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现状及建议论文
摘要: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师德优秀、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在教学上,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团队是教育体系的核心部分。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搞好师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师德建设;评价标准;构建
我国职业教育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出台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同样,保定市经济的发展更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人才。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师德优秀、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在教学上,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团队是教育体系的核心部分。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搞好师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师德建设评价标准
高职院校师德是从事高职教育教师所遵循的特定工作环境下的职业道德集合。它包括高职教师在从事其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遵照的行为规范、道德要求以及所形成的思想观念、情操和品格。高职教育教师不同于其他阶层的教师群体。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生产、管理、服务、制造等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结构多元不一。有校内专任教师,有效外兼任教师,也有合作企业的行家里手及技术专家。这样的师资结构同时具备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专业技术操作能力,但教师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素质差异。因此,教师的个体职业定位也也随之产生了大的区别。要对这样的教师团体采用统一的师德标准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高职院校师德作为职业道德的一种,有着自己的独有特点,它是针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教育特点所制定的行为准则。高职师德评价标准在同于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同时,有着更严格和细致的要求,它截然区别于中小学以及本科院校教师的师德要求。
二、保定市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现状
在当下,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核重科研、轻师德。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推动下,高职教育的生源不断增加,教育机构的结构整合改革使一些原本非职业教育的学校也积极地转型为职业教育院校,原有的师资力量很明显不适合职业教育教学。师资缺乏迫使学校一味地加大科研力度,无形中忽视了教师的师德建设。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对象与普通高等教育对象不同,职业教育对象一般文化成绩差,学习自控能力弱。面对思维活跃、我行我素的现代专科生,相当一部分教师一味地抱怨,一味地将其与普通高等教育对象比较。经过实地调查研究,驻保高职院校的大多数中青年教师是师德高尚,师风纯正。可是部分中青年教师职业理想和信念不牢靠,不能持续提升自己的育人能力,不能及时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总是以“朽木不可雕”的眼光看待学生,缺乏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甚至部分教师教风不严谨。为了改变上述现状,多数院校制订了有关的文件和制度,启动了师德建设工作,绝大多数学校研发了师德评价平台,定期对教师个人进行师德考核,同时各院校也相继开展了师德建设方面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目前师德评价主体还不够全面,评价方式和手段还不够合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配备专职人员从事师德研究和评价工作。
三、保定市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与评价标准体系构建
敬业精神是师德建设的核心,教风建设是其载体,和谐合作是其主要内容。我们只有逐步完善师德建设的工作机制才能够客观、科学地反映师德情况。我们要构建的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应该具有系统性、时代性、可比性、代表性、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系统性就是要求评价标准体系应当兼顾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相互关系,能够反映在教学质量及学生培养中的师德状况;时代性是评价标准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紧随时代潮流;可比性是要求评价标准体系不受客观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能为今后的评价提供有效的依据;代表性是需要我们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的,能够反映师德建设状况的评价体系;可持续性是评价标准不要仅仅适应某一时段,要承前启后,对以后的评价标准体系的改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操作性是评价标准体系尽可能的简单明确,把标准做到清晰、准确,同时要求所有的资料便于收取,内容要精确,要做到便于操作运行。一是建立有效的考核体系。有效的考核体系应由学院、院系二级考核构成。重点是一年一度的师德师风考核,新进教师转正定级或续聘前的师德考核,35岁以下教师阶段内的师德考核。教师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全员教师师德档案。各级教学管理部门要为将来教师的年度考核、职务聘任和评优奖励等提供师德方面的依据。二是构建科学的督导体系。科学的督导体系应由学院、院系二级督导构成。课堂是教学一线,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师德情况。因此通过不同层面的听课是准确把握教师的教书育人情况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院系二级督导定期组织学生评教、教师互评、上级领导以及社会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这样能够全方位体现教师的师德情况。再者,在全国推行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对教师进行科学、公开、公正、公平地评价更有利于高职师德建设。有评价就有等次,评价机制要采用奖励机制和一票否决相结合的形式,只有这样的督导评价才是科学有益的。三是建立健全有益的激励机制。典型榜样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学校组织评选的师德个人先进不仅仅是学院对教师个人的肯定,学校要以树立典型榜样为抓手,利用“榜样”的力量促进学院的整体师德建设。同时借助多种宣传平台广泛宣传“师德榜样”,给予师德优秀教师物质奖励之外的精神激励,这样能为师德建设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因此,师德评价是师德建设中的重点问题又是难点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同时合理的科学构建其评价标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柯伟.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现状及对策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2月.[2]陈捍东.高职院校师德评价体系构建.中共武汉电力学院委员会校报,2012年15期.[3]薛金侠,姚芳芳.高职高专院校师德建设之现状、成因及对策思考.党史博采(理论),2013年1月.
第二篇: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建议论文
内容摘要:在高职基础教育阶段,高职英语占重要地位,但就教学现状而言,却存在诸多不足。本文旨在以巴中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为例,分析在高职英语教学实际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础教育;英语教学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生源情况。自大学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教育”转变,而职业教育作为传统意义上高等教育中的“残次品”,通常报读的都是文化成绩偏低的学生。又因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建校历史短、地理位置偏远等诸多因素,所招收学生的文化成绩更是极低,且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生源占极大比重。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基础差的占极大比例。据对所教班学生高考英语成绩统计:一个100人左右的教学班,高考英语成绩超过90分的不超过4人;其中有30人左右的成绩均在30分以下。英语基础较差的这部分学生对英语普遍抱有一种厌倦甚至排斥的态度,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师资力量。高职院校中的英语教师结构单一,大多数教师系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由于本身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对所授专业的专业知识掌握甚少,因此,距离“双师型”要求相去甚远,无法在课堂真正践行基础教育融于专业教学中;再则,高职英语老师课程压力大,就巴职院英语教师而言,人均周课时量都在20节以上,教师每天都疲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教学研究和个人业务水平的提升;英语教师中中高职称人数较少,就巴职院而言,中高职称英语教师更是凤毛麟角,英语教师缺乏经验丰富的前辈引路,又缺乏外出进修机会,因而业务水平提升缓慢,基于学院实际情况的教学研讨和创新更是进展得步履维艰。
(三)教材。受传统“重知识,轻技能”的观念影响,现有高职英语教材大都内容陈旧、重注语法知识的讲授而轻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缺乏与不同专业学生所学专业技能的衔接,更缺乏对学生今后所面临的职业场景的模拟。因此,目前所选教材并不适合高职学生的学情。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受传统应试教育为教学目的影响,高职教育也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学校一味要求高职学生通过二、三级英语考试,课程制定与课程内容均以通过二、三级考试为主要目的,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唯一判定标准就是是否通过二、三级考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讲授式教学方法,主要围绕二、三级考试所涉及内容做习题讲解,呆板的教学手段、空洞的教学内容让本来基础就差的同学更是缺乏了继续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也不尽如人意。由于学生基础差、缺乏学习积极性,教师疲于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的错位,教学方法呆板,教学内容空洞等原因,使得高职英语本应是在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变得被动而沉郁。
二、提升高职英语教学效果的对策
基于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对英语教学改革策略提出了几点设想,旨在引起大家的共同探讨,从而进一步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学水平,为以就业为指导的高职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针对学生不同基础情况实行分层教育。在大一学年伊始,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摸底测试,根据学生考试成绩(或直接依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班,一般分为A、B两种班,其中A班由英语基础较好同学组成,B班由基础较差的同学组成;并依据本学院的学生生源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适合A、B两班同学的教学目标、授课计划等。当然,无论是课堂的学习,以及期中、期末检测,A、B两班都要区别对待,建立适合不同层级学生基础的成绩达标标准。
(二)选择或编制适合学生的教材。鉴于现有教材的基本情况,应从学生基础情况的实际出发,为学生选用适合学生的教材。如现存教材中无法选择出适合本校学生基本情况或符合学生专业情况等要求的教材,学院可组织教师重新编写真正适合学生的内部教学资料,以供学生学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应至少满足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应以就业为导向,教材内容应包含对学生今后从事职业的情景模拟;二是应注重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要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语法知识的灌输;三是应将学生作为教材受众的主体,学生在学习教材时能在教材内容的引领下自主学习;四是应注重知识传授的趣味性,学生在一种快乐的情绪中习得教材内容。
(三)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应从传统的重语法知识的讲授中走出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听力理解部分,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如英语歌曲、影视片段等更加感性有趣的听力材料;口语表达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读绕口令、情景演绎、扮演话剧、朗诵诗歌等途径来提高;阅读理解部分,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富有趣味性的阅读材料;写作训练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模仿出发,先学会用已学句型记录生活琐事,循序渐进达到写作的目的;翻译方面,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影视字幕等方面达到提高的目的。
(四)以就业为指导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在当今社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和造就适应第一线生产、管理、服务和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就业导向”是所有高职教育都必须遵循的目的,因而,在高职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加入对学生今后所面临的职场情景的模拟。例如:针对学生今后选择工作时的面试,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模拟英语面试场景,针对面试官可能问到的系列英语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回答,以及如何撰写英文简历等;教师应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为学生创设出今后的职业场景,并指导学生如何用英语应对;英语的应用文写作方面,教师也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要求对学生有针对性训练。总之,就是要将学生今后职业中需要用到的英语作为课堂教学内容。
(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现阶段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评价体系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仍把通过英语等级考试作为学生英语水平达标的唯一标准。这样的评价体系是有悖于高职英语教育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的。因而,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应改善现状,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评价主体应由原本单一的等级考试变为企业、教师和社会。其中,针对企业选择员工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英语水平的评价应作为评价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2.评价的内容也应该更加丰富。传统的评价体系只能衡量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效果,无法满足对学生职业素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而这些方面在今后的职业情境中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理应列入评价体系当中。
3.传统的静态评价体系也应改变,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才是更加科学与合理的方式。具体的办法可以采用课堂问答、随堂测试等方式与等级考试相结合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露晓,高魏然.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2]陈诚.高职英语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2,3[3]王巍.高职英语多元评价系统的构建研究[J].英语教师,2015,11
[4]马庆红.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7,1
[5]刘晓玲.高职英语教学作用、定位、现状与改革[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8
[6]雷兵,张江梅.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探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9,11
第三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问题及建议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当下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必需尽快在教学管理水平方面横狠下决心,力求尽快提高。这个提高应当包括理论水平、管理方法、管理经验、心理素质等许多方面。例如,加强制度化管理,提升相关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等手段,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为社会培养出更为优秀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相关建议
高职院校主要是为国家的建设、管理、服务、生产等一线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推进社会现代化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学管理,内化管理教师行动性,加强提升全体教师素质,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
1.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由于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管理人员的都没有受到过专业的教学管理培训,缺乏教育管理与教育心理学等相关方面知识,都是通过自身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逐渐探索以及向前辈借鉴来的管理经验。另外,还有许多高职院校缺乏对教学管理的创新与研究,教务处与教学管理者很少有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的进行教学管理经验探讨,同时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未来的发展缺少具体思考与安排。
2.缺少教学信息反馈
所谓的教学反馈就是指学生工作处向教务处反映教学信息,教务处通过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与收集,交于分管教学副院长,并与其共同探究教学管理的创新与改革的新发展及新途径,及时将学生工作处所反馈的问题解决。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只有在每学期的期末教学质量检查时,才收集学生反馈的教学信息,导致学生对反馈教学信息缺少重视,只有少量学生进行教学信息反馈,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使高职院校学生逐渐失去对反馈教学信息的信任感,不再进行教学信息反馈。这样不仅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还使分管教学副院长、分管学生副院长、教务处、学生工作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工作难以全面开展。
3.教学管理理念较传统
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中仍然坚持着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对教学定位不明确,导致许多教师仍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缺乏对学生职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进入实际工作中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另外,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单
一、封闭,没有根据学生以及社会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适应市场需求。同时,教务处管理人员将管理权力紧握在手中,全部规章制度都由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制定,缺少对教师与学生的关注,使教师与学生只能处于被约束、被管理、被控制的地位,没有参与管理的机会与发言权,只能服从管理。教务处只是注重规范性与秩序性,缺乏人性化管理理念,久之,教师与学生会对教学管理工作愈发反感,导致一些管理措施难以全面实施,打消学生与教师能动性与积极性,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教学水平,无法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相关建议
1.创新教学管理理念
传统的教学管理就是经验性管理,主要是教学管理者凭借教学管理经验对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进行调和与指挥管理,很难起到持久性作用。因此,教学管理部门要打破传统教学管理方式,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创新教学管理理念,提升教学管理者对教学管理的科学认识,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与科学化。首先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发挥出柔性管理与人本管理的作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增强学生个性发展空间,为教师与学生创造更多选择性。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时,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选择性教学机制与弹性教学机制。主要将选修课分为各种模块与层次来让学生自主选择,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另外,制定多种选修课制度,为学生增加学习空间。教师也应安排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在给学生空间性与选择性的同时还要保证教学质量,大幅度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达到高效率教学。
2.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建立起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
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如分管教学副院长、分管学生副院长、教务处、学生工作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应全面、准确的认识到教学管理的重要性,首先要增强教学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要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全身心投入到服务教学工作中去,同时,还要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才能将教学管理的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到位。加强学生学习与其专业知识与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组织能力。因此,相关教学管理人员要在工作中做到标准、正确、精通以及让学生满意,让教师在办理业务工作过程中感到方便、熟悉、到位,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提高,逐渐转向科学化管理。同时,还要加强研究教学管理,随着时代发展而更新管理观念,创新工作模式与作风,从而提升服务于教学管理水平。另外,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者的工作内容较为繁杂,要求教育管理者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还要有较高的业务能力。要充分了解国家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政策与方针以及所在学校的教学管理条例与实施准则,熟悉教学规律、过程、方法,掌握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规律,以及熟知教学管理业务。并且还要具备计算机应用技能与良好的行为能力素质,例如,具有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指挥组织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以及改革创新能力。因此,学校应对教务处教学管理者进行岗前培训,定去举办培训班与研讨班,开展教学监察、研究、总结工作,全面提升教学管理者素质以及管理水平。
3.加强教学信息反馈
为加强教学信息反馈,首先应建立信息员制度,所谓信息员制度就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一种形式,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设立。信息员主要是收集学生对课堂、图书馆、学校设备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并将学生反馈的意见与建议及时反馈给教学管理者。建立信息员制度,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还能使学生能够真实的反应自身对学校管理的看法与见解,学校管理部门也能够快速、准确的了解到学生的感受,使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高。由于分管教学副院长及教务处教学管理工作繁忙很难及时了解到教学状况,对教师的讲课进度、水平、调停课,以及学生的逃课、迟到、早退的等情况缺少实质性了解。因此,则需要信息学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分管教学副院长与教务处才能及时了解到一线教学情况,并根据情况,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要促进形成良好教学风气。信息员应根据授课教师实际教学情况,对教师教学的态度、效果、方式、内容等进行客观评价,并及时向教学管理部门与教师所在系部反馈,以便教务处与二级学院领导能够做出相应处理。同时,信息员应由学生来担任,因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对教师教学状况与自身学习状况了解较深,能准确反馈学风状况,以便教学管理部门能对不良学风进行管理与引导。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与教师的自觉性、积极性,还能促进形成优良学风。
4.明确教学管理者职责
对于管理权力过于集中的情况,应根据实际情况分解教学管理职能,实现纵向权力结构,将系部教学管理设为主体。将教学管理者管理重心下移,实现“以教师为主体,合理分权”的管理原则,将各层级的管理职能与重心进行合理调整。并且相关行政部门要宏观调控系部管理工作,全面发挥其监督、协调、指导的作用,同时还要提供咨询服务,将工作重点从管理转移到监督与协调、服务。另外,各学院将间要坚强目标化管理,定期进行责任考核,从而加强监督、宏观调控、指导、决策效果,实现有序、高效教学管理目标。再者,学生管理处要加强过程管理,发挥学生管理处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基层适应能力与寻求发展动力。实现院系二级管理,应对教学管理人员与学生管理人员、教务处人员、学生工作处人员重新整合划分,拟定新型管理条例,严格规定每个人的职能、权力、利益、责任,并对各级职能部门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明确说明。综上所述,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是项复杂、综合的系统工程,教学管理者要积极探索与创新,制定出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管理方案,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实现高职院校的稳定与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瑾.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10
[2]宋宝瑞.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2012
[3]张波.决策树与关联分析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3
[4]汤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
[5]唐科萍,许方恒.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成人教育,2013
[6]田野.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研究[D].河北大学,2015
第四篇: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现状及对策研究(改)
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现状及对策研究
柯伟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重庆 404155)
摘 要: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师德现状共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现实意义,并通过分析成因,给出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并希望通过策略提高教师师德,实现国家科教兴国的目标。关键词:高职;师德建设;现状;对策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调节教师活动及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人们对师者的道德期待。发展教育事业,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事关教育发展的全局和科教兴国大业。当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培养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高尚精神,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而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可以说,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吉林大学调研时发表重要讲话,他全面阐述了胡锦涛总书记给北京大学孟二冬教授女儿孟菲回信的主要内容、基本精神,突出强调了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和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对孟二冬教授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的高度评价和赞誉,是对新时期师德精神的新阐述、新概括,是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新目标、新要求,有着深刻的时代内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更应该积极推进和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内在要求。
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党中央、国务院卓有远见的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离开了教育就无从谈起,尤其是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1]。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在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师德建设是核心。因此,在新时期大力推进师德建设是全面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2.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以德治国、以德治校思想的迫切需要。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是对
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以德治国”实际上就是把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对于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高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人才的重要场所。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作为公民道德实践的主体,其自身道德修养是衡量是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尺度;另一方面,教师是高职院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由于教师的地位和职责的特征,决定了教师在学校道德体系中处于首要的核心地位,决定了“以德治校”必须构筑起以师德为核心的学校道德体系,充分发挥师德的示范、辐射与教化作用[2]。所以说,落实以德治国、以德治校,加强师德建设,是高职院校责无旁贷的使命,是高职院校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
3.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是提振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党中央对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最新的指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无须论证,可见教师队伍建设在振兴教育,振兴民族大计中的意义何其重大,何其深远。那么如何加强作为根本大计的教师队伍建设呢?途径千千万,方法万万千,但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抓住师德建设[3]。以师德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增强,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生良好的学风的形成,用良好的学风和教风促进学校建设,从而不断提振高职教育的发展的步伐[4]。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师德现状分析
教师是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主体,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指责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光荣使命。其中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和最核心的素质,对学生能产生十分强烈的亲和力和感召力。然而当前教师职业的“神圣”地位受到了严重的质疑。究其原因,在于有悖师德建设的现象屡禁不止,导致教师职业道德出现了下滑趋势。
1.职业理想和信念动摇,功利思想严重。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各行各业都采取实行以市场为导向,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的,高职院校显得尤为突出,每一位老师都希望通过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去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但是,教师的工资在社会生活中却要与职务职称以及学历的高低挂钩,在现实利益的驱使下,一些教师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发生了动摇。一味看重名利和个人利益,敬业奉献意识不强,献身教育、终身从教的事业心淡化了,不能正确处理精力投入与利益回报的关系,出现了“人生理想趋向实际,价值标准注重实用,个人幸福追求实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的倾向,而且这种倾向正在淡化着教师的神圣职业[5]。
2.教师的思想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危机感和进取心,敬业意识淡薄。
在提倡终身学习的现当代,仍然有部分教师缺乏与时代同步、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这一点在高职院校的教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部分教师自从进了学校的大门,拿到了所谓的正式编制以后就认为可以安枕无忧了,殊不知,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的今天,如果不终身学习的人,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6]。不重视继续教育学习的重要性,缺乏危机感和进取心,只管把从事教育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部分教师甚至有厌倦鄙视本职工作的趋向,上课照本宣科,一份试卷和教案沿用几年,考前给学生“点题”,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使学生学不到真正有用的东西[7]。对待教育工作敷衍塞责,有的教师为了考学和进修而随便调课、停课,这些都严重损害了高职教师的形象。同时,高职院校师资来源复杂,许多是从中专、专科以及其他方面组合而成,学历、职称偏低,一些教师视野狭窄,思想僵化,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8]。从而就会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
3.对学生缺乏“真爱”。
韩愈曾在《师说》中明确的说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如今,部分教师只传道授业,却不能给学生很好的解惑.师生之间交往的方式单一,互相之间参与交往的主动性不强;师生之间交往内容和深度有限,大多为课程学习方面的交流,缺少生活、情感、思想等方面的交流与沟通[9]。师生之间交往时间与机会不多,教师只疲于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只要不出教学事故,就阿弥陀佛,忽视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以及人格的培养。片面的认为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事[10]。这些问题都无一例外的导致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日渐疏远、趋于淡漠,与创建和谐奋进的师生关系是相违背的。据调查,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育的现状中存在着生师比较大,专任教师和辅导员配备严重不足等突出性的矛盾,有可能一个辅导员要负责300至400名学生(即6至8个班)的教育管理工作,辅导员也是人,他没有三头六臂,表现在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就会因为精力有限的原因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但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对学生就只有管理而没有教育引导,更谈不上用满腔热情来感化和帮助学生,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了。
三、新时期高职院校加强师德建设的对策和方法
1.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新时期,师德教育的重点是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两个方面。要加强以上两个方面的教育,就必须通过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等各种相关的专题教
育。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一文中,确立了“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指导方针。“正人必先正己”。因此,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信念成为了目前师德教育的重中之重。从具体要学习的教育法规上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师德教育中教师必须重点学习的教育法规。只有加强这些方面的学习,才能使教师进一步明确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准则和依法从教的根本要求;才能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才能使教师做到真正为人师表。对教师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使教师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11]。
2.树立榜样、宣传典型、建立师德激励机制,使教师主动提高职业能力和师德水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通过榜样以点带面,来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水平。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先生为榜样,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虽然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却涌现出许多“德艺双馨”的教师,她们不仅专业水准高,科研教学能力强,而且十分热爱教育事业,把教师当做一门事业来对待。因此,高职院校可以以“校园先进事迹报告团”的形式在学校内树立师德的典型形象,通过宣传他们的风范和事迹,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从而推动师德教育的建设。
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评先评优和奖惩措施,对教师进行激励和约束。首先,把个人修养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将他们选入后备干部队伍中;在岗位、课时等津贴上、进修学习等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度,以帮助他们提高发展的速度,同时激励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其次,学校要扎扎实实地为教师办实事,通过教师安居工程等解决教师们的后顾之忧,并为教师的工作和成长提供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环境与广阔的发展空间,提高教师的主动性。最后,对教师进行教育和管理时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力求取得最好的效果。比如通过关心教师的生活、工作、切实为教师排忧解难,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和政治地位等,促使高职院校的教师主动地加强个人的职业能力,自觉地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
3.建立科学规范的师德评价、考核机制。
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引入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评价、考核机制,尤其要把师德放在考评的首位。第一,要把在教师岗位职务考核和考核体系中加入师德评价考核的内容及其比重,调整和完善对教师的考核体系,把业务水平、学术能力与师德评价有机统一起来。第二,根据《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对教师职业能力、道德水准的要求,制订出科学规范、合理有效、切实可行地师德建设的工作条例与具体实施的细则、教师教学与学术的道德规范等相关规定,明确教师的具体岗位职责和要求,建立科学的师德考核指标标准,并将标准细化、量化。可以采取每学期评教的方式对教师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内容进行打分,在打分过程中根据学校、教学系、同事、学生不同权重打分,并给予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考核、评优评先和教师聘任等方面的具体依据。第三,在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中,严格的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教师的师德出现问题,等同于发生教学事故或违反教学纪律,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或纪律处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收到奖勤罚懒、奖优抑劣的效果[12]。
4.引导教师自我教育,加强教师自律能力的培养。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关键,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反映在师德的养成即是外在约束或监督与教师自我的严格要求、自觉遵守规范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但教师的自我约束起主要作用,外部约束只有通过个人自律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教师自觉履行教师职责、提高精神境界,才可能实现师德建设的真正飞跃。教师自律是师德建设的根本,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自觉性,是师德建设的根本途径[13]。所以,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一系列引导教师自我教育、加强教师自律能力的培养的活动,如通过每周二业务学习和每周四政治学习的时间引导教师对《教师法》《教育法》等内容的学习,来促使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以提高自身师德水平的目的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四、结语
总之,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高职院校一定要把师德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臵,并建章立制予以保障,加强师德教育,提高认识,只有这样,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作者简介]柯伟(1984-),男,重庆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教学干事,助教,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叶蓉.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8-10.[2]刘志强.高职师德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7(6):59-60.[3]朱月.师德建设随想录[J].学校管理,1998(4):23.[4]梁其军.关于高职院校师德建设问题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23-24.[5]王仕勋.关于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28):180.[6]朱权.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79-181.[7]张力.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17):51-53.[8]吕旭涛.论高职师德建设的意义及对策[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64-66.[9]何祥林,黄吴静,徐丽.教师为本,师德为魂—关于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上[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0(8):85-87.[10]李裘.加强师德建设创建学习型高职教师队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7.[11]刘冰芝.论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建设[J].高教论坛,2009(5):114-116.[12]张祥春.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思考和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0):1-2.[13]檀辉.高职院校师德建设问题与途径[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0(4):50-51.
第五篇:高职高专院校田径队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
高职高专院校田径队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
【摘 要】本文使用走访调查、资料分析、数据计算等方法,以广西第十一届学生运动会学生田径运动会秩序册为研究对象,结合几个高职高专院校的田径主教练的访谈,探究高职高专院校田径队建设现状,总结影响高职高专院校田径队发展的各个因素及发展建议,以期为田径队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高职高专 田径队 建设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165-02
田径是“运动之母”,是竞技体育的根源。田径运动队的整体水平是各大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体育训练水准的映射,如果体育教学的质量不高、水准太低,显然培养不出高水准的田径健儿。因此,对于一所高校而言,一支高质量的田径运动队在为学校的体育教学理念宣传方面,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广西高职高专田径队的现状与分析
(一)广西学生运动会概况。广西学生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是由广西教育厅、体育局共同主办,广西体育协会、田径运动协会共同协办,其采用比赛的方式来促进广西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推进广西大学生体质的提高。参加比赛的队伍,来自广西的各类学校,包括各类高校、高职院校、各级中学等,这一运动会的规模较大,影响范围较广,比赛分为体育专业组、中学组、专科组、本科组等几个组,高职高专院校隶属于专科组。
(二)高职高专院校对田径教学的重视程度分析。学校对田径教学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着学校能否参加比赛或者比赛的成绩如何。从表1各院校在广西第十一届学生运动会中的参赛情况不难看出,高职高专院校的参赛比例相对较低,可见,高职高专院校对田径训练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田径运动队的作用非常关键。就学校而言,可以为学校宣传教学理念,让其被更多的人熟知并且认可,为学校的招生、毕业生就业等工作起到应有的宣传作用。对于学生而言,田径训练可以激起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有利于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而就学校的重视程度而言,总体来说,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院校领导本身的重视意识;二是学校的资金实际。广西学生运动会规模很大,影响深远,按理说,每一所高职高职院校都应该积极参加,然而,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还是有部分高职院校没法参加这一体育盛会。
(三)运动员情况。具体如下:
1.招生情况。广西高职类院校,招收的大都是初中毕业生或是高中毕业生,而且招生分数不高,高专院校和高职院校相比,招生分数要高一些,因为这一类院校只招收高中毕业的学生,从表2中可以看出,高职高专组团体得分前八中,高职类院校占大多数。此外,师专类的学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自己的体育专业,因而自身优势较为突出,田径队队员选拔的空间较大,其中,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凭借自身优势挤入高职高专组团体前八。
2.运动员入选方法。选择优质的运动员,是参赛获取好成绩的关键前提。高校在选拔运动员时,会参照以下办法:(1)特招。特招只有本科院校才有,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参照学生的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2)学校运动会选拔。这是学运会的职责,也是高职高专院校选拔体育人才时较为关键的、重要的办法。(3)在体育课上选拔。在体育课上可以充分观察一个学生的意志力,而这一点也是非常关键的。(4)体质测试选择。体质测试是高校必须进行的项目,这一测?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一测试还会获得精准的、科学合理的数据,有着相对较高的科学性。
3.运动员参加比赛目的。大学生运动员参加比赛是有一定动机的,这一动机会化作成为他们奋发向上、不怕苦不怕累的干劲,增强他们的意志,战胜常人难以战胜的困难,实现自我超越。大学生运动会是参照体育界的国际惯例,颁发荣誉证书给成绩优异者(成绩前八名),证书由广西体育局盖公章,这一荣誉是对运动员辛苦训练、顽强意志的肯定和奖励,也是对教练员、父母的感恩,同时也是见证了运动员的自我超越。当然,除了荣誉,运动员的收获还有很多,比如可以收获一份成就感,因为他们为学校的教育宣传作出了贡献;同时,学校还会为他们颁发一定数额的奖金,并公开表扬;他们还和其他的同学相比多学会了某项技能,能够为自己日后的就业增加砝码。
(四)教练员情况浅析。作为教练员,其教学质量、专业水平可以说直接决定着整个田径队的整体水平和比赛成绩好坏。广西第十一届学生运动会高职高专组团体总分前八的院校中,一共有40位教练,其中,讲师、助理级别的教练占到总数的七成,教授级别的教练仅仅三成,这一数据反映出,广西高职高专院校田径训练的教练员主力军为青年老师。在访谈中笔者还了解到,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中,教授仅仅在理论方面给予训练指导,并不参加实践训练。
另外,田径运动的特性决定着教练的数量不可以少于两名,一些个别的项目,甚至会需要数名教练。本次研究发现,有六成以上的高职高专院校在田径训练时最少配备三名教练,约有四成的高等院校最少配备四名教练(如表3)。此外,教练受教育程度、自己的带队经验、训练实战经验、参与培训的数量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教练的教学水准产生较大的影响。
(五)训练时间。训练时间是指参加训练的人员(包括教练、运动员)要按时、按量科学训练,这也是保证比赛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广西高职高专院校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为每天三小时左右,即早上6:00-7:00、下午4:00-6:00;教练的训练时间安排相对灵活,如果训练时间和日常教学冲突,可以自行调整。同时,运动员的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矛盾:诸如日常训练和课程相矛盾,赛前训练和准备考试相矛盾。训练阶段主要有三个:一是日常训练;二是赛前训练;三是赛后恢复。训练的内容还包括心理方面,如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质、争强好胜的竞争意识等,训练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广西学生运动会大多在7月5日-10日举办,此时正是各高职高专院校期末考试的时间,于是,赛前训练、比赛和考试相冲突,对于运动员而言,很难作出选择。针对这一现状,高职高专院校要结合自己的特点,优化教学资源、体育资源配置,形成跨越式的发展模式,让教学和体育有机融合。
(六)运动队奖励机制。对运动员、教练的奖励,是对他们刻苦训练的积极肯定,也是他们提升训练质量的动力。访谈中,笔者发现绝大多数的高职高专院校对运动队伍都实施奖励,只是奖励的办法以及具体的数额有一定的区别,常见的奖励措施有:精神方面,例如在公众场合表扬;物质方面,按照具体的比赛成绩颁发一定数额的奖金;累计分数,这一分值可以作为优秀教师评定的重要依据,作为奖学金数额确定的重要依据;综合措施,也就是上述几种奖励措施同时进行。
二、总结与建议
(一)总结。综上可见,当前广西高职高专组田径队现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广西有71.42%的高职高专院校组建了自己的运动队,并且能够如期参加比赛,各高职高专院校都较为看重运动队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自己的运动队特色和专长。二是运动员是参赛的主力军,学校要大力拓展优秀运动员选拔渠道、增加运动员的比赛动力。三是教练是日常训练、比赛成绩好与坏的关键影响因素,学校要为田径训练最少配备三名教练员,有助于提升训练质量,提高比赛成绩。四是教练在日常训练中,如果和教学实践发生冲突,可以有很多种方法予以解决,但是,运动员训练、比赛和日常文化课学习之间的冲突仍然很明显,而且急需各高职高专院校结合自己的教学实情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五是各高职高专院校都制定了相关的奖励机制,对运动员、教练的奖励措施都不同。
(二)发展建议。具体如下:
1.结合高职院校的基本状况、田径运动的基本特点,运动队的人数以10人左右较为科学。各院校要特别关注运动队的建设、发展,广西教育厅可以在宏观层面予以调整。同时,各高职高专院校要成立自己的体育职能部门,完善相关机制,大力支持体育成绩优异的同学们参与训练。
2.就教练员队伍而言,其体育训练水平可以说和学校运动员的水平提升息息相关,因此,学校要结合自身田径运动队的需求,建设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吸引高层次田径教练员加入进来,也可以通过招募的方式直接引入专职运动员。另外,还可以以老带新,增强田径教练的层次感,并且,定期组织教练队伍进行理论与实践相?Y合的培训工作,使得教练队伍的职业水平能够得以整体提高。
3.增强运动员能吃苦的精神。要加强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为运动员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让其将自身训练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且通过这个过程提高自身的成就感。同时,尽最大努力解决训练、文化课学习之间的矛盾,健全田径相关的奖励机制,增强机制的合理性、整体性。在这一点上,可以借鉴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的做法,该校对比赛中成绩优异的运动员采取减免课程学分两分的措施,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了一定缓解。另外,也可以采取成绩系数奖励的措施,对成绩优秀的运动员,可以采取在学习成绩实际得分基础上乘以一定系数的策略,使得运动员的学习压力得以缓解,以更大热情投入训练。同时,也可结合一定的奖金激励对策,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热情。
【参考文献】
[1]张燕.四川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运动员现状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2(13)
[2]王大贵,郭春风,刘冬.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现状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1)
[3]关富余,郭俊清,曾巧巧,等.黑龙江省短跑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3)
[4]周国海.江苏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作者简介】王自琦(1982―),男,河南安阳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体育教研室助讲。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