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革新论文(大全5篇)

时间:2019-05-15 15:1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革新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革新论文》。

第一篇: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革新论文

【摘要】本文以文献法为主要科学研究方法,重点论述了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革新的方向举措,以及践行新课改的一些理念与方法。高校体育教学方法革新需要各级各类高校体育教师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转而应用一些新式教学方法;结合游戏,愉快教学;因材施教,成功教学;合理设计,快乐教学。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所采取的教与学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正好位于教师和学生中间,是知识传递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采取的手段与方法。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锻炼的习惯,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他们体育意识的最主要手段。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既定教学任务,在现实的工作过程中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以便于教学工作的更好实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方法越正确,则体育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够在课堂上传递更多的体育知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一、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转而应用一些新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了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沿用语言法、直观法、预防与纠错法等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此类教学方法的一大特点便是重视教师在现实教学中的地位,认为只有严格教学过程,严密教学设计才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完成教学任务。受制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选择这样的教学方法无可厚非,实际上,新课改后,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高校体育教学,需要借鉴像发现法、合作法、问题法等欧美国家相对成熟的教学方法,这些新式教学方法的特点便是注重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来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的身体与思维能力均得到提高。新课改后新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比较符合时下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虽然这类教学方法尚不能被更多的体育教师所接受,但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竞争能力,则需要现实的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时下的体育教学。

二、结合游戏,愉快教学

很多教师认为在高校学生的体育训练中没有必要加入游戏的成分,因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再加入游戏的成分显得较为童稚,不适合学生的需求。但是殊不知这个想法其实并不准确,适当地在锻炼中加入游戏的成分,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到练习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将原本被动的体育锻炼变成主动探究,让愉快的感觉催动学生更好地进行锻炼。教师可以将一些锻炼内容添加到较为复杂的游戏中,不要让游戏显得太过于童稚,而要让游戏和体育锻炼完美融合在一起,并且能够促进集体意识、探究精神等品德和能力的综合提升。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火线穿越”的游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一个冲入火线,营救战友的战士,将不同的体育项目设置成各种关卡,看看哪一个学生能够在最快的速度中通过全部障碍;如可以用五十米障碍跑来考验学生的敏捷性和速度,用翻越球网或匍匐前进来考验学生的攀爬能力如何,用挪移一定重量的障碍物来考验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臂力,也可以设置一些需要群体一起完成的练习,如着蒙眼,在战友的帮助下过障碍物等,考验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在设置游戏关卡时要花更多的心思,既要让游戏更加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快乐的感觉,又要避免过于娱乐化。

三、合理设计,倡导快乐教学

教材不仅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现实需要。比如篮球,战术内容很多,在短短的时间内不可能每样都教,所以教材的选择就很重要。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实用的内容进行教学,如运球技术。至于跨下运球、运球后转身、背后运球等相关运球技术,因其动作难度较大,可以只作为介绍内容。而对于一些重点内容,必须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比赛中能较好发挥。利用变化莫测的战术吸引学生。这类教学方法需要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比如篮球课。篮球之所以风靡世界,与它多变的战术有直接的关系。在比赛中队员技术水平的高低、位置的变化、相互之间的配合等等都使比赛瞬息万变。

四、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具有积极意义。为了更好地做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践行新课改的一些理念与方法,需要各级各类高校体育教师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教法革新,主要为: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转而应用一些新式教学方法;结合游戏,愉快教学;因材施教,成功教学;合理设计,快乐教学。

参考文献:

[1]兰字力.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43-67.

第二篇:深化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探索

多学科渗透的立体式药理学教学研究

成 果 总 结

王金权 雷海瑛 徐 婕 董金玉 马春梅(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甘肃平凉 744000)

药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桥梁和纽带学科。按高等教育法对高职高专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形成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深化以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构建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多学科渗透的立体式教学研究为主线的教学体系。

成果效果良好,在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估量化考核中成绩均在95分以上,学生考核成绩的优秀和良好率较以往大幅度提高;有关的科研成果三次获平凉市科技进步奖;有四篇论文在省级及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有四人九次获“优秀教师”,三人是“教学名师”,二人是“专业带有人”,二人获省级教学奖励;成果获平凉医专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药理学是医学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如何做好药理学教学,深化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笔者经过十几年的研究,通过讲好第一堂课、解析理论教学、实验技术革新、药理学教学与素质教育等方面,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药理学教学,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思想,达到了让师生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历时八年多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效果良好,现将这些成果总结如下。

一、加强认识,明确目标,提升第一堂课效果。

《药理学》是医学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内容抽象,涉及知识 点多、面广,学习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对其产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第一堂课非常关键。笔者就如何上好第一堂课,从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概述课程内容、介绍课程特点、说明课程学习目标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积极性。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些名言警句都明确告诉我们,任何事情的开头很重要,事关结果的好坏和事态发展的趋向。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师通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并为其终身学习和自我教育提供一个释疑解难的精神钥匙。第一堂课教学是学生全面了解将要学习的课程,直接影响学生对将要学习课程的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第一堂课教学非常重要。

《药理学》是医药院校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是联系医学基础课与医学临床课的桥梁和纽带,在学习时不仅涉及已经学习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等知识,而且还会涉及到未学习的临床知识,学习的知识点广泛、内容多,要求的知识面宽,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时一开始就产生“恐惧”感。因此,如何消除学生的这种感觉,提高学习的兴趣,能随着教学进度愉快、轻松的学习,掌握教刚规定的药理学知识,达到学习的目标,这是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也是第一堂课的首要任务。

1.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让学生了解《药理学》课程的重要性。能力决定水平,态度决定行动。所以对事物接受的程度与其思想认识密不可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是教师做到因材施教的前提。因此,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让学生了解《药理学》课程的重要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从我校统招的学生调查结果看,有18.6%的学生对学习医学专业有动摇,专业思想不坚定,虽然这些学生占全体学生人数不到1/5,但他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它同学。作为教师,就要用真情、结合生动的实例和本门课程的特点,转变学生的专业思想,不能进行不切实际的、空洞的政治理论来说教。药理学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1.1药理学知识具有普遍性。医学专业开设的《药理学》课程,简单地来说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掌握这个药能治疗什么病、会产生什么不良反应、使用时应注意什么等问题。人一生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避免,认真学习好医学尤其是《药理学》,不仅是将来从事医学临床必须具备,就是将来就业时进行了职业迁移,给自己用药时也是很有益的。这样,巩固专业思想,消除潜在抵制意识。

1.2药理学知识具有广泛性。医学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它同时也是一门社会科学,当然也包括药理学。掌握药理学可以给家人、亲朋好友、同事等周围的人提供咨询和用药指导,增加我们的交际能力,在一个相对陌生环境中很快提高我们的人气指数,也对我们的就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样,巩固专业思想,调动学习热情。

1.3药理学知识具有实用性。《药理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是为今后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支持,在发生疾病时是必须要使用药物来治疗的。如果没有掌握好《药理学》内容,在临床选药时无从下手,更谈不上做到合理使用。以此来增强专业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通过这些切合实际、现实、可操作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明确学习药理学不仅是今后从事临床医疗必须的,而且对自己也是有益的,明确了学习药理学的重要性,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了学生学习《药理学》的热情,学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这样就提高了《药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概述课程内容,让学生对《药理学》有整体认识。

简要概述《药理学》课程的整体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前对整个内容有一个印象,减少了学习时的盲目性,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

2.1说明学习《药理学》的要求、课程规定的教学时数、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时数分配等。

2.2说明理论课要介绍的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总论主要介绍今后在学习各论时涉及到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后面学习各论奠定基础,各论则具体学习临床常用药物的基本性能,是学习药理学的核心。

2.3说明实验课的内容、特点、要求,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端正对实验课的认识和态度。

3.介绍课程特点,交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对《药理学》产生学习好奇。

每一门课程都有它的特殊性,药理学也不例外,这门课的特点就是内容繁杂,学习中涉及的相关知识多,不仅有已经学习的医学基础知识,还有未学习的医学临床知识;药物种类繁多,且每一类药物之 间的联系不是十分紧密;每一类所包括的具体药物少则五六个,多则十几个,几乎所有知识点都需要牢固记忆。如果不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会使学习感到很乏味。所以,就要给学生介绍清楚学习的方法和上课采取的教学方法。

3.1课前复习和提示。在学习具体内容前一是提前让学生复习相关知识,二是给学生简单讲解所涉及的内容,为学习先铺平道路。

3.2掌握共性和特点。讲解清楚每一类药的共性,或详细介绍这类药物某一个药的全部内容,再给学生总结其它药物的特点,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减少记忆的负担。

3.3及时对比整理。随时对出现的在药名、概念、作用等有相似之处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使其更加明确,减少混淆。

3.4结合实践学习。鼓励学生在遇到自己使用或别人使用药物时,养成阅读药品说明书的习惯,将在课堂学习的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说明课程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每一门课程都有培养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达到一定的目的,给学生交代清楚这一点非常重要。药理教学既要基于教学目标,又要基于临床用药,既要达到教学目标,又要服务于实践。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有了方向,能做到心中有数,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

4.1对于药理学课程的学习,要掌握一条主线(剂量),树立一个意识(疗程),贯穿一个思想(为今后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这是基本目标。掌握一条主线----剂量。剂量决定药物的效应,药物是一个双刃剑,使用太小不产生作用,使用太大就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机体死亡。学完药理学要牢记药物使用的剂量,掌握药物使用的合理剂量,使药物发挥最大的作用。

树立一个意识----疗程。疗程是巩固治疗效果的关键,疗程太短疾病容易复发,疗程太长导致药物在体内发生蓄积性中毒,通过药理学的学习,就要树立疗程意识,使药物最大限度地控制疾病的症状,减少疾病的复发。

贯穿一个思想----为今后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临床使用的药物许多它的作用机制不是十分清楚,加之机体的个体差异性,偶尔会出现一些与理论不符的情况,我们学习药理学的目的就是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不能把学到的理论生搬硬套或完全照搬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要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才能使药物使用更加合理。

4.2学习每一类、每一个药物时,应掌握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这是具体目标。

药理学在介绍每一类、每一个药物时,一般是从药物的一般形状、构效关系、体内过程、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禁忌症、制剂和用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我们所学习的是临床药理学,结合专业特点和今后的工作性质,依据教学大纲,学习时主要掌握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内容,让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交给了学生学习方法,一举两得。总之,在讲授《药理学》第一堂课教学时,通过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概述课程内容、介绍课程特点和交给学生学习方法、说明课程学习目标的介绍,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改革教法,注重理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药理学》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掌握的知识点多,学习难度大,新的药物和复方制剂不断出现,这样,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许多困难,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挥。如何处理这些矛盾,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笔者就从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对《药理学》教学进行解析。

《药理学》是医学基础课,也是将医学基础与临床联系起来的纽带学科。学习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比较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临床理论知识和经验,对学生来说,理解不容易到位,纵向与横向联系不够,加之记忆内容繁重,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很吃力。为了提高《药理学》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这门课,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教学过程中应实行点面结合,共性与个性分离,提高教学效果。笔者通过二十多年的药理教学,探索出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教学方法,现进行解析以和同行探讨。

1、教材处理---增减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药理学》教材所介绍的药物种类全而广,比较全面、系统,但在具体内容上有不妥之处。现在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满堂灌模式转化为 目标教学、PBL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于教师讲解时间缩短。如何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不仅完成教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还要使学生对重点内容基本掌握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下功夫。

1.1 熟悉。就是熟能生巧,把整体内容做到融会贯通,即熟悉教学大纲,做到有的放矢;熟悉教材,有整体概念;熟悉每节内容及所涉及的相关知识。

1.2 了解。坚持岗位学习,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关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发展方向,尤其是了解该药在临床上目前的使用情况,这样教学时针对性强。

在这两点的基础上撰写教案,增加或删减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如对临床少用或不用的药物,在讲解中删减,例如抗麻风药、抗血吸虫病药、抗丝虫病药等,对比较肯定的研究成果进行增加;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搜集与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典型素材,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准备考察学生综合理解能力的思考题,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内化。这样,达到了备课的目的,对《药理学》教学工作有前期保障。

2、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多样。

在教学中学生处在主体地位,目的是要学生掌握《药理学》的教学内容,教师发挥的是“导”的作用,包括导读、导思、导议、导练等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紧紧围绕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智力因素(知觉、记忆、思维等)和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展开,切忌单

一、强迫。

对教师而言,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文化素养、朴素大方的外表举止、清晰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使学生内心产生信任感,这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添加与教学内容相关幽默,或有趣的切合实际的示例很有必要,使—些抽象内容形象化,复杂内容简单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理解水平。恰当加入临床病例,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教学形式多样,使用课件时多采集一些有趣的图片、动画、演示等,文字应简练,一目了然,否则多媒体就成为黑板的变身。

对教纲规定的掌握内容,如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详细讲解,对每一系统药、每一类药的共性重点介绍,精减教学内容。

3、横向和纵向联系,区别和比较相结合,便于学生加深理解,牢固记忆。

每一系统或每一类药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关联,例如肾上腺素和麻黄碱、去甲肾上腺素和间羟胺,在兴奋其受体发挥作用时,有相同之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安定和苯巴比妥、氨基甙类抗生素之间,在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等方面有相同之处.通过横向联系,搞清其共同点,再记忆不同点,减少重复性记忆。例如地西泮、苯巴比妥、硫酸镁有相同的作用和用途;哌替啶和噻替哌,噻嗪类药和吩噻嗪类药,克拉明和阿拉明,在药名上有相似之处;镇痛药的镇痛作 用和解热镇痛药的镇痛作用,地西泮的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和N受体阻断药的肌肉松弛作用,在药理作用上有相同之处;二重阻断和二重感染,在概念名称上有相似之处等等。通过纵向联系,找出不同,既加深理解,又容易记忆。总之。通过横向和纵向联系,将这些有关联的内容罗列一处加以区别,使学生不易混淆,且记忆牢固。

4、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目前实行的是目标教学和PBL教学法,绝大多数学生仍喜欢传统教学模式,总希望老师将所有的问题通过课堂给予解决,自学、理解能力差,有些学生还比较懒惰,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更为重要。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就要关注学生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树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取的途径有:课前进行有效备课,课堂上讲解清楚,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作业;给学生介绍课程的特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时的分配等问题,使学生对学习《药理学》有整体概念;教会学生能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仅做好实验,有病时自己考虑如何选药,与临床医生用药加以比较,在接触到药物时阅读说明书,自己使用该药后的感受等。

5、经常翻阅相关书籍,学习新知识,将重要、确定的内容及时介绍给学生。

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将从事医学临床医疗工作,课本介绍的内容毕竟存在它的局限性,与临床有一定差距,作为从事医学教学工作的教师,要尽量在讲解过程中去缩小这种距离,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要经常翻阅相关书籍,了解新内容、新 进展,联系临床,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知识水平,并把新的内容补充给学生,既可消除学生对《药理学》的偏见(有些学生认为教材所介绍的药物,似乎在临床上用不上,由于这种思想,就会导致学生兴趣下降),也可以使学生对临床用药有一定了解,为临床合理使用药物起一个过渡、缓冲作用。

以上是自己在《药理学》教学过程的几点探索,通过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实践,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良好。

三、重视实践,强化能力,加强实验技术革新。

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及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药理实验的技术革新,获2002年平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药理实验在《药理学》教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是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验证,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客观化,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实验程序科学、合理,实验操作简便,实验结果准确,实验的趣味性等对实验效果的影响都非常大。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及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药理实验的技术革新,是将原来两个独立的实验有机地融为一体,补充了实验的程序,使其更完整、合理,改进了实验仪器,引入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使实验体现了时代特征,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效果和实验的趣味性。

医药卫生院校开设的《药理学》、《药物学基础》等课程,除理论教学向学生介绍药物的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外,还必须进行实验(实验占总教学时数的20%-28%)。药理实验是对理论 介绍的药物基本知识进行验证,也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通过实验具体观察药物对机体的影响,用客观事实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内化,熟悉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样,实验程序的设计就必须严谨、科学、合理,结果记录准确,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同时实验操作应简便易行,并能调动起学生的实验兴趣,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实验,此项目的研究,基本上达到了以上目的。

实验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技术革新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从1989年9月自选此项目,分四个阶段(1989.9--2000.12主要进行两个实验的合并及程序的补充完善;2000.12--2001.12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主要仪器的改进;2001.12--2002.9再次对实验主要仪器进行改进,并对整个程序做进一步的验证;2002.9至今对革新后的实验进行推广应用)不断探索、完善,现在研究全部完成,编写入平凉医专《药理学实验指导》在全校各专业广泛应用。通过实践证明,该革新实验结果稳定,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1.技术革新背景

1.1从药理学课程的特点看:《药理学》、《药物学基础》课程在医药卫生专业教学中,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连接医学基础课与医学临床课的桥梁课程,是为学生将来在临床上合理用药奠定理论基础,课程本身是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正确、准确的掌握药理方面的基本理论非常重要。实验是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将客观现象展 现在学生面前,用事实帮助学生进一步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识。

1.2从药理学实验的特点看:药理实验全部是验证实验,是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通过动物实验检验理论是否与实践相符。这样,实验结果就直接影响实验效果,结果不明显、结果错误或与理论不符,将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直接影响学生将来进入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准确性,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1.3从两个实验的技术看: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和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两个实验,孤立地对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进行验证;实验不系统,不能在同一时间同时观察到药物作用随剂量的不断增加发生的改变;实验所用主要仪器(记纹鼓)记录的曲线不完整,客观影响因素多,致使实验结果不准确,这样就极大地影响了实验的效果,还可能产生认识错误;实验缺乏完整性,没有涉及到药物使用的剂量过大可引起机体死亡这一现象,不能在学生思想上对药物过量产生的严重危害有深刻印象。

1.4从实验的先进性看:实验所用主要仪器落后,现在记纹鼓已基本淘汰,让学生再使用这样的仪器实际意义不大,使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不高,目前电脑已十分普及,掌握其操作已是基本技能,革新后实验过程使用计算机,体现了实验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兴趣,实验效果更好。

1.5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看:实验分两个时段做,而每一实验占两学时,造成时间的浪费;每一组消耗动物数量多,增加了实验开支;用煤油燃烧产生大量浓烟熏记纹鼓,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环境 保护。

2.技术革新思路:基于以上几点,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我对两个实验进行技术革新。

2.1将实验进行合理、有机地整合,并根据药理实验的目的,使实验程序更加完整,提高实验的效果。

2.2不断探索改进实验所用主要仪器,使实验结果记录更准确,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理论知识。

2.3提高实验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加深对实验的印象,提高实验的效果。

3.技术革新后完整的实验程序 3.1实验目的

(1)观察吗啡对呼吸的抑制作用和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作用。

(2)观察尼可刹米过量所致的惊厥反应及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3)观察尼可刹米随着使用剂量的不同机体发生的反应。(4)通过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到的结果,联系临床,明确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3.2实验材料

兔固定器、磅称、鼻插管、液体石蜡、胶布、酒精棉球、5ml及10ml注射器、电脑记录仪(生理、病理、药理)、1%盐酸吗啡溶液、5%及25%尼可刹米溶液、0.5%地西泮溶液、家兔1只。

3.3实验程序 取家兔1只,称重,置于兔固定器内;将鼻插管一端涂以液体石蜡插入兔的一侧鼻孔,用胶布固定,另一端接压力传感器并与电脑记录仪(生理、病理、药理)连接,记录正常的呼吸曲线;然后由耳静脉注射1%盐酸吗啡溶液1-2ml/kg,观察并记录呼吸频率及幅度;待频率极度减慢,幅度明显降低时,立即由耳静脉缓慢注射5%尼可刹米溶液1-2ml/kg,观察呼吸变化;待呼吸抑制解除后,以稍快的速度由耳静脉注射25%尼可刹米溶液0.5ml/kg,待家兔出现惊厥(躁动、角弓反张等)后,立即由耳静脉注射0.5%地西泮溶液0.5ml/kg,观察惊厥缓解情况;待家兔惊厥症状完全消失之后,再由耳静脉快速注射25%尼可刹米溶液3ml/kg,观察家兔的最后反应。

根据记录结果,进行分析,并联系其临床意义。

注: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在注射尼可刹米时应注意使用的针头和推注的速度。

3.4实验结果

注射1%盐酸吗啡溶液后,约40秒钟后家兔出现呼吸频率极度减慢,呼吸幅度显著降低现象,立即注射5%尼可刹米溶液,20秒钟左右呼吸抑制解除,约10分钟后家兔呼吸恢复正常;然后以稍快的速度注射25%尼可刹米溶液,约10秒钟家兔出现惊厥,注射0.5%地西泮溶液后,8秒钟左右惊厥缓解;最后大剂量快速注射25%尼可刹米溶液,家兔立即出现惊厥,约3分钟后家兔死亡。

3.5讨论

(1)通过实验验证了吗啡对机体呼吸有抑制作用。(2)通过实验看到随着使用尼可刹米剂量不同,其产生的作用也不同。如使用常用量发挥的是治疗作用(兴奋呼吸中枢,解除吗啡的呼吸抑制作用),使用较大剂量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家兔发生惊厥),过量使用导致机体死亡。

(3)通过实验验证了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

(4)通过实验连续、完整地看到了由于使用药物剂量的不同药物作用的转化过程,对药物作用与所用剂量之间的关系有客观地认识,清楚了药物不仅能够产生治疗作用,而且大剂量或超大剂量使用会对机体产生严重危害,明确了严格掌握药物使用剂量的意义,加深了对合理使用药物重要性的理解,为今后临床合理用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创新点

4.1实验程序的创新: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和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原是两个独立的实验,该技术革新并不是简单的将两个实验合二为一,而是进行有机地融合,并补充了实验程序,使其更加完整、合理。通过一次实验让学生同时看到了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副反应。

4.2实验仪器的创新:实验主要仪器最早使用的是记纹鼓,后改为生理二道仪,最后改进为电脑记录仪(生理、病理、药理)。不仅提高了实验的先进性,而且使实验体现了时代特征。

5.革新实验的优点和推广应用的意义

5.1实验程序完整。通过一次实验连续地看到了药物作用随使用剂量的增加而发生的变化。

5.2结果记录准确,便于保存,并对记录结果可以进行任意编排。使用电脑记录仪,避免了结果记录(如纸的长度有限)不完整的缺点,也同时排除了实验中的干扰因素(如发条松紧度、纸的平整度),在电脑记录仪上可随意对记录结果进行剪辑。

5.3实验准备和操作更简便。使用电脑记录仪后,实验准备环节取消了熏纪纹鼓的过程,操作简单化。

5.4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实验避免了煤油燃烧产生大量浓烟造成的实验人员身体的损害和环境污染,节约了实验经费支出和实验动物数量。

5.5推广应用的前景好。技术革新后的实验所用仪器设备是学校必备的,实验中的操作是学生应必须掌握的,较以前实验更合理,效果更好,易于推广应用。

总之,技术革新后的实验,通过一次实验达到了两次实验的目的,克服了单个实验的不足,对实验程序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补充和完善,实现了两次实验无法实现的效果,操作简便、省时,结果记录准确,节约了实验经费,减少了实验对环境的污染,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实验效果好,推广应用价值大。

四、多学科渗透,立体式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素质教育是涉及广泛的长期教育过程,作为一名教师,实施和践行素质教育义不容辞。笔者就对在《药理学》教学中如何贯穿素质教育,从课堂中始终如一地贯穿德育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其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广泛涉猎知识,拓宽知识面;努力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等方面进行探讨。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这些都可以看出,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是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根本原则和理念,知识综合化趋势,使得高等医学课程向医学课程综合化发展,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客观可能,但新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能否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教学方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它不是某一个机构或团体的任务,而要靠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力量来完成。素质教育也不是单纯某一方面(如掌握一定科技知识),而包括一个人在一生的发展过程应具备的一切才能和品德、个性。对于具体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实施素质教育既是责任又是义务。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如何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其中,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1.在课堂中始终如一地贯穿德育教育

思想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也同时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德育教育是良好的思想意识形成的基础。一个人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他的才能就不会为人类社会创造财富,反而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这方面的例子已发生不少,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是前提。教师在具体每一堂课的教学中,不能仅仅是传授学业、解答疑惑,而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医德医风教育、道德情操教育等),也就是说既要教书,更要育人,使教学融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为一体,但又不能脱离实际和课堂教学的内容空谈,讲大话、套话,而应结合具体问题,生动、有趣的进行(如名医的先进事迹),这样才能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使其内因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最终达到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在讲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时,提出心理和精神因素对药物作用发挥的影响,结合这一内容对学生说明作为一名合格的医护工作者加强自身修养的必要性,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明确医德的重要性。在讲抗结核病药时,通过对古代、近代、现在结核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的比较,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疾苦的关心,也阐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学生深刻认识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的信念,热爱党和国家的自觉性。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其创新精神 学生是有思想的人,是学习和受教育的主体。课本和课堂传授的知识是最基本的,存在一定局限性。我们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更主要的是将书本相对局限的内容更多、更深的理解,而灵活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有善于“扬人之长、谅人之短、容人之过、容人之功”之心,从“独奏者”的角色变成“伴奏者”的角色,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如讲解与提问、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验操作、临床实践相结合,唤起学生的主动精神,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开拓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是僵硬的机械的书本知识,而变成自己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药理学课程所做的实验,基本都是经典的验证实验,看似很完美,只是机械的按照书本规定的程序操作,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我们要鼓励和启发学生,寻找试验中的不足,并探索改进的办法。如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和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是两个独立的实验,在两个不同的时间段来完成,它的缺陷就是学生不能在同一时间段同时看到同一种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时伴随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学生就一起探索,将两个实验有机的融合进行革新,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药物在治疗疾病时,由于使用不当(如剂量过大、给药时间过长等)会出现毒副反应,甚至会导致机体死亡,这样,为将来在临床合理用药就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这种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鼓励学生广泛涉猎知识,拓宽知识面 从新医学模式观点看,医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又是一门社会科学,从事临床工作要直接与人接触,疾病的发生往往与环境、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在具体治疗中要考虑到这些因素,这样就要求医学生不仅掌握医学知识,具体精湛的医术,而且还应具有相对丰富的人文、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注重自己人格、情操修养。但教学大纲和计划规定的专业内容几乎占满整个课堂,很难有时间详细地介绍这些内容,所以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情况下,适时地给学生介绍一些相关人文社科知识很有必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丰富其课余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体的结构复杂,各器官之间的功能相互牵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不可能把标本随时拿出给患者进行展示、讲解,如果能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这样,给患者介绍就直观形象,容易理解。自己在教学中就结合相关授课内容,给学生画一些示意图,如呆小症、柯兴症、神经传导等,既增强教学的效果,也对学生学习其他技能起到启发作用。

4.努力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双边活动,教师要认真、仔细、耐心的讲解、引导,学生要认真、刻苦、努力的学习,积极的探索,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既所谓“教学相长”,缺少任何一方都将事倍功半,收益甚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绪,使课堂教学气氛既严肃又不失活泼、紧张而不乏轻松,如生动形象的举例、幽默风趣的语言、积极乐观的态度,达到师生之间的默契、平等、和谐,这样,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不仅不知不觉的学习到该掌握的内容,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药理学教学主要是为学生将来在临床上合理用药奠定一个理论基础,其中不可忽视的就是给药的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剂量太小不产生作用,剂量太大就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也是课堂有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举了一个比较通俗易懂的例子。把饥饿看做一个疾病的症状,把大米饭比作治疗这种症状的药物,非常饥饿吃一粒米让同学想结果,吃一斤又让同学想结果。这样,就让学生很形象地对药物的使用剂量重要性的理解,也明白治疗疾病时使用常用量的意义。

总之,药理学的教学和学习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接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只要我们教师努力钻研,对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不断探索与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并将其有机的融入教学工作中,必将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成果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思想,达到了让师生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解决了药理学教学中教学方法模糊、教学手段单

一、教学内容孤立、综合素质培养欠缺及教学理念和模式滞后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做法,具有普遍性,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大。

第三篇:关于高校体育篮球教学方法论文

[摘要]

在新课程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高校的体育教学也是师生共同关注的一大热点,大学生正处于身体逐步定型时期,有效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加强他们的身体素质,还可以促进他们对于课堂学习的专注。而且篮球也是学生们共同喜爱的一个项目,体育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要坚持从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自身的篮球理念这五大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也加强教师的课堂授课水平。

[关键词]

高校体育;篮球教学;身体素质

1、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

高校篮球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篮球水平参差不齐,篮球基础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老师仅仅按照自己固有的模式授课,而不考虑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不仅不利于班级整体篮球水平的提升,还会造成更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因此老师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锻炼。教师在授课时应将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分开训练,针对不同学生的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和专项练习。例如,对于篮球理论知识较为缺乏的学生,应该首先开展理论学习,系统介绍篮球的基础性知识;针对篮球技巧性不足的学生,要加强其技巧的专项训练;针对篮球水平较高的学生,要注重其规范性教学。另外,还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训练搭配,以强带弱,形成和谐互助的学习模式,在沟通与交流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2、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能够大幅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篮球是一门对抗性、竞争性的体育运动,以强带弱的互助性训练模式固然可以创造友好的学习氛围,但也要使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到一定的压力,看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鞭策自己不断前进,调动各水平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经常组织班级内部、班级之间、学院之间的友谊篮球对抗赛,让学生在与他人的竞争中发现自己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暴露潜藏的问题,还可以在竞争对抗中不断地思索和学习,借鉴他人的技巧与长处,弥补自身在篮球方面的短板,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3、创新教学方式

目前的高校篮球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以老师示范讲解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不能与学生形成有效的双向沟通,学生的篮球基础虽然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但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并不适用。因此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既要注重对篮球基础知识、技巧的示范性教学,也要照顾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不仅仅是完成一项教学任务,更要确保学生能有所收获。例如,老师可以针对篮球技巧训练的不同项目,设置不同的篮球游戏,带领学生将篮球训练融入有趣的游戏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生对于篮球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高校的体育篮球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篮球运动员,因而保障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老师教学努力的方向。老师要交还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教学,篮球的能力提升离不开一定时间的训练,老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训练中,但并不是作为主导者,要在训练中进行观察,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4、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驱使学生有效学习的巨大动力之一,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避免枯燥无味的理论讲解和体能训练,要想办法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感受到篮球带来的乐趣。在篮球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亲密互动,既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可以促使学生篮球水平不断进步,帮他们改正训练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精彩的篮球联赛。例如,NBA、CBA等,一边观看比赛,一边针对里面出现的技巧和比赛策略进行讲解,还可以让学生自主预测比赛结果等,加强观看比赛的趣味性。总而言之,高校教师必须加强自身教育手段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同时在里面穿插篮球专业知识,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提升自身篮球水平,达到教学的基本目的。

5、教师自身篮球水平的理念突破

篮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体育学科,不仅要求体能的训练,更讲究战术的配合以及策略的安排。正确的比赛战略和意识与熟练的技巧动作一样重要,这要求老师要弱化篮球教学的统一性,并不强制要求技巧的一致性和固定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危机应对意识,在面对不同的比赛中,沉着冷静,用不同的策略灵活应对。老师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要突破技术的限制,找到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训练方法,要在实践中增强对篮球教学的理解,在实际训练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完整、系统的概括。牢牢把握好高校体育教育的特征,将竞技性、趣味性与加强身体锻炼相结合。

6、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是高校中不可或缺的课程之一,也是广受学生们喜爱的课程,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对于篮球知识的兴趣,加强他们自身的体育水平,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剑行,李心.试论中国学生教学中的体育教育[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1).[2]安凡.体育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方法新探教育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探索一种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

关键词:新课程;分层教学;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和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实施,对中小学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纲要》和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性,强调的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学科共通能力,如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这些要求的提出,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方面都不相同,所以在教学中再不能采用“一刀切、一锅煮、一碗盛”的教学方法,而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组织形式。不能仅仅满足于每个学生一般的共同发展,而要根据人的个别差异性创造适当的条件,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发展。对此,我们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宗旨的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背景。

1、分层教学理论的理论基础是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与此相关的是掌握学习的目标,即每进行一个教学内容,均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目标。它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辅导、自主互助、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充分使用教学评价,保证教学始终以评定作为衡量的标准,以较好地解决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它重视反馈矫正策略,赋予教学评价新的意义,调和了传统教学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根据这一理论的设想和要求逐步发展起来的分层教学思想很好地将传统教学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统一起来,在保证学校教学效益的基础上克服了班级授课制的某些固有的不足,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分层落实到教师的备课、辅导、作业布置、讲评、测试和学生的预习、接受知识、和对教学情况的反馈之中。因此,教师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以分层教学理论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教学设计时,利用分层教学理论安排教学活动。

2、学校的教育现状

过去,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高,学生间差距不大,因而在教学中学生的个性问题显得不太突出。如今,随着国家教育形势的变化及相关政策的调整,学生的生源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大,成为摆在各校面前的共同难题。学生本身入学成绩差异也十分明显,今后还有加大的趋势。这种情况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许多问题。比如,按照原有的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结果出现多数科目有不及格的情况;部分学生上课好动、说话,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拿出相当的气力和时间维持教学秩序,对此,很多教师不适应,缺乏必要的心理和思想准备,甚至出现师生在课堂上发生“纠纷”的现象;再者学生厌学,缺乏学习主动性的现象极为普遍,这一系列情况表明,面对如此参差不齐的生源,采用旧有的“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手段已行不通。正视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素质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管理,既符合当前学校办学实际需要,又体现了新课程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3、学生实际

(1)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人们根据智力发展水平,习惯上把学生分为超常生、正常生和低常生。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即多数人为正常,超常和低常的为少数。就一个班级而言,一般约有70%的学生为正常生即所谓的中等生,拔尖生和学困生各占15%。

(2)认识方式的差异。认识方式是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思维,学习知识、发展技能和能力等认识活动过程中进行信息加工时独特的、稳定的方式。根据人的认识方式,个人在认知行为中较少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而注重主体性的倾向,具有独立性的学生在课堂环境易获得好成绩。具有依存性的学生在认知行为中,往往倾向于更多地利用外在的参考标志,不那么主动地对外来信息加工。一方面由于学生基础的差异,进入学校后课程门类增多、难度增大,学习要求的坡度突然变大,使学生难以适应新的学习要求,分化也就成为必然;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生智力水平、学习成绩差异、学习环境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分化方式呈多元化的态势;再者,学校实行平行编班,致使同一班级内学生差异较大,分化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多层次性。所有这些,都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4、课程实际

由于顺应学习的需要,学校增加了活动课,使学生发展个性的时间更少,课程的内容结构显得吃不饱,这就迫使教师提高教学要求,反过来使学习本来就有困难的后进生更加困难,显得吃不了,致使后进生面扩大,合格率降低,同时也忽视了学生个体需要。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措施。

1、指导教师端正自己的教学观念

分层教学的思想提示出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以往对教学的认识太浅薄了,自己对自身的责任的理解也同样的是太肤浅了。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特殊的个体,既具有与他人的质和量上的差异--“个人外差”,也具有自身先进面和落后面的差别--“个人内差”。按照马克思主义差别即矛盾和矛盾的绝对性原理,学生个体的这种差异性是绝对的。忽视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只用单一标准、单一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和单一评估方法,压抑甚至泯灭学生的个性特长,削足适履,让学生去适应呆板的教学模式,显然是违背上述原理的,因而势必产生种种教育上的弊端。按照个性发展的观点,学生的这种差异本身就是一种权力,教师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抹杀,相反,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和关怀。一个懂得学生的差异和特殊需要,懂得爱护学生的一切方面包括对他们缺点的理解的教师,才是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在课堂教学中,要以精彩的内容来吸引人,具体到每节课怎样安排,怎样组织,这是关键,要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此,要求我们要做到五个精心,即精心备课、精心设问、精心设计练习、精心研究教学语言、精心设计检测题目。要求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要不断充实和改进提高,力求适应学生。除了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这个关键之外,还要强调教师要再学习,深入到学生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要进行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与评价,即要进行互相之间的听课、评课,做到优良教法的自觉良性流动,从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缺少了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评价和监控,往往会产生夜郎自大的现象。

2、实施“希望教育”

教师只有满腔热情,将爱的阳光播撒在孩子的心灵上,才能唤起孩子心灵的共鸣。关心“学困生”尤为重要,并要与严格要求相辅相成。关心是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教学工作的灵魂,是教师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的体现。作为教师应尽可能掌握学生的方方面面,这是教师施教的前提。要了解学生,懂得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业和家庭等情况,教师就要亲近学生,平等对待他们,用民主方式开展教学和工作,并付出艰辛的劳动。教师通过关心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对自己充满信心,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希望”的目标。利文斯顿论文中有这样精彩的语句:“淑女与卖花女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其行为举止如何,而在于人们如何对待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所难免,教师用“期望效应”理论加以指导,想必会给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带来大的福音。

3、建立评价体系,鼓励、启发、发展所有的学生

“分数”并不是评价一位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应采用对比自我评价方法作为评价学生的手段。如在教学中,从基础知识、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每项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层次;每个单元的考核,只要学生稍有进步,就应予以激励评价,从而培养其自信心,使学生产生追求更高目标的学习欲望和自信。根据课堂提问表现、作业完成质量高低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发现自己所取得的成功和发展。当然,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实行分层教学所产生的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每个学生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念。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表现才华、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从中得到的不仅仅是满足,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习的信念和勇气。

三、实施分层教学时课堂教学的探讨。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着太多的不合理因素,我们在探索分层教学过程中,以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指导思想,运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其主要宗旨是以学生为主体,诱发学生内部学习的动机,激活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通过交流讨论、感悟、反馈等自主实践活动,获得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习创新,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分层”实质上是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实现个别化教学的一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对学习材料、学习方法、达到目标的程度和达到目标的期限有灵活选择的机会和余地。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差异和实际需要,在下列几方面进行“分层”:

1、按课程学习基础分层组织上课,确立不同层次的目标

制定分层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是要精心钻研教学大纲、精心研究教材、精心了解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制定具体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与学生的水平层次相统一,在教学目标上应分为A层、B层和C层。A层次教学目标:适当提高教学进度,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要求,注意拓宽知识面,注意学科的发展。B层次教学目标:按现行教学大纲,执行国家教委的必修和分科性选修的综合要求。C层次教学目标:按现行教学大纲,执行国家教委必修要求,采取“慢进度、多反复、重三基、常反馈”的办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划分学生培养层次

对学生进行分层,必须对每个学生有全面的了解,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水平、记忆发展水平和学习的意志、品质及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然后进行分层,一般可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并确定合适的比例,B层人数大概占45%~55%左右。将学生分成相对稳定的层次,一段时间后再作调整,如每次单元检测后作调整。当然也可以是每一章学习后作调整。并且恰当地安排学生的坐位,如让A、C层的学生坐在一起,而A、C层的学生又在同一纵向单列上,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也有利于相互学习。

3、教学分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首先要落实好课堂中提问的层次。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制和拟定三个层次的问题,有难度的由A类生回答,简单问题让C类生回答,中等难度问题则由B类生来回答,使每个学生均等地参加课堂活动。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好时机,笔者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诀窍是多设计深层次启发式的提问,把“灌输式”的“这样做”变成“启发式”的“怎么办”,把“浅层次”的“是不是”变成“深层次”的“为什么”,把“单向思维”的“用什么方法”变成“多向思维”的“有多少种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际探索和发现中获得真理,把学生思维引入求新、求异的天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创造欲望。

4、练习分层

对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使各层次学生都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地进行个别指导。一般说来,优生基础知识扎实,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对优生的指导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1)让他们多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选做题、思考题。2)让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课,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数学能力。中等生基本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对他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后进生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他们要重点辅导。应善于抓住教学中动手操作、听、说、读、写、想等一切机会,有重点地对其进行辅导。同时,对后进生做到三优先:优先发言、优先辅导、优先批改。

四、实施分层教学的成效

实施分层教学,解决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针对性不强、学生难以适应的问题,有效地推进了教学改革,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

1、分层教学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全方位变革

在课程结构上,分层教学体现了从宏观课程结构改革向微观学科课程设置的转变;在教学组织方式上,分层教学实现了从单一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向形式多样、统分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的转变;在教学内容上,分层教学实现了从千篇一律、以学科为中心的统一模式向灵活多样、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结构模式的转变;在教学要求上,分层教学实现了从目标划

一、脱离学生实际向分层递进,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激励学生不断趋向更高目标的方向转变;在教学过程上,分层教学实现了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转变。分层教学的理念是教会全体学生,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面向每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

2、分层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实现了个性化发展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不仅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创造能力、综合能力,而且还要求多类型、多层次、多特长、有个性。亦即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除了共性的基础性素质外,还要有不同的个性素质,同时,社会的不同岗位也对人的素质提出了千差万别的要求。因此,在人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学校教育既要促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又要促使受教育者特长、个性等得到充分发展。共性和个性的发展应该是辩证统一的,个性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共性基础,而打基础的目的又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个性,打基础的过程同时也是发展个性的过程。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学校教育强调更多的是整体性、统一性和全面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多元性和个体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全发展。现在,我们该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更多的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分层教学带动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实施分层教学后,对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教育教学组织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以努力提高政治和业务水平。

4、分层教学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分层教学有效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较好地落实了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每一个方面的教学要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快速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虽然分层教学实施起步不久,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讨和实践,但分层教学已经显现出它的魅力: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树立了成功的信心;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并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产生了学习的动力,树立了远大的目标。

第五篇:高校体育教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长期以来,各个学校所设置的体育课程基本以传授体育知识、体育理论及体育技能为主,缺少必要的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尤其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成分。如今,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日益成为必要。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既有时代发展需要的原因,也是人文素质教育本身的需要。本文即从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尝试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必要性;方式

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给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也同样面临着新的变革与挑战。当前,由于全方位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体育教育也从传统的单一学科本身,朝着多元化、多结构的学科方向发展。长期以来,各个学校所设置的体育课程基本以传授体育知识、体育理论及体育技能为主,缺少必要的系统性的知识结构,户外活动占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有限的室内授课时间也基本上以讲授体育基本理论为主,脱离实际的同时,也忽略了各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发展,尤其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体育教学课程当中显得有些不足。这里所说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的方式内化为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使其成为受教育者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品质。具体来说,人文素质教育包括为受教育者提供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等内容的全方位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及健身理念要求之下,高校体育课程也势必要承担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剔除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进行体育专业技能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让体育课真正成为大学生所学课程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为培养健康向上并具备全方位素质的人才队伍做出贡献。同时,从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来看,当前对于这方面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适当的人文知识补充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首先需要增进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内容。体育课当中所涉及的部分知识,可以起到对学生人文知识需求方面的补充作用。高校课程设置中,每一门学科的知识点都不完全相同,人文知识分布在各个门类的课程当中,作为一门相对比较特殊的课程,体育课程当中所涵盖的人文知识并不在少数。从体育技能角度来看,各个门类的体育项目知识、发展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事例、体育比赛的基本规则和基本知识、各种体育比赛过程中所出现的精彩瞬间或者典型事件等等,都是人文知识的一部分,适当在体育课程当中增加这些知识的教学,不仅是体育课自身知识体系丰富性的需要,也是学生拓展人文知识领域的需要。从高校体育学科建设角度来说,与体育教学内容相关的人文知识的扩充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从多方面给予学生以人生观指导的需要。除了必要的人文知识补充需要之外,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在读书期间获得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一直以来,高校体育课主要侧重大学生体育理论与体育技能的培养,同时更加注重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培养,将对学生的为人处世方法及正确人生观等方面的培养当成其他课程或者科目所应完成的事情。但实际上,即使是实践教学为主的体育课程,也应承担起这一职责。高校在注重培养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这方面,就需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为人处世方法、处事心态及人生观等方面的指导。大学生入学,需要的是从每一门课程当中汲取对身心健康有益的内容,对于体育课同样有极高的期待值。而体育课自身的特点及体育竞技等较为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这方面的契机,体育课只是一门传授体育技能的课程的理念,势必要做出调整和转变。

(三)利用体育精神涵养人文精神的需要。在大学生群体当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形成人文精神,将大学生群体塑造成一个具有良好精神风貌的群体。人文精神是一个较为宏观的概念,事实上,人文精神的含义非常广泛,这一抽象概念很难用一两个词语来表示,真正的人文精神应该包括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助人为乐精神、创新精神、独立自主精神、自我牺牲精神等多个方面,这些具体内容涵盖了大学生群体所应具备的全部道德要求,也很符合高校教育的基本方向与基本要求,是高校每一学科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高校体育课也是一个有利于大学生群体涵养人文精神的有利平台,因为体育精神本身就涵盖了上述人文精神的诸多方面。无论从学校的培养目标来看,还是从学生本身的需求来看,在高校体育课程当中适当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尤其是体育精神的传递,都十分必要。

(四)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需要。此外,打破传统体育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方式,将体育课与人文素质教育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也是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需要。长期以来,高校体育课设置以技能培训为主,除了必须要完成学生体能达标的项目之外,所增设的内容也十分单一,可供选择的课程内容有限,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技能学习课的设置、反复的技能训练、大量的户外运动将体育课变得单调,缺少趣味性。除了可为学生的体能培养加分之外,体育课几乎没有别的用处。甚至一些同学由于找工作、考研等需要,将体育课视为鸡肋,必要的时候可能会选择放弃。很多大学生因为在大

一、大二阶段体育成绩优秀可在大

三、大四免修体育课而沾沾自喜。体育教学长期与其他学科分裂,存在距离,难以与其他学科建立起一致的培养目标。从这些弊端来看,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要进行改进,增加授课内容、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等方式,也就成了必要选择。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教师具备自我提升理念,关注人文素质教育。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之前,教师本身首先应当具备基本的人文素质。这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这一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教师首先需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及所应涵盖的内容,并能够据此对自身知识结构、道德自律意识等进行调整,要明确如何在体育课中传递给学生人文知识,以及可在体育课当中增加的人文知识内容。高校体育教学既然承担着给学生灌输人文知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任务,体育教师本身就要承担起必须承担的责任,更加注重个人修养,在思想道德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并且不断提高自己,起到示范作用。另外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如深化体育知识的学习,扩大体育知识的外延,增进自己在体育这一范围内的人文知识含量,只有如此,才能够将更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真正做到时时刻刻在教学中注重人文素质教育,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要求。在这方面,高校也应为体育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增加体育教师的学习和提高机会,从而保证自身知识水平及人文素质能够适应体育教学的需要。

(二)改变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就必须要对传统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传统教学结构单一,缺乏创新,教学环节简单枯燥,难以承担在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责任,也难以激发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对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进行合理调整,可为在教学过程中增进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寓教于乐,从而增进体育教学的效果。如在传统的以强化训练、单一技能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中增进室内授课、体育比赛等环节,就可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全新的舞台。室内授课环节可传授体育发展史、体育项目知识和该项目的发展史、体育竞技类型与相关规则、体育竞技当中所体现的创新精神与体育精神等内容,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这门学科的兴趣,并让他们看到一个完整的、新奇的体育世界。通过户外活动及必要的比赛环节设置,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如比赛所必须的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等等。除校内的授课环节之外,高校体育课也不妨将视角扩大到整个社会,如带领学生去观看比赛、关注身边的体育新闻、进行体育相关知识与健康养生知识的宣传等,丰富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也让学生在动态的体育世界中感受体育竞技及体育精神的魅力。这样就会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一举两得,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同时,也起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效果。

(三)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除了体育教学理念及教学内容的转变与调整之外,体育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也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探索与改进。这方面的改革首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状况、学习需求、兴趣所在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此进行综合分析及考量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精心设计。体育教学并不是单纯的一场游戏、一次健身或者一场比赛,而是知识、技能与思想的有机结合,教师只有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在当今时代,体育教学同样需要在实际操作基础上辅以多媒体、教学器具等手段多样化教学,如在进行篮球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就可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将篮球的产生、发展历程给学生做详细讲解,同时将必要的技术手段进行图片分解,让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深入人文素质教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通过“参赛队员”“裁判员”“啦啦队”等具体分工方式,让学生在热火朝天的教学实践中学会体育规则,也明晓体育精神,从而达到技能培养与人文培养的双重效果。

(四)认真与学生沟通互动,从而达到对学生人生观进行指导的目的。高校体育教师要充分与学生进行沟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掌握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接受情况,从而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进行检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还可起到对学生人生观进行指导的目的和效果。因为耐心细致的交流不仅可获得学生的充分信任,也可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思想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及时帮助解决。具体沟通环节的设定可以是随机的,也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不仅可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思想倾向等有所了解,还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纠正和指导。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当中,给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充分契机,如对某些体育事件的点评与认识,就可反映出学生的处事原则与处事心态,对此作出及时调整,就可保证体育教学当中所进行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正常进行。与学生的互动还可体现在体育课趣味性的提升方面,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积极参与的机会,可让学生更加充满自信甚至热爱生活,从而提升其人文修养,达到潜移默化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

综上,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尝试对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与手段进行探索,从而解决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如何能够让体育教育当中所渗透的人文素质教育与教学本身有机融合的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体育教师本身也需深刻认识到学科改革的必要性,并积极从自身进行改变,增进自身的人文素质水平,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从而在体育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之间寻找到最佳结合点,达到在体育课教学中也能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智峰.试析优化大学体育教学人文环境的创新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157,159.

[2]谢志鹏.优化大学体育教学人文环境的对策探讨[J].学校体育学,2016,(12):57-58.

[3]申明玉.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人文素质培养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2016,(3):67-68.

下载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革新论文(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革新论文(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体育教学理念与模式论文

    摘要:现阶段我国高校在体育教育方面发展到一个瓶颈时期,传统的体育教育方式已经过于模式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真正的从兴趣出发,从而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大学生身体素质得不到......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论文

    提高化学类专业学生的信息素质 姓名:辛振 班级:化学类二班 学号:201214760212 摘要: 在我国目前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着重客体、轻主体的偏颇现象,即偏重信息资源库与信息设施......

    高校创业理念论文

    近年来,迫于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各大大学如火如荼地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但却面临着创业率低、创业成功率更低的“双低”困境,这不得不使人对大学的创业教育产生诸多思考。接下来......

    注重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论文

    摘要:面对新的学习目标领域的出现,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应《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是许多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对新课程众多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感到困惑和不适应的原因。那么在新课......

    体育教学方法初探论文

    【摘 要】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体育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参加课程改革两年多来,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我不断地学习、探究体育课程新标准,认真思索,努力寻求教学新方法。......

    论素质教育下的作文教学方法

    论素质教育下的作文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觉得这为素质教育下的作文教学指引了方向。近年来,我在作文教......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摘 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

    体育兴趣素质教育论文

    1.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学校体育通过十五年来的改革,已经走出了传统的教学体制,正走向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新教学体制,我们拓展了学校体育的目标,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