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旅游的限制性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

时间:2019-05-15 15:2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民旅游的限制性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民旅游的限制性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

第一篇:农民旅游的限制性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

摘要: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门旅游的农民消费者人数逐年增多,农民旅游已具备一定数量规模,但却没有形成经济规模,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关键词:农民旅游;旅行社;限制

据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对山西省农村住户外出旅游状况连续5年抽样调查表明:过去5年间,山西省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持续增长。在被调查的农户中,2005年出游率达38.33%,比2001年提高20.7个百分点,人均出游花费1260.71元,比2001年增长1.8倍,年均递增29%。中国国际旅行社接待的农民出境游的人次最高时曾占总出境游人次的10%。

农民旅游市场是我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13亿人口中农民就占了9亿,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旅游会为我国旅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农村将会成为我国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但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农村旅游者中,60%以上的人没到过旅游景点,70%以上的人未享受旅游娱乐,他们的出行多是探亲、赶集。统计表明,目前我国农民旅游的人均消费尚不足全国平均数的一半,尽管农民旅游已具备一定数量规模,但却没有形成经济规模。

一、农民旅游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1、农民自身的原因。第一,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影响了他们的消费热情。农村大部分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明显放慢,而农业生产资料却连连攀升,农民进城就业机会减少,导致农民支出增加,收入减少;第二,农民的负担重。农民是个弱质群体,合理的和不合理的经济负担都落到农民的头上,此外农民的预期支出如子女的教育费用、建房费、自身的养老费等压力也使农民的储蓄倾向提高,影响了消费市场的扩大;第三,农民消费观念落后。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农民个性实际上正处于一个从封闭保守到开放交流、从小心谨慎到大胆开创的转折状态。传统的节俭习惯使本来收入不高的农民积累意识远远超出消费意识。农民一方面平日非常节俭,舍不得花钱;另一方面逢年过节,人情往来,婚丧嫁娶,却不惜花费大量钱财。在农村消费中占比很大的是建房,农民往往倾其毕生的积蓄,甚至举债建房。有不少是为争面子相互“攀比”,盲目求高求大,拆了盖,盖了拆,这造成极大浪费,限制了农村购买力向其它消费品转移;农民休闲的意识、形式和内容上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沿袭着传统。休闲观念庸俗化,以为休闲只是看电视、串亲访友、吃喝玩乐、购物等,很多人甚至把“睡觉+搓麻将+看电视”当作了休闲的主体方式。那些出去旅游的农民多数还停留在“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初级旅游阶段,对现代旅游注重的“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服务并不看重。消费观念的落后也是限制农民旅游发展的重要原因;第四,农村旅游信息相对闭塞。相对而言,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较低,书报、杂志等的利用较少,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缺乏了解、接触外面世界的热情和冲动;第五,旅游目的的特殊性。我国农民旅游目的的特殊性也在制约着农民旅游市场的形成。目前我国农民外出旅游还是以探访亲友为主,其次是休闲度假,因此很多农民都喜欢组织亲朋好友自行出游,而不愿找旅行社。第六,时间的限制。对农村居民而言,虽然有农闲与农忙之分,但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区分并不明显,即使在农闲季节,仍有许多的活要干,如锄草、育肥、家养牲畜等,相当一部份农民还要出门打工以贴补家用。

2、市场的原因。首先,针对农民开发的旅游线路不多。现在的旅游产品都是针对都市消费群体设计的,原生态的深山老林、古城游览是热门,而农民出游喜欢热闹,到大城市开开眼界。其次,旅游价格与农民消费水平不相对应。相对于农民的收入水平而言,旅游价格偏高,尤其是近年来,各大旅游景点门票一路看涨,农民虽然实现增收,但总体经济水平仍低于城市居民,他们对价格比较敏感,这昂贵的旅游费用也使得许多想旅游的农村消费者望而却步;再次,一些景点和旅行社的做法伤害了农民的旅游积极性。部分旅游景点的宰客坑人现象,旅行社不能提供专业导游,或是根本不带进好的景点,只带他们到街上、广场、商场和景点的周围转转就完事的做法,大大降低了农民出门旅游的愉悦感;最后,销售网络的“城乡断链”现象影响着农民的出行。由于农民居住分散,而消费能力较弱,旅行社大都未在县乡两级广泛布设销售网络。农民想在家门口买张票就能登车出游实在没指望,而拖家带口到城里去找旅行社又实在太麻烦,可如果不跟旅行社走,景点门票又贵得吓人。旅游产业营销服务链的这种“城乡断链”现象,使那些初步富裕起来的农民很难享受到现代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便捷。

3、旅行社的原因。许多旅行社不愿带农民团。由于农民游客的消费水平不及都市游客,调查显示,300-400元的人均花费构成了当前农民国内旅游消费的主流,这种消费水平约为城里人旅游消费水平的三分之一。对旅行社而言,同样的运作模式,得到的回报却不同,付出多、利润薄,从而使得旅游社很少愿意顾及低端旅游市场。现在的旅行社一般只设到县城,乡镇一级根本没有。此外,农民旅游者的出游意识存在的问题也是旅行社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一件小事对于都市旅游者来说很容易获得沟通和理解,而对农民旅游者却不是件易事。对那些自发形成于乡野、贴近农民出游个性需求的“草根旅行社”,在现实中也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它们不具备合法经营地位,没办法同旅游景点争得优惠价;另一方面,面临随时被旅游管理部门查处、取缔的风险。

二、启动农村旅游市场的对策建议

1、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提高了,购买力增长,才能为旅游产品面向农民的销售提供可能。应此政府要采取措施为农民减负,让农民增收。

2、培育农民旅游的市场主体。要成立一些以农民为旅游服务对象的旅行社,主动降低行业门槛,以使广大农民能在不同的价格档次上,更多地参与分享现代旅游业的“福祉”。首先是要充分利用现有旅行社为农村旅游市场服务,鼓励旅行社开掘农村旅游市场。一方面,国家可以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使旅行社进入农村旅游市场成为可能。如对以农村旅游市场为主的旅行社可以进行适当的税费减免;另一方面,要进行大力

宣传,让旅行社明白开发农村旅游市场对旅行社将来的重要性。就目前来看,开发农村旅游也并不是无钱可赚。这是因为农民旅游一般多发生在旅游市场的淡季,刚好和城市市民旅游互补。无论旅游线路的安排,还是饭店、宾馆的接待能力,都会有所保障。这不但能满足农民出游的愿望,还能增加旅游收入,使旅游市场“淡季不淡”。另外,还要鼓励乡村成立旅行社。对现在已经存在的“草根旅行社”应以规范和强化管理为主。从目前的情况看,以农民旅游为主的低端旅游市场问题在近期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草根旅行社”无疑是目前较好的替代品。国家主管部门应重点做好引导和管理工作,促使其规范健康发展,以满足农民旅游的需求。

3、“量体裁衣”开发适合农民消费的旅游产品。

(1)在旅游内容方面,在农民旅游项目的设计上,要照顾到农民的经济状况和实际需求,结合农民爱热闹等特点,举办城市精品游,安排大众化的民俗表演,农科知识普及活动等等,将农村商贸洽谈、娱乐、趣味体育竞赛等融于一体。农民参加这种集市性的旅游活动,既放松了心身,结交朋友,又交流农耕经验,购置种子、化肥,甚至预订农耕机械,洽谈农作物贸易;还可以开发组织农民进城的科技游和高校游,在高校和学者专家零距离接触,使农民在满足旅游的同时,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将婚庆旅游、经商旅游、考察旅游、购物旅游、老年旅游等常见的城市旅游方式转型,加入农民喜欢的因素,剔除不好的因素;多为农民出游提供优质服务,如提前公示旅游线路、费用以及服务承诺,主动与村委联系,帮助农民组团,提供高素质的导游人员等。在旅游时间的安排上,农民家族一般较大,旅游时人员较多,加上牲畜的牵绊,且受经济状况所限,都使得农民偏好于近距离旅游,因此无需过多考虑住宿问题。另外,农民的闲暇时间和一般旅游者的闲暇时间也有很大的区别,农忙时节一般集中在夏秋,农闲集中在冬季,可以根据庄稼的生长周期来开创农民黄金周。如北方农民可以分别在冬季、夏季形成两个黄金周。根据传统节日可以设立春节、端午、中秋等黄金周。

(2)价格方面,农民更喜欢物美价廉的产品。因此,开发农民旅游产品要尽量做到减少产品附加值,不要太豪华的住宿、不要太奢侈的饭菜,门票的价格要降低,以保障农民旅游的可持续性。

(3)旅游网络建设方面,政府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应对农民游客提供优惠的交通工具,优惠的景点票价,优惠的住宿环境;同时应积极引导、培育乡村旅游中介组织,让富裕起来的农民充分享受现代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便捷。旅游信息需要宣传,由于农村地广人稀,城市化的旅游广告成本太高,而且也不见得有效,可在农村的图书流动站中向农民朋友介绍旅游知识。参加旅游的农民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这正好与到图书流动站看书的群体相符。此外也可利用农村的邮政、信用社作为宣传的载体。农民工同样也是得力的旅游宣传员,旅游企业对在城市中的农民工进行宣传要比去农村方便得多。

第二篇:农民旅游的限制性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农民旅游的限制性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摘要: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门 旅游 的农民消费者人数逐年增多,农民旅游已具备一定数量规模,但却没有形成 经济 规模,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关键词:农民旅游;旅行社;限制

据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对山西省 农村 住户外出旅游状况连续5年抽样调查表明:过去5年间,山西省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持续增长。在被调查的农户中,2005年出游率达38.33%,比2001年提高20.7个百分点,人均出游花费1260.71元,比2001年增长1.8倍,年均递增29%。中国 国际旅行社接待的农民出境游的人次最高时曾占总出境游人次的10%。

农民旅游市场是我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13亿人口中农民就占了9亿,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旅游会为我国旅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农村将会成为我国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但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农村旅游者中,60%以上的人没到过旅游景点,70%以上的人未享受旅游娱乐,他们的出行多是探亲、赶集。统计表明,目前 我国农民旅游的人均消费尚不足全国平均数的一半,尽管农民旅游已具备一定数量规模,但却没有形成经济规模。

一、农民旅游的限制性因素 分析

1、农民自身的原因。第一,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影响 了他们的消费热情。农村大部分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明显放慢,而农业生产资料却连连攀升,农民进城就业机会减少,导致农民支出增加,收入减少;第二,农民的负担重。农民是个弱质群体,合理的和不合理的经济负担都落到农民的头上,此外农民的预期支出如子女的 教育 费用、建房费、自身的养老费等压力也使农民的储蓄倾向提高,影响了消费市场的扩大;第三,农民消费观念落后。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 发展 水平还不高,农民个性实际上正处于一个从封闭保守到开放交流、从小心谨慎到大胆开创的转折状态。传统的节俭习惯使本来收入不高的农民积累意识远远超出消费意识。农民一方面平日非常节俭,舍不得花钱;另一方面逢年过节,人情往来,婚丧嫁娶,却不惜花费大量钱财。在农村消费中占比很大的是建房,农民往往倾其毕生的积蓄,甚至举债建房。有不少是为争面子相互“攀比”,盲目求高求大,拆了盖,盖了拆,这造成极大浪费,限制了农村购买力向其它消费品转移;农民休闲的意识、形式和 内容 上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沿袭着传统。休闲观念庸俗化,以为休闲只是看电视、串亲访友、吃喝玩乐、购物等,很多人甚至把“睡觉+搓麻将+看电视”当作了休闲的主体方式。那些出去旅游的农民多数还停留在“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初级旅游阶段,对 现代 旅游注重的“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服务并不看重。消费观念的落后也是限制农民旅游发展的重要原因;第四,农村旅游信息相对闭塞。相对而言,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较低,书报、杂志等的利用较少,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缺乏了解、接触外面世界的热情和冲动;第五,旅游目的的特殊性。我国农民旅游目的的特殊性也在制约着农民旅游市场的形成。目前我国农民外出旅游还是以探访亲友为主,其次是休闲度假,因此很多农民都喜欢组织亲朋好友自行出游,而不愿找旅行社。第六,时间的限制。对农村居民而言,虽然有农闲与农忙之分,但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区分并不明显,即使在农闲季节,仍有许多的活要干,如锄草、育肥、家养牲畜等,相当一部份农民还要出门打工以贴补家用。

2、市场的原因。首先,针对农民开发的旅游线路不多。现在的旅游产品都是针对都市消费群体设计的,原生态的深山老林、古城游览是热门,而农民出游喜欢热闹,到大城市开开眼界。其次,旅游价格与农民消费水平不相对应。相对于农民的收入水平而言,旅游价格偏高,尤其是近年来,各大旅游景点门票一路看涨,农民虽然实现增收,但总体经济水平仍低于城市居民,他们对价格比较敏感,这昂贵的旅游费用也使得许多想旅游的农村消费者望而却步;再次,一些景点和旅行社的做法伤害了农民的旅游积极性。部分旅游景点的宰客坑人现象,旅行社不能提供专业导游,或是根本不带进好的景点,只带他们到街上、广场、商场和景点的周围转转就完事的做法,大大降低了农民出门旅游的愉悦感;最后,销售 网络 的“城乡断链”现象影响着农民的出行。由于农民居住分散,而消费能力较弱,旅行社大都未在县乡两级广泛布设销售网络。农民想在家门口买张票就能登车出游实在没指望,而拖家带口到城里去找旅行社又实在太麻烦,可如果不跟旅行社走,景点门票又贵得吓人。旅游产业营销服务链的这种“城乡断链”现象,使那些初步富裕起来的农民很难享受到现代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便捷。

第三篇:影响干部队伍建设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影响干部队伍建设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党风、政风、民风建设,而且直接影响到当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和领导干部队伍的现状向全党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只有客观地分析影响干部队伍建设的各种因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才能将干部队伍建设好发挥好。

一、影响干部队伍建设的因素分析

近年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也还存在影响干部队伍建设的许多因素,主要表现在:

从选人的角度来分析,选人渠道不够宽广,是影响干部队伍素质的首要因素。目前,在干部的选拔上,虽然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进行,但是由于缺少配套的选拔措施,不能做到制度的完整性来保证选人的科学性。首先,选人的视野不宽,选人的范围不广,干部的人选虽然通过民主推荐来确定,但由于民主推荐的范围设置上,设置了地域、系统、单位、级别等框框条条的限定,使民主推荐的范围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其次,在干部人选的确定上,习惯性局限于“熟悉”的干部,不熟悉的干部很难进入“伯乐”的视野,由于选人视野不宽,加之忽视了不同县域的特殊性以及对干部能力素质要求的多样性,忽视了干部的个体差异性,把干部当成“通才”和“全才”来使用;再次,竞争性选拔没有形成常太化,干部的任用,从上往下派的多,从下推荐往上提的少,组织推荐考察任用的多,公开竞争选拔的少,许多在基层“默默无闻”的干部因没有公开竞争的台平,而未能进入组织选拔视野。选人的渠道不宽,显然很难选拔到更为优秀的人选,因“先天”不足而影响了整个干部队伍的素质。从培养的角度来分析,培训措施不够有力,是影响干部能力建设的最要因素。时代在突飞猛进,形势在不变化,对干部的能力要求越来越全面,既要增强执政能力,又要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既要提高驾驭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又要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既要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又要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仅靠上任前蓄备的潜力是不够的,必须通过不断的培训、不断的历练、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新的经验来实现。但是,目前在干部培训上,缺乏切实有效的措施,存在着培训培训形式单

一、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效果不佳;在干部的能力提高上,缺乏约束机制和考核机制,导致干部自身学习主动性不够,而存在“学风淡,玩风浓”的现象,虽然参加了各类党校学习、专题培训、但缺乏学习新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主动性,虽然外出考察不少,但多为走马观花,缺乏深入思考、吸引经验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能力的提高。

从激励的角度来分析,激制机制不够灵活,是影响干部干事创业的外在因素。目前,在激励干部干事创业上虽然建立了一些一些制度,但在执行没有到位,建立了一些机制,但不够灵活,有些机制尚未建立,激励效果不够理想。一是虽然建立了干部任期制,但未能严格执行,存在部分干部变动频繁或未到期就变动的情况,不利于干部安心干事创业;二是没有建立健全一套考核标准量化、考核方法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不利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干部职级待遇、经济待遇、精神激励、保障制度等配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还不健全,未能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从监督角度分析,监督措施不够有力,是影响干部廉洁自律建设的关健因素。在党风廉政建设上,虽然建立了各种廉政和监督制度,纪检监察部门也在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但对干部人、财、物的监督缺乏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监督措施落实也不到位,再加上复杂的人际关系,监督措施就显得更加弱化了。监督措施不力,让一些私欲膨胀、自律意识能的干部,投机钻营,铤而走险,玩弄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最终滑向腐化坠落的深渊。

从考核角度分析,考核评价不够准确,是影响干部队伍建设退出机制的根本因素。一方面,考核指标设置不够量化,现行的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主要是“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考核评价指标内容涵盖面虽比较全,但指标过于综合笼统,考核评价指标不够量化,定性评价的多,定量评价的少,操作性不强,按这一指标进行考核,很难真实地评价干部;另一方面,考核方法也不够完善,日常考核较少,除了干部的提拔使用考察外,干部考核通常是年底一次性的考核,且考核缺少“纵向”与“横向”的考核分析,考核流于形式,没有实行严格量化考核,也没有严格的考核标准。由于对干部考核不够量化、不够科学、不够准确,很难作出真实的评价,考核结果很难使用在干部退出机制上,不利于干部队伍建设。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健全选拔机制,拓宽选人渠道。一是要解放思想,打破地域、系统、单位、级别的框框条条界限,把视野放得更宽,范围定得更大,选拔对象扩得更广,选择余地留得更阔,选出的干部质量就会更高,特别要注意从整体工作比较突出的地方选人,从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选人,从创造出突出政绩的艰苦环境中选人,积极探索干部差额提名、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上会的选任办法,拓宽用人视野;二是要大胆采用竞争性选拔,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要按照“人岗相适”的要求,大力推行公推直选、“两考一推”、公开招考等方式,搭建竞争平台,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干部参与竞争,展示才干,以此拓宽选人渠道,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三是要建立健全超前育人机制,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后备人选,分层次分阶段制定培养计划,保证多层次更新递进,滚动发展,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上下衔接的干部后备干部队伍。

强化培训效果,促进能力提升。一方面,要积极拓展培训方式,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努力提高培训效果,要针对干部平时忙于各种事务,很少能够深入学习各种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实际,要通过脱产学习,使他们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学习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知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要围绕发展的中心任务,进行专题培训,有利于干部对中心工作更深入的研究,更全面的掌握,更有力的推进;要根据干部个人的能力缺陷,有针对性选派到到上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或者是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较多的地区挂职锻炼,使干部能够领会上级机关的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和能力提升考核机制,激励干部主动学习、主动实践、主动提高。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干事创业。一是针对部分干部变动频繁,不利于保持队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要严格执行干部职务任期制,严格控制干部任期内的职务变动要层层进行把关,以此确保干部安心干事创业;二是要建立绩效奖励机制,对干部在同一职位上任职较长的,经综合考核,实绩突出,要有职务或工资上的激励措施,以此激励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不断探索完善干部职级待遇、经济待遇、精神激励、保障制度等配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尽可能地帮助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干事创业;四是要采取适当措施激励干部干事创业,要及时总结、宣传优秀干部的先进事迹,增强干部的使命感、荣誉感,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风尚,营造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落实监督措施,确保清正廉洁。以加强对干部人、财、物监督为点,认真落实四项监督措施:一是要建立干部用人行为检查制度和离任检查制度,研究制定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干部用人行为的办法,落实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的干部监督工作协调机制,加大选人用人的监督,坚决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二是进一步完善并认真落实干部述职述廉和重要工作、重要情况、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开展干部群众公信度调查,健全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领导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制度;三是实行组织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四是要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坚持交流任职和回避任职制度,扩大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交流范围,扩大州市之间干部的异地交流力度,确保清正廉洁。科学考核评价,完善退出机制。准确考核评价干部是准备使用干部的基础,也是完善干部退出机制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科学考核,准确评价。一是要突出重点,制定量化的考核指标。“德”重点考核政治态度和思想品质,“能”重点考核工作思路、组织协调、依法办事和心理素质,“勤”重点考核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绩”重点考核履行职责成效、解决复杂问题和基础建设等,“廉”重点考核廉洁自律等,将“德、能、勤、绩、廉”的考核指标进行细化,实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进行排名比较,作为调整干部的主要依据。二是要坚持五个结合,完善考核方法。即:坚持干部测评与群众评议相结合,不仅要在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测评,还要听取群众的呼声和意见,了解干部在群众中的口碑;坚持述职汇报与实绩考核相结合,既要听取干部的述职汇报,更要实地考察他们在任职期间的工作实效;坚持“显绩”考核与“潜绩”考核相结合,既要考核明显的发展成果,又要考核潜在的发展效应;坚持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相结合,要充分考虑到各县的自然条件、工作基础、资源优越等情况,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区别对待,使考核更全面、更科学、更准确;坚持实绩考核与成本考核相结合,对政绩的评价要引入成本分析,不仅要看取得的政绩,还要看为此付出的投入和代价,把发展的成本高低作为判断和衡量政绩的标准之一,促进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三是充分远用考核结果,着力构建组织考核、领导评价、群众评判、舆论监督相结合的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认定机制,采取降免、改任非领导职务、离岗学习、提前退休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不称职、不胜任干部的调整力度,以此完善干部“能下”的正常退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第四篇:影响干部队伍建设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影响干部队伍建设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影响干部队伍建设的因素分析

从选人的角度来分析,选人渠道不够宽广,是影响干部队伍素质的首要因素

目前,在干部的选拔上,虽然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进行,但是由于缺少配套的选拔措施,不能做到制度的完整性来保证选人的科学性。首先,选人的视野不宽,选人的范围不广,干部的人选虽然通过民主推荐来确定,但由于民主推荐的范围设置上,设置了地域、系统、单位、级别等框框条条的限定,使民主推荐的范围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其次,在干部人选的确定上,习惯性局限于“熟悉”的干部,不熟悉的干部很难进入“伯乐”的视野,由于选人视野不宽,加之忽视了不同区域的特殊性以及对干部能力素质要求的多样性,忽视了干部的个体差异性,把干部当成“通才”和“全才”来使用;再次,竞争性选拔没有形成常太化,干部的任用,从上往下派的多,从下推荐往上提的少,组织推荐考察任用的多,公开竞争选拔的少,许多在基层“默默无闻”的干部因没有公开竞争的台平,而未能进入组织选拔视野。选人的渠道不宽,显然很难选拔到更为优秀的人选,因“先天”不足而影响了整个干部队伍的素质。

从培养的角度来分析,培训措施不够有力,是影响干部能力建设的最要因素。

时代在突飞猛进,形势在不变化,对干部的能力要求越来越全面,既要增强执政能力,又要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既要提高驾驭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又要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既要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又要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仅靠上任前蓄备的潜力是不够的,必须通过不断的培训、不断的历练、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新的经验来实现。但是,目前在干部培训上,缺乏切实有效的措施,存在着培训培训形式单

一、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效果不佳;在干部的能力提高上,缺乏约束机制和考核机制,导致干部自身学习主动性不够,而存在“学风淡,玩风浓”的现象,虽然参加了各类党校学习、专题培训、但缺乏学习新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主动性,虽然外出考察不少,但多为走马观花,缺乏深入思考、吸引经验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能力的提高。

从激励的角度来分析,激制机制不够灵活,是影响干部干事创业的外在因素。

目前,在激励干部干事创业上虽然建立了一些一些制度,但在执行没有到位,建立了一些机制,但不够灵活,有些机制尚未建立,激励效果不够理想。一是虽然建立了干部任期制,但未能严格执行,存在部分干部变动频繁或未到期就变动的情况,不利于干部安心干事创业;二是没有建立健全一套考核标准量化、考核方法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不利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干部职级待遇、经济待遇、精神激励、保障制度等配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还不健全,未能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从监督角度分析,监督措施不够有力,是影响干部廉洁自律建设的关健因素。在党风廉政建设上,虽然建立了各种廉政和监督制度,纪检监察部门也在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但对干部人、财、物的监督缺乏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监督措施落实也不到位,再加上复杂的人际关系,监督措施就显得更加弱化了。监督措施不力,让一些私欲膨胀、自律意识能的干部,投机钻营,铤而走险,玩弄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最终滑向腐化坠落的深渊。

从考核角度分析,考核评价不够准确,是影响干部队伍建设退出机制的根本因素。

一方面,考核指标设置不够量化,现行的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主要是“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考核评价指标内容涵盖面虽比较全,但指标过于综合笼统,考核评价指标不够量化,定性评价的多,定量评价的少,操作性不强,按这一指标进行考核,很难真实地评价干部;另一方面,考核方法也不够完善,日常考核较少,除了干部的提拔使用考察外,干部考核通常是年底一次性的考核,且考核缺少“纵向”与“横向”的考核分析,考核流于形式,没有实行严格量化考核,也没有严格的考核标准。由于对干部考核不够量化、不够科学、不够准确,很难作出真实的评价,考核结果很难使用在干部退出机制上,不利于干部队伍建设。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健全选拔机制,拓宽选人渠道。完善党政机关从基层遴选干部的机制

实践长才干,一线是干部成长的摇篮。创新选任用人机制,必须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基层,形成来自基层的党政干部选拔培养链。一是要解放思想,打破地域、系统、单位、级别的框框条条界限,把视野放得更宽,范围定得更大,选拔对象扩得更广,选择余地留得更阔,选出的干部质量就会更高,特别要注意从整体工作比较突出的地方选人,积极探索干部差额提名、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上会的选任办法,拓宽用人视野;二是要大胆采用竞争性选拔,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要按照“人岗相适”的要求,大力推行公推直选、“两考一推”、公开招考等方式,搭建竞争平台,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干部参与竞争,展示才干,以此拓宽选人渠道,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三是要建立健全超前育人机制,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后备人选,分层次分阶段制定培养计划,保证多层次更新递进,滚动发展,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上下衔接的干部后备干部队伍。

强化培训效果,促进能力提升。

一方面,要积极拓展培训方式,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努力提高培训效果,要针对干部平时忙于各种事务,很少能够深入学习各种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实际,要通过脱产学习,使他们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学习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知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要围绕发展的中心任务,进行专题培训,有利于干部对中心工作更深入的研究,更全面的掌握,更有力的推进;要根据干部个人的能力缺陷,有针对性选派到到上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或者是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较多的地区挂职锻炼,使干部能够领会上级机关的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和能力提升考核机制,激励干部主动学习、主动实践、主动提高。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干事创业。

一是针对部分干部变动频繁,不利于保持队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要严格执行干部职务任期制,严格控制干部任期内的职务变动要层层进行把关,以此确保干部安心干事创业;二是要建立绩效奖励机制,对干部在同一职位上任职较长的,经综合考核,实绩突出,要有职务或工资上的激励措施,以此激励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不断探索完善干部职级待遇、经济待遇、精神激励、保障制度等配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尽可能地帮助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干事创业;四是要采取适当措施激励干部干事创业,要及时总结、宣传优秀干部的先进事迹,增强干部的使命感、荣誉感,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风尚,营造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落实监督措施,确保清正廉洁。

以加强对干部人、财、物监督为点,认真落实四项监督措施:一是要建立干部用人行为检查制度和离任检查制度,研究制定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干部用人行为的办法,落实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的干部监督工作协调机制,加大选人用人的监督,坚决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二是进一步完善并认真落实干部述职述廉和重要工作、重要情况、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开展干部群众公信度调查,健全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领导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制度;三是实行组织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四是要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坚持交流任职和回避任职制度,扩大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交流范围,扩大州市之间干部的异地交流力度,确保清正廉洁。

科学考核评价,完善退出机制。

准确考核评价干部是准备使用干部的基础,也是完善干部退出机制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科学考核,准确评价。一是要突出重点,制定量化的考核指标。“德”重点考核政治态度和思想品质,“能”重点考核工作思路、组织协调、依法办事和心理素质,“勤”重点考核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绩”重点考核履行职责成效、解决复杂问题和基础建设等,“廉”重点考核廉洁自律等,将“德、能、勤、绩、廉”的考核指标进行细化,实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进行排名比较,作为调整干部的主要依据。二是要坚持五个结合,完善考核方法。即:坚持干部测评与群众评议相结合,不仅要在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测评,还要听取群众的呼声和意见,了解干部在群众中的口碑;坚持述职汇报与实绩考核相结合,既要听取干部的述职汇报,更要实地考察他们在任职期间的工作实效;坚持“显绩”考核与“潜绩”考核相结合,既要考核明显的发展成果,又要考核潜在的发展效应;坚持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相结合,要充分考虑到各县的自然条件、工作基础、资源优越等情况,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区别对待,使考核更全面、更科学、更准确;坚持实绩考核与成本考核相结合,对政绩的评价要引入成本分析,不仅要看取得的政绩,还要看为此付出的投入和代价,把发展的成本高低作为判断和衡量政绩的标准之一,促进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三是充分远用考核结果,着力构建组织考核、领导评价、群众评判、舆论监督相结合的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认定机制,采取降免、改任非领导职务、离岗学习、提前退休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不称职、不胜任干部的调整力度,以此完善干部“能下”的正常退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进一步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进一步探索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方式

干部公选实行统一发布公告、统一规范程序、统一组织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发布结果。二是规范竞争上岗。要根据不同机关和岗位特性,探索符合工作需要和干部选拔要求的竞争方式,不能单靠考试取人、不能单凭演讲取人、不能单以票数取人,要根据知情度、关联度和责任度,合理确定不同投票人所投票的权重。三是完善差额选拔方式。差额选拔有利于比较、鉴别,实现好中选优,也有利于发扬民主。应实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着重对差额办法和差额比例进行规范。

第五篇: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对策

农民收入增加的问题事关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的大局,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致力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江宁区农村的实际,就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对策谈一点浅见。

一、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我国农村农民纯收入年递增速度从1996年的9%下降至2000年的2.1%,下降了6.9个百分点,农民收入连续4年下降,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出现过的现象,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2.8∶1,接近1949年的2.84∶1的历史最高水平。江宁区也同全国一样,有不同程度下滑。根据目前该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政策因素、市场因素、自身因素等。

1.政策因素。一是农民土地承包制度与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土地所有权不能得到合理流动和转让,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一些地方出现了有田无人种(抛荒)和有人无田种的怪现象。个别政府部门和单位打着“示范”旗号,转租农民承包田,变“示范园区”为部门和单位增收的“小金库”。另外,还有的以发展为名侵占农民土地使用权,如某某专业种(养)植园地等,农民被迫低价出让土地使用权。二是对农业的投入不足。从全国来看,1991年~1995年国家财政支出中,农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0.6%、10.01%、9.49%、9.2%、8.4%,1997年降到8.3%,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与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七五”期间为5.3%,而“八五”期间降到3%。此外加上金融部门受到金融体制的限制,对农村、农业贷款投放相当不足,从而导致了优良品种和先进科学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农业机械陈旧落后,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冲击,局部地区又回到了“刀耕火种”时代。三是农民负担过重。其一是维持基层政府运转的费用。有统计资料表明,县乡两级财政供养人员占全国供养人员的71%,而财政收入只有全国的21%,七站八所,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因官设位,政府财政负担沉重。在这次机构精简中,江宁区乡镇由原来23个减为17个,行政村由343个减为248个,精简各级干部1000人,为此每年可减少农民负担3000万元。其二是承担义务教育的费用。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总人数中70%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虽由中央、省、市、县、乡镇几级共同承担,但乡镇承担高达78%之多,而最终农民承担达80%左右。其三是各种乱收费现象屡禁不绝。农民除应缴农业税等外,基层政府和各部门乱开口子,巧立名目现象时有发生,给农民增加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激发了不少社会矛盾,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2.市场因素。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业发展将面临着重大考验。如何面对市场,应对国际农产品出口竞争的挑战,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从客观上讲,市场激烈的竞争和复杂多变给农民带来很大的震荡,国内市场空间有限。目前我国城乡人口占比是3∶7,而农产品是7个人生产,3个人消费,卖方市场自然转向买方市场。“卖难”现象尤为突出,依靠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潜力极其有限。而我国长期以来在农产品生产上注重的是数量上的扩张,而忽视质量上的提档.使其缺乏国际竞争力,出口数额有限。从主观上讲,在生产和经营上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小农”思想,严重缺乏市场意识,单兵作战,而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方式难以抵御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冲击。

3.自身因素。江宁区是一个农业大区,由于历史原因,城乡差别比较明显,农村发展较为滞后,因而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一是农民素质较低。目前江宁区现有农村劳动力33.6万人,其中大中专生占1.8%,高中生占9.3%,初中以下占89.9%,由于文化素质低,导致综合素质上不去,接受新事物慢,运用现代科技能力差,致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力弱。就业门路窄、致富机会少,造成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的浪费,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二是人多地少,农业资源匮乏。目前江宁区人均拥有耕地0.8亩,林地2.85亩,水田0.48亩。撤县设区后,东山镇将纳入南京市主城区,大面积的开放开发、人口不断增加、基建规模不断扩大已成定局,而原先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农业资源下降和农业生产规模上升的矛盾日趋激烈,这都将给

农民增收带来阻力。

二、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在全国实现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实现农村小康的关键在增加农民收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地方党委和政府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应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新对策、新措施。

1.更新观念,增强市场、服务、科技意识。具体应做到提高三种意识:一是提高市场意识。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卖难”现象时有发生,它已成为影响农民增收的一道屏障。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适时调整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品种、规模,既要立足于当前效益又兼顾长远利益,既要满足市场需求又要依据自身实力;其次是抓好流通,以江宁市场为依托,辐射南京和周边城市,以水、陆、空便利交通为桥梁,以特色农产品为龙头(如横溪西瓜、土桥大米、禄口獭兔等),在大、中城市设立营销点,使农产品的外调、外运、外销灵活运转,自然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储运——销售——信息反馈的良性循环机制,围绕市场、重视市场、研究市场、开拓市场,最终达到建一方市场、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新理念。二是提高服务意识。基层政府当务之急就是转变职能与角色,充分发挥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优势,搭好舞台,让农户上台唱主角,政府做好服务甘当“配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江宁区横溪镇为促进本地区农产品升级,不惜一切代价花巨资每年为瓜农举办一次 “西瓜节”,使“横溪西瓜”不仅在全省乃至华东地区闻名遐迩,成为带动横溪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就此一项就使瓜农人均增收350元。三是提高科技意识。首先必须加大科学技术宣传推广力度,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送知识、送科技、送信息下乡,使优、特、新品种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被广大农户所接受、信任和应用推广。委派责任心强、业务精的科技骨干、专家、学者深入到农户、田头、场棚,为农户排忧解难,结合实际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渔则渔,不搞行政命令或形象工程。其次是农民自身应不断增强科技意识,加大对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投入,提高自身档次和科学文化综合素质,依靠科学技术发家致富。

2.夯实基础,采取多投、少取、调整的方法。“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实现强民富民关键在于夯实农业基础,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一是多投,从多方面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快农业的发展。必须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继续抓好大中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大对农村的电、路、沟、渠、坝、库、闸和农业机械等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在努力增加对农业补贴数额的同时,切实改进补贴方法,逐步建立农民收入直接补贴制度,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逐步完善金融体制,加大对农业的放贷尤其是放宽对农户的中短期小额贷款的政策,简便手续,建立信用等级评估体系,大力支持农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切实为农户服务。

二是少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抓好农村税费改革,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比如近几年对电力农网进行的全面改造,重新调整线路,更新设备,减少自然损耗,严厉打击偷电行为,统一电脑计费,杜绝了关系电、人情电,为农业每年减少电费支出达50%以上。坚持按中央“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即:取消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行政事业性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和农业脱产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办法的内容,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等,探索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真正使农民通过减负促增收。

三是调整。为了顺应市场的需求和加入WTO后的需要,紧紧围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这个中心环节,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民自主调整种植、养殖结构,使油粮经济二元结构向多元结构转移,大力发展畜牧业、水产业、蔬菜业、林果业等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创品牌、创名牌。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切实解决农村过剩劳动力问题。目前江宁区农村

劳动力33.6万人,占全区人口总量的42%,农村劳动力过剩这个客观事实严重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加快城市化进程,特别是把握好江宁撤县设区的机遇,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流通、加工服务等领域,向二、三产业要收入,拓宽增收空间。解决土地使用权的矛盾,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采取经营权有偿转让、切块置换、股田制等形式,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让农民真正享有国民待遇,取缔一些带有歧视性的限制,如消除农民工进城就业、就医、子女入学、户籍门槛过高等障碍。

下载农民旅游的限制性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民旅游的限制性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009186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优秀范文5篇)

    第186期中共庄浪县委办公室2010年9月30日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近年来,随着农业相关税费取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保措施的推广,农村义务教育费用的取消,粮食......

    农民增收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

    农民增收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 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

    当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当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对策, 农民, 因素相关词条:对策, 农民, 因素我也想创建词条赚积分 当前,作为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三农“问题已经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在“......

    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四大因素及对策

    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四大因素及对策 程龙 据中国质量万里行网站等媒体报道:武荆高速拖欠农民工工资约2亿元,导致农民工元月20日(离除夕仅两天)围堵武荆高速钟祥出口及钟祥市人民政......

    城乡一体化农民市民化制约因素环节对策建议论文(大全5篇)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 【摘要】 农民市民化是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趋势。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相关因素及对策论文

    摘要: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主要目的是为了合理提高施工效率,使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得到很好的保障。完善的制度能使建筑工程管理以及质量控制变得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同......

    中国餐饮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分析[推荐五篇]

    中国餐饮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中国餐饮行业经历了30多年黄金时代发展,已经成为经济中一支举足轻重的生力军,在未来,餐饮行业仍将以高速的方式继续发展下去,在众多机遇面前,......

    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及对策建议(定稿)

    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及对策建议 中国社科院青年中心课题组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入了农产品供给从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发展新阶段。农民收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