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读后感
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读后感
(一)幸福其实很简单
熊燕
幸福是什么?也许常常会有人问到这么一个问题,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都会因人而异、因境而变。幸福在家,是父母嘴里的唠叨;幸福在外,是困难之时朋友的出手相助;幸福在单位,是领导认可的眼神与微笑…幸福就在身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是表现的感觉与形式不同。
翻看市政公用报,发现董事长推荐的一本好书《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便买来阅读,里面寓意深刻的词语与朴实无华的语句让我对其才生共鸣,每页都详细介绍说明什么是幸福企业,如何成为最好的企业。在当今繁华都市、灯红酒绿、如火如荼的市场竞争激烈下,让企业家们倍感压力。最近几年,各大媒体新闻报纸都报道过,某企业倒闭、某企业老板跳楼,某员工集体罢工等等类似事件屡见不鲜、司空见惯。顿时让人觉得毛骨悚然,心生疑惑,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怎么就一点安全感与幸福感都没有了呢?让我们如何应对一个这样危机重重的社会?
这本书里面主要的观点是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对,说的很对,怎么才能变成幸福的企业?个人认为,只有幸福的员工才能造就幸福的企业,后才能变成最好的企业。如今新商业时代,幸福力才是企业核心的竞争力,也必将成为企业竞争的主流。员工幸福如何有,从何来?简单说是物质加精神。一个企业拥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人性化的思想管理,让人信服的企业宗旨理念,良好物质工资待遇,让员工觉得可靠,就能感觉到幸福,感觉到大家庭的幸福,便能全心全意、同甘共苦、“誓死效终”于这样的企业,为这样的企业添砖加瓦、献计献策。
回过头来说说自己,问问自己,幸福么?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回家便能听到咿呀学语的宝宝喊妈妈,饭桌上能吃到可口美味的菜肴,总能听到虚寒问暖的问候,经常得到领导的认可与夸奖,这些都是简单而又幸福的体现。我很知足,知足者常乐,所以我很幸福。在单位我是一名幸福的员工,怎么说呢?因为有了一个幸福的团队,才会有幸福的大“家”.我是南水的一名员工,更是长堎营业处的一份子,我们营业处始终都提倡着一个口号---“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全处上上下下一百来号人,开心的工作,和谐的相处、融洽的氛围等等因素造就幸福的指数飚升,功不可没的便是有个“开诚布公”、“推心置腹”、“设身处地”的管理者。工作上,他是领导,给予我们最大的的帮助与建议、认可与激励;生活上,他是大哥,主动与我们沟通交流,从不摆领导架子,与我们欢生笑语,打成一片。在他眼里,他的员工就是他的朋友,朋友没有做好,就是他没有做好。无论何时何地,他激励着每一位员工,有奖有罚,做到公私分明,让每位员工心悦诚服。他曾说过,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每位员工享受到营业处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关怀。这就是幸福,我们这些平凡的员工肝脑涂地、心甘情愿一辈子跟随着这样的领导,相处在这样的幸福大家庭。
我是幸福的员工,因为我处在幸福的企业;我是幸福的女人,因为我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我是幸福的炎黄子孙,因为我是生在不再有战乱纷争的和平年代。幸福其实很简单,心情美丽,则心顺,幸福便在不远处。
《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读后感
(二)初拿到《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一书,醒目的四个大字--“幸福企业”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和一连串的思考,我带着疑问一鼓作气读完了此书。
通过读《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我了解了作为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和胸襟,学到了经营好一个企业的科学理念,领略了优秀企业核心人物的远见卓识,明白了建设幸福企业的必要性和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并为他总结的创建幸福企业的一些新颖的经营方法深深折服。用一句古语形容我看完这本书的心情,真是“得之我幸”.在这本书中,最打动我的是卢俊卿先生对“幸福企业”概念的诠释。
卢俊卿先生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指出幸福企业就是能够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幸福需要的企业,实现途径是:快乐工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受人尊敬、健康长寿,这一观点为企业指名了未来建设的目标。
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先生还提出,企业无人则止,一个幸福的企业要倡导以人为本,以员工的需要为努力方向,积极塑造企业幸福文化魅力,使之成为企业跻身世界之林的法宝。这些观念犹如一阵清风,吹散了困扰企业发展的阴霾,为困境中的企业带来了福祉。其实,这些方法听起来简单容易,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远比想象中难,不然社会上也不会出现“三鹿毒奶粉”、“双汇瘦肉精”等一系列危害社会、**人心、让国人蒙耻的丑闻。
那么,员工追求的幸福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呢?
卢俊卿先生在书中非常简练精确,恰如其分地对幸福作了解释,他提出了“幸福三层次”理论,即“幸福=生活保障+时间自由+做喜欢的事情”.试问置身于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如飞蛾扑火般锲而不舍的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所带来的空虚的幸福,殊不知早已走失了自己的心灵,偏离了幸福的正确轨道。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够摆脱现实的种种阻碍和束缚,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去?
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先生的观点将我们从偏离的幸福轨道上,拉回了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上。对幸福的解释并没有止于此,卢俊卿进一步指出,“健康是幸福之本,快乐是幸福之源”及“快乐的五个表现:利益得到充分获取,生活得到充分保障,意愿得到充分表达,人格得到充分尊重,价值得到充分实现。”让看似虚无缥缈的幸福变得触手可及,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得以实现。
书中随处可见卢俊卿卢先生对幸福诠高度概括的经典语句,他的每一句话耐人寻味。阅读过程中,我不经意间记了满满数十页的读书笔记。其中“爱别人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不仅意味着我有存在的价值,而且我还通过赠予和付出实现和提升了自我价值,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幸福。”卢先生这句话说明了,付出比接受更能体味幸福,我对此深有体味。在校期间,我加入学校的社团,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社团的一些图挂虚名整天抱怨的干事反而没有那些热心的“爱凑热闹”的普通会员更能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这一点与卢先生所说的发红包的人比收红包的人要幸福相得益彰。
在说完员工追求的幸福后,华商协会主席主席卢俊卿高屋建瓴地指出,一个幸福的企业不仅要为员工创造幸福,还要为社会创造福祉。企业应承担起服务社会的责任,这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表现,也是这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卢俊卿先生在书中所展现的企业家应有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深深地激励了我,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为自己的国家、为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尽自己的职责。
读完此书,我觉得卢俊卿先生教会我们的不只是经营幸福企业之道,更间接地向我们传授了做人的智慧和生活的乐趣。书中提出的建设幸福企业的五项修炼:快乐工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受人尊敬、健康长寿,这20字是对建设幸福企业的一个指导,仔细思之,这个作为我们生活的真谛又何尝不可呢?面对现实中的种种诱惑,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坚决远离法律的红线,()认真踏实地朝自己的生活理想迈进,享受生活的乐趣,把自己的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共同理想相结合,做一个幸福的人。人总会本能的追寻自己的最大利益,但是有时候吃亏反而是福,“吃亏是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风度,更是一种坦然,一种达观,一种超越”,卢俊卿先生的这句话带给我很深的触动和思考。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身为一名还未正式踏入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从这本书里还看到了企业家对人才选拔的要求。书中卢俊卿先生提出的帅才、将才、精明人才、高明人才、英明人才的区别及他们所应具备的素质,对我将来的工作定位及努力的方向提供了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正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所说:“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来的知识、我们的应变能力、我们的决断力,都将在这样一个舞台上得到展示。除了工作,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高的自我表达机会,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以及一种活着的理由,工作质量往往决定生活的质量。”在步入社会时,具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并且热爱你的工作,提升你的工作素养,获得好的发展空间至关重要。我要从现在开始,努力经营自己,争取成为一个对企业和社会不可或缺的人才。
书中还穿插着卢俊卿卢先生自己创作的诗歌,这些诗歌大都通俗易懂、语言朴实、感情充沛,充分体现了卢先生卢俊卿先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通过这些诗歌,我看到了一个企业家对自己工作的探索与思考,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对社会的关心与责任,对他人的分享与帮助。
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读后感
(三)企业界的理念革命与经营圣经
绪文
每个企业家都希望做好自己的企业,但什么叫“好企业”,什么又是“最好的企业”,恐怕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企业家有不同的理解。抛开这些概念不说,在企业家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比如可能经常有一些自己特意培养的骨干人才提出辞职;普通员工经常对企业的环境、待遇等等提出抱怨;由于不懂法或故意游走于灰色地带带来的法律危机,如此等等。而这些压力,反过来也使得管理者们焦头烂额,身心俱疲,于是企业破产者有之,企业家英年早逝者有之……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那么多企业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而且是在不断重复此类的问题?什么样的企业才能将优秀的人才吸引进来?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员工真心实意地爱自己的企业?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者保持活力,立于不败?
在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天九儒商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卢俊卿先生最近出版的新书《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中,我们也许能够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找到将自己的企业建成“最好企业”的钥匙。在这本书中,作者明确提出了其全新的“建设幸福企业”理论,明确指出:幸福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将你的企业建成“幸福企业”,才能立于不败。
什么是“幸福企业”?为什么要建立“幸福企业”?怎样才能建成“幸福企业”?对于这些问题,作者在书中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论述,明确提出了幸福企业的两条标准:一是微笑的企业,二是共患难的企业。而对于如何建设幸福企业,作者更是通过反思一系列事件背后的各种原因,通过分析国内外很多著名企业的案例,并结合自己几十年的管理经验,给出了明确的“修炼”方法:快乐工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受人尊敬、健康长寿,从而给各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操作指南。
读罢此书,以下几个方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前瞻性。“幸福企业”理论,是作者站在人类文明发展演变的高度所作出的前瞻性的认识,人类文明在经历了向农业进军、向工业进军、向信息进军的三次浪潮之后,单纯的利润至上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作者提出了“第四次浪潮——绿色文明”的理论,实现企业、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从“绿色文明”继续向前发展,幸福文明必将成为第五次浪潮。对于企业家来说,那就需要不断提升企业的幸福指数,建设幸福企业。可以说,建设幸福企业,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要求,将是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各个企业需要追求的目标。
其次,创新性。不管是“幸福企业”、“幸福力”等理论概念的提出,还是如何实行终身员工制与贤内助奖等在自己企业已经成功实践的措施,都具有高度的创新性。从理论上讲,尽管近年来社会对“幸福”的重视程度日渐高涨,也有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谈到了“幸福企业”,但遗憾的是还大多停留在概念阶段,而卢俊卿先生的幸福企业理论体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堪称企业界的理念革命。
第三,权威性。幸福理论的提出,并不是作者的凭空想象,而是通过缜密的理论分析和多年的实践经验而得出的。作者作为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与世界各大企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曾经深入考察了解过500多家国内外企业,对于他们的管理思路、管理模式等有着深刻了解。作者还通过自己的企业进行了多年幸福企业理论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四,实用性。在这本书中,作者不是仅仅进行理论的探讨,而是对于建设幸福企业的方式方法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说明,大到总体思路,如前面提到过的五种“修炼”方法,小到具体措施,如每年落实幸福企业十件实事,这些无私的分享可以供各企业借鉴使用,部分甚至可以直接应用。更要特别提出的是,作者在书后还专门列出章节,列举了国内外很多企业及企业员工关于幸福企业的看法,还让自己的天九儒商集团的员工说出了他们心中的幸福企业的图景,这些对于各位企业家来说,无疑更有着非常大的参考和启示。从这些意义上来说,本书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企业家建设最好企业的“实用指南手册”!
第五,可读性。虽然作者通过本书是要系统阐述其幸福企业理论,但并不是用深奥晦涩的文字进行枯燥的理论探讨,而是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结合自身的管理实践,并穿插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企业发展故事、励志故事、哲理故事,读来顺畅自然。
如果你是一位企业家,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找到更好地管理企业的方法,发现将自己企业建成“最好的企业”的金钥匙;
如果你是一名企业员工,从这本书中你将会发现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更好的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的读者,从这本书中你不仅能体会生活的感悟,更会发现幸福的真谛,正如作者卢俊卿所说:小时候,幸福是一种“东西”,得到了就幸福;长大后,幸福是一种“目标”,实现了就幸福;成熟后,幸福是一种“心态”,悟到了就是幸福!
只要我们找对了路,就不怕路远。幸福企业的路就在脚下。
(《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卢俊卿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定价39.8元)
第二篇: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读后感
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读后感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天九儒商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卢俊卿写了一本书,书名为《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本书出版发行可谓恰逢其时,就其思想与内容来看,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重塑良好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半年前,公众的视线从关注希望小学转向中非希望工程,对该工程及其工程执行主席卢星宇产生质疑。从而把卢星宇的父亲卢俊卿主席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那么卢俊卿作为一个知名企业家、身兼天九儒商和华商协会主席,他管理企业的价值观是什么?他对社会的责任如何体现?他常讲企业老板富了不算富,员工富了才算真正的富,企业富了不算富,社会富了才算真正的富,这些理念在《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一书中有非常丰富的论述。一个企业家的成功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诚信、感恩、责任。这些理念同样在本书中有充分的体现。在中国社会中人人都知道以人为本,但怎样体现以人为本?我以为重要的在对自然负责,对未来负责的前题下,才能真正的体现以人为本。如果我们对自然,对未来不负责,对生态环境不负责,人类没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怎能体现以人为本呢?怎能让人们充满微笑的工作,怎能让人们生话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幸福感增强呢?所以我讲的责任,宏观层面上讲:首先是对自然,对环境,对未来负责,对社会负责;从微观层面上对企业、对员区负责,对家庭负责。
一、构建企业的“幸福”价值观
打造幸福企业,首先是一个企业价值观的问题,就是要把企业的视线从以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为企业和社会输入更多的人文关怀。现在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准不断得到提高,在趋向繁荣的背后难掩精神文明的枯竭。富士康是中国制造业的标杆企业,我们承认其辉煌和成就的同时,更应该对富士康“十五跳”的悲剧加以审视,原来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出了问题,因为企业的冷漠。所以,卢俊卿提倡“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气氛,让员工充满微笑的工作,让员工拥有愉快积极的幸福人生”,这里就很好地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中国自古就是仁义之邦,在传统主流价值观的儒家思想中不乏这样的表述。子贡曾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体现的是兼济天下的宏伟志愿,正如俞敏洪给新东方全体的公开信中所述,新东方要回归自己最初的价值。新东方存在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老板、也不是为了股东、名利,而是为了全国千千万万的少年对未来的期待。“为仁”要求我们“能近取譬”,企业家想挣钱、企业需要发展壮大,这没有错误,但是企业的荣誉和员工的幸福是不可分的,卢俊卿提出“幸
福力=竞争力”,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去做企业,那么构建幸福企业,也就形成了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也就实现了“达己”、“立己”。所以儒家的仁并不是一句空话,它在当代的现实意义就体现在构建幸福企业上,这样企业的繁荣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当时舆论质疑卢星宇借富二代之便,才坐上中非希望工程执行主席兼秘书长的位置,对于百分之十的管理费很有看法,不过卢星宇本人解释道:“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让更多的人坚信做好事有好报,做好事受人敬,得道可以多助,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公益中来,特别是希望'富二代'们都成为'仁二代'”。这里的立意是很好的,她提倡“爱心无国界”也是对“仁”的内涵的延展。幸福企业的使命不仅要为员工创造幸福、还要为社会创造福祉。“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为社会创造的幸福感越大,社会反馈给企业及其成员的幸福感也就越大”。继而以“幸福企业”推动“幸福中国”,这就是幸福企业的真谛。
二、建设幸福企业,人人可参与
构建幸福企业,首先要把企业的发展方向引入正确的轨道上,树立幸福企业的理念。重要的是,构建幸福企业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必须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制度,才能保障幸福的贯彻。尤其谈到企业的社会责任,高调慈善无可厚非,但绝不能放空炮。卢俊卿在书中提出了一些构建幸福企业的方法,确有值得借鉴之处。书中举例吸收了许多成功企业在这方面的经验,从而制定本公司的制度体系,体现了学习和创新的价值。
卢俊卿构建幸福企业的思路非常明确,首先快乐工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这三部分是针对员工而言的;构建受人尊敬的企业,则涉及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最后,幸福企业必须是健康长寿、成为员工永久归属的企业。在卢俊卿的管理实践中,分别有成功和不妥的地方。举例评析其优劣之处,为后进者提供一点参考价值。
“幸福企业的精髓是什么?我认为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既然以人为本,就要考虑到员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小事做起。比如到了冬天,员工迟到的现象非常频繁。这种现象屡见不鲜,那就是企业的制度出现了问题,因为制度是为了人而设计的。卢俊卿调整了企业的作息时间:把上下班时间分别推后和提前一小时,午休时间缩短一小时。因为冬天员工也不常睡午觉,所以这种人性化的制度设计,就能提高员工的幸福感,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书中举例说海底捞火锅店的做法就非常好,顾客在这里消费的不仅是饮食,还有热忱服务的心。企业对员工的心,仅仅提高待遇还不够,这是纯粹的“利而诱之”。幸福企业,能要把员工凝聚在感情的周围,这就达到了更高的层次。有人会认为,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毫无技术含量。“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所以,“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其实,对员工付出情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也不是一件无所谓的事。
建设幸福企业是一个具体琐碎的事情,也需要不断摸索、不断反思总结。笔者认为,一些创造性的做法,尽管出发点是为了激励员工、提升幸福指数,也体现了儒商精神,但实际的效果未必符合制度设计的初衷。比如天九儒商设立的贤内助奖,设立的初衷是考虑到许多中层管理者平时的工作很紧张,夫人差不多都是全职太太,这些管理人员为公司作出的贡献离不开家人的支持。这类奖项看起来很人性化,也符合儒商的精神,但执行起来却稍显幼稚。因为夫妻的关系、感情怎么样,夫人对丈夫究竟有多少支持,这是很难判定的。如果参评此类奖项,就如同某些学校贫困生申请助学金,站在讲台上“晒穷”,只不过贤内助奖是“晒密”,虽然出发点很好,但不适合执行,且透明公开难以保障。
三、本书的积极意义与不足之处
《幸福企业》一书,最重要的意义是把企业发展图强的重心从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引申到建设幸福企业文化的道路上,并且结合中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做出了努力的尝试。这个理论开创了企业发展的新模式,从建设企业文化、提升企业软实力出发,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这就把“利”和“义”统一起来了,所以经济GDP和社会GDP并不矛盾。在当下社会效应也十分明显,因为自从卢星宇事件曝光后,卢俊卿及其天九儒商集团的声誉蒙受了不小的损失,《幸福企业》树立了天九儒商集团经营的合义性,其中不小的篇幅展示了卢俊卿的企业在制度建设上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其对社会责任的履行,这将扭转舆论的不利声音。
这本书写得很精彩,不仅有理论深度,并且书中结合了古今中外很多知名企业在建设幸福企业方面的成功案例,篇幅不长,但内容十分丰富,体系很完整,几乎可以作为一本把握企业管理方法的教科书。当然,本书在写作上也有不足之处。个别案例与论证之间的关系还不够严密。
可以说《幸福企业》一书以及卢俊卿在其企业内部做出的尝试性探索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希望,所有的企业都能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对“幸福企业”理论不断加以摸索和锤炼,打造新商业时代的幸福企业,打造商业圈的儒商文化。让幸福企业的浪潮走近中国企业家身边,走近中国企业家的心灵,走近中国人的身边,走近中国人的心灵。
第三篇:《幸福的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读后感
《幸福的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读后感
幸福是一种心境,一种感觉,一种体悟,是人们对生活、对人生所拥有态度的总结.它与富贵、权利.地位不一定成正比。
幸福原本就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抛开尘世的喧嚣与纷扰,找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真真切切地享受一份惟有自己知晓的欢乐。
幸福其实很简单.有时如果你刻意地找寻幸福,你会发现它在回避你,而当你尝试着努力把幸福送给别人时,你发现幸福就在你的身边
.《幸福的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一书作者是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华商500强俱乐部主席,中非希望工程主席,天九儒商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全球公益慈善联盟金质勋章获得者,中国文化传播业新坐标人物。社会活动家,国际慈善家,企业管理专家。世界杰出华商协会,是以华商500强为核心,以华人亿万富翁为主体的全球性华商组织,旨在促进华商精英强强联手,和合共荣,他就是卢俊卿先生。卢俊卿先生子在《幸福的企业》一书中颠覆了企业管理学界以往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学术观点,提出“幸福力才是终极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强调“企业是为员工(老板也是员工)谋幸福的工具,而不仅是为老板赚钱的工具”;“企业应该追求幸福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幸福企业是用心建设的,而不是用钱建设的”......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评价。在《幸福的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一书中,卢先生没有运用任何高深的哲理,而是把一些自己经历证实过的看法归纳起来,制做出一张获取幸福的良方,希望人们能够找出自己生活理念中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也能够找到幸福的真谛并使自己变得幸福。卢先生书中论述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他自己生活实践的结果,是他的阅历和观察积累而成的人生感悟。因此,这本书浅显易懂,读起来趣味性较强,而且确实对追求幸福的人们有启发作用。
在书的前半部分卢先生谈了不幸福的原因和现象。他讲到人们不幸福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社会环境,一部分是由于心理素质。显然,这本书主要是剖析世界观、伦理道德观、生活习惯等给人带来的不幸福或者幸福的感受。卢先生认为,不幸福的人一般是因为深陷在“自我沉溺”之中而不能自拔,他分析了三种自我沉溺之人,分别是自责者、自恋者、自大者。
第一种类型是自责者,就是那种沉溺于犯错意识的人,也就是那种过于求全责备、追求完美、理想主义的人。他们的特征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给自己描绘出一幅理想的图画,而实际发生的情况却和自己的理想不断产生冲突,为此他觉得自责、矛盾、苦恼。这种状况实际上是那些对自己要求过高的人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面前的一种不适应症。
第二种类型是自恋者,其特征是喜欢自赞自叹并希望受人赞叹。当然这种心理几乎人人都有,但发展过度就会陷入怨天尤人的情绪。换句话说,自恋者显示出一种强烈的虚荣心,虚荣心得到满足的时候就感觉幸福快乐,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觉得失败绝望。卢先生认为,一个人只想要社会景仰他,而对社会本身丝毫不感兴趣,他就未必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即使能够,也很难感受到全身心的快乐。所以虚荣过了头,漠视关心他人和参与社会活动的乐趣,这种人就不可避免地经常感觉不到生活的幸福之所在。
第三种类型是自大者,这种人自以为了不起、竭力要达到权力的顶峰并一味追求个人名利。这一类型的人权力欲比较强,若是不能征服别人或爬到自己期望的高度他就会不快乐。生活中我们遇到总是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或总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人,应该就属于这一类型。卢先生辩证地分析指出,这种人的自大心理一般是以前的自卑心理所致,如果其欲望被约束在适当范围还可以增加幸福感,如果把这看作是人生唯一的目标时,就可能给其“外部世界或者内心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
另外还有很多混合类型的心态可以使人感到不幸福,卢先生在书中分别论述了竞争、攀比、疲劳、嫉妒、犯罪意识、被虐、畏惧舆论等等造成不幸福的原因及其对幸福生活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应对措施。
卢先生在书的后半部分则告诉人们如何走上幸福之路的方法。首先他分析了产生快乐的因素,然后论述了兴趣、情爱、家庭、工作、休闲、获得与舍弃等因素与幸福的关系。卢先生说,幸福,显然一部分要靠外界环境,一部分要靠自身努力。除了外界环境,他认为在个人自身的范围以内,幸福是很简单的事情。也就是说,如果能拥有温饱、健康、爱情、颇有成就的工作、小范围的受人尊敬,就足以使人幸福,这几乎是人人可以达到的自然的幸福。然而还有一种幸福是精神层面上的幸福,其唯一的条件是人们的热情和兴趣向外而非向内发展,也就是说人们想要得到这种幸福,首先要摒弃自我中心,跳出自我,放远目光,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满腔热忱地融入社会生活。
在当前的社会,有些人在精神上经常陷入痛苦纠结的状态,其实他们具备很多可以实现幸福的条件却自叹不幸,原因就在于其自我中心思想作祟,过于算计个人的得失,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有时又令人沮丧,以致他们在追名逐利和过度虚荣中很少拥有幸福感,在长期负面情绪压力之下,身体健康也容易受到损害。这种例子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而那些时常感受到幸福的人,他们在关注自己的同时也关注他人、对很多的事情感兴趣,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因此这些人对于感情和家庭,对于工作和休息,对于获取和给予,不仅能够驾驭,还能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不断体会到快乐的滋味。
卢先生在书中一以贯之地倡导非自我中心主义,他认为一个人要是过分地关注自我,就好比把自己囚禁在自身欲望的牢笼中难以自拔,并由此产生无尽的痛苦和烦恼。而“非自我中心”的视角则会使自己与他人的对立消失,个人与社会的对立消失,使主观与客观的对立消失。一旦人们除了自己也对身外之人或身外之事产生了真心地关注和付出,精神就会摆脱禁锢而变得开朗起来,幸福的感觉就有可能真正来到身边。据说,以前曾经有几个年轻人去问希腊的哲人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找到快乐?苏格拉底的回答是:“你们想知道答案的话,先去海边的山上伐木,然后造一艘大船,完成后我自然会告诉你们。”那几个年轻人真的去做了,付出了许多汗水,看着自己造的大船,他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才能找到快乐。这就是卢先生所说的“跳出自我,把热情和兴趣向外发展”,幸福的感觉会自然来临。
第四篇:“幸福企业”是怎样炼成的?——《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赏析
“幸福企业”是怎样炼成的?
——《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赏析
打开网络,我们会发现以下这些词已成为最近几年的职场流行语:过劳死、人才荒、民工荒、疯狂跳槽、跳楼、蚁族、蜗居、跑路„„
世态万象,究因何故?在《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一书中,“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2011年因“民间慈善”备受争议的焦点人物卢俊卿开篇就揭示了“富士康”15连跳、企业家“19连死”、员工疯狂跳槽现象背后的原因——
“归根结底,是由于企业缺乏‘以人为本’的观念,在企业中员工所期待的幸福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生本来是一个追求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社会的快速发展却给员工带来沉重的压力,他们渴望融入城市,又无法融入城市,无法倾诉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就像生活在一座‘城市孤岛’,当他们难以化解心中的压抑和不满、幸福无门时,他们要么离职,要么用生命落地的沉闷声响向外界抗议。现代企业人才问题的背后是企业的幸福危机。”
因此,只有企业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给员工一个归属感,让所有员工在企业里找到“家”的味道,真正营造出幸福企业的氛围,才能让企业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那么,究竟怎样的企业才是“幸福企业”?为什么要建立“幸福企业”?“幸福企业”又是怎样炼成的?卢俊卿一一为我们作出了解答。
什么是“幸福企业”?
要谈“幸福企业”,首先要界定“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卢俊卿认为:幸福=生活保障+时间自由+做喜欢的事情。幸福需要满足,其本质内涵只有两个:健康和快乐。快乐是幸福之源,快乐的感觉是一样的,但快乐的来源却各有各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利益得到充分获取、生活得到充分保障、意愿得到充分表达、人格得到充分尊重、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卢俊卿还认为,美丽是幸福的附加值。“美丽”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形象气质的美,一是心灵的美。对幸福而言,这两种“美”也是缺一不可的。形象气质美给你万众瞩目的愉悦,而心灵的美则带给你自信和泰然。当一个人拥有这两种美的时候,他的人生会更加幸福。
关于“幸福企业”,卢俊卿这样定义:幸福企业就是能够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幸福需要的企业。而幸福企业的精髓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员工工作的目标就是为了追求他们的幸福:首先物质上要得到保障,让他们能安居乐业;其次是社交和爱的需求,他们要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当中,成为这个家庭的一部分;第三,他们工作更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施展自己的才华,发展成受人尊敬的成功人士。因此,幸福企业都建有“以人为本”的文化,关注和重视员工们自我满足的需求,给员工创造幸福,让员工不仅仅获得富足的物质生活,而且能够幸福而又尊严地活着。
卢俊卿还强调,要给员工“当下的幸福”。幸福不是给员工画饼充饥,也不是让他们望梅止渴,更不是企业领导者口中的空话套话,而是要让员工们在工作中、在与领导者的交流互动中、在个人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当中真正获得满足感。
为什么要建立“幸福企业”?
很多人肯定会质疑:我们也想以人为本,也想建立幸福企业,但是为什么要建立幸福企业?对此,卢俊卿这样解答:幸福力=竞争力,幸福企业就是一个人才的吸铁石。
当下企业管理实践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怎么吸引人才、激励人才并留住人才,这个时代是争夺人心的时代,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心者得财富。但是这个时代要得到人心,比10年前、20年前要难得多。只有建设幸福企业、幸福的机制、幸福的文化,才能吸引人才、留在人才、让人才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第二个挑战是需要建立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来实现价值驱动式的良性增长模式。企业的天职就是满足
员工关于幸福的需要,这是我们根本的出发点。而在实际的商业经营中,由于现实的压迫,我们往往会走得很远,却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沙因认为,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精华是早已在人们头脑中生根的不被意识到的假设、价值、信仰、规范等,这是企业文化的顶层结构,具有驱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在绿色文化时代,幸福是终极主题。文化与价值的驱动,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而幸福是企业及其员工不言而喻的共同追求,尽管幸福的方式和内涵是个性化的,但是目的是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能够形成非凡的驱动力,创造商业的奇迹,所以幸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起点,也是终点。
第三个挑战是企业如何能做到永续经营,基业长青。幸福企业要求有一种自生的机制,其核心是创新,不断满足员工持续增长的幸福需求。员工的幸福是企业的目标,更是员工个人的目标,也就是说企业和员工的目标是一致的,辅以高度统一的价值观作为指引,合理的管理架构作为约束,这种众志成城的效应能够创造奇迹。这是基业长青的基础,也是终极目标。
卢俊卿认为,建设幸福企业是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创业者不要一味地追求所谓的规模,更不要为了追求规模而丧失自己的竞争力,哪怕在短时间做不大,也一定要创建一个健康的企业,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员工的幸福之上,用幸福员工的动力来推动业务战略的执行。
企业不大不算什么,幸福才是关键。建设幸福企业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只要树立这种意识,就是企业改变的第一步。因此,每一个企业,都有机会成为幸福企业。
如何建设“幸福企业”?
建设幸福企业不一定要投入巨资去改善硬件条件,毕竟这对许多企业是不现实的。低投入同样以能让员工增添幸福感,比如安排每天上班第一时间群发一些诙谐而又励志的信息给员工,他们读后很快能消除灰色心情,积极投入工作。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来说,建设幸福企业最重要的是要有博大的胸怀。具体可以从五个方面修炼:快乐工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受人尊敬,健康长寿。
第一个方面:快乐工作。
首先,要营造快乐工作的文化。倡导“三多”文化:多看别人的长处、多像别人的好处、多帮别人的难处。坚持“四对”原则:对上要尊敬服从,同心同德、对下要严格管理,热诚关爱、对左右摇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外要有好平等,与人为善。提倡“五多五少”,营造公司快乐氛围,即多赞美,少批评;多奖励,少惩罚;多指导,少指责;多领导思维,少看管行为;多完善机制,少责备个人。其次,要创建快乐的机制。建立任人唯贤的用人机制,包括人才区分机制、人才选拔机制以及以价值、能力、行为与业绩导向的职业升迁机制等。建立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高薪高效,多劳多得,重奖重罚,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建立公平竞争的机制:包括人才培养机制、竞争机制与干预机制。干预机制是对于长期不变化、培训不参与、绩效长期不改进者,人力资源部门应进行干预的机制。实施公平竞争,为员工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能使员工真正感受到工作的快乐,感受到未来企业愿景奋斗的快乐,进而真正实现快乐的工作。
再次,引导员工进行快乐修炼。快乐员工的工作效率更高,也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关键是改变员工的思想,让员工怀揣梦想工作,制定每天每天周每月的工作目标积极思维,多看事物的积极面,用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来引导自己,引导他们朝正确和快乐的方向思考问题。
第二个方面:共同富裕。
首先,员工是创造企业价值的源泉,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员工高涨的工作积极性是企业腾飞的发动机。卢俊卿介绍了留住优秀人才的三大“金手铐”,即强者孵化、贤者终身、优者有股。
其次,薪酬福利与公司利润“水涨船高”:薪酬与利润同步增长,奖金与任务同步增长、福利与岗位同步增长。
第三,共同富裕不等于平均富裕:共同富裕就是致富机制均等,而不是搞平均主义,平均主义就是剥削;济贫而不杀富,对于通过自己劳动与聪明才智带来的富裕,要鼓励,对于经济困难的员工,要关爱。
第三个方面:共同发展。
员工不仅需要致富,更需要成长,最终告别打工,走向老板。所以要构建员工成长的绿色通道,把
公司发展建立在员工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员工的培训。
卢俊卿提出一种全新的组织创业模式——“企业家孵化器”:就是帮助那些想创业,而又具备成功潜质的人才创业,在创业过程中对其进行严格培育,使之创业成功并最终成为企业家。这些人可以两手空空进来,若创业失败,风险由孵化器承担,若创业成功,则利益均享,独立后给孵化器股份作为回报。
第四个方面:受人尊敬。
一个企业受人尊敬,爱国守法是前提,这是企业高尚价值观的一种体现。除了遵纪守法外,要建议一套以“诚信”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只有企业的文化充满了正义和光明,别人才会支持你,仰慕你,才会被尊敬。但是用爱经营才是受人尊敬的真谛。用爱感化员工,用爱感动客户,用爱感恩社会,这样的企业才是受人尊敬的企业,在这样的企业中国工作的员工才有幸福感。
第五个方面:健康长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会出现各种危机,甚至会有些灰色地带,所以要树立企业安全高于一切观念,做好事、走正道,增强风险控制意识,不断查出企业病因,解除隐藏在企业中的“定时炸弹”。要打造组织力,让“傻瓜”都做对,如果没有强大的组织力,是无法长寿的。企业创业初期,有可能都是依靠企业家个人的能力,但是当企业不断扩大的时候,依靠老板一个人的能力,企业的发展就越来越困难,需要打造团队。
管理也需要作出改变,由“管理个人”向“管理团队”转变,用管理的标准化和员工的职业化,打造出“联合舰队型”的组织形态。这个时候,企业家从具体的经营事务中脱离出来,不需要参与管理,甚至企业家已经不在人世了,企业可以照样运转。因为他的精神已经被传承到了企业当中,而一旦这种精神得到传承,企业就能做到健康长寿。
卢俊卿用众多企业的案例,说明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建立幸福企业,比如GE、GOOGLE、新东方、阿里巴巴等,也希望中国更多的企业成为最幸福的企业,成为受人尊敬、健康长寿的企业。
第五篇:人才是企业之本
人才是企业之本,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由其是物业管理企业在物业管理与服务中,人才显得更重要,每位员工的工作成果都与业主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如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物业管理企业在竟争激烈市场中占据市场的保证,也是塑造物业品牌保证。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栽树“引凤”招人才,广纳良才,为我所用,是物业管理企业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一环。物业管理企业要根据实际需要,广泛引进人才,特别是引进企业急需的高水平管理和企业谋划人才。引进人才,关键是要给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创造条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从而促使本企业的快速发展。
2、不断“充电”育人才,培养人才是基础,一个企业要发展,单靠引进人才是不够的,要靠自己不断培养和造就人才。一是建立健全在岗培训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素质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素质能力和操作水平。二是鼓励员工自学成才,创造条件支持员工不断“充电”学习。三是舍得投资,对员工进行送出去到院校、培训机构,参加学习和培训。
3、合理使用人才。量才用人,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是企业提升竟争力的关键。企业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薪酬分配机制,要构建竟争平台,实行岗位竟争,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靠人才提升企业竟争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通过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许多公司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支相对精干、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员工队伍。但随着一些公司传统产品技术含量的不断增加和高新产品的逐步推广,其现有员工的知识结构就越来越显得难以适应公司新时期发展目标的需要。特别是随着各公司新经营战略的逐步推进,现有人员素质的提高已迫在眉睫,否则,将直接影响到各公司经营战略的的贯彻落实和各项经营目标的实现,对相关公司的未来发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能部门员工缺乏必要的产品知识,难以满足公司新品推广和销售工作的需要。
二、技术服务人员缺乏跨平台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对复杂的产品故障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
三、销售人员对新品认识不够深入,对产品所涉及的相关技术了解不多。
四、研发人员难以满足公司目前高技术产品研发工作的需要。
五、员工积极性和凝聚力不高,各部门员工缺乏团队协作和服务意识。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根据中外企业的相关经验,结合各公司经营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我认为通过定期培训、学习、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改革相关制度等措施,在较短时间内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完全有可能的,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开展全员品质学习
针对一些公司员工特别是总部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对公司推出的各类产品未能做到详尽掌握,无法起到对驻外分支机构的指导服务职能,不利于公司产品推广销售的情况。通过开展全员学习活动,不但有利于将公司建设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持续学习能力、员工拥有共同愿景的学习型组织,为树立百年基业奠定良好基础。同时通过学习,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可以深入了解产品技术常识;掌握部门之间、企业与外部供应商、代理商之间业务工作流程;减少内耗;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形象。业务人员可以熟悉掌握各产品的技术知识;提高业务技巧;推动产品销售。研发人员可以随时了解市场需求和产品使用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研发工作。工程服务人员可以及时掌握产品技术细节,更好的做好工程服务工作。开展全员品质学习是既第五项修炼之后国际企业管理界诞生的又一重要管理理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国际上有许多企业都在通过开展全员品质学习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如通用电气等企业。
二、改革管理人员选拔任用机制,调动一般员工积极性。许多公司的干部选拔录用方式缺乏良好的透明度,一方面造成了被提拔的人因领导力不足难以完成岗位工作,影响公司总体经营目标的实现,甚至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容易使那些自认为有能力的人因得不到提拔而产生自卑心理或不满情绪,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克服这一弊端的办法就是要么从外部招聘能力素质较高的人充实到管理队伍,要么在公司内部实行中、基层干部竞聘上岗,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在全公司范围内形成一种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这样以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国内许多公司均建立了完善的内部竞争机制,象华为、海尔等许多企业都是通过内部竞争的方式来调动和保持员工积极性的。
三、建立高效可行的培训体系
现在各公司的产品类别和型号都是越来越多,同时,市场情况也越来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单靠自学已难以适应新时期企业经营工作的需要(对素质较高、主观能动性较强的员工来说自行摸索尚需要时间,而对那些自主意识较差的人来说,自学就更不是最好的选择。),同时提高现有人员素质的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可以使各部门员工特别是新进员工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更好的开展工作;通过培训可以培养员工的自律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通过培训可以使公司各项经营决策得到迅速贯彻落实;通过培训可以使员工及时掌握公司和市场最新动态,提高工作的针对性。
国际知名大企业均非常重视企业培训工作,把它作为员工福利之一,并以此来吸引优秀人才到企业工作,如LG电子、西门子等跨国企业;而许多人在应聘时也都会关心企业是否有良好的培训制度。近年来,我国企业也日益开始重视培训工作,象联想集团等企业均建立了健全的内外部培训制度。所以每个公司都应尽快建立完善企业内部培训体系,以适应新的市场形势下企业经营工作的需要。
四、改革人事制度,推行全面绩效管理,完善激励机制
一些公司现行的工资体制和人事制度难以满足培养塑造高素质员工队伍的需要。如许多公司现实行统一的工资、奖励体制和人事调配制度,同时,又缺乏客观规范的人才评价体系,这种既僵化而又主观色彩浓厚的人事制度已极大的胡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新时期,各企业若想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必须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摒弃过去将人视为企业成本的传统观念,重新定位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将人作为企业重要的资源和发展要素来看待,并改革现行人才选拔、任用制度,实效公正客观系统全面的绩效管理制度。以保障新形势下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切实需要,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目前,无论是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还是国内企业,都极力通过各种方式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为企业培养建立高素质员工队伍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良好的激励措施既是实施绩效管理制度的需要,也是企业高速稳定发展的助推器,如MOTOROLA、清华同方、北大方正等企业通过完善企业激励制度,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五、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通过建设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筛选符合发展需要的人才。那些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都能保持较强竞争力的国际性大企业无一例外,都拥有强有力甚至是教条般的企业文化,如宝洁、IBM、迪斯尼等企业。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这些企业根据是否接受本企业文化来决定员工的去留,即使是高级主管也不利外,也正是通过这样一种企业文化的建设,为企业选拔培养了一支拥有共同的价值观、高度责任感和凝聚力、具有较强进取心、为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员工队伍。
许多企业因为觉得企业文化建设太漫长,耗时耗力,难以在短期内见效,而不愿意进行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其实,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詹母斯.科林斯经过对多个美国企业的分析研究,最后发现,只要真正作到有核心理念、有具体内容、可操作性强,并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各级管理人员(当然各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必须首先达到要求)的身体力行认真贯彻执行,企业文化是完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建设起来的。无论是惠普之道,还是海尔的OEC管理都是在企业领导者的强力推动下才得以建设起来的。
总之,只要企业上下同心,措施得力,在短时间内塑造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员工队伍是完全可行的。而要想全面落实和贯彻各公司经营战略所制定的各项内容,顺利实现各项经营目标,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商战中不断取得胜利。一支思路开阔、作风硬朗、敢打敢拼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也是必须的。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技术精、业务强、善于管理的技能人才队伍,提高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基础。
一、国有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对人才培训重视不够
人力资本投资不足,职工教育经费提取较多,实际投资较少,大多数职工参加工作后很少享受到专业和技能提高的追加投资。
培训内容单一,绝大部分培训都是现用现学的业务培训,忽视了对员工思维方式、经营理念、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操守方面的教育和灌输。
培训的计划性和系统性较差。培训内容之间缺乏相互补充和协调,甚至临时抱佛脚。
(二)员工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存在不足
培训方式单一,现有培训主要侧重于短期在岗培训,培训方法主要为教师讲授,缺乏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训质量很难保证。
培训效果缺乏监督和评估对培训的反应仅限于组织过程等一些表面性的东西,而忽视培训员工行为和单位事业发展影响。
(三)高层次人才缺乏
市场营销、外向型人才、高新科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紧缺。
(四)人才结构不合理
有些专业技术人员脱离了技术岗位,转向企业管理或忙于辅助性工作,一方面造成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另一方面影响了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的发挥,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技术人员的资源。
(五)人才流失严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人才竞争不断加剧,改变了人们固守“铁饭碗”和“从一而终”的思维模式,人力资源流动对企业队伍带来来严重的冲击,人才流失问题突现,传统的认识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
造成上述现象的出现,不外乎有以下几种原因:
1、重视用人忽视育人,人才重视力度不够。在一些国企中,特别是一些困难企业,只相对注重用人,而对人才的培养或人才的后续能力的提高没有相应的机制,即没有为人才的发展搭建一个继续提升的教育平台,一方面造成人才知识老化,思路狭窄,使他们缺乏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只重“用”,不重“育”,人才培意识不强,使优秀人才对自己的发展感到迷茫,这就促使员工离开本企业去重新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2、分配机制没有吸引力。靠发展求生存不仅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也是任何人都追求的一个人生目标。然而,在一些国有企业中,由于分配机制墨守陈规,人才的价值和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使人才追求的目标无法实现,从而使人才对企业不认同,导致人才背离企业。
3、没有良好的竞争环境,激励机制不活。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但只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以创效作为激励基础,这种激励只是短效的激励,在某一特定的范围内是能起到一定效果,但不完善,必须建立长效的物质和精神并举的激励机制。
4、政治思想工作薄弱,人文关怀不够。一些企业领导干部只知道让职工干活,要任务,对职工的生活、情感、思想进步情况不了解不关心,没有深入做职工的思想工作,缺乏人文关怀,导致职工对企业感情淡化,没有归属感,直至离开企业,没有体现人本主义。
5、引进人才方法单一。国有企业在引进人才时仅仅注重招聘应届毕业生,方法单一,对于社会招聘人才等用人方式不熟悉,不能很好的使用。单位中还有部分职工靠领导关系进入企业,工作积极性不高,管理难度大,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一)完善企业人才培训培养体系。加大对人才培训培养的投入,按劳动法中规定工资总额的1.5%费用用于培训,企业在这方面要有远大的眼光和聪慧的头脑,舍得在人才上花本钱,下力气,从时间上、资金上支持人才参加各类培训学习,促进人才素质不断提高,要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采取定期培训、专家讲课、到院校进修等形式,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可实行专业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的“订单培养”、“委托培养”,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完善企业人才管理制度。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管理。对专业技术人员逐步实行聘用制和合同。制定专业技术人才业绩评价标准,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建立以人才实际效能为基本依据的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改变人才测评手段,建立人才评荐体系,保证人才引进的质量,强化激励机制,大幅提高创新人才收入,合理确定创新人才工资待遇,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加强政治关怀,作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据高级人才的知识层次普遍较高,在思想上,政治上迫切要求进步的特点,把党组织的发展工作重点放在专业技术人员中间。尤其是生产一、二线的生产技术骨干,确定对象,重点培养源源不断地把符合党员条件的高级技术人员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为高级人才开辟政治前途。在干部使用方面应彻底打破职务、职称终身制,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使人才在企业中感受到政治上有关心,事业上干起来有信心,最终表现在人才对企业的忠心,增强企业的吸附力和凝聚力。
三、结束语
总之,对于任何企业来说,人是生产要素中最为活跃、最具创造力和最有价值的要素,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资源。只有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能为电力系统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有效促进电力经济的持续发展。王凌媛
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某些人对是否继续发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优势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甚至表示怀疑。一方面,个别领导同志认为只要抓经济,各项经济指标上去就行了,搞思想政治教育耗时费力,价值不大,对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视;另一方面,职工群众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抵触心理,本应自发求知探索、关心国家大事的政治氛围淡化了。正是由于这些不正常的现象,使政工队伍中产生了一些不正常的心态:一是“急”,看到多年培育起来的单位传统、企业精神受到践踏,看到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心里发急,又苦无对策;二是“难”,上级下达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和现实思想的解决落实上难;三是“懒”,能推则推,能拖则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改革措施不可能十全十美,市场经济体制也不可能一步完善配套,暂时的困难、局部的阵痛,自然会影响到部分单位和个人的情绪,这就需要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理顺情绪,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从而达到行政命令,经济手段所起不到的效果,促进改革、改制、发展工作的顺利进行。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笔者认为有以下5种有效的办法:
知识强化法。人们在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时,往往有主动和被动两个方面,且主动者少,被动者多。因而,从人们的心理因素分析,强调正面灌输是必要的。通过脱产集中培训、定期集中上大课、分散组织自学或编写、下发辅导提纲,组织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职工群众学习和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基本知识、法律知识,特别是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等,及时把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提高职工群众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自我化解矛盾的能力。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劲儿使在这个刀刃上面,盯住培养“四有”职工队伍这件大事,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活动凝聚法。活则必动,不动不活。包括宣扬企业文化在内的一系列健康有益的活动,小则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陶冶自身情操;大则发掘潜力和创造力,增强职工群众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这种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的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思想疏导、文化交流行为影响于一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无形”变为“有形”,深受职工群众的欢迎。如在重大节日庆祝时,及时召开各个层次人员座谈会、茶话会、弘扬革命传统,搞好上下左右的思想沟通,帮助困难户,定期家访,及时了解群众的生活状况,并帮助排扰解难,积极开展演讲、汇演等文体活动,增强队伍的凝聚力,从而使职工群众在活动中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分享集体的荣誉,增强爱国、爱集体、爱岗位的主人翁责任感。
典型激励法。一个民族、一个时代都讲究一种精神,典型的价值往往就在于对这种精神的高度体现。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发现、培养、推广典型,以榜样的力量来体现所提倡、弘扬的主旨,以达到相互教育、自我教育的目的,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抓典型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拔高、求全。同时,要注意照顾多数,不仅要宣传少数特别优秀的先进典型,而且要宣传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先进典型,从而为更多的人铺设进步的阶梯。
行为带动法。行为带动可分为上下带动和相互带动两种,以上下带动为主。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尤其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干部,要严于律已,时时处处从我做起,从细小事情上做起,要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担负起所属部门职工群众思想教育工作的责任,经常到职工群众中去,交心谈心,关心疾苦,以严格的自律、磊落的作风、坦荡的胸怀、勤勉的工作来影响和带动职工群众。只有这样,教育别人才有说服力,工作决策才有权威性。另外,不可忽视领导之间职工群众之间的相互影响。要及时表彰先进、抵制歪风,形成一种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人人抓的浓厚氛围。
制度规范法。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基础工作,既有细化量化的一面,又有硬化物化的一面,不仅需要制度措施加以规范,也需要物质上的支持。因此,要切实把握工作的环节和进程,把思想政治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标,深入研究,督促检查,并及时在物质上给予支持,这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障。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同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相适应,以帮助人们的思想认识跟上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当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自觉的而不是强迫的,是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达到职工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发表时间:2006-2-15
烟草在线专稿
人力资源能力,是人力资源质量,是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水平、对工作的责任态度,是行业发展的决定力量。随着国内市场国际化,竞争的激烈加剧,行业改革深化,工作范围扩大,职能转变,对人力资源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姜成康同志指出:“在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特别是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的过程中,我们深感人才的重要,也深受人才准备不足的制约。因此,全行业要把人才队伍建设,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最近他又指出:“高度重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培养造就适应行业发展高素质职工队伍,是一项紧要任务:
一、认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重要作用,树立科学人力资源观念。
烟草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社会反对限制吸烟,保护健康呼声高涨,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行业改革深化发展,实现“以行政管理为主向以行政管理与资产经营管理并重转变,从计划经营条件下的工厂制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司制转变,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原来熟悉的东西有的已明显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而新的形势又迫切需要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要求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型人才培养,应用高新技术,把卷烟对人体的危害降到最低水平,开发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独特产品,应用新的企业管理、经营、服务方式,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加效益,提高竞争力;
事关现有人力资源稳定,积极性发挥。经过多年努力,行业锻炼、培养造就了管理,经营,科研、信息、商贸职工队伍,形成具有特色的职工队伍。由于多种原因,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能力强的人才仍短缺、匮乏。低估人力资源能力作用,低估人力资本作用现象比比皆是,人力资源能力培训、激励机制,不利于现有人力资源能力提高,不利人力资源稳定和积极性的发挥。目前,一些发展势头强劲的公司,一些跨国公司,都把培训、招聘高素质、能力强的人才,优化人力资源,提高整体能力作为第一要务,以多种途径提高人力资源能力,以优厚条件招揽高级人才。一旦烟草人力资源不稳定,为数不多,支撑行业发展有能力的人才流失,后果不堪设想;
有利于烟草专卖制度巩固完善。烟草专卖制度宗旨是利国利民,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高职工素质,提高烟草产品质量,提高服务质量,依法管理,文明严格执法,建立良好烟草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国家利益,有利于烟草专卖制度巩固和完善。
树立人才资源能力比数量更重要观念。人力资源中,“人才资源能力具有更大的作用。对人力数量具有替代作用”。进入新世纪,行业发展动力,正在从依靠物力资本转向依靠人力资本转变。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力资源能力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培养迁就高素质职工队伍,是行业兴衰存亡的关键。必须把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人力资源能力开发,作为发展要务。发挥党组织政治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严谨、团结稳定等优势。统一领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力资源能力开发规律,坚持自主建设开发原则,针对行业发展需求,统筹规划,整合力量,创新机制,营造环境,促进职工素质提高;树立职工能力素质可以提高观念。随着国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才成长政策的措施落实,职工的品德、科技文化专业知识水平,创新能力都明显提高,业绩价值观增强,只要措施有力,认真培训,持之以恒,职工素质会不断提高。
二、制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规划,有效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规划,是提高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成效的基础。制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规划,以行业发展战略目标和不同时期,不同内外环境,人力资源能力需求情况,人力资源供给情况及提高职工士气获得长期利益为依据。对行业战略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对人力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对现有人力资源能力资料信息认真调查分析预测,重视人力资源能力专业结构,层次结构,使人力资源能力存量和增量适应发展需要,保证持续发展需要。既要制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又要制定各项具体业务规划。组织对规划的实施和效果评估,及时修正完善规划,发挥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规划作用。
三、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机制,营造有利于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环境。围绕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规划,遵循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开发规律,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机制。建立激励、责任机制,积极倡导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职工素质提高,鼓励各方人士、广大职工为行业人力资源建设献计献策。把人力资源建设,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作为工商企业工作责任目标,列入领导班子工作考核内容。对开动脑筋,努力提高职工素质,刻苦自学新理论、新技术、新业务知识,开拓创新,开发潜在能力,取得成效的个人和单位给以表表扬奖励;加大人力资源建设,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资金预算和投入,提供有力保障;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要素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方式产生各级领导人员,有利于提高管理层能力,充分展示能力机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与工作能力、业绩紧密联系、鼓励提高能力的多元化分配方式。对高素质、能力强,贡献大的职工,实行特殊津贴、岗位津贴、贡献奖励、培训奖励等方式,突出能力贡献,激发职工努力,学习争创一流,不断提高素质热情。从医疗、养老、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解除高素质、能力强的人员后顾之忧,用良好的待遇待人,用好的环境聚人。拓展人力资源能力提高渠道,使更多的高素质优秀人才到行业工作。
四、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先导,带动整个职工高素质提高。高层次人才,是竞争力的重要标致,对发展创新,对整个职工队伍素质提高具有引领促进作用。加紧培养造就一批适应行业做大做强,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高层次人才,要以两个维护、发展中式卷烟为目标,下定决心,统筹规划;整合行业培养高层次人才资源,用好社会培训资源;认真挑选培养对象,多种方式进行培训;重视国内国际人才资源,自主培养开发与引进国内海外高层次人才相结合,积极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提高人力资源能力。组织部分高层次人才,指导负责职工队伍素质培训,带动职工队伍素质提高。
五、不断完善能力内容、标准,大力开展提高职工素质培训。根据发展对人力资源能力要求,不断完善能力内容、标准,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高职工素质确定目标方向。
集中专业课题培训,是人力资源建设,提高职工素质的有效方式。工商企业集团,应建立高水平职工培训中心,确定培训项目目标,聘请国内外有关顶级专家、学者,成功企业家、经营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人员授课。按照培养造就复合型人才,既重视道德品质、价值观念、沟通协调能力,又重视新的专业、技术知识学习运用提高,急需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的思路,开展教员传授、现场观摩实习、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专业技能力培训,学习最新知识,进行科技管理经营创新训练;借鉴和吸收优秀企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高职工素质成功经验,增强培训效果;工作岗位是提高能力的舞台,是体验性学习,建立职工岗位,尤其是管理层职工岗位交流制度,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开展岗位交流活动,在工作实践中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