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读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附答案,欢迎参考~
高三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打开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看看我们的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正如学者所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注定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固然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而是更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无不“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
古人云,“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条件如何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摘自2014年01月0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要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使文化之河源远流长,就应该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知识和人文的情怀,去主动涵养网络文化。
B.“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理应成为当代文人的历史使命。
C.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文化共存的现象,为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主流文化建设者应为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
D.如果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没有改变,就能以比以往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去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对此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B.当今社会,读书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但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以至于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
C.任何一次新的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所特有的现象。
D.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需要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信息时代,他们既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时尚的制造者。
B.海德格尔、罗斯扎克等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表明:拥有了文化话语权,无论是草根还是精英,都能更早地接受新事物、拥抱新的文化场。
C.既不必过分沉溺于文化乡愁,也不能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到来时主流文化建设者应有的态度。
D.在文化领域,因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
二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综,字居正,河中虞乡人。雍熙二年举进士第,解褐邛州军事推官,迁大理评事。代还,对便殿①,因言:“蜀地富庶,安宁已久,益州长吏,望慎择其人。”上嘉之,改太子中允。未几,李顺果为乱,复召见,面赐绯鱼②。寻为三门发运司水陆转运使。连丁家难,起知建安军。先是,天长军及扬州六合县民输赋非便,综奏请降天长军为县,隶扬州,以六合县隶建安军,自是民力均济。时淮南转运使王嗣宗兼发运事,规画多迂滞。综因上言请复置都大发运司,专干其职。至道三年,迁太常丞,职事修举,多称荐之者。夏人扰西边,环庆大屯士马。诏徙综为陕西转运副使。时梁鼎议禁解盐③,官自货鬻。上乃命综置盐事。综条上利害,力言非便,卒罢其事。时灵州孤危,献言者或请弃之。综上言曰:“国家财力雄富,士卒精锐,而未能剪除凶孽者,诚以赏罚未行,而所任非其材故也。今或轻从群议,欲弃灵川,是中贼之奸计矣。且灵州民淳土沃,为西陲巨屏,所宜固守。”六年,迁起居舍人,再为河北转运使。时两河用兵,边事烦急,转漕之任,尤所倚办。综继领其职,号为详练。至是眷瞩甚厚,警急之际,辄资其奏处。契丹请和,乃遣近臣谕以擢用之意。景德三年,召拜户部员外郎。综言:“御史员数至少,每奉朝请,劾制狱,多以他官承之,甚紊彝制。望诏两制以上各举材堪御史者充,三院共置十员。若出使按狱,所经州郡,官吏能否,生民利病,刑狱枉滥,悉得察举。”四年,西幸,道出河阳境上。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综权知孟州事。未几召还,复出知并州。以政绩闻,州民乞留,优诏嘉奖。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然尚气好胜,不为物论所许。
(选自《宋史刘综传》,有删改)
注:①便殿:古时皇帝休息宴饮的宫殿。②绯鱼:旧时朝官的服饰。③解盐:山西解池出产的盐。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
B.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
C.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
D.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说的是脱去粗布衣服,指初入仕为官。
B.“代还”指朝廷出任外官者被调回朝廷任职。
C.“领”在汉代以后指地位较高的官员同时掌管、兼理较低的职务。.D.“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口、财政赋税、屯田水利等事宜。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综见解深刻,敢于发表个人意见。他预见到蜀地将会大乱,进谏皇上要慎重用人;灵州处境孤危时,有人建议放弃灵州,他认为灵州是重要屏障,应该固守。
B.刘综执政为民,一心为百姓着想。天长军及扬州六合县的百姓交纳赋税不方便,他奏请皇上改变了这一现状;有人建议禁止民间私自买卖食盐,他表示反对。
C.刘综能力突出,深受大家称赞。担任太常丞时,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得到多人称赞举荐;担任河北转运使时,处理繁杂而紧急的事务,被称为周到熟习。
D.刘综忠于国家,积极建言献策。他建议恢复设置都大发运司,专门掌管运输职事;针对御史人员过少,遇事需借用其他部门官员的情况,他建议增加御史人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乃命综置盐事。综条上利害,力言非便,卒罢其事。
(2)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综权知孟州事。未几召还,复出知并州。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
送人游岭南
戴叔伦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赠黄鲁直 ①
徐积
不见故人弥有情,一见故人心眼明。
忘却问君船住处,夜来清梦绕西城。
注:黄庭坚,字鲁直。
8.徐诗结尾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做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都写到别情,但有所不同,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面对永无穷尽的浩瀚长江,苏轼在《赤壁赋》 中用,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来表现琵琶女内心的怨愤,即使在演奏间歇仍能使读者感受至深。
(3)屈原在《离骚》中用“,”表达了只要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
三、选考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栗子立子
许福元
这是一个傍晚。我这个五十五岁的汉子,要守株待兔般,等一个小王八蛋子。
就在昨天的傍晚,路灯初上的时候,石园农贸市场东,一家一家网吧西边的辅路上,我从一个小王八蛋子手中,买了半口袋栗子。
车就停在辅路上,我刚要开门,一个留着公鸡头的小伙子却站起身奔向我,还喊了一声“大叔!”
我觉得这个年轻人的发型怎么看都不像人的发型。两耳的上侧,剃得很光,唯独从前额至头顶直达脑后,一丛黄发耸立着。脸型是夹板脸,头型是醋葫芦,发型是公鸡头。
他看我留意他的发型,很潇洒地用左手从前往后捋了一下,然后问:“大叔,你要栗子吗?”马路牙子上,戳立着一条鸡肠子口袋。半口袋栗子露了出来,油亮油亮。“大叔,您看,一个是一个的。”
“不是一个是一个,你这栗子是带犊的绵羊,还能大个下小个的吗?”我生长在平原,连栗子树都没看见过,但还得装出内行的样子,“你这栗子,不是老品种。”
“大叔,您老好眼力。这是延庆海字口村西山坡的刺球板栗,口感好,还有观赏价值。”
“多少钱一斤?”我有点心动了。
“一口价,七块。您刚才从市场一路浏览过来,一连访问了两份,糖炒栗子十二,生栗子七块六,是吧?我复制得可对?”小伙子又补充一句,“您得包圆,打包,我不零卖。”他摆出一个卖不卖两可的姿势,两条瘦腿撇着,抬起眼睛望着头顶上那盏高高的昏黄路灯,脖颈子梗梗着。
我试着掂了掂,“三十来斤?”
“大叔,您手就是秤。三十三斤,算您三十斤。不信我有弹簧秤,咱有一斤算一斤。”
我决定买了,但还得跟这只公鸡逗一逗:“小伙子,货到街头死。你也别一口价。咱取个吉利,六块六一斤,你顺我也顺。三十乘六块六,一百九十八元,我也凑整,二百。”
小伙子似乎迟疑了一下,但还是点了点头,“那我就按确定、保存、上传键了。您拿袋子了吗?”“要不这样,您连口袋捎走,不过您得交五十元押金,明天在这会儿这地儿,您把空口袋拿来,我再退您五十块钱如何?您别觉得五十块钱多,这口袋可是我爷爷的命根子,是古董。要是他在,一千块钱他也不会卖。”
二百五,付钱毕。他提起袋子要给送上车,我忽然产生了怀疑:“慢”我用一只手从上往下插下去,从袋子底部抄起一把栗子,下面的栗子似乎更大更光更亮些。小伙子似乎看出我的担心,笑说:“您摸着砖头了吗?”
他匆匆离去,闪进了对过那家网吧。
兴冲冲回到家里,第一件事让我老伴赶紧烧柴锅、煮栗子,并喊我弟我姐我侄来。只半个时辰,锅里便散发出异味。半锅熟栗子,熏得我呲牙咧嘴。
还是傍晚,还是这个老地方,路灯的影子像钉子一样,将我钉在这里。我等这个小伙子,这个公鸡头,这个小王八蛋子。
年轻人没来,一个老人倒是颤颤巍巍地来到我的面前。高个,背微驼,满脸刀刻似的核桃纹,扇风耳,鼻子高而直。拄一根花椒木拐杖,立定,双手作揖,开口便说:“您,您,您就是从我孙子手里买坏栗子那位客官吧?”
老人叹口气:“您手上有我家的口袋,那口袋上有我祖上的堂号。”老人从腋下抽出一条口袋,铺在地上。又对我说:“麻烦您了,您把您那条也打开,拼上,这是一对。”两条口袋上下对齐,左右对正,墨迹清晰,笔迹可辨:“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诚信堂”。
诚信堂,早有耳闻,那可是老字号。主要经营干鲜果品。老人小心虔诚地折叠起那两条口袋,郑重地塞到我手里二百五十块钱。拉住我的手说:“这孩子把您气苦了。您跟他治气,忒不值了。养不教,爷之过。他爸他妈,扔下他时刚一周半,就到深圳打工去了。十七年了,见面不到十六次。家里二层楼盖得方正,可孩子走斜道了。让您笑话,百年老店的字号,给毁喽!”
我坚持要送老人一段路,老人又回身立定,双手作揖:“您回吧。我还要去找立子。”
我说:“您不要再找栗子了。那些栗子,只有一个半个是好的。其余的,都是坏的。”
老人无奈地向我苦笑:“我的孙子,他就叫立子。站立的立,儿子的子。他爸他妈的这棵独苗,儿子倒是个儿子,可没立住哇!”然后,用花椒木拐杖一指对面灯火通明的网吧,“那就是个大yan馆呀。我掏他去,孽障!”
我刚往前走一段路,身后传来“哗啦啦”的一片声响。我回头望去,网吧那两扇大玻璃窗,坏成了两个大黑洞。如宇宙间的黑洞。
(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07月25日,14版,有删改)
⑴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使故事更真实;“我”对社会上坑蒙拐骗的事非常痛恨,要好好惩罚那个年轻人,可见“我”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
B.小说只讲述了两个傍晚所发生的故事,既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高大的人物形象,但却反映了深刻的主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C.小说善用伏笔照应手法,如“他匆匆离去,闪进了对过那家网吧”,既与开头“一家一家网吧……”照应,也为后文老人砸坏网吧玻璃窗埋下伏笔。
D.“养不教,爷之过”,这不是客气话,立子的爷爷也意识到自己没有教育好孙子,对立子过于宠爱、放任,爷爷对立子的现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E.黑洞是密度超大的星球,吸纳一切。作者将网吧那两扇被老人打碎的玻璃窗比喻为“宇宙的黑洞”,形象地写出了网吧对青少年的巨大引力和毒害。
⑵小说将第一天傍晚发生的故事以插叙的形式再现,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⑶小说中的立子沉迷网络,以致于坑蒙拐骗,那么,你认为造成立子现状的因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⑷小说的标题很特别,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 选考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陈道明:让世界无奈于我沈青黎
陈道明一直被视为演员中的“异数”——在这个媒体热衷于制造话题的年代,他鲜有话题,也不迎合他人制造话题;而作为国内身价最高的男演员,他时常以演艺圈边缘人的姿态自居,对自己的身份若即若离。而究其原因,是因为“演员”这个身份是命运强加给他的,他一直“很被动,总是被推着往前走”,也正因为如此,他不像许多同行那样执着于自己的身份,始终怀有“出离心”,懂得用内省的方式看自己。
陈道明有着公认的好演技,却经常以戏子自居,他珍惜上天赐予自己的安身立命方式,拍戏时迟到早退、不做功课、现场摆谱等情况从来不会出现在他身上。
陈道明是从慢时代里走过来的,沉默冷峻如他,他常常会在接受采访时情不自禁地提及早年的拍戏经历:那时候,一部电影拍上四五个月,是常有的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演员变成了一个高负荷高回报的职业,拍戏也变成了一件非常浮躁的事。很多剧组一开工,大家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提高效率,演员们也越来越关心合约完成后有多少钱打入自己的账号。起初他屡屡强调:我是文艺圈的人,不是娱乐圈的人,但旧时的文艺圈逐渐分崩离析,让他无所依凭,内心的纠葛也越来越多,面对这种冲突,陈道明只好选择了精神上的遁世:他不再看电视,也不读报不看小说,而是寄情于书画和钢琴,并努力钻研古籍,将自己修炼成了最具文化修养的艺人。
1990年拍完《围城》之后,陈道明一直保持着一部戏歇两年的节奏,不想演的片子,给再高的价钱他也不演,但一旦接下一部,就会踏踏实实待到杀青,相比那些四处赶工的年轻演员,他反倒成了全剧组最清闲的人。他拍戏还有个癖好,那就是不带工作椅,有时一站就是一天。看到这么大牌的艺术家都站着,整个剧组只好全体陪站,陈道明也因此落下了“难搞”、“不好合作”的名声,但他对此不以为意,只是淡淡地解释说:“我并非不好合作,只是觉得你首先要尊重职业,这个职业才会尊重你。我无奈于这个世界,只好让这个世界也无奈于我。”
陈道明的名字取自《道德经》,暗合“道常无名”之意,但陈道明认为自己不算个得道之人,“按照老子的境界,得道的人身上应该有一种包容万物的平和,无为而无不为,而我还残存一些金刚怒目之气,对于大多数事情我可以避开、忍让,但是对于我参与的事,我就得把自己认为不对的那部分都统一好。”
陈道明在许多事情上特别有原则,比如他要拍戏,那么从进入剧组到拍摄结束前,他会一直穿着戏服,在他看来,每件衣服都应该有自己的神韵,必须要想个办法,让没有感情的戏服“附着”在自己身上,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楚汉传奇》拍了六个月,陈道明就把里面的几套戏服穿了六个月,拍完戏回家,他依然穿着刘邦的衫裤,期间从未穿过别的衣服。拍完戏把衫子一脱,他才变回了他自己。
圈内的人都知道,陈道明演戏对片酬并不计较,但假如对方开出的片酬过高,他反倒要再三斟酌,更加留心剧本的质量。因为“如果本子质量太差,制作成本也低,你给我这么多钱,那其他演员会请些什么人?这戏的质量能好到哪里去?如果剧本足够好,对方开出的价码又很高,我会跟他们谈,不要给我那么多钱,你们把钱拿去多请些好演员,大家齐心协力做一个好戏,至于我没那么重要。”
只要剧本合适,时间和心情配合,陈道明接戏并非不爽快,至于后期的宣传,他乐意配合,但绝不迎合。有人说他太傲,他也照单全收,认为“傲不是一件容易事,谦虚倒是容易——只要弯下腰就行了,傲却要挺直腰板,总得有什么撑住腰吧……”
陈道明常说自己是个对人生的设计感差也不想有设计的人,而节制和疏离是他与世界交流的方式。至于这种交流带来的副产品,比如褒贬,比如毁誉,他都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别人怎么看怎么说都可以,就像天冷里就加件衣服,暖了就脱一件,这么多年我早已经适应了,容易受刺激的是那些没有准备的人。”
(选自《读者》,有删改)
(1)下列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陈道明是位演技派演员,他虽然不会看好演员这个职业,但对待演戏特别认真,拍戏前做好功课,不在拍戏现场摆谱,也不迟到早退。
B.如今的陈道明不看电视、不读报、不看小说,把主要就精力放在了古籍、书画和钢琴等方面,努力把自己修炼成有文化有修养的艺人。
C.陈道明是个十分悠闲的人,他现在是拍一部戏歇两年,拍戏也不计较报酬。如果是好剧本,他还会让剧组拿原本要给自己的片酬请其他好演员。
D.陈道明认为自己还没有达到包容万物的境界,虽然有些事可以忍让、避开,但对于自己参与的事情则把自己认为不对的都统一好。
E.陈道明是一个没有任何人生设计的人,而面对社会给他的褒贬,他都能泰然处之,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他对这些有充分的准备。
(2)文章第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陈道明被人认为“傲”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4)陈道明“让世界无奈于我”的思想的产生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对联的横批也叫横额,属于对联在运用中的组成部分,它与对联的内容理应一致,而且要与不同的社交场合相适应。如:,适用于学校开办,以表达祝贺之意;,适用于新婚,以表达道贺之意;,适用于医院新建,以表示道喜之意。
A.杏林春暖 琴瑟和鸣 春满杏坛 B.杏林春暖 琴瑟重调 春满杏坛
C.春满杏坛 琴瑟和鸣 杏林春暖 D.春满杏坛 琴瑟重调 杏林春暖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台北故宫博物院首次针对亲子观众推出“故宫亲子数码艺术展”在台北市华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幕,以趣味互动的方式吸引家长与孩子,让家长与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
B.国际法庭因认定日本在南极海的“调查捕鲸”实质为“商业捕鲸”,判定其违反了国际公约,于3月31日颁布判决书,下令禁止日本船只在南极海停止以任何名义捕鲸。
C.过去一年里,中国媒体一直展现出习近平主席生活化的一面,老百姓给他的昵称“习主席”,更是传达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亲近的信息。
D.1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ma在白宫发表讲话说,美国将终止过去半个多世纪对古巴执行的业已过时的政策,试图通过实施一系列新政策寻求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xx十八大以来,反腐在xx党内刮起旋风并高压推进。据有关方面统计,在不到两年时间的反腐战役中,已有超过18位党员干部被处分,更有数目可观的司局级以上高管被查处严惩。无论是坐镇一方的地方官员,还是已位居中央最高决策层的政治局委员;无论是正崭露头角、渐起风云的政治明星,还是已功成名就、退居山隐的过往功臣。用中央纪委的话说,就是反腐“绝不留死角”。
A.一旦涉足或正在违法乱纪、有腐在身,一定会“老账新账一起算”
B.一旦涉足或正在违法乱纪、有腐在身,一定会“新账老账一起算”
C.只要正在或者曾经涉足过违法乱纪、有腐在身,一定会“老账新账一起算”
D.只要正在或者曾经涉足过违法乱纪、有腐在身,一定会“新账老账一起算”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黑人运动天赋高,其实是因为他们遗传多样性高。遗传的多样性为运动天赋的多样性创造了条件。一般来说,在体育项目中,①,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群体整体爆发力强,那么他们的耐力素质就会相对较差。而事实是,黑人不仅垄断了短跑这种爆发力强的项目,②。这就是说,黑人的身体条件呈多样性,这使得他们在不同的体育领域中都能出现顶尖运动员。然而,③,比如游泳、象棋、乒乓球等技术性项目。这就是因为黑人喜欢的运动大多是跟平时的生产活动相关的,是比较纯粹简单地运动。
17.把下面几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要求:层次清楚,句意明白,不得改变原意。(5分)
11月25日,北京“琴棋书画印”国粹艺术展开展,此次艺术展是由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联合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推出的,展览以“士人雅趣”为主题,展示了古琴、棋艺、书法、绘画、篆刻五类传统艺术。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费孝通老先生在80寿辰聚会上,曾经意味深长地讲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测试题-参考答案:
1.D 2.C 3.B 4.C 5.D 6.A
7.(1)皇上就命令刘综安排食盐的买卖事务。刘综上奏折分条陈述利害关系,极力说明这样做不有利于国家,最终废止了这件事。(“条”“便””卒”“罢”各1分,句意准确连贯1分)
(2)当时节度使王显生病回京,(朝廷)任命刘综暂时管理孟州事务。不久(被)召回,又离开京城担任并州知州。(“被疾”“权”“知”被动句各1分,句意准确连贯1分)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2分)诗人忘记问朋友泊船之处是实写,自己的梦魂在西城一带整夜飘荡寻找不忍离开,是梦幻中的情状,是虚写.(2分)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亦真亦幻,含蓄的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留恋之情。(1分)① 戴诗的虽写的是离别,但并无忧愁伤感,诗人把自己以往的见闻介绍给朋友,鼓励友人前往岭南。”红芳””绿笋”色调清新明快,纵使猿鸣也不觉忧伤,感情乐观向上。(3分)
②徐诗表达了别情有着深切的留恋,诗人通过写见面前,见面时和见面后的情景,真实的表达了朋友心意相通的情谊,委婉含蓄的表达了留恋之情。(3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之信芳
11.B(3分)、C(2分)E(1分)
2.①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插叙“我”买栗子——买到坏栗子的情节,说清“我”等小伙子的原因,使文章的情节更加完整;②增强了小说的悬念。插叙的运用,将“我”在等那个卖坏栗子的小伙子的情节放在开头,一下子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并勾起了读者阅读的兴趣;③插叙文字从语言、肖像等方面形象地刻画出小伙子“立子”打扮怪异、油腔滑调的混混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完整,更好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每点2分)
3.①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适当的教育。立子一岁半,父母就到深圳打工去了,十七年与父母见面不到十六次。②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遍地的网吧,使得无自我约束力的孩子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为了搞到上网的费用,甚至偷盗家中财物。③社会管理与教育的缺位,对大量的留守儿童以及遍地的网吧,社会管理还不够到位。
4.小说以两个同音的词语并列构成标题,形式特别,意蕴丰富。从情节结构上看,“栗子”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故事是由“栗子”引出并向前推进发展的,曲折生动,引人入胜。从人物塑造上看,“立子”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说塑造了因深陷网吧不能自拔,以致于坑蒙拐骗的青年形象。从主旨表达上看,立子向“我”兜售坏栗子,引出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巧妙暗示小说主题。
12(1)D(3分)B(2分)E(1分),AC不给分。
(2)内容上:表现了陈道明的洁身自好和内省的品格,交代了陈道明在演艺圈的地位和他对待自己“演员”这个身份的态度(3分)
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陈道明的具体介绍(铺垫),吸引读者阅读兴趣(3分)
(3)①拍戏时不带工作椅,整个剧组只好全体陪站。②做事有原则,有自己的选择和主见③不愿意迎合媒体和他人。(每点2分)
(4)客观原因:①现在拍戏变得十分浮躁,拍戏速度快,大家想的都是如何提高效率,演员想的是收入是多少②文艺圈便成了娱乐圈,很多演员为了宣传自己拍的影视剧而刻意迎合媒体、观众。(每点2分)
主观原因:①经历过慢时代,十分怀念慢时代的拍戏生活,早年拍戏以质量为最高目标,拍戏不讲究速度②为人有原则,洁身自好。看不惯当前的演艺圈,内心纠葛,他认为自己是文艺圈的人,不是娱乐圈的人,只想演好戏,不想迎合他人。(每点2分)
13.C 14.C 15.D
16.【答案】(1)耐力和爆发力是相对的(2)而且也统治了中长跑这种耐力项目(3)黑人也并不是对所有体育项目都擅长。
17.答案 由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联合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推出的,以“士人雅趣”为主题,旨在展示古琴、棋艺、书法、绘画、篆刻五类传统艺术的“琴棋书画印”国粹艺术展于11月25日在北京开展。
18..【立意探索】“各美其美”,是指各自懂得美化自己的美德,欣赏自己的美,可写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发挥自身优势;每个人都应该自爱,每个人都可以从欣赏自我中获取自信。大而言之,可写民族的文化、精神,使国人充满民族的自信心,而不妄自菲薄。“美人之美”,是指赞美他人的美,可写学会欣赏他人,学习他人长处,“君子成人之美”。大而言之,我们要学会欣赏外族或外国的优秀文化,勇于借鉴接受外来文化,而不应闭关自守,夜郎自大。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指将欣赏自我和欣赏他人结合起来,方能建立大同世界。可写个体的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包容,互相融合,求同存异,也可写文化、精神相互欣赏、融合,共建和谐社会。如果只写什么是美,怎样美,或自然景物之美,属于未读懂材料;如果单独写“各美其美”和“美人之美”,则未能全面理解材料。应该将欣赏自己的美和欣赏他人的美结合起来,才可以达到天下大同。
可以从其中一句角度写。也可以综合写。
第二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每个学期快结束时,学校往往以试卷的形式对各门学科进行该学期知识掌握的检测,对这学期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希望大家好好作答。
一、看拼音,写词语。(18分)
wán shuǎ tuī cè wēi wǔ sàn bù
()()()()
ɡǔ lì zhāo hu jì xù pǔ sù zhù fú
()()()()()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8分)
邮(yōu yóu)票 公仆(pǔ pú)
试(shí shì)验 看(kān kàn)守
娇嫩(nèn lùn)血(xiě xuè)液
给予(yù yǔ)落(luò lào)下病
三、先补全词语,再照样子写词语。(10分)
()()闻名 舍()求()()应()合不假()()()()以偿 大显()()
严严实实:
不知不觉:
四、诗文宝库。(6分)
1.,淡妆浓抹总相宜。
2.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 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 的歌。
3.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诗句“ ”来表达我们的思乡之情。
五、选字填空。(4分)
操 燥 澡 躁
伸手弯腰来做()。做事细心莫急()。
满身污垢要洗()。气候干()如火烧。
辨 辩 辫 瓣
小小()子真漂亮。清晨花()挂露珠。
真假美丑要()清。被人误解要争()。
六、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
①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还。②答复;回报。③量词,指事情、动作的次数。
1.明年春天,小燕子还会飞回到北方来。()
2.我盼望着山区的好友王丽丽的回信。()
3.我非常喜欢这首歌,已经听过好几回了。()
七、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
1.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这个句子中把 比作。请你再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2.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仿写拟人句)
3.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 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八、课内阅读。(12分)
奇怪的大石头(节选)
李晓明 刘凤东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查 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摇 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近进)一步的考(查 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振 震)惊了全世界。
1.画去括号内不正确的字。(5分)
2.“研究成果”指的是。之所以有这样的“研究成果”,是因为。(2分)
3.像李四光这样的科学家还有 ,我要简单地介绍一下他(她)。(5分)
九、课外阅读。(9分)
海 底 世 界
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阳光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海底有高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陆地上储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哪几个句子分别概括了第2~4自然段的意思,请用“ ”画出来。(3分)
2.短文中介绍了 等几种动物的活动方法。(3分)
3.文中哪个句子能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用“ ”画出来。(3分)
十、习作。(25分)
题目:我爱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写景,也可写人。
2.叙述完整,语句通顺。字数不少于300。
参考答案
一、玩耍 推测 威武 散步 鼓励 招呼 继续 朴素 祝福
二、yóu pú shì kān nèn xuè yǔ lào
三、举 世近远 里 外 思 索 如 愿 神 威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四、1.欲把西湖比西子
2.丰收 欢乐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五、操 躁 澡 燥 辫 瓣 辨 辩
六、1.① 2.② 3.③
七、1.黄黄的叶子 小扇子 示例:北极星像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2.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3.示例: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
八、1.画去:查 摇近查 振
2.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李四光儿时勤于思考、善于观察,长大以后执着探索
3.牛顿 当牛顿坐在树下埋头读书时,一个苹果突然落了下来,打在了
牛顿的头上。“为什么苹果会坠落到地上?”牛顿苦苦思索这一问题,最终找
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地球有吸引力。后来,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
而开创了物理学史的新纪元。
九、1.七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2.海参、梭子鱼、乌贼
3.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十、略
第三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复习卷
(满分100分,答卷时间100分钟)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读拼音写字、词,注意书写工整、正确。
xiāo huǎnɡ jì diàn chà yān()烟 撒()()()紫()红
二、在划横线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上横线。
1.他们俩躲在屏(bǐnɡ pínɡ)风后面,敛声屏(bǐnɡ pínɡ)气,生怕被人发现。2.将(jiānɡ jiànɡ)领 将(jiānɡ jiànɡ)来
三、同音字填空。
xiàn :()制 呈()()害()索
四、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不论„„都„„ 之所以„„是因为„„ 不但„„而且„„ 不是„„而是„„ 1.非洲的花()多,()那里的花开花,草开花,灌木开花,许多树也开花。2.望着那个青里透红的苹果,战士们()不想吃,()不愿吃。
五、按要求写句子。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
2、星期五下午我们在体育馆里体操大赛。(修改病句)。
六、请将左右两边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
《三国演义》 吴承恩 《将相和》 《西游记》 罗贯中 《猴王出世》 《水浒传》 施耐庵 《景阳冈》 《史记·廉颇蔺相如传》 司马迁 《草船借箭》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毫不()。不管怎么(),他总能左拐右拐地()。
八、请将左右两边相对应的内容连接起来,然后在“ ”上再写两句课内外积累的名言或警句,但不可重复本卷出现过的。
怪生无雨都张伞,天连碧水碧连天。地满红花红满地,无志空长百岁。有志不在年高,同到牵牛织女家。如今直上银河去,不是遮头是使风。
九、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2.本学期我们又认识了几种新的文学形式:如《半截蜡烛》是相声。()
十、语文实践。
我在本学期积累的一句歇后语是:。我还能用它写一句话。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
一、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片段,回答下列问题。一语未了(liǎo l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ēnɡ cénɡ)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 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近来。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zhāo 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请在括号里用“√”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请为画横线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将其填在旁边的括号里。
3、本片段的主要内容是:。
4、请用“_”画出描写王熙凤衣着的句子。
5、《“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是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文段通过________ 和_______两个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
二、阅读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的敬重。
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他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
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本领。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利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10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
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光:“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微微一笑说:“其实,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技艺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说完,郑重宣布(大徒弟、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接班”的“班”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部。
3、在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语上打“√”,师傅这样做的理由是(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4、开好锁后,老锁匠问两个徒弟时,他们各是怎样的表情:大徒弟 可见他 ;二徒弟,可见他。
5、老锁匠说:“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这“不能打开的锁”指的是
6、如果我是大徒弟,从此我将会:,如果我是二徒弟,从此我将会:。
7、阅读本篇短文,我的体会是:。
第四篇: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期末测试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同胞(bāo).B.解剖(pōu).蓓蕾(pèi).埋怨(mán).
斡旋(wî).
烜赫一时(xuǎn).
高屋建瓴(línɡ).
管窥蠡测(lí).畏葸不前(sǐ).
审时度势(duï).C.湍急(tuān).D.整饬(chì).
良莠不齐(xiù).
恫吓(dînɡ).以儆效尤(jǐnɡ).佶屈聱牙(jí).解析: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正确识记。A.“蓓”应读“bèi”;B.“葸”应读“xǐ”;C.“莠”应读“yǒu”。
答案: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浮躁
肇事
伸张正义
奇貌不扬 B.喝彩
抉择
轻歌曼舞
各行其是 C.简炼
提炼
引疚辞职
涣然冰释 D.磋商
屏除
爱屋及乌
唾手可得
解析:此题考查对字形的正确识记。A项“奇貌不扬”的“奇”应为“其”;B、D两项全对;C项“简炼”的“炼”应为“练”,“引疚辞职”的“疚”应为“咎”。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1)外交部长李肇星专门指示邓清波总领事要尽一切力量,尽快________中国遇难者身份。
(2)深圳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________员工实行内部退养。
(3)美国白宫10日反驳了民主党领导人________布什在越南战争时期曾“擅离职守”的指责。
A.核实
富余
有关
C.核实
富裕
关于
B.核定
富余
关于 D.核定
富裕
有关
解析:“核实”:审核是否属实;“核定”:核对审定。“富裕”:①充裕,②使富裕;“富余”:足够而有剩余。“有关”:①有关系,②涉及到;“关于”:介词,构成介词短语。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为劳动者自主择业解除了后顾之忧,人们不再为因转换单位而失....去社会保险担心。
B.德国10月份失业人数猛增,比上月增加2.2万人,超过预期的一倍,政府面对方兴未...艾的失业势头也束手无策。.C.这个下岗职工服务站,全心全意地为下岗职工排忧解难,他们发扬捡到篮里就是菜的精.......神,深受下岗职工欢迎。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提出,必将激励全国人民削尖了脑袋努力奋斗,昂首阔.....步地走向未来。
解析:A.“后顾之忧”:后方出乱子;也指影响工作、学习的困难。B.“方兴未艾”:事物正发展,尚未停止。褒义词。C.“捡到篮里就是菜”指不加选择。D.“削尖了脑袋”是贬义词。
答案:A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莲花洞国家森林公园内到底有多少栋私人豪华别墅呢?这些豪华别墅里究竟住着哪些人呢?
B.“这栋别墅的主人是做生意的还是当官的?”记者又问。
C.本次调查历时半年之久,从全省范围内抽取了不同收入,职业,行业,文化程度的4500户城镇居民进行调查。
D.2004中国外交“欧洲年”即将落幕,但这并不意味着中欧外交高潮的结束,对中欧关系来说,“热恋期”才刚刚开始。
解析:C.“收入”“职业”“行业”后应为顿号,这是并列词语之前的停顿。答案:C 6.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这次在迎仙桥发生的车祸,据记者现场报道,全部69人遇难。
B.老师说:“这次考试,第一名出在普通班,而不是在我们集中了全年级精华的实验班。”同学们听了,对他们震动很大。
C.建筑物或其他贵重设备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毁坏的,免于其承担责任。
D.要加快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发挥微机在培养智能型、创造型人才方面的作用,就要对它重点支持。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运用的简明。A项中“全部”一词放在“69人”前费解,是车上共69人全部遇难,还是69人遇难,另有幸免者?B项中“他们”的指代作用费解;D项中“它”指代模糊,应明确为“对这方面的工作”。
答案:C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每小题3分)司马芝字子华,少为书生,避乱荆州。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曰:“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遗。”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情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三国志·魏书十二》)注:①太祖:指魏武帝曹操。②菅长:菅县县令。③主簿:县令的下属,主管文书。④掾史:县令的属官。⑤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地方的官员。
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节家前后未尝给徭
.
给:提供。具:具体。报:通报。惮:担忧。
⑤④③
①
②B.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C.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D.昭犹惮芝,不为通
.
解析:本题考查对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理解。B项中“具”,详尽;C项中“报”,回复;D项中“惮”,害怕。
答案:A
8.找出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A.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B.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 ..C.芝乃驰檄济南 ..D.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 ..解析:A.“不理”,今,不理会;古,得不到治理。B.“同行”,今,一块走;古,两个词,同,人名,行,前往(服役)。D.“宾客”,今,客人;古,门客。
答案:C 9.对下列各句加点的虚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昭犹惮芝,不为通
.
为:替,给。乃:于是。以:把。而:并且。B.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C.会内官欲以事托芝
.
D.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
.解析:本题考查对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D项中的“而”,表转折关系,“却”“可是”。
答案:D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司马芝在菅县任内,不畏权势,为了削弱主簿刘节的势力,他不听下属的劝阻,征调刘节的宾客王同等人入伍当兵。
B.当刘节将王同等人藏匿起来时,司马芝让督邮到县追责,又向太守报告刘节的罪状,在太守支持下打击了刘节的势力。
C.对于刘勋以旧部下属名义的请托,司马芝虽然仍按他的请求照办,但却留有一手,并不复信,所以能避过了后来的灾祸。
D.司马芝教育下属奉公守法,不要因为君主软弱而违反教令,并且认为违反教令必然招致祸害,所以他的下属都能尽心于政事。
解析:本题全面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根据第一段最后两句,刘勋有所请托,采取的是写信但不署名的方式,并没有“以旧部下属名义”,另“一皆如法”的意思是“一切都依法办理”,由此看来司马芝根本就没有理睬刘勋的请托。
答案:C
第Ⅱ卷(共70分)
三、(10分)11.翻译上文中的两个句子。(4分,每小题2分)(1)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
(2)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1)句中“既”,已经的意思;“望”,埋怨、责怪的意思。“或”在文中不是表选择关系的连词,而是不定指代词,有的、有些的意思;“上闻”,向朝廷呈报,让朝廷知道。(2)句中,“不轨”,即不遵守法令,胡作非为;“交关”,即串通、勾结;“见”,即有远见;“称”,(被)称道。
答案:(1)百姓已经怨恨责怪,有些流言已经传到朝廷那里。
(2)后来刘勋因为胡作非为被杀,与他相勾结的都受处罚,但司马芝则因有远见为人称道。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每小题2分)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这首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兰溪山水的什么特点?
(2)这首诗从头到尾似乎没有描写“人”,你感觉到人的存在吗?为什么?
答案:(1)写出了兰溪山水清澈澄明的特点。在秀朗的月色辉映下,水波平,颜色清,山明丽动人,空气凉爽清新。
(2)景中有人,景中寓情。从文字表面看,全诗未出现一个“人”字,但我们处处感觉到人的存在:一个“看”字,分明道出景中之人,“凉月”之“凉”实则是写人对景物特征的感受;月下的山水之美,雨后的凉爽清新,这些景物描写中都透露着欣赏者的喜爱之情。标题“棹歌”即船歌,我们不难想象泛舟兰溪,春水盎盎,鱼抢新水,调皮地涌上浅滩的情景,以及从心底漾出的欢乐之情。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2分)(1)舍南舍北皆春水,__________。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____。
(杜甫《客至》)(2)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______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答案:(1)但见群鸥日日来
蓬门今始为君开
(2)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四、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素面朝天
毕淑敏
①素面朝天。
②我在白纸上郑重写下这个题目。夫走过来说,你是要将一碗白皮面,对着天空吗? ③我说有一位虢国夫人,就是杨贵妃的姐姐,她自恃美丽,见了唐明皇也不化妆,所以叫„„夫笑了,说,我知道。可是你并不美丽。
④是的,我不美丽。但素面朝天并不是美丽女人的专利,而是所有女人都可以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
⑤看着我们周围。每一棵树、每一叶苹、每一朵花,都不化妆,面对骄阳、面对暴雨、面对风雪,它们都本色而自然。它们会衰老和凋零,但衰老和凋零也是一种真实。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为何要将自己隐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 ⑥见一位化过妆的女友洗面,红的水黑的水蜿蜒而下,仿佛洪水冲刷过水土流失的山峦。那个真实的她,像在蛋壳里窒息得过久的鸡雏,渐渐苏醒过来。我觉得这个眉目清晰的女人,才是我真正的朋友。片刻前被颜色包裹的那个形象,是一个虚假的陌生人。
⑦脸,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证件。我的父母,凭着它辨认出一脉血缘的延续;我的丈夫,凭着它在茫茫人海中将我找寻;我的儿子,凭着它第一次铭记住了自己的母亲„„每张脸,都是一本生命的图谱。连脸都不愿公开的人,便像捏着一份涂改过的证件,有了太多的秘密。所有的秘密都是有重量的。背着化过妆的脸走路的女人,便多了劳累,多了忧虑。
⑧化妆可以使人年轻,无数广告喋喋不休地告诫我们。我认识的一位女郎,盛妆出行,艳丽得如同一组霓虹灯。一次半夜里我为她传一个电话,门开的一瞬间,我惊愕不止。惨亮的灯光下,她枯黄憔悴如同一册古老的线装书。
⑨“我不能不化妆。”她后来告诉我,“化妆如同吸烟,是有瘾的,我已经没有勇气面对不化妆的我。化妆最先是为了欺人,之后就成了自欺。我真羡慕你啊!”从此我对她充满同情。
⑩我们都会衰老。我镇定地注视着我的年纪,犹如眺望远方一幅渐渐逼近的白帆。为什么要掩饰这个现实呢?掩饰不单是徒劳,首先是一种软弱。自信并不与年龄成反比,就像自信并不与美丽成正比,勇气不是储存在脸庞里,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11化妆品不过是一些高分子的化合物、一些水果的汁液和一些动物的油脂,它们同人类○的自信与果敢实在是不相干的东西。犹如大厦需要钢筋铁骨来支撑,而绝非几根华而不实的竹竿。
12常常觉得化了妆的女人犯了买椟还珠的错误。请看我的眼睛!浓墨勾勒的眼线在说。○但栅栏似的假睫毛圈住的眼波,却暗淡犹疑。请注意我的口唇!樱桃红的唇膏在呼吁。但轮廓鲜明的唇内吐出的话语,却肤浅苍白„„化妆以醒目的色彩强调以至强迫人们注意的部位,却往往是最软弱的所在。
13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犹如水晶与玻璃的区别。不拥有美丽的女人,并非也○不拥有自信。美丽是一种天赋,自信却像树苗一样,可以播种可以培植可以蔚然成林可以直到地老天荒。
14我相信不化妆的微笑更纯洁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妆的目光更坦率而真诚,我相信不化○妆的女人更有勇气直面人生。
15假若不是为了工作,假若不是出于礼仪,我这一生,将永不化妆。○14.根据文意,概述“素面朝天”喻指的人生态度。(2分)解析:本题须从全文主旨入手。“真实”与“自信”是答题要点。答案:以真实的面目、自信的心态直面人生。
12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化了妆的女人犯了买椟还珠的错误”?(2分)15.第○答案:因为重油饰外表、轻磨砺内心的“化妆”实属本末倒置,根本无法掩饰一个人内在的浅薄。
16.联系全文,分条概括作者所批评的“化妆”的实质。(4分)答案:①掩饰与虚假;②欺人与自欺;③软弱与不自信;④背负劳累与忧虑。1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我们周围一草一木“衰老和凋零”的本色与自然,和人类的“化妆”形成鲜明的反差,对比效果强烈,发人深省。
B.作者认为,无数广告对“化妆”效果喋喋不休的虚假宣传,是对广大妇女人生价值取向的误导。
13○14自然段中,反复使用了四个“可以”和三个“相信”C.第○,以排比句式层层铺开,对
点明主旨起到了强化作用。
D.文章结尾“我这一生,将永不化妆”一句,斩钉截铁,道出一位并不美丽的当代女性作家对自己受到相貌歧视的激愤之情。
E.本文与著名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分别从不同角度呼唤着当代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解析:B项,“虚假宣传”理解有误,“对广大妇女人生价值取向的误导”属夸大、曲解,文中无此义;D项,“对自己受到相貌歧视的激愤之情”是对文章的误读,文中亦无此义。
答案:BD
五、(8分)18.以“金钱”开头,写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旨。(不超过20个字。)(3分)法律是神圣的,可悲的是一遇到金钱,法律就化为乌有;爱情是神圣的,可悲的是一遇到金钱,爱情就化为乌有;天下有尽真的真理,有尽善的道德,有尽美的事物,可悲的是现在都属于金钱之下,因金钱之有而有,因金钱之无而无了。
金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决定法律、爱情、真、善、美的有无是可悲的。(“决定”或类似动词1分,“法律、爱情、真、善、美的有无”1分,“可悲”1分。)19.将下面的一个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可以变动语序和增删个别词语。)(3分)你们在祝贺之后将作出与之相应的为寻求一个解决多年来困扰着联合国的问题的公正而实际的办法而进行的共同努力。
答案:你们在祝贺之后将作出与之相应的共同努力,以便寻求一个公正而实际的办法,来解决多年来困扰着联合国的问题。
20.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排比句。(2分)微笑是刚启封的美酒,醉人心怀;__________,__________;微笑是问候,有无声的祝福;微笑是请柬,有无字的敬意;__________,__________;微笑是浓墨,能将恩怨一笔勾销。
答案示例:微笑是暖暖的春风
拂人面庞
微笑是毛毛的细雨
润人心田
六、作文(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
请你以“自然与心灵”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
思路提示:要写好话题作文,必须先审视话题及材料,明确写作重心,准确立意。从所给的话题“自然与心灵”来看,这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作文。从所给的话题材料来看,题中的“心灵”指的是人在“自然”中的感受。所以,本话题应阐述“自然”与“人的感受”之间的关系。写这个话题,如果在“保护自然”方面立意是不妥当的,应当注意它与“人与自然”的话题的差异。
这则话题材料,较适合写成抒情或叙事散文,可选取历代文人崇尚自然、陶冶性情的事例构思行文,也可通过事件的叙述表达自然给予人的心灵启悟。如果借王维、陶渊明等人的事例故事新编,或借自己与古人如谢灵运等对话的方式写作,则是较新颖一些的写法。但无论怎样构思行文,文章都要侧重写出“心灵对自然的感受”。材料说的是“自然”对“心灵”的影响,如果运用逆向思维的写作方式,写“心灵”反过来影响“自然”,那又是一种创新了。
第五篇:高三语文寒假作业附答案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2)附答案
班级姓名完成时间家长签字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晋升、灰烬、觐见、进退两难、噤若寒蝉
B.闪烁、硕大、回溯、媒妁之言、数见不鲜
C.邂逅、亵渎、狡黠、不屑一顾、歌台舞榭
D.罪孽、啮齿、涅磐、劣迹昭彰、蹑手蹑脚
【答案】A
【解析】A项都读jìn;B项中“烁”“硕”“妁”“数”都读shuò,“溯”读sù;C项中“黠”读“xiá”,其余都读“xiè”;D项中“劣”读“liè”,其余读ni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从纯粹制度理性来看,公车改革不应留漏洞,不能给既得利益者钻空子。问题是,绝对完善的制度从来不是一挥而就的。
B.目前很多电视台明年的剧排都已经排满,如何‘消化’协调这些广告,寻找一种利益平衡是电视台目前的当务之急。
C、在捷克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上,2500多名科学家决定将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冥王星逐出行星行列。天文学界多年的争论至此尘埃落定,太阳系只剩下八大行星。
D.为了推销产品,商家打起了“绿色生活”、“环保电视”的注意。专家提醒,环保电视市场鱼龙混杂,购买时须认清“中国环境标志”。
答案C解析:A.应为“一蹴而就”; B “当务之急”与“目前”相重复;D“鱼龙混杂”应为“鱼目混珠”
二、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2010年世博会临近,上海市政府开展了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的活动。有些居委会甚至还组织了劝导队,佩戴红绸带,衣着整齐地立在小区门口,看到有穿睡衣的居民出门,便上前劝阻。
材料二:对于上海市政府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的做法,上海热线网()展开了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穿睡衣出门是“素质低,不文明的表现”的占42.03%,认为这“很正常,只是图个方便”的占33.95%,而选择“很正常,看不惯就不要看”的也有24.02%。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要求不超过25个字。
▲
(2)你对上海市政府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的做法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字数不超过100字)▲
【答案】(1)上海市政府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社会对此反应不一。
(2)示例①我赞成上海市政府的做法。
理由要点:穿睡衣出门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而且不符合国际礼仪,我们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世博会是我们向世界展示自我的窗口,如果让国际友人看到这些风景,必然会影响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穿睡衣出门固然是个人的行为,但这和在公共场所吃东西、大声打电话、吸烟一样,可以任性而为吗?政府有移风易俗、变革陋习、引导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的责任与权力。劝阻 穿睡衣出门,是一种行政倡导,无可厚非。
示例②上海市政府应该尊重市民的生活方式。
理由要点:上海市民穿睡衣出门是几十年积淀的一种生活方式。此时出来“劝阻”,显然是怕影响世博会的形象。那么,干涉市民穿着自由,难道就不影响上海的形象了吗?穿睡衣出门是上海市民的一种生活习惯,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既然这么多年都能看惯并习以为常,为何世博会来临就看不得了?就要禁止了呢?这反映了上海在文化上的不自信。如何穿衣,是个性化、文化性的问题,而不是什么国际礼仪的问题。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的做法,本身就是与这一主题背道而驰的。
三、古诗文阅读(共19分)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日:“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永宁元年,代刘恺为司徒。明年,邓太后崩,内宠始横。安帝乳母王圣,因保养之勤,缘恩放恣:圣子女伯荣出入宫掖,传通奸赂,尤为骄淫。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瑰交通,瑰遂以为妻,得袭护爵,位至侍中。震深疾之,诣阙上疏,书奏不省。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震曰:“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由是震益见怨。’
三年春,帝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及车驾行还,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节选自《后汉书·杨震传》)
4.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答:答应
B、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瑰交通交通:私下结交,勾结
C、由是震益见怨由是:从此之后
D、樊丰等因乘舆在外因:趁着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杨震“不阿权贵”品质的一项是()(3分)
①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
②性公廉,不受私谒
③震深疾之,诣阙上疏
④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
⑤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
⑥于是柴门绝宾客
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⑤⑥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震早年便精通《尚书》,并且博览群书,做学问一丝不苟,因而被当时的人誉为“关西孔子”。他数十年不答州郡礼命,年纪老大了仍然志向坚定。
B、杨震上任时,路遇故人王密深夜怀金私谒,他不为所动,发出“四知”之论,令王密惭愧而出。
C、杨震任司徒时,国舅耿宝向他举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他没有听从,招致耿宝从此怀恨在心,后来伙同樊丰,诬害了他。
D、杨震一生做官清廉正直,不阿权贵,因此屡遭奸人遇谗害,被遣之后,仍不改本色,最后饮鸩而死,令人扼腕。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5分)
(2)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5分)
答案:
4.A(答:回复、回应)
5.C(①说杨震不慕名利②说杨震“性公廉,不受私谒’’④说杨震以学问选才)
6.C(杨震是在太尉任上开罪国舅耿宝的。)
7.(1)“假如朝廷想让三府征聘人才,按规矩应该有尚书的公文。”于是拒绝他没有答应,耿宝恨恨地离开了。(5分。采分点为“如’’‘‘故’’‘‘敕’’‘‘遂“各1分,大意1分)
(2)我承蒙国恩身居高位,痛恨奸臣狡猾却不能惩处他们,厌恶后宫作乱却不能禁止她们,还有什么脸面再见天地日月!(5分,采分点为“疾’’‘‘诛’’‘‘倾乱’’‘‘何’’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杨震字伯起,是弘农华阴人。少年时代就喜欢学习,曾向太常卿桓郁学习《欧阳尚书》,明习经学,博览群书,对学问没有不深究到底的。当时的儒生因此说他是“关西孔子杨伯起。”平常客居在湖城,几十年都不回复州郡的隆重礼聘,人们都说他错过大好年华,但他的志向却愈发坚定。大将军邓骘听到他有才能就举荐他,推举他为杰出人才,屡次升迁为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在他上任时,途径昌邑。先前他所举荐的荆州秀才昌邑令王密拜见他,在夜里揣着十斤金赠给他。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深更半夜没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惭愧地退出客舍。后来他转任涿郡太守。生性公正廉洁,不接受私人请托。
杨震的子孙经常吃素菜,出门步行,亲戚朋友和长辈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他不答应,说:“让后世称道他们是清白官吏的子孙,把清名留给他们,不也是丰厚的遗产吗?“
元初四年,朝廷征召他为太仆,升为太常。在此之前博士的选拔举荐大多不按实际才华,杨震举荐了明经的名士陈留人杨伦等,使儒学得以彰显承传,众多的儒生都称道他。
永宁元年,他代替刘恺担任司徒。第二年,邓太后驾崩,宦官宠臣们开始横行。安帝乳母王圣,借着哺育皇帝的功劳,凭恃恩宠放诞恣肆;王圣的女儿伯荣随意出入宫禁,传通消息,作奸犯科,大行贿赂,尤其骄奢淫逸。他和已故朝阳侯刘护的堂兄刘瑰私下勾结,刘瑰就娶她为妻,得以承袭护爵,官位做到侍中。杨震深深痛恨,到朝廷上书进谏,可是奏疏递进后没有回复。
延光二年,代替刘恺担任太尉。国舅大鸿胪耿宝向杨震举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杨震不听从。耿宝就亲自前往拜候杨震说:“李常侍国家是国家所倚重的人,想让您任用他的哥哥,我只是传达皇上的意思罢了。’’杨震说:“假如朝廷想让三府征聘人才,按规矩应该有尚书的公文。”于是拒绝
他没有答应,耿宝恨恨地离开了。皇后的哥哥执金吾阎显也向杨震举荐他亲近的人,杨震又不答应。司空刘授听到这两件事,随即征召了这二人,十天之内他们都被破格提拔。从此之后,杨震更加被人怨恨。
延光三年春天,皇帝向东方巡行泰山,樊丰等人趁皇帝车驾在外地,竞相修建宅第,杨震的部属高舒召来工匠拷问,得到樊丰等人假托皇命的诏书,准备以实情全部上奏。樊丰等人听到消息,极度恐慌害怕,适逢太史令说星象反常,于是他们趁机向皇上共同诋毁杨震。等到皇帝巡幸还都,便连夜派遣使者策收回杨震的太尉印绶,杨震从此紧闭柴门不接待宾客。樊丰等人又憎恶他,就请求大将军耿宝诬奏杨震不服罪,心怀愤恨,皇帝下诏遣送杨震回原籍。杨震走到城西几阳亭,就慷慨激昂地对他的儿子和门生们说:“死是读书人的本分。我承蒙国恩身居高位,痛恨奸臣狡猾却不能惩处他们,厌恶后宫作乱却不能禁止她们,还有什么脸面再见天地日月!我死的那天,用杂木做棺材,用布单薄被只盖住形体,不要埋进祖坟,不要设祠祭祀。“说罢喝毒酒而死,终年七十多岁。
四、名句名篇默写(9分)
(1)▲,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苏轼《赤壁赋》)
(4)夙兴夜寐,▲。(《诗经·氓》)
(5)人间如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歌台响暖,▲。(杜牧《阿房宫赋》)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欧阳修《醉翁亭记》)
(8)香远益清,▲,▲。(周敦颐《爱莲说》)
答案
(1)日月忽其不淹兮(2)驽马十驾(3)凌万顷之茫然(4)靡有朝矣
(5)一尊还酹江月(6)春光融融(7)云归而岩穴暝
(8)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3分)
为《亲人们》
①住在乡下,睡得早,午夜梦回,有时听得猫头鹰的唿哨,但不久,一切又都沉寂了,静的就象会听到大地自转的声音;似乎这样的寂静永无止境了,可是远远地打破沉寂者来了,不知名的鸟啼,一声两声象游丝一般,在浓雾中摇曳着。这一根丝,愈细愈有劲,细到象要中断的当儿,突然一片啾啁的声浪从四面八方一齐来了。无数的鸟儿在讴歌黎明。于是在床上等待天亮的人也松了一口气。确信那阴森寒冷的夜终于过去了。
②这样平凡的经验,可说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罢?
③但这样平凡的感想也许不是每个读了这个小小的诗集的人们会都感到的罢?
④把技巧放在第一位的人们是不会感到的;神往于山崩海啸,绚烂辉煌,而对于朴素平易不感兴趣的人们,是不会感到的;不从始发的几微中间看出沛然莫之能御的气运的人们,大概也不会感到;而偏爱着猫头鹰的唿哨的人们,自然更是不会感到的了。
⑤今日的诗坛,的确不算寂寞,但这是怎样的不寂寞呢?这好比一个晴朗的秋夜,璧月高悬,繁星点点,银汉横斜。
⑥读了这本小小诗集,或者会唤起了望见银河那时的惊喜的感觉罢?
⑦这里的许多位作者,有的是已经在刊物上发表过他们的作品的了,有的恐怕还是第一回将他们的心声印在纸上。风格也各人不同,有人倾诉他对于最亲最亲者的怀念,有人在对于遥远的未来寄与
热烈的希望,有人舐着自己的创伤在低呻,有人则高举旗帜唱着雄壮的进行曲。他们都有一点相同:抒写真情,面对光明。他们更给我们同一的确信:”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诗人是对于时代的风雨有着预感的鸟,特别是不为幻影迷糊了心灵而正视现实的诗人,他们的歌声常是时代的号角。在阴沉的日子里读完这些诗,几年前一个深刻的印象又唤回来了。那是在北国,天冈破晓,我被嘹亮的军号声惊醒了。我起来一看,山岗上乳白色的雾气中一个小号兵面对东方,元气充沛地吹着进行曲,他一遍一遍吹,大地也慢慢转身,终于一片霞光罩满了高山和深谷。
1944年2月14日
1、文章第二段对全文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2、请依据第三段内容,概括《亲人们》这部诗集的特点。(6分)
3、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试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4、请结合全文,探究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6分)
答案:
1、承上启下
(1)承接上文,以询问的形式,启发读者思考,“平凡的经验”引起共鸣;
(2)以问路的形式,启发读者探寻诗集中“平凡的感想”,引起下文对诗集感想的叙述。
2、(1)对内容的表现胜于技巧
(2)内容朴素平易
(3)从细微处看出时代发展的趋势。
3、运用了联想,象征,以实写虚。
作用:使诗集作者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进一步突出了诗集给人们带来的光明,希望。
4、(1)介绍《亲人们》诗集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影响。
(2)借诗集的介绍,表达对时代的不满,对时代歌者与号手的赞美,对黎明的渴望,对光明必将到来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