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书法是有魂的现代散文
上成都之前,先挂上冷老师赠送的一幅书法,让粗陋之舍也蓬荜生辉一下。
穷居山野,挥毫墨香,对于书法,我一直是叶公好龙似的情有独衷。
挥毫铺就三千里,泼墨浸透百尺绢,这样风雨入梦,指点山河的日子,我曾念念不忘二十年。
初中时什么都不懂,何谓书法,也沒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想当然的以为横平竖直方方正正就是最好的书法,那时候,最羡慕最向往的就是书本上的印刷体,以为容易辨认的字就是好字。
玉成桥卫生院,以前有一位老中医叫唐大明,听妈妈讲,从阿婆开始,唐医生就成了巫氏家族的御用郎中,人品医术俱佳,尤其写得一手龙飞凤舞的好字,巴掌大的处方签,成了老先生墨染乾坤的疆场,据说他开的方子,出了玉成桥,药都抓不齐。这倒不是说药材珍贵,而是附近就没有几个人能看懂老生生的字。
不过,我很是不屑的,写出来别人都无法识别的字,能算是好字么?
我经常拿自己的字同老先生一比高下,老先生也不说什么,笑而不语,高兴时,会摸摸我的头,夸赞一句乳子可教也,一句半文半白的话,让成绩不怎么好的我,添了不少的自信。
医者,仁得之心,长大后才明白自已幼时的懵懂与莽撞,更体会到了唐老师的良苦用心,治病容易,助一个人成长并不容易。
初中时,班上有一个姓陈的女同学,人长得漂亮,语文也学得不错,可能是太过诗情画意的东两太多,她还颇有兴致地练起了书法,硬笔,软笔,一样不落。
有一次,她在作业本上,临摹了一幅王羲之的《兰亭序》,自以为得意,假装谦虚地让我点评,没有想到,我一口气指出了十几个字的不妥写法,惊得她花容失色,从此以后,再也不没有找过我谈论书法了。
后来才知道,她恋上了班上的一个男生,除了写信相诉外,还以纤纤素手,写一些与爱情相关的典故相赠,像极了传说中的鸿雁传书。
这件旧事,我窃笑了几年,也羡慕了几年,怀春的时光,有一个阳光妩媚的女子为自己痴情而书,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我不懂书法,但我相信书法笔借丹青之笔,写山河之意,书人间之情,也许还可以这么说,每一个字的写法都有一段耐人导味,沉寂已旧的故事。
人生当中,收藏的第一幅作品是九五年草池中学黄小丽同学手书的苏东坡《赤壁赋》,泛黄的信笺,气势如虹的字体,完全想象不出,是一个纤弱女子的手笔。
去年与小丽同学,滨江路茶叙,谈起旧事,她竟浑然不觉,想了半天,也没有理出个子丑寅卯来,我们聊书法,聊文字,聊过往,在时间的光影里,小丽的笔迹早已告别了学生时代的青涩,呈现出了完全让我陌生的笔意,我有些意外,也有些不解,原来,滚滚红尘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正如书法,不是每一笔都意犹未尽,不是每一笔都留有遗韵,不是每一笔都是伏笔。
书法江湖,快意人生,其实,好的书法,墨染的就是一段真实的人生。
缓缓展开冷老师赠送的这幅作品,古朴简洁,书写的是毛老人家的诗词,具体是哪一首,看来看去,真的是箩篼那么大的字,也认不出几个来!
书法作者是冷老师爱人王阿姨的大师兄,北京书协的会员,叫什么名字,我居然忘了。
想从作品中找寻答案,无奈目不识撰书,真应了那句,喊他不答应,摸他不摁手!
这幅作品是大师兄的绝笔,王阿姨珍藏了很久,拿走的时候,还有几分舍不得。
尽管人离开了,笔下风物依旧鲜活明生动,挂在堂屋正中,宛若一段蜿蜒灵动的壮丽山水,不由暗自惊叹,原来书法的魂魄就在于她是用生命去书写的。
第二篇:感谢有你现代散文
最近一段时间,病痛和意外接踵而至。把我搞得焦头烂额,晕头转向。雪上加霜的是几年不发的肾结石也在这个时候赶热闹了。而且疼痛感比有生以来的哪一次都要厉害。更要命的是把尿路都堵塞了,小便都排不出来。辗转于几家医院,都束手无策。所有的医生都说别无他方,只有选择激光碎石。
一听到碎石二字,我不由得打了个哆嗦。2005年至2007年那段时间曾经碎过好几次。那种冲击波的“砰砰”声还萦绕耳边。碎石过后的后遗症严重肾积水和血尿的阴影还没走远,我断然拒绝了。
可挂了一上午的吊瓶,疼痛感丝毫未曾减退。我倒觉得自己的膀胱就要被绷破了。只得踉踉跄跄拦了一辆车。去城区医院做碎石手术。
手术规定,必须有人作陪,术前得有人签字。我在脑海中搜索了几个人选。并尝试给她们分别打了电话。我揣想着,谁会来陪我渡过这一难关呢?
一路昏昏沉沉颠簸到城区。还没到医院,手机铃声就急促响起。哦!是我最亲爱的朋友毛秀英打来的。她是最忙碌也是最有理由推脱的却最先到了。我感动得无以复加。
她搀扶着我来到碎石科,双手紧紧握着手给我打气,给予我力量。正在这个紧要关头,女儿也急匆匆地赶来了。她们俩的到来犹如给我打入一剂强心针。所有的疼痛感、恐惧感一扫而光。
由于结石直径比较大,持续时间特别长。冲击波的力度也一次比一次大。由刚开始的钝痛转为撕心裂肺的剧痛,我咬紧牙关,连哼都没哼一声。我不想她们再为我担心。我感觉到自己头发和衣服都湿透了。感觉自己下一秒马上就要虚脱过去似的。
仿佛过了一个世纪那么久。终于听到医生说可以了。我如释重负地长长吁了一口气,在她们的搀扶下上了趟卫生间。哦!看到了许许多多如油菜籽大小的黑色的东西夹杂在尿液里,还有许多的鲜红血液,触目惊心。
傍晚时分。另一朋友到医院把我接到她家。她更是细心周到。替我买好了洗漱用品,熬了一锅香糯可口的小米粥。还炖了一大锅的汤。我们只是萍水相逢,她却待我如此体贴入微。我喝着汤热泪盈眶,不能自已。
在生命长河中,你会遇到千千万万万万千千个人。可是能在你生命中留下印记的,尤其是在你患难时能对你伸出援助之手的能有几个?我何德何能承受生命中如此之重,而给我帮助扶持的,又何止是他们几个。比如在我彷徨无助之时给予我鼓励的热心网友,在我为儿子转学不知所措伸出援助之手的校长……
感谢缘分让我们相识,感谢生命中有你们与我同在,你们的大爱让我感受到暖暖的爱意。
第三篇:现代书法
由
内
而
外
——中国现代书法创作的必然理路
张爱国
中国现代书法已走过了近二十年历程,该是好好反思和小结的时候了。一个不争地事实是,近二十年中,有关现代书法的种种话语远远超出了作品给人的影响和印象。从事现代书法的勇士们在85第一波浪潮之后,更多地将精力放在了与对现代书法痛加诘骂的人们喋喋不休的论战以及为现代书法不断地正名上了。话语的表面繁荣愈衬出创作的苍白和幼稚。现代书法由此自堕入一个创作和话语的悖论。
这一现象在现代书法走过的第一个十年时达到极致。此后,现代书法创作及话语渐趋沉寂。冷静地、客观地审视这段历史,这一悖论的出现其症结乃在现代书法自身。笔者以为,其根本的症结有二:一是创作上理路不明。纵观此前的现代书法创作,其实质几乎均可归结为简单地的“画字”、盲目地借鉴(模仿)日本现代书法或西方现代艺术;二是理论上动机不纯、理路亦不明。不难看出,此前有关现代书法难以计数的话语,大都意在炒作或“占山头”,唯恐自己在这一超前的、代表着艺术革新潮流所向的领域没有占好一席之地。由此更导致荒谬地以为“繁荣” 和“强大”的话语能指导甚而引导创作,无视艺术创作总是先于理论、生发出理论,并历经几千年艺术史检验的艺术规律。
此两大症结以及现代书法创作队伍的驳杂不纯,是现代书法始终遭人诟病、诘难的根源;也是现代书法始终不得大众认同的根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垒的双方渐趋冷静和理性。近一两年来,现代书法再次成为专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刊《中国书法》杂志2004年第8、9期“批评聚焦”栏目里,连续发表了王为国《非现代书法》和曾来德《现代书法的症结》两文。凑巧的是,两位作者恰好来自现代书法内(曾来德)外(王为国)两个阵营。他们的观点又无巧不巧地恰可互相印证。请看:
“这种完全照搬或移植了日本现代书法,实质上从艺术性,技术内涵上还不如日本人的所谓“现代书法”,找不到体现古典精神的痕迹。”
“虽然现代派书法家们也认为,书法历史源远流长,书法是国粹的象征,但其横眉冷对传统书法的“话语”与热眼向“洋”的后殖民文化心态,只能是导致现代文化背景下艺术人格的缺失。”
——王为国《非现代书法》
我觉得现代书法发展到目前,它的症结就是没有观众群。没有观众群的原因不在于观众而在于作者自身。现代书法的最初源起就是前卫书法对我们当代现代书法家的影响,第二是西方现代美术观念对我们的启发,另外还有的就是中国美术界或者说绘画界末流的转化„„这是个源的问题,如果你没有这个源,你就没法确定自己的身份,就像儿女都有自己的母体也必须有自己的母体,没有父母你说我们哪来的呢?当然,理解这个问题时有两种方式:第一就是像不像父母?像,那肯定是可以判断的,但天底下更多的是不像!不像,那又怎么判断你的源?我们现在的现代书法是既不像也没有血缘关系,我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没有血缘关系,这个问题我就觉得比较严重。第二个问题就是现代书法到底要表现什么?它跟传统书法之间的关系,就是能不能梳理、能不能闸释、能不能对接?
——曾来德《现代书法的症结》
可以说,这是笔者近来所见最富理性高度和冷静立场的两篇批判及反思现代书法的论文。批判的固然有理,反思的虽令人同情但尚未搔着痒处。如曾文最后说:“所以,我认为现代书法的最大问题就是文化立场,而文化立场确定他的文化态度,文化态度确定他的作品指向,就是:现代书法为谁创作?”笔者以为,这显然再次陷入一个创作和为谁创作的悖论。
以上笔者连篇累牍的征引加议论,实出无奈。因为,笔者也痛感中国现代书法充斥着纠缠不清的矛盾、混乱和错漏。治病除根,笔者认为,欲破解现代书法之迷困,必得重树创作先于理论的立场,必得先振起创作。而欲振起创作,必得厘清现代书法的创作理路。
此理路差可以四字概之:由内而外!
一、“由内而外”何谓?
笔者提出的由内而外,大致有三层意思:一是由中国书法的传统内部生发出现代的、外部的艺术表现;二是提倡应由书法艺术家的内在需要推演出外在表现的现代书法创作;三是主张应有深厚的传统内在功力才能胜任现代书法创作的外在表现。
这一观点,笔者由深入反思现代书法创作进程及借鉴中国画创作发展理路所得。现代书法创作的发端是85“北京现代画会”的首展。毋庸讳言,它是在85新潮美术影响下出现的,其创作者均不是传统书法阵营里得到广泛认同的书法家而是画家。其创作理路是借鉴绘画、借鉴甚至简单地模仿日本的某些现代书法表现形式。他们的功绩是催生了中国现代书法之 婴。此后的创作尽管无不标榜比其高明或对其超越,但创作理路却始终难脱其窠臼。由于创作理路上是非传统的、非书法本体的,因此,尽管他们后来也开始标榜现代书法创作不是传统书法的对立,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出新,但仍然无法阻止来自书法传统内部阵营的猛烈的、无休止的抨击,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中国画的现代之路也是一个更加活生生的先例。在对中国画进行了彻头彻尾甚至改头换面的所谓现代革新进程中,面对着越来越不象中国画的种种创作,学术界再次认识到当年潘天寿先生提出的“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以及“为两峰增高阔”①等思想的无比正确和重要。中国画尚且如此,何况于中华民族独有的书法艺术呢?笔者由此受到启发:中西两种文化间的互取所长、互相吸收是可以的、是对的,但要加强研究和试验,不能简单照搬或克隆。更重要的是在吸收的过程中要坚持书法本体的立场,毕竟现代书法还是叫书法的。
另一方面,书法艺术家的创作应是发自内心的,作品是内在心象的外化,所谓“书为心画”。这对现代书法创作同样适用。现代书法家们的创作就不该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现代而现代的无病呻吟,或者为了立派而结派,为了入流而同流的功利主义的肆意“圈地”,而应是传统而不乖时,现代而不同弊,得时代风气之熏染,合现代思潮之陶冶,在创作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现代的精神和现代人的气息。
当然,强调“由内而外”就不得不对艺术家的传统书法功力提出一个极高的要求。这关乎作品的“技术难度”,更关乎作品的艺术生命。不难发现,传统书法功力不深的现代书法创作只能是剪剪贴贴或涂涂扫扫,只能是修饰大于书写,做作多于自然表现。某些现代书法的创作者们为日本的手岛右卿、井上有一等人的现代作品所惊叹的时候,他们总以为自己只是缺少那种渲泄的气势和忘我的流露,而忽略了书法赖以生存的技术和物质基础。
二、由内而外的基本要求
由内而外是一种态度、一种立场、一种理念,当然这更是中国现代书法创作的一种必然理路。
笔者以为,中国现代书法创作的近二十年历程,只能算是起步,现代书法的路还很长。可以说,由内而外这一理路的获得,正是对此前创作反思的结果。目前的现代书法只能说是尚处在少年期,对它的成长我们必须抱一种“慢热”的心态,而不是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这是首先要达成共识的端正的心态。只有认识到现代书法创作的幼稚和发展的不容易,才能立下恒心、痛下功夫,在传统书法的根基上用力,才能体会一艺之成的大不易。
由内而外还提示我们坚持中国书法的立场,有中国传统书法之内,才有中国现代书法之外。有中国书法之内在统系与维护,才能在借鉴西方现代艺术或日本现代书法等外在形式的时候,不做简单的因袭和模仿,而作高深的提炼和吸取。当然,由内而外还是一种合乎情理、艺理的理念。如儒家所倡导的“内圣外王”、“天人合一”的思想,养颜术中“内滋养而外光华”的主张。此事理,亦艺理。为艺者不可不通此理,不明此径。
因此,养内而形外。只有由中国书法的传统和内部出发,结合现代艺术精神,反复研究和探索尝试,并在传统书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中找到闪光的现代因子,加以开掘和表现,才能创作出真正现代的、代表这个时代高度的书法作品。
三、由内而外,才能真正完成传统人文精神和 现代人文精神的对接、完成传统人文精神的现代转型。
在近二十年发展进程中,现代书法最根本的困境就是它始终没有真正融入书法而为书法界普遍认同和接受,并由此真正融入当代文化、当代社会。如上引曾来德一文中所说:“现代书法到底要表现什么?它跟传统书法之间的关系,就是能不能梳理,能不能阐释、能不能对接?”也是此意。
而现代书法欲达此目的,必得以现代艺术精神的确立为旨归。如王冬龄《现代书法精神论》②中说:“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艺术,最能体现中国艺术精神。我们认为,在世界逐渐多元的时代,中国的艺术到底该为世界提供怎样的独有价值,而且,这种价值不应是在西方殖民文化的背景下出现的猎奇式依附性的价值,这是我们应该研究和关注的主题„„既然书法家的创作条件发生了变化,书法精神也就随之嬗变。传统书法强调精神消遣和人格象征,那么现代书法重视自我的直呈和艺术的表现。”
对这种“自我的直呈和艺术的表现”,他是这么说的:“现代书法精神的表现方式即艺术表现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是中国书法的书写性,其次是自我的直呈性,再次是丰富性。在现代书法创作中,我们认为第一要义是强调书写性,虽然我们并不反对装置和观念艺术利用书法资源,淡化书写性,解构汉字,它们属于另一个范畴另一个本质。因此,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它们与书法不属于同一种同一类,或者同种不同类。书法这一类 的艺术表现有它的本质性特点,那就是中国独特的书写性,这一特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淀,具有成熟独特书写性,这一特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淀,具有成熟的特点和深厚的东方精神。中国书法的书写性强调一气呵成,笔笔生发,在时间的流动中完成空间,在提按的动作节奏中表现自我精神的流露和自我的完成,精神能够在纸面上流转,所谓一片神行,这样的艺术是何等完善的艺术!它是中国书法最富于魅力的特质所在,美国波洛克的艺术创作与中国的书写性相比就显得软弱多了。无论是线条的质感表现还是空间的深度和多变性,中国的书写性更富于智慧因而也更成熟。中国书法书写性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手性、笔性、墨性、纸性、心性,其中心性统帅全局。心性即精神的表现,而且在锤炼笔性的同时也是锤炼心性,否则一切表现手法就沦为空洞的技巧,而非艺术的本真存在。中国的书写性对心性的表现由感官到精神各个层次的自我实现,已经建构了传统的表现方式。现代书法的精神表现就建立在这一深厚传统的基础之上,它的表现将更富于深度。”
是的,中国现代书法的精神表现就建立在传统书法精神这一基础之上。因此,要完成这种对接,完成这种转型,就必须深入中国书法的传统,区分真假传统,真正理解传统,积聚传统书法功力。如李可染先生所说:“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功力打出来”。这样由内而外,由中国传统书法之内而现代书法之外。由中国书法传统人文精神而中国现代书法人文精神。
注:
①详见《潘天寿谈艺录》页18、21,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9月版; 见《现代书法研究》创刊号(2003.11),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编辑。
② 5
第四篇:喊魂散文
(一)
在我六七岁时的某个黄昏,贪玩的我拿着一根随手捡来的木棍,在长满麻的地里乱打,试图能在里面找到些什么。“你是哪一个啊?怎么这么晚了还不回家?”我头往右一转,原来是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太婆弓着背在麻地旁的碎瓦堆边问我。我挥舞着棍子,反问道:“你是哪个?”话刚落音,塘对面便传来母亲“毛崽,快回来!快回来!”的呼喊声。急切、担忧至极。就在我回过神看老太婆时,她不见了。我挥舞着棍子在麻地里、瓦堆旁寻找,东张西望往远处搜寻,仍不见踪影。
此时,母亲的呼喊更迫切了。天更暗了,我只得心不甘情不愿地往回走。
半路,母亲接过我问我吓到没,我说没。我就把看到的老太婆的形态和她突然不见了的事说了出来。只见母亲马上把我抱在怀里,紧贴胸口。紧张中带有几分我当时无法读懂的怪异和恐惧。但不忘轻轻地说,小孩子阳火低,以后莫耍这么晚也莫到对面去耍了……她把我抱到起初喊我的地方。那地方原来有个近似拱形的牌坊,上面有牛鬼蛇神之类的字,是村里人临时用来祭祀先人或喊魂的。在朦胧的夜色下,母亲神神叨叨一会,然后摸了摸我的胸口和额头,往地上撒了些米还有酒什么的,接着颤抖地高喊:“对面的某某莫使坏,我XXX的魂快回来!”每喊一遍都要擦一擦冷汗,如此这般连喊了三遍才罢休。这才意味着我平安了。
后来才知道母亲为何那么紧张并进行喊魂的原因。
原来,我那天玩的地方从前是个院子。据说那地方风水不好,大部分的人不是病死就出意外了,到后来剩下的一两户也搬走了……最后就剩下一些砖块或瓦堆。那块小小的麻地,原先就是那位老太婆的房子所在地。她早些年死了。由于天黑,阳气下沉,阴气上升,加之我年幼,阳气低,所以就很容易看到老太婆的鬼魂了。母亲担心我的魂被吓了出去,故通过喊魂的方式把我的魂喊回来(喊魂是我们当地一种迷信的驱邪保平安的方式)。
这件事,好多大人知道后都觉得毛骨悚然,而我,懵懵懂懂,不知道鬼魂跟害怕是什么概念。
自有了母亲的喊魂仪式后,似乎多了一道护身符,就更不害怕了。也因为年幼,不知道生命意味着什么。因此从未担心过挫折、病痛或死亡。独自游泳时,从未担心被水淹;横马路时,从未担心与车相撞;路过楼下时,从未担心高空坠物……总之,从未担心过意外,总感觉这一切的一切与自己无关,身体周围像被牢牢包裹了一层厚厚的枪林弹雨都无法穿过的保护层。我就这样天不怕地不怕地生活着。
后来的某段时间,这一切都变了,变得像丢了魂似的,感觉自己苟且地活着。时常谨小慎微、杞人忧天、患得患失,每走一步都担心遭遇不测,行事顾前怕后,没有了从前的果断和激情。有些梦想,想慢慢放弃,有些朋友,已变得模糊。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资格、颜面混进人这个队伍的有些错,错在稀里糊涂,有些错,错在意气用事,有些错,错在贪婪自私,有些错,错得那么彻底。
因此,有时只要一坐下来,回忆长满脑袋,忏悔缠绕于心……
(二)现今有很多明星崇尚出家,是消极避世还是看破红尘?尘世难耐,而以出家来求得一方净土,寻找心灵的归宿、慰藉?
时下的社会,浮华喧嚣,人心不古。
看不破还要看,看破了就没意思了——人活着如同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躯壳时不时对尘世抛去轻蔑的一笑。的确,人生也不过如此。生老病死,生离死别,求财求福求平安。其中有很多我们无法选择,无法预料,无法控制,也无法逃避。
人生的路有很多种,山路、水路、铁路、空路、高速路……想踏踏实实过一生的,就走山间小道或田埂路,想出人头地过刺激人生的,就上高速、坐高铁,甚至坐飞机。
如今,人生是以成败论英雄的。而财富的多寡则似乎成了衡量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所以,有的人像个恶鬼厉鬼,为了金钱、利益,不管对方是谁,都不择手段、作恶多端,不顾一切地想拥有;有些所谓的强人思维里总刻着固有的强盗逻辑,遵循丛林法则,遵循原始森林弱肉强食的血淋淋的搏杀、掠夺。一旦功成名就,便似乎高枕无忧了。诸不知,高处不胜寒,金屋银窝难久长。
前两年,永州很多的融资公司、投资公司,不知何故,竟突然死尸生蛆般从阴间冒了出来。此后,便有许多暴发户等像苍蝇一样叮了上去。极可能是利润高,他们才顾不上考虑本钱能否收回、何时收回等等风险。果不其然,尝到甜头不久的投资客们收不到利息,不久发现就连本钱也难以追回时,便追悔莫及:都怪自己灵魂出窍,被厉鬼迷了心智,干了糊涂事,因此有跳楼的、上吊的、殴打欠债的……一时间,似阴魂不散、冤魂叫屈,好一阵鬼哭狼嚎后,那些所谓的融资公司、投资公司,竟幽灵般仿佛一夜间又回到了阴间。可曾想,先前风光无限想坐高铁飞机的人,省过来省过去,算计来算计去,好不容易积聚的财富,最终却竹篮打水一场空,更有甚者还落得个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下场。好个“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真实写照!
金钱于人如此,命运亦如此——有属于你的时候,也有不属于你的时候;有顺风顺水的时候,也有急转直下的时候。自己顺利时,莫张狂;别人落难时,别落井下石;追求不强求,多情不滥情,已失不痛失。人生看淡,死而无憾。
不论看淡与否,人生一世,总有灵魂出走的时候。
红尘中,朝三暮四的灵魂夭折了多少所谓的美好爱情、婚姻、家庭;名利场,勾心斗角的灵魂折煞了多少豪杰的情商智商;孤独时,失意时,挫败时,灵魂将又如何舔舐伤口或疯狂挣扎——此刻有多少灵魂寝食难安,有多少灵魂离家出走,有多少灵魂在作一场豪赌。但,这一切,似乎与肉体无关。肉体只是排放一切人体不需要的,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的皮囊。而灵魂既是万恶、又万幸之源。躯体要经常清洗,那灵魂则更要清洗、开刀、缝补、治疗。其实,有时灵魂比躯壳肮脏、丑恶得多。
因此,要常拿镜子照照,少照别人,多照自己。同时,勇敢地把浅薄、、偏激、狭隘、自私、冷酷、贪婪、残忍的灵魂拉出来晒一晒,杀杀菌、消消毒,此,权当超度。此,或许正是那些明星等出家的理由。
(三)人活着不免忧伤或痛苦,但生命的精华,除了创造和奉献,则很多是为了体悟、享受其过程。
活着的过程,虽然有欢笑和幸福,但有很多是意想不到的痛苦、沮丧和悲愁。生离死别的滋味,只有活着的人才知道。
生有何乐?死又何惧?
这些年,眼见身边一个个亲人、朋友驾鹤西去,甚至好生生的人,突然间就没了,这让人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天灾人祸时人的无能为力。年老的、年轻的,老天爷毫不手软,毫不留情,似乎不该放过的一个也不能放过。指缝间有幸留下来活着的则诚惶诚恐、杞人忧天地活着。有些自以为幸福的人,或许正吝啬地数着那屈指可数的幸福。
有人很悲观地说,人生下来无非就是为了等死,就是等法不一样、死法不一样;或者说,一个个争着出来,最终都得排着队等死。起点到终点,就是经历不一样。仔细想想,并无道理。诚然,人一生下来,不管你能活八十还是一百岁,从出生算起,活一天就少一天,最终都无一例外走向死亡……既然生命如此脆弱、短暂且不可再生,足见生命是何等的珍贵。所以人一死,生者就会祭奠亡灵。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样的情感和目的,只能拿死者的躯壳、骨灰、遗物等具体的东西来祭奠,希望灵魂得以安息、超度。而不能直接祭奠灵魂,是因它早已出窍,游走在躯壳之外,或慢或快、或近或远、或黑或白,或恶或善,不得而知,且无法控制。死人如此,更何况活人!
因此,若灵魂出走时,尽量少干坏事、缺德事。人生苦短,救赎灵魂,脱离苦海,以便末了走过黄泉路,见过彼岸花,顺过奈何桥,喝过孟婆汤,看过三生石,能快些转世投胎,此生也算功德圆满了。
生与死是两个极端,两个对立面。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
人是矛盾的综合体。得到的怕失去,没有的想争取,缘来缘散,人去楼空,分分合合,合合分分……重复着不该的重复,回忆着不堪的回忆,这个循环,充斥着生命的全过程。其间,有多少灵魂游走在躯壳之外?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做着拆散家庭践踏幸福之事,把人间搅得鸡犬不宁。最终自己也未必不会落个鸡飞蛋打、人财两空的悲惨境地。当然,爱情、婚姻和家庭,有不顾一切想拆散的,也有想尽办法维系的。聚也难,散也难,聚散两依依。
誓言化成灰,爱情被风吹,“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那又如何?魂断,财散,“一袭江南梦,醉卧烟雨中。”那又怎样?
来来去去,时间煮酒,醉了的是人生,淡忘的是痛苦……
(四)有的人,只要出发,就没想回来;有的人,回来了,就再也不想出去;有的人,永远在路上……
何处是岸?何时靠岸?灵魂离开肉身太久,就会疲惫、失控,肉身离开灵魂太久,就会空虚、腐烂——只有灵肉完美结合的人才是健康、完整的,因魂不附体时往往容易干糊涂事、缺德事、恶毒事——朝三暮
四、偷鸡摸狗、过河拆桥、落井下石、狼狈为奸、巧取豪夺、坑蒙拐骗、结党营私、丧心病狂……丑陋至极、可恶至极!因此需要喊魂,把魂喊回来。不需要专门的仪式,需要的是一个安静、干净的环境;需要的是自己审判自己,自己对自己做一个了断;需要的是一颗虔诚的心,一颗改邪归正的心。不管白天黑夜,不仅别人喊,更要自己喊,要不断地喊,哪怕喊得扑朔迷离,喊得缠绵悱恻,喊得撕心裂肺,喊得歇斯底里,喊得天昏地暗,都要喊——
“XXX的魂啊,你回来吧,快快回来啊。没有你,生不如死,没有你,如行尸走肉……”
第五篇:雪魂散文
眷着无限的柔情和爱意,轻轻地你来了,静静地,只感知你暖暖的气息,将我的思绪卷入那无垠的原野。
伸开你柔洁的臂膀,旋着欢快的舞步,将我拥抱,于是我动情了,这小小的片片雪花,我不信你有怎样的魔力能暖化我心,在这严冬末日,我的心仍凝结着冰冷的童话,任你怎样的浸染,怎样的润湿,我的心将还是被冰固,被冷凝。
尽管热血在沸腾,虽然心房在跳动,可那凝冻的冰封永远是不愿放松对我的冷凝的,何况你这小小的雪花,可以能感化我心呢?
“让开路!让开路!”原以为会听到你的怒吼,闭上眼,才感知身已被暖,情渐复苏,啊,雪花,你不曾怀疑自己力量吗?于是我的心开始惶惶不安了。
远处的山峰,近处的树木,都梦一般扑朔,沉浸在纷纷雪舞的海洋,她用那炽诚的爱去呼山唤海,去动员,去关切,这渺小的雪花,谁料你昙花一现的生命中怎容着如此博大的心怀,我的心不禁砰然起跳,复活了,复活了,心开始欢欣,冰开始释解......我忘情地立于茫茫雪爱中,禁不住泪眼迷朦了。雪花,生命短暂的精灵,只有在你温馨的怀抱中,才令我感知我的心还在跳动,火热,我还做着冰冷的梦,你使我尝到了爱的甜蜜,你使我知了生活的真谛:生命的意义远不能以时间的长短去度测......!”
这美丽的使者,这光洁的化身,我今日便是吻着你了。
盈盈的,你微笑着,是暖化我之后的欢悦?还是心底幸福的写照?我迫不及待的渴求答复,雪花啊,转眼你就不辞而别,这是为什么?!
难道得到就注定失去?相见就为了离别?我不甘心!缓缓的抬动脚步,满怀深请的将你寻找,好潇洒,你真神通,呼朋引伴,将你的足迹遍向四海,润化着人间的每个角落,用你圣洁的唇吻去世界的罪恶,用你温暖的血液去冲洗人间的污浊,好个娇小的雪花啊!骄傲的飘飞吧,蕴着春,带着热!也带着你爱的情思!
仰起昔日曾低沉的头,向你致敬,茫茫雪海,我读着你,用我的飞然释化的心去读这渺小的雪花!我读到了真诚,读到了博大,这爱神的化身啊。
我的思绪飞到更远的木棉的故乡,你英雄的墓碑旁是谁在轻声啜泣?雪花啊,你可曾感到亲人的低声呼唤?那高山上的花丛里是谁又悄然续添了一束美丽的杜鹃?沉睡的雪魂啊,能否再看一眼你曾留恋的世界,亲人们的泪眼?无须多语,无须解释,纯正的雪魂,我读懂了你,如同读懂了自己。
有人说,你是洁白的使者,你一无所取,含笑九泉,可那殷红的血迹不正蕴含着你多元色彩的聚合?那是泪的倾诉,那更是血的歌哭!
高尚的诗魂,我读着你,用我已经诠释的心,如同读着自己。我知道你痛苦地融化自己,是为了润泽万物,净化人类,你用自己的生命呼唤着爱与和平,我愿与你同去啊,雪魂!
杜老曾给春雨以赞礼,纯美的精灵,让我怎样向你表达对你的厚爱与敬重呢?
让我用笨拙的手捧出我血淋淋的心奉献于你,高洁的使者!血泪点点去染绿你的心,让你永远存活——在我的心中!
美丽的使者啊,贞洁的化身,请让我为你唱只催眠曲,安详的入睡吧,我愿用我的心做你的温床,用我的心房做你的毡毯,然后带着人类和平的梦,同向天涯,同向光明,用我们的智慧和真诚,争取世界爱神早早降临,早日带给人类和平的福音!
我的心潮在澎湃,是一潭沸动的血窟,我愿用心做纯贞雪魂的摇篮,用我的身心去寻找真.善.美,去关怀每一个值得怜爱的生命!
我愿如你,静静而来,安然而去;我愿如你,美丽如雪。
雪魂,今日我吻着你,将你溶进了我的血液,相伴相依,雪,你便是我永爱的忠魂了。
从此,心永不再孤寂,雪已落在了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