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孩子自主学习的三个方法,父母都应该试试!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拥有自学能力可以使孩子终身受益,但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父母用科学的方法去做:
既然是习惯,最好是固定时间做某事。
孩子晚上放学回来,会有很多事要做,有吃饭、上兴趣班、娱乐、洗漱,运动。
如果我们陪同孩子一起把晚上的时间安排好,写出来,贴在墙上,孩子就能知道某一个时间是专门留给学习的。这个时间一到,他就自然去读书、写作业了。
学会使用工具书能帮助孩子做到自主学习。
孩子小学前,我陪孩子做亲子阅读。每次读书的时候我都把我不认识的字标注出来。在故事读完之后,我就陪孩子一起查字典,看着这些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后来上小学后,孩子就习惯性地带着字典,一有不会的字,不需要问我,自己就能找到答案。
独立完成包括独自写作业和自己检查作业。
如果我们陪同孩子写作业,孩子一遇到问题就会向我们求助。
除非特别必要,我们不要给孩子答案,要让孩子自己找答案。虽然明明我们会,我们能用1分钟解决问题,但是我们要忍住,让孩子用10分钟自己找到答案。现在的慢是为了将来的快。
另外,孩子做完作业之后,有的老师要家长检查作业并签字。我觉得应该让孩子自己先检查,家长后检查。
如果孩子检查不出来,我们可以给孩子缩小范围,但无论如何要孩子自己找出错误。长期下来,孩子才能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好习惯。
自学能力是每个孩子都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习探索,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和认真思考的习惯,使他具备发展的基本素质。
第二篇:让孩子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
让孩子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
内容摘要:让孩子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方式,同时,在活动中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让孩子体会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愉悦。让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使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自主学习与相互合作,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相互合作,通过合作获得更大程度上的发展,而相互合作所产生的结果又成为自主学习的动力,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优势。
关键词:自主学习、相互合作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自学的人’‘对一个国家来说,不懂得与其他国家合作将无法发展本国经济;对一个企业来说,没有学会合作将无法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对一个人来说,没有学会合作便无法生存,更不用说发展了’。可见,学会求知和合作是多么重要。因此,幼儿园作为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教法。“两个苹果”的教学模式,让人印象深刻。一个采用‘填鸭式’教学,一个是自主性地学习。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显著不同。前者,施教者不顾个人意愿,强硬浇灌,教育的结果却易使人忘却。后者,让学习者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操作,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自学性,反而使人易于接受,并且印象深刻。另外,《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提到了:教育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灵活地运用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不要为了强调学习的结果,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不管采用何种活动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都要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感官去主动感受、观察、操作,从而主动发现事物,建立对该事物的认知,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使孩子产生一种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又将成为推动孩子不断去发现问题、探索事物的动力。
二、尊重孩子,鼓励孩子多提问,在活动中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保护孩子的异想天开。在教学的时候,有一种现象普遍存在:对于一个教学内容,老师设计了很多的问题来突出内容,然后想方设法地让孩子们去回答这些问题。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往往把孩子的思维按照特定的设计的方向去发展,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创新。因此,教育中,我们要让孩子学会提问,把孩子提问的权力还给孩子,让孩子们学会提问,学会质疑,而不是纯粹为了教学的内容而提问,应该让问题的产生成为孩子真正的问题。另外,幼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他们的思维不受现实和空间的限制,天马行空,常常异想天开,往往会有一些很奇特的‘创想’,并乐于把
他的这些‘创想’跟同伴、老师一起分享。对于他们的‘创想’,我们要给予支持和保护,虽然他们的‘创想’与目前的社会没有多大的关联,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荒诞,但是,说不定到将来的某一天,他们的‘荒诞’会成为现实。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做的不是去讥笑他们,不是去打击他们,告诉他们这些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是要积极地创设良好环境,多为他们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给他们鼓励和信心,让他们学会去主动观察、去发现问题,让孩子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多动手、多动脑,成为真正寓意上的活动的主人。
三、让孩子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方式,同时,在活动中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让孩子体会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愉悦。一个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身。同样,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人在今后的学习中、工作中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他们具有独立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教学活动中,教育就应尽量避免为了完成某一教学的内容,强硬要求每一个孩子都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步骤来进行学习。在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给孩子在活动中有自由支配活动的权力和空间。可以让孩子自由的进行选择,自由地观察,自由的进行创作。同时,教师本身自然融入到孩子活动当中,成为他们的一员,同时成为观察者,记录者和引导者。可以引导孩子相互之间对自己从事的活动进行经验及发现交流,可以提倡他们进行自由组合,共同探讨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孩子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必要时适当地给予一些技术上的指导,使孩子们从活动中学会互相合作,从成功中体会喜悦。
四、让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使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合作,不仅使幼儿相互之间取长补短,还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性格。孩子在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小的矛盾和冲突,个性霸道、蛮横、自私、无情的幼儿,往往易被孤立,从而出现交往障碍,长大以后走入社会会吃大亏。因此,让孩子从小学会与他人合作,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是很重要的。相互的合作能促使他们慢慢地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能帮助孩子学会宽容、忍让,为别人着想,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合作精神。同时,创建和谐的交往与合作的环境,使孩子受到熏染与教育,在环境的影响下,能够逐渐学会宽容。教给孩子分清是非和正确处理发生的问题的方法,让孩子知道,遇到矛盾或冲突的时候,能够做到宽宏大量,不计较自己个人的得失,不怕吃点亏。对待那些小是小非,没有严重后果的个人冲突,无意的损伤等尽可能的不要计较,使孩子明白原谅、忍让不等于没有原则,不是放弃批评与反抗,而是为了能更好地促进发展。
五、自主学习与相互合作并不是孤立的矛盾的存在,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让孩子能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顾,它指的是创造机会与条件,让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采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去探知,获取经验。它侧重的是尊重并发展个体的差异性,并在活动的过程中能更好地保护和促进幼儿的创造力,使幼儿在各个不同阶段都能获得进步、发展。相互合作,则能集思广益,提高效益,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活动中要重视幼儿之间的相
互合作,培养相互合作的意识,使他们知道,人在社会中,不能做为一个孤立的存在,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才能在社会上获得与他人合作、和睦共处的能力,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而打下基础。自主学习与相互合作,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相互合作,通过合作获得更大程度上的发展,而相互合作所取得的成果又成为推动孩子自主学习的动力,从而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的良性循环,这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优势。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中,我们不仅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教法,尊重孩子,鼓励孩子多提问,不要在活动中要注意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让孩子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方式。让幼儿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在活动中提供并创设机会,使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体会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愉悦,鼓励他们去主动探知,获取经验。
参考文献:《新课标下我们怎样当老师》 林华民著
李季湄 肖湘宁·《幼儿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第三篇:孩子3岁之前,父母都应该这样做
父母就是孩子身边第一位“老师”,家庭环境就是孩子第一间“课堂”。
如果3岁之前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几点就等于说让孩子接受到了含金量非常高的早教课程。
1 经常和孩子互动说话 孩子学习语言最好的方式,就是经常有人和她互动说话。
其次鼓励孩子“回应”,为孩子朗读图画书,唱歌给她听,都是为2岁左右顺利开口做的环境准备。有足够的输入才能自然输出。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妈妈给我读书的声音“。
2 接纳孩子的情绪 认知情绪,接纳情绪,是幼儿情商培养的第一步。强制孩子压抑情绪,时间长了会生病。
用120%正确的道理说服处在情绪当下的成人尚且无用,何况是3岁前的孩子。
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孩子此刻最需要的是妈妈的拥抱和共情。
3 父母要创造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 童年时期高品质的陪伴和稳定的家庭关系,为孩子今后的成长带来深远的影响。
范仲淹早年丧父,家贫,那时候还没有早教,母亲却特别贤德。以大地为纸,芦花为笔,教育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文豪范仲淹。
成龙获奥斯卡电影终身成就奖,作品等身,可婚姻问题一直被外界诟病,对儿子房祖名更是不管不问。有一次,成龙从香港飞去美国,兴奋地给司机打电话:”告诉祖名,我今天去接他放学“可是他在校门口,眼见学生们都走光了,也没见儿子出来。后来才知道,房祖名已经上到中学,而成龙却站在小学门口接儿子。因为缺乏父亲的照顾和教导,房祖名的演艺之路一波三折,屡屡曝出耍大牌和吸毒丑闻。
任何事业上的成功都无法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
4 让孩子在安全范围内自由探索不打扰 孩子会爬,会走,会跑后探索范围越来越广。
运动不仅为身体打好基础,而且促进了大脑各项神经系统连接和发展。孩子就是通过”做“”探索“来了解世界的。
千万不要粗暴的把孩子探索的路“拦住”,或者以“喝水”“吃口饭”为理由频繁打扰孩子,你的好心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如果真要帮忙,请确保孩子探索的环境是安全的。
第四篇:孩子调皮 试试有趣的惩罚方法
孩子调皮试试有趣的“惩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在孩子身上同样适用。在孩子早教中,很多父母发觉当宝宝渐渐有了个性和脾气,让大人觉得越来越难管束时,除了夸奖和鼓励,适度的惩罚不可或缺。
孩子没规矩家长有法宝
宝宝没规矩表现一: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
有趣“惩罚”方式:
1、规劝。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灌输孩子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
2、没收心爱的东西。将孩子乱丢的物品予以没收,作为惩罚。
温馨提示: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妈妈正在注意和关注;告诉孩子将乱丢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闹,否则将有所处罚;让孩子说出为什么犯错,和妈妈生气的原因。
勿以很大声音去压住或威胁孩子;勿直接将孩子拉开,然后大声训斥孩子不是;言语间避免伤孩子的自尊心。
宝宝没规矩表现二:打架、乱丢东西、乱画、不收玩具
有趣“惩罚”方式:
1、打手心。用报纸制作一纸棒,外观可包上一层装纸;赋予它一个名称,如警惕棒、陈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为警惕。
2、帮忙做家务。准备一条抹布、扫把、盆子等清洁用具,让孩子学习清理和养成整洁的习惯。温馨提示:在心情好的时候制作,可与孩子一起讨论制作警惕棒的原因;处罚孩子时,先让他说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提醒处罚的原因;注意安全问题,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为主,其他部位则应避免。
父母应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较小的幼儿可由父母一起带领做家事;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询问孩子在帮忙家事时学习到什么。
宝宝没规矩表现三:吵闹不休
有趣“惩罚”方式:
1、罚坐。在处罚区上摆上软垫或一张椅子,可取个名字;准备闹钟或时钟,计时处罚时间。
2、排豆子。准备一个盒子、盘子,里面有红色、绿色等彩色的珠,几个塑料罐子;让孩子在处罚桌上,将各种颜色的珠,摆放在正确位置。
温馨提示:处罚地点不正对大门、不在太明显地方;限制处罚时间,或让孩子讲处罚多久的时间;处罚完后,让孩子说出今天被处罚的原因。
如果孩子本身很叛逆,视情况针对孩子修改来处理,可先罚站、罚坐再做处罚;此目的在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可训练手眼协调、分辨能力;完成后,让孩子知道被处罚的原因。
宝宝没规矩表现四:喜欢骂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动作
有趣“惩罚”方式:画画。依家庭的情况,在固定处摆放一张小桌子(此处罚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书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后使用到这些桌子时,会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准备一本画册及颜色不同的画笔,让孩子画出、写出心中的想法。
温馨提示:当孩子有受伤时,先处理受伤部位再处罚;让孩子将发生的时间和做错的事情画下来;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从孩子的画中了解到,孩子犯错的心理想法;此为艺术治疗法,较不会伤害到孩子自尊心。
宝宝没规矩表现五:故意从高处往下跳,车上跑跑跳跳
有趣“惩罚”方式:罚站。在家中规划一个处罚区,可取个名字,地点以靠墙壁、不正对大门为主;地上铺上软垫;准备一个时钟或闹钟,计时孩子处罚的时间。
温馨提示:处罚地点不宜太明显或正对大门,以免伤及孩子自尊;与孩子讲处罚时间不宜太久,否则会造成孩子更顽皮的反效果;视孩子的高度来决定垫子高度;处罚完后,询问孩子被处罚原因,让孩子自己知道做错的原因。
宝宝没规矩表现六:暴力倾向、说谎、顺手牵羊
有趣“惩罚”方式:看书、写字。选择固定处罚区铺上软垫或摆放小桌子;在处罚区里面放铅笔、画纸、彩色笔、故事书、彩色纸;让孩子自己先写字或看书,化解孩子愤怒的情绪。
温馨提示:当不能马上放下的工作时,可先叫孩子到处罚区去反省;别怒斥孩子的不是,与孩子先隔离,缓和彼此的情绪;等情绪平复后,询问孩子犯错的动机。
宝宝没规矩表现七:不爱刷牙、挑食、乱丢东西
有趣“惩罚”方式:禁止某些权利、要求。将孩子爱吃、爱玩的东西暂时禁止碰触,作为惩罚。温馨提示:不以威胁、愤怒的态度大声对孩子说;让孩子知道禁止这些权利的原因,当孩子日后表现佳时,恢复其权利。
给孩子立规矩需要注意什么
第一,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
第二,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如果我们大人说些“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样的话,会使孩子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
第三,惩罚一定要及时。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他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
第四,给孩子树立规矩,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他遵守,反而会让他糊涂;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
第五,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给孩子立规矩不能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
第五篇:让孩子热爱学习的方法
让孩子热爱学习的方法
美国一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除了鼓励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方法。”孩子出生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由于他的能力为零,所以在孩子最初的生命经历中,绝大多数的感觉记忆是失败的经验。
生物的自我保护本能,使得他对所处的周遭环境,充满恐惧。如果没有成年人耐心指导和训练,他很难自动学会复杂的人类行为。只有作为成年人的家长站在孩 子的背后不断地鼓励孩子,孩子才能逐渐地学会做各种事情,其中包括家长们最关心的孩子的学习。孩子通过学会做一些事情的经历,累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逐渐 地建立初步的自信。我们绝大多数家长,都不知道鼓励的重要性,而知道如何鼓励孩子的家长就更少了。要想真正把孩子培养成自信的人,家长就必须学会正确地鼓 励孩子。为此我们必须作到以下几点。
1、相信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要知道人是宇宙的精灵,他身上具有几乎无限的潜在的能力。只要经过适当的开发,任何事都可以学会。所以当我们的孩子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 时,做家长的成年人,必须给孩子以鼓励。通过家长的鼓励,家长传达对孩子能力的信任,对孩子人格的信
任的良性信息。这种被人信任的信息,对孩子是一种极大 的上推力。使得孩子有了力量来克服他每时每刻都会遇到的困难。
2、鼓励孩子是我们家长每天要做的动作。
孩子是一个在成长中的人,他的能力还在培养之中,而他的价值观也在建立之中。就是说我们的孩子不会自动把事情做对,他出差错是完全正常的。当孩子是因 为能力问题不事情做错了时,家长应该教会孩子把事情做对的技巧。并通过鼓励把孩子从挫折感中拉出来;当孩子因为不知道什么对错而把事情做错了时,家长应该 及时帮助孩子分清是非,并用鼓励把孩子从迷茫中解救出来。
3、“没关系,下次再来!”
当孩子失败时,家长应该用这句话,打消孩子的失败感。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要远远超过我们成年人:首先,他们自己的能力不足,需要 系统训练,其次,他们的行为被用预先制定的统一标准(考试卷)来衡量,第三,参与竞争的人数众多(每班人数70—80人)第四,如果达不到要求就打骂不让 吃饭。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把一个班级学生的家长,组成一个新班级,让他们学习与他们年龄相适应的课程,对他们的要求和他们的孩子相同,给他们的生存与学习环境也与他们的孩子相同。当孩子没有学习好某一科功课时,他们就对孩子严厉惩罚,仿佛孩子能学习好而故意不学好。其实如果孩子能学习好,没有孩子故意不学 好,能考100分,没有孩
子故意考30分。作为家长我们必须牢记,孩子是在成长中的人,他的能力还在发展之中,决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当孩子失 败时,家长应满怀慈悲之心,用鼓励来恢复孩子的勇气。
4、“没问题,我相信你!”
当孩子遇到不敢做的事情时,家长应该用这句话来鼓起孩子的勇气。孩子在学习、交友和学校集体生活中,随时都会遇到没有做过的事情,心中充满恐惧,是理 所当然的事情。作家长的随时准备给孩子以鼓励。孩子的信心和勇气来自家长的鼓励。当家长不断地告诉孩子:“没问题,我相信你!”时,孩子从家长那里获得了 力量,才勇敢地面对他生活中的难题。
5、鼓励的通用公式:鼓励=信任孩子(人格、能力)+我相信你能行+身体接触
为了恢复孩子的勇气和信心,家长不但用语言告诉孩子,你相信他的人格和能力,鼓动孩子去尝试或再试,更重要的是要与孩子有身体接触,通过拥抱、拍打孩子肩膀或抚摩孩子的头发等方式,把信任和力量传达给孩子。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力量,使他们恢复勇气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