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时间:2019-05-15 02:3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第一篇: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摘 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尤为重要。而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是历史学科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初中历史;生活实际;素质教育

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上历史课时,结合学生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1、历史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情景模拟法就是让学生围绕某个探究的中心问题,来模拟表演某个场景,然后讨论表演,并以此来引导学生共同探求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学生形成处理问题的恰当方法与技巧。

历史是过去的人和事,时空距离较远,要让今天的人们尤其是十几岁的初中生去理解,是比较难的,更不用说运用。如果能通过模拟历史情景再现过去,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这对于学生的记忆、理解、掌握大有好处,如学习“大禹治水”时,我让学生扮演大禹,他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最终找到了治水的方法。其中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口都忙得没进门。这样的场景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更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学习兴趣,更记住了大禹的功绩。

情景模拟式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在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讲授和灌输,教师常常停留在概念的解析、理论的演绎和方法的介绍上,学生往往是无奈地听讲,被动地接受。而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亲身参与、感受中自觉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通过创设情景、角色扮演来获取知识,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实践性和优越性。

2、联系生活实际法

生活是思维的源泉,在历史教学中,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狠抓课本,要学生死记硬背,那么这样的历史学习脱离实际,学生必然感到枯燥无味。而快乐教育强调,要使学生们的整个学习生活都是愉快的,并使这种愉快的学习生活长留在他们的记忆中。所以,我们应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上,我努力将历史学科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以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注意。

例如,在学完了科举制后,我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你对现在学校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满意吗?你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吗?(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抒发不同的感想)这个关系到每位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当然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学生纷纷各抒己见。尽管有的建议显得幼稚,但也不乏创新思维的火花。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3、问题教学、辅以电化教学法

问题教学就是通过问题的展示,对学生进行深刻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确立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题不应是随意而问,而应该经过精心设计研究。不经过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就不必问,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研究价值,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以训练学生的理解力和拓展思维能力。

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时我设计的问题是:“一战”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接着投影出几种对大战性质的不同看法,启发鼓励学生在讨论中提出不同见解,开阔思路,也想引导学生通过争论,达到对战争性质问题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通过问题教学,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引导结合起来,使之由被动的“死记”变为主动的“理解”,积极体现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原则。

4、新课导入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因此,新课导入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学习《新航路开辟》一课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看桌上的三样东西:玉米、马铃薯、花生,它们是从哪里传到中国的?”用上学生熟悉的具体实物,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是从美洲传到中国的。”“那又是什么事件引起的呢?”于是,我切入正题,“是因为欧洲人对美洲的开辟,今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去感受这航海史上的壮举,去探寻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此时,学生也迅速进入角色。

由具体实物导入新课有一个好处,即学生易接受且较感兴趣。实物只要能够恰当运用,不仅能使课堂趣味横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又能成为联系实际的范例,颇有先声夺人之妙。教学是一门艺术,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愿我们能用自己的智慧设计出别致新颖、富于实效的导入法。

5、自学讨论法

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历史现象包罗万象,何为对,何为错它不会主动呈现在你面前,只有学中问,问中学,才能辩出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所以用自学加合作讨论能解决许多历史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新挑战。最直接的就是面对学生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或许十分冷僻,或许是故意刁难的问题。

教师的知识面不仅要专,而且要广,要站在时代的尖端,要有新的教育理念和一定的理论功底,多发挥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组织学生的课堂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的能力。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应该是多种多样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成不变的采用那一种方法来组织教学,这样会禁锢学生的思想,束缚老师的手脚,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要按照各个方法的性质和特点,综合的、科学的加以选用,以达到最佳效果,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第二篇: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初中是激发学生智力的关键时期,历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发挥历史课程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下培养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历史教育不应该只是为了应试考试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了解历史、借鉴历史的能力。历史课程对于学生的人格塑造,丰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都有很大的帮助。初中学习也是重要的转折阶段,此时学生的心智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全面发展有很大的意义。特别是历史课程具有传承古代经典文化,发扬中国特色文化桥梁的作用,意义特殊。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要是学习历史知识,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对于学了历史知识之后对学生有什么影响,教师很少关注。所以,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

1.1初中历史教学所追寻的是学生对历史的建构和认识,因此教学的整体目标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基础,并把历史思维能力视为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从而把历史教学的基本模式由传授知识的类型转变为发展思维的类型。

1.2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活

第 1 页 动,而这种活动不应该是对历史知识进行机械记诵的模式,而应该是学生对历史原本进行分析与理解的模式,侧重于学生正确地建构其心目中的历史,使学生能够识别各种对历史的解释,并提出他们自己的解释。

1.3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主要是围绕学生对历史的感受、了解和认识,侧重于训练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具体方法,尤其是通过师生对各种历史资料的运用,培养学生在掌握史料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2.良好的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引导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他的一言一行直接关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发挥主导作用,本身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首先,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努力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培训,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以学生为主体,制定相应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其二,应该加强历史教师的师德教风建设。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要为人师表,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交融的开放性师生关系,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的观念。要热爱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可以做得更好;

第 2 页 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注重激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鼓励学生发言,当众表扬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成功者,有信心进入到下个层次的学习,真正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这样,不仅使师生关系和谐,而且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情趣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为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3.实施素质教育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空间的日益拓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流。因为多媒体教育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也能强化学生的记忆,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它的直观、可视也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且具有信息量大、范围广、摄取便捷和资源共享的特征。初中历史教师如能正确使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必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

第 3 页 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

4.初中历史教学面临变革

能彻底解决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困境的理想方法是全体学生不以成绩为标准而已获取知识为目的来学习,当然,理想毕竟是理想,现在我们只能寻求另一种变革方向。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算是适应新形势的一种变革,自从新课改2018年在全国推行以来,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了,这期间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广大的农村,新课改还有待继续推进。对新课改的优越性,很多学者已经详细介绍,笔者在这里就介绍几点自己在实际教学中所感受到的,有待改进的地方。

4.1历史评价方法过于复杂,难以量化。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等方面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还要注意考察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避免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惟一的评价内容。”总之就是多元化评价,实施中有作业法、抽查法、测验法,自我评价法等,老师在实施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各个方面,工作量大,主观性强,难以保持公正客观。

第 4 页

4.2学生成绩考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期末的成绩才是真正重要的,此法过于单一。笔者觉得可以参考大学生的成绩核定方法,将平时成绩计入期末综合成绩,如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二者综合作为最后成绩。这种将考核放入平时也可以促进同学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平时成绩可以包括几次作业,某处测验,某处抽查等。

初中历史教学以培养兴趣为重点,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目的。不应该制约学生开拓的思路,而应该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应该注重课堂气氛的培养,呆板的课堂气氛将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通过现代优秀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构筑生动、活泼、积极的课堂气氛。注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通过历史学习提高学生的认知、辨别水平,以及培养历史的学习能力。由以学生为主体,寓教于乐,体验历史学习中的乐趣。开展有益的实践活动,丰富课内外的历史学习。教师通过不断的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历史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建设。

第 5 页

第三篇:论素质教育下的作文教学方法

论素质教育下的作文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觉得这为素质教育下的作文教学指引了方向。近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边学习,边借鉴,边积累,渐渐地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尽管这条路还是歪歪扭扭,甚至可能走不到成功的尽头,但是我觉得蛮好;我的学生不再怕写作文,而我批阅作文也变成了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

一 从培养兴趣入手

兴趣是学生作文的内驱力,对唤起学生作文的兴趣至关重要。教师要循序渐进,逐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写作欲望,达到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1)积累-激发兴趣

在作文写作时,唯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我没有单纯加大学生的作文训练。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用于从所读作品中摘录自己需要的东西,那么如果把学生手中的积累本变成写作教学的肥田沃土,学生的作文热情就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对于如何运用积累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引 自古至今,引用就是一个常见的写作方法,如;引用他人之说为“我”的论点服务,引用名言警句为“我”的文章增色,引用诗歌做小标题,引用歇后语使文章生动等等。仿 同学们学习了李商隐的《无题》后仿写了《挤车难》;上车时难下也难,浑身无力陷泥潭。车道终点力方进,上课迟到泪始干。一心但愿时间改,更怕老师目光寒。书山此去无多路,壮胆窗前去探看---老师在。这是一个由模仿创造的奇迹。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这种意识,他们怎么会缺乏作文的热情呢? 鉴 写作中无论遇到怎样的难点,只要知道较多的同一类内容的优秀范例对这些内容认真玩味,一定能碰出新的思维火花。如学校要求学生观看航天飞行实况后写读后感,我趁热打铁为他们朗读了相关的一些文章,要求借鉴其文题及角度写出个性化的观后感,学生热情极其高涨,很快都交上了很有见地的文章。

散 在一个点上辐射开来,可以由一句话或一个词作为引子,进行发散思维。在一条线上延伸开来,对一篇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文章,接着续篇。在一个面上荡漾开采,面对铺天盖地的广告,我们可以或褒或贬或自创。

变 如对《春望》一诗,可在熟背的基础上进一步联想和想象,将诗歌写成散文,为作文教学注入一剂清新剂。

创 是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的自用创作,不仅仅限于常规的作文,如;编写谜语、对联、课文剧、班组词典等等

(2)教师经常练笔,正确评定成绩,使之感到作文有趣 俗话说,不会“游泳”怎么当“教练”。教师自己经常练笔,对作文拥有浓厚的感情,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源泉。教师可采用与学生同题作文的方式,把自己的作文当众宣读;也可以将自己平时的练笔编订成册,在学生中传阅。这样做并非为了炫耀。而是让那些写作兴趣不浓厚的学生知道原来他们的老师是这样地爱好和重视作文,并让他们通过读老师的文章,对老师产生由衷的信任感,相信老师能使他们的作文水平提高,从而在感情上摆脱掉写作的阴影,领略到作文之趣

要使学生感到作文有趣,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正确评定作文成绩,鼓励他们作文的成功点。对一个写作处于弱势的学生来说,经过努力写出的作文,如果教师给他较高的成绩,他就会由衷地体验到在作文中取得成绩的欢乐和自信,感到作文有趣,从而更努力的写好作文:如果教师评分过严,学生在作文中期待不到什么成绩,作文经常不及格,就会失去信心,讨厌作文。对暂困生的作文,我们应尽力找出成功点给成功分。有时遇到实在太差的作文,则可以让学生按要求修改后上交,再给分,从不给不及格分,决不让学生花费了心血而看不到成绩。这样,原来对作文丧失了信心的学生,也觉得有了希望,慢慢地会喜欢上作文。(2)组织各种活动,打造文学氛围,使之形成作文志趣。

志趣,是兴趣发展的高级阶段。如果学生作文目的明确,又有了浓厚的兴趣,作文志趣就形成了。为了给学生多创造“自我表白”的机会,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志趣。

可以借助文学社开展文学讲座、作文竞赛、演讲论辩等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也可以出文学期刊,形成人人参与的十分浓郁的文学氛围,让那些原先写作的“门外客”由此登堂入室,得到精神的满足。而这种喜悦和满足,反过来又成了作文的直接动力,促使学生更自觉地作文。

其实,情感和兴趣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相信一句话: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只要我们认清而不是回避学生作文水平的层次差异现状,重视之、关心之、帮助之,不仅让情感教育贯穿于作文教学全过程,而且积极采用多种方法去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 感悟——在感悟中萌芽

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积累了不少的语文材料,就一定能提高写作能力吗?未必,语文材料的积累如果是静态的罗列、堆积,那它对于作文能力也不会有太大的帮助。法国作家法朗士在《乐园之花》中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一本书是否呆板乏味,或是生趣盎然,感情是否热如火、冷如冰,是要靠读者自己的体验。”这里的“体验”就是感悟,而且法朗士认为阅读作品要用“心灵”去“感悟”.那什么是感悟、我认为“感”即感受,“悟”即领悟,感悟就是在感受中领悟,就是学生通过观察事物阅读材料,联系实际生活有所感触、领悟。怎样才算有所感悟?写作的根本在于情感,在于思想,引导学生感悟,就是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激发情感,用脑思考,产生认识。“感悟的大境界,要像林黛玉读<西厢记》,嘴角不禁生出缕缕的清香来”随着感悟的深化,学生从心灵深处迸发出来的情感、认识不断的堆积,“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这时,写作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抒怀的冲动,表达的欲望推动着学生的写作,不吐不快,水到渠成。

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的感悟?我主要从两方面下手一是悟文本,一是悟生活。

悟文本就是悟语言,就是学生在阅读,摘录过程中感受领悟作品的语言以及语言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即“在阅读中思考”。豁然开朗了,触动心扉了,震撼心灵了,引起共鸣了,高兴了,愤怒了,悲伤了,在阅读中产生的一切情绪体验,都是对文本的感悟。我要求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对自己所做的读书笔记进行反刍,反复去读、品、思,若有思维的火花产生,则要随时记录。即便是阅读新文本,也要边读边品味,边思考,随时记录灵感的形式不拘一格,可圈点,可勾画,可批注,可点评,也可写心得。一般来说,学生开始只能做一些圈点批注,因为他们的感悟还比较浅薄,还是零零碎碎的,老师这时不可急于求成,而要多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做更深层次的思考。由此渐进,学生思想在感悟中深刻,人格在感悟中升华,写作能力也就在感悟中自然萌发。

只悟文本是不够的,还得悟生活。“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宗旨的作文教学,自然也不能离开生活而空谈。悟生活就是体验生活,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观察、思索,从中获取鲜活的生活素材,形成自己作文的源头活水,让作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我指导学生记日记,写随笔,其实质就是要学生学会悟生活—用心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体验,然后用笔记录。我对日记、随笔的要求只有一条;说真话。至于内容和形式,一切随意,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

学生的点评、心得随笔等,我都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主要看他们做了多少,日记涉及到隐私愿意给我看我欢迎,不愿意给我看我不勉强。另外,学生每周交一次自由练笔本,我就常在上面读到学生对生活、对文本的感悟。读着学生的感悟,我就知道;无须我做写作理论的灌输,无须我做写作技巧的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已经在蓬蓬勃勃的萌发了。

三 创新——在创新中成长

我们的时代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蒸蒸而上,这是一个充满幻想和创造的时代。作文教学要适应时代要求,树立教学新理念,把培养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放在首位。何谓创新?创新,就是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创新,就是独立创造,推陈出新;创新,就是打破常规,另走新路;创新,就是破旧立新,创造特色。对作文来说,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在文章中创造出鲜活的新形象是创新,敢于质疑批判,拥有自己的独特价值观及独立的审美判断是创新,能运用发散思维,敢于突破思维定式大胆求异也是创新。

作文中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中发展写作能力,这是并行不悖而且是相得益彰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主要引导学生做到“三突破”——观念突破,题材突破,表达方式突破。

观念是一种意识动态,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从发展的观点看,社会不断进步,观念相应更新,这是符合认识发展规律的。我鼓励学生不要“尽信书”,不要“尽信师”,不要“尽信权威”,在作文中大胆提出新的观念或对传统的观念提出异议,此之谓“观念突破”。譬如学了《孔乙己》,就有学生写了《我看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小作者在文中挑战教材教参,指出;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不仅有封建科举制度的原因,更有孔乙己自身的原因。诸如此类的还有《当真“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吗?》《我对当前教育说不满》《早恋有害?》《对一句格言的异议》等等,这些文章旗帜鲜明的对传统观念提出了异议,推陈出新,蕴含着小作者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创造。

长期以来,学生的写作题材实际相当有限。看看我给他们的作文题目就知道了,什么“我的老师”“我的爸爸”“记一件有趣的事”“一件难忘的事”等等。从小学写到中学,甚至有的一年中要写二三回。写作的内容局限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狭窄的范围,呆板而少得可怜的题材,把那些枯燥乏味的生活反复书写,久而久之,学生提笔无话可说,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年级越高,作文越糟,有何兴趣可言?我提倡“题材突破”,就要最大限度的开拓学生写作的题材领域。我告诉学生,你感受最深的,最想说而且有话要说的,不管是哪方面,都可以写进作文。正是由于少了这样那样的要求,少了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写起作文反而得心应手,应对自如,作文也异彩纷呈,显示出一片蓬勃的生机。有坦露中学生青春心理的,如《我想交个男朋友》《第一次收到的“情书”》;有写中学生交友的,如《朋友是一杯茶》《友情悲歌》;有充分发挥想象的,如《“广寒宫”的打工者》,还有以鬼为题材的,如《零点尖叫》,从文章体裁看,有议论时弊的,有创作小说的,有抒情写景的等等、四 广泛阅读,获取写作信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代写作学研究也表明,读是写的基础,读可以促进写,读写关系密不可分。然而,当我们冷静的反思,作文教学走不出费时低效的泥潭时,却陡然发现读写结合早已变成了读写分家。一方面,学生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几乎不读课外书,另一方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又把整体的作品肢解的支离破碎,让学生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于是,学生写作时只能套用所谓的写作知识,做凑文字的游戏。没有读的积累,哪有写的升华?为了不让作文是件苦差事,不再搜肠刮肚地挤牙膏,必须强调读,以读为起点,以读为其写作铺垫基础。广泛阅读

除不健康的读物外,学生所读的文章不宜限定,凡是能抓到手的,都可以读,天文地理、文史、小说、散文等,甚至兵器、烹饪等,不求什么深刻的理解,只要有些印象,有些感悟。正是因为泛读,所以没有压力,没有功利,一目十行可以,随手翻翻也行,求的是大范围的涉猎,增加见识,于潜移默化中开阔思路,培养独特的视角,提升写作的功力。开设阅读课,有条件的学校,完全可以开设专门的阅读课,让阅览室成为语文课堂。教师则要积极推荐那些教人知识,悦人性情,给人美感的各类作品,让学生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真正使生活成为写作的内容。网上阅读

网络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了传统的阅读,电子读物、电子阅览室已悄然登场。这种阅读信息量大,查找迅速便于交流,不失为一种时尚的阅读方式,应当鼓励学生有效利用。

总之,素质教育下的作文教学,必须转变一些陈旧观念,摒弃程式化的训练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交流,自由表达,让学生养真性、动真情、说真话、写真文,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对教学有指导作用材料

《论素质教育下的作文教学方法》

富锦市兴隆岗中学

崔永

第四篇: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考虑这些问题是必须的,也是很实现的。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老师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但这些又都涉及到有关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技术性、技巧性的问题,而且体现了深层次的教学理念问题。

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换一种角度来思考教的问题。这就是要把教师职业这一角色,放在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大视野中来定位,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到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体地说,就是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通过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辨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

在素质教育观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历史教学的很多领域,诸如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估、教师培训等等,每一个领域都可能会制约教学实际的创新。

以探究问题为目的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然而,以往的历史教学往往是固定式的,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探究性问题,或只有肤浅的问题,要不然就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如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都要给学生机会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去深入探讨。

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历史学习不应该是促成思想固化的过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需要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辨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尤其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学生学习历史,像学习数学一样,也是思维的训练和强化,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所以,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话、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促动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发展。

以学生参与为形式

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以史料运用为条件

人们认识历史的前提是获取承载历史信息的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获取史料的过程也是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过程。在对历史信息进行处理时,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学习历史的本来意义,甚至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学历史感到厌倦。所以,要改变历史学习是对现成知识的记忆这种传统的模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使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得以统一,而不是分离。我们提倡把学习历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认识历史,这就要训练学生去掌握和理解历史的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过对史料的汇集、整理、辨析、推论,把史料作为证据,用以解决历史的问题。所以,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是离不开对史料的运用的,尤其是学生对史料的运用。

以周密设计为准备

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是随意的,甚至不是随机的,都要有事先的准备和安排,有具体的目标,有明确的设计思想,体现出一定的教学观念。方法的实施,是有步骤的,而且要有回旋的余地。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以认真的和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提倡最优化教学,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他认为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材难易程度、全班学生的程度、各种教学方法的效用和长短处、教师本人的特点和能力等,这些都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计划。

以教师引导为助动

以往的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唱主角戏的,好像教室这个舞台是为教师搭建的。现在我们倡导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但并不是说教师只是一名“场记”了,不再起重要作用。反之,教师的作用更为重要,他要像导演一样,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教师与学生的最基本的关系是教学上的朋友。朋友是有共同的爱好和志向的,是互相了解对方的,是互动的,是有交情的,朋友之间的交往是不能靠主观臆想的。所以,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对于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在教学实际中要注意避免以往传统模式下运用方法时的弊端,或是片面地强调某一种方法的效用,以为某一种方法是万能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用到哪里都会灵”;或是僵硬地照搬和套用某一种方法,而不去考虑学生、教材等具体情况;或是只注重方法运用时暂时的、表面的效果,而忽略学生的心理活动反应,等等。

总之,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我们特别强调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历史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力图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逐渐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一、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水平的提升

我从1998年至今一直从事初三历史教学,之所以能有一点点的经验,那是因为我对教材熟悉罢了,教学时间长了,自然就有一点体会和感受,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致于在课堂上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

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抓好学生的知识点的过关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功在平时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四、加强中招、新课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招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

初三的教学工作是直接面对中招考试。做为初三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因此,老师要多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招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五、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最后,我用荷兰著名的绘画大师梵高的名言作结:“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面这句话吧,实实在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 备课三步曲: 第一步,使自己懂; 第二步:使学生懂; 第三步:使学生学得容易、有趣。重要经验:(1)多上公开课,压力变动力,推动自己成功;(2)认真备课,常教常新。

 经验一:上课前,充分准备,课本、教案倒背如流;上课时不看教案。

 经验二: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之一,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如果不能选择和使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会导致事倍功半,效果差一)百年来学者、教师的探索何炳松:使过去能够“活现”。“活现”的方法,归纳起来(1)充分利用本地的各种历史遗迹等;(2)充分利用历史图画、图表等;(3)教师的生动讲述;(4)启发式的而非注入式的教学。

经验三:语言生动幽默,教态亲切,富有情感。

1、讲述法

历史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表述历史事实的一种教学方法。

历史教师首先是讲述历史的人,优秀的历史教师是优秀的历史讲述者

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历史现象的基本状况、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具体而比较完整的讲授。

 叙述的基本特征:

有头有尾;语言清晰;有起有伏

 注意点:

(1)紧扣教材内容;

(2)详略得当,不平铺直叙;

(3)富有情感。

 2讲解法

 对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种方法。

 一些历史概念、术语、资料等的解释。

3谈话法

 历史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话、问答的方法。

 谈话法,可以分:

 A、记忆性问题——哪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 B、理解性问题——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有什么进步?

 C、假想性问题——假使你是当时的人,你会怎样做?

 D、评价性问题——这个资料的价值何在?如何评价李鸿章?谈话法运用:  第一,提出的问题不能模棱两可。

 第二,侧重于对问题的探究。

 第三,提问要适量。

教学方法归纳。

 ……1)这些方法是最基本的、常见的方法。

(2)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 一不要单纯用某一种方法;二运用时要适时,恰到好处。有的方法,如角色扮演,还需要适量,不必要求达到专业表演水平,等等。

 具体运用什么方法,一看教材内容;二看学生特点。

    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方法举例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举例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老师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

一、以探究问题为目的

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

二、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话、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促动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发展。

三、以学生参与为形式

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1、阅读----创设情景与设疑导学法

阅读就是教师课前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2、精讲----观察释疑与启发引导的讲解法

精讲就是教师在讲授时,突出一个“精”字。即学生通览教材,经过一番思索后,教师“精讲”。其主要目的是要用精练的语言,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把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3、议论----激活学生思维的讨论法

在历史教学中,议论就是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尚未弄懂的问题的疑点提出来,师生一同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方法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疑点,引导学生思维,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启发,开启学生的思路,当堂讲清疑点。

四、以史料运用为条件

我们提倡把学习历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认识历史,这就要训练学生去掌握和理解历史的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过对史料的汇集、整理、辨析、推论,把史料作为证据,用以解决历史的问题。所以,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是离不开对史料的运用的,尤其是学生对史料的运用。

总之,使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下载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历史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初中历史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以人为本,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作为历史课教学,理所当然也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戏曲教学方法探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戏曲教学方法探究 要重视中小学戏曲音乐教学工作。努力探究,大胆尝试戏曲教学素质教育新方法。培养初中生戏曲学习兴趣,改变组织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

    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教学方法 摘要: 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历史这门课程严格来说是在初中的时候,初中历史是日后学生时代学好历史的重要基础,虽然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这门新鲜的课程会感到......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大全五篇]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互联网技术的大量普及,传统的初中历史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提高,本文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河南省周口地区沈丘县纸店一中 张艳荣 论文摘要:任何学科的教学都要讲究教学方法,初中历史教学更应该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历史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

    初中历史常规教学方法的认识

    名著导读《水浒》教学设计 : 1活动中学会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的喜悦,共同提高阅读水平。 2汲取小说的艺术营养,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认识到民族文化博......

    关于素质教育观念下探索历史教学方法的思考(一)

    关于素质教育观念下探索历史教学方法的思考(一) 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考虑这些问题是必须的,也是很实现的。特别是采用......

    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革新论文(大全5篇)

    【摘要】本文以文献法为主要科学研究方法,重点论述了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革新的方向举措,以及践行新课改的一些理念与方法。高校体育教学方法革新需要各级各类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