人本制度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将管理的进行效力以及发展等级的进行评价。

四、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要保持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逐步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从而到达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彦芳,田兴举,孙孟彦.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1,21(01):114-115.[2]夏雷.基于以人为本的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分析[J].现代商业,2013,24(2):110-111.[3]马二九.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2,13(3):27-28.

第三篇:事业单位聘用制下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浅析

事业单位聘用制下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浅析

摘要:随着聘用制在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全面铺开,事业单位和员工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生了变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理应作出相应调整。通过聘用制度,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然而,目前很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加以解决,才能提高管理效能,推动事业单位改革进程。

关键词:事业单位;聘用制;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0)04-0067-03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战略资源,在当代社会人力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存在于人的体能、知识、技能、能力、个性行为特征与倾向等载体中的,既具有物质性、可用性、有限性,又具有能动性、周期性、磨损性的资源。人力资源包括体力资源和智力资源,后者包含人才资源,它是指人力资源中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和专门技术能力的资源。事业单位性质大部分技术性较强,一般涉及科、教、文、卫等领域,我国60%的人才在这些领域,同时事业单位又承担着大量的公共事务。因此,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在我国事业单位中占绝对优势。而且,事业单位对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此,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在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总格局中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久,人世给我国的各种市场开放期限已基本到期,市场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种外资企业先后进入我国各个领域,如各大国有银行现今就面临着世界各大银行的竞争。此外,随着公民意识的加强,社会组织的多元化发展,各种非政府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些政府部门将原本属于事业单位的职能打包给有关组织。除了少数由国家全资资助性的事业单位如教育机构外,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面临更多压力――人才竞争、市场竞争等,而事业单位定位于政府机关和经济组织之间,承担着提供公共服务和促进自身发展的双重职能。因此,事业单位更应该抓住自身具有较强人力资源的优势,让人力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成为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支撑,知识技术成为事业单位创造效益的主要来源。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大多数事业单位包袱重、效益低,员工待遇提高不上去,特别是在聘用制施行后,事业单位员工在经济上无法像企业的同层次人员一样获得高收入,也无法同公务员一样获得终生职业保障,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参照公务员的管理办法,行政化色彩浓重,压抑了很多员工的创造性。即使少数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事业单位如医院,也偏离了本身为公共服务的定位,不是依靠自身人才资源等优势得以发展,而是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以创收为生存和发展的手段,致使公众对其怨声载道,改革呼声不断见诸媒体。基于事业单位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事业单位必须转变思路,提高对人力资源自身价值的认识,重视开发人才资源的潜力,改变管理方法,是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二、事业单位聘用制下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正逐步建立和完善能进能出、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聘用制,传统的人事关系格局因不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而逐渐被打破,这必然会触及方方面面的关系和利益,尤其是事业单位员工与用人单位的利益问题。在事业单位由国家向社会推进的过程中,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改革措施,每一项措施都要考虑到整个体制环境,而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无疑是整个环节中最为关键的。但是,我国事业单位在实行聘用制后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没有跟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员工关系管理失调,人事争议增加。员工关系管理理论来源于西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其主要内容是指协调单位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引导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员工关系是在事业单位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基于工作交往而产生,其蕴含的基本精神是和谐与合作,区别于机关内部的公务关系和以往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事业单位原来的岗位实行编制管理,员工只要获取初始工作权,终身工作有保障,这样员工属于“体制内”人员,对事业单位具有较高的忠诚度,愿意将自己一生托付给单位。而实施聘用制后,一夜之间员工由“聘任制”变为“聘用制”,但很多配套措施没有跟上,缺乏各项制度的保障,单位对员工的未来没有承诺,员工也无法将自己“托付”给单位,很多员工面临再就业问题,员工的忠诚度下降。此外,在实行聘用制以前,员工都是事业单位“体制内”的人员,都是为国家和社会工作,聘用制实行后员工由“体制内”转向了“体制外”,员工只与单位发生联系,这导致员工彼此之间认同感的减弱,加之绩效考核等制度的先后实行,必将导致员工之间关系发生变化,有可能影响工作的开展。

随着聘用制的实行,原来事业单位内部解决争议机制的作用逐步减小,很多人事争议就是由聘用制引起的。因此,事业单位人事纠纷的数量在逐年增长。仅以天津市为例,2002年全市仅受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60个,到2004年全市各级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却猛增至270多件,年均增长100%,而自2005年以来增长更加迅速。在总量递增的同时,案件本身也日益复杂化,当事人双方的权益维护意识强烈,通过调解方式快速化解矛盾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利用准司法性质的仲裁方式审理案件的数量日益增加,案件处理难度日益加大,并且日益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具有很强的社会敏感性。管理方式落后,规划和培训制度缺失。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仍然沿袭计划体制下的方式,参照政府部门的管理模式进行行政事务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把员工看作管理控制的对象,管理人员的工作仅限于管理工资档案、人员调度等执行性工作,有关人事管理中的招聘、录用、工资管理、奖惩、退休等环节被人为地分开,由各个部门孤立地进行管理,各部门、各单位只重视本部门或本单位拥有的人力资源数量,不管是否有效用,不重视对人力资源进行综合的开发。大多数事业单位没有认识到自身已由传统的“国家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事业单位在承担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职能的同时逐步走向市场,应对激烈的竞争,内部利益也由一元变为多元,利益结构更为复杂。员工已经变成单位的主体,这需要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在市场经济中获得长远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应该改变过去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体系,不能过度强调服从,管理应该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摆脱开来。

此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多数事业单位技术性较强,只有搞好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和及时的员工培训,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每个事业单位不再是国家体制内的一颗“螺丝钉”,永远

钉立在固定的位置上运转,而是在承担公共服务的同时,积极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变化中找到自身的定位,不断调整本单位的人才结构。聘用制就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走向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前台,以使事业单位能够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调整自身的人力资源结构。但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目前没有完整的人力资源规划,而且培训制度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窠臼,远远落后于企业。有些单位根本没有培训管理制度,员工长时期地呆在一个岗位,技能得不到提高,同时也无法为社会服务。还有些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后把培训投入视为成本开支,在员工身上的投入费用尽量降低,能省则省。也有些事业单位认为开发投入会增强员工的就业能力,害怕人才流失,因此,对员工培训开发的意愿不足。绩效考核制度不合理,抑制员工积极性。随着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的发展,绩效考核制度也逐渐在事业单位实行。绩效考核是指一套正式结构化的制度,用来衡量、评价员工与工作有关的特性、行为和结果,考察员工的绩效,了解员工的可能发展潜力,以获得员工和组织的共同发展。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通过绩效考核对员工的行为表现、工作态度、业绩以及综合素质全面追踪,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改善员工和组织的行为,提高员工的素质,挖掘员工的潜力。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性环节。但许多事业单位具有工作成果难以量化、工作任务具有特殊性等特点,加上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完全性,聘用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在绩效考核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考评标准设置不合理。众所周知,事业单位员工具有复合性特点,既有专门的行政人员,也有专职技术人员,各个工作性质不一样。但事业单位将其各项工作成果、态度等量化,用“统一标准”考核所有岗位和人员,缺少针对不同职务、层次的分类考核体系,或者考核的标准操作性不强,无法对不同员工的工作进行细化考评。其次,绩效考核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作为支撑,考评结果基本上只属于荣誉性质,与奖金、薪酬和职务升迁的联系非常有限,这样造成很多人对绩效考核处于应付状态,无法有效地激励员工,反而使很多人心灰意懒。最后,绩效考核程序不合理,有些单位过分强调民主性,以扩大民主之名,行放弃领导负责之实,致使评价结果不够科学,绩效考核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发生偏离。也有些单位领导做主,缺乏民主参与。致使绩效考核形式化,缺乏公信力。

三、事业单位聘用制下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

调整必然带来冲击,改革必定会有牺牲。事业单位用人-制度转化为聘用制后,人力资源管理在一定时期内出现各种阶段性的问题是必然的。我们必须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其原因,制定相关的配套措施,切实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整个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进程。就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来说,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树立合同意识,完善人事争议内部处理制度。实行聘用制后,事业单位和员工之间是合同关系,事业单位负责人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合同意识,进而在与员工签订聘用合同时将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本单位的工资、奖金和惩罚等改革措施讲清楚,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使其充分认识到单位生存发展将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命运,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单位同心同德,树立竞争意识,增强风险意识,积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竞争能力。相反,不签署或走形式只会使用人单位和员工之间权责不清,利益关系不明确,很容易产生纠纷,而这种纠纷一般不能在事业单位内部解决,往往引发人事仲裁甚至诉讼,给事业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被动。此外,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性质和发展目标制定留住人才的政策,以优厚的条件合理引进人才,安排到能够体现其价值的岗位上,并赋予相应的责权利,给他以施展才能的空间,从而提高单位知识型员工的比例和科技含量,增进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效益。

单位负责人应该转变以往的管理观念,树立为单位和员工服务的理念,对员工要以诚相待、以理服人,还要帮助员工适应变革,把员工的思想问题解决在基层。事业单位负责人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学习有关聘用合同有关的法律和政策,提高自身的素养,建立健全相关的内部纠纷解决制度,以适应聘用制施行后的新形势,把人事争议解决在初期。转变组织和培训机制,提高员工技能。事业单位用人制度转变为聘用制后,员工与单位的关系由过去的附属关系转变为合同关系,双方都具有平等的地位。事业单位的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该由过去的“权力中心”向现在的“服务中心”转变,摆脱管理员工的思维,树立为员工服务的思想,切实以员工的需要和公共利益为导向开展组织工作。积极引进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参照企业等经济组织的管理模式,以制定出适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整合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挖掘员工的潜力,充分发挥员工在单位整体下的能动性,从以前模仿政府机关“人事管理”的模式中走出来,按照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整合。事业单位可以仿照企业建立和完善自身的人力资源规划和培训制度,根据自身的性质、发展目标和人才储量,制定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有些大型的事业单位可以将人才规划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另外,事业单位应该有全面系统的培训机制,根据社会的发展现状,对本单位职员进行培训需求的调研,力求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超前性,切实提高员工的素质。在培训全体员工的基础上特别要加强技能人才的培训开发,每一个单位都有自己的技能高手,这是事业单位立足于激烈市场的杀手锏。所以,一定要对全体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实现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提升,以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各项工作。建立科学的考核规章,完善绩效考核制度。首先,事业单位应根据不同性质的工作岗位实行多条线的人力资源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体系,把德、能、勤、绩、廉分解成若干要素,并对其进行分解,包括总任务完成情况、出勤情况、遵纪守法情况、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工作强度、工作效率、工作态度、廉洁奉公等,每项标准能够量化的尽量量化,定性的标准也应以分值或权重对应,考评标准体系还需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和理论研究的进展不断完善。其次,绩效考核程序应将民主和组织考察相结合,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民主和领导的考核权重进行均衡,切实做到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单位领导负责制。而且,事业单位应该在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详细的绩效考核程序规定,保障程序的可操作性,增加考评工作的透明度,使受评者心悦诚服,让考核工作促进事业单位效能的提高。最后,绩效考核结果应该与个人业绩、工作成效密切挂钩,可参照作为评定员工工资、奖金和惩罚的标准,将考核结果按照从低到高的次序排列,然后评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等层级,可以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将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的人员辞退,让绩效考核成为整个单位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让绩效考核制度成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薪酬制度、激励制度以及福利制度等的重要基准,切实发挥绩效考核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纽带作用。

责任编辑:陈瑾

第四篇:发改委新法下人力资源管理文件

关于举办第三期新法下的社保筹划策略、人力资源管理

与风险规避培训班的补充通知

各企事业单位:

新《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法》相继实施, 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乃至企业全面经营管理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帮助用人单位及时了解新法的立法趋势和规定,解决纷繁复杂的劳动社保关系,减少用工成本、规避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应广大企事业单位的要求,我委干部培训中心将于12月初举办第三期“新法下的企业社保筹划策略、人力资源管理与风险规避”培训班。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邀请石先广等国内知名专家授课,培训内容增加年终年终薪酬福利、绩效考核运用、留人方案设计与员工离职管理实务等相关内容,其他事项按新发改培训[2011]1963号文件执行。

二、培训时间及地点

(一)培训时间: 2011年11月29日全天报到,11月30日~12月2日培训;

(二)报名截止日期为:2011年11月22日

(三)培训地点:乌鲁木齐市(具体在开课前5天通知)

(四)咨询电话:***

附:

1、新发改培训[2011]1963号文件

2、人力资源管理与风险规避培训大纲

二0一一年十月月二十八日

新法下的社保筹划策略、人力资源管理与风险规避

培训大纲

各企事业单位:

新《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法》相继实施,劳动者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越来越强,人民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随之增多。据统计,劳动争议中,企业败诉占到70%,劳动者的败诉仅占30%。综观用人单位败诉的原因,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规章制度不健全;二是对员工关系管理缺乏基本的技巧,特别是在试用期、女职工三期、医疗期、加班管理、调岗调薪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与盲点。据调查,50%的企业正在考虑通过非全日制用工、业务外包、劳务派遣降低企业的用工风险与成本压力。与此同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起草的《劳务派遣管理规定》也在紧密锣鼓的制定当中,关于劳务派遣用工到底走向何方?是限制还是规范?劳务派遣用工是否需要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派遣岗位的“三性”是否有明确规定?均在争议当中。

一、主要内容:

(一)规章制度的制定、应用实务以及违纪职工处理技巧:

1、当前员工关系危机与应对思路

2、员工手册的基本架构与体系构成;

3、有效规章制度必须具备的三个法律要件;

4、如何完善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

5、规章制度制定中经常存在的程序性误区;

6、如何保证规章制度内容的合法性;

7、常见违法规章制度的内容例解;

8、在原则与具体之间,规章制度应当如何取舍?

9、如何解决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问题;

10、如何选择规范有效的规章制度公示方式;

11、规章制度设计中应注意的法律事项

12、《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废止后如何应对违纪;

13、违纪职工处理中单位败诉原因剖析;

14、如何选择合法有效的职工奖惩处理方式;

15、如何搜集职工违纪的证据;

16、如何对违纪职工送达法律文书;

17、违纪职工处理应遵循的原则;

18、如何避免罚款制度存在的风险;

19、违纪职工处理的十大误区;

20、职工奖惩制度的制定要点;

21、如何正确理解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22、常见的违纪解除行为例解;

23、员工被依法限制人身自由期间,劳动关系如何处理;

24、开除、除名职工存在在的风险与管理方略;

25、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应对职工不辞而别风险。

(二)员工关系管理核心实务与管理技巧:

1、如何预防并降低事实劳动关系风险?

2、如何有录用条件与劳动合同如何处理才能避免争议?

3、如何设计有效的考勤制度以避免加班费风险;

4、不同考勤方式的利弊分析;

5、职工不认可单位作出的考勤记录怎么办?

6、加班费可以以基本工资作为计发基数吗?

7、计件工资的加班费支付标准;

8、合法控制加班管理风险及加班费成本的七大法宝;

9、不同工时制的利弊分析;

10、不定时工作制能实施考勤吗?

11、怎样解除处于“三期”的问题女员工劳动关系?

12、如何处理病假不申请自行休假的员工?

13、如何裁掉长期泡病号人员的劳动合同;

14、如何对员工依法实施岗位调整?

15、怎样确定员工不胜任工作?

16、如何把末位淘汰合法化操作?

(三)《劳务派遣管理规定》(草案)解读与劳务派遣实务技巧《草案》对劳务派遣如何进行界定?何种派遣属于假派遣;《草案》对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劳务派遣岗位如何界定,在非三性岗位上用工的应当做何调整;《草案》对于派遣员工是否需要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否有新规;《草案》对于派遣工与正式工同工同酬有何规定;《草案》对于用工单位、派遣公司双方对于派遣员工的权利义务如何分别规定;《草案》对派遣员工的工资如何进行列支,是列入用工单位工资成本还是列支为业务费用?

7、常见用工方式的利弊分析;

8、劳务派遣合同的关键条款设计与范本分享;

9、派遣方如何降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风险?

10、派遣方与派遣员工订立劳动合同中应注意的事项;

11、“返派遣”员工的本单位工作年限如何认定?

12、新法下派遣方面临的主要管理风险;

13、哪些岗位可以使用派遣员工?

14、使用非“三性”岗位对用工方会造成什么法律后果?

15、用工方如何规避同工同酬风险?

16、用工方如何行使对派遣员工的退还或退换权?

17、用工方如何追究派遣员工的损失赔偿责任?

18、对派遣员工能采取竞业限制和商业秘密保护措施吗

19、用工方的制度如何有效适用派遣员工;

20、劳务派遣中的经济补偿金责任分摊实务;

21、个人承包的法律风险是什么;

22、如何避免个人承包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

23、业务外包合同的签署应当注意哪些环节;

24、业务外包、劳务派遣、人事代理的实质是什么,区别是什么

(四)《社会保险法》权威解读与案例分析

1、关于《社会保险法》最新立法趋势分析及新政策立法方向解读;

2、现行五大社会保险:养老、工伤、生育、医疗、失业等保险的新要求及新规定;

3、员工个人跨地区就业的,保险关系如何转移?是否能五大社保同时转移;

4、外来务工人员仅缴纳工伤和医疗保险是否合法?

5、如何理解视同缴费年限?职工被判刑、劳教、除名的是否缴费年限是否清零?

6、如何理解社会保险缴费双轨制?用人单位的缴费基数是否等同于单位职工的缴费基数?

7、职工个人跨地区就业的,视同缴费年限转入地区是否接受;

8、用人单位不足额缴费的法律风险是什么;

9、试用期间是否应当为职工缴纳社保;

10、员工不愿意买社保或员工自愿降低投保基数,并与单位签有协议的情况下,该协议是否 有效;

11、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以及女职工退休年龄纠纷应注意哪些问题;

12、欠缴社保滞纳金计算应当按照什么标准计算

(五)《工伤保险条例》权威解读与案例分析

1、《工伤保险条例》修改内容立法分析与解读;

2、如何理解工伤保险的无过错责任原则;

3、企业能否追究工伤职工的过失赔偿责任;

4、违章作业导致伤亡,能否认定为工伤;

5、出差过程中,突然病亡算工伤吗;

6、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能认定为工伤吗;

7、职工因工陪酒死亡是否属于工伤;

8、哪些工伤待遇由单位支付?哪些工伤待遇由经办机构支付;

9、工伤职工超过规定医疗期如何处理;

10、停工留薪期起始时间如何确定,期间待遇如何确定?是否包括绩效奖金与各项补助;

11、单位能用商业保险赔偿职工工伤待遇吗;

12、工伤补偿与民事赔偿出现竞合怎么办;

13、伤残职工享受哪些待遇;职工因工死亡,直系亲属可以享受什么待遇;

14、第三人导致本单位员工工伤的,用人单位如何向第三人追偿;

15、劳务派遣、承包租赁过程中发生工伤,如何向实际用工单位追偿;

16、常见典型工伤争议案例分析。

(六)最新司法解释运用与劳动争议处理常见问题分析

1、法院受理哪些社会保险争议?司法解释三对此做出何种新的规定;欠缴社保是否受时效限制;

2.停薪留职人员、内退人员再就业的劳动关系如何认定;

3.关于加班的举证责任如何理解?用人单位在管理上应采取何种应对措施;

4.劳动争议中的答辩原则是什么;5.如何理解劳动报酬争议的特殊时效;

6.如何理解劳动争议中的各类证据的法律效力;如何用好证人证言;

7.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诉讼时效与一般民事诉讼时效之间的关系;

8.关于小额标的的一裁终局,是按照总的标的额算还是按照单项标的额算;

9.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是否属于劳动报酬,是否受一年时效的限制;

10.典型劳动争议的处理与应对

(七)日常员工关系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1、新员工入职应当审查什么事项,以及如何进行入职培训与制度公示;

2、新、老员工劳动合同签订的原则应当如何把握;

3、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三种劳动合同,在不同区域、不同企业、不同员工之间有何异同;

4、长期劳动合同管理模式下,如何便捷实现对员工岗位与待遇的调整;

5、在职员工日常加班倒休、年休假应当如何合理安排;

6、签署服务期协议,应当如何约定培训的性质以及关于多次培训的服务年限如何确定;

7、如何确定签署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的范围,以及如何约定员工离职时竞业限制协议的效力;

8、如何通过长效机制的调整,实现人力资源部对员工日常管理的常态化;

9、如何理解医疗期与员工日常病假的关系;

10、对于不胜任工作的职工,如何进行考核具有法律效力;

11、对于违纪、违法、劳教、追究刑事责任的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通知应当如何送达;

12、离职员工如何进行离职面谈,离职面谈的意义是什么;

13、离职协议如何签署避免员工秋后算账;

主讲老师简介

石先广老师,国内知名企业用工管理风险防范专家,现执业于上海市同建律师事务所,中国劳动法律网首席顾问,上海市律师协会劳动法律委员会委员,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长期从事劳动法律问题研究与实务操作,已出版劳动法律专著近20本,在上海、南京、杭州、深圳、青岛、济南、成都、沈阳、南昌等全国40多个城市讲授企业用工管理系列课程200余场,因课程实用有效而深受各地企业的欢迎。

第五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专业:行政管理姓名:张文鹏学号: 1012853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摘要:本篇论文主要论述“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从背景、内容、贯彻方式等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论述,并列举了该思想运用的成功典范。

关键词:以人为本;员工;管理;能动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层出不穷,其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篇文章就来简单说一说“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一、“以人为本”产生的背景

“以人为本”的根源其实就是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①。“人文主义”的核心即是“以人为本”。虽然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阐述和宣扬,但是长期的传统思想主流重物轻人仍大行其道,更有甚者,在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大机器的广泛应用代替了手工作坊,一度人沦为的机器的附庸,成为了“物”的支配品。这种思想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后经“启蒙运动”②等思想革命,人成为了世界万物真正意义上的主导者。在我国,由于古代传统儒家思想“存天理,灭人欲”③的产期压制,严重阻碍了人性的发展,导致人性的缺失,直至现代,人们仍不敢勇于表达自我意识、自我观点,不敢谈论自身利益,没有余地发挥自身长处。此种文化氛围严重影响了公共部门的发展,因此,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成为了公共部门能否继续向前飞速发展的关键。

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基本内容

“以人人本”强调对人和人性的尊重。这种管理理念运用到企业等公共部门上,则可以理解为:人的发展是公共部门发展的前提。员工的聪明才智是部门重要的知① 人文主义(Humanism),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主张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代表人物有达芬奇、但丁等。② 启蒙运动。是18世纪资产阶级兴起的反封建反压迫的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以“理性”为核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卢梭等。

③ 存天理,灭人欲。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所提出。强调虚无缥缈的天理,认为人应该最大限度的压制欲望,该思想严重阻碍了人的思想自由,成为南宋之后封建文化压制人民的最主要的思想枷锁。

识资源,它的开发程度决定着企业能否持续发展。所以公共管理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人作为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他是能动的,与环境是一种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从而带来部门整体的发展;个人目标与部门整体目标是可以协调的,将整个部门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可以使得员工在实现部门在整体目标的同时实现自己的目标。在此过程中,企业等部门能进一步了解员工的需求,使企业目标更能体现员工利益和员工目标。台湾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的核心提炼为三句话,即: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以人为本”的管理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

三、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要重视人的需要,鼓励培养员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组织设计以人为中心,致力于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吻合。重视人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来开展经营管理活动。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员工福利制度,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耐心听取员工意见,及时肯定员工的成绩。要信任员工,当员工把企业信任当作动力和压力时,会自觉地通过自己的智力和体力,认真出色地完成任务。领导越是信任员工,员工就会越加努力,如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还可以实行参与管理、民主管理,使全体员工既成为管理的客体,也成为管理的主体,得到了充分权利与信任,效果不言而喻。

要理解员工。理解别人的关键是要尽量从别人的角度感受问题。对人的本质和心理活动的重新认识,如人性假设理论、激励理论①。管理者要关心人。员工能否热爱自己所在的集体,不全在于是否有诱人的高薪,领导者的关怀同样可成为吸引优秀人才的强大磁石。这种关怀主要表现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的各种生理心理需要。员工都是有着不同层次需要的,所以管理者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去满足人们的需求,由此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的工作行为。

要充分给予员工机会。我认为这点至关重要!具体可以分为:做事的机会、学① 激励理论。代表人物为麦克利兰。强调要根据人的三种基本需要来激励其潜能。三种基本需要为: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归属需要。

习的机会、赚钱的机会、晋升的机会。

1、做事的机会:是指员工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法去做,而不是上司叫怎么做就怎么做。同时员工在做事的时候允许犯错误,只要能从错误中学习,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就继续给机会。这样就使每个人都可以在错误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训,逐步学习长大。员工的经验也正是企业珍贵的财富。公共部门也真正成为了学习型的组织。

2、学习的机会:一方面是指除了部门组织的正规培训外,还包括通过组织各种活动给员工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和氛围。另一方面是在布置工作的时候,出色的管理人员除了强调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外,还同时强调做这件事情员工能从中学到什么,能补充什么经验、什么知识、什么技能,这样就把完成工作任务也变成了员工成长的锻炼机会,从而启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这样员工不再想着是为别人做事,而是想着为自己做事。并把组织上交给自己的每件事情都当做是锻炼的机会和学习的机会。这样一来,员工为了他们自己的事业、为了他们的未来而努力工作就变成非常自然简单的事。他们的成功也就是部门的成功,可为整体带来无穷的效益。

3、赚钱的机会:任何一个人工作,其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能得到相对合理的报酬,使自己过上比较好的生活。

4、晋升的机会:也就是给员工提供发展的空间。如果组织能做到它的管理人员都是靠实力晋升的,而不是靠人际关系,那么每个人都会觉得只要自己有实力就有机会晋升,因此大家就会努力表现,一心一意做业绩,而不是费尽心思搞关系,找背景、走后门。因为他们明白只要组织整体发展壮大了,自己就有机会。因此在晋升方面,创设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至关重要。

当然,既然“以人为本”强调发扬个性,就要知道合理用人。那么,如何合理用人呢?

1、用其所长:除了了解下属的基本技能以外,还应了解下属有何特长,以便使用时扬长避短。

2、用其所思:随时搜集员工有价值的设想和建议,作为知识资源储存。

3、用其所愿:指在安排工作时尽可能考虑个人的意愿,并努力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推动他们进入最佳心理状态。这比靠行政命令强迫他去从事某项工作,会获得更好的人才效益和整体效益。

4、用当其时:是指捕捉人才的起用时机。人一生中才华最横溢、精力最充沛的时期也正是能够为组织做出巨大贡献的时期,这时应大胆地、及时地把人才提拔到重要的岗位上去,使人才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5、用当其位:就是将人才放在最能充分施展其才华的位置上,达到个人

与组织整体共同发展的目标。①

四、“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成功运用典范

我国从建国起就实行计划经济,上级发布指标,下级就要按照指标完成;上级命令下属不得提出异议,只需按照指示完成。这种管理制度严重压制了人的本性,限制了人自由的发挥,使得我国企业发展缓慢。直至改革开放,国家实行市场经济,把企业改组成股份制,废除计划经济,给与员工充分权利与自由,建立奖励机制,充分尊重员工意愿,调动了员工积极性,使得我国企业焕发了生机。

惠普的成功也离不开“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成功运用。惠普建立起了独特的企业文化,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在惠普传统的五大核心价值观里,第一条就是:“我们相信与尊重员工”。而且把这种尊重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比如发工资时,不是让职工过来取,而是由部门经理亲自走到员工那儿去送,以表示一种诚意,一种感谢。因为在惠普的理念里,员工的工资和奖金不是公司的施舍,而是员工应得的报酬。惠普各个分部的实验室里所有的备件库从来不上锁,工程师们不但在工作中可以随意取用,还可以把公司的元器件拿回家去供个人使用。这是因为惠普认为不管工程师用这些组件所做的事是否和他们手头上正在从事的工作项目有关,不管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家里摆弄这些玩意儿都能学到一些东西,对公司的产品创新是有利的。类似的事例还包括文具用品的使用,各种文具用品都是员工自己用多少拿多少,没有人监督,文具柜也不上锁。这样做的结果是让员工感到自己被尊重,是一个被人视为高尚的人,是值得信赖的人。所以员工才会与公司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才愿意发自内心地为公司做贡献。②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如今正在广泛的被各个公共部门运用,它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相信这一理念的内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被丰富、完善。

① 本段五个基本原则引自《如何做到企业管理的“以人为本”》,该文章为厦门远振科技公司王厚华发表于新浪博客。

② 惠普公司事例见于: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张鹰访谈的视频。

参考文献:《企业管理要注重“以人为本”》 段发昌 著

《现代企业教育之“以人为本”》 李振祥 著

《经营与管理》 蔡宁伟 著

《中道管理—安人之道篇:以人为本的管理要领》 曾仕强 著 北京大学

出版社

《以人为本》 龙文元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以人为本与现代企业管理》 何国栋 著 文轩出版社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倪星 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下载浅析以人为本理念下人力资源的管理对策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以人为本理念下人力资源的管理对策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不断提升摘要: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科研管理工作,做好科研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青年科研管理工作者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管理能力和综合......

    多视角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精选5篇)

    当今社会正在进入被称为知识经济、互联网或网络经济、经济全球化、新经济的时代。对当今时代的多种表述反映了从不同视角对时代本质特征的认识和概括:知识经济为内涵视角,互联......

    我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人才之于企业的重要性自不言待,企业面临的人才紧缺也是毋庸置疑的,一些企业扼腕叹息“招工难“,纷纷祭出各种招数招兵买马。对此,我们的策略是什么?是主动”筑巢引凤”还是陷入四......

    网络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方法(最终5篇)

    网络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方法摘 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将取代土地和资本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将充分利用基于信息技术的互联网为企业的各项......

    我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浅谈如何保障纺织业员工的身心健康 摘要 纺织业是我国传统制造业之一,在我们对其创新科技投入的同时,不应该忽视了其中的员工身心保障,纺织业存在很多对员工保障不足的地方。......

    参考-制造业企业在金融危机下人力资源管理应对策略

    制造业企业在金融危机下人力资源管理应对策略(下转第15页)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并由此导致全球金融风暴,从2008年国际国内各方面统计数据来看,金融风暴开始波及实体......

    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早在1954年就由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德·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实践》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成熟,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

    以人为本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研究论文

    摘要: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促使企业取得长远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本文首先详细的阐述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质,然后分析了以人为本思想的实施对于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