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管理中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初步建立论文

时间:2019-05-15 12:0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高校管理中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初步建立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高校管理中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初步建立论文》。

第一篇:论高校管理中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初步建立论文

【摘 要】如今,各高校如何有效实施辅导员系统培训已经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如何建立起高校内部的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如何科学的构建培训体系提出框架性构想,并总结出培训体系模型,以期对高校辅导员培训提供有益启发。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专业化 培训

一、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重要性

2005年,教育部在贯彻中央16号文件的意见稿中提出:“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制定辅导员、班主任培训规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继年,教育部第24号令明确要求:“各高校负责对本校辅导员的系统培训”、“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主管层不仅意识到了培训工作的迫切需要和重大意义,而且还为具体操作确立了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因此,要想造就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就必须正视该岗位涵盖多门类学科知识和事务性繁杂的特点,从专业化建设入手,切实抓好工作培训这一重要手段。这将对进一步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业务水平、学生管理工作能力和促进其职业化进程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因而,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如何建立起高校内部的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如何科学的构建培训体系,从而保障预期效果,就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二、专业化培训指导理念

当前,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越来越深入,层次体系也日趋完善。但与此同时,其中也暴露出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比如:培训广度不够,尤其是省部级培训工作要想在如今信息化时代实现全员培训的目标,难免有些窘迫;培训深度不够,内容和形式较单一,大多为专家领导讲课,辅导员们听课,先讲职业道德,再谈工作职责,管理痕迹重过“以人为本”的精神关怀。针对这些问题,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专业化培训不失为合理的创新尝试。那么,确立正确的指导理念就称为此项工作的首要任务。

指导理念一:贴近实际来带动热情,提倡体验来引发思索。培训工作虽然教授的是平面理论,但其具体内容是体验式的,形式可以演变成参与式的。通过贴近实际的事例和技巧讲解,同行间的共鸣和主观意识肯定会产生联系实践的动能。同时,做好辅导员工作需要一种问题思维,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去解决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新”问题、如何去剖析学生聚焦的“大”问题、如何能切准众多现实中的“真”问题。专业化培训就是要借助一些有效手段让辅导员“多看、多听、多说”,继而“多想、多写”,使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指导理念二:注重实用,凸现校本培训特色。纵观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遵循的章程规范都源出一本,但因个体实际差异,具体程序和手法又不尽相同。而较高级别培训的内容不可能兼顾或都适用于自身情况。另外,辅导员培训工作大多定位在上岗职业教育这个层面上,而实际上,一些好的管理工作方法和理论对于工作多年的辅导员同样非常具有借鉴和启迪作用,应当予以推广运用。因此,专业化培训的创新重点就是要注重实用,强调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最终形成独具本校特色的培训模式。

三、专业化培训内容和形式

众所周知,常规的辅导员培训内容包括崇高使命认识、工作目标和角色定位,政治理论方面的“国际与国内形势”,业务知识方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与就业指导”和“大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等等。只要是培训工作,宏观指导层面的内容肯定不可忽略,相对而言,专业化的特色就体现在微观层面的侧重:以高校为主体,系统地对新、老辅导员进行校本岗位培训,实行人不离岗、训不离校。所以在内容上还应当涵盖“我校辅导员工作方法与实例”、“近年来突发事件处理方法与案例”,比如:奖助贷的评定细则详解、优秀班团活动组织范本、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心得、“五困”学生(思想困惑、经济困窘、心理困扰、学习困难和就业困境)帮扶技巧等等,总而言之,就是要努力结合实际,用丰富全面的培训内容着力推进辅导员的素质提高与能力发展。

与之相匹配的是,专业化的高校培训应在培训理念的指导下,建立“立体交叉”的培训方式,开辟灵活多样的培训途径,多种方式并举,德才知艺并重。可以让有成绩、有经验的辅导员走上讲台,与有理论研究和专业知识的专家学者共同交流,使新上岗的同行更清晰地确立工作方向,避免出现遇事慌乱的现象;可以把典型教育事例编排成情景剧展示出来,既发挥了辅导员的才能还能够启发更多的受众思考;可以建立局域思政网络平台,整合辅导员培训与训练的课程资源与教学资源,方便快捷地下载和共享有利于促进交互式学习机制的形成。只有这样立足实际进行培训创新,针对性才强、培训面才广、效益性才显著。

四、专业化培训体系运作流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区别于目前常规和主流辅导员培训的理念、内容和方式方法上的完善与创新。那么,必然会产生出有所改变的专业化培训运作流程。以图表示意:

①党委确定和调整培训目标②学工部门传达培训原则精神

③院部上报培训需求和推荐人选④据需求信息制定计划和选定主讲

⑤师资成员进行模式设计和课程安排⑥学工汇总统筹并组织实施

⑦培训后期受训对象进行效果评估⑧反馈至党委处进行新一轮

五、结语

培训是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创新是推进辅导员培训的坚强动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更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无太多经验可循。因此,我们只有在具体实践中找寻规律,勇于尝试,进行体制创新,积极建构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使其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葛坤英.开创独具特色的辅导员培训之路[J].河南教育,2008,(3):27.[2]李锦红等.高校辅导员培训需求调查与培训体系建构探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8(5):95.[3]唐家良.高校辅导员培训创新的若干思考与实践[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8,(3):70.[4]展伟.高校辅导员培训系统模型构建探析[J].高教高职研究,2007,(12):197.

第二篇:辅导员论文:论高校辅导员心理和谐建设

辅导员论文:论高校辅导员心理和谐建设 [摘要]辅导员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负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其心理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材,关系到和谐校园的建设,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高辅导员的心理素质,促进辅导员心理及影响心理的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和谐发展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辅导员 心理和谐 健康人格

开拓辅导员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视角在心理管理中,引入在其它方面相对有效的管理理念,建立一个激励强,能有效开发辅导员潜能及预防辅导员心理问题的新体系非常有意义。深入研究高校辅导员心理建设问题,不仅可以解决具体的、现实的个人问题,还可以帮助高校管理者和辅导员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帮助高校消除导致心理问题的因素,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

一、科学评估职业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学研究发现,导致一个人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类:与工作有关的外部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高校管理者可以通过问卷、访谈、座谈会等方式,调查辅导员的职业心理健康状况,了解辅导员的压力、人际关系、工作满意度等,并聘请心理学专家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分析导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二、妥善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

辅导员只有合理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才能实现身心的平衡和稳定。一些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就是因为没有协调好这两方面的关系,这不仅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可能对家庭产生不良影响。一方面,高校管理者要通过培训、讲座、旅游、休假等各种形式,指导和帮助辅导员协调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另外一方面,辅导员自身要懂得珍惜那些容易被自己忽视但却对自己十分重要的东西,让辅导员获得更多的关爱、快乐、健康和幸福。

三、塑造辅导员的健康人格

前苏联学者彼德安德列认为,人格是一种社会的创造自我,是通过人的心理与社会的合作塑造成的。辅导员只有通过人格构建,才能形成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健康人格,才能以高尚的人格熏陶、影响学生。因此,辅导员的人格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高校和辅导员本人共同努力。

1.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人是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成长与发展起来的。教育是社会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是社会为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的活动。因此,辅导员只有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中,才能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才能成为健康的人格。文化是特定社会中特有的行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体现,它一般包括技术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高尚、发达、文明的文化环境是健全辅导员人格不可缺少的外部因素,反之,辅导员健全的人格又为文化发展提供保障。

学校作为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场所,所以,辅导员健康人格的构建离不开学校。对于学校而言,关键是要建立健全辅导员人格构建的学习培训机制、考评监督机制和奖励约束机制。建立辅导员人格构建的学习培训机制要求把辅导员人格构建作为辅导员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将辅导员的人格构建制度化、规范化;建立考评监督机制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人格考评和社会监督的作用,这是提高辅导员人格水平的重要保证,是能够激励督促辅导员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履行职责,构建高尚人格的有效途径。为了实现公平、公正、公开,可以建立个人自评、辅导员互评、学生评价和组织评价相结合的人格考评机制;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可以通过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对依法执教、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为人师表的辅导员及其优秀事迹大力表彰,同时利用报刊、杂志、电视台广泛宣传,在辅导员队伍中营造争优创优的声势和气氛,促使他们向着积极的方面努力,从而达到提高职业素质,完善其人格的目的。

2.加强辅导员的自我调试

自我调试的过程就是辅导员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自我适应的过程,是人格构建的内因,起决定性作用。正确的自我调试是矫治人格障碍,塑造健康人格的有效方法。

(1)重视自身的主体性

辅导员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自觉塑造健康向上的积极人格,实现自信、自强、自尊、自控、自爱。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能实现健康人格的构建;辅导员还要学会自我反省,把学习、实践与反思结合起来,才能促进人格的内化。

(2)正确评价自我,悦纳自我

有人格障碍的辅导员大多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要么过高估计自己,过于自信;要么过低评价自己,过于自卑,对自身人格的缺陷不能正视。高校辅导员心理和谐的策略研究,要提高认识,培养辅导员科学的思维方式,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对自身的长处、短处和存在的问题要有清晰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使“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处于均衡、协调状态。

(3)加强行为训练,增强环境适应能力

人的行为受到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因素影响,个人必须具备正确的认知、合理的情感和坚定的意志,其行为才能顺利的实施,并且持续的发展。辅导员一方面要加强学习,建立正确的认知,管理自己的情感,强化自己的意志。要积极主动的参与社会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对自身行为的训练,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增强社会交往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总之,健康人格的塑造主要采取择优和汰劣的方法,即自觉选择某些良好的人格品质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自觉针对自己人格上的缺点、弱点予以纠正。

参考文献:

[1]张长伟.高校贫困生的正式支持网络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2]董艳梅.个体咨询方式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运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王笙.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工作之浅见[j].高教高职研究,2008,(4).[4]韩强.浅谈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4).

第三篇:论如何构建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高校辅导员队伍

论如何构建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高校辅导员队伍

青岛大学 曲学勇 张奎勤

[内容摘要] 新形势、新需要,给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从根本上解决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努力构建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通过职业化建设、专业化培养,使高校辅导员不断朝着“专家化”方向发展。[关键词]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

进入2l世纪,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业化、信息化空前发展,各种思潮纷纷涌入校园,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强烈的冲击,思想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各种问题增多;加之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弱,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却发展缓慢,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2004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2005年1月17日,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也申明了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24号令,并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些文件充分表明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辅导员工作的重视。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队伍建设状况,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结构、素质,工作的内容、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都得到显著提高。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深层次问题始终没有很好解决,整体素质始终没有质的飞跃。

(一)辅导员专业化程度不高,业务能力不强

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总体上专业化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政治辅导员工作专业,这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不强的根本原因。二是选留辅导员时对专业性要求不够。辅导员是做学生工作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日常管理工作、党团建设、帮困助学、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而做好这些工作,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管理学以及职业咨询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辅导员专业程度不高,他们大都是本校优秀学生留校,少部分采取公开招聘形式引进的。选拔过程往往注重是否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注重是否“211”工程学校毕业,而对学什么专业则普遍要求不高。专业化不强往往导致辅导员工作师徒式、经验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很难产生质的飞跃。

(二)辅导员工作职责定位不清

辅导员的工作有功劳,无成就,地位边缘化。高校辅导员工作做为一项职业,应该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就是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与之相关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专注于这项工作,研究这项工作,高水平地完成这项工作。然而在现实工作中,辅导员的工作又难以定位,辅导员往往成了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万金油”,不管什么事情,都可以找辅导员来做,学校各个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往往最终落实在辅导员身上,“什么事都可干,什么事都要干,什么事都能干”,而主要应该做的思想政治工作却被忽视了,或开展得不够深入,“管理员”、“服务员”、“侦察员”、“消防员”成为辅导员工作形象生动的比喻。不少人存在这样一种认识,即辅导员工作可有可无,辅导员工作谁都能干,专业不行才干辅导员。许多辅导员自身也感到整天忙忙碌碌,却找不到工作的成就感,地位被边缘化。

(三)辅导员队伍层次性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总体上层次性不高,缺大师,少成果,工作事务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事务性的多,理性思考的少。在高校,辅导员工作繁忙而琐碎,往往是一天24小时。“两眼一睁,忙到天黑”,扛着”教师”的牌子,干着“保姆”的活儿。二是“工匠”多,“大师”少。在大学,辅导员往往是以事务性工作为主的“工匠”,学者型的辅导员风毛鳞角,更谈不上让人敬仰的大师级人物了。三是高水平的理论成果少。高水平的理论成果,既来源于高水平的工作实践,又对工作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辅导员专业化不强,主要精力又忙于事务性工作,缺少学者型的人才,缺少高水平的理论成果势成必然。

(四)结构不合理,队伍整体不稳定

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着不合理、不稳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数量不充足。我国《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臵专职辅导员岗位,目前多数高校达不到这个配备标准。

2、结构不合理。一是学历结构不合理,总体以本科为主,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辅导员数量与高校专任教师相比存在巨大差距。二是知识结构不合理,理、工、农、医类专业毕业生占50%,毕业于教育学、哲学、历史学、法学、管理学等专业的仅占30%。[1]

3、职称评聘不合理。辅导员一直以来按照德育教师系列来评聘职称,而对辅导员的成果要求和专 任教师一样,这就导致了其无法竞争,造成了其心理上的不安定和行动上的大流失。

(五)管理机制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

制度建设是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具有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关键问题。然而在现实中,制度建设往往被忽视。如在辅导员队伍选聘机制、管理机制、培养机制和发展机制方面还不尽完善;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大部分学校把学生日常管理作为重点,然后才是党团建设、职业指导规划、心理健康引导等。但是这些细则的可操作性不是很强,这就导致了辅导员考核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量化标准,也难以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更谈不上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这就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以及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一)职业化内涵

辅导员职业化的本质要求是辅导员工作的长期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广泛的社会认同性。[2]笔者认为,辅导员职业化概念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辅导员要具有职业化的素养。有职业的人并不都是职业化的人,一个人职业化的基本特征是他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化素养。职业化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心态。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是辅导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辅导员的职业意识表现为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的认识、积极的职业情感和优良的职业品质。当前,尤其要求辅导员具备学习意识、实践意识、敬业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竞争与合作意识、效率意识和诚信意识;辅导员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求辅导员应具有积极进取的职业心态与思维方式。辅导员的劳动是塑造人的工作,是学生心灵的”雕塑师”,在于学生的交流中,辅导员以自身的个性、学识、才能、情感、意志和品质影响和引导学生的发展。

第二,辅导员要掌握职业化的技能。辅导员职业化技能是辅导员对工作的一种胜任能力,这种职业化技能大致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职业资质,二是职业通用管理能力。学历认证是最基础的职业资质,即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通常就是进入辅导员队伍最初的通行证;其次是资格认证,资格认证是对其是否具有专业化素质的一种专业认证,比如辅导员必须具备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专业证书。通用管理能力是指不同职业群体中体现出来的,具有共性的管理技能和管理知识要求,是超越于某个具体职业与行业特定知识和技能的,一切管理者应当共同具备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能力和才干。辅导员职业通用管理能力,即辅导员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必须与分管领导、学生、同事等交往,形成一系列的关系链,在这些关系链中,必然就产生了上下级之间以及同事之间的沟通、协作与配合,同时还必须对自身进行有效管理,如时间的管理、心态的管理、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这些通用的管理能力,是辅导员在生活和工作中间都必须具备的能力,通用能力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每一个个体的实际工作能力高低,它与职业资质互为补充形成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第三,辅导员要具有职业化的行为规范。辅导员职业化行为规范更多地体现在遵守辅导员职业要求和学校有关规定,包含着职业化思想、职业化语言、职业化动作三个方面的内容。辅导员职业化行为规范要求辅导员在进入职业角色后,严格按照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使自己的思想、语言、动作符合辅导员的身份。这种规范更多地体现在处理事务的章法上,而这些章法的来源一是长期工作经验的积累形成的,二是学校规章制度要求的,三是通过培训、学习后形成的。通常,学校可通过监督、激励、培训、示范来形成统一的行为规范。

(二)专业化的内涵

辅导员的专业化可以从提高辅导员专业地位和发展辅导员专业能力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辅导员职业地位提高了,才能对辅导员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提出要求和保障。而辅导员只有拥有了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才可能会享有较高的专业地位。专业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专业化的学科建设。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同时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开展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有关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研究,为辅导员向专业化、专家化发展提供学术、学科支撑。

专业化的岗位培训。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应当着重体现发展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就是将辅导员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纳入辅导员队伍整体发展规划,通过相应层次的培训,使之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激发职业发展潜能,提高职业能力,提升队伍的整体素养。针对性原则就是强调培训内容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紧密联系新的形势和任务,联系辅导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科学设臵培训内容。系统性原则就是注重面上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

专业化的发展方向。支持辅导员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工作基础、兴趣爱好,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提供条件保障,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他们成为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向专家化、学者型发展。力争在有关辅导员工作的每个领域,都形成一支知识、专业、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学术团队。

专业化的素质能力。(1)辅导员要有专业性的思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性,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要有专业的眼光、专业的头脑、专业的思考以专业性的思维去谋划工作、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应有的效果。(2)辅导员要具有广博的相关专业知识。没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很难完成好育人的工作。(3)辅导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辅导员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如组织、宣传、管 理、协调、心理咨询与辅导、就业指导、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等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胜任辅导员工作,履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培养出社会有用之才。

(三)专家化的内涵

辅导员的专家化内涵包括如下要点:(1)辅导员专家化不会一蹴而就,也非高不可及,而是有一定时间长度的发展过程;(2)辅导员所要成为的“专家”,具有专一性,是精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熟练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开展大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而非其他学科的专家;(3)能称上“专家”的辅导员,要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领域进行思考甚至深入研究以后,必须具有副高以上职称;(4)辅导员成为专家后,仍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这三者之间互相促进、紧密结合,职业化是专业化的前提和基础。辅导员首先成为一种稳定的、可长期从事的职业,才谈得上专业化的问题。而专业化的过程也有助于辅导员职业的形成。特别是在高校,知识性、专业性是获得广泛认同的重要因素,专业和学科的支撑也因而是辅导员成为公认职业的一个重要条件。而辅导员工作的专职化、专业化必然要求辅导员队伍逐步向专家型发展,专家化是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的目标和最终指向。通过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使得这支队伍具有良好的职业化素养、较高的职业化技能、统一的职业化规范。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角色定位、自身素质、队伍结构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专业化建设和培养,不断朝着“专家型”的辅导员队伍迈进。通过职业化建设、专业化培养,把辅导员培养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工作、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专家,使辅导员不仅具有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和理论,而且还具备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心理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成为高素质的思想教育管理人才,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专家、高校教师队伍中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

三、构建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途径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总要求,[3]同时,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要求,坚持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方向。

(一)按照职业化的标准,建立健全辅导员工作的政策保障机制。高校辅导员工作职业化是指辅导员工作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有自身不可替代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特点,有相应的职业培养机构和职业标准保障制度,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高校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和爱护辅导员,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使他们热爱辅导员职业,从事辅导员职业,钻研辅导员职业,献身辅导员职业。第一,要为辅导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解除后顾之忧。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大力改善辅导员的待遇和条件,通过分配制度改革,设立辅导员岗位津贴,保证辅导员的收入达到专任教师的平均水平,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 作积极性,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第二,要解决好辅导员职务、职称评聘问题。在职务竞聘、职称评定等方面为辅导员提供政策保障。在职称评聘时,要把辅导员单列指标,这是稳定队伍的一个重要措施。考虑到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可以将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指导教育、时事政策教育的时间计入工作量。第三,要重视对辅导员工作的评价和激励。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定工作考核指标,把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领导评价结合起来。建立表彰奖励制度,优秀辅导员除受到学校表彰奖励外,应作为学校党组织的后备力量进行培养和锻炼,使从事这一专业的人员热爱自己的岗位、忠诚自己的岗位,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这支队伍。

(二)按照专业化的标准,逐步建立辅导员职业准入制度。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这应是一支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强、业务能力精、专业程度高、能保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专业化队伍。对此,在认识上,要纠正那些“辅导员工作人人都能做”、“专业上不会的人就做辅导员”的错误思想。在措施上,从辅导员岗位的准入机制着手,严把辅导员入口关,制定科学的辅导员准入制度,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政治素质强、工作业务精、理论修养好、纪律作风正,德才兼备、乐于奉献、热爱大学生、忠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事务管理事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实现辅导员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规范化和职业化。应根据辅导员队伍整体规划,分工作岗位选任辅导员,按照年龄、性别、学历、知识、专业、个性、经验进行组合,合理配臵,建设一支专业结构优化、素质优秀的辅导员队伍。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应该是中共党员,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政治立场坚定、品行端正、具有与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关心热爱学生,善于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接受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合格证书。

(三)按照专家化的标准,建立健全辅导员专业学习培训制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必须有一批把辅导员工作做为一项事业来追求、专业知识广博、实践经验丰富、师德高尚的专家型的辅导员队伍。高校要从根本上稳定辅导员队伍,不能只盯着让这些辅导员怎么出去、如何转岗,而应该从制度上为广大辅导员建设一个专业平台,进行专业化的建设和培养,催生职业化的队伍,让每一位辅导员都有自己侧重的专业领域,并可以把这个专业当成一直追求的事业,使其拥有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这就是最好的出口。从根本上解决了辅导员的职业定位问题,就会出现教授、专家、学者型的辅导员。高校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定》,制定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并纳入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通过成立辅导员工作教研室、与重点大学联办相关硕士学位班等多种途径,着力培养学习型辅导员团队。高校要制定专职辅导员培训规划,设立专项基金,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坚持日常培

[4]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业务培训相结合,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相结合,脱产或半脱产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学历培训与非学历培训相结合。在加强专职辅导员培训的过程中,要重点组织他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时事政策,学习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努力使辅导员成为思想教育专家、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心理咨询专家、就业指导专家。

参考文献: [1]孙长缨,俟吉永,王宝玲。高校辅导员:成长着学生的成长,幸福着学生的幸福。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4)。

[2]朱平.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2).[3]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部令第24号,2006-07-23.[4]陈石研.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探究[J].琼州大学学报,2006(2).● 曲学勇:青岛大学国际学院学工办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详细通讯地址:青岛市松岭路中段110信箱,邮编:266071 联系电话:053285959870,***

第四篇:李正赤: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高等学校的学生辅导员,承担着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与学生成长成才息息相关的工作,是学生在高校成长最直接的引导者,是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直接维护者,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直接组织者,是高校校风学风建设的直接实施者,是大学精神的直接营造者和传播者。高校学生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决定了这应是一支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强、业务能力精、专业化程度高,能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职业化队伍。但目前一些高校学生辅导员的现状却令人担忧。

一、学生辅导员的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专业化,是指某项工作应由专门的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进而专门从事某项工作并不断提高的过程。这是工业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产生分工与协作中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就是专门培养高校学生辅导员的专业。但现在高校学生辅导员大部分都是高校各专业毕业后直接留校的人员,其中许多人既没有系统的政治理论知识,也没有承担辅导员的实践工作经验,要想胜任此项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许多辅导员从事这项工作的时间一般在四到八年,有的甚至更短,由于没有受过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培训,工作后的专业培训不够,所以,难以承担起高校辅导员的工作。

二、学生辅导员的业务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要求辅导员是学生在高校成长最直接的引导者,学生个人在成长中所遇到的思想困惑、心理障碍、人际交往、专业学习、发展方向、职业选择等诸多问题需要得到辅导员的正确引导,这要求辅导员应具备较强的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历史学、职业咨询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高校的辅导员每人管理的学生一般在150人至200人,有的则达到300人,甚至更多。如何对学生进行有序和有效的管理,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和校风学风,体现大学精神,需要辅导员具备较强的教育学、管理学知识,有驾驭全局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但现有的辅导员由于经过专业学习和专门的继续教育,同时实践能力不足,使之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和群体管理,对高校校园文化的营建都显得力不从心,这与学生、学校和社会对其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三、学生辅导员的政策理论水平亟待提高辅导员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保证高校培养的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直接的教育者和实施者。这要求辅导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对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更要有深刻的领会,要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才能在实践中真正发挥教育者和实施者的作用。但现在高校的大多数辅导员由于前面所谈到的一些原因,在现实中又缺乏自觉学习的动力和机制,大多把精力用在以后转业的专业学习上,政策理论水平普遍较低,这必将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素质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由于我国高等学校办学的特点和大学生的特点,高校学生辅导员这支队伍的建设只能是进一步加强而不能削弱。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关键在于提高辅导员的基本素质。笔者认为一个合格的高校辅导员的基本素质应包括三种基本知识和三种基本能力。三种基本知识是指辅导员应掌握较为专业的教育学、管理学和人文自然学科的知识。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一个辅导员带好一个团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掌握较为丰富的人文自然科学知识,是高校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辅导员的基本要求。三种基本能力是指辅导员应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能力和职业指导的能力。辅导员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保证高校培养的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直接的保证;现在的大学生由于独生子女问题、社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认知情感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的学生已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影响的辅导员应较好地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心理咨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心理咨询师应作为辅导员的基本条件之一;如何认识社会,如何选择职业,如何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如何掌握求职的技巧等,是现在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引导者,应掌握较为丰富的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和较强的实际指导能力,职业咨询师也应作为辅导员的基本条件之一。对于高校学生辅导员的建设,笔者认为:专业化和职业化是加强高校学生辅导员建设的有效途径。专业化应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高校应在原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的特点和辅导员工作的实际,开办能培养高水平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校辅导员专业,进行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二是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树立专业意识,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强专业的继续学习和培训;三是现在高校大多数未经过专业化教育和培训的辅导员队伍,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来逐步提高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并通过一定形式的认证来达到辅导员工作的实际需求。职业化也应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并达到职业的基本要求,即应具备三种基本知识和三种基本能力;二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应成为一种职业,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性,逐步建立辅导员工作的进入、考核、晋级、淘汰等机制;三是应规范高校辅导员的继续学习和培训,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的特点对辅导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淘汰。我国高校的学生辅导员工作,在国外高校大多由学校的学生事务处来完成,其工作人员都经过了较为严格的专业化培训,并特别注重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生的职业指导已成为其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咨询和服务是其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从事学生的管理和学生管理的研究早已成为高校的一种重要职业。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学生辅导员除了要对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咨询和服务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使高校培养的人才,真正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自觉承担起高校的历史责任。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应成为一种必然。

第五篇:特殊教育管理中师资专业化探讨论文

摘要:当前,教师专业化的思想已经成为潮流,在此思想的推动下,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问题也是越来越得到重视。文章将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教特点以及教师专业化一般概念综合起来,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特殊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分别是恪守职业道德、掌握科学系统的知识、具有充分的专业自主权以及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对当今我国特殊教师师资培养的目标及模式,还有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专业化的角度进行了审视,并且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政策,分别是完善培养目标、增强课程实用性、课程分流和分层、加强培养行动研究能力等等。

关键词:专业化;特殊教育教师;特教师资培养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在教育发展和改革进程中对师资的培养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当代教育研究中主要的思潮之一就是教师专业化。虽然对于教师专业化的可行性还有很多人持怀疑态度,但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市场需求已经由普及转变成提高质量,所以,为了普及教育而扩招的很多教师,并不具备专业化教师的素质。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制定统一规范的从业标准,实行教师职业专业化以及教师执照上岗。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特殊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在目前特殊教育的起步比较晚,开展师资培养也比较晚,但是在我国落实特殊教育发展规划中,建设一支高质量、高数量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就是一个关键措施。

一、课程分层

应当分出层次来进行特教师资的培养,要根据障碍类型在特殊教育公共课的基础上在分出更加细化的专业课程,这样可以将课程的可操作性及针对性都很好地增强。公共课室所有学生都应该学习的,但是在一段时间以后就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分流,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细化的一些专业进行跟深入的学习,从而培养实际工作的重要能力。对于分类问题也是存在争议的,有些人认为分类会造成专业范围狭窄,在学生中出现不了解的情况就会无所适从,即使是了解的多么细致也会在实际教学中遇到很多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所表达的就是希望特殊教育教师能够具有解决所有特殊问题的能力。但是,我们要了解,有很多方面都包含在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范围中,不可能有人能够深入了解所有方面,追求广度的情况下就要牺牲深度。那么教师在没有专长的情况下,可能对所有问题都无所适从。相反教师如果某种障碍类型十分精通就可以负责这方面的教育,在发现其他方面需要时,就可以对别的教师进行求助,通过合作和资源共享的方式来实现全纳教育。试想一下,一个团队才能完成的特殊儿童教育,一个教师怎么可能完成。此外,不论对某方面了解的多么深入还是会遇到问题,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不能因为这一点就认为学习已有知识的意义是不大的。当然,根据传统意义上对儿童的标签来分类并不是我们所强调的分类原则,应该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方面或者障碍类型来进行分类。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美国就已经针对某种障碍开设特教师资的培养课程。

二、培养研究能力

行动研究是教育行动实验者在真实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的一些实际问题,行动研究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育活动客观化的重要途径。在某种程度上,特殊教育教师更需要培养能力还有行动研究的意识。第一,教师因为儿童特殊教育各种不同的需要,可能随时遇到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探索、研究的能力就很难正确自如的应对。所以,教会教师在实践中发现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培训课程中最急需进行的工作。特殊教育教师通过行动研究对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不断的反思和调整,并且提升教育活动的科学性,最后时限专业知识的持续进步。第二,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的进行,除了个体素质的提升之外,社会的尊重和认同对于特殊教育事业也是非常重要及必要的。所以,俄日了提高这一项崇高事业的声望和地位,就需要社会各界民众,特殊教育教师,特别是特殊儿童的家长一起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实用性的增强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实际的工作能力是通过一定的实地训练形成的,而不是仅仅由理论知识转化而成的。特殊教育教师为什么要冠上特殊这两个字,就是因为所面对的学生都是一些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儿童,这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适当的教育策略就是教师的重要任务,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是专业化的基础和依据。所以,一定要把对实践能力的重视体现在培养特教师资的课程中,要以实用性为原则来安排课程的内容,还要保证实践课的一定比例。总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任务很重,要走的路也很远。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及时对师资的培养,必须要把课程设置进行完善,培养健全的体制,明晰培养的目标,这样才能使教师的素质达到专业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丁勇,陈岳.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目标、课程与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01).[2]申仁洪.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特殊教育师资培养范式转变[J].中国特殊教育,2014,(04).

下载论高校管理中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初步建立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高校管理中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初步建立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高校学生干部角色、培训与管理

    论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管理及培养 高校的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力军和突击队,在学校、系、年级和班级的各项工作中,既是辅导员和各类团学组织不可或缺的助手,也......

    石油高校实验室废液处置管理初步探讨论文

    石油高校实验室所开展研究项目与石油和石油化工息息相关,实验室废液主要是来自科研实验室的组成比较复杂的有机废液和含油废液。本文根据废液的组成特点,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论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教育论文

    [摘要]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指导整个系统工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他们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学生辅导员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支重要队伍,辅导员肩负着......

    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论文

    论文关键词:辅导员 就业指导 不利因素 优势论文摘要: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在扰业指导工作中有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若一些问盈。研究这些......

    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难点与策略探讨论文

    摘要:高校辅导员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有指导作用,但是当下高校学生的行为状态反应出了辅导员工作质量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本文首先指出了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难点,然后讨......

    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文化管理论文

    【论文摘要】教学质量管理是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将文化管理理念引入其中能克服单纯的规范化管理所带来的问题,以体现教学质量管理中的人本特征。当前我国各高校应当通过以......

    质量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ISO9000以其通用性等特点在全世界广泛应用,在高校管理中同样适用,20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后转化为国家标准,当时就有相关人员开始研究在高校管理中引入ISO9000,并有一些高校开......

    精细化管理中高校教学管理运用探究论文

    【摘要】作为管理理念与技术的融合,精细化管理更加强调精致、高效的组织管理,以常规管理为基础,立足于人本,提升了服务效率与质量。高校教学管理的精细化建设,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