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开放及其管理的探讨论文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开放实验(实训)室不仅对学生的技能掌握,而且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开放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开放实验(实训)室的资金来源和开放实验(实训)指导教师三个方面介绍开放实验(实训)室的方法与对策以及实践体会。
关键词:实验(实训)室;开放;管理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开放实验(实训)室不仅对学生的技能掌握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而实验(实训)室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对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实验(实训)室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仅仅局限在有限的实验学时内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内容,远不能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因而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实验(实训)室就显得十分必要。开放实验(实训)室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实训)室的空间和资源,自主地进行实验(实训)活动,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从而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开放的现状
实验(实训)室建制目前,高职院校大多是模仿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法,由校—院(系)—中心(基地)组成三级管理模式,或由校—中心(基地)组成二级管理模式。这两种管理模式由于跨部门管理,实验(实训)室资产、教学、科研、服务等分别由资产设备处、教务处、科研处和实训中心等职能部门管理,而这些管理职能的重心是不一致的,因职能不一致而分离,人为地削弱了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说明学校对实验(实训)室的管理职责尚未明确,相应的管理制度还未完善;而且大多数实验(实训)室从属于实验中心,规模小,力量分散,重复建设多,功能单一,效率不高,使得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和仪器设备、技术保障工作难以实现统一协调,不利于实验室的规范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验(实训)室建设与学校规模扩张的不适应性高职院校发展迅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专业不断增加,但实验(实训)室建设受资金、场地的困扰扩建和新建缓慢,有些专业没有实验(实训)室或实验设备仪器老化,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实验(实训)室师资队伍不健全由于学校规模扩大,高职院校师资数量严重不足,特别是实验师资更加缺乏;一些学校受学校条件限制缩减或取消了实验(实训)课,与实践教学的要求矛盾异常突出,而且实验人员由于管理不严,工作单一,工作量不明确,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当前实验(实训)室建设管理要求不相适应。
高职院校开放实验(实训)室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开放实验(实训)室必须在教师、实验工作人员、实验项目、仪器设备、环境场地以及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才能实行。各个高职院校都在探索做好实验(实训)室的开放工作,探索开放实验(实训)室方法和模式。笔者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开放实验(实训)室的实际出发,从开放实验(实训)室制度建设、开放实验(实训)室资金来源和实验(实训)人员指导三个方面介绍开放实验(实训)室的方法与对策以及实践体会。
近几年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在硬件(实验设备)设施和软件(教师及课程改革)设施上投入了大量资金。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验(实训)基地是集多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于一身的综合性实验(实训)基地,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实验(实训)室与浙江物产集团等省内外行业企业协会共建,实现资源共享。本着“立德为本,致用为宗,崇尚优化,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的宗旨,在学院内共建立了54个实验(实训)基地,3个校办实习工厂,覆盖各个专业,面积达到18000平方米,投入资金达5000多万元,在校外与企业合作建立了100多个定点实习基地。这些为开放式实践教学提供了条件。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在开放实验(实训)室过程中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开放实验(实训)室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开放式实验(实训)室与常规封闭式实验(实训)室相比,存在实验时间的不确定性、实验项目的多样性和实验内容的多变性等特点,要求开放实验(实训)室的时间长、仪器设备完好率高、环境稳定等,所以开放实验(实训)室必须设有专人管理,并认真做好实验设备使用、实验项目、实验人数、使用时间、实验(实训)所需的耗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等情况的详细记录,并形成制度。随时做好实验(实训)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确保实验(实训)设备的正常运行。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在开放实验(实训)室方面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以确保实验室开放的顺利进行。如《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项目》、《实验室开放学生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的预约办法》、《实验室消防安全与卫生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共享办法》、《实验室开放奖励办法》等制度的实施,使设备仪器能跨专业使用,达到了资源共享。但是针对在使用过程中所损耗的材料以及所产生的费用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开放实验(实训)室的资金来源资金是开放实验(实训)室正常运行的根本保证,主要用于仪器设备的添置与更新、维修与保养,购买实验(实训)所需的低值易耗品,实验室日常运转维持费用和实验室人员的部分津贴等。开放实验(实训)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各种实验(实训)耗材也在相应增加,因此在资金来源与使用上应该得到学院的大力支持。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将培养人才放在第一位,学院承担绝大部分资金,并对资金的使用审批手续方面进行简化。此外还有以下几种资金来源:(1)在开放实验(实训)室时适当收费,如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使用计算机搜索资料1元/小时。(2)实验(实训)设备仪器出租,如物流实训室里的部分叉车等实验(实训)设备在课余时间出租给企业。(3)开展校与校合作,利用学院重点实训室的资源(实训设备和师资)优势为其他学院提供实训场地与实践教学,如我院与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合作,为物流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训场地和实训教学。(4)开展校企合作,如我院经济信息实训室与浙江物产集团合作,由学院经济信息实训室承担浙江物产集团的网站建设和网页制作等任务。不仅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机会,而且还为企业节约了成本。总之,资金一定要到位,并给实训室一定的自主权,确保实训教学的质量。
开放实验(实训)室的人员管理实验(实训)室实行开放式管理,是为满足开设日益增多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需要,这不仅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延长工作时间,也要求实验指导教师有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指导能力。开放实验(实训)室的人员管理可分为学生管理与教师(实验人员)管理。对学生的管理,要严格落实登记制度,遵守实验(实训)室内的各项规章制度,控制学生数量和学生进出。对实验指导教师,一方面要强化专职教师的培训,注重业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制定相应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参与开放实验(实训)室的管理和实践教学。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正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改革取得阶段性、实质性成果,实训基地由系部直接管理,可以充分利用教研室的师资优势,调动全体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我院依托强大的产业背景与集团支撑,与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有着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集团在我院设立了浙江物产集团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下设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具有长效的合作经费保障,与我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实战性强的产学合作。我院从浙江物产集团中聘请了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验指导教师,建立了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素质高、能力强的实验指导教师队伍。针对开放式实验(实训)管理的专兼职实验教师,制定了特殊的鼓励政策,肯定他们的工作成效,对在实验技术、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实验室管理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教师予以奖励,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
实验(实训)室的开放是一个新的运行模式,加大实验(实训)室的开放力度,促进实践教学改革,改善实验条件,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做好实验(实训)室的开放工作,必须领导重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同时加大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力度,扩大实验(实训)室的规模,增强实验(实训)设备的功能,提高实验(实训)室的管理水平,增加实验人员的待遇。在满足实践教学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实验(实训)室向社会开放,让实验(实训)室面向社会,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扩大实验(实训)室的社会影响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单成明.高校实验室开放教学的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2004,(3).[2]陈宁宁,林善法,郑育华.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7).[3]郑春龙.实验室层次开放的思考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4]苏沛群.浅谈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开放[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5]尹成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开放的探索与实践[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10).[6]徐澎敏,刘鲁平.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2).
第二篇: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逐步重视,高等职业院校的固定资产也逐渐增加并且越来越多元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对学校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资产管理尤为重要。本文以高等职业院校为研究对象,查阅资料并结合实际,分析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帮助高职院校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能力,提高利用率,促进院校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对策;研究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国务院更下发了根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要继续加强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的发展和办学规模也越来越稳定,固定资产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基础条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因高等职业院校合并、发展新校区建设以及办学水平的评估等的建设和采购,使得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同程度的弱化,固定资产在管理和配置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学校建设和发展,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以实现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更好的实现其社会功能。
二、高等职业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固定资产中设备的比重逐年增加,固定资产更多元化
因为职业院校教学需要引进大量的专业设备,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和发展越来越稳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备也越来越多,在固定资产中的比重逐年增加。由于不同专业的需要以及教育办公无纸化、信息化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也越来越多元化,改变了高职院校原有固定资产的结构和组成比例。固定资产中设备比重的增加和和资产的多元化,对院校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价值核算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重点工作对待。
(二)固定资产来源和管理主体多元化
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和发展越来越稳定,职业院校为不同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是很多企业人才输送的来源,因此,高职院校的资产来源不仅有国家的投入,因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各种社会的资金和设备投入量也很大,而且随着社会需要的发展,这种投入也会越来越多,使得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也越来越多元化。固定资产的来源多元化也就导致了很多高职院校在资产管理主体上的多元化,比如,学校教务处、图书馆、设备处、实训中心等不同的部门都是不同的管理主体管理资产,这种管理模式,虽然看起来比较完善,但由于主体过多,也容易导致资产管理的混乱。
(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多样化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多样化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主体多,因此,每一个管理主体都按照自己的管理方式制定了一套管理的制度,但是院校在资产管理的整体上却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这种多样化的管理制度看起来比较完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院校的发展需要协调各种固定资产,进行资产的合理配置,共同促进院校发展,但是由于各管理主体的管理制度不同,固定资产在使用上,经常会造成各管理主体的矛盾,各管理制度之间互相冲突,导致申请使用的审批过程过长,审批流程不畅,各管理主体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弱化了院校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能,大大降低了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三、高等职业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主体分散,条块分割严重、管理体制缺少统一性
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在购买、报废、资产处置上的内控制度不健全。对资产损毁、老旧资产报废的处置没有严格的审批和监督制度,导致一些资产被私用或者因管理不善造成的非使用性损毁等问题得不到处置,或者处置监督缺位,执行力度不强,给高职院校的资产带来很大的损失。在资产管理方面,资产申报、销账不及时的问题非常突出,一些固定资产在申报购买或销账时不及时登记,长此以往登记记录无法核对和清查,就会导致账面不清楚,实际资产与账面资产严重不符,容易造成资产损失和资产重置,降低利用效率。
(二)资产调拨混乱无序,“非转经”过程中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国家对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视以及高职院校自身发展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以一些主题部分进行了社会化的改革,这之中,最先进行社会化改革的就是后勤部,一些高职院校的后勤部成立了后勤服务公司等经济实体,负责后勤部门的运营。院校一部分固定资产被划拨到经济实体中,但在资产划分过程时,资产调拨手续和变更登记没有及时办理,造成资产内部在账、卡、物的管理上不一致,公务私用的现象普遍存在,给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带来损失。而一些高职院校为了鼓励经济实体的发展,对一些固定资产实行零租赁,将学校的非经营性资产划拨发到经济实体中,转为经营性资产,但在转更的时候,没有对资产的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没有建立有偿使用制度,导致转后的资产产权归属不清,在使用过程中,缺乏监督和约束,被无偿占用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重复购置、贪大求全,资产利用率低,且资产管理信息化和共享程度低
高职院校很多是由不同的学校合并而成,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区比较分散,基础条件较差,而高职学校为了评估和发展,不顾自身的经济和学校教学条件,盲目的通过贷款、借款添置学校固定资产。学校合并初期,可能在资产清查和盘点上做的不到位,导致一些学校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不相符,一些学校在扩大建设时,不注重对已有资产的清点和资产合并利用,反而盲目购置,贪大求全还盲目攀比,既造成了资源重置和闲置浪费,也增加了学校的贷款负担,增大经济压力。高职院校在计算机网络资产上比较丰富,也具有专业的人才,在扩张建设时完善了网络设施,但在实际情况中,高职院校在资产管理上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却很低,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传统阶段,没有建立统一的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使得学校固定资产信息得不到共享,资产无法合理利用。
(四)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
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财政投入增多,学校融资渠道拓宽,固定资产的数量和价值都在不断地增长,但学校的师资队伍和资产管理水平都还没有跟上,不符合新形势下资产管理和使用的要求。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实验室师资力量缺乏,实验设备无法发挥应用的效能。在资产管理上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人才专业程度不高,且因学校合并的影响,资产管理队伍的组成人员在工作背景、社会经验、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上都不同,因此,在管理人员结构分布上不合理,导致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对资产的整理、分类、录入、核对、成本估算、折旧方面都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导致高职院校资产管理职能弱化。
四、高等职业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对策研究
(一)加强内部控制,科学设置内部机构,建立健全统一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
加强固定资产在购买、报废、资产处置上的内部控制,对固定资产损毁、资产报废的处置实行严格的审批和监督制度,保障实施到位。加强内部控制还要加强资产在申报采购和报销环节的登记管理,明确到相关负责人,每一笔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和库存情况都要登记清楚,并且组织专门的人员定期进行清查,统计,避免因账面与实际不符造成学校固定资产损失,也避免资产过多重置和资源浪费,加重高职院校的经济负担。为加强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解决管理主体分散,条块分割严重的问题,要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坚持“统一领导”的原则,坚持统一管理,实行全员监督,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统一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可在高职院校内部设置由财务部门主导的,学校各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科室负责人共同参加的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对学校的固定资产实行统一管理、协调和监督。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在内部管理结构上,科学的实行分层级的管理模式,根据各类固定资产的产权归属关系和资产实际使用状况,明确各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将管理责任明确到各责任人,这就避免了管理主体分散,条块分割的问题,明确各管理主体的责任并且进行细化,又有统一的协调、管理和监督部门进行管理,有效解决了各管理主体各自为政、缺乏信息沟通和共享的问题。
(二)加强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
加强对高职院校对资产调拨的管理非常重要,随着院校规模扩大的需要,会有更多的部门会进行社会化的改革,如果不加强资产非经营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将会给学校造成巨大的损失。加强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对学校资产的出租、出借和占用的固定资产都要找可靠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明确学校所占的份额以及资产产权归属,及时并且严格按照流程办理资产变更登记和移交手续。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学校要加强管理和监督,防止学校资产被公务私用和无偿占用,切实保证学校固定资产的增值和保值。加强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也是将学校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开,规避学校直接创办和经营企业的风险。
(三)提高利用率,避免重复购置,借助互联网优势,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为避免资产重复购置,提高利用效率,就要认真核对学校固定资产的情况,明确使用情况、出借情况以及闲置资产的情况,定期核查清点学校固定资产,有利于学校对资产的合并利用,防止盲目的重复购置,较少学校贷款负担,减轻经济压力。在资产管理上注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并进行定期的分析、对比资产使用占用情况以合理配置固定资产。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提高网络资源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设置标准化的资产管理操作流程,严格规定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以财务部门为主导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把固定资产从计划、购置、验收到交付使用的信息全部输入管理系统,使固定资产的信息能够公开透明,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利用效率。
(四)加强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
提高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增强资产管理能力,就要对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人才培训,进行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从整体上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在专业知识的培训上要加强资产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的认识,学习固定资产管理法规以及相应的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加强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使用的培训,加强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高职院校实验室师资队伍,让实验设备发挥应有的效能。以规范性文件的方式,规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强化管理人在管理中的位置,责任到个人,提高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和管理效率。
五、结语
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在学校发展中地位重要,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前途,对学习的教学、科研和可持续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分析固定资产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促进高职院校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王金玲.浅析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3(21).[2]吴秀明.基于财务管理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16(17).[3]梁瑛.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1).
第三篇: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思考论文
一、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一)高职院校对资产的使用和运作是开展教学、科研、管理活动的基本保障
高职院校的资金一部分用于人员、日常办公消耗支出,一部分形成资产,包括基建投资形成的教学楼、实训楼等房屋建筑物及批量购入的课桌椅、计算机等日常教学设施,还包括专项资金形成的专业实训室仪器设备、软件系统等高端设备和校企合作单位赞助的设备设施等,这些资产一般以固定资产的形式存在。高职院校的一系列教科研活动、日常管理活动都离不开这些资产,只有通过对资产的有效使用和运行,才能保障学院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高职院校对资产的调配和管理,有利于推动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高职院校的资产数量大、种类多、使用周期不等,这些特点给资产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通过规范和加强资产管理,根据国家规定的资产配置标准,严格配置资产,统筹安排资产,可以提高资产使用率,有效避免资产闲置、损坏、浪费等现象的发生。
(三)高职院校对资产的监督和控制,有利于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增值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履行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通过制订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从购置、使用、保管、投资、处置等每一个环节都加以控制,可以有效防止违规采购、随意处置国有资产等不合法、不合规现象的发生,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未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资产管理体系不完整
很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投入,轻管理”的现象,随着学校对教学教研活动的不断重视,在安排资金时,首先考虑的是满足教学方面的要求,为确保正常的教学活动开展,不惜成本,购入大批资产。但是由于很多学校在资产管理方面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符合学校自身情况的资产管理制度,导致其在资产采购、使用、处置等环节中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存在各种不合规的现象,比如缺乏资产购置审批制度,采购随意,没有经过采购部门的审核批准,自行采购;或缺乏资产登记入库管理制度,存在购入后直接由使用部门领取,未通过资产管理部门的出入库登记手续等问题;或缺乏严格的验收管理制度,在支付全部款项前,未按规定要求对货物进行验收,事后才发现单据不全、货物短缺等现象;或缺乏资产绩效考核制度,在出现资产浪费、丢失现象时,未严格追究相应的保管及管理责任。没有制度的约束,资产管理难以有效实施。
(二)资产管理理念传统,造成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脱离、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脱离
预算管理是资产管理的前提,资产管理是预算管理的延伸。一方面高职院校通过财政预算安排,实现资产的购置和日常维护,另一方面现有的资产存量也是安排财政预算的基础。但是很多学校为了扩大学校规模,在未充分考虑资产存量及自身发展的情况下,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源,而加大了资产的投入规模,造成了资产的重复购置或利用率不高。同时,传统的资产管理理念认为资产管理的重点仅在于保护好资产,确定资产实物的存在,避免实物的毁损或丢失。但是当今社会是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很多资产由于过时或不符合学校的实际使用要求,一旦闲置,不仅其使用价值未得到实现,资产的自身价值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出现减值的现象。
(三)部分资产权属不清,无人监管
部分高职院校为了扩大学校规模,通过资源整合、相互合作等多种方式,与其他关联单位合署办公,共同使用资产,部分资产交叉使用。一旦结束合作关系,由于某些历史原因或合作双方在资产分割上存在分歧,使资产的权利归属问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答案,使这部分资产一直未办理相应的转移手续,最终导致这些资产无人监管,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和浪费。
(四)资产管理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全员管理意识薄弱
由于学校领导对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在人员配置上未充分考虑资产管理岗位所需的专业化知识,导致出现资产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甚至有些管理人员认为资产管理只需做好资产登记、汇总工作,没有维护和管理意识。另外,高职院校的全体教职工普遍认为资产管理责任归属于资产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无关,没有形成全员管理意识。
三、完善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资产管理体系
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一套全面的、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规定资产在购置、使用、保管、处置等各个环节的要求和管理办法,做到有章要循,使每个环节都按规定的程序严格执行,加强资产采购和出入库管理,确定资产使用人和责任人,同时建立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内部管理体系,设置以校级领导为负责人的资产管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校资产管理工作,建立资产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齐抓共管的机制,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绩效考核体制,做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
(二)形成现代的资产管理理念,充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价值
作为现代的高职院校,必须与时共进,开拓创新,形成新型的现停留在资产保全上。当然,在资产管理上也要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资产管理为预算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在编制预算时要充分考虑资产的现有存量和未来需求,不仅有利于预算编制的严谨性和准确性,也有利于提高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水平的共同提高。
(三)指导和监督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资产优化配置、共享共用
随着政府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视程度的提高,高职院校资产数量渐多、品种日趋复杂,因此有必要开展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将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相结合,一方面从静态的财务角度出发,关注资产的数量、金额、折旧的账务信息,另一方面从动态的资产角度出发,关注资产的使用过程和状态,做到相辅相成,相互监督。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及时对资产进行优化配置、共享共用,避免由于人工操作,出现程序繁琐、审批难等现象,使资产不能及时得到调配、使用。
(四)提高资产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充分认识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全员参与资产管理
作为高职院校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建立一支具有专业化水平、责任心强的管理队伍,以院领导为中心,以资产管理部门为核心,以其他部门为分散点,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另外,可通过校内积极宣传、传达上级单位下达的有关资产管理的文件,使院校全体员工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资产管理中,使资产管理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当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客观评价资产管理现状,从院校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资产管理问题,不断的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自我管理和政府监督相结合,实现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Z].2006(7).[2]张梦薇,董明明.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5(2).[3]熊小蕙.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创新[J].亚太教育,2016(17).[4]黄育杏.加强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对策与思考[J].中华少年,2015(26).
第四篇:实训室开放管理系统
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
实训室开放管理平台
系统介绍
实训室开放管理平台是一套基于.NET技术架构的(B/S结构、浏览器访问)全方位解决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平台系统,实现教学实践、实验预约、设备仪器、实验室、实验室人员(老师、学生、管理员)互动的网络化开放管理平台。整个系统平台整合了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及其相关工作的业务流程,其内容涵盖了实验室建设、实验人员、实验用房、实践教学、开放实验、实验室开放、实验预约、实验课表、实验考勤、实验成绩、设备耗材、大型仪器、数据上报、实验办公、设备电控、视频监控等元素,是一套信息高度共享、使用方便、功能强大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可极大的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实践教学质量。该系统平台的充分应用可协助学校达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建设目标:
1、实验教学管理,教学大纲拟定、教学计划和任务的制定、教学实验课程安排、教学实验项目安排以及教学实验课表、成绩考勤管理;
2、开放实验管理,开放实验项目的申请、审核和发布,开放实验项目的预约、开放实验成绩考勤管理;
3、实验室开放管理,实验室开放的申请、开放时段的设定及开放时间的预约以及审核管理;
4、实验室综合管理,实验室建设、实验人员、实验室获奖成果、实验用房、实验室安全、实验评估、实验室电控制、视频等管理;
5、实验室门禁考勤,和实验设备电控、实验室视频监控一起,实现对实验室的无人管理(需配硬件);
6、仪器设备管理,设备的申报、采购、入库、维修、变动、报废、查询与统计等流程的网络化管理;
7、实验室耗材管理,耗材低值易耗品的计划申购和零星采购等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8、大型仪器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开放以及网上预约管理;
9、实验室办公管理,实验室通知公告、资源共享、在线交流沟通等办公自动化管理;
10、数据上报管理,教育部实验室信息数据报表智能生成和上报;
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
系统特点
完全自主研发,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没采用任何
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
建立系统运行所需要的基本数据,其包含基本设置(学校数据、院系数据、课程设置、专业设置、楼栋设置、班级设置、教师设置、学生设置等)、系统参数(参数设置、字典设置、课节设置、刷卡设置、标志设置等)、用户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实验设置(实验报告、实验用房、实验项目、创新项目、实验指导书)、在线测试(试题库、试卷库、考试安排、考试成绩)、系统日志(系统日志),基本用户数据可以直接导入系统。
1、基本设置
学校设置:设置学校的基本信息:名称、代码、地址、简介。 院系设置:建立学校的院系、单位、部门、实验室等基本信息。 专业设置:设置各个学院所开设的专业基本信息。 课程设置:设置各个学院开的专业实验课程数据。 楼栋设置:建立各个院系的楼栋数据
教师设置:建立各个院系的教师基本信息,可直接导入相关数据 班级设置:建立基本的班级数据 学生设置:建立学生的基本数据。
数据导入:可导入部门单位、专业、课程、项目、实验室、实验用房、教师、学生等基础数据。
2、系统参数
学年学期:添加学年学期基本数据
参数设置:设置系统运行的一些参数,比如:学期、周次、实验预约提前天数、刷卡考勤、贵重设备标准等
字典管理:建立系统基本的数据字典信息 课节设置:建立最小的实验课节时间段 节次设置:建立实验大课节节次 刷卡设置:设置刷卡考勤机基本信息
标志设置:设置系统登陆界面图片、用户标志,系统界面用户标志
3、用户管理
角色管理:设置和定义操作本系统得用户角色类别(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管理员、教务处长、讲课老师等)和使用本系统功能的权限范围以及所管理的院系或实验室。 用户管理:建立本系统的使用用户以及相应的操作权限
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
4、实验设置
实验报告设置:设置实验报告的模板。 实验项目管理:建立普通实验项目的基本信息。 实验指导用书:建立实验项目指导用书信息。
5、在线测试
试题库:建立在线测试的试题库。
试卷库:根据试题库建立在线测试的试卷信息。 考试安排:安排分配在线考试的人员以及考试的时间。 考试成绩:管理在线测试的考试成绩。
6、系统日志
管理日志:记录本系统的操作使用日志情况。
二、实验室管理
管理各院系单位的实验室、实验人员队伍、获奖成果、安全和评估等基本实验室事务。主要包括: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建立、实验用房、实验室汇总、规章制度)、实验队伍管理(实验人员管理、人员变动管理、实验岗位职责、实验岗位日志)、获奖成果管理(论文、著作及实验教材、奖励及科研成果、发明与专利、人员培训、科研与社会服务、学生获奖成果管理)、实验室评估(评估指标建立、评估任务管理、评估过程、评估结果)、安全和环境(安全预案管理、安全检查管理、危险品管理、安全事故备案)。
1、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管理:建立实验室的基本建制信息:实验室名称、类别、负责人、联系电话、管理单位等信息。
实验用房:建立实验用房基本信息。
实验室信息:汇总统计各院系单位实验室基本信息。
管理制度:建立实验室与实验室教学管理工作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管理。 用房电源设置:设置实验用房是否要进行实验设备或座位的电源控制。 座位管理:管理实验室座位的设备电源插口分配
用房电源管理:控制实验室设备的电源开/关,可远程控制设备的电源开和关。 视频监控:通过摄像头实时在先线查看实验室的情况
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
2、实验队伍管理
实验室队伍管理:建立管理实验室的专职、兼职实验人员基本信息。 人员变动管理:管理实验室的实验人员变动情况(专职、兼职)。 实验室岗位职责:建立实验室的各个岗位职责。
实验室岗位日志:实验室管理人员记录实验室日常管理的岗位日志。
3、获奖成果管理
论文管理:管理教师以及实验人员的论文情况。
著作及实验教材管理:管理实验室人员以及教师的著作以及教材。 奖励及科研成果管理:管理实验室人员以及教师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发明与专利管理:管理实验室人员以及教师所获得的发明专利。 人员培训管理:管理实验室人员以及教师的培训情况。
科研与社会服务管理:管理实验室人员以及教师参与的科研与社会服务活动。 学生获奖成果管理:管理学生获奖情况。
4、实验室评估
指标体系建设:制订各种评估类型的具体的评估内容、评估标准和评估的指标管理计算方法。
评估任务管理:制定评估任务具体信息,如采用的指标体系、评估人员、评估日期等等信息。
评估过程:显示评估状态信息,参照评估标准对正在评估进行自评,专家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自评,专家评估信息。
4、安全和环境
安全管理预案:制定实验室安全预案和管理制度。
安全检查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安全检查、安全事故处理、危险品存放备案。 危险品管理:管理实验室危险品的采购、入库、库存和使用过程监控。 安全事故备案:管理实验室安全事故,做好事故备案。
三、实验管理
对实验室的教学实验、开放实验的进行管理;教学实验根据教学大纲计划统一安排实验教学进度;开放实验进行网上预约,使实验室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开放,无论是空间上还
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
是时间上。教师、管理员、学生可查看对应的实验课表以及实验成绩和考勤情况。其主要功能包括:教学实验管理、开放实验管理、实验室开放管理、实验课表、实验成绩考勤。教学实验计划管理模式主要分为自上而下的制订模式和自下而上的申报模式
1、教学实验管理
1)教学实验设置
实验课程管理:设置实验课程基本信息,可对实验课程增加、删除、修改、导出。 实验项目管理:设置实验项目基本信息,可对实验项目增加、删除、修改、导出。 设置教学课程:根据教学大纲计划任务,设置本学期实验课程要做的实验项目。 选修课程管理:管理选修课程以及对应选修该本课程的学生。 选修情况查询:查询老师或选修课程的选修情况; 2)教学实验安排
制订模式(可管理自然班或选修班)
教学计划制定:制定当前学期开出的实验课程教学计划:开出的实验项目、实验时间周、授课教师、实验班级等信息。
教学实验安排:安排/调整教学计划制订的实验课程具体的实验时间、实验地点、指导老师等,可灵活分轮、分批具体安排。 申报模式
教学计划申报:老师制订自己学期的教学实验计划(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实验人员、实验地点),并提交申报。
教学计划审核:对提交的教学计划进行多级审核(最多四级,分权分级审核)。 教学计划调整:对已通过申报审核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 教学计划查看:查看教学计划申报以及各级审核情况。3)教学计划统计
教学计划汇总:汇总各单位院系教学计划:课程数、项目数、学时数、人时数。
教学计划统计:查询统计各单位院系具体的教学计划具体安排情况。 实验教学课程计划表:查询统计院系实验室教学课程计划。 实验教学项目计划表:查询统计院系具体的实验项目安排计划。 实验教学时间安排表:查询实验项目具体的实验地点、实验课节等信息。 教学实验耗材汇总统计:统计汇总教学实验所需耗材。4)教学实验统计
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
实验教学情况统计:各院系的实验教学情况统计。
实验教学项目汇总统计:汇总统计各院系的教学实验项目情况(计划学时、实际学时、实验人数、实验人时数、指导老师等)。
实验课程开出一览表:查询统计各院系当前学期开出的实验课程情况。 实验项目开出一览表:查询统计各院系当前学期开出的实验项目情况。
教学任务执行情况:统计各院系教学实验项目的计划学时以及实际开出的学时情况。
实验项目类型统计:统计各院系开出的各类(综合性、验证性、设计性等)的实验项目数以及比例情况。
实验课程类型统计:统计各院系开出的各类型(专业课、基础课等)实验课程的课程数、班时数、人时数等。
2、开放实验管理
1)开放实验管理
开放实验项目制订:制订实验项目开放计划(开放时间、项目情况、项目来源、面向对象、开放式等),并提交申请。
开放实验项目审核:审核各个实验室申请的开放实验项目和创新实验项目。
开放实验项目安排:安排开放实验项目具体的开放时间、开放地点,学生可在网上进行自助预约所要做的开放实验项目。
开放实验项目预约:对开放实验项目进行预约。2)开放实验统计
开放实验项目汇总:汇总统计各院系的开放实验目情况(所属实验室、实验名称、实验地点、学时、开放时间等)。
项目开放情况查询:查询开放实验项目开放情况(地点、开放时间、学时、人数、人时数等)。
学生项目查询统计:针对学生个人预约项目情况进行统计(预约了多少实验项目)。 开放实验项目统计:统计开放实验项目做的实际状况(实验时间、开启单元数、取消单元数、已做单元数)。
3、实验室开放管理
实验室开放安排:实验室管理人员制定实验室需要开放的具体日期和时间段以及开放人员对象、实验课题或项目、指导老师等。
实验室开放预约:管理开放实验室的开放时段的网上预约申请。
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
4、实验课表管理
1)教学实验课表
教师课表:查询和查看教师的教学实验的周课表、学期课表。 用房课表:查询和查看各实验地点的教学实验的周课表、学期课表。 项目课表:查询和查看实验项目的教学实验的周课表、学期课表。 班级课表:查询和查看班级的教学实验的周课表、学期课表。2)开放实验课表
教师课表:查询和查看教师的开放实验的被预约的周课表、学期课表。 用房课表:查询和查看各实验地点的被预约实验的周课表、学期课表。
5、实验考勤管理
1)实验考勤
教学实验考勤:设置和查询教学实验项目考勤情况(教师和学生)。 开放实验考勤:设置和查询开放实验项目考勤情况(教师和学生)。2)教学考勤查询统计
实验考勤情况查询:查询实验考勤情况。
实验室考勤汇总统计:统计汇总院系单位各实验室的考勤情况。 班级考勤汇总统计:统计汇总班级考勤情况。 课程考勤汇总统计:查询统计实验课程的考勤情况。 项目考勤汇总统计:查询统计实验项目的考勤情况。3)开放实验考勤查询统计
开放实验考勤查询:查询开放实验考勤情况; 开放项目考勤统计:统计开放实验项目的考勤情况; 4)个人考勤查询统计
个人考勤情况查询:查询个人(学生/老师)考勤情况; 个人考勤汇总统计:统计个人的考勤情况。5)学生积分管理
手动扣分规则:设置扣除学生信誉积分的扣分规则; 学生积分管理:管理学生积分情况;
6、实验成绩管理
教学实验成绩管理:设置和管理教学实验项目成绩(添加/录入实验成绩)。
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
开放课程成绩管理:设置和管理开放实验项目成绩(添加/录入实验成绩)。
四、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管理的管理工作侧重于仪器设备的建帐以及设备变更、挂失、报损、维修、审查、仪器设备台帐的等方面。同时可管理低值设备、贵重仪器,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仪器设备的数据报表汇总查看。
1、建账入库
申请采购:建立申请采购物资信息。 采购审批:审核采购物资信息。 我的采购设备:查看其采购物资信息。 申请物资入库:申请采购物资入库。 设备入库审批:审核入库物资信息。 入库驳回查询:查询入库驳回信息。
2、设备管理
直接入库:直接入库建立物资设备信息。 审批查询:预约成功的设备仪器列表。 变动审批:变动审核批准。 设备报增:查询显示设备报增信息。 报增审批:报增审核批准。
我的设备:直接入库的物资设备信息。 变动驳回查询:查询现实预约驳回记录信息。 申请变更:申请变更设备的管理人员。 申请挂失:申请设备丢失时的挂失处理。 申请维修:申请设备损坏时,提交进行维修。
申请报废:申请设备已经到使用年限或维修不好时,进行报费处理。 申请调拨:设备从一个单位调拨到另外一个单位。
3、设备查询
按所属单位:按照 “领用单位”进行查询设备。 按名称型号:按照 ”分类号” 进行查询设备。
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
按入库时间:按照 “入库时间” 进行查询设备。 按购置时间:按照 “购置时间” 进行查询设备。 贵重仪器:按照 “贵重仪器” 进行查询设备。 低值仪器:按照 “低值仪器” 进行查询设备。
4、数据报表
资产统计:统计各单位实验室设备资产数以及资产价值。
资产总帐:统计汇总各单位实验室设备资产在用、维修、报废等情况。
五、耗材管理
低值易耗品管理在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中是一项量大且繁琐的工作。本功能提供耗材购置计划管理、实验耗材管理:入库、领用、使用统计、库存查询等工作。
1、入库管理
仓库设置:建立、修改、删除仓库登记信息,并分配仓库管理员。
学期耗材申报:根据当前学期开出的实验(实验项目卡)所需的耗材生成当前学期耗材申请表,等待采购审批。
耗材采购:填写耗材采购单,提交采购计划。 耗材审批:审批耗材采购计划单。 我的耗材:我采购申请的耗材情况。 耗材入库:直接入库耗材登记。 入库审批:审批耗材入库。 审批查询:查看耗材入库审批情况。
2、耗材管理
直接入库:耗材直接入库。 申请领用:耗材领用申请。 领用审批:耗材领用申请审批。 申请报废:耗材申请报废。 申请挂失:耗材申请挂失。 申请审批:审批耗材的报废和挂失。
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
我的申请:我的耗材申请记录。
预警提示:耗材消耗预警提示信息显示及设置。
3、耗材查询
按仓库:按仓库查询耗材。 按类型:按编号查询耗材。 按批次:按批次查询耗材。
综合查询:组合仓库、编号、批次、入库日期、生产厂家等字段,综合查询耗材。
4、数据报表
耗材总账:耗材总账图形显示统计信息。 耗材数量:耗材数量图形显示统计信息。
六、报表与统计
该模块是实验室基本数据汇总统计以及各实验室进行数据上报、学校进行数据上报功能(教务部规定上报的7张基本数据表)
1、报表统计
1)人员情况统计
人员结构分析表:统计分析各单位、实验室组成的人员结构信息。 人员职称统计表:统计分析部门单位、实验室的人员职称情况。 人员文化程度统计:统计分析实验室人员的文化程度。 实验室任务统计表:汇总统计实验室任务情况。2)设备使用统计
实验室设备使用统计:统计各院系实验室的面积、设备数量、设备被使用的台时数。 设备仪器使用率统计:统计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2、学院数据上报
贵重仪器设备表:实验室统计实验室的贵重仪器数据,确认无误后上报学校。 教学项目表:实验室统计实验室的教学相目任务数据,确认无误后上报学校。 专职实验室人员表:实验室统计实验室的专职人员数据,确认无误后上报学校 实验室基本情况表:实验室统计实验室的基本情况数据,确认无误后上报学校。
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
3、学校数据上报
即时上报数据:可即时统计所有单位及实验室需要上报的7张基表(教育部规定上报的)即时数据,确认无误后上报形成当前上报数据 当前上报数据:当前上报的7张基表数据。
历史上报数据:历年上报的基本数据。
七、实验办公
实验室日常办公功能包括了工作人员日常的一些工作,如实验室公告管理、资源管理(课件、文件、视频、讲义、报告等)、邮件管理、在线交流(在线论坛、在线答疑、在线沟通交流等常规功能。
1、公告管理
公告管理:发布系统公告或通知,可选择发送对象及公告级别。
2、资源管理
课件管理:发布实验项目课件与实验设备课件,供学生下载。 讲义管理:上传和下载实验项目的讲义资源。
报告管理:上传和下载有关实验的各种报告模版格式资源。 视频管理:上传和下载视频资源。
表格管理:上传和下载各种文件的管理表格模版。 文件管理:上传和下载各种管理文件。
3、邮件管理
新邮件:用户收到的新邮件。 收件箱:管理用户收到的邮件。 发件箱:用户发出去的邮件。 草稿箱:用户写邮件临时的草稿。
4、在线交流
在线论坛:建立和管理在实验项目或实验室的在线交流论坛。
在线交流:可分话题或实验项目建立聊天室,教师、学生及管理员在线交流、在线答疑、在线讨论实验。
参数设置:在线交流、在线论坛参数管理。
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
运行环境
1、服务器端
1)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server或windows 2003 server; 2).net framework 4.0;
3)SQL Server 2000/2005/2008 数据库。
2、客户端
1)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家族产品;
2)IE、Google Chrome、Fire Fox、Opera、Apple Safari等主流浏览器
第五篇:高职院校论文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摘要]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与高职自身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相协调,与高职大学生的特点相适应。面对新形势,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积极应对。应通过建立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加强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构建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等措施,不断推进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实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根据自身教育特点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要 充分考虑自身的教育特点 1.与培养目标和办学特点相适应
高职高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
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即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国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这种培养目标反映在教学内容上,便是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它不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要具备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与此相适应,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适应这些特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实现与培养目标的协调。例如在教学目标上以“精”和“管用”为原则;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满足大学生现实需求,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职业实践中,使理想与职业相结合;在教学评价中要体现对学生道德实践的 考察。
根据自身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在办学模式上也与一般本科院校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模式。其中,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具有很宽泛的含义,包括学校与企业之间各种内容与形式的合作均可以列入这一范畴。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广泛深入的校企合作为基础,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科技工作的紧密结合,将理论教学、实习实训、就业有机衔接,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使“工”成为“学”的延续和深化,工学深度结合,融为一体。与此办学模式相
适应,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要了解校企结合进行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可能性、必要性,并探索双方合作的具体方式,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的有机结合,否则就不能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中的作用,而导致思政课自说自话,甚至游离于高职办学特色之外,而仅仅成为政策性课程。
由于办学模式与普通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的学制结构也有自己的特点。作为培养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高职院校,经过这些年的教育改革,一般学制为2年,其实习期往往较长。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内学习时间较短,不可能为思政课留出非常充足的学时。而他们的实习实训时期正是步入社会的过渡时期,面临比较大的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由此引发的思想、心理、认知等方面的问题增多,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这时候能够获得思想情感上、心理上、法律上、政策上的帮助,不仅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这一特殊时期,而且也是使课堂理论教学获得大学生理解、认同的良好契机,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为此,高职思政课要主动与学制协调,主动介入学生专业实习实训的时间,有目的地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企业实践、将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有机融为一体,构建一个全程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与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相适应
孔子曰:“因材施教。”从古至今,因材施教原则一直是贯穿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中的一条重要而必不可少的教学原则。在我国高校中,学生结构比较复杂,高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高等教育群体,有着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群体的独特特点。具体来说,高职院校招生是在高考招生的第三或第四批,学生构成复杂,有2年制专科,也有3年制专科,还有4年制本科,多个办学层次的学生共同存在,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生源的综合素质与普通院校相比有较大差距。相对而言,高职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知识,尤其是对待理论学习的态度等均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不少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内容枯燥的内容则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也较低。不过,从另一方面看,由高职特殊的培养模式所决定,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意识却比较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比较突出。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特点,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要将现实与未来结合起来、将学习与实习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要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和要求来培养学生。如果不抓住上述特征,不能让高职学生真正受益,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二、当前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政课适应形势变化,针对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环节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此同时,面对新形势,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积极应对。
1.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难度加大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模式的实施,加大了大学生顶岗实习和实际工作的力度,学生在校内集中进行理论学习的时间缩短,在校外分散实习实训时间增长。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培养职业适应能力,为他们早日面向社会提供一个优良的平台,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好的契机;另一方面,学生分散在全国各地进行实习,面对千差万别、复杂多变的实习环境和社会环境,面对潜在的、不可预知的各种风险,加之学生接触社会较少,对社会的认知度不够,这无疑增加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管理的难度,对高职院校目前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思政课教师尚未完全适应工学结合形势的要求 目前,虽然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积极进
展和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思政课师生比不合理的情况,思政课师资数量仍显不足。同时,一些思政课教师对工学结合形势下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学生都去工厂企业了,离校了,学校也没事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应由企业负责。加上不少思政课教师对工学结合形势下开展实践教学尚缺乏比较好的经验和办法,致使思政课实践教学不能做到及时和深入。
3.学校与企业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尚未做到有效衔接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求学校思政课教师和企业有效衔接,相互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但就目前来讲,由于学校思政课教师只是把利用校企合作开展教学活动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而不能与注重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企业的实际需要相适应,这就造成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利益上的共同性,彼此的诉求不尽一致,使得不少企业往往把接受学生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看作外加的任务,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上不能给予充分重视。即便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与管理,但教育的“量”和“质”均有不足,致使思政课实践教学无法贯穿于学生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全过程,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上出现真空和断档,思想教育出现盲点。
三、提高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主要途径
面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势下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新问题、出现的新变化,高职学校要真正把思政课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建立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为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社会、企业,以至于更富有成效,就需要成立专门机构,提供组织、人员、经费、实践场所等各种保障,将各方面力量组合协调整合起来,形成合力,以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工作能够落到实处。为此,最好在学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德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教务处、学工处、思政课教学部、就业实习中心、企业人力资源部等共同组建一个组织管理及决策运行机构,来具体负责工学结合开展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的统一筹划,确定实践教学中教学计划、组织形式、经费落实、考核评价以及教学实施过程中校企合作的重点等。这一机构的设立和各项具体制度的建立,能够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2.加强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
在整个实践教学活动中,高职思政课教师占有着主导性地位,是实践教学活动的驱动者、指导者、组织者与实施者。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存在并得以有效展开的基础和前提。或者说,是否具备以及具备多大的主导能力,决定着教师能否把握实践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并对全过程的各个重要环节加以有效调控。[1]要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坚持把以学生为本,作为思政课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立足点,尽快把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新的形势、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同时,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贯穿学校教学和生产实践、实习的整个过程和每一个环节。不能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仅看成是思政课教师的事情,而是由全体教职工和企业共同来实施和完成。要对实践基地的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根据实践基地的具体情况,明确基地教师的育人目标和任务,使他们在带领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时,能够自觉地紧密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这样,当把参加实践教学的学生送到实践基地后,就如将学生引入了一个个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明确的教学园地,从而真正做到“学生走到哪里,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就跟进哪里”。
3.构建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硬件。思政课只有以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才能从机制上保证实践教学的持久性和规范性。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得不理想,未能达到实践教学应有的效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人数多,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不够而且不稳定,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些年的发展情况看,各高职院校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都建立了数量不等的实习实训基地。学校要按照“就近就地、优势互补、双方受益、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与企业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与不同的企业结盟,充分利用企业本身的资源优势,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选择建立具有综合教育功能的稳定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从笔者经验看,最好选择那些双方合作良好、合作稳定、有着优秀企业文化,有多方面的典型人物,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意义的综合功能的单位。这些企业不仅要能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的平台,而且也要能为学生提供身心健康成长的空间。只有建立了足够数量的、稳定的全方位、多领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思政课教师才能以专业实习为契机,以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体验为主要内容,把思政课课堂从学校搬到企业,让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使思政课实践教学达到相应的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