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的效果分析论文
呼吸内科患者通常病情危重,年龄高,呼吸系统功能弱,机体抵抗力差,极易受感染,因此一直是临床护理的重点关注对象。呼吸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存在大量隐患,加强风险管理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危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对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通过临床实践,为其应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详情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源于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呼吸内科收治的244例住院患者,其中对照组男148例,女96例;年龄38~75岁,平均(58.6±5.4)岁;均为已确诊为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包括COPD、哮喘、支气管炎等。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122例,两组患者均已排除合并严重视听功能障碍、精神异常或合并其他重大外科疾病,临床基线资料组间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风险管理的应用
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风险管理,详情如下。1.2.1风险识别: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抽取了历年我院呼吸内科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资料,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参与讨论,分析增加护理风险的具体原因,如:常规护理操作不规范、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不熟练、急救器材及药品使用不当、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差、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责任感不高、未落实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以致患者和患者交叉感染频发等。1.2.2护理风险分析:明确呼吸内科潜在风险后,通过对导致护理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多,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和压力大,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护理人员均为实习护士。间隙护理人员,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安全意识均比较薄弱,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够熟练。同时,院方对护理人员缺乏足够重视,未全面落实培训工作,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始终停留在原有水平,思维观念、知识技能未能做到与时俱进,无法很好地满足与日俱增的护理需求。另外,病房内相关医疗器材、药品配置不全,设备老化严重等,均会增加意外事故的发生风险。1.2.3强化风险管理:建立健全护理风险防控制度,组建风险管理小组,以便能及时察觉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通过及时妥善的处理,防患于未然。拓展护理人员工作队伍,通过合理排班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使其在工作中能够保持充足的精力,专注工作。院方应定期开展培训活动,鼓励护理人员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增强其责任感和风险防控意识。同时,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各病房一应急救设备、急救药品均应配置到位,积极优化病房环境,更换陈旧设施及病床,全面排查病房内的安全隐患。
1.3评价指标
结合岳艳玲等发表的文献报道,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文研究数据作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2检验,P<0.05表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效果
2.1两组护理质量
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分高[(80.12±7.14)vs(94.29±5.18)、(81.23±6.02)vs(93.13±6.33)、(82.05±6.03)vs(93.52±7.34)],两组比较P<0.05。
2.2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责任差错事件、护理技术缺陷事件、护理意外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8.20%vs0%、5.74%vs1.64%、3.28%vs1.64%、17.21%vs3.28%),两组比较P<0.05。
3讨论
护理风险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病房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是极具现实意义的。有报道称,风险管理的应用,能很大程度上减少呼吸内科护理差错的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我院在呼吸内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通过对既往护理差错事件的调查与分析、明确护理风险因素,为完善护理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最终取得满意效果,整体护理质量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故认为风险合理在呼吸内科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具备于临床推广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姜慧芬,郑云仙.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67-68.[2]张淑琴.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8):2189-2191.[3]李芳莲.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4):188-189.
第二篇:呼吸内科紧急风险预案
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的应急预案
一、在患者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如遇呼吸机不能正常工作时,护士应立即分离呼吸机与气管导管连接口,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面色、意识和血氧饱和度,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气管插管内吸氧,或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
二、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方法。一直手规律性地挤压球体,将气体送入肺中,提供足够的吸气/呼气时间(成人:12~15/min,小儿:14~20/min)。有氧源时,将氧流量调至8-10L/min,挤压球囊1/2,潮气量为6-8ml/kg(潮气量:400-600ml);无氧源时,应去除氧气储气袋,挤压球囊2/3,潮气量为10ml/kg(潮气量:700-1000ml)。
三、将呼吸机与模肺连接,重新检查氧源、气源和电源,检测呼吸机参数,如为呼吸机故障,应立即予以更换,更换后的呼吸机应遵医嘱重新设定呼吸机参数,检测正常后,再重新将更换后的呼吸机与患者气管导管相连接。记录故障呼吸机的编号和故障项目以方便维修。
四、在更换呼吸机正常送气30min后,复查动脉血气。
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遇断电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应急预案
(一)、值班护士应熟知本病房,本班次使用呼吸机病人的病情。住院患者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如果突然遇到意外停电,跳闸等紧急情况时,医护人员应采取补救措施,以保护病人使用呼吸机的安全。
(二)、部分呼吸机本身带有蓄电池,在平时应定期充电,使蓄电池始终处于饱和状态,以保证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正常运行、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呼吸机蓄电池充电情况、呼吸机能否正常工作及病人生命体征有无变化。
(三)、呼吸机不能正常工作时,护士应立即停止应用呼吸机,迅速将简易呼吸器与患者呼吸道相连,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调整患者呼吸;如果病人自主呼吸良好,应给予鼻导管吸氧;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面色、意识等情况。
(四)、突然断电时,护士应携带简易呼吸器到病人床前,同时通知值班医生,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意识及呼吸机工作情况。
(五)、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总务科、医院办公室、医务办、护理部、医院总值班等,迅速采取各种措施,尽快恢复供电。
(六)、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予病人药物治疗。
(七)、停电期间,本病区医生、护士不得离开病人,以便随时处理紧急情况。
(八)、遵医嘱根据病人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来电后,重新将呼吸机与病人呼吸道连接。
(九)、护理人员将停电经过及病人生命体征准确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
二、程序
突然断电——使用简易呼吸器——通知值班医生——调整病人呼吸——观察病情变化——立即联系有关部门——尽快恢复通电——随时处理紧急情况——遵医嘱给药——来电后重新调整应用呼吸机——准确记录
气管插管脱出的应急预案
一、预防措施
(一)、气管插管后,听诊肺部呼吸者,评估插管位置,深度并记录。
(二)、妥善固定插管,套管系带必须打死结固定于颈后部,系带松紧能进一指为宜。
(三)、对小儿、有精神症状,意识不清醒的病人使用约束带约束双手,以防止自行拔管。
(四)、向意识清醒的病人解释气管插管的目的、意义和配合要求,并安抚病人。
(五)、使用呼吸机时,呼吸回路灵活固定,酌情使用机械支撑臂,以防止回路打折。
(六)、正确测试呼吸机,减少人机对抗,以免插管脱出。(七)、翻身时,断开呼吸机连接。
(八)、吸痰动作轻柔,方法正确,减少刺激,以免强烈刺激病人呛咳而导致气管插管脱出。
(九)、加强交流沟通,及时解决病人不适。
(十)、备急救呼吸囊于床旁。
二、应急处理措施
(一)、插管一经判定脱出时,立即通知医生,连接好急救呼吸囊。
(二)、立即通知麻醉科医生至病人床旁,给予重新气管插管。(三)、评估病人意识、自主呼吸情况,酌情立即行面罩加压辅助呼吸、气管插管术,清醒病人指导其自主呼吸、咳嗽、吸氧。
(四)、行气管插管术后,妥善固定好插管。
(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认真记录。
(六)、整理床单位,安抚病人及家属。
脱机后非计划拔管的应急预案
一、在患者进行脱机训练过程中,出现非计划性拔管时,护士应首先给予面罩(或鼻导管)氧疗,观察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血氧饱和度参数、咳嗽排痰能力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二、将床头抬高30°-45°,鼓励并协助患者排痰,记录生命体征。如患者有吞咽困难和咽痛时,遵医嘱给予处理。
三、拔管30min后遵医嘱查动脉血气。
四、如果血气分析结果或生理指标异常需要再次气管插管时,应立即配合医生实施气管插管术,床旁准备呼吸机开机备用。
五、将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和处理结果及当时的生命体征参数详细记录在监护记录中。
重症监护室气管套管脱落的应急预案
一、预防措施
(一)、选择气管套管时,应型号、大小合适。
(二)、套管系带必须打死结固定于颈后部,系带松紧以能进一指为宜。
(三)、更换敷料、清洁消毒内套管时,应一手固定外套管,另一手拔出内套管。
(四)、对小儿、有精神症状及躁动的病人,应给予约束,以免自行拔出气管套管。
(五)、气管切开术后48小时内,应备气管切开包于床旁。
二、应急处理措施
(一)、一旦确定气管套管脱落,立即用气管撑开钳撑开气管切口。
立即通知医生,协助医生紧急插入气管套管或重新行气管切开术。
医生未到之前,护士应持续撑开气管切口并给予吸氧。
(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三)、做好各项记录。
自发性气胸的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
(一)发生气胸时立即给予氧气吸入,通知其他医护人员。
(二)用12~16号无菌针头于锁骨中线第二肋穿入胸膜腔,简易放气。首次放气不要过多、过快,一般不超过800ml.(三)建立静脉通道,预备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四)遵医嘱,给予镇咳剂和镇痛剂。
(五)观察病人呼吸困难改善情况、血压的变化。
(六)病情好转,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指导病人: 1.卧床休息,保持室内清新。
2.注重用氧安全,指导病人勿擅自调节氧流量。3.咳嗽剧烈时可遵医嘱给予适量镇咳剂。
4.保持胸腔引流管的通畅,指导病人下床活动时引流管勿高于穿刺点,引流管勿脱出等注重事项。
5.做好病人心理,告知气体一般2~4周内可吸收。二.程序
立即吸氧→排气抢救→吸氧、静脉用药→继续抢救→病情观察→健康指导
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
一、急性呼吸衰竭应绝对卧床休息,慢性呼吸衰竭代偿期可适当下床活动。
二、给予富含营养、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原则上少量多餐,不能进食者可鼻饲。
三、病情观察:生命体征、口唇、甲床有否发绀:注意如下几项指征:神志、呼吸(节律、深浅度)。痰液:痰量、性状、颜色等。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呼吸兴奋剂效果,纠正酸中毒,纠正肺水肿应用脱水剂、利尿剂,备好抢救药物及器械。
四、预防并发症:
1、注意呼吸道湿化,防止异物堵塞而窒息。
2、监测血气及电解质变化,注意缺氧、低血压、休克发生。
胸腔引流管脱出的应急预案
一、预防措施
(一)、胸腔引流管安置后,使用缝线固定于体表,外加无菌敷料和胸带妥善固定。
(二)、引流管尽量置于上臂上,避开病人双手。
(三)、翻身或过床时,应同平行移动引流管和引流瓶,以降低引流管被牵拉脱出。
(四)、转运过程中,需使用无菌血管钳钳夹引流瓶,水封瓶置于病人双膝间。
(五)、正确挤压引流管和更换引流装置,防止不慎抽出引流管。
(六)、对小儿、有精神症状或意识障碍的病人,约束双上肢。
(七)、加强引流管护理的指导,防止病人自行拔管。
二、应急处理措施
(一)、引流管可疑或不慎脱出,立即通知医生,迅速作出判断。
(二)、若为引流管与水封瓶在体外发生断开连接时,立即反折或钳夹引流管,消毒后连接引流装置。
(三)、确定为引流管脱出胸腔时,协助医生紧急重新置入引流管并妥善固定,如病情允许暂不需置管者,应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外加无菌敷料封堵引流管口。
(四)、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引流是否通畅。
(五)、整理床单位,安抚病人。
(六)、做好记录。
血管活性药物外渗应急预案
一、临床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间羟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硝普钠等。护士应掌握血管活性药物的名称、药理作用、剂量、输注的方法及副作用。发现外渗时,立即停止在出现外渗的血管输液,更换输液部位。报告医生和护士长。
二、仔细评估患者药物外渗的部位、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的颜色、温度、疼痛性质等,详细记录在监护记录中。如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液体的外渗,立即以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玻璃酸酶局部封闭,稀释外漏的药液并阻止药液扩散,同时促进外渗药物吸收,起到止痛的作用。根据外渗程度,可重复封闭,两次之间间隔时间6-8h为宜,一般封闭2或3次。
三、外渗局部选用如意黄金散加甘油或香油调配后湿敷,湿敷面积应超过外渗部位外围2-3cm,湿敷时间应保持24h以上,并进行床旁交接班。
四、抬高患者患肢,促进外渗液体的吸收,减轻因药液外渗引起的肢体肿胀。
五、外敷药物时注意保持患者衣物、床单位的清洁、干燥。患者自感外渗部位有烧灼感时可遵医嘱使用冷敷。禁止使用任何方式的热敷。
六、当外渗部位出现水疱、破溃、感染时,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清创、换药处理。
七、外渗部位未痊愈前,禁止在外渗区域及远心端再进行各种穿刺。
八、严密观察患者药物外渗处皮肤情况,包括皮肤颜色、温度、弹性、疼痛的程度等变化,并做好记录。
九、护士在整个过程中要关心体贴患者,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减轻患者的恐惧、不安情绪,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动、静脉置管脱出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
一、预防措施
(一)、动、静脉置管前,应评估置管部位,尽量避免在关节处穿刺,酌情使用夹板或约束带。
(二)、妥善固定置管,使用缝线固定穿刺针蝶翼,外加透明敷料固定。
(三)、无延长管的置管尽量避免用直接三通管,可使用螺口延长管后再接三通管。
(四)、需使用三通管者,务必紧锁三通管锁扣,防止脱落。
(五)、指导病人正确摆放体位,翻身、过床等操作时动作应轻柔。
(六)、对小儿、有精神症状、意识障碍的病人使用约束带约束双手,以防止自行拽管。
(七)、注意观察穿刺部位,及时发现置管移位。
(八)、有条件者,应严密监测动脉波型及数据变化,及时发现置管脱出。
二、应急处理措施
(一)、一旦发现置管脱出血管外,立即拔出。
(二)、按压穿刺部位,防止出血、动脉置管脱出者,宜加压包扎穿刺部位15—20分钟,观察局部无渗血、血肿后松解。
(三)、必要时重新置管。
(四)、整理床单位,安抚病人、做好记录。药物过敏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
一、预防措施
(一)、使用任何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或进行过敏试验前,询问过敏史。
(二)、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并及时登记结果。
(三)、过敏试验结果阳性时,及时在病人的病例夹、三测单上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并在病人床头予以阳性标识以警示。
(四)、停用任何使用的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超过24小时,如需重新使用,必须重新做过敏试验。
(五)、抗生素做到现配现用,治疗室长期备好装有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砂轮、注射器和无菌纱布的抢救盒。
(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七)、进行过敏试验或输注抗生素时,携带备好的抢救盒。
(八)、在过敏试验及使用抗生素过程中,严密观察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有无皮疹、荨麻疹、胸闷、气促、头晕、面色苍白、冷汗、发绀、脉细数、血压下降等,以便及时处理。
二、应急处理措施
(一)、立即停用致敏药物,并通知医生。视过敏反应类型不同给予不同的处理。
(二)、如果病人发生皮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症状较轻的过敏表现,无过敏性休克等表现,遵医嘱给予抗过敏治疗,并继续观察病情变化。
(三)、如果病人出现皮疹、荨麻疹、胸闷、气促、头晕、面色苍白、冷汗、发绀、脉细数、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表现,就地抢救。
平卧、保暖、吸氧。
1、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g,患儿酌减。
2、速建立静脉通路、如症状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 mg,直至脱离危险。同时,给予地塞米松0.5 mg静脉注射,或用氧化可的松加入5%-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
3、抗组胺类药物如盐酸异丙肾上腺素25-50mg肌内注射。
4、如果经以上措施,病情不好转,血压不回升时,需要补充血容量,或考虑用升压药。
5、呼吸受到抑制时,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如可拉明,必要时予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6、心搏骤停时,立即予以心内注射肾上腺素,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措施。
7、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变化,并做好记录。
呼 吸 内 科 应 急 预 案
(新增)
咸阳市中心医院
2013年8月
第三篇:神经呼吸内科医疗风险防范总结
神经呼吸内科医疗风险防范总结、分析资料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规范医疗行为,预防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的发生,改善服务态度,增强医务人员对工作的责任感,预防医疗纠纷,杜绝医疗差错及医疗事故,强化医务人员执业风险防范意识与医患沟通技巧。我院采取集中培训与书面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两次对全体职工进行“医疗为了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规范医疗行为,预防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的发生,改善服务态度,增强医务人员对工作的责任感,预防医疗纠纷,杜绝医疗差错及医疗事故,强化医务人员执业风险防范意识与医患沟通技巧。我院采取集中培训与书面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两次对全体职工进行“医疗风险防范”培训。培训重点强调了各临床、医技及相关科室,特别是重点科室必须围绕“患者第一、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第一”宗旨,完善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医疗规章制度,规范医疗行为,并从强化医院、科室管理入手,通过大量具体的案例及本院近期发生的医疗事故(纠纷),分析医疗纠纷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指出医疗事故(纠纷)的具体表现、防范与处理和医疗纠纷案件的赔偿和适用法律等,结合具体案例强调了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
1、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技术水平不高,工作疏忽大意;医生态度生硬或冷淡,引起病人不满;或病人叫医生,医生不去看病人,看过病人后不做处理或无交代和解释,或说病人不是我管的,等管床医生来了再说。
2、值班医生对在值班过程中发生的的病情变化,不在病程
记录中及时记载。对危重、疑难、诊断不明确的患者,不请示汇报,擅自做主,自以为是,或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请上级医师会诊,从而延误病情,或观察不仔细,失去了最佳的抢救时机,消极等待。
3、应急能力不强,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不熟悉、预后估计不充分,病情交代不够,患者及家属对医疗知识把握有限,对病情发展不熟悉,有些危重患者病情变化比较快,假如没有及时将病情向患者家属交代,很容易引起患方误解而出现纠纷不重视病人的主诉,三级查房过于形式:查房时,不查体,自以为是,过分相信自己,思路狭窄,不仔细检查病人,不认真思考,不耐心解释病情和回答病人疑问,经常出现误诊,或出现新的情况而束手无策。
4、交代病情无记载:病历中反映不出上级医师的水平,对疾病的分析如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处理原则、预后判断、及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家属的要求和意见在病历中不能体现,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5、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对疾病不熟悉、病情判断失误,询问病史不详,检查过于简单、粗糙,过分相信仪器或实验室检查结果。自己没有认真分析病情,对病情没有作出正确的判断,使病情继续发展,延误疾病的诊治,造成问题扩大或引起医疗纠纷。
6、违反技术操作规程:例如,注射操作失误、内窥镜检查
粗暴、手术违章操作,给患方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后果。
7、违反规章制度:错用药物、错误输血、错报病情、擅离职守等,都是没有很好地执行医疗中的各项规章制度的结果。
8、术前预备不充分,急于手术,对疑难、复杂手术不进行术前讨论,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估计不足。没有严格执行告知制度,医务人员对手术患者都能术前谈话,但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术前没有考虑到且有可能影响手术效果的问题时,部分医务人员抱有侥幸心理,没有及时将病情变化告知家属,从而留下隐患或在手术台上争论,而患者有时是清楚的,轻易造成误会,部分有创检查时,医务人员也没能及时将检查可能造成的并发症告知家属而引起纠纷。
9、抢救病人,应该专病专治,及时会诊,会诊无申请单或无记录,会诊后不关心会诊结果或处理情况。
事实上要妥善处理好各类医患矛盾,维护好医患双方共同利益并非易事,只有了解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理顺解决纠纷的途径、程序,才能找到对策,处理好医患关系,积极防范医疗风险,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根据存在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措施,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1、明确各级各类医师职责,实行科主任、医疗组长负责制;一级对一级负责,科主任、医疗组长为医疗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求各位医护人员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位病人。
2、严格执行各项要害性医疗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治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
3、加强医患沟通,使病人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有大概的了解,不能盲目的治疗,你自己心里有数而病人不理解,一旦出现效果不好,极易导致纠纷的发生。
4、严格手术分级治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严格执行大、中型手术前讨论制度,重点是:术前诊断、手术适应证、术式、麻醉与输血选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必要时可以请医技科室一起参加。围手术期治理措施到位,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正确,术式选择合理,患者预备充分,与患者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手术查对无误,术中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中改变术式等几十告知家属或代理人等。术后,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并发症预防措施科学,术后观察几
十、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
5、麻醉安全治理,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麻醉充分,麻醉意外处理及时、正确、输血正确、麻醉复苏实施全程观察等。
6、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发《医师外出会诊治理暂行规定》,加强各类医师外出会诊的治理,杜绝医师私自外出会诊行为,如私自外出会诊,属非法行医。
7、认真执行“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三合理规范,严格按照《抗生素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坚持抗生素药物分级使用。
8、强化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医生要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医务人员的医疗文书、治疗情况都有着法律作用,因此,必须加强法律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9、按照《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书写医疗文件;病历内容要真实完整、重点突出、条理清楚,不得随意涂改,给自己提供证据,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不能懒惰,病情交代了一定要在病历上签字,或注明,努力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10、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良好的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提高医疗水平。由于医疗事故使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受到的侵害往往是无法弥补的,并给社会、医疗单位及当事诸方面带来不良后果及沉重的经济负担。通过培训,提高了全院职工特别是医务人员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加深了他们对《医疗风险防范》、《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查对制度》等相关法律的认识,使全院职工了解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掌握医疗纠纷防范的措施和应对技巧等。
大方县人民医院神经呼吸内科
2016年1月1日
第四篇:在呼吸内科的见习日志
呼吸内科的第二次见习,结束了我大三上学期的内科见习之旅。
患者,男,81岁。10天前因受凉感冒发热气喘来我院就诊。患者感冒发热38℃,反复咳嗽咳痰,痰性黏,色白,不易咳出,气喘,呼吸困难,鼻塞,怕冷,有皮下出血,睡眠尚好,食欲不振,饮水多,大便正常,小便量多。查体:视诊无颈静脉怒张充盈,无水肿等;触诊和叩诊受限,没有做到;听诊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患者48年前患过肺结核,当时已治愈;有长期大量吸烟史(平均3天2包,30余年);于26年前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无高血压,舒张压稍低(50多mmHg)。患者对花粉、油漆、虾类和磺胺类药物严重过敏。
综上所诉,我们的总结是:
检查:当然,如果怀疑是慢阻肺,应该做如下检查:
1、肺功能检查。
2、胸部X线检查。
3、胸部CT检查。
4、血气分析(判断有无呼吸衰竭)等。
诊断:拟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分级未知(?肺功能检查结果不详)
诊断依据:
1、患者有吸烟等高危因素。
2、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反复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胸闷;消瘦、乏力、纳少等。听诊呼吸音减弱,呼吸延长。肺功能检查结果不详,其实这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但是后来老师证实患者做过肺功能检查,确诊是慢阻肺)。
慢阻肺的并发症:
1、慢性呼吸衰竭。
2、慢性肺心病。
3、自发性气胸。
治疗:分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
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1、确定急性加重的病因,如感染、气胸、肺栓塞等。
2、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决定门诊或住院治疗。
3、应用支气管舒张药,如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茶碱类。
4、应用祛痰剂。
5、应用糖皮质激素。
6、应用低浓度给氧。
7、应用抗生素。
8、积极处理并发症,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慢性肺心病等。
缓解期的治疗:与急性加重期大同小异,主要区别是可不应用抗生素,其他用药基本一致,只是剂量等方面有所减轻。
老师指出,问诊内容要尽量详细,如输血史(这个我们几次来都未问及)等。另外,患者痰菌结果未出来前,抗菌药物一般选用广谱抗菌药,如患者的状有明显改善,即使痰菌检查结果与所用抗菌药不一致,所用抗菌药特异性不强,但一般也坚持原来的用药,这样做主要考虑的是耐药性问题。
第五篇:消化呼吸内科提高病房管理实施方案
消化呼吸内科提高病房管理实施方案
消化呼吸内科针对科室2013年整体卫生状况差,陪人多、难管理等问题组织科内讨论分析,为进一步提高病区环境,满足病人身、心需要,为病人创造安静、整齐、清洁、舒适、安全的休养环境,特制订本方案。
一、分工明确,全员参与病区环境管理
将病区环境检查列入每月质控、护士长五查房中来,科室组织护士学习《病房管理标准化要求》,让护士认识到,病室环境管理的重要性,自觉参与病区环境管理,养成“四轻”、定期整理、整顿物品,减少病房内不必要的物品,加强各种仪器的保养与维护,保持清洁,护士主动巡视病房,对在病房大声喧哗、吸烟等现象进行制止等习惯。将病区及工作区分工,指定责任人,落实责任制管理。
责任划分:
护士站、值班室、换药室:刘 颖 代玉倩
治疗室、二级库:滕 晓 叶 磊
病房1-7病房:张永绿 严红玉
病房8-14病房:王田炜 秦 娜 被服仓库:谷艳艳
二、制定每周大扫除日,落实每周大扫除。
每周三落实地面、墙面、窗户玻璃、病室的床柜、护士站、办公室的桌面、抢救室、厕所等清洁任务,护士长随时检查,发现不合格,查明责任,责令及时打扫以保持病房清洁。按护理部5S管理 标准落实从病室、治疗室、医护办公室、值班室、卫生间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每月科室内通报情况。
卫生大扫除分工: 主班:护士站、换药室 治疗班:治疗室、二级库
责任班1组:1-7病室按《病房管理标准化要求》落实。责任班2组:7-14病室按《病房管理标准化要求》落实。早班:值班室、被服仓库
每周三下午16:00进行卫生大扫除。
三、按护理部要求继续落实5S管理
工作区 要做到所有物品定位放置,摆放整齐,明确标识,贴在明显位置,利于辨认和使用;各工作场所、各病区、各个时间段均有负责人和管理人,将护士站、治疗室、值班室、二级库、被服仓库等每一处都落实到专人管理;各种治疗车用后及时清洁,不得有污垢;工作场所内的地面、墙壁、天花板、各种仪器,均要清扫干净并保持清洁,不得有蜘蛛网及污垢。损坏的物品及时送修。每个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高效率、高品质的服务,给患者带来信赖和安全感。
病区环境 加强对病人、陪人卫生习惯的宣传教育,使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在病房吸烟,利用病人入院介绍时,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时,给实习进修人员介绍病房情况时,巡视病房时等一切机会进行宣传教育,以达到共同 保持病房清洁的目的。向病人、陪人宣传,多余的东西要及时带走,不要放在病房或床头上以免影响整齐美观。避免一切噪音,教育工作人员动作要轻巧,低声说话,不穿响底鞋;对新入院的病人、陪护人员宣传,不要在病房大声喧哗、走路、开关门窗要轻,保持病房肃静,对门、窗、椅、凳、推车等请总务科协助落实消音措施,如桌、椅脚钉上橡皮、轮轴加油、请总务科协助维修等。加强对保洁员的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保洁员落实整改,并按物业管理科要求落实保洁打分落实考评。
消化呼吸内科:秦诚玉 2014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