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惯养成在于有计划的培养中论文
大班的小朋友马上就要毕业了,家长们在为孩子担心学习习惯养成的时候,我们班的老师已经开始了有计划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习惯养成在于有计划的培养中。过去家长们老是问:老师,今天的作业是什么?老师怎么孩子的作业本都不知道拿出来,还在书包里?……整天回答家长们的这些问话,也够我们班老师忙碌的了。
现在呢,家长们谈起这些学习习惯总是脸上笑呵呵的:
甲:一到家就知道要完成自己的任务,象模象样的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乙:每天都是他提醒我要做作业了。
丙:现在自己收拾作业本,学习用品还知道要放在固定的地方。
家长们看到孩子的变化,不知道老师们是怎样让孩子发生变化的。我们做的是什么呢?先是分析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的障碍:听题困难。针对这点,我们就用了很多的形式和方法来对孩子们进行培养:每门课中对所学内容的练习加以巩固,孩子对所学把握的好自然就容易记住作业了;孩子听题时会分心,我们就用谈话、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们养成倾听的习惯……,幼教之友《习惯养成在于有计划的培养中》。孩子们在老师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中逐渐地发生着变化,家长们也自然感觉到了,所以他们对老师说时自然充满着得意之情。
家长在我们耳边的絮絮叨叨已经换了内容,让我们轻松不少。不过平时我们可就不轻松了——
每天,我们把孩子们的劳动当作大事来谈,谈他们的努力,展示他们的成果。说实话,哪个孩子不爱有顶大帽子戴戴?每天老师都给他一朵红花,一个在集体中示范的机会。又有哪一个孩子不想得到这样的荣誉呢?小朋友们想表现自我,老师们很细心地评价每一道题,手把手教孩子怎样看题,做作业。在集体修改中又怎样不感到自卑,老师的照顾细致又是细致。因为我们不想让哪个孩子丢失什么,因为他们是孩子。
现在孩子们的入学准备工作还要我们做很大的努力,我们会更细致地做好。在此时我们听到一位家长充满责任地说:“看孩子这么认真,我可真是要把精神提起来了。”当时我真是觉得孩子们了不起,因为他们让家长们改变了很多。同时我觉得自己的劳动更是有所值!
第二篇:养成习惯的论文
小学生日常文明礼仪行为养成习惯养成的研究
有时我总是这样问自己:“我应该如何去教好我的学生呢?”用语言来播种、用粉笔来耕耘、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让学生的每一堂课都充满爱。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学生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
因此,我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棱直射进来,轻柔的音乐流淌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孩子们陆续走进教室,井然有序地开始一天的学习。想一想,这该是一个多么和谐的氛围啊!但,这必须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保证。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他们的良好行为是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简言之,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
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注重校园环境布置,让校园内处处渗透礼仪教育内容。
环境影响人,环境教育人,好的教育氛围可以塑造一个好的人才。“孟母三迁”,这个典型的故事,也是鲜为人知,古往今来有许多教育学者,都是特别强调环境的熏陶作用。我们在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是这样做的:
(1)在楼梯口,食堂等设置“礼貌用语”警示牌,设置“礼仪教育”专用橱窗,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等宣传阵地,宣讲礼仪知识,营造礼仪教育氛围。
(2)组织学生在教室的墙报、黑板报中出示一些有关文明礼仪的宣传画、短文、诗歌、谚语、名言等,让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有意无意地读读看看,逐步让学生知道“礼仪”是展示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3)设置校园礼仪岗、礼仪监督员:上学、放学时,在校门口、楼梯口、设置礼仪岗,主动向老师或同学问好,打招呼,敬队礼,说问候语(“老师,你好!”“同学们好”“老师再见!”“同学再见!”等),由督查学生对学生在校的礼仪行为表现进行监督和教育,并作好记录,每周学校和各班将分别给予总结。
二、教师带头树榜样,培养礼仪习惯。
我们的老师也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低年级学生上课比较好动,想让学生上课做端正,我们老师就要做好示范。
三、从“坐、立、行”起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活动,离不开“坐、立、行”这些最基本的行为动作。虽然每个学生的行为动作都不一样,但是“坐、立、行”的姿势总有个规范。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要通过长期的训练,逐步使之内化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其实,一个人“坐、立、行”的姿态很重要,它不仅反映了人的教养、气质,而且直接影响着别人对这个人的评价与看法。当然,对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是有影响的。
四、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入手,培养文明的礼仪。
学生的文明习惯可以体现在文明的交往中。小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现。文明礼貌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而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又是一个小学生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应当从很具体的见到老师、父母主动称呼,帮助父母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小事、小节做起,逐渐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这也是社会文明交往的重要根基。
五、从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爱家乡开始,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怀。
小学生对爱国主义这个概念还很难理解。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应坚持低起点、重实际的做法。首先,引导学生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在学校,要主动地关心和帮助同学,尊重和理解老师;在家里,要尊老爱幼,关心邻里。还要引导学生懂得爱护班级、爱护学校这个集体。因为,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个人只有在集体之中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既然集体为个人的成长创造了条件,那么个人作为集体的一员,就应当为集体出力、争光。再进一步,就应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人文、风俗和家乡面貌的日新月异,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与关心,并在学生们的心中埋下一颗将来要为建设家乡流汗、出力的理想的种子。这些都是爱国的具体表现,也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所能接受和体会的。我们应当从这些“小处”着眼,萌发起同学们高尚的爱国情怀,并使之逐渐成为一种理想和信念。
六、从勤学好问,热爱劳动抓起,培养现代人应有的基本品性。
勤学好问,热爱劳动,这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前提。小学生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应该让他们深深地懂得,人的进步与发展靠的是勤学好问、热爱劳动。读一篇课文,就应该要求学生一句一句,富有感情地读;抄写词语,就应该强调,一笔一划把字写好;扫地,就要扫得干干净净;排课桌,就应该排得整整齐齐。这就是习惯,也就是做人的基本品性。
第三篇:你的成功在于你每天养成的习惯
http://www.xiexiebang.com/news/(长成国际商学院)
你的成功在于你每天养成的习惯
要成功,就马上准备有所付出吧!这就是每天你应该养成的习惯。
1、不说“不可能”;
2、凡事第一反应: 找方法,不找借口;
3、遇到挫折对自己说声:太好了,机会来了!
4、不说消极的话,不落入消极的情绪,一旦发生立即正面处理;
5、凡事先订立目标;
6、行动前,预先做计划;
7、工作时间,每一分、每一秒做有利于生产的事情;
8、随时用零碎的时间做零碎的事情;
9、守时;
10、写点日记,不要太依靠记忆;
11、随时记录想到的灵感;
12、把重要的观念、方法写下来,随时提示自己;
13、走路比平时快30%,肢体语言健康有力,不懒散、萎靡;
14、每天出门照镜子,给自己一个自信的微笑;
15、每天自我反省一次;
16、每天坚持一次运动;
17、听心跳一分钟,在做重要的事情,疲劳时,紧张时,烦躁时。。
18、开会做前排;
19、微笑;
20、用心倾听,不打断对方的话;
21、说话有力,感觉自己的声音能产生感染力的磁场;
22、说话之前,先考虑一下对方的感觉;
23、每天有意识赞美别人三次以上;
24、即使表示感谢,如果别人帮助了你的话;
25、控制住不要让自己作出为自己辩护的第一反应;
26、不用训斥、指责的口吻与别人说话;
27、每天做一件”分外事“;
28、不关任何方面,每天必须至少做一次”进步一点点“,并且有意识的提高;
29、每天提前15分上班,推迟30分下班;
30、每天下班前5分钟做一下今天的整理工作;
31、定期存钱;
32、节俭;
33、时常运用”头脑风暴“,利用脑力激荡提升自己创新能力;
34、恪守诚信;
35、学会原谅
第四篇:学习习惯养成计划
五(1)班数学学习习惯养成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的逐步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做到动力系统与情感系统,智慧系统与行为系统相整合,从而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终大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一、课前预习习惯
1、课前预习课程,每天晚上和上课前,都要将要学习的课程做简要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书上做不同的标记,如:重点的内容在文字下面标“_”,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并在字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重点地学习。
3、预习时要精力集中,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二、课堂学习习惯
1、课前或前一节课后将课本、练习本、文具盒及其他学习材料准备好,左边的放在书桌左上角。上课铃声响,静坐齐唱歌曲,等候教师上课。
2、学会正确地使用铅笔和钢笔,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注意用笔卫生。
3、课堂上认真接受教师指导,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4、积极踊跃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说话完整,口齿清楚,声音洪亮,仪态端庄。、5、有疑难问题时,及时举手发言。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并能阐明自己的观点。
6、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讥笑别人的错误。
7、善于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8、学会记课堂笔记,按时完成课堂作业,书写认真、工整。
三、读的习惯
1、养成不动笔墨读书的习惯,读书要有所思、有所记,有所用。做好读书笔记。
2、培养广泛阅读的的兴趣和习惯。
3、高年级学生要学习多种阅读方法,如精读时将重点内容圈出来,疑点标出来,有选择地记诵某些内容,略读时一目十行等。
4、学习数学阅读的方法,如应用题要读3—5遍等。
四、写的习惯
1、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足安、臂开”,一手执笔,一手按住本子。
2、做到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在作业本上乱涂乱画,养成写字垫纸的好习惯。不用修正液、修正带。
3、做作业时专心,不边玩边写,不边吃边写,书写时先想好再下笔。
4、书写要注意保护好视力,要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膛离书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5、写完作业必须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五、习惯养成措施
1、给孩子提出要求,并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同时要进行训练,没有训练就谈不上习惯的培养,养成的意思就是要训练,训练中非常重要的是示范,告诉他怎么做,而且给他做样子。
2、激励,强化。对于孩子来说,习惯的培养就是在老师、父母无数次的肯定中得到强化。要无数次肯定。
3、欣赏。作为老师,孩子做了以后,鼓励他,表彰他,欣赏他,这些都是为了强化他习惯的养成.4、班主任重点讲解,时时监督,天天训练,以便使学生的学习习惯的规范和自觉。
5、第十三到十八周作为训练月。
总之,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懈,希望学生能在自身的努力学习和教师的监督下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余庆县松烟小学 2017年9月8日
第五篇:《习惯养成有方法》心得体会
《习惯养成有方法》读书心得
西上庄完小 张静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养成好习惯会使我们受益终生,但一旦养成坏习惯,就会使我们受害终生。读了《习惯养成有方法》之后,我学到了许多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
文明习惯,重在养成。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一是要进一步突出做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及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交往规则,提高交往能力,形成正确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提高学生社会化水平和社会适应性。二是要突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三是要突出生活习惯养成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阅读习惯,重在引导。在阅读中学会求知,要每天拿出半小时的时间来阅读。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用读唐诗哄她睡觉,到子女能独立阅读,他们的阅读习惯已经养成,阅读效果也渐渐显露出来, 背东西速度较快,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强。刚开始可以选择孩子喜欢的书,大一点的时候,大人可以引导他读你期望他读的书。在学校时,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的习惯;针对不同要求采取多种方式阅读的习惯;乐于和善于思考、总结的习惯;勤于自学的习惯;善于观察、勤于动手的习惯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习习惯,重在培养。预习,就是要求小学生把不认识的字、词画出来,通过查字典理解它们,并写下字音和意思;对关键的字、词句子或段落圈画批注等。通过课前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新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点、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新课。因此,预习为学生学好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小学生的特点是学得快,但忘得也快。所以,只有课后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才能加深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才能系统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在复习中,要求小学生一边复习一边将重点、要点记在笔记本上,勤动脑与勤动手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预习,就是要求小学生把不认识的字、词画出来,通过查字典理解它们,并写下字音和意思;对关键的字、词句子或段落圈画批注等。通过课前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新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点、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新课。因此,预习为学生学好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小学生的特点是学得快,但忘得也快。所以,只有课后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才能加深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才能系统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在复习中,要求小学生一边复习一边将重点、要点记在笔记本上,勤动脑与勤动手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生活习惯,重在激励。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先确定一些,小目标学生容易达到,因此学生很快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对良好习惯的养成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学生从不注意观察到观察比较全面;观察别人的同时,注意检查自己、教育自己;由不关心集体荣誉到为了集体荣誉敢打破情面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班集体中的每一员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既是观察的主体,又是自我观察的对象。每位学生都有表扬、批评别人的机会;又有被别人表扬、批评教育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要被别人表扬、有资格批评别人,首先必须自己做好。培养小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教育,是实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在家里可以在让孩子做家务中学会生存。懂事的孩子是做家务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愿意做也要做,大人进一步孩子就退一步,你代替他做得越多孩子就得到的越少。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说教出来的,而是在反复训练的基础上逐步养成的。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这将会让每一个学生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