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未来交通管理模式论文

时间:2019-05-15 13:3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我国未来交通管理模式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我国未来交通管理模式论文》。

第一篇:浅谈我国未来交通管理模式论文

交通是指所有透过火车、汽车、摩托车、轮船、飞机等工具,或仅靠人力进行的人流、客流和货流的交流运输,但广义解释也包含邮递和电信两个方面,在国民经济中属于第三产业。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浅谈我国未来交通管理模式论文,欢迎阅读。

摘 要:通过了解资料得知,从我国日益增长的需要出发,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我国道路交通部门提出了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并且介绍了国外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为适应我国城市交通与道路建设的发展需要,提出了我国道路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模式。其中重点介绍了智能逻辑模糊控制系统在我国未来采用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同时也指出了我国发展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必要性。

关键词:交通运输;未来交通;管理模式;智能化

交通是运输和邮电的总称。运输是人和物借助交通工具的载运,产生有目的的空间位移,邮电则是邮政和电信的总称。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和文明标志,社会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纽带,现代工业的先驱和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国土开发、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对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发展和规模经济的形成,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加强国防建设,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发挥着重要作用。总而言之,交通运输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国防意义。这是交通运输大的方面。

从小的方面来说,以汽车为例。近年来,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关于互联网技术与汽车行业未来发展关系的讨论也成为持续的热点。自动驾驶能接入更多的、更深化的互联应用,而互联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无线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则会加快自动驾驶的成熟和普及。

智能化将是未来交通重要特征,未来的国内汽车市场将以拥有更多自动化功能和互联功能的高度智能化汽车为主,而小型化的车型也将大行其道,公共交通则仍然是未来交通的主体形态;而则凭借领先行业的自动驾驶技术被多数业内人士评选为汽车智能化领域的佼佼者。另外,在针对自动驾驶技术可能遭遇的现实障碍的调查中,公众对其安全性的担忧仍是自动化技术全面推广的一道大坎,面对复杂的道路状况和和交通秩序,如何保证自动驾驶的安全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下文将结合调查结果与业内人士采访逐一概述。

调查的一个问题聚焦于未来中国交通可能出现的主要形态。调查结果显示:“汽车高度智能化”获得了最多选票数。虽然目前汽车智能化的部分应用还不是十分完善,但其在降低能耗、减少事故、提高交通效率等方面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基于市场需求和汽车技术可行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智能化是整个汽车行业努力的方向。

另外,有的参与者认为,国内汽车消费习惯将在未来会发生变化,小型车或成为未来交通的主要形式。目前国内消费者与美国相似,偏好高能耗的大型车,但我国实际国情与日本和欧洲比较相似,人口众多且适合居住的土地却相对有限。未来的政策将倾向于鼓励发展体积较小、更加节能与环保的汽车,汽车消费 将如日本和欧洲一样更加偏向小型汽车。

鉴于全球电动车发展的大浪潮及电动车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加之我国政府坚定推动电动车发展的决心,有的参与者认为,未来的中国交通将以电动车为主流。另外,有的参与者认为当前国内多数大中城市面临严重的交通拥堵,未来的中国交通将以治理城市道路拥堵为首要目的,政府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来的交通形态将以公交为主,私车为辅。

总结来说,就是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和控制技术对传统的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改进,从而提高交通运输的效能。

既然智能化在未来的中国交通中将占有重要的位置,那么在业内人士看来,交通智能化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围绕此问题展开,自动化与信息互联是大众所需的。

智能化是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交通管理系统,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信、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目前,已经被研究应用的汽车智能化技术包括多个方面,主要有自适应巡航系统、主动避撞系统、语音控制系统、自动泊车系统、随车转向灯系统、夜视系统、防疲劳监控系统、车道偏离警告系统、辅助驾驶技术等等。

其实,专业人士很早就在讨论,交通智能化的终极目标就是自动管理,依靠各种电子信息设备,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的准确性和公平性。虽然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已经初具规模了。

交通运输的互联功能。我认为汽车智能化的应用基本上都是在汽车互联的基础上实现的,特别是近年来,“车联网”概念的推出更是被看作是汽车智能化的一项重大突破。虽然受制于当前的技术水平,汽车互联还未完全实现,但随着未来技术进步,通过智能化交通信息平台,车与车、车与路之间能够高度互联,可以及时获取有效信息,进而实现对交通的智能化管理,可以有效的解决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同时也可以缓解排放问题和能源消耗问题,正是基于此,也有的参与者认为智能化比传统化交通管理模式高效性,节能性等等。

交通智能化是我国交通事业管理模式的最终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道路交通分析[D].[2]网络道路交通热门话题[D].[3]中国道路交通未来管理模式分析[D].2012年.

第二篇:畅想未来交通论文

导语:正从古到今,我们人类创造了许许多多所谓的神话,完成许许多多古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梦想。你知道未来的交通怎样吗?以下就是关于畅想未来交通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畅想未来交通论文一

我在门前的马路边散步,边走边欣赏迷人的风景。眼前许多大树,树上有几只小鸟在欢快地唱歌。我情不自禁的望着鸟儿,突然,一个庞然大物呼啸驶过,我定睛一看,这不是货车吗?再仔细看,货车停下来时,竟没有排放任何尾气。我还挺疑惑,仔细一闻,哇!空气清新极了,简直让人心旷神怡呀!

我仰头呼吸空气,忽然发现许多会飞行的大型车辆从头顶呼啸而过,宛如一条巨龙向前方奔腾。天上的红绿灯也安装了飞行器,交通警察的本领也很大,如果哪一个地方有堵塞,它就可以化身智能机器人,指挥车辆往别处绕道。未来的交通犹如一条流动的小溪—畅通无阻。中间一层是是陆地,也就是大家十分熟悉的地方。这里是中性车辆的行驶地区。车子后面没有尾气,车子是靠纯天然气和太阳光行驶的,车子不需要汽油。就这样,加油站“失踪”了。

最下面一层是地底隧道。隧道的左右两边十分干净,地上还铺了一层砖,光滑透明,压根不像隧道。自行车和电瓶车也可以在这地底骑,因为每个自行车都安装了反光镜,在地底可以发出美丽的光芒,于是,地底通道也可以行驶。地下也是一座城,购物中心,娱乐场所应有尽有。座上磁浮列车就可以到达任何你想到达的地方。

“快醒醒,起床了!”震耳欲聋声把我惊醒,我从床上爬起来,睡眼惺忪,弟弟说“姐姐,起床了!”我知道了,原来刚才的一切全是假的。但我相信,这一切在未来的一天能变成现实!

我们要好好学习,努力建造未来地球,我们是新一代的地球人,有义务让地球变的更加美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让我们努力学习,建造更美好的未来,让人们过上好日子。

畅想未来交通论文二

延风小学五年(2)班高若璟近日出行,大家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交通不便所带来的烦恼了。我们地处山区,交通不发达,这不仅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出行,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短期内改变目前的交通现状似乎不太现实,那么就让我们畅想一下未来的交通吧!我们来到了2030年的金口河。

这里的交通系统采用的是全球定位系统、天气预报系统、电子导航系统等综合一体的新型交通网络,可以随时避免交通拥挤的现象出现。人们使用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电动环保汽车、水下轮船和小型家用飞机。

陆上交通以汽车为主。主要是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三种环保汽车。纯电动汽车以车载电源蓄电池为动力,采用纳米为存贮介质,它的优点是可以将剩余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优点是能量转化效率高,生成物的主要原料是水,不会造环境污染;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装有两个以上动力源的汽车,这种汽车速度非常快,从金口河到峨眉来来回回跑一个星期都不需要补充燃料。

奔腾不息的大渡河,是最好的天然动力源。有时人们愿意乘坐一种高速、智能化的水下交通工具——鱼形船。它能同时满足人们在水下旅行和运载货物两种需求,它所使用的能源就是大渡河的天然动力源经过化学处理转化成电能,随用随取,不必担心途中燃料补给的问题。

经过大家多年坚持不懈的环境保护,这里的山更加苍翠欲滴,这里的水更加清澈湛蓝。人们为了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再凿山修路,而是将目光引向空中,人们发明了安全、便捷的“空中的士”。这种飞机最适合三口之家。它的外壳采用的是加固塑料,取代了铝材,机身很轻,耗油量也很少,大大减少了污染气体的排放量。“空中的士”的起飞和降落都十分安静,不需要跑道,能以1500公里的时速在大都市之间往来穿梭。也就是说,从金口河到成都只需十来分钟就到了。

畅想未来交通论文三

我长大要设计一辆车,它叫多功能车。

他的功能可大了!多功能车里、外有六个按钮,分别是绿色、红色、黄色、蓝色、橙色和紫色。春天,开着多功能车,按下绿色的按钮,就会有一杯绿茶水端上来,让司机慢慢品尝。

夏天,开着多功能车,如果司机感到很热,按下红色的按钮,就会有一杯柠檬汁端上来,司机喝了它,就觉得很凉爽。

秋天,是人们最想睡觉的节日,开着多功能车,感觉要睡着了,按下黄色的按钮,就会端上来一杯咖啡,司机喝了它,就不会睡着了。

冬天,开着多功能车,司机感到很冷,按下蓝色的按钮,就会有一杯热牛奶端上来,司机喝了它,就会感到全身热乎乎。

我的多功能不光能给人提供饮品,还能飞呢!按下橙色的按钮,多功能车就像一只小鸟,伸出了一对翅膀,飞到我想去的地方,再按一下橙色的按钮,多功能车就会把一对翅膀缩回去。

多功能车有一个特点,他会让你特别惊奇,就是:多功能车没有门!你肯定会想:没有门怎么进去、出去呢?车外面有一个紫色的按钮,按下它,多功能车就会搭起来一架梯子,梯子是通往车里面的。如果有坏人按下按钮,多功能车就会在坏人的脚下偷偷放一个弹簧,把坏人弹到很远的地方。

怎么样,我的多功能车厉害吧!你们的未来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样的?

第三篇:我国特殊教育管理模式

我国特殊教育管理模式: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

一、多部门办学的松散格局 : 我国特殊教育管理现状透析

(一)管理模式,又称体制,指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制度。它既是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重要体现形式,又服务于国家的根本制度,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特殊教育管理模式,即指特殊教育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制度。不可否认,特殊教育是国家的事业、政府的行为,而不是单纯的私人和慈善的工作、社会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 18 条明确规定 :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统一规划,加强领导。”《残疾人教育条例》第 5 条则明确指出 :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残疾人教育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残疾人教育工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残疾人工作。”这样,在具体运作中,涉及特殊教育的不仅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而且有民政部门卫生部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他社会团体、私人组织,从而形成多部门办学的松散格局。(二)现有特殊教育管理模式的松散格局。1、在教育系统,除了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特教班外,还有特殊学校学前班、幼儿园中的特殊教育班、特殊教育学校、特殊中等专业学校及职业高中和培训中心、高等特殊教育学校、研究中心等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机构。2、在民政系统,有社区康复和寄托机构、儿童福利院、特殊学校等特殊教育机构。、在残联系统,有职业培训中心、聋儿康复中心等特殊教育机构。此外,残联系统还资助建立学前和高等特殊教育机构。、在卫生系统,有聋儿康复、肢体康复、言语障碍矫正站、门诊部、中心、医院等。

此外,还有社会力量和民办的特殊教育机构。包括民办的特殊学校和学前教育机构、与国外基金会或友好团体合办的函授盲校等等。显然,这种多部门参与办学的管理模式,一方面,体现了特殊教育“医、助、教”三者合一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政府职能的转变,其缺陷愈来愈明显。

(三)现有特殊教育管理模式缺陷分析。、从决策高度看,资源分散,不利优化配置与整体规划实施。在农业社会,人们的思想方式是面向过去,重视经验和做法;在工业社会,人们的思想方式是面向现在,重视技术和市场;在知识经济社会,人们的思想必须面向未来,重视目标和战略。百年之计,教育为本。受社会现实的限制,国家用于特殊教育的人、财、物毕竟有限②。分散使用资源,使得原本薄弱的特殊教育更难在教学质量、职业培训、师资建设科研攻关诸环节系统规划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2、从具体运作看,多头负责,不利规范运作与同步发展。尽管教育部在全国特殊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评估诸方面都有统一的规定,但各部门的情况不同、工作的侧重点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这些必然影响特殊教育各环节的标准化运作、衔接、评估与监督。结果,不仅不同层次的教育在同一部门的发展程度不同,而且同一层次的教育在不同部门的发展也是参差不齐。、从发展成因看,部门分割,有碍信息及时、充分、有效的交流、整合与提高。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时代,赢得信息就赢得一切。部门分割,必然影响师资、教学、科研的交流、竞争,影响特殊教育的后续发展和总体提高。一方面,好的信息、人才得不到有效交流和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不好的信息、人才得不到及时纠、正和有效整改。这样,特殊教育就失去了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二“医、助、教”三者合一 : 历史与现实成因分析

(一)从特殊教育自身发展看,“医、助、教”三者合一的管理模式是历史形成的。古代,受社会发展阶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残疾儿童被看成是“恶毒的精神”、“祖宗缺德”的表现,其生理上的异常被宣布为“上帝的惩罚”、“老天爷的惩罚”;尤其在欧洲,一些法律规定了从肉体上消灭有各种残疾儿童的条文,著名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也主张“让那个不准养活任何一个残疾儿童的法律生效吧”。因此,那时,残疾儿童连生存的权利都没有保障,更谈不上受教育。当然,在某些地方(如美洲印第安人中),智力残疾儿童则被认为是神的孩子而得到良好的供养 ③。随着医学等科学的发展,人们得以正确地解释和理解儿童出现缺陷的原因,科学地认识缺陷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所以,18、19 世纪的特殊教育多为医生参与和与治疗结合起来。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一些国家建立了各类残疾教育的研究或师资培训部门。不过,早期的特殊教育学校大多是私立的、非赢利的,创办者也多为医生和神职人员,后发展为教会、慈善组织、医院等各类组织。解放前夕,我国绝大多数学校属于宗教或慈善性质的机构。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接管了受外资资助的特殊学校,收回了特殊教育主权;消除宗教对特殊学校的影响,改变特殊教育的慈善救济性质。1951 年 10 月政务院颁发《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并应设立聋哑、盲目等特种学校,对生理有缺陷的儿童、青年和成人施以教育”。这样,特殊教育作为人民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被纳入新中国教育体系之中。国家教育部设立了主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二)从传统政府管理体制看,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实行“大政府、小社会”的管理模式。它的最大特征在于 : 政府管了所有的事情,包括该管的、不该管的、管得了的、管不了的;管得很死、很深 - 一管到底;所用的指令性行政干预手段也很“死”。这样,导致的结果是 :1、微观上的盲目干预弱化、影响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不仅不该管的乱管,而且该管的管不好。其中,以决策、规划上的失误最为严重。2、职能上的错位、不科学的管理手段造就不民主的作风、官僚习气及僵硬的行政体制。“屋里拍脑袋,会上拍胸脯,会后拍屁股”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 这两句话正是对那种不科学、不负责任的领导决策方式及其官僚作风的准确写照。3、职能上的越位、错位同样弱化、虚化、损害社会的自我调节功能。过多的行政干预、不民主的领导作风及民主渠道的不畅通使老百姓养成了服从、观望、依赖的社会习惯,同时阻碍了各种社会自治组织的建设与完善,社会失去了自我调节的能力,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的互补作用与良性运作也就无从谈起。从某种意义上看,我国现行特殊教育管理模式正是这种“超能”、僵硬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反映。

(三)从转型期政府行为特征看,传统计划体制下那种僵硬的行政体制并没有因经济体制的先行突破而相应取得质的变化,政府并未真正实现“三个”(工作职能、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转变。同时,社会利益分层格局的形成、社区建设与 NGO(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全球化的冲击与应对; WTO 的加入与运作;这些又给政府各行政部门管理改革(包括教育管理改革)带来新的要求与挑战。

三、美国和俄罗斯 : 两种典型特殊教育管理模式分析

目前,就世界范围的特殊教育看,各国一般依据本国的条件、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制度及教育体制。一些国家有法律规定的特殊教育机构体系;有的地方,这类机构的建立或解散由地方行政当局自行决定;有的地方仅有小学水平的特殊教育机构,无所谓体系;有的地方根据某一类原则或学者的建议正在形成着体系。美国比较特殊教育专家马祖苗克(Kas Mazurek)和温泽尔(Margret A.Winzer)收集了 28 个国家和地区的材料,依据教育的范围、层次、水平、方式等因素把它们分成 5 类 : 有限的特殊教育、形成中的特殊教育、隔离式的特殊教育、接近融合式的特殊教育和融合式的特殊教育。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美国与俄罗斯两种模式。

(一)美国模式的主要特点。、地方分权管理制度。州负主要责任,地方承担具体责任,联邦具有广泛影响—主要

通过教育立法和有关条例、联邦拨款和各种信息渠道(包括讲座、调查报告、科研成果、总统文件等)来实现。、完备、适时的法律体系。美国特殊教育立法一般通过财政拨款来决定其发展方向和内容,并随时间的变动经常进行修订和补充;联邦和地方的特教法规很多,一切工作均以法律或法规为依据。比如,在法案中确定了“最少受限制环境”(Least Restrictive Environment)的教育安置方式,制订了个别化教育计划(简称 IEP)、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简称 IFSP)、个别化过渡计划(简称 ITP)等一系列措施,使残疾人在身体的社会的和教学的各个方面“回归主流”

(Mainstreaming),实现“正常化”(Normalization)、“一体化”(Integration);同时,将特殊教育的起止时间和内容向上下延伸,使特殊教育的发展高新化、永续化。3、运作规范、民主、公开,注重专家、家长及相关组织的参与、咨询与监督作用。在 PL94-142 公法中,提出为特殊教育的研究及示范方案成立专家研讨小组,规定家长在评定、诊断和制定个别教育计划中的权利,指出州按规定成立的残疾儿童教育顾问委员会(State Advis oryPanel)中的成员必须包括残疾者、残疾儿童教师、残疾儿童家长等各方代表;在 PL99 一 457 公法中,指出州按规定成立的全州机构间协调委员会中的成员必须至少有 3 名残疾婴幼儿的家长、至少 3 名公立或私立早期干预机构的代表、至少 1 名州议会代表、至少 1 名特教师资培训者的代表以及其他有关的代表。显然,这种地方分权制民主管理有利于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和对特教的关心,有利于因地制宜兴办教育。但是,各地经济差异、制度纷杂,出现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民族地区的特殊教育,还存在教师不稳定、种族隔离等问题。(二)俄罗斯模式的主要特点。.中央集权管理制度。俄罗斯联邦政府 1993 年决定的《俄罗斯联邦教育部章程》中明确规定了教育部的职责。、多部门分工、协作。教育部门侧重领导和管理幼儿园和学校,重点是教育教学机构;卫生部门领导和管理有较大成分医疗、诊断、疗养性质工作的机构,这里同时也进行教育工作;社会保障部门偏重于有社会救助性质的孤儿和重残儿童的教育工作。、强调缺陷补偿(Handicap Compensation)和劳动教育管理。主张设立特殊教育机构以更多地满足某一类儿童的特殊需要。因此,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了专家委员会和科学院的究机构。这是俄罗斯不同于美国的特点。

四、对策分析

显然,在管理模式上,我国更多地受前苏联(俄罗斯)的影响。那么,在特殊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进一步发展和结合的今天,如何依据我国的国情和特教的需要真正构筑一个统一、高效、规范、有序、灵活、开放的良性运作管理体制呢 ?(一)在战略规划高度上,强化政府行为,增强政府对特殊教育的宏观调控能力。显然,市场体系和社会团体的干预并没有削弱政府的作用。相反,不断扩大的压力使政府的管理(服务)活动越来越多,尤其在公益领域,政府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殊教育是残疾人得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政府的责任,除了多方面的特别扶持外,主要在于制定与实施规划,使特殊教育的发展高新化、永续化,并真正建立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这方面,可以借鉴、参考美国的经验与作法。

(二)在战略实施方面,突出教育部门的主管功能,集中整合、统一管理。1982 年,联合国第 37 届大会通过的《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规定,对跨部门、多学科的残疾人事务,不能局限于一个部门,应在总体范围内处理。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 :1、我国实行“以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办学模式。因此,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发挥普通教育优势成了特殊教育发展的关键。2 特殊教育的“前倾后延”现象要求对政府投入及各种社会资源集中优化整合,以真正提高特教水平与办学层次。以教育部门为主,更有利于发挥整体示范效应、有利于“特教特办”。3、教育部门必须加强自身建设、转变工作职能,做好统筹、协调、服务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三)在运作机制方面,在现有的“公办”为主的特殊教育领域引入竞争、责任机制,发展和培育多元化的办学模式 ④。1、倡导通过项目的形式获取、配置和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并对项目管理整个过程(包括项目申请、启动计划、组织实施、控制管理、整体评估等环节)予以规范化、透明化、责任化。2、从观念、舆论、政策、法律上鼓励民营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给社会办学留下发展的空间。刚刚出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就明确规定,保护办学者合理的收益。3、确立优师优教、优教优酬的竞争机制。建立一支富有爱心、高素质、稳定的特教师资队伍是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基石与保障。这里,引入竞争、激励与责任机制,确立优师优教、优教优酬的管理制度是吸引、留住更多更好的人才终生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根本途径。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立法报告书》,北京 : 华夏出版社,1991 年版,第 298 页。

②据 2003 年 7 月 24 日 《参考消息》(第 5 版)报道,在我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外,学龄残疾儿童接受特殊教育的百分比是 4.53%。

③ 吕千飞 : 《世界教育概览》,北京 : 知识出版社,198。年版,第 127 页。

④ 多元化办学并非多部门办学。它强调发挥各种公民社会力量,包括境外力量。—笔者加。

参考文献: 朴永馨 : 《特殊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2(法)夏尔·德巴什 : 《行政行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3(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 : 《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4 吴中仑 : 《当今美国教育概览》.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 · 5 高凤仪 : 《当今俄罗斯教育概览》.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6(法)卢梭 : 《爱弥儿》.人民出版社,1978.

第四篇:我国社区管理模式

我国社区管理模式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社会学家给社区下出的定义有140多种。普遍认为一个社区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总之,社区就是这样一个“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服务是工业化、现代化的产物,最早起源于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服务迈向了新阶段。英国的社区照顾是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社区服务工作的一个范例。它作为一种运动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是针对“住院式照顾”提出来的。社区照顾有两层含义:一是社区内照顾。亦即不使被照顾者离开他(她)所熟悉的社区,而是在本社区内对其提供生活服务。二是由社区来照顾。也就是动员本社区的人力资源,运用社区支持体系开展照顾服务。至70年代,社区照顾在英国各地已相当普及。

“社区”是我国社会学者从外文翻译过来的一个名词。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最早提出“社区”的概念,其后,美国人罗密斯将德文“社区”英译为Community有公社、团体、共同体等含义,后来,美国社会学家帕克等又赋予了它地域性的含义。1933年,燕京大学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翻译美国社会学家帕克的社会学论文集时,首次将community译成中文“社区”。费孝通的《江村经济》被看成是最为经典的“社区研究”之作。

我国的社区服务建设是从以关注城市基层特殊民政对象的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开始的。1987年9月起,全国各地民政部陆续开始了社区建设的探索。然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区服务工作的发展,社区工作的内容不断扩展,社区服务的概念已无法涵盖社区工作的全部内容。为了更好地推动社区建设的开展,自2001年起,民政部着手构建社区建设的激励机制。在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之前,我国的社区建设通常只限于城市社区。但实际上,以社区自治为内容的社区建设早在90年代初就在农村地区开始了。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大中城市掀起了社区建设的热潮,民政部首先选择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武汉、青岛等城市设立了26个“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和经验概括,形成了几种代表性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一)上海模式。上海在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改革的过程中,将社区定位于街道范围,构筑了领导系统、执行系统和支持系统相结合的街道社区管理体制。① 社区管理领导系统:由街道办事处和城区管理委员会构成。② 社区管理执行系统:由四个工作委员会构成。

③ 社区管理支持系统:由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群众及其自治性组织构成。

(二)沈阳模式。从1998年下半年起,沈阳市在和平、沈河两区试点的基础上,开始在全市展开社区体制改革,重新调整了社区规模,理顺了条块关系,构建了新的社区管理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沈阳模式,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 明确社区定位。沈阳将社区定位在小于街道办事处、大于原来居委会的层面上。

② 合理划分社区。沈阳市将社区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按照居民居住和单位的自然地域划分出来的“板块型社区”;二是以封闭型的居民小区为单位的“小区型社区”;三是以职工家属聚居区为主体的“单位型社区”;四是根据区的不同功能特点以高科技开发区、金融商贸开发区、文化街、商业区等划分的“功能型社区”。

③ 建立新型的社区组织体系。这个组织体系由决策层、执行层、议事层和领导层构成。“

(三)江汉模式。这是指武汉市江汉区社区制实践的经验。江汉区在学习借鉴沈阳模式的基础上重新将社区定位为“小于街道、大于居委会”,通过民主协商和依法选举,构建了社区自治组织,即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协商议事会(与沈阳模式不同的是,江汉模式没有把社区协商议事会作为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并明确提出社区自治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选择是转变政府职能和培育社区自治。它的主要做法有:

① 理顺社区居委会与街道、政府部门的关系,明确职责,保障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性。

② 政府职能部门面向社区,实现工作重心下移。

③ 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区街政府部门需要社区居委会协助处理“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工作时,经有关部门批准,并征得社区组织同意后,区街政府部门必须同时为社区组织提供协助所需的权利和必要的经费;二是区街政府部门做不好也做不了的社会服务性职能向社区转移时,必须同时转移权利和工作经费,做到“谁办事、谁用钱,谁负责、谁有权”,从而保证社区在协助工作时或在承接社会性服务职能时,做到“有职、有权、有钱”。

④ 责任到人、监督到人。主要指为保证区街政府部门职能转换到位,不走过场,根治过去那种“遇见好事抢着做,遇见麻烦事无人做,遇见责任„踢皮球‟”的顽症,建立“责任到人、承诺到人和监督到人”的实施机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加强社区建设,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对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中国整个社会格局正由“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变,“国家制”正日益向“社会制”演进。从微观角度看,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是适应人们由“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变以及建立科学有序、先进高效和结构合理的社区管理新模式的先决条件。社区建设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社会的稳定,而且它还是政府和公民的一个交流平台,是解决城市下岗与失业、扶贫、帮困、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第一道“防护网”,也是防止突发事件的第一道“防火墙”。

公共12340128

褚世昆

第五篇:试析我国大学生宿舍管理模式探讨论文

摘要:我国现有的大学生宿舍管理模式存在定位单一等问题,应借鉴国外先进的宿舍管理模式,但在借鉴过程中,不能一味照搬,本文认为,类似学院制的宿舍管理模式是当下我国高校可以选择的一种尝试模式。

关键词:学生宿舍,宿舍管理,模式

一、我国大学生宿舍管理现有模式。

(一)综合管理模式。

综合管理模式是相对应于行政管理体制而形成的一种宿舍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前基本采用的模式,其适用范围很广,现在仍有较多高校采用这种模式。

行政管理体制是高校按集权管理体制来管理高校的一种管理体制。学校采用行政管理的方法,集中领导,分散管理,由后勤部门为在校学生提供住宿条件,由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学校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管理制度及落实制度执行,住宿学生必须完全服从管理部门的安排,必要时管理部门会施行强制性手段,以保证学生宿舍的正常生活秩序。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宿舍管理模式普遍表现为综合管理模式。综合管理,主要基于参与宿舍管理的部门情况而定的概念。一般以后勤处为主管部门,宿舍管理科为主要责任部门。后勤部门、学生工作部、治安保卫部门及学院的班主任共同做好宿舍管理工作。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

(二)自我管理模式。

自我管理模式是相对于高校学生宿舍自我管理体制而形成的一种宿舍管理模式。这种宿舍管理模式高度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及自治性,在当前环境下不能成为高校宿舍管理的主要模式,只是宿舍管理模式的补充。

高校学生宿舍自我管理体制是由学校行政管理部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住宿条件,并配套设施设备,由住宿的学生自行选聘学生进行管理,成立管理机构,自行制定管理制度、考核及奖励办法等。对应于该种管理体制,形成了自我管理的宿舍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指与学生宿舍有关的包括安全、水电、清洁卫生、生活秩序等由学生自己管理,学校为此支付一定的费用。

(三)公寓化管理模式。

公寓化管理模式是相对于企业化管理体制而形成的一种宿舍管理模式,是高校公寓社会化改革的要求。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要求公寓由行政型向企业型转变,以现代企业制度来要求其经营、承担责任。这就形成了当前高校逐渐采用的宿舍管理模式即公寓化管理模式。公寓化管理是近几年来在高校改革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其形式是学生向学校交纳一定费用,学校负责统一购置设备及用品,并组织专人对宿舍进行管理,提供全面服务。

二、我国大学生宿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宿舍功能定位单一。

长期以来,国人均视大学生宿舍只是居住及休息的场所,忽视其在教育、塑人方面的重要功能。由于对大学生宿舍功能定位的单一,导致学生宿舍的生活配备过于简单,只有日常起居生活的必要设施,形成宿舍硬件不硬、软件不软的局面。学生在宿舍中能够选择的活动少之甚少。

2、宿舍管理过于分散。

在各种现有模式中,除成立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的宿舍管理模式外,其他模式均由多个部门对宿舍进行不同方位的管理,其权责不够集中,导致分散及推诿。当前,绝大部分高校由学生工作部门(或学院)负责学生具体的宿舍安排、调配及纪律管理,由后勤部门(宿管科)负责卫生、用水用电等日常起居生活服务,由保卫部门负责学生安全等。由于各个部门互不隶属,导致在日常管理及服务中出现沟通协调不到位的现象。

3、宿舍配备过于薄弱。

我国目前的每栋宿舍配备的日常管理及服务人员1—2人左右,且这些人员只是起着门卫的作用,缺少“生活顾问”方面的管理人员,导致宿舍管理人员对学生在宿舍的生活真实状态缺少全面掌握,学生也因此很难寻求到帮助。此外,我国大学生宿舍的管理人员大多属于聘用的工人,其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培训,在宿舍管理工作中难免存在不足。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上述主要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

1、对宿舍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宿舍管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片面地认为学生宿舍管理就是后勤服务工作,是其他工作开展的保障。由于认识不足,从而将宿舍功能定位过于单一,导致宿管力量配备过于薄弱,使宿舍管理止于表面,疏于深层。

2、管理体制老化。

随着高校体制及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后勤部门理应逐渐成为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宿舍管理工作亦应逐步实行有偿服务。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基本施行以后勤部门为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体制,即由后勤处对学生宿舍提供生活服务,由学工部及院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由保卫部门对学生实施安全保卫工作。这种管理体制已经逐渐老化,不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亦不再适应学生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就导致了宿舍管理过于分散及管理不到位的局面发生。

三、我国大学生宿舍管理模式路径探究。

(一)国外大学生宿舍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发

在高等教育发达的欧美国家,主要存在四种宿舍管理模式:住宿学院制、生活区集中住宿模式、大学生服务中心模式以及校内学生集体宿舍和校外租房并存模式。

剑桥大学和耶鲁大学均采用住宿学院制。住宿学院是学生生活、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每一个住宿学院相当于一座小型的学校,里面设施齐全,有起居室、餐厅、娱乐室、图书馆等。管理上,由院长、学监、院士、生活顾问等管理人员组成管理团队,各自承担不同的管理职责,共同管理学院。

巴黎大学是生活区集中住宿模式的代表。人们称之为“国际大学城”,这个大学城坐落于巴黎市区南部与郊区交界处。各国在此处出资修建了各自的学生公寓,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统一管理。

大学生服务中心模式的代表是德国。德国的大学生服务中心至今已经有近90年的历史,其已经成为现代化的的大学生服务机构,其为全德大学生提供公寓,并定期组织学生旅游,举办文化活动等。

在美国、捷克等国家,学校均提供宿舍共学生居住,宿舍供应有限,应提前申请,且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但宿舍管理及设备均一流,如果不能申请到宿舍,这些学生则采取在外面租房子居住。学校对宿舍管理相当重视,认为宿舍不但是睡觉的地方,还是教育的地方。

纵观上述四种国外模式,其共通点及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在于:

(1)高校普遍重视宿舍管理,将宿舍管理当成是教育的重要部分之一;

(2)宿舍设备软硬结合,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宿舍的服务;

(3)宿舍管理及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及专职化;

(4)重视学生自治意见。

(二)类似学院制管理模式的尝试。

虽然我国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宿舍管理理念及方法包括重视宿舍管理、重视学生自治等,但由于我国情况的特殊性,笔者认为,仍不宜照搬国外的宿舍管理模式。鉴于我国各高校宿舍管理各自为政及各高校经费多寡不同的现实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用类似学院制的管理模式,并有条件地逐步发展为学院制。这种模式主要具备以下特征:

1、每一栋宿舍楼形成独立的类似于学院的管理对象。

2、在管理意识上,重视宿舍管理,以人为本,将宿舍功能扩大为教育、学习及居住的重要场所。

3、在设施配备上,不但要有基本的生活起居设备,还应配备电视、网络、图书室等文化娱乐设施。

4、在管理上,成立统一的学生宿舍服务中心,该中心负责宿舍人员调配、卫生、保卫及其他有关宿管方面的服务,还负责所有宿舍楼宿舍管理人员的管理,而每栋宿舍楼配备专业类似于学院的管理人员,由具有宿舍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承担管理职责,这些工作人员除了负责宿舍楼日常学生管理外,还应成为学生的生活顾问、心理顾问等。同时,还从对应宿舍楼居住的学生中推举出代表,协助宿管人员进行管理。

5、每栋宿舍楼居住学生根据学生申请的前后进行编排,不再根据专业等因素进行编排,且建成统一的宿舍管理电子系统,只要进入电脑系统,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均可查询,对学生实行电子化管理。

6、每栋宿舍楼安装门禁系统,每位居住学生均配一卡,该门禁系统与宿舍管理电子系统联网,学生信息亦在其门卡中储存,其进入宿舍门信息亦在宿舍管理电子系统中显示。

下载浅谈我国未来交通管理模式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我国未来交通管理模式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的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体质健康 健康管理 大学生论文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现状进行研究,以“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为理论基础,借鉴......

    未来零售业经营及管理模式

    未来零售业的经营及管理模式未来零售业的竞争,逐步从单一的商品竞争走向多维的立体竞争格局。商业地产、制造业、电商、速递等各行各业都在选择进入终端零售业。看似风平浪静......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模式比较研究代帆在当代,发展高新科学技术,带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建立"科技工业园区(science park)",我国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Hi-Tech Ind......

    我国中小型家族企业管理模式探索

    我国中小型家族企业管理模式探索 来源:http:// 摘要: 中小型家族企业以其极强的生命力大量存在,其活动已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股十分重要的力量。家族式管理模式对创业......

    浅析我国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析我国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 作者:任 娜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2期 [摘 要]文章分析了家族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其管理模式却出现种种弊端......

    企业民品管理模式论文

    【摘 要】分析了航天企业民品管理所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对航天企业民品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从我国目前状况来看,航天工业是高科技综合性产业,拥有其它企业和部门所......

    图书馆管理模式论文 现代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管理模式论文现代图书馆论文 浅论图书馆管理模式 [摘要]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收藏者、储存者、承载者、中转者和传播者,在当今知识就是力量的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食品销售管理模式论文

    第1篇:MD公司食品销售管理模式研究目前,面对外资企业的竞争现状,公司食品销售管理与策略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食品市场竞争格局、销售管理模式等分析上是十分重要的。1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