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梅现代散文
“三梅”是指:“克梅、才梅、志梅”,她们是我教过的三位学生。今年十月初的一天下午“三梅”专程来我家看望我,勾起了我的许多回忆。
我1974年高中毕业后,回到了“大有作为”的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就在我决心“滚一身泥巴,干一辈子革命”的时候,全国的“批林批孔运动”开始了。要“批林批孔”就得有人写标语口号,写批判文章。那时候的农村,会写写画画的人不多,高中生更是凤毛麟角了。经大队革委会研究决定,让我抓大队里的政治宣传工作。贴标语,喊口号,写批叛稿子……“批林批孔”接近尾声时,大队革委会又研究决定让我到学校做代课教师。一去学校,校长就按排我教小学二年级,这就有缘结识了二年级班上的“三梅”。
胡克梅是随父母一起下放到农村的,当时她还是个不到十岁的小姑娘,脸圆圆的,皮肤白白的,脸上挂着微笑十分的可爱。张志梅长得娇小玲珑,爱说爱笑,是个争强好胜的小女生。张才梅个子高挑,扎着两条长长的小辫子,走起路来一甩一甩的煞是好看。
那是80年代初期,农村贫穷落后。村小学连课桌都没有,当时孩子们,坐的凳子是从家里带来的,而课桌就是个泥墩子。泥课桌是用泥土垒成个桌子大小的墩子,用榔头夯实,用铁锹铲平,又在泥墩下方开挖两个拱形的孔,可让孩子们坐下后好放腿脚。在这泥课桌上写作业,孩子们一到数九寒冬,小手就冻得跟个馒头似的。特别是胡克梅的一双小手,常常被冻破,生了冻疮。后来泥课桌又换成了水泥板的课桌。这种课桌的四条腿是用砖头砌成的,上面铺块水泥板。一到冬天水泥板课桌比泥课桌还要冰冷,同学们冻得几乎受不了。当时张志梅的爸爸是公社多服公司的负责人,家里常积累些报纸和硬纸板。张志梅就把这些纸拿来分给同学们,铺垫在水泥板的课桌上,这样就好多了。她为同学们做了一件好事,同学们从内心里感激她。当时张志梅是班里的干部,她不但学习认真,工作负责,而且对班上的每个同学都十分关心。记得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胡克梅生病住进了医院,她和同学们先后几次去医院看望胡克梅,并发动全班同学为胡克梅捐款治病。
张才梅是个爱笑的小女孩,平时见人都是笑嘻嘻的,她爱学习、爱劳动、爱帮助同学。胡克梅生病住院时,她带头捐款,在她的小小善举带动下,学校里的老师、学生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一件特别让我记忆犹新的事情,至今仍历历在目。那是五年级上学期的一天下午,张才梅与堂哥张才龙一起放学回家。那时候农村里刚装上电灯,因张才龙用手去抓落在地上的电线而触电。张才梅见了急中生智,操起一根竹杆迅速打掉张才龙手中的电线,救了她堂哥的命。后来,这事被同学们传为佳话。
那个时候的学校,是贫下中农管理,学校里的学生都要爱农、学农、支农。教师假期假日也要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学生要寻旱草(割青草)、捡稻麦橞、拾鸡屎等,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别看胡克梅是城里下放来的小姑娘,她干起活来并不比农村孩子差。她拾鸡屎斤数最多,上过光荣榜。她寻旱草自己挑不动,就请自己哥哥挑旱草送到学校……
我教“三梅”语文课教了四年,从小学二年级教到五年级,在这四年里“三梅”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她们活泼可爱,在学习上是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在班级里是事事带头、处处做榜样;在同学之间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还记得联产承包政策落实后,“三梅”还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同学家里,脱过粒,栽过秧,捆过草。
尊师是“三梅”的共性,这可能与她们父母的教养有很大关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本是封建社会的古训,而她们从小就铭记在心里。有一年,我患了胸膜炎在家休息,“三梅”隔三差五地来看我,她们问这问那一副担心的样子,如同父女。有时候,她们还把自己的零花钱凑在一起,买来鸡蛋、烧饼、油条等给我补养身体。我生病怎么能让孩子们花钱给我买吃的?我一次又一次地退回去,可她们一次又一次地送来,恳求我收下她们的一点心意。我深知她们的这点心意是难能可贵的,我一直铭刻在心里。当我的身体稍微好点,我就到学校上班了。因为我教的是五年级(那时小学是五年制)语文,“三梅”她们正面临升学考试。为能把落下的课程迅速补上,我连续十几个星期天都没有休息,班上的孩子们非常懂事,学起来也非常用功,“三梅”与其他孩子一样,以较好的考试成绩升入初中。
“三梅”离开小学一晃已经三十多年了,在这三十多年里,她们从来没有忘记我。胡克梅因落实政策随父母回到福建,她每次回高邮都要来看望我。我的Q、微信里有许多学生与我保持联系,他(她)们对我说得最多的就是:“你是值得我们尊重的一位好老师!”听到学生们这句话,我心满意足了。就在九五年的九月,我被国家教委、人事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这是我一生中莫大的荣誉,我没有愧对!
第二篇:现代散文
(一)文道统一,以情育人
“文”即文章的语言文字形式,“道”除了思想内容外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教学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语言,而是以学校教学科目形式出现的关于祖国语言的教育。在有关母语、民族通用语的教学中,语文形式和思想内容不仅是互相依存,辩证统一的,而且是在教学中同样都应该受到高度重视。散文教学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本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语言工具去认识和反映现实,正确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四个原则即文道统一原则、听说读写互相促进的原则、语文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课内外语文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初中现代散文教学首先要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把握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特点:一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在听说读写过程中熏陶感染,逐步深入学生的心灵;二是具体形象,要抓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多采用形象化的语言;三是以情育人,运用课文佳作所包含的真挚感情去叩击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既收到以情动人的效果又培育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四是激思励志,要抓住文章或所教内容的精要之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进行思维,激发他们生疑、质疑,探索生活和人生的真谛。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一切积极因素,深入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启迪他们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奋斗不息的精神,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校过程中的独特体验。[1]特别是在散文教学中,语文训练和思想内容是密切相关的。语言文字是文章表情、达意、载道的工具。所以我们学习了基本的语言知识后应该深入教材,发掘教材中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其健全人格。
(二)优化导入,体验情感
薛晓嫘在《现行组织者与语文新课导入设计》这一篇文章中提到:先行组织者即“新课导入语”它的作用只有一个,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它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即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去动用自己的各种感官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技能。”先行组织者的运用,就在于当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尚未具备能够同化新课学习的认知框架时,从外部影响学生,帮助其重新建立与新课学习内容相关的认知框架,从而有效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2]
散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尤为重要,情境的创设主要在于导入的设计,教师应该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感情基调一致的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把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情景之中,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需求,让学生渐入佳境,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起一座学习的桥梁,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营造意境
散文,尤其是借景抒情的散文,往往都会营造一种意境,散文内涵的赏析,要借助于意境的体会。营造意境导入就是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把作者笔下之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散文以意境取胜,生动传神、浓郁深邃的意境,是一篇优秀散文的生命要素,所以教师的导入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境”,感知情与景的水乳交融,神与形的和谐统一,在欣赏过程中渐渐走进审美艺术的殿堂,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感情铺垫
散文教学渗透着审美情感和体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散文倾注了作者的感情,学习散文不走近作者的情感深处,就不能真正的理解作者,也不会理解作者的情感。在导入的时候教师应该作一定的感情铺垫,用与作品一致的感情色彩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情感准备状态,用心去感受作者的感情,把阅读学习的过程当作是自己生命体验的过程,真正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进行情感的碰撞,进行生命的对话。初中现代散文情感强烈,字字句句都饱含深情厚意,只要用心去领会,是不难体会作者的深沉情思的。
3.介绍写作背景
在导入的时候介绍写作背景也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散文是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作者的情感受到时代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同一事,同一物,同一景由于每个人的处境不同、个性不同等,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情怀和感触。散文中的情体现着作者独特的个性,同时也带有时代社会的印记。所以在教一些时间跨度大、写作背景较复杂的散文时,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作者和文章的创作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在学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篇散文时,不了解相关的背景材料是不行的。课文虽然很短但是涉及了历史事实和社会知识,除参照注解外,读懂这篇文章还需要参考一些相关的资料。教师在导入时就可以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
(三)创设情境,欣赏课文
语文课程改革要有现代意识,也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技术化的今天,多媒体的运用越来越普及,不少学校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在散文教学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演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这样可以使内容更直观、更生动,给学生的学习创设相应的意境。比如在教学《安塞腰鼓》这篇散文的的时候,很多地方的同学可能没见过,教师在教学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放一段安塞腰鼓的视频,让学生从感观上对安塞的腰鼓形成一个初步认识。
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弄清散文的线索。散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在教学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应该有所侧重,所以需要学生先理清文章思路,抓住文中的“题眼”,再以“题眼”为支撑点架起整体结构的轮廓。在学生了解文章的布局后,教师可以选取最能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地方讲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品味语言,积累语感
散文对语言的要求很高,优秀的散文有诗一般的语言。在学习鉴赏散文的过程中只有细细品味文中那些经过作者精心锤炼的语言,才能体会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感情,感受其中的魅力。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散文有不同特色,偏重议论的散文,语言比较严谨、平实、准确;偏重记叙的散文,语言形象、优美、生动;偏重抒情的散文,语言细腻、富有感染力;偏重写景状物的散文,语言传神、具有绘画美和音乐美。除此之外,同一个作家用的语言在不同作品中也不用。比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的语言朴实无华,情真意切又洗练自然《绿》的语言则是精雕细刻,浓墨重彩、栩栩传神,把景色之美写得淋漓尽致。学生通过对散文语言运用的学习,可以丰富积累,增强语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学生在阅读这些散文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概念辨析》一文中介绍了几种阅读方法:浏览;略读;精读;阅读欣赏。对于不作要求的课文,学生可以采取浏览和略读两种方式,简单了解即可;对于教材的重点文章,就要去精读和阅读欣赏,尽可能达到背诵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全面提高语言的过程中加强积累。
为了丰富学生的语感积累,教学中也要注意运用听说读写相互促进这一原则,“听、说、读、写是四种不同的语文能力,听是口头语言的理解,说是口头语言的表达,读是书面语言的理解,写是书面语言的表达。”[3]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中的语言文字就是听读能力,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说写的能力。这四种能力是语文能力最简明、最科学的概括。坚持听说读写相互促进原则是因为这四种能力存在本质的联系。虽然一个人的成长往往是先学会听说,然后才会读写,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而且一种能力常常可以迁移为另一种能力。在听说训练的时候要有意识的为说写训练提供营养,在说写训练的时候要尽量利用、借鉴听读训练所提供的范例。在训练过程中做到从听中学说,从读中学写,通过听读训练提供的范例,进行各种说写练习,给学生的语感积累创造条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师平时还可以让学生多摘录名言名句,或者好的文章;也可以诵读一些经典的作品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匆匆》等,隔段时间就办一个经典美文朗诵会,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也可以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朗诵、演讲、辩论比赛,通过这些比赛达到锻炼能力达到积累语感目的。
第三篇:梅雪之恋散文
寒冬,雪花早已妆扮好容颜,就等清风吹来的那一刻飘洒赴约。雪花漫天飞舞用她的柔情呼唤梅的深情,一场旷世之恋,千古绝唱,在寒风中腾升。雪花在寒冷的冬季飘洒在天地之间,百转千回,纷纷扬扬只为寻找梅的芳香,在这洁白的世界,远离尘世,与梅花演绎一场风花雪夜的浪漫之恋。梅的冷艳,梅的傲骨,在雪花纷飞的怀抱独享一份宁静,独占一方爱恋。
雪花是天使的化身,晶莹剔透,洁白如玉,雪花的爱冰清玉洁,雪花的情潇洒飘逸,浪漫缠绵。梅花在雪花的世界盛开,在雪花的世界芬芳。雪花飘飘,千般柔情,万般爱恋,在这一刻化作相思片片,把梅花轻轻相拥入怀。梅花朵朵,一缕幽香,一丝缠绵,静静的开放在雪花的世界。
寒冷的冬季,冰天雪地,只有梅花暗香浮动,盛开在凛冽的寒风中,不畏严寒,用独特的情,为雪花献上一份浪漫的爱恋。雪花的深情香吻,羞红了梅花的笑脸,朵朵娇艳点缀了雪花的银装。悬崖峭壁,梅花迎着风雪怒放,只为雪花摇曳娇媚。雪花用她的芊芊玉指把梅的花瓣抚摸,用婀娜的舞姿把梅的清香挥洒。片片雪花情,朵朵梅花香,我为你飘洒,你为我开放。
喜欢独自行走在雪花纷飞世界,静赏雪花衣裙飘飘的舞姿,聆听雪花飘落的声音,感受梅雪之恋的深情,多想化作一片雪花轻轻的落在梅花的花蕊中,沉醉在梅花的妩媚中。
春意悄然到,梅雪情未了。梅花雨中泪,滴滴入心扉。雪花在梅花的吻别中留下相思泪一行,默默的离去。短暂的相聚,瞬间的美丽化作天空一朵彩云,永远相伴在尘世。
第四篇:雪中梅更香散文
转眼,时光已跨入深冬,呼啸的风带着目空一切的气势在旷野里东突西荡,将地上的积雪扬起又抛下,似乎要把万里河山掌控在自己的股掌之中。
繁华落尽,百草凋零,气温也已渐渐跌到零下二十几度,这样的天气,除去必要的出行,更喜欢安静的居于室内,拥一扇晴窗,沏一杯清茶,听钟摆不急不缓的摆渡着时光,读几行文字,或是随意的涂抹一点心情,喜欢这样在寻常的日子找寻着一份温暖,一份诗意的味道。
正沉浸以江南的烟雨杏花里,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按下接听,云急促的声音透过话筒传来:“兰,梅受伤了,这几天在医院住院呢,你回来我们一起去看看她吧?”
来不及详细的打听,放下电话,我急匆匆的穿好衣服,拿起包,踏着皑皑的白雪向车站走去。
梅、云和我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从小到大,我们一同背着书包踏着露珠上学,一同在旷野里欢乐的奔跑。在中考那段为备考学得天昏地暗的日子里互相鼓励,在参加工作后一起畅谈对生活、对未来的憧憬……
记忆中,有难言的心酸,更有浓浓的温暖和感动。
小时候,农村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梅的家庭更是异常贫困,母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梅的身上又有三个哥哥,一家人就靠着几亩薄田勉强度日。两间破旧低矮的土房子,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摸得到屋顶,春天时,屋顶上还会长出三两丛野草,随风摇摆。等夏天到,外面一下雨,屋里就会嘀嘀嗒嗒的唱起交响曲。
平常的日子饥一顿饱一顿也就凑和着过去了,每到学生开学时梅的家里便被愁云笼罩了起来。虽然一个孩子的学杂费并不多,但四个尖挨尖的孩子都要交,放在一起也是个不小的数目。梅的母亲坐在炕沿上,一声接一声的轻声叹息着,父亲背着手,眉头紧锁,在屋子里来回踱着步,四个孩子都沉默着,连空气似乎都凝固了。房间里母亲轻轻的叹息声像石头一样重重的压在梅的心里。即使多年以后,梅提起那段儿时的记忆,眼角都会闪动着晶莹的泪花。
一贫如洗的家境,母亲虚弱的身体,还有父亲为自己和哥哥们东挪西凑借学费的艰辛……这一切,梅都默默的记在心里。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才七八岁的她,比同龄的孩子懂事的多,放学一写完作业就帮助妈妈喂鸡喂鸭,扫地烧火,周末时去地里挖野菜,打猪草。在学习上她更是刻苦努力,遇到不会的问题总要弄个明白,班级里别的同学使剩扔掉的铅笔头她都会像宝贝似的捡起来,直到用得实在不能再用了还舍不得扔掉,本子也是写完正面写反面。
梅的各科成绩一直是遥遥领先的,学校里,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每次她的作文都会被老师当成范文在全班朗读,作文本上老师画的一大片一大片的波浪线更是让人看着眼红。
有时候我偷懒不好好读书时,妈妈便会装作不经意的在我耳边念叨:“听说梅这次考试又得了第一,这几年梅上学得到的奖状把屋子都快贴满了……”听到这些话,从小就倔强不服输的我会一头扎进书海里,铆着劲要得她一争高低。
梅的成绩一直是她父母的骄傲,每次梅捧着奖状回家,母亲瘦弱的脸上都笑成了一朵花。
眼看着梅和哥哥们的个子都小树般向上噌噌的窜着,家里的负担也越来越重了,没办法,父亲只得让梅的大哥离开学校回家务农。
中考前夕报志愿时,梅出乎我们所有人的预料,竟然在志愿栏里填上了师范学校。
放学了,走在绿树蓊郁的乡间小路时,我忍不住叫住了梅,问她成绩这么好,为什么要报考师范。
梅眼圈红了,半晌,才哽咽着说:“兰,你也知道我家里的情况,这些年我母亲身体一直不好,父母这些年为了供我们上学家里已经穷的不成样子了,我怎么能视而不见呢?凭我的成绩,考公费师范应该没问题,这样还可以减轻家里的一些负担……”
听完梅的话,我紧紧握住梅的手,不知道说什么话才好。
小小年纪的我,第一次深切的感受到命运的残酷。
生活在给我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但愿,会给我们打开一扇窗。
那年九月,我踏进了高中的校门,梅,也背上行囊,迈入了师范学校的殿堂。
断断续续的书信来往中,梅告诉我她学习很努力,在班级考试中获得了奖学金,同时她还在课余时间在食堂里帮忙干活,这样除了学费基本上就不用向家里要钱了。
听梅在信里点点滴滴的诉说,听她对未来的向往和展望,感觉着她面对困难的乐观和开朗,我仿佛看到一株冰天雪地里的梅树,正顽强的生长着。
毕业时,梅因为在校时表现优秀,学校所在地的一所小学打算把她留下,但被梅毅然的拒绝了。
还记得梅向我讲述那段经历时一脸的坚定,她说:“这里的条件虽然好,但我的家乡更需要我,我的根在那里,我要让像我一样出身贫穷的孩子也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梅回到了家乡,把全身心的爱和热情都播洒在这一方贫瘠的土地上。
无论盛夏还是炎冬,每天早上,梅都会迎着清晨的阳光,早早的来到学校。这是一座教学条件很简陋的乡村小学,教学设备落后,取暖设施还是十几年前的火炉。梅心疼孩子们年纪小,又怕孩子们早上来太冷冻坏了手脚,所以每次她总是在孩子们还没到校之前就把炉子点燃了,烧得执热乎乎的。
上课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下课陪孩子们一起游戏,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个和蔼可亲的大姐姐。一下课,十几个孩子就会呼啦一下把梅围起来,一个个争着讲述着家里又发生了什么新鲜事,自己又有什么新的经历……一群孩子叽叽喳喳的说着,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梅微笑着倾听着,帮这个孩子拽一拽衣角,摸摸那个孩子的头。
一次放假回家,我到学校去看梅,她正在上课,透过窗户,我看到孩子们正聚精会神的听着课,当梅提出一个问题时,小家伙们争先恐后的把小手举起来,有的孩子都急得站了起来,嘴里大声的喊着“老师,快叫我。”
一个扎着两个羊角辫的小女孩子站起来却忘记了怎么回答,孩子们的叫声又响了起来,梅用手示意其他学生安静,耐心的鼓励着小女孩,让她别着急,再仔细思考一下,终于,小女孩成功的表述出了自己的见解,梅表扬了她,小女孩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铃声响起,孩子们都跑出去玩了,梅才注意到站在窗外的我。
“梅,课讲得真棒,孩子们学得也非常认真。”我向梅竖起了大拇指,由衷的说。
梅不好意思的笑了,拉过我,和我聊起了她的学生,每一个孩子在梅的口中都是那么可爱,对每个孩子的情况梅都如数家珍。
每次回村里碰到熟识的人,一提起梅都赞不绝口,爱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孩子们能遇到梅这样的老师,是孩子们修来的福气,也是村子的福气。
母亲也时常和我提起梅,说梅利用周末帮村东头郭大爷家的小孙子义务补习功课,说她为一些家境贫困的孩子垫付学费……
这些事梅从来没和我提起过,每次谈起学生,她总是会给我讲起某某同学最近成绩又进步了,某某同学的性格一天天变开朗了……说起这些,梅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梅,就像一株寒冬时绽放的梅花,在故乡这方贫瘠的土地上含香吐蕊,绽放着灼灼的芳华。
前几年的一个端午节,我回家顺便去看望梅,恰好碰到一个中等身材的女人正在和梅说话,看样子不是本村从,我猜大概是学生家长。
看到家里来人了,那个眼睛大大的女人急忙站了起来,笑着说:“老师,我家的孩子让你费心了,过节了,也没什么好东西送给你,这鸡蛋是自己鸡下的,你就留下吧,我先走了。”说完,起身就要向外走。
梅拎起地上的小筐,塞到女人的手里,“大嫂,快点拿回去吧,孩子放在我这你就放心,鸡蛋拿回去留着给孩子吃,以后不许再送东西了。”
鸡蛋筐在两个人手中推来推去,最后,家长拗不过梅,只好抱着筐走了。
送走那位家长,我笑着打趣梅:“当官不打送礼的,你这咋还拒收呢?”
梅笑着瞪了我一眼,半开玩笑的说:“怎么,才跳出农村门没几天,你就被社会污染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你这样的朋友影响着,我哪有那么容易被污染呢。”说完,我向梅挤了挤眼睛。
在梅家那两间并不宽敞的小屋里,我们俩兴奋的交谈着,笑声不时飘出窗外。
工作,结婚,忙碌的生活让我们之间的联系渐渐少了,但每到过年回家,云、梅和我总要找时间小聚一下。
梅结婚时我特地请了假回去,她的男友威是个看起来温和而有涵养的男子,看着梅披上白纱和那个叫威的男子一同走入了结婚的殿堂,我为梅找到了幸福的避风港而开心。
这几年,梅和威通过努力在县城里买了房子,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师傅,在前面停一下车,我要下车。”后面,一个女子的声音传来。我抬头一看,小城已落入视线之内了。
车终于进站了,下了车,打了一部出租车,我直奔医院。
轻轻敲开病房的门,梅正捧着一本书看着,抬起头看是我,梅有些诧异:“兰,你怎么回来了?”
“听说你受伤住院了,就想着回来看看你,严重吗?”我摘下围巾,来到梅的床前。
“没事,一点小伤,休息一段时间就没事了,看你,还特地跑回来一趟。”梅语气中有一丝嗔怪,更有一丝掩饰不住的兴奋。
我们正轻轻的说着话,门吱呀一声开了,枫捧着叫的外卖走了进来,看到我热情的打了招呼,把要的饭和菜放到梅床前的小柜上,转过头说:“我再去要点别的,兰,你先坐着。”
等枫再次回来时,我才完整的了解了梅受伤的原因。
晚上放学时,梅和几个孩子一起向不远处公路的方向走,几个孩子边走边兴奋的说着话。眼看就快走到村口了,一辆速度很快的摩托车突然冲了出来,车主发现前面的孩子时,踩刹车已经来不及了,眼看着车就到跟前了,梅快速冲过去把孩子推到了一边,自己却被摩托车刮倒了,腿当时就不敢动了。摩托车主打电话给120,梅就这样被送进了医院。
“医生怎么说?严重吗?”我转过头问枫。
“医生说没什么大问题,打几天针,再休息一段时间就没事了,就是他,大惊小怪的。”梅抢着说。
“兰,你看,她就这样,你和她是好朋友,帮我好好劝劝她,我多少次跟她说花点钱把工作往离县里近的地方调调,她死活不同意,非说舍不得那些孩子。”枫怜爱的看着梅。
我转过头去看梅,正好和梅的眼神遇上,我们俩都不约而同的笑了。
生命中有许多选择,因为“爱”,所以不忍离开。
梅,这株扎根于穷乡僻壤的土地中的“梅”,相信,一定会在风雪中绽放着更加淡雅迷人的芬芳……
第五篇:小梅经典散文
岁月的河流总是裹挟着沧桑不停地冲涮着记忆的河床,细沙和软泥随着河流被带到了远方,沉淀着一个个记忆的鹅卵石,却被打磨得圆润光滑,而情感记忆便是那最光亮的一颗,拿起,一个名叫“小梅”的姑娘的身影便在眼前闪亮。
[情窦初开]
小梅是我的表妹,是我外婆村庄里的一个漂亮女孩,她并不是我舅舅的女儿,只是当时农村有一习俗,一家结亲,便整个村庄都是亲戚,按辈份,她晚我舅舅一辈,和我同辈,比我小,很自然,她便成了我的表妹了,关于表妹,当时有“一表三千里”之说,只要是沾点亲带点故的,无论八竽子打得着打不着的,凡是自己觉得上眼的女孩,男孩都喜欢把她们当成“表妹”,亲亲热热地叫着,很有点暧昧的味道,如果长得不好,又与自己不是很对味的女孩,男孩就称其为“表姐”,其称呼另有深意。自记事那天起,我就很高兴有这个小表妹,当时脑中没有多少形容词,就只觉得小表妹,好,漂亮,到底有多好,有多漂亮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在感觉上总想看到她,心里也总是惦记着她。她也挺喜欢我,也总是远远地看着我笑,当时好象年龄并不大,十来岁的样子,朦朦胧胧的觉得有喜欢的人,也被人喜欢着,感觉挺好,心里挺美。我俩都只在心里暗暗地相互关心着,很少在一起讲话,每次遇上了都不敢正面看对方一眼,只会红着脸,低着头,匆匆而过,好像心里藏着的秘密总怕被识破似的,也许是心怀鬼胎怕被人发现,所以,总是在无人的时候做贼心虚地假意地朝她所在的远方眺望,其实,目光却是早早地落在了她的身上,我也常常在无意的一转身中,同样会发现远方有个熟悉的身影向我所在的位置张望,目光相遇时,必然有一人会速速回头而转移视线。这种没有任何承诺远远地看着的那份感情一直延续到小梅小学毕业。
小梅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学习成绩也非常的好,她考上初一时,我已上了初三,那时,我们渐渐开始懂事,碰面时便会感到面热心跳,有些不好意思了,本来就如小姑娘般腼腆的我,有时竟让大方的表妹有些慌乱而手足无措,也许我早就在心中留了一个空间给小梅并默许了她的存在。
记得当时正在放《梁山伯与祝英台》,觉得祝英台很美很痴情,便记住了电影中祝英台自称的“小九妹”,于是,我也把小梅当成了我心中的“小九妹”,心中暗想,我要是梁山伯,定不负祝英台。可是,祝英台却在初一下学期辍学了,我这个梁山伯当时很着急,托人去问原因,才知是小梅父母认为女孩子读多了书没有用,反正迟早是别人家的人,不如让其帮父母在家带带弟妹干点家务活实在,就这样,小梅离开了学校,也渐渐地离开了我的视线,慢慢地从我的心底走了出来,渐行渐远。至今我仍非常痛恨那些不让女孩子读书的家长,为小梅,也为自己那段纯美的青涩情感。有时也恨自己,为什么当时就没有胆量去小梅家替小梅求情让其上学,也曾天真地想,自己为啥就不和小梅一起退学?可是,当时的我早已看清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农村,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我不想窝在乡下当一辈子的农民,早立下志愿要通过求学走出大山,那时我就知道我未来的媳妇也一定是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文化程度至少也不能低于高中毕业,所以,对于表妹小梅的辍学,我先是着急,然后是心疼,最后是无奈。自此,我便想把这段记忆封存,然而,谁也无法忘记人生的第一次心动。
[小梅出嫁]
小梅辍学后,便跟着她姐姐学缝纫,几年后成了一个很出色的裁缝师傅,我也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在80年代中后期,很多姑娘在十七、八岁时就嫁了人,小梅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和她同龄的女孩早成人妻成人母了,而她却没有半点要出嫁的意愿和打算,上门做媒的踏破了她家的门槛,而她却总是以各种借口和理由来推脱。
她母亲感觉到小梅有心事,知道女儿是在等人,当打听到我在大学里已有女朋友后,小梅出嫁了。听到小梅要出嫁的消息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有阵阵隐痛泛起,小梅出嫁的日子定在了寒假,我不知那天为什么要赶到外婆家去看着小梅出嫁,我也不知道小梅为什么算准了我一定会去。
在老家,女孩出嫁前是要哭嫁的,并且一定得哭,说是“娘家的哭,婆家的福”,而穿着新嫁衣映衬得格外清秀的小梅在七大姑八大姨和她母亲的催促和暗示下,脸上却没有半滴眼泪,显得十分的平静,一双美丽水灵的眼睛却在人群中四处搜寻,我站在人群的外围,一直静静地看着那牵扯我少年情怀却即将成为别人的新娘的可爱的小表妹,脸上淡淡的笑却难掩内心隐隐的痛,明知今生已与表妹无缘,理智告诉我应该祝福她,可是情感却拉扯着我那想要流泪的心,哭诉着我对小梅的不舍。脑子里很乱,一片空白,思绪早已飘向远方,我不知道此时我想要去追寻什么,木木的、呆呆的,木桩似的被人拉着朝一个地方走去……不知道小梅的妹妹要把我带到哪里,我跟着她来到了和她家并排相通的邻居家的后厢房,她指指门内说:“我姐在房内等你……”
我当时很吃惊,小梅是怎么摆脱那么多的亲友和围观者而有独处的机会的?临出嫁前那么神秘而急切地约见我,又是为了什么?我满腹迟疑地推开了门,俊俏的小表妹向我微微地笑了笑,很甜润地叫了声“表哥”,然后便伸手去解开她上衣的纽扣,满眼深情,一脸飞霞,我不知道小梅想要干什么,难道……我有些慌乱,不由自主地想往后退,我正不知如何应对时,小梅从怀里掏出了一块很艳丽的手帕,轻轻地放在我的手上,说:“表哥,我知道你一定会来的,我把两年前绣好的手帕,今天亲手交给你,希望你也能和我一样天天把它放在贴身衣服的口袋里。”此时,她的声音有些低沉和沙哑,眼中有泪光在闪动:“还有,从今天起,我就再也不是你的表妹了,你能把我背出家门吗?”我怔住了,不知应如何回答,因为按当时的风俗,姑娘出嫁时,是要自己的亲哥哥或是弟弟背出家门的。小梅有哥哥,为何要我背她出门?我要是当时背她出门,我的女朋友会怎么看我?小梅婆家的人会怎么看她?村庄的人又会怎么看我和她?想到这些,我摇了摇头,小梅只是默默地看着我,然后轻轻地说了一句:“我走了。”便低着头匆匆地离开了。
小梅走后,我打开了那方还带有小梅暖暖体温的手帕,只见手帕方方正正的压有深深的印痕,手帕的正中央用红丝线绣成两个大大的相互依靠的心型图案,在两颗心的中间用黄丝线绣出两个字,左边一个“华”右边一个“梅”,并且“华”字上的“化”中的一撇和“梅”字“木”中的一横,是用两手紧握的图案连在一起的,我知道小梅绣出的是“心相依情相连,执手携老”的美好愿望。看到这些,我的眼睛模糊了,我不知道小梅会有如此之良苦用心,行为是如此的果决和坚定。我曾以为,小梅早就走出了我的视线,不会对她有丝毫的留恋和思念;我以为,我真的能把小时候的情感记忆深锁心间,从此和小梅天涯陌路,再不牵挂;我以为,小表妹会因为我和她的距离增大后她会停止对我的期盼;我以为,那段未曾有过任何承诺的美丽感情不会再起浪花;我以为,上了大学且拥有女友后真的能忘了一直在默默等待着的我的她……此刻,我才明白,我错了,梁山伯最终还是辜负了祝英台,我后悔我用片面追求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准扼杀了我对小梅的情感,也让小梅的痴情化为了泡影,我能赶来送小梅出嫁,小梅断定我会来送她出嫁,这就是一种心契。我俩从来就没有忘记过对方,一直以来都把对方装在心底的最深处,我开始恨自己的胆小和世俗,恨自己的自私和冷漠,恨自己的功利和浅薄,恨自己的残忍、背叛和无情……
鞭炮声惊醒了自责中木然的我,我知道,小梅真的要走了,我急忙冲向她家的大门口,扒开人群,挤在大门口的石门槛边,小梅没让她哥哥背着,而是浅浅地笑着往前走。正跨门槛时,一个趔趄,我正要伸手去扶,她却站定了,抬头看了我一眼,一串串泪珠突然从她刚刚还面带笑容的脸颊中滚落了下来。我不知道表妹的眼泪为什么会突然来得那么快,是不是我未完成的伸手相扶的动作,让伤心欲绝的小梅感到关怀与安慰而让憋屈得太久的眼泪来诉说她的不舍和忧伤?是不是我冷硬的拒绝和胆怯地出现让她从跌入深渊的失望中找到了一丝丝的暖意与欣慰?假如我当时没有出现在表妹眼前,小梅那一库泪水会不会被思念烘成一缕轻烟?假如小梅看到我后而未曾失声痛哭,我是不是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成为一个看热闹的观众?
看着小梅大滴大滴的眼泪滴落在众人的笑声中,我心里难受极了,那一滴滴泪就像一把把小刀,似雨般扎落在我的心尖上,也扎在小梅的心里。我知道,那一刻,小梅比我更痛,一脚跨出那扇门,从此便成陌路人。那抬头一瞥中惊喜而艾怨的眼神,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到现在只要想起还黯然神伤。她放声大哭着,与其他女孩子哭嫁时的那种应酬似的哭声完全不同,那是一种伤心欲绝的悲鸣,哭声中有艾怨,有失望,有无奈,而我却听到哭声中还有源于我对她的伤害。
小梅在两个伴娘的搀扶下,在鞭炮声中哭泣着头也不回地一直向远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