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发展形势下的电力政工工作创新论文
现如今,电力能源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其已经广泛渗入到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去,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电力能源的应用势必会进一步深化,我们知道,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电力企业发展的稳定与否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电力企业的发展稳定与否要看管理,在新时代发展下,对电力企业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电力企业政工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样也面临着重大挑战。政工工作事关电力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企业员工的服务意识、企业文化的建设等,政工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凝聚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服务质量,促使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新时代发展下不断研究电力企业电力政工工作有效开展的方法,对于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今天,本文就是基于此背景下对电力企业政工工作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本人多年从事政工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有效创新政工工作的方法。
加强政工队伍建设
1.1 提高政工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有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的队伍,是实现政工工作创新的基础与前提。政治素质的提高简单来说就是思想意识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党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党工作开展的灵魂,由此可见在新发展形式下不断提高政工工作人员政治素质的重要性。这就要求电力企业有关部门要不断组织政工工作人员学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学习党的重要思想报告,促使政工工作人员始终保持清醒,明确工作开展的方向,促使政工工作人员在思想上、实际工作中要与党保持一致,不断提高政工工作水平。
1.2 其次,要求电力企业要不断提高政工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21 世纪下的竞争简单来说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企业员工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发展的兴衰成败,因此不断加强政工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政工工作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这就要求企业要对政工工作进行定期专业知识培训,扩大员工的认识面,熟练掌握相关专业技能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不断提高政工工作人员的判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才能推动政工工作的有效开展。政工工作开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2.1 政工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是实现政工工作创新的重要保证。在影响企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人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而政工工作开展的对象正是企业员工,所以,在开展政工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关心员工的利益,才能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党的温暖,才能激发员工主人翁的意思,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电力生产工作中去,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2.2 其次,通过心理疏导、教育实现员工的自我和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电力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电力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员工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势必会产生一些紧迫感、危机感,因此做好员工的心理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作为电力企业政工工作人员必须采取多样化方式来疏导员工这种心理,如我们可以聘请专门的心理专家开展讲座,政工工作人员也可以自学一些心理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工作能力,展开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工作、心理疏导工作,促使企业员工能够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与开展工作。塑造企业文化
3.1 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功能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基,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应该与职工的合理诉求结合起来。组织政工活动时,应该在职工利益与企业发展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借助一些轻松活泼的方式,让职工树立牢固的企业文化意识和全局意识。
3.2 实现政工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效融合新形势下,政工工作应该围绕着推动企业全面发展来进行,而政工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有利于发挥企业文化的优势,增强政工工作的感染力,营造出职工力争上游的良好发展环境。建立高效的政工工作网络
4.1 电力企业中应该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构建自己的企业信息系统,让企业内部政工工作能够实现网络化。目前很多电力企业已经在内部信息系统中建立了网络政工工作平台,通过网络这种全新的工作模式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政治宣传。在网络政工工作平台上,工作人员除了可以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在网络上建立电子宣传专栏,以辅助企业政工工作的开展。网络政工工作中可以充分运用企业内的局域网,改变原有“人对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实现人对计算机的交互式工作模式。企业员工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局域网,了解公司的最新动态、政治工作内容和企业发展目标等,并且下载和学习与自己相关的或者感兴趣的内容。通过网络和实际结合的政工工作模式,不但能够有效扩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容量,还可以融合图片、文字、影视等多种元素,让以前枯燥的思想政治工作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企业员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达到提高政工工作质量的目的。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势必会增加对电力能源的需求,因此,电力企业要想更好的服务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必须转变传统政工工作开展模式,不断创新政工工作理念,工作方法,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积极创新-政工工作
积极创新—做好新时期政治思想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围绕企业发展大局,为企业中心工作服务,构建和谐企业服务,培养企业员工的责任感、主人翁意识和帮助员工认识国家大局及社会发展方向,掌握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明确企业发展的意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表现出社会经济体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的态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保持和发挥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紧跟时代步伐,以更大的勇气和历史责任感,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探索总结规律,不断提高其工作水平,这是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凝聚广大员工群众顺利推进各项工作的迫切需要。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思路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才能体现时代特征,发挥作用,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事求是,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本企业的工作实际,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在思路上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摆脱“唯书”、“唯上”的思维定式,向“唯实”转变。要从“等部署、等指令”转变为从实际出发,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要根据员工的实际需要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力求在工作中有独创性、超长性、开放性,倡导创造性思维,实现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思路再突破,贴近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实际,贴近员工思想实际,贴近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要从国企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根据国企和员工的实际需要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使思想政治工作不断适应环境变化以及形势与任务的需要。
二、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
以人为本,就是既要以人的发展为依靠,又要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企业思想政治工
作要为企业发展服务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追求、利益诉求和发展需求,依靠员工办企业,解决员工实际问题,提高员工素质。人是实践的主体,在企业发展中,必须始终加强民主管理和人本管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利益诉求是人自身发展的体现,是社会发展的动方。思想政治工作要着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努方提高员工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工作到位了,员工觉悟提高了,就能产生强大的方量。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人的素质,除了对员工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想信念、法制道德、廉洁自律等传统的教育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国有企业每个阶段生产经营任务的变化,不断注入企业发展的新内容、新要求,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实践告诉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创造的是一种健康向上的氛围,体现的是无形的强大的凝聚力。它就像空气,当它存在的时候,也许并不为人们所注意,一旦失去了,人们便难以生存。只要围绕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以此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全力服务于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同时,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摸清员工的思想脉搏,逐渐摸索、创新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好方法,将有力地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三、与时俱进,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同样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新,首先应由单一性的思想教育向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转变。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加深、加强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将它们融入到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对不断涌现的新理念、新思潮,经仔细甄别筛选后逐步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以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
经营生产是企业的中心工作,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围绕中心工作进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要适应中心工作的需要,跟随变革的步伐,注入时代的内容,拓宽服务的领域,关键要选准“结合点”,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内部改革、机制转换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与企业各个方面工作整体配合,形成综合效应。尤其要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把刚性约束与柔性导向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要求体现在管理制度之中,使员工在“情”的激励之下爱岗敬业,在“法”的约束下
努力工作。同时,要拓展教育内容,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结合企业和员工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实施文化技术等教育;以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分层次。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很多,经常是一个学习内容还没有学完,接着又安排了新的内容。所谓分层次,就是企业领导、科室党团员、岗位工人学习的内容、时间、要求应有所不同,不搞“一刀切”。如“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要求岗位工人通读,一没有条件,一没有时间,应该利用集中学习时间学习主要章节,专题辅导,掌握主要观点就非常实际。此外,教育内容应增强针对性,结合一个时期、一项工作的实际,抓热点,解疑点,选学原著或重点辅导,以求学以致用。长期坚持下去,职工就会感到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解决了实际问题。逐步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道德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渗透在其中。
四、积极探索,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持其生机和活力,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一是要创新教育的方法,转变命令式、说教式,向引导式、激励式、互动式转变,做到因人制宜、因事制宜。要在分析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开启心智;要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对传统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灵活运用灌输原理,变单向灌输为相互交流,变声势性为实效性,从单纯说理向解决实际问题转变;面对广泛复杂的员工状况,需分析各类人员素质状况、思想特点,采取多角度、多侧面的工作方法,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为员工所接受。
二是丰富工作的形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借鉴相关科学的成果,使思想政治工作从统一教育向层次教育转变,从单向灌输向自我教育转变,从被动应付向超前预防转变,从单纯说教向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转变。由集中、统一、大型的活动形式向小型、灵活、多样的方式转变。具体应针对不同特点,用不同方式来开展工作,利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多种场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根据具体特点,注意多贴近实际,多贴近生活,尽可能多地采用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
1、寓教于管,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职工的道德建设融为一体,使思想教育能够及时渗透到管理中;
2、寓教于学,利用职工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机会,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寓教于乐,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文体活动、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职工的集体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是应坚持思想政治工作要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进行,从实践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十分注意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我们党从来就是靠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而不是靠空洞的说教来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使思想政治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增强感召力和凝聚力,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坚决反对走形式、走过场,必须立足实际,选准切入点,找准落脚点,否则就会流于形式,难以收到明显效果。特别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工夫。四是创新工作的载体,凡是能够准确、有效地表达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目的和内容的有效手段、形式都可以使用。
1、把学习教育活动同企业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企业文化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企业文化以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通过培养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创建名牌产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将教育培训、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等工作连接起来,使员工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得到心灵的陶冶。
2、加强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领导干部必须以实际行动为员工作表率,同时要采取谦虚、诚恳、耐心的态度,开展谈心交心活动,沟通干部与员工的思想,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交流思想,消除隔阂,增强团结和友爱。
3、培育典型,先进典型的涌现将对企业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树立先进层,转化后进层,带动中间层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措施。要紧紧抓住企业涌现出来的实实在在的先进典型,运用典型引导,带动干部员工做好各项工作,增强学先进、争先进的意识,形成比学赶帮和激励向上的氛围。
总之,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针对当前企业的实际情况,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以实事求是之心,科学朴实之理,真切感人之语,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生动性和有效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和水平,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第三篇:互联网+形势下教师培训工作创新思维
互联网+形势下教师培训创新思维
通城县教育中心
苏文胜 *** 摘 要:以全国、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等文件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指导,通过校本研修、全体集中培训、外出培训、远程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切实加强教师教育思想、专业功底、教育信息化技术和网络研修能力培训,着力提高全县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一批县、市、省乃至全国的骨干教师、名师和名校长,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关键字:互联网+ 乡村教师培训 信息技术 创新思维
一、教师培训新形势和新要求
一)、逐步健全的乡村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
1、要求成立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培训中心、教研、电教等)项目县需要成立
2、主体责任明确(规划、需求、设计、组织、管理、评价)
3、加快团队建设(管理团队、师资团队30:1配备)
4、完善制度建设(项目管理、教师选学、质量监测、学分管理)
5、确保经费保障(国家经费、省级经费、县级经费、校级经费)二)、现阶段教师培训的新趋势
1、强调个性化培训(分学科分学校分时间)
2、强调实践性培训(与校本结合)
3、强调开放式培训(与社会结合、网络结合)三)、适应互联网+教师培训形势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2、充分利用国培师资库
3、建立教师工作坊
4、信息管理化
二、互联网+下信息技术培训新思维: 一)、统筹规划
确立培训内容为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为执行标准,以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为核心内容,培训内容主要是信息化教育理念、云平台的初级应用、微课设计及应用、资源收集整理、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电子白板、word和excel等办公操纵软件、操作系统的维护及应用、校园网、智慧校园等。
确立三大主要工作,培训形式以校本培训和远程培训为主,集中培训为辅。围绕各学段、各学科和不同年龄段教师、不同层次学校的不同要求,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联校网教”教学模式的普及应用等活动为载体,借助“三通两平台”工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修,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
(一)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校本培训主要安排在教学和暑假期间,由学校或乡镇组织,三年不少于150学时,教师参与率100%。县内集中培训主要安排继续教育培训,由县教育培训中心负责组织,教师每不少于100学时;县外培训由教师管理股和仪器电教站联合组织。
(二)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
远程培训主要借助现代教育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网上优质教学资源,依托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和专业培训机构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根据要求,搭建县、乡、校三级管理平台,每个平台均设管理员和不同层次的辅导教师,做到层层有管理,件件能落实。2016-2018年对教师实行全员远程培训,三年累计培训超过3000人次,每人学时不少于80学时,力争使全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有一个长足进步。此项培训工作由教师培训中心负责组织。利用国家、省、市和专业培训机构平台进行。
(三)教师专业教育信息化能力成长培训
教师培训分、分层次。一是培训校级骨干教师350人。根据学科需要,争取每校每学科有一名比较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促进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县直学校、县城中小学及乡镇初中、中心小学培养至少2名信息技术员,乡镇普通完小至少培养1名信息技术员,聘请专业人员授课,每期集中培训时间1周,每年暑假集中培训1周。以解决乡镇及学校微课录制、班班通设备、计算机设备的应用和维护问题。
科学制订每个项目的实施方案 二)、整体推进 1)、严格选送参训对象 2)、全力做好本级培训 3)、全面推进校本研修 三)、改革创新
1)、培训内容上创新(师怎教,学怎学)
2)、培训形式上创新(走进课堂现场诊断行动研究)3)、培训管理上创新(自主选学学分管理激励机制)四)、提高质量
1)、坚持任务驱动,目标导向 2)、坚持质量标准,科学评估
三、特色与创新
1.从完成项目走向聚焦实效
以学科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来直接聚焦于学校课堂和学生学习,让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难点,探讨相应的教学策略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并通过对学生的测试检验策略的有效性,使学生成为本项目的直接受益者。培训从学生出发引导教师开展自己的行动,改变自己的行为,在过程中收获知识,获得成就感,认同培训,提高培训满意度。
2.从单一供给走向多元自选
根据教育部教师专业标准等要求,从教师学科教学水平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出发设置分层分类研修课程,为教师提供多达200门的自主选学课程库,在教师开展行动学习过程中提供1300万条的高效研修资源中心,让课程和资源为教师学习所用。
3.从完成作业走向产出成果
为避免教师应付培训,随意提交作业,切实提高培训实效,研修网项目组在培训过程中,结合本次研修内容(学科教学基础知识及重难点突破)的具体任务,采取“个人提交作业——学科坊推选作品——校级坊研磨优品——区域坊展评精品”的流程,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研修活动,层层推选作品,逐级提炼成果,将所学内容和研修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应用中反思、在教研中完善、在实践中提高,在成果打磨过程中提升参训教师的专业能力。
4.从单方预设走向互动生成
为真正与项目县教师发展需求保持一致,与项目工作进行有机融合,研修网首先在方案设计的方法论上进行改进,在确定项目县后首先围绕具体项目县开展需求分析,协同高校、远程培训机构、市县教师发展中心共同研讨方案;第二,在实施过程中动态调整,发现教师具体需求,深度挖掘生成性资源,开发微课程解决教师具体问题,实现课程的互动生成与快速迭代。第三,在挖掘教师需求的基础上,在省内外聘请一线专家充实到指导团队中,为项目提供有效服务。
5.从工学分立走向常态研修
本次项目在“互联网+”背景下,以“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为项目理念,推动互联网与本地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一方面,研修网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级坊主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展跟踪指导、送培送教,组织区域教研、校本研修/学区联片研修活动,促使网络研修的真正落地。另一方面,自主研发的中国教师研修网APP移动学习社区应用系统以及同步教学资源库,支持利用多种终端设备进行移动学习,网站页面自适应Android、iphone智能手机、PAD、电脑PC,便于参训学员更充分地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应用移动终端观看课程、参与活动、发表话题、进行互动,帮助参训者快乐学习、幸福工作,提高研修效率。
第四篇:政工论文(强队伍,抓管理,谋求企业新发展)(本站推荐)
强队伍,抓管理,谋求企业新发展
摘要: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首要因素;管理是连接领导班子与基层干部乃至一线工人的桥梁,提升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管理能力的提升需要我们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判断、改革创新,加强沟通协调、注重团结协作。
外部形式严峻,我们必须贴合实际,从能力建设以及管理提升去探求企业发展新思路,只有这样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到提升,企业的发展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新思路 强队伍,抓管理,谋求企业新发展
一、企业的现状
武港码头自建成投产至今已有三年多,从磕磕绊绊的磨合期到红红火火的快速发展时期,如今企业正逐步的调整步伐朝着持续发展的稳定期迈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竞争的程度空前加剧,也应该适时放稳脚步,眺望前程,回首企业发展历程,谋求企业的新发展。
在太仓港,有的时候武港码头已经成为“港区物流纳税大户”的代名词,“两年盈利,三年达到设计能力”、“矿石吞吐量快速增长”、“收入利润大幅提高”、“成本控制卓有成效”诸多辉煌的字眼都是用来描述这么一个新兴的企业,作为武港的一员我们会感到无比的荣耀,但是我们在面对低迷的全球经济的恶劣外部环境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企业辉煌的背后所存在的薄弱面。
二、强队伍、抓管理的必要性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在中国每年倒闭的企业有100万家,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这两组数据让人感到震惊。再看看我们武港,很多人都会认为我们码头可是宁波港集团、武钢集团、中外运长航、宝矿等多家大型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企业倒闭那是不可能的,我认为这样的想法犹如“我爸是李刚”一般幼稚,企业不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没有良好的决策,没有严格管理,谁能保证它在市场经济的大浪中永不翻船?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在这二十多年的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数各类体制、各种制度下的公司、企业,可谓风起云涌、潮起潮落,几经沉浮。谁又曾想到珠海巨人﹑广东太阳神﹑沈阳飞龙﹑山东三株﹑一大批曾为国人寄托希望而最终以流星般坠落。一个个鲜活的例子留下了太多的疑问和太多的感慨,我们是不是应该反问一下,这些陨落的企业有哪一家会预料到结局是如此的悲催?
当前国际形式持续恶化,世界经济低迷,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将长期处于低速增长状态,国内钢材需求稳定,外部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而内部问题暴露企业新,发展快,摊子大,人员多。管理层人员,大部分刚刚走上管理岗位,由技术能手、业务精英向管理角色转换尚未完成蜕变;制度不完善,职责范围局部真空等,人、机、制度尚未揉合至最佳,码头要生存、持续发展,实现“打造长江第一进口铁矿石中转码头”目标我们还需要努力。我们必须长久不懈的抓好企业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与企业管理的提升。
三、强队伍—领导干部能力建设
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由此可见领导干部的重要性。随着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在企业内部领导干部的作用同样是举足轻重的,领导干部能否适应现代企业竞争与高效、改革与创新、知识与信息的发展变化要求,是对企业领导干部的严峻考验。加强企业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是时代快速发展的迫切任务。企业领导干部能力建设需要我们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判断、改革创新,加强沟通协调、注重团结协作。
1、调查研究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的一次讲话中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领导干部不论阅历多么丰富,不论从事哪一方面的工作,都应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
对于企业领导干部来说,要想卓有成效地经营管理企业,必须做到知政策、知市场、知同行、知自己。所谓知政策,就是系统了解有关的政策法规,提高依法管理、依法经营水平;所谓知市场,就是全面把握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提高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所谓知同行,就是及时汲取同行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教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避免走弯路、走岔道;所谓知自己,就是密切关注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了解企业有哪些成功的经验,面临哪些方面的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通过调查研究的有机结合、调研成果的不断积累,企业领导干部的决策水平、经营能力、管理素质就可以不断得到提升。
调查研究是知己知彼的前提工作,也是百战百胜的首要因素。调查研究得来的信息结论,提出的思路和观点,为促进科学决策、改进企业管理、完善经营机制、转变发展方式提供可靠依据。在武港码头公司,领导干部也深深的意识到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在业务上调查市场行情、客户需求、企业揽货优势、外部口岸环境;在公司内部调查设备维修、财务管理、人事管理中的不足,展开深入研究。对于重要调查、研究课题成立小组开展专题调研。同时领导干部通过班组挂钩、交心谈心下班组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收集问题,汇总反馈。“挖掘机配合清仓新工艺”“深水航道工程”“以疏保卸”“提高钢丝绳使用寿命”“提高堆场堆存量”等,均是建立在领导干部和员工调查研究后的成果。
2、分析判断
分析判断能力是指管理者能否看出表面上互不相干事件的内在联系,并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判断能力有助于领导干部把握全局,并能深入的系统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判断力是通过管理者对已知信息的处理,对事物发展趋势进行方向性把握的能力。判断力有助于领导干部在进行部门规划和工作计划时,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通俗的讲分析判断是调查研究后信息的深层加工,我们所需要的分析判断是要将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经过理性思维的梳理后,使其变得简单化、规律化,从而轻松、顺畅地被解决。企业经营错综复杂,常常需要了解各种各样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从而找到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洞察先机,未雨绸缪。
武港码头虽然朝气蓬勃,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外部的拆迁维稳工作、港建费征收对揽货的影响,内部企业文化建设不够深入,员工归属感、凝聚力有待加强。如果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就会影响企业的和谐稳定。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吸取教训,学习借鉴各方成功经验,开阔视野,从全局和长远想问题,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深入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沉着冷静,审时度势,科学分析判断,采取有效措施,将各种问题解决好。
3、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顾名思义改掉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更合理完善;创新是指开创新的事物。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当今时代的潮流,更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源泉。在当前,改革创新已深深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振兴中华的力量源泉。
30年弹指一挥间,曾经的边陲小镇变身现代化都市,那片偷渡者冒险的荒滩成为全球新兴市场的前沿。深圳的成功、经济特区的成功、中国经济的成功,鲜活而生动地证明了 “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发展”。
改革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改革创新是以领导者的素质为基础的,需要企业领导干部拥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深邃的洞察能力、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能力和面向未来的开拓创造能力等;改革创新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要有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创新不是完全对传统的否定,既要乐于接受和继承有益的传统,也要敢于否定过时的传统;创新不可闭门造车,也不是坐在办公室凭空设想的,而是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对问题或现象的分析推测和理性认识形成的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见解。
发展之路从不会一帆风顺,面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勇于探索,惟有继续改革创新。敢于突破一些条条框框的制约,不当“录放机”、“传话筒”,不搞“大概或者也许是”,克服本本主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潜心思考剖析,提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在武港不乏改革创新的例子,卸船机操作法,如此一个平常的工作,在武港被总结出了一个宝典,并经过不断的完善改进,乃至今日的公司内部推广,他提高了接卸生产中安全的安全系数,大幅度提高卸船机工作效率效率,也为公司节能降耗做了重要的贡献。每一抓斗动作时间减少3秒,每条流程的效率从1500t/h到3500t/h卸船时间,外轮的停靠时间从48小时缩短到一昼夜,一年电费节约几十万元的电能。这一组组的数据不正是改革创新带给我们的丰硕成果么?
4、沟通协调
在工作中沟通协调就是在日常工作中妥善处理好上级、同级、下级等各种关系,减少摩擦,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一个有优秀的领导干部,要想做到下级安心、上级放心、同级热心、内外齐心,必须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工具,协调是使人们的行为趋于和谐的一种方式,沟通是手段,协调是目的。沟通与协调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重要部分,是实现我们目标、满足我们需要的重要工具之一。同样,沟通好才能协作好,沟通是协作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沟通,密切的协作是不可能实现的。
沟通交流是链接生产正常化的纽带,正常的生产与每个班组、每位员工都息息相关,与我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密不可分的。假设一下关闭对讲机封闭基础的交流,那我们的生产根本无法进行,堵料、皮带撕裂、取错矿都有可能随之发生;协调是保证生产稳定最好的针剂,生产中很多时候虽有沟通交流,却常常出现协调不够的现象。当某个设备出现故障时却不能解决,大家都在扯皮、在推诿,都在说不是自己的责任,这对于稳定的生产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损失。
在武港码头公司取得了取得优异的成绩,也离不开员工的齐心协力。武港员工不是机器人,他有有情绪、有脾气。在3的生产运营期间,也曾出现过部分岗位流动性很大、部分操作岗位员工对公司政策调整不满意,同样是沟通协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公司领导干部及时开展了“交心谈心活动”,“党员挂扣班组”“领导接待日”,通过与班组成员真诚地谈心交心,收集问题,处理问题,反馈问题。让公司上下在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开工代会、员工座谈会、武港团刊、武港简报、合理化建议、“走出去,请进来”各项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这何尝不是企业向心力、员工凝聚力的有效来源。
5、团结协作
当人们有了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目标时,复杂的个体才会抛下小我,义无反顾地围绕一个中心聚集在一起,这就是浅易的团结。团结的力量可以铸就一个国家。如果将这股力量放在企业中,岂会有不成功的企业!经营成功的企业无一不是拥有一个有着巨大凝聚力的团队。
“企”字人当头,作为企业离开了人将止步于发展。“发展”是企业的共同目标,也是每位员工的共同目标。人和企业是相辅相成的,团结协作可以凝聚力量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双赢。
三、抓管理—企业管理提升
企业兴衰,七分靠管理,这便是管理对生产力作用的一个侧面描绘。一个公司发展前景如何也要看其管理的如何。
抛开管理复杂的解释,可以将管理简单的理解为管和理有机结合,强调刚性的制约和柔性的疏导。
讲到管理,管理学的理论可是一套又一套,不得不说的是木桶原理,桶里能装多少水,大家都会想到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来决定,但大家是否想过,木板与木板之间是否漏水。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每块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如果木板之间的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一个团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每一位成员的能力,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均衡,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漏水桶是行不通的。面对如今日新月异变化的市场,如何箍好一只木桶呢?
作为一名管理者,企业的箍桶匠首先要思路清晰。能把问题说的清清楚楚,那么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大半。在动手管理之前,必须运用自己的能力,看清掌握情况,分析判断,做到心中有数。好比木板到位了,心中已经有木桶的样子了。
对于木桶的制作来讲,桶箍是必不可少的材料。桶箍对木板有一种束缚,这好比我们企业中的制度一样。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正常经营管理所必需的,它是一种强有力的保证。成功的企业多制度,其效果是使企业运作平稳、流畅、高效,并可基本上防患于未燃,使企业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得不战时则也可使企业尽作有准备之战,胜券在握。
木桶的制作同样需要讲究方法,桶箍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用锤子使劲砸就可以箍上去的。桶的制作有他的工艺和方法,得使用“巧劲”。这就是我们管理中所讲的管理的穿透力透过部署,使下属主动完成工作的能力,管理的穿透力强调下属工作的主动性,强调管理者所拥有的领导力的真实性。
水桶箍好后还要对桶进行必要湿润,使木板微膨胀,结合紧密。好比我们在企业中团结协作相互信赖工作中更加投入、更加积极、更加善解人意、更加努力表现。
武港码头自2009年口岸开放,生产走入正轨,期间我们提升现场管理,提炼科学化管理理念“五型港口”、“ 现场6S管理” 开展“工人先锋号”“巾帼文明岗”评选工作,不断的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四、企业发展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市场经济弱肉强食,企业不断的发张壮大才能在经济的环境中不被淘汰,而公司的发展,需要领导的决策正确、管理有方,所有员工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
我们港口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相对单一,以装卸、运输、仓储为主,固定成本高、行业竞争激烈,我们必须认清现状结合其实际确定发展定位与目标,制定中远期发展规划,遵循客观规律,健康、稳定的发展。
五、总结与展望
强队伍、抓管理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全部,但却是比较重要的两个环节;调查研究、分析判断、改革创新、沟通协调、团结协作是我们强队伍、抓管理两个重要步骤。
武港码头目标“打造长江第一进口铁矿石中转码头”已经确立,坚持“以服务赢市场,以管理促效益”的理念,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升企业管理,上下齐心,开拓进取,稳定快速发展,让太仓港华丽转身“亿吨大港”,让国际海运网络“无缝对接”,让江海转运的运输体系更加完善,推动太仓港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第五篇:新媒体形势下广播电视论文
一、传统媒体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
传统的广播电视传媒发展起步较晚,同时,在经营体制上要兼顾事业、行政、产业为一体的发展模式,这将严重阻碍我国广播电视传媒的发展进步。此外,传统的广播.新闻传播传媒产业电视受到新媒体的巨大冲击,如果要保证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地位,就需要在经营模式上进行诸多的改革与创新,选择多元化的经营模式。
1.借鉴国外传媒业的发展经验
在近百年的媒体发展中,国外发达国家在传媒领域拥有较强的技术基础和经济实力,已经逐渐表现出高度的商业化趋势,并逐渐走向垄断。国外传媒的经营模式主要体现为非营利性的广告和盈利性的商业传媒、商业广告。国外的传媒行业从经济、技术和内容层面给予了三者极大的融合,以媒体产品的衍生创收和收视创收作为媒体的主要着力点,积极的、全面的开发新的媒体产品,以打造属于传媒领域的产业链,来实现传媒行业利润最大化。同时,在整个传媒领域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类型上进行多元化创新,开发跨国传媒产业,用以适应当今信息时代传媒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传媒领域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当然,在媒体受众争夺的过程中,很多国外媒体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传媒信息的真实性,并且因为其媒体的影响力对受众群体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损害了公众的利益,这就需要国家运用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传媒领域的发展。
2.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要符合总体规划
目前,广播电视传媒在总体规划上影响了传媒业务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广播电视传媒在长期传统经营模式指导下,在结合了自身优势与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广播电视传媒要想在经营模式上有所创新,其在指定发展规划的时候必须符合国家传媒总体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基础来制定广播电视的发展计划,否则,广播电视传媒极有可能在风云多变的市场中迷失方向。
3.广播电视传媒需要提高经济效用
广播电视传媒领域通过不断延伸、拓展价值链,整合媒体内部资源而产生的经济效用,是其构建经营模式的根本目标。换言之,如果广播电视传媒不能顺利实现其价值的增值,那么,广播电视传媒也就没有发展的意义。所以说,经济效用是广播电视传媒经营模式构建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多元化经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及降低生产成本都是广播电视传媒产生经济效用最直接的表现。因此,作为传统媒体,广播电视传媒需要把握好发展机遇,提高经济效用,积极转变经营模式。
4.实现资源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节目是广播电视媒体的主导产品,频道和频率是广播电视媒体拥有的垄断性资源。在新媒体逐渐瓜分受众群体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需要加快向新媒体方向拓展融合。广播电视媒体需要及时抓住目前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尽快与新媒体合理开发媒体资源,积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加速信息线性传播与非线性传播的融合,快速抢占市场发展先机。实现技术与资源的结合是广播电视传媒转变经营模式的必由之路,如果不能很好的实现资源与技术的匹配,资源和技术极有可能发生冲突,如此一来,将会大幅提高广播电视传媒经营模式构建的成本,甚至导致其经营方式构建的失败。另外根据实际情况和媒体的发展建立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加强防范意识和多元化经营模式积极实现传媒业的服务目的和宗旨。不断地改进和变化。
二、结语
传媒领域是我国的第三产业,可以说是我国的“朝阳产业”、“无烟产业”、“绿色产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大力开发新的传媒技术,发展具有新特色的信息产品,以服务群众为根本目的,实现多元化产业形势。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要根据传媒领域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制定相应的目标与政策,针对传媒受众的需求做出迅速反应,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