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竞争意识的培养论文

时间:2019-05-15 12:3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体育竞争意识的培养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体育竞争意识的培养论文》。

第一篇:浅谈小学体育竞争意识的培养论文

一、小学体育课堂培养竞争意识的方式方法

1.利用教育引导法培养竞争意识

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正确健康的竞争意识的培养,可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循序渐进形成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例如:在体育课堂中教学短跑,教师应该教育学生脚踏实地付诸实际行动,空谈空想将永远无法实现,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培养的必要性以及真正目的和现实意义,还要让学生了解影响竞争意识的诸多因素和相互关系等。

2.利用榜样示范法培养竞争意识

小学生从小喜欢模仿影视明星以及同伴或老师的一举一动。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挖掘教学内容,可以列举出一些体育明星激励人心的故事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图强的精神。如:在足球基本技能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列举出球王贝利的事迹来教育学生,谁都需要努力,即使你是天才也还是需要努力工作,这样才有成功的机会。其次,教师可以在校园内寻找优秀的孩子们的同伴用以树立典型,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他们的优点,从而作为学习的榜样。例如:本校体育运动优秀的学生,既可学习又可模仿,一举两得。最后,在教学中教师自己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让学生做到的自己也应该做得到,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3.利用因材施教法培养竞争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材”进行教学,引起竞争,培养学习兴趣。比如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分三层次(A、B、C)进行短跑教学,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目标,根据体质、技术水平等安排不同的运动量,让身体素质好的在成就中突破,中等素质的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求进,体质差的学生在兴趣中提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再如:投掷成绩的好坏受学生力量素质的影响较大,在教学中可根据力量差异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安排不同的动作套餐,让力量较弱的学生吃饱,中等力量的学生吃好,优秀的学生吃出健康与品位。

4.利用竞争合作法培养竞争意识

合作与竞争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而合作之间有竞争,竞争之中有合作,两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但不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是以学生个人能力作为起点的,能力在竞争与合作中既是上级目标又是起点,如:大部分田径项目。而群体性项目需要通力合作才能获胜,如:篮球、排球、接力、游戏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自我竞争也同样重要,而自我竞争的本质是战胜自我。

5.利用游戏比赛法培养竞争意识

体育比赛游戏竞争是最大的魅力所在,教师应因地制宜地为学生创造出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加以培养,既可强身健体,又可以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如:在游戏比赛中可适当降低难度,简化规则或将男女分组比赛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应注意的事项

1.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竞争结果

竞争的最终结果受诸多因素影响,而我们只要能排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专心尽力竞争,无论结果是喜是忧,都是没有遗憾的。

2.教育学生正确理解竞争的价值

竞争的价值不只是在于最后的胜利,享受整个过程也非常重要。竞争的真正价值在于享受整个比赛过程,而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

3.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竞争

在教学或比赛中若发现小学生过于看重比分时,教师应及时帮助纠正,要让其正确认识成败,明白竞争的真正意义。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正确健康的竞争意识,需要各科教师的共同努力,体育教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第二篇:初中语文问题意识的培养论文

在新课程实施中,许多老师意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并试图从教学上加以改进。但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课堂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问题大都出自教师之口,或出自教科书上,缺乏真正的问题的现实感、鲜活性,学生仍然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他们的问题意识仍然没有培养起来。新课程标准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倡导“发现性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改变原有的过分强调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按照新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教材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把发现、探讨、研究等认识过程突显出来,让学生在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学习方式。

一、从观念上正确引导学生对待问题意识,让学生成为问问题的主体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曾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传统课程的“满堂灌”与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严重背离,由于参与性不够,学生常常充当听者的角色,在课堂上自主发言的机会不多。加上学生自身年龄因素的影响,知识水平有限,在课堂上,学生是配角,课堂提出的问题多数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的思维基本是围绕着教师提出的问题一步步展开。这样的课堂组织性较强,容易展开教学活动,但往往也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长久下去,学生的依赖性会加强,易造成“等”和“靠”的局面,从而扼杀他们爱问的天性,故很难做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过程体现为孩子们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为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引导学生提问,要特意为学生们的“疑”创设空间。课堂不再是教师一味地设问,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饶有兴趣地提出问题,并在一个个问题的生成和解决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学生也不再表现为没有问题或不敢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主动地提出问题,这是他们学会学习的第一步。惟其如此,才能充分挖掘孩子们的潜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提问是学生个体获取知识的心理能力的外部体现。学习是从发问开始的,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积极思维、富有创造性的表现。由此可见,课堂上教师再精妙的提问也无法替代学生独立思考,只有真正把提问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促使其勇于探索、追求创新,所以唯有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问题,才能维护学生提问的尊严,不让他产生挫折感、畏惧感,从而让他们敢问、乐问。

二、从方法上进行及时的点拨和指点

由于长期形成的教师主导理念,仍然是以教师提问为主、学生提问为辅,因而阻碍了学生生成问题的可能性。头脑风暴法应遵守如下原则:延迟判断原则,对各种意见、方案的评判必须放到最后阶段,此前不能对别人的意见提出批评和评价。认真对待任何一种设想,而不管其是否适当和可行;欢迎各抒己见、自由鸣放,创造一种自由的气氛,激发参加者提出各种荒诞的想法;追求数量,意见越多,产生好意见的可能性越大;探索取长补短和改进办法,除提出自己的意见外,鼓励参加者对他人已经提出的设想进行补充、改进和综合。除了在程序上的要求之外,更为关键的是探讨方式、心态上的转变,概言之,即充分、非评价性的、无偏见的自由畅谈、延迟评判、禁止批评、追求数量;从内容上可以是预习中遇到的语言文字上的困难、题目与内容的扣题方面、主题思想及作者的观点立场、作者的创新之处和值得学习的地方、写作方法上的选择出于哪些考虑等等,不一而足。

三、从数量过渡到质量

新课程呼唤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生提问问题是一个过程,不能急功近利,一开始,只要学生能问出来即可,之后再从质量从精彩程度、思维含量、挑战性上加以划分,加以评判鼓励。还可以由小组共同提出问题,再过渡到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尤其是有个性的问题。

四、从评价方式上肯定学生的努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备课,提出每一堂课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够囊括本课的教学内容,成为课堂学习的主线;这个问题应从学生的问题总结修正出来,于是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可以体会到学习提问的快乐,因为他们总能从课堂问题解决中看到自己所提问题的影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营造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并进行适当的奖励。课上你创设了民主氛围,学生才能放言,民主的关键在于允许学生说错话。即使说错话,教师也应在指出错误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从而维护他们的面子。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特点,制定了提问奖励制度,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上一周设定100分奖励,一节课提问五次即得满分,由于门坎低,大多数学生能完成,除了极少数在初中、小学就留下了提问心理阴影的同学(他们回答问题时没有答好,曾被老师批评,以后害怕回答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最佳问题,还有适当的奖励,学生会因为这不起眼的奖励而获得“荣耀”。这样的课堂常常是师生互动自然而热烈,学生也能够因提问感觉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就能够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直至培养出充满“问题意识”的学生,进而真正落实新课标精神。

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学生要学习对终身发展有利的问题,改变语文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第三篇:探索新知识,培养创新意识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知识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创新人才将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因此,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尤其是引导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自然教学 探索 创新意识

面对当今这个多变的社会,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我们已无法用过去所学的,教现在的孩子去适应未来的世界,只靠传统的注入式教育已无法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我们要求继承传统,更希望推陈出新。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已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

一、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自然的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工作,让学生感到新知识是在自己面前发生,比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好得多,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并且可以灵活运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一节课无论教师讲得如何精彩,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不符合学生的知识规律,不能将教材及教师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再现出来,那么这样的课就是失效的。一定要让学生在自然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学习是手段,创造才是目的。例如教学《水是怎样的物体》一课时,学生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知道了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这时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牛奶、白酒、白糖水、盐水、酱油、醋等几种液体,让他们自己设计出鉴别水的实验方案,学生人人动手、动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研究讨论的结果,认为先看、再闻、最后尝味道,才是最合适的程序。这样,学生不但对水是什么样的液体认识得很清楚,并且掌握了鉴别水的方法。又如:学生在没有学习《花的构造》一课以前,从平时的生活中,从语文课上,对花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学习这一课时,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他们发现大多数植物的花都由雌蕊、雄蕊、花瓣、萼片四部分构成。更可贵的是,他们还发现,花不一定都有这四部构造:黄瓜花有的只有雄蕊,有的只有雌蕊……学生为自己的新发现感到兴奋。抓住这个时机,教师给他们讲“完全花”、“不完全花”等知识,学生会觉得难度较小,从而轻松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

对学生来说,只要把要学的知识作为待创造的结果,就能把学习新知识和培养创新意识二者统一起来。

二、适当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适当采用灵活、多向、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使学生把机械模仿转化为探索创造。开放性问题极具挑战性,因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课的起始阶段一般是先提出本课研究的中心问题或某一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某种现象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不管是采用哪种提出问题的方式,目的都是先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明确研究目标。例如教学《热胀冷缩》一课,教师出示一瓶橙汁汽水,一瓶桔子汽水让学生观察,让他们看一看,想一想,你想研究两瓶汽水的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后,提出了很多问题:

①我想研究汽水为什么会冒泡泡?

②我想研究汽水的盖子为什么能封得那么严实?

③我想知道人们为什么管它叫汽水?

④为什么人们都爱喝汽水?

⑤为什么汽水一般装在玻璃瓶里?

⑥为什么瓶里的汽水不装满?非要差那么一点点?……

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同学们提出了好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涉及到许多知识,今天我们只来研究其中一个问题:汽水在瓶中为什么不能装满?学生看到研究的问题是由自己”创造“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培增,创新欲望强烈。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热胀冷缩的知识,又培养了创新意识。

三、放手让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的放手让学生操作,操作要到位,不能留于形式,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学生的操作便会发现,学生也是一个创造者。例如《磁铁游戏》课,让学生玩“巧取试管铁钉”游戏时,开始有的学生感到茫然,不许倒掉试管里的水,又不能用夹子等东西,那怎么将铁钉取出来呢?他们经过动脑思维,互相启发,将试管取钉的问题和磁铁隔着东西也能吸铁的知识挂上了钩,从而找到了取出铁钉的办法。他们有的采用了用磁铁在试管外壁先吸住铁钉,再沿管壁向上移动取出铁钉的办法。有的学生先用磁铁吸住一根长铁钉,再让长铁钉又吸住一要长铁钉,使两钉首尾相连地悬吊着,然后将悬吊的铁钉伸进试管里吸出小铁钉。虽然第二个办法不能说明磁铁隔着东西也能吸铁,但他是经过积极思维后才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教师也应给这些学生鼓励表扬。

这样学生自己“创造”的新知,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而且在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主要参考资料:

《现代教育科研方法与应用》邵永良、庄允吉、童国飞

(宁波出版社,1999年2月第二版)

《创造性思维与教学》陈龙安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请保护孩子的创新萌芽》高桂学、任思元

(《从小学自然教学》1999年11期)

第四篇: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建议论文

一、高校英语教育中强化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1.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各国之间在经济与文化方面的交流日渐频繁,在现代化社会中必须运用一种国际眼光和文化底蕴来实现对新型人才的培养与教育。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仅仅单纯包括学生所学语言的国家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象征,能够充分的体现一个国家所具备的软实力和特征形象,因为只有通过对国家文化背景的充分学习,才能真正了解英语所使用的具体背景与学习方法。现如今,面对国家之间日渐频繁的交流,语言作为一种最常用的交流途径,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各不相同,而那些为了了解背景而学习语言的人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学到的仅仅只是冰山一角,很显然这对于国家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十分不利,对传统中华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更加不利,进而将会直接影响到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对外介绍。因此,要借助文化意识的培养,来增加国与国之间的了解,在促进语言功底深厚、合理有序的进行高校英语教育的同时,将中国文化中的深厚底蕴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2.学生英语学习误差的有效减少。当下,英语作为在全世界各地所通用的语言,由于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逐渐被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英语,即英式与美式英语。世界上全部的语言都发展与演变的具体过程中,都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洗礼,之后经过不断的融合逐渐发展而成,密切的联系这自身国家的文化背景。语言中既有本土语言,又包括一些习惯性的英语和相对比较口语化的语言,故学生首先需要在充分了整个国家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再进行语言的学习。如此一来,教师也能够更好的推进教学,学生也会因此有效的减少对英语学习的误差。3.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一个国家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优秀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奋斗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是人生价值观与态度的重要体现。因此,通过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培养一定的文化意识,可以学生对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和发展历程进行充分的了解与学习,进而能够将这个国家所具有的生活方式与人生态度为自己所掌握,这便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塑造与培养,打造学生完美人格。实践研究表明,学生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中可以更加准确的进行人格的塑造,通过对本国和国外优秀文化的汲取与借鉴,将有助于学生更加完美的塑造自身的品性,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培养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的重要作用

1.提高对培养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视程度。通常情况下培养一定的文化意识,首先应该注重的便是对本国文化意识的培养,而培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我们学习英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与外国人进行流畅的交流,而和外国人进行交流也是为了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让中华文明能够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由于我们代表的是中国,故不管英语教育课堂做怎样的安排与调整,都必须将培养中华文化意识放在第一位。2.组织学生多与外国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实现多元化的视听教育。听、说、读、写作为英语教育中最基本的能力需求,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目的便是能够保证学生可以将英语大胆的说出来,故口语的练习对于英语的学习至关重要。同时,通过与外国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与沟通,学生可以对他国的文化进行一定的了解,如文化背景等,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要尽量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格外注意语句与单词所要表达的实际意义,在文化意识层面进行灵活的学习。通过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可以将英语本身在语言发方面的特点充分的体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找到自身在学习上的弱点,实现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从中实现两国文化的有效融合。另外,还可以通过观看一些口音纯正、发音标准、极具国家价值观念的影视作品,从之对外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背景以及历史文化等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3.教师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英语专业素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身为一名优秀的、合格的高校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职业素质和操守,充分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和时代的发展要求,通过不断的学习,扎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对一定专业技能的掌握,从而探索出适应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新时代教育理论,灵活的处理教材,并根据课堂的实际发展状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越发明显,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英语作为全世界所通用的语言,是每一位高校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素养之一。培养一定的文化意识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对外国文化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掌握英语、理解语法和短句在特定背景下的深刻含义,减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误差,并且有助于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实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参考文献:

[1]郭祯.论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论文

摘要:小学生的提问意识是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有力体现,在新课改的教育环境中,大力倡导教师要把学生应有的空间让给学生,课堂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有机体,不是教师单方面讲解与传授。而提问意识比回答问题意识要更深一层隐藏于学生的内心,提问意识是需要学生通过自己深层思维活动才有的行为。小学语文要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就要从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入手。本文通过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树立学生课堂主人翁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提问意识

新课改理念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提问意识就是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一种表现,是值得倡导的。当提问意识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来,学生的主动学习小学语文的愿望就生成。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提问意识,从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入手,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以利于小学语文的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可以从以下“四问”进行努力。希望能引起广大同行的共同探讨。

一、让学生敢问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才能取得最大的效度,而想要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就要为学生创造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很多学生对教师的印象还是威严的,唯师命是从的,导致教师让学生提问时,学生难免手足无措、彷徨不安。他们担心提问不当而被同学笑话、更担心不会提问而被老师批评。第一、建立开放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教师欣赏的学生是能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并告诉他们不用担心说错,错了老师也不会批评他们。教师在平时与学生的相处中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多听听学生的想法,多与学生交流。第二、消除学被同学笑话的担忧。在课堂上当学生的提问与教材毫无相干,引起同学笑话时,教师要制止住学生的嘲笑行为,对这些同学进行开导,教师自身与同学要对提问学生犯的错误持宽容理解的态度,这样可以消除学生以后再来提问的心里顾虑。只有让学生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他们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提问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敢问。

二、让学生有所问

在小学语文课的教学中,教师会发现有时让学生提问,学生突然茫然若失,不知道该问什么,课堂变得默然,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有问题问,想让学生有所问就要从准备工作上入手。第一、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教师可以让下去复习,熟读课文,在开始时教师可以细化到具体的自然段,让学生从特定的自然段去进行提问,把自己想提问的问题标注在课本相关的段落,到第二天上课时学生就能够顺利地提出问题。如在教学《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时,在课前我让学生先对课题进行提问。有学生说:“为什么是去年的树,而不是今年的呢?”有学生说:“去年的树会写关于树的什么故事?”,通过对课题的提问,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学生动脑提问时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二、教师的有效引导。在开始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时,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怎么提问,还可以通过教师自己示范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如何提问?在开始的课程教师可以放慢脚步,先把学生的提问意识培养起来。

三、让学生会问

在学生的提问中,教师会发现有的学生的提问和教学的内容毫不相干。有的学生在提问时表述不清楚导致其他同学不能明白他们提问的内容。所以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问,让学生会问。让学生熟读课文,发问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提问要围绕学生读的课文,不可偏离课文。如《苦糖》这一课,学生就课题提出了质问:问什么糖是苦的呢?在接下来对第2—5自然段的学习中,学习课文第2——5段时我给学生的问题是这样的:请同学们去读一读2—5自然段然后思考这其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让学生自己提问,有的学生问:“怔怔”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也有学生问端午节的那天早上,爸爸妈妈会想什么?我、弟弟、妹妹又会想些什么?通过教师一个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思考之后自己去发问,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其实已经是对课文相当地熟悉的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思考提问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掌握。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文,学生学会了如何发问是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

四、让学生爱问

在课堂上对喜欢提问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而对不喜欢提问的学生教师要适当地进行引导,让他们喜欢提问。争取让班上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的提问中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教师在最初鼓励学生自主提问时可以以奖励小红花的形式,一个问题奖励一朵小红花,这样对没有自主学习愿望的学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最终当学生的自主提问的意识培养起来,形成了善于提问的习惯之后,不用教师怎么强调,学生都能自觉的、积极进行发问。另外对那些一点都不爱提问的学生,当他们偶尔提问一次,教师要仅仅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起提问的信心,让他们以后喜欢提问。学生的自主提问对学生是要求相对较高的学习任务,因为自主提问要建立学生对课文熟悉与理解的基础之上,需要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课文的能力共同参与作用。所以教师除了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应该锻炼学生的课文阅读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语文水平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江霞.浅谈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艺术[J].魅力中国2009(16).[2]叶存玲.小学语文教学原理与方法[J].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274-(054000)

下载浅谈小学体育竞争意识的培养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体育竞争意识的培养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它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构成。其中,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核心。培养......

    交际环境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意识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跨文化交际是对交际的预测过程,在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交流涉及参与交流者的文化背景问题。因此,交际行为的意义取决于交际环境因素及其相互间的作用。交际双方要共享交......

    中学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探究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意义,并从加大宣传,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加强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发挥教师教育主导作用,完善考核......

    学生篮球攻防意识培养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尤其在高等学校教育中的使用日益受到教育人士的注意和重视。现在的篮球战术需要专业人员在比赛过程中,智......

    小学数学论文创新意识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创新意识论文: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创新意识 摘要:创新意识是体现学生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学科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结合数学的学科特......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解题思路保守,不重视记录 数学教学中,思维模式保守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大敌。而在我们日常教学中,这种保守的思维模式却......

    培养文化意识

    培养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吴忠芬 摘要:文章立足于《新课标》的目标要求,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出发,提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教......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思维能力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它的行为表现是对事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