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学好交通运输论文
城市交通体系是城市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之
一、是城市发展现划和城市增长的基本要素,是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载体,是城市经济活动的命脉,看看下面的学好交通运输论文吧!
如何学好交通运输论文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大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在提高城市交通系统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城市交通污染以及引导城市结构优化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后,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尤其发展城市轻轨交通,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发展城市轻轨 改善城市交通
引言
城市经济社会活动要求城市交通体系能够安全、快捷、方便、舒适、经济地满足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需求,现代城市的商品生产、流通、消费,居民出行,信息载体传递与交流都离不开城市交通体系,城市的一切经济社会活动都必须有现代城市交通体系予以支持和保障。因此。城市交通体系的良性循环对实现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城市交通不仅是一个如何达到便捷高效,提高人流、货流通畅效率问题,也是一个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陕,城市“机动化’程度的提高,城市交通已越来越成方世界各国严重的城市问题,特别是大城市。我国的情况也是如此。
1.我国大城市交通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范围不断扩大,流动人口增多,使城市公交客运量大幅度增加。加上经济发达城市私家车拥有量急剧膨胀,各大城市在不同程度均出现了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增加,乘车难,行车难的现象。许多城市交通紧张状况己达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己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严重地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区域群的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由公共汽电车、小公共汽车、出租车、快速轨道交通主要包括地铁和轻轨等组成。
小公共汽车与出租车载客量小,难以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流。公共汽电车造价低,对道路条件要求不高,票价低廉是许多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方式,但它载客量较小,发车间隔和站点通过能力有限,在单一的平面路网中,大量的自行车流与人流,对公交车的干扰极大,使机动车的速度降低,加重了交通拥挤和乘车困难。如遇到客流高峰时间与节假日,则交通状况更为恶化。客流量增大,车辆难以准时开出,无法完全满足几百万人口以上类似西安这样的大城市对交通运输的要求。
2.城市轻轨是城市轨道建设的一种重要形式
根据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须遵守的如下原则:
(1)环境承载力原则。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系统吸收污染的自身净化能力。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守“其污染物的排放不得超过环境的吸收能力”的原则。
(2)资源消耗速率原则.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对于司再生的自然资源使用速度应维持在其再生速率限度之内;
对于不可再生的资源,其使用耗竭速率不应超过寻求作为代用晶的可再生资源的速率。这个原则要求运输部门必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采用先进技术,避免能源危机。
(3)公平性原则。运输活动的使用者通过运输而获益,但没有承担环境费用;
相反,非运输用户却遭受着环境质量下降引起的损害,这是很不公平的。从代际关系上来看,当代人消耗大量运输活动以促进经济发展,却将严重的环境损害后果留给后代人承担,这也是不公平的。
(4)价值性原则。资源价值的无价或低价导致了不加抑制的过度使用,这是价格导向的错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环境成本是真实的经济成本”的原则,将环境成本纳入运输成本,分担到用户身上。
(5)协调性原则。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仅仅依靠运输政策是难以实现的,必须与政策(如科技政策、财政金融政策、土地利用政策、环境政策)相结合,协调作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发达国家在经历类似中国的情况后开始把目光转向地铁、轻轨等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目前美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占总客运量的31%,加拿大占38%,快速轨道交通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交通工具。
地铁容量大、速度快,与其他车辆无交叉干扰,能最大限度地缓解交通需求紧张。但地铁运行在地下隧道,所以造价极高,目前,国内一条地铁线路造价已高达几十亿元,个别的甚至突破百亿元,在我国目前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过高的造价限制了地铁的发展。为此,我国大城市应修建一种容量大,速度快,造价又低的交通系统,这就是轻轨运输。
轻轨运输是近几十年在欧美流行的交通方式。它由轨道电车发展而来,是一种小于地铁而大于有轨电车的中等运量的电动小火车,适用于大都市。能够在专用的车行轨道上运行单节电动车辆或由数节电动车辆组成的短列车。
城市轻轨是城市轨道建设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为迅猛的轨道交通形式。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区域群的发展,在我国重庆、上海、北京等城市纷纷兴建城市轻轨。一时间,轻轨成为都市人的时髦话题。城市轻轨具有运量大、速度快、污染小、能耗少、准点运行、安全性高等优点。城市轻轨与地下铁道、城市铁路及其它轨道交通形式构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体系,它可以有效缓解人口与交通资源、汽车与交通设施之间的紧张关系。轻轨作为改善城市交通现状的有效载体,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选择,它在极大程度上方便了乘客出行,使居民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轻轨也更符合绿色交通的标准,轨道延伸之处的大规模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更有利于环境综合治理。
3.轻轨交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城市轻轨建设,它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能从房地产开发和商业经营中,直接回收投资成本。城市轻轨建设将促进城市规划不断完善,加快住宅郊区化进程,使城市布局的不合理结构得以调整。轨道沿线将成为最具活力的地区,并进而成为房地产开发和城市新兴产业的首选之地。新兴的生活住宅区、工业和商业设施,会在轨道沿线重新划分用地格局。轻轨建设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区域群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及城市发展的需要,突出城市的特点与功能,加速现代化的实现,会对城市布局、城市面貌、环境保护、住宅建设、市民居住模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4.轻轨运输设备的特点及优势决定其具有发展前景
(1)线路。轻轨线路设计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采用地面、高架或地下,区间正线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在50m,线路最大坡度通常为6%,竖曲线最小半径500m,能以较小的曲线半径和较大的坡度适应城市地形环境。
(2)车辆。轻轨车辆一般采用六轴车(长28~32m)或八轴车(长37~45m), 宽2.65m,载客量较大,最大运行速度80km/h,最大加减速度均≤1m/s2,速度快,安全,爬坡能力大。
车辆编组灵活,一般可编1~4 节。
(3)车站。与地铁车站相比轻轨车站要简单的多,没有站厅层和售检票区,没有技术用房等,建设和设备投资少。轻轨交通还具有以下优势:
①轻轨交通均以电力为主要能源,环保、污染少。
②可在现有普通路面上开槽铺轨,施工方便,建成后也不影响其它车辆的运行。③也可不占用现有道路,建设高架路,开辟立体专线。
④有条件也可建在地下,成为“地铁”。
⑤可与其它列车接轨,直接通往外地。
⑥车容量可视实际情况增减,只要选挂适当数量的车厢即可。
⑦由于是专线交通,可以准时发车。
轻轨运输系统具有方便灵活,适用性强,综合了多种交通系统的优点:投资少,基本建设费用较低,约等于地铁的1/6;
运量大,约为公共汽车的3~4倍;
速度快,约为公共汽车的2倍;
运营成本只有公共汽车的50%左右;
适应性强,节能,污染少,票价低,安全舒适,比较准时,经济效益高。此外,还对城市发展有利,容易融入城市现有格局,有利于增加采用轻轨运输城市的吸引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助于经济发展。新型轻轨车辆噪声较小,低于现有公共汽车和卡车。由此可见,轻轨运输是一种填补地铁和公共汽车空白的交通工具,在公共交通中占有相当高的地位,在提倡公交优先的今天应该很好地发展轻轨运输。
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也给轻轨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条件。目前,我国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有近五十座,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有近四十座,通过北京、上海、广州近几年的努力,地下铁道的技术进步及其装备的国产化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这为轻轨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尤其是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落实,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已从被动的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转变成为主动的生态建设和环境建设,轻轨的建设更是顺应时代历史之要求”,现今政府拉动内需,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使轻轨建设成为可能,要抓住这大好机遇,加快地铁建设,发展轻轨交通。
参考文献:
[1]金建《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中国轨道交通发展投融资策略》
[2]世博会专题论坛《轨道交通——城市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3]PatricePelletier 《亚洲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未来》
第二篇:交通运输论文
浅析中国铁路的发展方向
摘要:铁路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也是承担运输任务的主干部门。我国虽然有上百年的历史,但发展曲折,物质和技术基础薄弱,如何在未来时期内明确发展战略,进而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和路情的发展道路,成为一个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都十分重大的课题。本文通过对中国铁路现行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铁路的高速化、国际化和铁路运输网络的全局化思想,确定铁路以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提高速度、交通网络、国际接轨、发展方向
一、我国铁路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也是最大众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具有运能高、运距远、成本低、占地少、全天候、安全好、能源省、污染小等特点与优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尽管如此,我国铁路仍然面临有许多不可忽略的现实问题:
1、列车速度慢。发达国家铁路运行速度已经达200~300公里,2000年世界高速铁路总长达6,858公里。经过四次大提速,我国主要干线特快列车的最高时速达到了140~160公里,但是目前旅客列车技术速度只有71.4公里,旅行速度只有62公里;货物列车技术速度和旅行速度更低,分别只有41.7公里和32.4公里。
2、我国铁路季节性运能紧张。我国铁路运输效率世界第一,是靠牺牲货运保客运、牺牲短途保中长途、牺牲服务质量换取运输能力等非正常措施取得的。铁路客运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季节性运能紧张。在春运、暑运、“五一”、“十一”等客流集中的120多天里,全路日发送旅客最高达470万人,直通旅客量更高达170万人以上,是平时客流的2~3倍。2010年春运,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1.3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5%,再创历史新高。
3、我国的铁路路网分布不均衡,路网密度小,而与之配套的铁路机构庞大、人员冗余多、管理效率低、运输主业负担沉重。我国铁路网主要分布在东北、华中和华北地区,而我国的西北、西南等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铁路总量偏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4、我国铁路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首先,我国每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铁路不到75公里。其次,发达国家的铁路运行时速已经达到200至300公里,而我国目前平均旅客列车技术速度只有每小时100至120公里。最后,客货分线运输是发达国家铁路发展的共同特征,我国铁路均为客货混跑模式,互相干扰。互相制约,根本无法满足客货运输的数量和质量要求。
二、我国铁路发展问题解决方法
1、提高速度。提高运行速度是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的永恒话题。任何一种运载工具都在特定的介质中运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克服介质阻力而不断提高前进速度。但是,如果与提速带来的效益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那么这种提速也就没有生命力。所以,无论哪一种运输方式都有一个经济提速的空间。
2、提高载重。如果说客运最关注速度的话,那么货运先要考虑的就是载重。客运高速化和货运重载化共同构成了现代交通运输的主体。
重载货运是综合运用一系列高新技术的结果。超强材料和结构的采用、超常功率的牵引和制动、大宗货物的集散和管理等,都是各种运输方式实现重载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3、改善铁路运输网。由于我国地形和环境等因素使得我国铁路发展在某些地方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使得一些偏远地区交通不发达,出行都不方便。为此,我们可以在掌握自身铁路技术的基础上,运用一些辅助措施使得铁路遍及全国各地,行程一个基本上覆盖全国的全局铁路运输网。
4、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引进开发,尽量做到与国际接轨,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产业进步的最终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包括与之相适宜的管理技术,员工和资金都因科学技术的光明前景而重新优化组合,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生产力。这种技术效应是不可阻挡也无法回避的时代潮流,可谓顺之者盛,逆之者衰。我国铁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出加速追赶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编组站自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及货场设备制造;铁路客货运信息系统开发等。
三、结论
铁路的发展问题既是一个严肃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如何正确的找准中国铁路的发展方向,如何改善中国铁路现行状况,有待于我们社会科学不断的发展和进步。通过中国铁路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回顾和中外铁路行业的对比分析,很容易发现我国铁路所存在的运能短缺的问题。我国铁路的发展如何在技术飞速进步、行业竞争激烈的时代条件下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发展战略才是问题的关键。中国铁路的发展必须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积极创新,尽量做到铁路网络全局化、高速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我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优势,并沿着现行的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沈志云,交通运输工程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42、张春,范多俊,我国铁路运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甘肃科技,20103、王政,我国铁路的发展,北京人民日报,20034、王晓东,中国铁路咨询网,2004
第三篇:交通运输论文
对我国交通运输现状的热点分析
蒋一春
摘要:交通运输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关键性、重要性的作用。从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来看,需要从基础设施、服务质量、交通制度等方面加强创新力度,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高效、安全的发展。通过对我国交通运输形式、交通运输分配、交通运输的可靠性的研究、分析使我国交通运输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运输形式、运输安全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已经初步形成一套较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但是,考虑到我国交通运输的供需现状,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发展状况,不难看出我国现有公路、水路、铁路等5种运输方式组成的整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依然处于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状态,交通紧张的缓解是初步的、不稳定的。无论是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的数量和质量,还是运输效率、服务和管理水平,都任然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因此我国还需要持续大力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我国的各种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基础设施逐年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10万公里,居世界第二,比2005年底增加了1.56万公里,增长了20.7%。截至2010年底我国电气化铁路里程达到4.2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2010年,全国铁路客运量达16.76亿人,比2005年增长45.1%
5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加速实现了客货分线运输,使铁路货运能力大幅提升。我国企业系统掌握了大功率电力、内燃机车和重载货车的核心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机车系列产品。
2010年底,我国高铁投入运营里程达8358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高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在建规模超过1万公里。到2012年新建高速铁路总规模将达到1.3万公里,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截至“十一五”末,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4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比“十五”末增加了3.31万公里,增长80.7%,年均增长12.6%。
此外,“十一五”期间,我国港口的基础设施规模明显扩大、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港口布局日趋合理。我国民航基础设施5年来投资2500亿元,相当于前25年民航建设资金的总和。2010年底,我国运输机场达到175个,初步形成了规模适当、功能完善的机场体系。这些机场覆盖了全国91%的经济总量、76%的人口和70%的县级行政单元。
由以上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总体呈上升的趋势,表明我国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入了大量资源。
二、运输能力不断提升
从下表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客运量都在不断得增长,其中2007-2008年增长最快。
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交通的客运情况还是以公路和铁路为主,以航空和海运为辅的一种格局。所以在未来我国应该在航空和海运方面投入资金和精力,努力挖掘航空和海运的运输潜力,同时也应该持续、稳固的发展原有的公路、铁路运输使我国的交通运输往多远化、综合化发展。
总的客运量以16%左右的增长速度增长。铁路客运量以8%左右的增长速度增长。公路客运量以20%左右的增长速度增长,增长较不稳定。
水运客运量增长幅度不大,基本呈稳定状态。民航客运量以15%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运大国之一。全球目前有19%的大宗海运货物运往中国,有20%的集装箱运输来自中国;而新增的大宗货物海洋运输之中,有60%至70%是运往中国的。这强有力的说明我国已经具有相当可观的水路运输能力。
三、我国交通运输设施总量庞大,人均不足。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广人多的国家,地理环境复杂,所以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地位。下面就以铁路运输方面的数据来概括阐述我国运输设施总量庞大而人均不足的特点。
截止2009年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8.6万KM,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我国铁路路网密度小,运输能力差。
按国土面积平均的路网密度:
中国每万平方公里只有 81.2公里,德国为 1009.2 公里;英国为 699.1 公里;法国为 538.3 公里日本为 533.62 公里;印度为 191.73 公里
按国土面积平均的路网密度,中国在世界上排名 60 位之后。
按人口计算,铁路路网密度(公里/每万人)
中国为0.56 公里,加拿大为 16.18 公里;俄罗斯为 5.9 公里美国 5.55 公里;法国 5 公里;德国 4.4 公里;英国 2.85 公里;日本 1.59 公里;印度 0.63 公里。
中国仅为加拿大的 3.5%、美国的 10%,人均才 6 厘米,不及半根铅笔长,世界排名百位之后
铁路网人均密度在世界上排名第116位,在134个有铁路的国家中排名116位,也就是倒数19位。具体来说,人均占有量仅为
5.7cm≈6cm。是美国的1/10,是瑞典的1/3。
从上述数据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我国铁路运输总量庞大而人均不足的这一典型特征。其实这个特征在我国的交通运输中普遍存在。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先努力发展交通运输业,使各种交通运输业都趋于完善,才能使国民经济更快、更高效的发展。
四、交通运输设施分布不均匀
以上两幅图分别为我国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布局图,图中清楚地显示出目前我国交通运输网典型的分布特征:东多西少,北稀南密。
东、中、西部公路交通发展差距过大。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二级以上公路比重差距较大,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比重低21个百分点,县乡公路无路面里程和等外公路里程比重分别是东部地区的2倍和3倍。
西部地区集中了全国不通公路的乡镇、行政村数量的85%和50%。
东、中、西部铁路发展差距也很大。
我国的大部分铁路轨道都集中在东部和中部,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但铁路分布很少。西藏,新疆尤为突出。而新疆和西藏占据着我国30%左右的面积,但铁路里程却少得可怜。所以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设施的大规模建设,让我国的交通运输设施分布趋于平衡,分布均匀,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地域交流、经济发展。使我国的交通运输体系更加完善。
五、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市场化效率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业更加专业化
随着我国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对运输市场管制的进一步开放化,交通运输市场化的脚步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业吸引了众多外商和民间资本。
同时由于治理整顿,水运及公路运输市场行为和秩序进一步规范,运输机制已初步建立将或已用于指导市场;航空公司体制改革带动了民营资本的迅速融入,形成多个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的格局,推动了运输业的不断创新发展,有效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在市场化的影响下,随着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等的不断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以铁路先后6次提速和公路便捷、高效为目标的货物运输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货物运输代理、物流服务、和信息服务等方便快捷的运输服务方式发展迅速,货物运输的及时性和延展性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随着交通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运输方式也向着更高效、更快速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向着专业化发展。我国运输产业逐步实现了客货专业化,民军专业化,货货专业化的几个过程。出现专门运输货物的货轮、货机、货车、和专门运输旅客的客轮、客机、客车。近期表现为专用载货工具的发展,出现了专门运输某一类货物的运输工具,如集装箱船、集装箱拖车、集装箱平车、液化气船、罐车、散货船等专业货物运输工具。
由混运到分运是以运输方式为主体的运输对象专门化,目前还没有引起我国有关部门的关注,但已经出现了十分明显的迹象。比较典型的是海运,它几乎在全世界放弃了客运,而专门从事货运。铁路的发展已经到了客货越来越不兼容的年代。从世界范围看,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之后,铁路货运与铁路客运的兼容性越来越差,一般的趋势是国土辽阔的大陆性国家铁路以货运为己任,在将来我国也应该大力发展铁路货运而放弃铁路客运。国土较小的国家则以铁路客运为己任。
六、交通运输的安全性
最近在甘肃省庆阳市发生了一起特大交通事故。由于幼儿园校车与一辆货运卡车相撞导致21人死亡43人受伤,其中19名死者是幼儿。此次交通事故引发了全社会对交通运输安全性的思考。
上表是国家统计局2007年统计的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及香港地区的公路交通事故发生数、受伤人数还有死亡人数的调查。根据上表可以看出我国与韩国、日本、澳大利亚还有香港地区这些发达地区相比无论交通事故发生数还是受伤死亡人数都远远大于这些发达地区。而与美国相比虽然事故发生数和受伤人数较之小,但事故死亡人数还是远大于美国事故死亡人数。由此可以分析出我国交通运输的安全性较之发达国家很差!公路交通中事故发生率最高,据统计,2001年—2002年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死亡率已超过了10万人/年。是法国的10倍;是日本的11倍。
追究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
1.民众交通安全意识差,缺乏保护意识。在我国对于普通民众在交通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极为少见。行车安全等知识严重缺乏,导致一大批民众“大胆”开车,不系安全带行车,在路上横冲直撞。这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一个重大原因。
2.交通运输设备落后,缺乏应有的功能。在我国存在很多“危车”,在农村尤为严重。
无论公共交通还是个人交通都存在许多已经报废的“危车”行驶的现象。
3.交通运输设备的短缺也是造成交通事故高发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交通运输工具短
缺,造成许多车辆严重超载。使车辆难以负荷而造成交通事故
七、公共交通的建设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只有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才是未来交通运输的希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民用车出现在道路上,造成了严重的交通堵塞。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的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关部门提出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倡议,着也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最近几年,我国修建了大量的公共交通设备。各式各样的公交系统,轨道交通,地下交通。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地铁的广泛使用,地铁具有高效、快速、安全、运量大等优点。在人口多,面积大的城市是一种难得的交通运输方式,已经成为许多市民的第一出行交通选择。
公共交通将成为未来我国城市交通运输的中坚力量。
第四篇:交通运输论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技发展也进入到新的阶段。而作为民众自古以来的刚性需求,衣食住行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四大行业。而其中交通的重要性更加体现。以下是交通运输论文,欢迎阅读。
前言
交通运输管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如果管理不善,势必会给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交通运输管理涉及许多方面的因素,如车辆、环境、人等,如何对这些因素进行协调,以保证我国交通运输的平稳进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其中,能够为交通运输管理提供快捷的服务,能够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的服务。下文就其在交通运输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在交通运输工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主要意义
1.1 推动了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物流行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对于物流企业而言,物流管理链的控制是其中的核心业务,物流管理链包括以下诸多环节[1],①产品交易、②运输、③储存等,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对物流的管理形成有效的支撑,能够促使整个物流的流程的可控性得到进一步的增强。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物流平台应运而生,并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而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推动了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
1.2 促使物流的管理变得更加的科学合理
物流企业要想取得进一步发展,要想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就需要将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要对流程进行优化,从而使各方面要素的利用最大化。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而要想实现这一点,则需要科学的物流管理方法。在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构建一个科学的信息技术管理系统,能够将物业流通环节的各项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反映。如,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对物流运输车辆进行实时追踪,能够对货物进行追踪,这样可以确保物流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广大客户提供查询服务,让他们在相应的网页或者软件上去查询自己的货物状态。如此,就能够促使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能够有效防止货物丢失,对提升物流管理的水平有着较大的意义。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
2.1 广泛应用于交通监管方面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各城市的交通管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此外,人们的经济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每年的购车数量也逐年增加,但是道路的建设速度却没有跟上车辆的增加速度,这就导致我国一些城市的交通负荷远超正常水平,这就使得车辆拥堵的现象变得较为常见,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由于监管不力,就促使交通部门的交通违规现象查处难度不断提升,这也就造成了一些车辆驾驶人员的侥幸心理。在这种背景环境下,在监管工作中,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能够实现对车辆的自动化管理,在这之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交通信号灯的使用,这样就能够实现对车辆的自动化指挥,能够对整个交通网络的全局掌控。通过对各路段车流量信息的实时采集,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合理的运用,可以对信号灯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调控,这样可以实现对车辆的有效控制,保证交通的通畅[2]。
除此之外,在交通违规行为上,信息技术也取得了较为广泛的运用,通过在一些车流密集的路段,或者在十字路口处设置监控摄像头,能够将路况信息传送给指挥室,通过这些数据信息,交通管理部门可以作出准确的决策,对车流量进行合理的引导。另外,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对车辆驾驶员起到威慑和警示的作用。
2.2 广泛应用于车辆管理方面
车辆管理的内容包含以下方面,①车辆收费、②车辆调度、③车辆导航等。在车辆收费中,传统的收费票款工作效率较低,延误时间较长。而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极大提升收费的效率。随着信息技术在车辆收费系统中的应用,使得收费自动化得以实现,现如今许多收费站的ETC通道就是运用了这一技术,极大地保证了车辆通行的顺畅。而在车辆导航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的解决了车辆驾驶员对路况不熟悉的难题,能够保证车辆的行使顺畅[3]。
2.3 广泛应用于交通事故现场还原
随着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多,每年的交通事故发生量也逐年递增,而在交通事故的處理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提升交警处理交通事故的处理效率,能够确保处理的结果更加精准。在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传统的方法是通过人力测量以及推算来进行处理,这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实践,而且结果还不是非常的准确。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摄像侦查技术以及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够让交警及时还原交通事故现场,使交警通过计算机来对车辆轮胎的轨迹进行分析,通过模拟试验的方式来还原事故现场的目的。现如今,许多车辆上到装有行车记录仪,将自己的车辆行驶过程进行记录,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现象,交警就可以通过这些记录来评定双方的责任,从而使交通事故的处理变得更加令人信服。结束语
综上,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社会各领域之中的运用,推动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在我国交通运输工程中,通过将信息技术运用其中,推动了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促使物流的管理变得更加的科学合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交通监管方面,有助于实现对车辆的自动指挥;被广泛应用于车辆管理方面,在车辆收费方面极大地提升了收费站的工作效率,而车辆导航的应用则极大地方便了车辆驾驶员的出行;此外,信息技术还被广泛运用于交通事故现场还原方面,可以帮助交警准确地还原交通事故现场,提高事故的处理效率。
参考文献
[1] 任荣兵.试析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3,(24):128,153.[2] 张颂.浅谈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1):15.[3] 于淼.信息技术应用在交通运输工程中的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7,(06):126.
第五篇:交通运输工程学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教育学院班级:11级车辆教一班姓名:孙科学号:201140970104课程论文题目:浅谈城乡道路交通管理规划课程名称:交通运输工程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2014 年04月21 日
浅谈城乡道路交通管理规划
教育学院11级车辆教孙科201140970104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的出行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私家车的不断增多,给道路管理建设带来了很多的压力。同样,各种运输车辆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而城乡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一个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我们应该在建设道路的时候遵循特定的原则,以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与道路交通的有效管理。
关键字:城乡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交通需求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乡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乡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保证城乡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乡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并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现状
目前我国城乡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但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城乡网络很复杂,交通的运行很复杂,产生交通问题的因素也很复杂,相应制定的城乡交通管理方案往往由多个管理策略、管理措施组合而成,任何一个建设或管理措施的实施都会引起整个城乡路网上交通运行情况的改变。因此,交通管理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常用的经验性的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的。
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基本内容与方法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包括:
(1)城乡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素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
(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
从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交通管理设施及现代化程度、交通秩序、交通质量及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体制、政策、规划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对城乡道路交通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诊断。
(3)城乡交通需求分析
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获得交通管理规划方案实施,各车种的OD矩阵,为后期交通规划提供规划依据和参数。
(4)城乡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
一个城乡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一般包括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如优先发展策略、限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策略,如结点交通管理、干线交通管理、区域交通管理。
(5)城乡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
通过方案评价,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影响交通流的,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可按道路网络抽象化、交通管理方案抽象化、交通流重分布模拟以及管理效果分析四个步骤进行。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操作过程 管理规划过程的核心是管理方案设计及方案评价。方案的设计是在掌握现状交通信息,分析出其存在问题,并预知未来交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方案评价过程是对未来交通运行情况的模拟过程,它是建立在掌握现状及未来交通信息基础上的。
3、规划内容
(1)城乡道路交通现状调查及数据库的建立
为了明确城乡交通发展目标、找出城乡道路交通存在问题,我们应对主要路段和交叉口进行了调查,获得了大量丰富、翔实的第一手交通流资料,并对有关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建立了相应的道路交通管理数据库,为后期交通管理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查内容包括主要路段、交叉口、行人及非机动车、主要交通枢纽、单向交通管理设施、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交通拥堵、事故、交通停车设置及其它监控设施等交通调查。
(2)现状资料分析与问题诊断
在掌握了城乡道路交通全面资料情况下,重点从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城乡道路交通状况、城乡道路交通管理、交通事故与安全、停车状况、公共交通、交通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及问题诊断。
(3)理论研究与模型建立
以专业软件为基础,配合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进行交通流量验算等评价工作,并建立了针对城乡的一系列交通模型。如选用双约束重力模型进行居民出行分布预测,采用随机用户平衡模型进行交通分配;选用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进行停车需求分析,并利用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检验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的计算结果。
(4)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拟定与评价
交通管理规划方案主要包括近期交通组织管理规划、ITS发展规划、交通管理设施规划、停车管理规划、公共交通管理规划、交通监控系统规划、交通管理其它规划等方面内容。针对上述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进行系统地分析、讨论和评价。
4、结语
近年来,随着各地城乡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各地城乡都在积极进行城乡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编制工作。本文全面、系统分析和阐述了城乡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内容、方法及相应理论模型,理论与实践表明,城乡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对于改进和加强我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工程学》——郭晓松、王国林——人民交通出版社
2、《城市道路设计》——吴瑞麟——人民交通出版社
3、《交通设计》——杨晓光——人民交通出版社
4、《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徐循初——中国建筑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