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爱和行动为山区孩子送去希望纪实故事
她从繁华都市走到贫瘠山村,把一颗爱心根植在大山里;她用自己最炙热的青春书写当代青年的理想和追求,用爱托起山里娃的求知梦,她就是“最美乡村教师”─孙影。
深山寻梦
孙影是在父母呵护中长大的,从小衣食无忧。大学毕业后,她到一家大型国企当会计,每天过着中规中矩的安逸生活,可她说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2005年底,孙影独自离开家乡南下深圳打拼,偶然的一次机会,她看到招募志愿者赴山区支教的消息,便激动地报了名,经过层层筛选和面试,孙影从众多志愿者中脱颖而出。
2006年8月,孙影劝说了担心的父母,婉拒了深圳公司的挽留,怀揣寻梦的喜悦踏上了漫漫的山村支教征途。
为爱驻守
孙影支教的是贵州大方县大水乡鞍山小学,这里没有水泥地板,没有校门、没有讲桌、没有教具、没有一扇玻璃完好的窗户,全校167个孩子里找不到一个穿戴整齐、收拾干净的。孙影刚到鞍山小学的那天晚上,学校恰好停水停电,就连当时惟一的“电器”─电灯,也没能派上用场。
后来,由于水土不服和劳累过度,孙影浑身过敏发肿。村里没诊所,医生从很远的地方过来,给她输上一瓶消炎抗过敏的点滴就走了。半个多小时后,她的手背胀痛得厉害,才发现针头已经刺破了血管,药水正向肌肉浸透。从未碰过针头的孙影闭上眼睛,咬牙拔下了针头,再用肿痛的右手给左手扎针。那一晚,孙影一直疼痛哭到天亮……
山里孩子学习基础差,并且只用方言交流,为了纠正孩子们错误的拼读习惯,孙影不厌其烦地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教,一遍一遍地讲,直到学生们都掌握了拼音读法能够识字写字为止。为了表扬孩子们的进步,她经常用自己的生活费给孩子们买文具作为奖励。
2007年9月,孙影第三次出现在支教队伍中,也就在那一年,她多方奔走,积极联系深圳、北京各地的爱心人士捐助教学设施。终于,由爱心企业家们捐建的鞍山小学新教学楼投入使用,从那之后,鞍山小学开始升起了国旗,响起了国歌。
每当其他志愿者结束支教活动一个个离开时,孙影都会报名参加下一批的活动。每一学期开学前夕,孩子们总是会挂念孙老师会不会回来。有一次,孙影正在东北老家度寒假,这天晚上一对12岁的孪生孩子走了3个小时的山路赶到乡里给她打电话,当孙影接通电话的那一刻,俩孩子却不知道说什么,只说:“想听听你的声音……”
牵线搭桥
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2008年起,孙影把主要精力放在采集求助信息、联络爱心捐助上,成为了一个整合各方爱心资源的“公益中介”。
六年来,她徒步几千公里,走访了大方及赫章山区的8所贫困学校,家访了400多名贫困学生家庭。每学期开学前夕,她都要将爱心人士捐助的助学金,集中发放给登记在册的贫困生。
2008年,一名贫困学生考取了北京科技大学,可是家境贫寒支付不起学费,眼看开学日期临近,孙影便取出从家里带的全部生活费交给他,那时候,她自己身上只剩下120多元了。
此后,孙影筹集爱心捐款陆续兴建了金城宝希望小学、深惠茶友希望小学、春澜希望小学等7所希望小学,目前还有两所学校正在筹建中。
为了能尽心尽责地用好捐助人的每一分钱,在修建过程中,各个环节孙影均全程参与、严格把关。在她的感召下,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爱心人士通过她在贵州贫困山区开展公益项目,为了保证项目的公益性,她拒绝在其管理的公益项目中领取任何酬劳和补贴,并公开承诺:“一分钱,我都不会乱花”。
无怨无悔
长期以来,孙影都在不停地辛苦奔波,由于体质差,加之营养不够,她患上了严重的风湿关节炎,每逢阴雨天,手腕、膝盖骨等关节处就疼痛难忍,心脏和眼睛也出了毛病,但她无怨无悔。
她的无私大爱也赢得孩子们的认可。有一次,她去县城买黑板,在返校的路上被前方一辆坏在路上的车堵住了,直到夜幕降临那辆车还没有修好,正当她感到害怕无助的时候,伴着几束手电筒微弱的灯光,她听到了孩子们一声声亲切的呼唤:“孙老师,你别怕,我们来接你了!”那一刻,孙影流泪了。
大山给了孙影太多的磨练,也给了她坚持的信念与力量。“只要能为更多的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我的付出就值得!”
第二篇:用行动去维护公正纪实故事
2011年5月下旬,在阿根廷举行了一场拳击比赛,由当地一名拳击手迎战来访的另一名拳击手桑德斯。两人名气在世界拳坛影响不大,但实力相近,因此比赛场面相当火爆。由于有本土选手参赛,现场观众座无虚席,拳迷们几乎一边倒地为本土选手加油助威。两位选手也没有让观众们失望,他们不惜体力,各施所长,从第一回合开始,就展开激烈的肉搏战,对攻场面令人感到眼花缭乱。
比赛结束后,裁判站在两位选手之间,拉着他们的胳膊,静候选手的最后得分。两位拳击手也屏息静气,等待着裁判的最后裁决。激动人心的场面最终到来:三位场边裁判一致判定主场拳击手以微弱优势获胜。观众们山呼海啸,桑德斯一脸沮丧。
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名本土拳击手并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在取得一场艰难比赛的胜利后欢呼雀跃,而是冲向裁判席,与三位边裁争论起来。他愤怒地指责边裁:我配不上这场比赛的胜利,桑德斯才是这场比赛的胜利者,你们之所以判定我是胜利一方,是因为我是本土选手,我不需要你们偏向!
场上罕见的一幕,令观众和裁判都目瞪口呆,大家都认为这个获胜者疯了!而这名“疯子”接着做出了更加疯狂的举动,看到裁判不愿意更改比分,他在台上向观众大声宣布:“桑德斯才是胜利者,我反对偏向本地选手的判决。我无论如何都不是胜利者!”本土选手的异常举动,令刚才还沮丧万分的桑德斯十分吃惊,又感动不已。桑德斯说:“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我不知道谁赢了,但是我真的没有预料到他能做出这样的举动。他是一个诚实的人,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我担心当地观众会为他的这一举动生气。”事实证明桑德斯的担心是多余的,裁判虽然没有改变最终的裁决结果,但是全场观众对本土选手的诚实报以持续而热烈的掌声。
这名拳击手的行为,就像安徒生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里那个男孩一样,给那些判罚不公的裁判一记响亮的耳光。近些年来,在竞技场上,主场优势是大家默许的潜规则,受害者自认倒霉,受益者tG安理得。由竞技场延伸到社会,面对种种不公,多数人都已熟视无睹,甚至把“不要指望这个社会会公平”作为人生的箴言。“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我们有必要尽其所能地去争取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这才是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公平是争取来的,麻木的旁观只能让不公有恃无恐。我们有必要记住那个敢于站出来维护公平和道义的阿根廷拳击手,他名字的全称是:塞巴斯蒂安·埃兰达。
第三篇:用爱点燃残疾孩子心中的希望
用爱点燃残疾孩子心中的希望
我叫王淑丽,在登封市聋哑学校工作,我所教的孩子都是聋哑孩子。虽然他们没有听力,不会说话,只会用手语和一些简单的、不清楚的词来表达他们的意思。但是他们也很可爱,他们同样有正常孩子的希望、正常孩子的向往。我爱他们,更爱我所从事的特殊教育事业。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以身作则、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把我班的学生教育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而努力。
一、重视德育,悉心培养
聋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由于听觉障碍和语言缺陷,造成他们与正常学生比较起来,对抽象的概念知之甚少,理解肤浅、道德判断水平偏低、行为更加幼稚。因此,德育教育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我班有个学生,特别调皮、贪玩、厌学、挑唆同学做坏事,在学校影响很坏,也给班集体的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经过多次的面谈以及和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发现主要是家长管教不得法,致使孩子一发而不可收拾。我从他的谈话中也看出他脑子很聪明,我决定对他采取发现优点教育法,他很有管理才能,同学都很听他,于是我让他担任我班的纪律委员,让他自信并且自律,最后他终于被老师的真诚所感动,成了一个遵守纪律的学生。事实上一个孩子的进步决不是直线的,这中间会有许多次反复,我也深深地理解这一点。在此后的一段时间,他的确有所变化,可是没有过多久,他又忍耐不住了:在我出去学习的一段时间里,他又一次和老师顶架。回来后,我并没有急于批评,而是耐心地教育,终于使他对自己的错误有了深刻地认识,并向老师承认了错误,下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现在我又委以重任,让他担任班上纪律委员。由于老师的信任,他工作起来也非常卖劲。每天来到学校走进教室就开始维持纪律,俨然一个小老师的样子。此外我还指定专人帮他学习,并抓住他头脑灵活的特点,给他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有了自信心。而且一有时间我就和他谈心,跟踪了解他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进展;给他讲父母生活的艰辛,使其明白做子女的不应该再为父母增加负担,只有他学习好了,让家里人少操心,才能为家长减轻压力。我还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课,尽量让他快些赶上。
二、平等对待,用爱温暖每一个孩子
对于班里的后进生,我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从不歧视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家访,和学生一起谈心、交流、沟通。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思想上教育他们,用爱心去呵护他们那颗易碎的心,鼓励他们振作精神,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曾教过一名学生,他不仅学习差,而且还经常拿别人的东西,学生和老师都不喜欢他,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亲自到他家里和他的家长共同制定教育措施,同时还多次找他谈话,讲做人的道理,讲同学的友谊,讲家长对他的希望,并设身处地的谋划他的将来。在我的帮助和教育下,终于使他战胜了自己,改掉了坏毛病。后来针对这件事我在班里开了一个主题班会,讨论以后再遇到类似事情的时候应该怎样处理,从此班里再没出过同样的事情。在这许许多多的点滴小事中,我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让他们在班级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获得了心理上的自信,也使每位学生知书达理、自尊自爱、明辨是非、遵纪守法。
三、爱岗敬业、以身作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2007年,是我最难忘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失去了我至亲至爱的母亲。在母亲病重期间,为了不耽搁学生的学习,我总是到校上完课才去医院照顾母亲。同病房的人看我很辛苦,问我:“你为什么不请假呢?”我笑笑没有回答。是啊,我可以请假,领导也说了我什么时候要休息只管说,可我知道,我无法放下他们。那段时间里,我从医院到学校两点一线的奔波,直到母亲去世,我整整瘦了十来斤。母亲病重期间我还参加了一次义务献血,以至于我体力不支而病倒了(腰部出带状疱疹,医生说这是因为身体免疫力急剧下降造成的)。但我仍坚持上好每一节课,正是由于我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我班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但没受影响反而进步明显,班内学风浓厚。是啊,“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成功都离不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这话一点都没错,看到学生一天天的成长和进步,自己那所有的伤和痛、累和苦都化为乌有,烟消云散了,留下的只有那心灵的满足和惬意。
四、奉献特教、无怨无悔
爱与人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普通教育离不开爱,特殊儿童的发展更需要爱来浇灌。对教育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让我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即使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连续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已经习惯了快节奏地工作生活,始终以满腔地热情投入工作。我在多年学习、钻研、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了聋儿教育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尤其要注重学生情感教育。残疾儿童由于缺乏与家庭、社会的交流沟通,普遍存在性格孤僻、猜疑多嫉、情绪低沉的特点。对他们的教育必须以情动人,用情感化,只有达到师生的情感交融,才能取得教育的良好效果。
特殊教育任重而道远,只要还有一个孩子需要我的帮助,我都会用我的爱心、真心、耐心、悉心,去迎接每一个挑战,去滋润每一棵幼苗,无怨无悔、永不放弃!
第四篇:用爱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用爱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永远眷恋且永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老师。”正是通过家庭教育,家长把自己崇高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经验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下一代,并将伴随孩子走完全部人生旅途。
一、品德教育,从父母自身做起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父母应该积极为孩子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同时,父母应当经常在行为、举止和谈吐等方面给孩子树立一个最好的榜样。
我有一个邻居,经常抱怨他家的孩子“贪玩”、“淘气”、“不好好学习”。有一次,因为儿子考试两门功课不及格,夫妻就共同收拾孩子,弄得孩子哇哇乱叫。我忍不住,就过去批评他们:“整天让孩子好好学习,你们好好学习了吗?你俩招集一群人打麻将,却让孩子做作业,他能做得下去吗?”尽管我言辞激烈,但他们夫妻俩一声没吭。从那以后,再没有听到他们打骂孩子,屋里也没有了麻将声。
还有一件事,也是我亲眼所见。一个父亲,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过马路。孩子说:“从斑马线上走吧。”父亲说:“现在路上又没有车,绕那么远干什么?”说着,父亲就拉着孩子的手,从马路中间穿过去了。
一个孩子的道德品行如何,与其家长的榜样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家长爱学习,孩子就爱学习;家长爱劳动,孩子就爱劳动;家长乐于助人,孩子就乐于助人;这样的看法未免绝对化了,但确道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道理:家长是孩子的老师,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二、习惯养成,从点滴小事做起
叶圣陶老人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最近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那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呢?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关键在于了解孩子。作为父母,应当善于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当孩子做出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时,父母不是当即质问或训斥,而是平心静气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经过这样的思考,父母就容易了解孩子,就能慢慢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一般的情况下,通过奖励和惩罚(注意:绝不是体罚,“惩罚”孩子是一门艺术!)反复几次,一个好的习惯就可形成了。
(二)、培养孩子在学习中勤于思考、敢于攻关破难的习惯。有的孩子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教师或父母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要代孩子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神色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孩子敢攻克困难。此时,家长任何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都可以使孩子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三)培养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是有严格时间规定的,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有关调查表明,学习好的学生,一般都在严格规定的时间内准备功课,这样做主要是使学生形成一种时间定向,一到什么时候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愿望和情绪。
(四)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孩子有不懂的地方,家长不要埋怨孩子为什么不懂,更不能加以斥责,要鼓励孩子提出什么地方不懂,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帮助他们动脑筋,切忌烦躁、死记硬背或放下不管。
(五)培养孩子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经常督促孩子按时复习当天课程,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是帮助孩子巩固当天所学知识,为第二天上好新课打下基础的好办法。如果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巩固,甚至没有学会,日积月累,在学习上就会产生积重难返的大困难。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总结的系统学习方法。
(六)教育孩子养成做完作业细心检查的习惯。做作业时一般都是整体知觉在发挥作用,不少孩子只顾赶进度、出思路,很少顾及到一些细节问题:在作业中常常出现差错,不是写了错别字,就是、看错运算符号或者少做了习题;做完作业之后,应该教孩子及时从细微处检查是否有漏洞,家长最好教会孩子检查的方法,如看看是否漏题、漏答、漏单位等,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拿破仑·希尔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一句话,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三、情感沟通,从平等交流做起
父母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在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已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加了吗?”每当我这样问女儿的时候,她总是十分兴奋的向我汇报一切,当她说出自已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她的意见,与她商量办,给了她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
(一)沟通的时机
首先一定要选择孩子有沟通的欲望时候,如孩子在取得成功,高兴的时候,家长要学会与他们分享;在孩子遇到挫折,受到伤害时,要主动爱抚、关心;当孩子做错事时,家长要告诉自己,人的成长需要经历,甚至需要创伤......;
其次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当孩子出现了令家长不满意的行为时,家长很容易情绪失控而发怒,经常出现过激的言行,事后又后悔自己的不理智给孩子的身心造成的伤害。
(二)沟通的内容
以孩子要沟通的内容为中心,家长要把自己的观点、理念隐藏其后。应该和孩子谈谈学校的奇闻轶事,电影、电视的动人情节,时尚音乐的感人之处,尽量使孩子在学习之余处于休闲的状态,使他们的身心尽可能地放松。切忌反复讲诉功课等学习方面之事。另外,在与孩子交流观点时,可以用商量的口吻表明自己的观点。不要专注于判断是非对错,或与孩子互相怪罪。当孩子被尊重时,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这能够很好地拉近心理距离。家长所要表达的态度、观点,孩子也才能思考、接受。
(三)沟通的技巧
恰当运用一点非言语交流技术。沟通除了通过言语,还可以借助动作、表情和姿态等非言语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拥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种全身心的休息。还有耳语,耳语比正常的音量表达更加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动人。因为仅耳语的姿态而言,就已经表明两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了。如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拍拍他的头,再把手轻轻放在他的肩膀上,注视他的眼睛,说:“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会在你身边支持你的。你知道你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吗?我们知道你能行的。”看起来不经意的动作,简单的话语,会给孩子送去去温暖,送去力量。
有关专家在“沟通的好坏与孩子的成长”的研究中指出: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打斗逞强;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充满自信;赞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爱人爱己;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把握目标;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会对别人多一份关爱;
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是不过分的,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理应尽心竭力,让孩子从小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父母把广博的爱、理智的爱、健康的爱教给孩子,为孩子的幸福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姓名:许仁红
单
位:陵县滋镇三联小学
联系电话:***
第五篇:让智障孩子用双手创造价值纪实故事
3月初的一个下午,在回龙观的地铁口,我们见到了爱心农庄的创始人张宇。一番寒暄后,张宇开着他那辆96年的林肯带我们去找一个可以聊天的地方,突然车在路上抛锚了,张宇带些自嘲地说:“我这战马跟了我多年了,爱心农庄从筹划到现在它都一直跟着我,抛锚是为了提醒我有时候不要太忙,要停下来等一等……”
智障孩子需要实习基地
2006年12月,北京市智光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室,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清晨的宁静,王丽娟接起电话,另一头是一个急促的声音:“王校长,你赶快过来,去年从你们学校毕业的刘明(化名)因被工作单位辞退跳楼自杀了!”
当时在场的还有同样在智光学校工作的张宇,他陪同王丽娟驱车赶往医院,满身是血的刘明被救护车送到了医院。遗憾的是,刘明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张宇是一名海归。在2000年3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认识了国内一所智障学校—智光学校的校长王丽娟,并成为了这里的一名义工,尽自己最大努力出钱出力。刘明事件让他看到,很多智障孩子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由于没有实习的缓冲期,大多很难适应工厂的环境,必然面临种种困境。他们甚至连一个真正的落脚点都没有。智障学校的孩子们要就业,光学习文化知识还不够,他们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
张宇开始筹划,如何让这些孩子用劳动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他想到开一个农庄,因为它可以形成一个有机的产业链,提供的岗位比较多元化。
没有基金会支持,张宇把父母留给自己在南三环的住房给卖了,自己住在学校一个羊圈改造成的简易房内。他每天开着自己那辆破林肯,跑遍了北京郊区,对比了50多家农场。最后,终于看中了位于昌平凤凰岭下白虎涧村的一大片土地,每年租金45万。
有了钱后,张宇开始发动大批的志愿者过来帮忙。那片地荒废了5年多,要对土壤进行改良,还有拉水、拉电,工程预算。那段时间,张宇成了二手市场的常客,因为连一个门把手都要张宇亲自买。
2010年5月份,一座为智障人群搭建实习、就业平台的“特奥爱心农庄”终于在白虎涧村落成,并迎来了现在农场中的第一批20个智障孩子。这些孩子都有近半年的实习期,可以在这里进行农业生产、产品加工、餐饮服务、零售物流、艺术表演等多方面内容的学习与实践。
爱心农庄种植了蔬菜、水果,还养有家禽、家畜。张宇还给农庄建立了配套设施,跑马场、鱼塘、餐厅、客房、培训、露天剧场等设施。
让爱心农庄突破重围
在张宇看来,做慈善不仅仅是捐钱,那样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真正的慈善,应该帮他们学会生存、成长和发展。在爱心农庄,老师们不仅要教会孩子们工作技能,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还要培养他们的社会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爱心农场每个孩子的生活和教育费用大概是1500元,而农场每个月还要返补给一个孩子1000余元,这样维持农场的收支平衡就非常艰难。但令张宇感到欣慰的是,农场第一年就取得了大丰收,张宇带着孩子们去农场采摘,他们一个个乐得手舞足蹈。
之后,张宇采取多元化发展之路,一方面开展绿色农庄项目,让城里人来农庄体会吃住行、采摘一条龙服务;同时,利用自己在海外生活的经历,在北京各大外国人社区推广自己的有机蔬菜。
农庄运营的第二年终于得到了一些赞助:2011年4月份得到了英国德威学校的一笔赞助,8月份得到福特基金会的赞助;同时还有两笔政府部门的资助,一个是残联的,一个是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爱心农场在张宇的不懈努力下迎来了属于它的春天。
让他们的劳动有价值
爱心农庄与其他度假村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你很快就会发现,这里的服务员看上去有些与众不同,他们有的身体不太协调,有的说话口齿不清晰。可是,像正常人一样为别人服务是他们的梦想,在无数次艰难的训练下,他们学会了叠被子、拖地、刷碗;学习种菜、施肥、采摘……
张亮(化名)是农场的一个实习生,他的任务是打扫楼层的卫生,可是,有时候这个可爱的孩子会忘了换水。张宇告诉他,这就像马拉松比赛,你走到那儿穿过条线,就算你赢了,然后你就准备下一个比赛—换水。这个孩子很快就学会打扫整个楼层的卫生了。
也许你不会相信这片占地100亩的农庄里,大部分的劳动成果是由一群智障孩子创造的,虽然有很多志愿者和老师的帮助和培训,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些孩子学会了生活,更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有几个孩子经过近一年的实习,在张宇的推荐下,到一家五星级酒店就业—做员工宿舍保洁员。张宇还会让一些老师跟着去指导,直到他们能融入生活,融入工作,这些老师才会离开。
张宇对记者说:“我爱跟他们在一起,跟他们在一起是完全放松的状态,在这片世外桃源里,看到他们用劳动创造的价值,我觉得很快乐;而且他们很知道关心我:有一天,我累得躺在休息室的椅子上睡着了,那群可爱的孩子足足给我盖了10床被子,因为他们都爱我,所以一人盖一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