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王写文章的经典散文
我们宿舍小王是个文学爱好者,平常爱写点东西。他总想着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挣稿费,将来当个专职作家。这是他从小的梦想!听人说现在的期刊写手不好当,要么是写的稿子上不了报刊杂志,要么是上了杂志还会遇到拖欠稿费的情况。除非是有天赋写作的人能吃这碗饭,业余的的写手都混得很惨。再说你写啥呀,生活中哪来那么多素材啊?
小王不信这个邪,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写出点名堂来的。于是他辞了职在家做起了专职写手。他给自己配备了笔记本电脑,装上无线网卡,这样不管在哪儿都能和编辑取得联系。根据自己亲身体验他写了一篇亲情文章《父亲的麦地》,描写父亲在麦地里辛勤劳动热爱土地的故事。发给编辑后他就等着刊发的结果,没想到过了一会儿编辑就回信:文章写的挺好,就是故事太老套了,像这样的文章我能给你找出100多篇。建议还是写点儿爱情故事吧!
小王不敢怠慢,马上构思了一篇爱情文章《生死相依的恋人》,主要写了两个相爱的人相扶相依共度一生的故事,写好后他发给编辑,心想这回该能发表了吧!第二天他在电子邮箱里看到编辑的回信:故事很感人,不过写这样的爱情也大有人在,读者每天看也就不敢动了,建议写点儿其他的文章!
小王本来就不擅长写爱情,于是他又构思了一篇武侠故事。他把这几年看的学的武侠打斗和情节都安排在了故事里,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小王看得心满意足,而后他把稿子发到编辑的电子邮箱里。编辑好几天没回信,小王有点儿着急了,打电话询问了一下编辑说像这样的武侠故事一抓一大把,父亲死于非命留下遗腹子,孩子由师傅带大教他武功为父报仇。你不觉得这几年的电视都是这个模式吗?所以不要写这样老套的文章,读者不喜欢我们就不会刊发!
小王一想也对,自己写的都太平常化了,于是他有了写科幻类小说的想法。科幻小说可不好写,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根本就无法下笔。可这难不倒小王,他翻阅了大量的科幻小说,整天构思,茶不思饭不想正天写作,终于在月底完稿。他找到一家发表科幻小说的杂志把稿子投了过去。过了几天编辑回信说是已经通过初审,请他耐心等待终审结果。这可把小王给乐坏了,他特意穿上新衣服去外面好好地吃了一顿,犒劳犒劳自己。在以后凡是新出版的科幻杂志小王都买,可就是没有自己那一篇。反复询问后编辑说那篇文章写得太离奇了有点儿不靠谱,所以……
小王不灰心,他就不相信自己写不出好文章来。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写过诗歌,编辑说他的诗歌不够朦胧不够玄;他还写过异灵故事,编辑说要么就是看了一点儿惊悚感都没有要么就是太恐怖,都不能发表;他也写过散文,编辑说春夏秋冬、雾雨雷电、花草树木等等这些都让人写遍了,现在的写手就像灾年的蝗虫,把能写的都写遍了!小王现在真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写啥?
那天有个童年发小得知小王想当作家就特地来拜访他,发小半开玩笑地说:“把咱们小时候的事情写出来,等你成了名我也能沾沾光!”小王一想也对,他回想自己的童年还真有许多有意思的事可写,于是他就写了一篇《童年的故事》,主要介绍他小时候在农村和小伙伴玩游戏过家家。没想到这篇稿子很抢手,发给编辑之后不久就发表了,而且还在好几个知名杂志上转载。小王心想:幸亏我还有个独一无二的童年,要不然还真就不知道改写啥好!
------------------
第二篇:写文章怎样审题
写文章怎样审题
(一)(二)半命题作文
师:上节课,我们讲的是命题作文的审题。同学们发现没有,我们的作文题目有时候只有一部分,这就是半命题作文。比如说:我学会了„„
生:嗯,这不是填空题吗?
师:嗯,是有点儿像。不过,这和我们平时做的填空题不太一样。填空题是填上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半命题作文则是由你补充作文的中心。
生:补充作文中心?
生:老师,我知道,不就是在填空中填上中心思想吗?上面这个题目就可以填成“我学会了做饭”这才知道妈妈平时有多辛苦呀,以后我一定要更听话,更懂事,不再让妈妈操心了。生:这个,不像作文题呀?
师:没错。我们要填的是题目,可不是作文。同学们想一想,以前看过的作文题都有什么特征?
生:嗯,都很短。
生:还有,看了之后能想到很多东西。
师:对啦。作文题目就是这样,既简单,又概括,还能够启发我们的思维,所以,我们在填半命题作文的题目的时候,也要注意做到这几点,不能像刚才那样加上很多话。生:那要怎样填才对呢?
师:这比如说,刚才这个题目吧,它的范围很广,只要是自己学会的是都可以。比如说,学洗碗、游泳、折纸等等。要挑自己熟悉的写,这样既有话说,又不会跑题。同学们,如果让你们来写,会写什么呢?
生:嗯,我会写《学会了洗衣服》、《学会了游泳》,还有《学会了骑车》。
师:你呢?
生:我想说的全部给他抢过去了。
生:对啦,我熟悉的东西别人也知道,要是大家全写一样的题目怎么办?
生:是呀,是呀。老师还以为我的作文是抄的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想避免这样的情况,就要选有新意的、自己印象深的。也就是说要选自己最能写好而又与群不同的内容来写。下面,大家根据今天所讲的内容,认真地分析一下,下列作文题。
作文题:热水瓶的自述
体裁:说明文
写作对象:热水瓶
写作重点:热水瓶的用处、特征、外形、构造。
人称:第一人称。
作文题目:树叶旅行记
体裁:童话
写作对象:树叶
写作重点:树叶旅行时的所见所闻。
人称:第三人称。
作文题目:谢谢你XX
体裁:写事的记叙文
写作对象:XX
写作重点:为什么要谢他
人称:第二人称
师:大家说得很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
第三篇:《怎样写文章》读后感
怎样写行政文章
----读《怎样写文章》之体会
《怎样写文章》这本书收录的文章都是公认的文章名家,如毛泽东、鲁迅、郭沫若、胡乔木、邓拓、胡绳、何其芳、施东向、孙犁等所撰写的专论,而且这本书的编者本身就是一个文章大家,他是中央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主任,著名的经济学家,专著颇丰,对写文章也很有研究。这本小册子原本是他给国务院研究室青年同志编的一本内部学习材料,后被外界所知,索要者络绎不绝,于是就公开出版发行,而且自发行以来,已经四次再版,印数多达几万册,成为从事研究工作和文秘工作,乃至党政干部、科技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必读书籍。
读着《怎样写文章》中各位文章高手的如何写文章的专论,回想自己的写作之路,感觉名家说的每一个毛病自己都好像犯过,说的每一个写作技巧和经验自己都有切身感受。自己从参加工作的那一天起,就一直从事着党政机关写材料的工作,屈指一算,已经二十三个年头了,写的材料有多少,自己也说不清楚,说写文章的经验谈不上,但也多少积累了一些体会和感悟。受文章名家启发,我把自己20多年来写行政文章的体会,今天也拿出来晒晒,期冀名家高手不吝指教。
一、不要急于动笔。行政文章,多数都是命题作文,是受命写作。一般来说,年轻人接受任务后,容易激动,想快速动作,完成写作,受到领导肯定甚至表扬。但往往事与愿违,由于写前没有充分准备,写作过程中容易卡壳,造成写作中断,延误交稿时限。大凡有写作经验的老同志,都不急于动笔,有的只是翻翻报纸,看看简报,有的干脆散散步,等到一定时候,他们就会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完成写作任务。这个时候,你千万别说老同志是偷懒,他们在动笔之前,是在准备素材,打腹稿。所以,我体会初学写文章的同志,一定不要图急赶快,匆忙动笔,在动笔之前应先干好三件事:一是熟悉情况,把与文章有关的政策、法律、资料都尽量的熟悉;二是准备素材,对与文章有关的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掌握涉及到的业务工作的成绩、问题和措施;三是列好提纲,或者打好腹稿,对了解的情况、掌握的动态,如何摆布,想好文章的结构布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和要求。想不明白的事情,肯定写不明白。只有自己想明白了,才能写明白,别人也才会看明白,听明白。绝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走完了这三步棋,动笔写作就会顺畅多了。
二、练好“小品”成“大剧”。写文章与演戏相比,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不要看现在的小品很火爆,晚会离了小品就办不下去。但在多少年前,小品是很难登大雅之堂的,它不过是演员们锻炼演技的训练课目,但没有这些小品的训练,演员们的演技水平就不可能提高,演出大剧就是一句空话。当然,如今小品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演艺品目,那是另当别论的。初写文章,也要像演员学习,不要从一开始就写大文章,而是要从写一个通知、编一期信息、写一则消息开始,练习自己的写作技巧,掌握行政公文写作的基础知识,丰富自己的工作阅历,增长和历练自己的写作水平。就像没有一个演员天生就能当主角一样,也没有一个人天生就可以写大文章。王梦奎在《文章写作杂谈》中说到,“大题目好,还是小题目好?这很难一概而论,大题目可以做小文章,小题目也可以做大文章。文章好不好,不在题目大小,而在有无见解,和见解是否深刻。”“初学者开始从事研究和写作,最好是小题大做,不要大题小做,题目要尽量地具体些,范围小些,对问题的分析则要力求透彻,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的文章,内容能够把握,容易写得扎实。”在行政文章中,我认为最能帮助初学者练笔的是写新闻和编信息,这就像行政 文章中的“小品”一样,选题小,可以写具体,写生动,写扎实。因为再小的一篇新闻稿,一条信息,都是一个完整的事件,初学者通过写这类文章,既可尽快熟悉和掌握机关行政公文撰写的基本要求,又可以尽快熟悉机关业务工作,通过一个又一个“小品”的历练,就可以锻炼和提高初学者撰写行政大文章的能力。
三、写不出的时候不要硬写。写作过程的卡壳现象,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即是经验再丰富的写手,也会出现这种状况。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不要硬写。因为硬写只会是生编硬套,东拉西扯,写出来的东西肯定不会让自己满意,更不会让领导满意。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创作要怎样才会好?》一文中,列出了他自己写作中的八条经验,其中一条就是“写不出来的时候不硬写”。每当这个时候,写作者可以暂停下来,一是看看其他东西,换换脑筋,想清楚了再写;二是打电话,进一步了解具体分管这些业务的单位的情况,充充电,从实际生活中理清思路;三是与其他同志一起讨论讨论,请他们帮助理思路,或许他们的只言片语,能够启发自己的灵感,让自己的思路豁然开朗;四是在写作任务紧的情况下,可以跳过卡壳的问题,先写其它问题,等其它问题都写完之后,再回过头来集中攻克难题,或许这时你可以轻松解决卡壳问题。
四、要站得更高一些。行政文章的特点就是受命写作,集体写作,写出来的东西是代表一个单位,一个机构,一个机关的意见,或者是以单位领导名义讲出去的。所以,写行政文章就要求写作者必须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从宏观上、战略上、全局上去把握,不能把个人的想法凌驾于单位之上。虽然行政文章都是替别人做嫁妆,但要求更高,写作更难。不仅要了解下情,而且要掌握上情,还有熟悉中情,把实际与政策、下情与上情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意见。如果是给领导准备讲话稿,还要谙熟讲话人的讲话风格,已经定稿的讲话稿,有时换一个主讲人,可能就会通不过,还要作进一步修改,这是经常会遇到的尴尬事。对这类文章,我的体会有三点:一是站位一定要高。文章以谁的名义发出,或以谁的名义讲出,就一定要站在谁的高度,要有谁的思维和胸怀,给省长准备讲话稿,就必须站在省长的高度考虑问题;给厅长写讲话稿,就必须站在厅长的高度写文章,切忌不要因为自己只是一个小科员,处在一个处室,就不敢站高想远,自我束缚思维,捆绑写作的手脚。二是不要怕反复修改。一篇好的行政文章,是经过多个环节审核、多人参与修改的结晶。但修改过程中,也总会遇上一些尴尬的场面。多年经验,对讨论材料的会议,没有开始,我就知道许多同志就会提出两条意见:一是材料总体有点长,必须压缩;二是他们分管的业务工作写得不到位,必须扩展。面对矛盾的两条意见,写作者也不知道该压缩哪部分,扩展哪部分。对这些意见,写作者不要急躁,虚心接受,慎重修改。三是要掌握讲话人的讲话风格。有些领导善于讲道理,有些领导喜欢干练一些,有些领导却更愿意旁征博引,所以给这些领导人准备讲话稿,一定要突出领导人的讲话风格。
五、文章要尽量地短一些。我党一直提倡说短话,开短会,写短文章,许多文章名家也都对写短文章有过精辟论述。1946年9月27日,胡乔木就给《解放日报》写信,呼吁报刊刊登的文章要“短些,再短些!”并就新闻稿件、通讯和副刊稿件、研究论文和专文分别提出了控制字数的建议。邓拓在《文章长短不拘》一文中,虽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文章该长就长、该短就短的道理,但还是在文末写到“我们日常写文章,不但应该力求其短,更应该力求其精。”孙犁在《实事求是与短文》一文中说到,“文章短不下来的主要原因,就是忘记了写作上的实事求是。我们提倡写短文,首先就要提倡这四个字,返璞归真,用崇实的精神写文章。”由此看来,大家都比较推崇短文章,这对行政文章更有特殊意义。现在有一种误区,总认为写大文章,长文章,才能显示出写作者的水平和智慧,显得文章才有厚度、有份量。其实不然,文章写长容易写短难,短文章更 能够吸引读者。作为行政文章,主要是用来传达指令,指导工作的,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只要文章的内容准确,越简明越便于指导工作。这是因为,短文章要求在最短的篇幅中,不穿靴戴帽,开门见山,突出重点,措施具体,操作性强,更能显示出写作者的水平。同时,短文章符合精简会议、压缩文件的精神,便于把领导同志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
六、遵从行政文章写作的规律。公文是党政机关按照特定格式并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制发的用以传达意图、沟通情况、解决问题、记载事项的文字材料。根据《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党内公文有决议、决定等14种,行政机关公文有命令、决定、意见等13种,而且根据发文机关之间的关系不同,又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对每一种文种、不同的行文方式,都有一些明确的规定。所以,写行政文章,除领导讲话、调研报告、情况汇报等重要材料外,撰写行政公文是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而这类文章必须遵循公文写作的格式、体例、语言等一系列规定,严格按规定、按程序办理,否则,公文就会不成为公文,甚至闹出笑话。从这个意义上讲,公文写作实质上是一种规范写作。一是格式规范。公文写作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各机关通用的格式写作,各文种有自己惯用的格式,各格式有固定的要求,写作者必须按照这些格式要求起草公文,不能随意创造,不能标新立异。二是行文关系规范。上下级行文、平行机关行文都有一定的要求,发文机关、主送机关、抄送机关等都必须按统一规定标明。三是语体规范。公文用语应简明准确,直书不曲,开门见山,很少用比喻、抒情、夸张等手法。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飞流直下三千尺,凝视银河落九天”,这些在文学作品中很好的语句,在公文中是不能使用的。公文有自成一体的语言风格和逻辑方式。这些,对于公文写作来说,都是必须遵循的。
七、文风要简明干练。行政文章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了行政文章写作的严肃性、庄重性,必须观点鲜明,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语言简练。1955年,毛泽东在给《合作社的政治工作》一文所写的按语中,明确提出了“文章要写得生动和通顺”的要求。1958年3月4日,胡乔木在写文件方法座谈会上,曾提出写好文件的三个要求:一要引人看,要有好的介绍方法,要有吸引人的力量。毛主席常讲,文章的题目和头几句话很重要,首先头几句话就给人家的印象不好,人家就不愿意看。不仅开头引人看,还要人家能够一口气看到底。二要使人看得懂,人家看不懂或不完全懂,就看不下去,看下去了也难得动员他。似懂非懂,目的就达不到。三要能说服人,打动人。如果看完了、看懂了,说服不了人,还是达不到目的的。这三条,看起来好象很简单,但仔细分析,三条标准,一环紧扣一环,环环相连,标准层次递进,要做到绝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写文章必须养成好的文风,不拖泥带水,不穿靴戴冒,不生造硬编,不说大话、空话和套话,坚决屏弃“八股”文风。要坚持实话实说,学会深入浅出的写作方法,把文章尽量写得明白流畅,写得朴实简明,不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不把明白的东西神秘化,不故弄玄虚玩深沉,使人如坠雾里,不知所云。
八、写完之后大声朗诵一遍。修改,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唐代大诗人贾岛与韩愈反复“推敲”出来的名句妙言,到底是用“僧推月下门”,还是用“僧敲月下门”呢?诗人拿不定主意,并边走边做推敲状,正好被时任京兆尹的韩愈撞见,经韩愈指点,确定用“僧敲月下门”,给后世留下了文章反复修改的千古佳话。鲁迅也曾指出,“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孙犁在《芸斋琐谈(七则)》中,就有一篇是专门谈改稿的,他在文章中说,“越到老年,我越相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如果我们读书,不只读作家的发表之作,还有机会去研究他们的修改过程,对我们一定有更多的好处,可惜这方面的资料和书籍,很少很少。”其实,不仅文学作品、经济文章需要修改,而且行政文章更需要 修改。因为行政文章写作本身就是一个集体写作的过程,逐级审核修改是必须经过的程序和环节。对初学者来说,要有不怕别人修改、欢迎别人修改自己文章的态度,并对领导修改的每一个字、词、句和段落,认真研读,反复琢磨,为什么这么改,为什么不那么改,肯定会对自己的写作水平增长大有裨益。对于作者自己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我的体会是写完之后大声朗诵一遍,通过大声朗诵就可以发现文章中的缺点和不足,大凡读起来结结巴巴的地方,肯定是写的不通顺的地方,也就是需要修改的地方。其实,文章的什么地方写得好,什么地方写得不好,作者自己心里都很明白,往往在写作的过程中,不顺畅的地方,或者资料不充足的地方,最后也就是需要修改的地方。所以,行政文章是做不得假的,下功夫认真修改,是写好行政文章的最后关口。
九、勤于读书,善于读书。读书对写作来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王梦奎先生在《文章写作杂谈》中,反复强调,要多读书,会读书。对于读书,我的体会很深,许多看起来可能与自己从事的工作并没有多少关系的书籍,在许多不经意间成了自己写作的帮手。对于从事行政文章写作来说,对许多行业的知识并不要求你知道得多深,但要求许多行业、许多领域都必须知道一些。也就是常说的,不求做专家,但求做杂家。一要学政治。政治是灵魂,写行政文章,离不开政治理论和政策作指导。因此,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经典,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行业政策规定,始终使自己的思想和文章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时代上的先进性。二要学法律。当今时代,是一个法治社会,依法行政是基本国策。所以,行政文章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把贯彻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具体化,变成行业的自觉行动。三要学业务。对自己所在行业的一些专业知识,要有所了解,有所学习,对其基本的知识、基本的概念和基本的理论要有所掌握,否则,写出的文章就会与行业脱离,就会失去指导意义。这方面,我们虽然做不了专家,但应该是一个饱学之士,做到不说外行话,不写外行文章。四要学习经济、历史、地理等其他知识,掌握宏观经济发展方向,从历史、地理,甚至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同时,面对浩瀚的知识领域和众多的书籍,要有选择地学习,对有些知识和书籍可以浏览式学习,对一些重要的经典理论和书籍则要反复学,不断学习,举一反三地精学,掌握其实质和精华,学习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并自觉运用到实践中去。
十、坚持多写、多练。写文章有技巧,但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多写,多练,熟能生巧。王梦奎先生在《文章写作杂谈》中说了这么一段话:古人论兵法,有“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说法,写文章也是这样。很难说清楚文章写作的奥妙,也不能靠读“文章作法”之类的东西把文章写好。往往有这样的情形:虽然学习了理论知识,对于实际情况有所了解,也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但总像窗户纸一样,隔着一层,看不清里面的究竟;一旦捅破了,就会豁然开朗,“通”了。这要靠勤学苦练,而且要经常潜心琢磨文章的奥妙。文章奥妙有时是“只可体会,难于言传”的,非靠自己琢磨不可。这段文字可以说是文章写作的真谛。经常有基层单位的一些同志问我,什么样的人可以写文章,怎样才可以写好文章?我说不好回答。一般来说,有一定文化程度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人,只要肯下功夫,认真钻研,都可以写出好文章。写文章是一项十分清苦的工作。现在,关键是能吃苦、愿意下苦的人越来越少了。又有人问我,是不是学中文的同志,就一定能够写好文章?我回答说,也不尽然。我所熟悉的同圈子里的人,学中文的有,但学其他专业的还居多。20多年前,我在山区小县政府写材料的时候,写作班子五位成员,有两位就是畜牧兽医师,一位农学园艺师,一位机械工程师,只有一位是学师范的。所以,我认为写好行政文章并没有诀窍,只要肯吃苦,肯钻研,经过多写、多练,一定能够多出成果,多出人才。
第四篇:如何写文章要点
作文在中小学是非常重要的,古亦如此,今也如此。古时以科举取仕,平民子弟唯有头悬梁,锥刺股,苦读圣贤书,研习八股文,方有脱去“布衣”,穿上官服之望,那敲门之砖得来颇为不易。今天之高考之激烈较古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对语文科来讲,作文之重要性不亚于古之八股文。高考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了“半壁江山”,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是作文总是难尽如人意,往往拖了语文成绩的后退。写作之“冰”虽非“一日之寒”但高考作文阅卷弹性很大,九十秒钟“定生死”,若能在考前或在考场中注意一些写作的策略,展露其“亮点”,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方法或许可作尝试。
方法之一,题目的设计和拟定。所谓题,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为“额”,额,是人的面部最高的面积最大的显著部分;目,即为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能够窥见人们内心世界的面部。常言道:“题好一半文”,“人靠衣装,文靠题装”。好的题目会让评卷者眼睛为之一亮,顿生好感。拟题的技巧多种多样,利用修辞方法就是一个诀窍。“修辞是作文的魔水”,拟题目也是一样,修辞会让题目异彩飞扬,可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变枯燥为生机,点石成金,如《为诚消得人憔悴》、《若为诚信故,一切皆可抛》、《投之以诚,报之以信》,含蓄深刻,妙趣横生,不看内容,单看题目就已不同凡响,就能打动阅卷老师,就能拿到作文的高分。
方法之二,偶尔使用题记。题记之于作文,犹如男人之领带、女人之头上的一朵花。题记是凸现和揭示文章主旨、情感的句子,贵在简洁含蓄。或引用,或创新。好的题记会显“奇效”之功。《“回声”的启示》题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语)”。《五彩的幸福》题记:“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生活如梦,绚丽多姿”。
方法之三,设计好作文的开头。我国元朝时的乔梦符说:“作乐府亦有法: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高考作文,好的开篇也是成功的一半。文章的开篇要漂亮,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开篇要新颖,要简洁明快,“过场”不能太长,议论文要尽快进入说理,记叙文要像电影一样“早点开演”,“缩万里于尺幅,摄百态于笔端”。古人云:“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古人亦云“立片言以居要”。“要”,即“要冲”文章之开头就是占据文章要冲、要津的地方。《知人者善,自知者明》的作者开头写道:“人在仰视时易低估自己,俯视时易低估别人;得意时易自狂,失意时易自卑。这些对人对己的认识显然都是错误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也贵有知人之明;不可妄自尊大,也不可轻视别人。有道是:‘知人者善,自知者明’”。
方法之四,多用中心句或小标题。高考作文评卷时间紧,任务大,阅卷老师不可能像平时批改作文那样细致,反复地看,往往是“一目十行”,抓观点,找要点,寻亮点。而“中心句”是展示考生主要观点,反映文章要点,显示作文亮点的最佳形式。考生还用小标题来代替中心句,也是一种办法。如《杂,也是一种美》的作者从三个方面来论述的:杂,意味着变化;杂,意味着进步;杂,也是一种美。
同是论“杂”,另一位考生在讲怎样成为“杂家”时,也是从三个角度论述的:要“杂”,就要有海纳百川的勇气和胸襟;要“杂”,就要有贯通古今的眼光;要“杂”,就要有思考,有选择,有提炼,有发展。
方法之五,化用诗文名句进行点缀。要使文章有文采,并有文化底蕴。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恰当地借用和化用诗文名句,“拿来”为我所用。这些名句,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以一当十,可唤起读者的联想与思考。如《幸福是什么》文中有这样一段:“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方法之六,活用生动的材料。在议论文论述中,要做到“有理有据,层层深入”,必须要有充足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值得考生注意的是,叙事时宁简勿繁。旧材料可“以旧翻新”,可“新瓶装旧酒”,可变换角度。《选择》中有一段:“用心灵选择,给人一片绿阴;用意志选择,撑出一道晴空。对生命的膜拜,信心的追求,需要我们选择永恒。滚滚洪水中,勇士选择自身的离去却给了别人重生;浩瀚的沙漠里,勇士选择自身的辛苦却给了别人的幸福”等。
方法之七,言有尽而意无穷---文章之结尾。作文的结尾也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会使文章浑然天成,大添异彩,真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这一笑,可使人驻足,令人心动。李渔曾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笔留连,若难遽别”。所谓“媚语”,即富有文采、意蕴深刻的语言。有文采的结尾,耐人寻味,会让评卷老师爱不释手。
方法之八,人皆有疾,人皆好色,故而要给语言润色增色,使语言富有文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圣人孔子早就说缺乏文采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不会流传久远的。在考场作文中,语言如无文采,就不会感染人,难拿高分,高考作文语体的华美倾向是近年来高考写作的一大动态。高尔基在《家庭美育》中指出:“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准确、明晰和动听。”因为只是准确才能使人信;只有明晰,才能使人晓;只有动听,才能使人易于接受。要做到这三点,离开文采是不行的。无怪有人说:“读有文采之作,如饮醇酒,令人陶醉;读无文采的篇章,味同嚼蜡,食之不得下咽。”
作文即生活,全靠厚积博发,以上八点屠蛇之技,颇似授人以八股,也只因临近黑色六月,黔驴技穷,望广大师生切莫视之如秘籍宝典,亦步亦趋,如法炮制。
第五篇:写文章的梗概
写文章的梗概
训练要求
写梗概,就是把你读过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简略的语言写下来。它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写梗概,能帮助我们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
作文指导
1.选好文章后,认真阅读,看看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这是写好梗概的关键所在。
2.围绕中心,写好梗概。要紧紧围绕中心内容把一些无关紧要的或次要的内容删掉,把一些修饰性的词句删掉。
3.写完后认真修改,看看有没有把主要内容落掉了,或有没有把次要内容没有去掉。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写梗概,就是把你读过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简略的语言写下来。它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写梗概,能帮助我们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
毛泽东早年在上学时,曾读过一本外国名著,原文有十多万字,他工整地在书上写了一万多字的梗概式笔记。如果我们也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经常写梗概,我们的阅读、分析、理解、概括能力一定会大有进步。今天,我们就是要学写梗概。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习作提示、弄清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梗概的含义和写梗概的意义。
2、共同归纳、概括写梗概的基本方法:
① 认真阅读,把握原文的内容。
②理清作者的表达思路,知道每一部分写了什么,确定重点内容。
③指导学生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重点可从方法上引导。比如说可把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概括成叙述性的话;可将动作描写进行筛选后,概括成简明的叙述性语言,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分析、归纳与概括,为写原文的“梗概”做好准备工作。
④引导学生把各部分主要内容连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3、除此以外,还可采用中心提问法来写文章的“梗概”。具体做法如下:先就文章的内容提出问题,再用简练的语言回答这些问题,接着把上面回答问题的各部分内容连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4、梗概要求
1、中心不变。
2、顺序不变。
3、人称不变。
4、语言精练。
5、保留主干。
5、例文
《开国大典》梗概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参加的人数总达三十万人。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主席以设在天安门楼上。广场上汇集了群众队伍。下午三点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三十万人的目光投向主席台。
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乐队奏起国歌。毛泽东主度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升旗时还响起54门齐发28响的礼炮。接着,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海军、步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都经过主席台进行检阅。
阅兵式完毕,人民群众们开始游行。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欢着,欢呼着,退出了广场,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狼牙山五壮士》梗概
在抗日战争时期,团里把掩护群众和主力转移的任务交给了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他们分别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福林〃胡福才。
他们接到任务后,立即开始了行动。五位战士又快又好的完成了掩护任务。面前有两条路给他们选择。一条是主力转移的道路,这条路的好处是可以很快地追上群众和主力,第二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这条路的好处是可以不让敌人发现主力转移的道路。走那一条呢?五位战士在沉思着......突然,“宋学义说:班长,你说怎么走就怎样走!”班长看了看身后,发现敌人紧跟在后,说:"好,我们要把安全留给群众。走第二条!”
战士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带”上棋盘陀,个个都热血沸腾的跟在班长后面。他们利用有利而又险要的地形跟敌人打开了拉据战,他们牵制着敌人,把他们当成了主力来战斗,而且让敌军派飞机大炮来战斗。
最后他们子弹打完了,还剩下一颗他们边区制造的手榴弹,粮绝弹净的时候,敌人喊起了:缴枪罗!缴枪罗!班长马宝玉扔出了那颗手榴弹.......最后他们把自己的枪砸碎了,扔到了山谷下去。班长马宝玉说:“我们宁愿跳崖而死,以不宁愿被敌人打死!”说完,马宝玉从悬崖上跳了下去,其他的战士也相继往下跳。这五个战士为中国的解放事业现出了年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