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萧韩家奴阅读答案及其翻译(5篇)

时间:2019-05-15 14:4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萧韩家奴阅读答案及其翻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萧韩家奴阅读答案及其翻译》。

第一篇:高考萧韩家奴阅读答案及其翻译

萧韩家奴,字体坚。早年勤奋好学,博览经史,兼通契丹文和汉文,有「为时大儒」之称。高考萧韩家奴阅读答案及其翻译,我们来看看。

原文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刺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何害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兴,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B.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C.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D.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书令,古代官名,指中书省的长官,掌管传宣诏命等事宜。中书省和尚书省、门下省并称“三省”,隋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

B.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额代称,也可以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文中是“史官”的意思。

D.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奉入宗庙祭祀,都要给予相称的尊号。一般来说,开国皇帝称“祖”,第二代以后的多称“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忧虑别人会受到损害,退钱领回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B.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不迎合皇上心理,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13.把文中划横线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2)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

参考答案

10、D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11.B在古代,“廪”指官府储备粮食的仓库。“帑”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12.D“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说法错误,皇上命他删去,他先是删了,出宫之后又记录了下来。

13.(1)向人借贷,那么要附加十倍的利息,以至于有卖儿子、割让天地而不能偿还的人。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那么就用少壮之人补充。(关键词:假、鬻、逋、物故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从此一天天被亲近和信任,遇到美好之日,皇上同他一起饮酒赋诗,相互敬酒。君臣之间互相投合(十分融洽)无人能比。(关键词:“见亲信”句式,胜、酬酢得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萧安抟之孙。少年时好学,成年后到南山读书,博览经史,通晓辽、汉文字。统和十四年(996)开始出任官职。家中有一头牛,不听使唤,其奴仆得到好价钱将它卖了。韩家奴说:“自己得利,让别人受害,我不能这么做。”便退了钱取回了牛。

二十八年(1010),为右通进,主管南京栗园。重熙初年,同知三司使事。四年(1035),迁天成军节度使,徙为彰愍宫使。皇上跟他交谈,觉得他有才,让他做个诗友。曾经从容地问他“:你在京外做官有特别的见闻吗?”韩家奴说“:臣仅仅只知炒栗子:小的熟了,那么大的一定是生的;大的熟了,则小的一定焦了。要让大栗小栗都熟,这才是尽善尽美。别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因为曾掌管栗园,所以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大笑。

当时诏令天下陈说治国之道的关键,制问:“徭役不曾比从前增加,征伐之事也不常有,谷子丰收了,府库仓廪也充实了,然而百姓受到重重困扰,难道是做官的怠慢疏忽,做百姓的懒惰吗?

现在的徭役哪一种最重?哪一种尤其烦苦?将哪一项减省则能得益?用什么办法可以恢复补役之法?用什么办法可以防止盗贼的蠹害?”韩家奴回答说:“臣伏见近年以来,高丽不曾宾服,阻卜仍然强大,备战防守之举,实在不能停止。

前者选派富民防边,自备粮草。道路甚远,又多险阻,动辄积年累月;等到到达屯所,费用已用去过半; 一头牛一驾车,只见人去,很少有回来的。没有男丁的家庭,要用两倍的耗费去雇人租车,人们都害怕劳苦,半途逃亡,所以戍卒的军粮多数不能得到供应。向人借贷,那么要附加的利息之高,以至于有卖儿子、割让田地而不能偿还者。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那么就以少壮之人补充。在鸭绿江以东,戍役情况大抵如此。

我听说唐太宗向群臣请问治盗之方,都说:‘严刑峻法。’太宗笑着说:‘盗贼之所以滋生,是因为无限制地征收赋税,以致民不聊生。现在我在内节制嗜欲,在外停止巡游,使天下安静,那么盗贼自然就没有了。’由此看来,盗贼之寡多,都是因为衣食之丰俭、徭役之轻重不同所致。请陛下裁定。

提升为翰林都林牙、兼修国史。又下诏晓谕之:“文辞之职,乃是国家之荣耀,非才子不得担任。以你的文才学识,堪称一时大儒,所以我将翰林之职授予你。我的起居状况,都要据实记录。”从此日见亲信,每当入内侍候,都要侍坐。遇到节庆之日,皇上同他一起饮酒赋诗,相互敬酒,君臣之互相投合为人所不及。韩家奴知无不言,即使是诙谐戏谑之言,也不忘做规劝讽谏之语。

韩家奴每次见到皇上出猎,没有一次不加以劝谏的。适逢有司上奏,皇上狩猎于秋山,熊、虎致伤致死数十人。韩家奴将此事记于史册上。皇上见到,命他去掉。韩家奴出宫之后,又记了下来。后来一日,皇上见到了,说“:史笔就该是这样。”皇上问韩家奴“:我们国家创业以来谁可以算是贤主?”韩家奴回答说是穆宗。皇上奇怪,问:“穆宗贪酒,喜怒无常,将人命视如草芥,你为什么说他贤明呢?”韩家奴回答说:“穆宗尽管暴虐,但能减省徭役,减轻赋税,人人都过得很快乐。总计穆宗一朝,无罪而被杀的,还没有超过现在秋山田猎的死伤之数。所以我就认为穆宗贤明了。”皇上无言以对。

第二篇:《萧韩家奴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日常获取知识、信息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阅读理解关键是掌握解题的正确的方法,只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任何阅读理解方面的题目应该都难不住同学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萧韩家奴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萧韩家奴传》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萧韩家奴传》阅读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B、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C、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D、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男子二十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后人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B、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文中是“史官”的意思。

D、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庙号始于殷代,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一般帝王都有庙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忧虑别人会受到损害,退钱领回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B、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2)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萧韩家奴传》答案:

10、C11、B(在古代,“帑”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廪”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

12、D(“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说法错误,皇上命他删去,他先是删了,出宫之后又记录了下来。)

13、(1)向人借贷,那么要附加十倍的利息,以至于有卖儿子、割让田地而不能偿还的人。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那么就用年轻力壮之人补充。(关键词:“假”“鬻”“逋”“物故”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穆宗尽管暴虐,但能减省徭役,减轻赋税,人人都过得很快乐。总计穆宗一朝,无罪而被杀的,还没有超过现在秋山田猎的死伤之数。所以我就认为穆宗贤明了。(关键词:“终”“戮”“过”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萧安抟之孙。少年时好学,成年后到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996)开始出任官职。家中有一头牛,不听使唤,其奴仆得到好价钱将它卖了。韩家奴说:“自己得利,让别人受害,我不能这么做。”便退了钱取回了牛。

二十八年(1010),(韩家奴)主管南京栗园。重熙初年,任同知三司使事。四年(1035),皇上跟他交谈,觉得他有才,让他做个诗友。(皇上)曾经随口问他:“你在京外做官有特别的见闻吗?”韩家奴说:“臣仅仅只知炒栗子:小的熟了,那么大的一定是生的;大的熟了,那么小的一定焦了。要让大栗小栗都熟,这才是尽善尽美。别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曾掌管栗园,所以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大笑。

当时诏令天下陈说治国之道的关键,诏令问:“徭役不曾比从前增加,征伐之事也不常有,谷子丰收了,府库仓廪也充实了,然而百姓受到重重困扰,难道是做官的怠慢疏忽、做百姓的懒惰吗?现在的徭役哪一种最重?哪一种尤其烦苦?将哪一项减省则能得益?用什么办法可以恢复补役之法?用什么办法可以防止盗贼的蠹害?”韩家奴回答说:“臣见近年以来,高丽不曾宾服,阻卜仍然强大,备战防守之举,实在不能停止。前者选派富民防边,自备粮草。道路甚远,又多险阻,动辄积年累月;等到到达屯所,费用已用去过半;一头牛一驾车,只见人去,很少有回来的。没有男丁的家庭,要用两倍的耗费去雇人租车,人们都害怕劳苦,半途逃亡,所以戍卒的军粮多数不能得到供应。向人借贷,那么要附加十倍的利息,以至于有卖儿子、割让田地而不能偿还的人。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那么就用年轻力壮之人补充。在鸭绿江以东,戍役情况大抵如此。我听说唐太宗向群臣请问治盗的关键,都说:‘严刑峻法。’太宗笑着说:‘盗贼之所以滋生,是因为无限制地征收赋税,以致民不聊生。现在我在内节制嗜欲,在外停止巡游,使天下安静,那么盗贼自然就没有了。’由此看来,盗贼之寡多,都是因为衣食之丰俭、徭役之轻重不同所致。愿陛下裁定。”

(韩家奴)提升为翰林都林牙,(皇帝)又下诏晓谕他:“将翰林之职授予你。我的起居状况,都要据实记录。”从此日见亲信,每当入内侍候,都要赐座。遇到节庆之日,皇上同他一起饮酒赋诗,相互敬酒,君臣之互相投合为人所不及。韩家奴知无不言,即使是诙谐戏谑之言,也不忘做规劝讽谏之语。

韩家奴每次见到皇上出猎,没有一次不加以劝谏的。适逢有司上奏,皇上狩猎于秋山,熊、虎致伤致死数十人,韩家奴将此事记于史册上。皇上见到,命他删去。韩家奴出宫之后,又记了下来。后来一日,皇上见到了,说:“史官就该是这样。”皇上问韩家奴:“我们国家创业以来,谁可以算是贤主?”韩家奴回答说是穆宗。皇上奇怪,问:“穆宗贪酒,喜怒无常,将人命视如草芥,你为什么说他贤明呢?”韩家奴回答说:“穆宗尽管暴虐,但能减省徭役,减轻赋税,人人都过得很快乐。总计穆宗一朝,无罪而被杀的,还没有超过现在秋山田猎的死伤之数。所以我就认为穆宗贤明了。”皇上无言以对。

第三篇:七、一班韩萧阳书香伴我成长

书香伴我成长

七年级1班韩萧阳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时代,读书时不需要“囊萤映雪”,也不需要“凿壁偷光”。因此,我们应该从书中汲取精华,丢弃糟粕,以丰富的知识作为我们人生的基石,为以后回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书在我的人生字典里是个不可忽视的词语,它带我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童年时代的我学会了几个拼音字母就迫不及待的翻开注音图画书《儿童读书识字》,我一边看彩图,一边看拼音,艰难地“啃”下了这本书。我虽然对书中的内容一知半解,但我还是乐不思蜀,为“挖”到人生第一桶金而感到自豪。稍大些的时候,我开始不满足图画书,把目光“盯”向《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等故事书。童话故事里扣人心弦的情节,惊心动魄的历险和完美的故事结局让我神往。

到了三四年级,我又选择了各种“作文书”作为课外读物,里面一篇篇文章,一个个故事如同发生在我的身边,通过阅读既丰富了我的知识,又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看到了众多小朋友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我跟他们一起开心得欢笑,一起难过得流泪。

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长大的我从书中逐渐懂得了人间的真假、善恶、美丑。在《三国演义》中,我了解了很多的历史知识,如“三顾茅庐”“三气周瑜”“草船借箭”“空城计”。刘备的守信、关羽的义盖天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让我懂得了人不能因为挫折或失败就气馁,而是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我佩服勇敢坚强的霍金,同情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钦佩居里夫人的大公无私、造福人类。感受着他们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使我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

书,是我课堂学习的延续,是我课余生活的主题,我投身在书的王国里,我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我正在书籍的陪伴下茁壮成长„„

第四篇:韩师伦理学古文翻译

1、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从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公孙丑上》)

翻译: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 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 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

2、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翻译:君子看中义,小人看中利。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问道德上该不该做;跟小人谈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3、董仲舒说:“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翻译: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翻译: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翻译:对待其他的老人就象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他人的孩子也象对待自己的一样.(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6、《礼记·曲礼》说:“夫礼,自卑而尊人,先彼后己。”

翻译:礼的实质在于对自己卑谦,对别人尊重,别人优先,而后才是自己。

7、《礼记·仲尼燕居》说:“子曰:‘礼乎礼!夫礼所以制中也。’”

翻译:礼为求中之器,礼,制中,礼求中,礼,亦为中,亦可以理解为度。按规章制度办事,就是中。

8、孟子的性善论——①“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②“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翻译:①人性的善,就好比水朝下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的,水没有不向下流的。②仁、义、礼、智不是由外界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具有的。

9、*荀子的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翻译:人的本性是恶的,他所表现出来的善良是伪装的。

10、*告子的性无善恶论——①“食色,性也”,②“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东西也。”

翻译:①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②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11、杨雄的性善恶混论——“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12、*董仲舒、韩愈的性三品说——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对应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不用翻译,但留下吧)

13、①“道不拾遗”;②“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

翻译:①道路上有东西遗落,却没有人拾起来,占为己有。形容人民生活富裕,社会风气淳朴。②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是要不得的。

14、“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韩非子·解老》),翻译:是万物形成的根本,万般理法形成的逻辑,指万物产生变化的总规律

15、* 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老子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可道,非常道”

翻译:“一”指效法自然;“万物负阴而抱阳”,由“一”产生了阴阳概念,所以说“一”生“二”;阴阳和谐使得事物能够存在,阴阳这个属性附合于事物本体,“二”加“一”,这是“三”,“三”就是指附有阴阳属性的事物,事物维持阴阳和谐才能够生存,所以说“二”生“三”;推而广之,事物维持阴阳和谐才能够生存是一个普遍规律,所以说“三生万物”。

道可道,非常道是指:人生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是可掌握的,但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认识的那样。

16、管子——“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翻译

一、仓库里的粮食充足了,老百姓就会知道礼节;人们丰衣足食了,就会懂得光荣与耻辱。

翻译

二、人最最需要的莫过于衣和食,在衣不暖、食不饱的情况下,要百姓忍饥受冻去讲求礼节荣辱,根本做不到。要讲求礼节,提倡荣辱,首先要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17、王充——“为善恶之行,在于岁之饥穰;礼义之行,在谷足也。”

(不食亲戚,恶行也;召及四邻,善义也。为善恶之行,不在人质性,在于岁之饥穰。由此言之,礼义之行,在谷足也。)

不拿东西给亲戚吃,是恶劣的行为;邀请四邻共同享受,是善良的义举。产生善恶行为的原因,不在于人的本质特性,而在于年岁的丰歉。因此说来,礼义的推行,在于谷物的充足。

18、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孔子说:“管理国家要以身做则。如同北极星,安然不动而众星绕之。

19、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20、孟子:“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兴废存亡者亦然”

孟子曰“三代人所制理得天下也是靠仁,失掉天下的人也是靠不仁。国家的兴废存亡也是这个原因。

21、孟子说:“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孟子·离娄上》)

孟子说:“仁的实质是侍奉父母;义的实质是顺从兄长;智的实质是明白这两方面的道理而不背离;礼的实质是在这两方面不失礼节、态度恭敬。

22、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23、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一。是万为一,一实万分。万一各正,小大有定。

宇宙万物生生不穷,但本质上都是一气所演化,即“是万为一”。五行各有特殊的质(五殊),二气也各有内实(二实),但二气的根本是“一”(二本则一)。“一”指“太极”,太极元气演化出二气五行,一气表现为各自差别的万物,这就是“一实万分”、“人性五品”即由此而来,人们不同的心理特质与心理状态也由此而来,万物与一道各有自己的标准,“万一各正”,“各一其性” 〕,天地间的一切不论小的还是大的,各有自己的命定(小大有定)。性命由二气(阴阳二气)交错产生,而阴阴交错则是由抽象的“一”产生的。万物出于一,一分而为万物,万物各有自己的命定。

23、王夫之指出:“天理寓于人性欲之中,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人

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的理欲合一说,并强调“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提倡以身任天下的人生观。

24、孟子提出“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父亲与儿子之间有亲情、君王与臣子之间有节义、夫妻间有区别、年长与年幼者有主次、朋友之间有信任。

25、故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事亲,便是孝;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从兄,便是弟;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事君,便是忠;只是一个良知,一个真诚恻怛。

26、、孟子说:“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尽心上》)

翻译:孟子说:“鸡叫就起身,孜孜不倦地行善,是舜一类的人;鸡叫就起身,一刻不停地求利,是跖一类的人。要想知道舜和跖的区别,没有别的,只在行善和求利的不同罢了。

第五篇:韩镛字伯高济南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寻迁南行台治书侍御史。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加镛者。”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存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镛治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

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

(选自《元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掌天下铨衡 诠:选拔官吏

B.制可其奏 制:制止

C.俾俊秀入学宫 俾:使

D.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 劝:勉励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B.往往腾谤于朝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

燕王诚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D.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11、文中划线未句读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

A.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

B.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

C.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

D.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朝时,显要官职往往是由吏职出身的人来担任,很少有人能从进士做官,韩镛就是从进士做官的。

B.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

C.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就连做盗贼的人准备抢劫时,也必定到觉山庙中占卜吉凶,韩镛到任后,就拆毁了庙宇,将泥塑偶像沉入江中。

D.朝廷外派的使臣,朝廷供奉本来就多,各地方州县都很讨厌他们,他们到了饶州,韩镛只供给他们粗米饭,他们也不敢有什么议论。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3分)

译:

(2)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3分)

译:

(3)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4分)

译:

下载高考萧韩家奴阅读答案及其翻译(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萧韩家奴阅读答案及其翻译(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翻译答案

    Unit 1If you ask me, taking a second major isn’t good for every undergraduate. In my freshman year as an English major, I took economics as my minor. By all od......

    赠萧瑀·疾风知劲草的诗歌翻译赏析

    《赠萧瑀·疾风知劲草》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其全文古诗如下: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前言】《赠萧瑀》是唐朝皇帝李世民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

    英语高考翻译

    1.和园丁们一起工作让我们学到许多关于花卉的知识。(enable) 2.近来,他在从事关于做笔记对学习效果的研究。(engage) 3. 应该鼓励学生把上课所学的应用于实践。(encourage) 4.......

    高考翻译100句

    1、妈妈,在是我给您的50岁生日礼物。(present)2、我得父母都鼓励我参军。(encourage)3、我一有他的消息就会马上通知你。(No sooner)4、与红茶和咖啡相比,我更喜欢绿茶。(prefer)5、这......

    韩素音翻译大赛试题

    It’s Time to Rethink ‘Temporary’ We tend to view architecture as permanent, as aspiring to the status of monuments. And that kind of architecture has its pla......

    《与韩荆州书》文言文翻译

    《与韩荆州书》选自《李太白全集》,是唐代诗人李白初见韩朝宗时写的一封自荐书。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与韩荆州书》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

    惜花韩偓原文翻译

    导语:全诗从残花、落花、花落后的遭遇一直写到诗人的送花、别花和想象中花落尽的情景,逐层展开,逐层推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惜花韩偓原文翻译,欢迎借鉴!惜花[唐]韩偓皱白离情......

    《战国策·韩一》原文及翻译

    韩一·王曰向也子曰天下无道作者:刘向王曰:“向也,子曰‘天下无道’,今也,子曰‘乃且攻燕’者,何也?”对曰:“今谓马多力则有矣,若曰胜千钧则不然者,何也?夫千钧,非马之任也。今谓楚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