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阅读照亮教育》有感:和学生站在一起

时间:2019-05-15 16:1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阅读照亮教育》有感:和学生站在一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阅读照亮教育》有感:和学生站在一起》。

第一篇:读《阅读照亮教育》有感:和学生站在一起

和学生站在一起

——读《阅读照亮教育》有感

林淑媛

两三年前,我观看过美国米粒麦克斯公司二十年前出品的电影《心灵捕手》。当时我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这部电影是由我们的心理学老师推荐观看的。依稀记得它是一部励志剧情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威尔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清洁工的故事。威尔在数学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却是个叛逆的问题少年。在教授兰博、心理学家尚恩和朋友查克的帮助下,威尔最终把心灵打开,消除了人际隔阂,并找回了自我,收获了爱情。

往事如烟,唤醒我对这部影片记忆的是——《阅读照亮教育》一书中谢云老师观看《心灵捕手》后的札记。读了谢老师的札记,我实在难以用语言描述出内心的感慨。

手捧着书,回忆着影片的情节,在回忆中沉思。我不再是学生,而是一名教师了,我的思考应该从“教师”这份职业开始,我的身份是“经师”还是“人师”?我努力地尝试着从中寻找自己的角色。

初出茅庐,站上三尺讲台,我有这样的执著:坚强且美好地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以爱为底色、用真挚的热情、敢于承担的勇气,在讲台之上挥洒青春,努力站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然而,由于太过于急切地盼望出成效,我只是一味地追求传达给学生美术知识、绘画技巧,忘记了这般给予他们是否接受得了。直至我主动要求一位前辈听我上的常规课,聆听了她对我的授课过程的点评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我有点慌张失措了。怎样才能让学习有趣?怎样才能让课堂有趣?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持续不断的动力去探索美术的奥秘?怎样才能让他们在美育上得到些什么?……我困顿了,迫切地想从前辈那得到解决的办法,想从书中追寻答案,不得不承认,我是多么缺乏自信与从容。

还记得接手“装饰画社团”的第一节课,望着讲台底下那三十多个孩子,他们的眼里写满期待,我感受到,他们是一群喜欢画画的孩子。我满怀信心,心里总觉得,爱画画的孩子应该会更容易接受一些绘画上的技巧,他们应该能很快地画出是我满意的作品。于是,一上课,我就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了装饰画概念、讲述了描画基础知识。示范画法之后,马上让学生们试着动手尝试涂鸦。此时,我的心里有点忐忑,自己讲清楚了吗?我讲清楚了,他们理解了吗?孩子们画得对不对?……巡视期间,有个孩子小声地问我:“老师,咱们画这个要干嘛?”我愣了下,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眼里,画画一般都是画出具体物体或是想象的物体。刚才的讲授把步骤分解出来,让他们在纸上的小格子里画些各种各样的线条组合,他们就不理解了。这个问题是我备课中预想不到的,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于是,我对全班孩子说:“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一个小任务,猜想下今天咱们画的线条有什么作用,下节课来告诉老师。”虽然及时补救了尴尬的场面,说了句看似引导性的话,让学生课后进行自主探索,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松懈。课后,我随即在备忘录上写了这节课所画的线条组合如何在将来的绘画作品中巧妙运用,并设计了游戏环节,尝试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上节课为何要着重线条练习。这样的设计,避免了一味枯燥地传授绘画技巧,让学生在游戏中、绘画实践中慢慢感受美术的奇妙和魅力。

有人说,美术课只是为了教授学生绘画技巧吗?当然不是。我希望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们能提高对美术历史的认识,学会观察、运用美于生活中。可是,我却常常把目光停留在教材、课标上,忘记自己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孩子,他们是一个个独立且不一样的个体。兵法云:“攻心为上”.这个“妙计”用在教育上也是上乘之道。影片中的尚恩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正如谢云老师所说:“尚恩像是一位机敏而富有智慧的捕手,极有耐心地慢慢接近威尔,以自己的真诚获得威尔的信任,最后捕捉到威尔的心跳,帮助他敞开胸怀,拥抱生命。”或许我们会问,威尔为什么会对尚恩敞开心扉?那是因为尚恩知道威尔的问题所在,他更懂得关注威尔自身的需要。

读到这里,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我没懂得去关注“学生的需要”,而是太过于重视学生是否达到我的教学目标,导致忽视了与学生心灵沟通的重要性。由此我想,赢得孩子们真正的悦纳,营造这样的活力课堂,就应和他们站在一起,一起站成美好的风景。我时常反思,自己是否放下“急躁”的心绪,学会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他们丰富而稚嫩的童心?是否放慢脚步和学生们共同感受美的存在?是否将美育变成一种熏陶,潜移默化地塑造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教学中我尝试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艺术。备课中我尝试着收集课本以外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画家名作小故事,如“杜尚与《泉》的故事”、“谁是叛徒(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赏析)”等等。亦或“我们祖宗的宝贝(奇特文物初了解)”、“用颜色来说话(颜色定义)”等等。美术课前进行“课堂分享五分钟”,虽然分享时间较短,但是我相信在这样的美术体验下,总会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不一样的影响。而课堂讲授的内容我也根据每班孩子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作业设计尽量做到多样化、层次化,让每个学生均能参与其中,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孩子还没有迈开第一个脚步,你就去牵引他,甚至一会儿捉住他的右腿,一会儿抓住他的左腿,没有考虑孩子需求一味地帮他迈步,那孩子也许永远也学不会独立走路。教育也是如同孩子学步,欲速则不达。在课堂中与学生“站在一起”;在育人过程中从小处着手,循序渐进。合乎儿童认知规律,和学生们彼此肯定、彼此成全、彼此成长,……我想,这才是有效课堂的最美好的打开方式。

第二篇:读窦桂梅《和学生一起成长》有感

读《和学生一起成长》有感

李建飞

最近有幸读了窦桂梅老师的《和学生一起成长》。这2多万字的书,记载着她和57个孩子的书信来往。一篇篇书信,是情的流泻,心的交融。

读着这本心灵对话,你不得不惊叹于窦桂梅对教育的一往情深,她把教育当成了以火点燃火、以心发现心的生命过程。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就好象发生在自己身边。在信中,窦桂梅谈孩子在六年中闪光的思想与行为,特别的兴趣与爱好,鲜明的个性与才情。作文、写字、朗读、口才、画画、弹琴、劳动„„孩子的每一“闪光点”,都映入了窦桂梅那双贮满童贞的大眼睛。

窦桂梅总是要挖拙孩子身上的种种美德。诸如勇敢、正直、奉献、同情、诚实、善良、节俭。她觉得,人类的美德是滋润童心的甘露,是点亮夜空的星辰。

为了让人类的美德点亮孩子人生旅程中的每一个晨昏,窦桂梅悄悄地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灵。

75个孩子和一位老师,150封真挚的信,窦老师在与一个个孩子的交流中,种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在关爱与敬爱间碰撞出交流的火花,让心与心靠的更近。

当我读完窦桂梅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这本书时,心中的震撼难以言表,我再一次告戒自己:再忙也要和孩子交心,再忙也要和孩子牵手。在看似平淡的岁月中,有了学生的精彩,美丽的故事就会延续。我应该尽可能地走到孩子中间去,让孩子觉得我是可以信赖的,是可以依靠的,是可以倾诉的对象。一个老师与75个学生的心灵对话,这不仅仅需要老师对每个孩子内心的关注,更要有丰富的学识为学生点亮生活的明灯,“蝴蝶报恩”“、“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等等这些有理有据的话语,学生能不为之感动吗?

窦桂梅老师为了提升自己的语文功底,还疯狂地阅读经典、背诵诗文。并且,她想通过自己的读与背把全班的孩子带动起来。每天的语文课上,窦桂梅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每课一背”,有人说,窦桂梅的语文课里,常常是“听取蛙声一片”。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读书,每隔半个月,窦老师就带着孩子们到实验小学附近的书店里逛逛。窦桂梅说:“带学生读背经典是我最感充实的时候,为了给孩子作出表率,我不得不逼着自己不间断地阅读与背诵。每当遨游书海的时候,我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充实与快乐。”

第三篇:和学生一起读论语

和学生一起读《论语》

前几天,和几个同事聊天,感觉这几年我们教育系统搞的读书活动很好,至少让我这个原来不爱读书的人现在也有了读书的意识,闲暇之余也能主动翻几页书。

这学期,根据学校的安排,要求我们六年级的全体学生背诵学校的校本教材《<论语>选读》,这本小册子共60多页,节选了孔子及他弟子的一百多句至理名言,要想在一个学期内全部背会,对于学生来说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于是,我要求学生利用每天早上晨读课前的10分钟时间背诵2至3句,每周检查一次,但是几周下来,效果不是太好,学生对于里面的“之”、“乎”、“者”、“也”之类的语言记起来太困难,许多学生都是在死记硬背,往往是记住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这时,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个教学心得:和学生一起学习。何不也和学生一起背诵《论语》?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告诉学生,同时也启发学生谈谈他们的心得体会。

刚开始,我通过书上的译文和自己的体会来指导学生去理解《论语》,然后和学生比赛,看谁用最短的时间把当天的背诵任务完成,学生兴趣十分浓厚,一般也就是三、四分钟就可以背会了,他们以胜过老师为荣,有的同学为了能够取得胜利,在课余时间提前去背第二天甚至是第三天要求背的内容。这时我发现,只是背诵并不能让学生真正走近《论语》,必须指导学生去运用。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正在指导学生们练字,打完预备铃五分钟了,几个值日的学生才拿着卫生工具从卫生区回来,我非常生气,责问组长刘爽打扫卫生的时间为什么这么长,刘爽说组员不听她的安排,总是玩,不好好值日,她的话音未落,几个组员就开始反驳她,“老师,中午的时候,刘爽什么活也没干,编了一中午的手链。”这时,我发现刘爽脸红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知道组员们没有说错,我也知道刘爽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刘爽,同学们选你当组长,是对你的信任,如果你这个头带不好,那你这一组的同学该向谁学习呢?”这时,我猛然间想起了《论语》里的一句话,接着说:“就好比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学们听了好像也若有所悟,通过这件事情不仅让刘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让其他同学特别是班干部真正懂得了孔子这句话的意思。从那以后,班干部在班级里的带头作用也更明显了,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许多同学在平时的说话中也“拽”起了《论语》,星期一一大早,张辉就来向我炫耀:“老师,昨天我的好朋友来找我玩,我们在一起玩了一下午,非常开心,真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呀!”在孝心班会课上,学生们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许多学生还在自己的铅笔盒里边写着:“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生真正走近了《论语》,再背起来时也没有那么愁眉苦脸了,前几天在学校举行的第四届经典诵读比赛活动中,我们班诵读的《论语》和《长江之歌》获得了级部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和学生一起背诵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受益匪浅。“梵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岁之荑狄,不可弃也。’”这是我在生活上的要求。“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是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不理想,主要是学习方法不对,学习是要“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啊!而能使我一生受用的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我的“座右铭”,我将它牢记在心。

于丹在《<论语>心得》一书中说,半部《论语》修自身,人人皆可视之为一眼温暖的“问病泉”。确实如此,读着读着,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自身的许多缺点和错误,变得不再抱怨和斤斤计较,让我一生受用不尽。

第四篇:读《和孩子一起高考》有感

读《和孩子一起高考》有感

其实,刚收到这本书时,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来拜读。不到两天,我已全部读完。家长们面对孩子生命中的第一道重要关卡,有的按部就班地陪着孩子一路走向高考,有的一开始手足无措到学习后的心态良好,有的忐忑不安地陪着孩子复读一年备受煎熬„„每一个孩子奋战高考的过程中,都有家长的一路陪伴;而家长们,亦在这充满艰辛的过程中一路成长。女儿即将在两个多月后参加高考,作为考妈的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成长,和孩子一起不断地成长。

本人很欣赏第一篇文章——《一个“狼爸”的助学心路》。作者潮哥的很多观点,我都非常赞同,或许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我虽然没有制定过长远规划,但为了女儿和我共同的梦想,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地走向高考。面对这人生中较为关键的抉择,我能做的只有调整心态,不断帮助女儿减压,让她怀着一颗平常心走上考场,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这一幕时刻都提醒我,作为家长,一味去抱怨国内教育制度的不合理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唯有多付出努力才能帮助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为她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家长是掉以轻心、迁就凑合、无暇顾及、临时抱佛脚等态度,对孩子是极为不负责的。”潮爸的这段话也是我一直对女儿和学生说的。的确,当我们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我们只能改变自己。

由于我们身在农村,所以少了很多机会,也少了很多抉择。但为了让女儿高中时能选择一所心仪的学校,我开导女儿,让她学习了毛笔书法、新筝、小提琴,参加了电子百拼、作文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几乎不放过任何锻炼的机会。女儿也的确不负重望,什么都能拿得起放得下,屡屡过关获奖,让周围的家长孩子羡慕不已,让我对她的各种能力越来越有信心。在女儿小学毕业时,我们收到了一所非常优秀的寄宿制初中的就读邀请函。当时,我很是疑惑,我从没有为女儿报过任何初中。我一直认为孩子太小,不打算初中就寄宿,初中三年正是孩子身体心理迅速成长的时期,如果待在身边,我就能更好地了解她的变化,及时开导教育,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后来才明白,或许女儿小学阶段的优秀表现,让那所初中提前相中了。

但到了女儿初三时,面临进入怎样的高中就读我和她之间产生了不和谐音。后来,天赐良机,在四月份我和她一起来到了一所心仪的高中听讲座。听完校长的讲话,我和她都坚定不移地选择了这所学校。虽然中间也经历了一番波折,但女儿还是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在中考时拿下了学校地区第二的好成绩。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们欣喜自己的坚持和努力。

潮爸说:“我有个歪理论,认为在高三之前没有将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的孩子,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在为高考积攒着分数。”这也是女儿三年高中的真实写照。初一时,女儿为了不当班长还哭着要我去向老师辞职;高一时,在强手如林的文强班中却毛遂自荐做班长,参加学生会工作;高二时,担任了学校宣传部部长,主持很多繁琐的工作。除了担当这些工作,她还参加了学校的合唱队,一唱就是一年半;参加了学校的奥数培训班,直到高三上半学期才全部结束。

由于高中是住宿的,很多事情我是在后来才知道的,她告诉我的理由是:“不想让自己高中三年的回忆中只有考试和排名。”看着女儿淡定的模样,看着她稳定的成绩,我有的只是鼓励,孩子那么愿意锻炼自己,我们家长能做的只有支持。有一次,因为宣传部的工作让她很是烦恼,我帮她出谋划策,必要时求助于老师;又有一次,她说自己好忙,整天像个陀螺,我和她一起分析利弊,劝她放弃一些工作,但后来她还是合理安排时间,什么都没耽误。

升高三了,班主任老师找她谈话,说你优哉游哉两年了,进了高三该收心了吧。女儿也笑着说自己一定会集中所有精力奋战高三。在这近三年的时间里,女儿还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也跟着她阅读了很多书籍,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作家作品,觉得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发生着很大变化。虽然,她的阅读还没有转化为良好的作文分数,但我相信,书籍一定会陪伴和影响她的一生。

“若想让您的孩子按部就班取得节节进步,实现孩子和您的共同高考目标,那么就要用您的执着和行动去感动上天,一份心血必能换回一份收获!这是我坚信的因果。”这是潮爸文章中的语句,其实也是自己一直以来的信念。是的,要想学有所获,只有尽力而为。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美事,世上更多的是你付出了辛劳还不一定能收获自己想要的结果。但在努力的过程中,你一定会有所收获,这就是过程的魅力所在。

随着高考的来临,自主招生也开始了。女儿一开始想报复旦,后来又想报北大。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桩事儿。于是,自己先在网上开始学习关于自主招生的文章,还在高三家长群和成长日志群中听取各位过来人的经验,最后和女儿商定报考北大的自主招生。因为女儿学的是文科,复旦的自主招生对理科孩子比较有利,时间就那么多,不要太辛苦自己。

有了明确的目标,女儿开始投入到自主招生的准备中。她早早地写好自荐信,我则帮着她整理三年高中所获的荣誉。后来,学校给了女儿北大的校荐名额,让女儿对自己信心倍增。整个寒假,几乎都是在做题背诵中度过,没有大年夜,也没有年初一,按着预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执行。看着女儿这么辛苦,我只能做好后勤工作,在生活上尽可能地打点好,让她有充分的精力投入到苦读中。我告诉女儿,即使拿不到自主招生的加分,这个过程也很令人怀念。

“如果孩子对学校和老师不满意,家长一定不要盲从,跟孩子一起去抱怨和怪罪老师、学校,抱怨就像是魔鬼,会腐蚀一个人的心灵,如不加以控制,未来孩子很容易习惯抱怨社会,消极对待人生。”这段话,也是我对学生家长说得最多的话。要想孩子将来适应这个社会,只有从适应每一个老师开始。高二小高考结束后,由于学校工作的调整,女儿最喜欢的政治老师不再教他们了,让全班孩子默默垂泪,老师也泪湿眼眶。女儿回来说新的政治老师上课一点劲都没有,让他们失去了对政治课的热情。

看着真情流露的女儿,真的很感激第一个政治老师,让女儿对枯燥的政治心生欢喜,但又不得不无奈而积极地开导女儿:“人生路上,能有自己最爱的老师相伴行走一年半,已是一种难得的幸福。抱着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认真听新老师的课,你还是会学得很出色的,这也是对老师最好的感谢哦。”果然,后来女儿的政治还是一如既往的出色,几乎越学越好,每次都是A+级别。

所以,与其和孩子一起抱怨,不如和孩子好好分析利弊,理智对待,外加打打感情牌,让孩子逐步认识有些时候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按着你的意愿往前发展,我们能做的只有好好适应它,努力寻找光明点,让自己时刻充满正能量。我一直认为,我们家长积极的人生观,也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处世观,不管是现在的高考征程中,还是将来的人生旅途上,拒绝抱怨,抵制消极,将是一辈子要学的功课。

“许多家长在孩子上网这件事上都进退两难,网络上的交流已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完全断绝网络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绝对不可能的。”网络,已是我们融入社会的渠道,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女儿小学时偶尔上网打打小游戏聊聊天,到了初中也只是在星期六晚上玩一下,到了暑假里我便和她约定每天一小时。上了高中,两个星期回家一次时,我也允许她晚上玩上两个小时。到了高三,好多孩子开始和网络说再见,但我知道,女儿是不可能这样的,再说上网也能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完全断开不是最适宜的方法。于是,还是采取老办法,和她商量上网时间,在我们彼此都能接受的时间范围内达成一致。

有时,女儿也会玩得忘了时间,我便会出面提醒,她也会欣然接受,所以很少为了这事儿闹得不愉快。有时,看她玩得太投入了,我就会对女儿说:“应该是人脑控制电脑,而不是电脑控制人脑。”孩子毕竟是孩子,偶尔犯犯错也在所难免,我们成人陷在网络上不能自拔的也不在少数。再者,你现在能强制她,一旦她上了大学,离开你的视线,没有清醒的头脑,或许会一下子陷进去。不如一步步开导她,让她养成理智对待电脑的习惯,才是最为明智的做法。

“只要您和孩子坚持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胜利。不要忽视高考成功背后精神力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心理因素是战胜挫折最强有力的保证。”很多家长在文章中说,高考,拼到最后,拼的就是心态。如果我们家长能在孩子受挫时及时开导,在孩子得意时友情提醒,在孩子感觉自己熬不过去时适时抚慰,那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在这三年的煎熬过程中不断成长,收获一个良好的心态。

高中前两年女儿过得自由自在,什么好玩参加什么,什么好看就看个痛快,因为她的作业总是比别人完成得快,总有一节晚自习可以用来自由支配。随着高三来临,又恰逢奥数集训,忽然之间她觉得自己学习压力好大好大,回家后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泪流不止。我让她痛哭了一通后才开始询问原因,然后告诉她自己是怎么面对生活中的困境的。告诉她,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痛,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藏在心底的秘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所以,我们可以允许自己伤悲一阵子,但过后一定要还自己快乐,千万不可以伤自己。如果实在迈不过去,我们可以选择放弃„„

最后,女儿微笑着告诉我,十天的奥数培训还是要参加的,不想自己功亏一篑,因为学了奥数后做一般的高考数学试卷真的容易多了。再说,自己一个人在家学习毕竟没有那么自觉,还是群体氛围来得更有利。看到哭泣后的她这么理智,我真的好欣慰,就像她日志中写得那样:不管怎样,我都无法逃避,逃避这个能够改变任何一个人的世界;不管怎样,我都只有适应,适应这个不会只绕着某个人的世界。

我知道,高三,肯定会有这么一个坎,与其到最后经历不如提前来到。看着女儿重新绽放的笑容,我的心也平静下来。后来,我又给她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告诉她:“人生,太过平静其实也是一种慢性自杀吧。所以,我们应该感激上天赐予自己的种种磨难,让自己的生命可以跌宕起伏一下,没有经历过磨难的人生不算真正活过。活着,有时就是折腾!折腾自己,也折腾生活。再次告诉自己,能打败自己的永远只有自己,而如果打不败的话,那我就是最强的!给自己力量,自己永远是最有力量的!每天对着镜子笑笑,笑容真的可以回来的。一个人时也笑笑,哪怕只是笑给自己看!记住,笑给自己看永远是最重要的!”

自主招生的材料关顺利通过,笔试关也已结束。陪着女儿从南京考试回来,女儿面对高深莫测的语文试题,无奈地笑着说:“嗯,看来只能裸考了。”我亦笑着对她说:“裸考也不错啊,这样我们就可以选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学校啰,还可以不呼吸北京的风沙哦!”女儿听着我的调侃轻松好多,说就是觉得有点丢脸。我立马给她看《意林》上的一篇文章——《橱窗人》,说我们的人生是让自己感受的,不是活给别人看的。女儿深表赞同,豁然开朗。你看,我们家长的及时开导,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多么重要。

“相信孩子,对家长来说是一种信念,我想说这种信念不是虚的,它是实实在在的。如果家长心中有了这个信念,就好像给孩子梦想插上了翅膀。”这是作者流星雨的话语。我想,这也是这本书留给我们的启迪。作为每一个陪着孩子走向高考走过高考的家长,都应该时刻温习这段话,相信孩子,相信自己,坚持梦想,告诉自己只要愿意努力,愿意学习,你一定可以在陪着孩子高考的过程中不断成长。高考还没有结束,我们的学习也将继续;人生永无止境,我们的成长也永不停止!

第五篇:教育叙事--和学生一起成长

和学生一起成长

不记得从何时起,我开始喜欢看小说。刚开始是用电脑,后来改成了用手机看。在不经意之间,我学会了在任何地方都能用手机看小说,无论停下来,还是在走路。虽然我知道这样不对,但生活中总是离不了它。这样,时间久了,偶尔手机不在身边,总感到一种空虚与烦躁,不知道要干什么。当电脑和手机成了我的一种习惯,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会说话,也越来越不喜欢说话,和别人聊着聊着,手就开始点鼠标,滑手机。少了说自然少了听,那会把听说的能力转化成写吗?当然不会。当我把手都放在了电脑和手机之上时,自然的,手中拿笔的时间越来越少。

参加工作很多年了,我时常批评学生习惯不好,管不住自己,但我何尝不是如此呢?人是一种习惯化的动物,当他把做一件事当成一种习惯,就很难改变。就如同贪污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是行为控制了我们。

这学期,学校让我们手写教案,刚知道这个通知时,我苦恼了很久,好多年不写教案,我还能拿起笔写教案吗?我能写好吗?就在这样的彷徨中,我慢慢的开始了对自己新的挑战——写教案。在一次次拿起又放下笔的煎熬中,我终于能静下心来去认真的写好每一次教案,我觉得,我赢了自己。

在这反复写教案的过程中,伴着我成长的当然还有我与孩子们的相互学习。有人说:人只有经历过不平凡,才会做到真的平凡。现在我才明白。人需要学习,需要反思,需要成长,向身边的每一个人。作为普通教师的我,更需要向纯真的孩子们学习。只有单纯的心,才会有单纯的目标。

无论是每天早、午读时孩子们整齐的读书声,还是孩子们下楼时轻轻的脚步声,总能让我的心变得宁静与满足。一步一步轻轻地走在教室的走道里,扫一眼端正坐着的孩子们,看着他们双手拿书的那份认真,瞄一眼教室里整齐的桌椅与墙面的评比栏,整一整图书角的图书,修一修花盆的绿萝,悄悄地扶起孩子们低垂的头,与我而言,都是一种幸福。更不要说跟着孩子们一起下楼、放学,站在队伍的旁边,旁观那站得整齐的队伍,充满喜悦的笑脸,和孩子们一起从教室走出教学楼们,再走到面粉厂十字路口,和孩子们挥手告别,于我都是一种收获。

多久了,反正是很久,我觉得自己越来越爱唠叨。见到孩子们身上出现一点点毛病就在那儿哇哇一堆,时间长了,就改不了这个习惯,这或许就是班主任病吧!当这样唠叨了无数次,到我自己也觉得烦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快成了神经病,总在不经意间放大了学生的错误。这之后,我还是在说,但已不再啰嗦一大堆。说得少了,但孩子们做的却越来越好。

人有时是一种善忘的动物,总会把自己的错误或不足加以忽略;但有时又是一种记忆力很强的动物,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牢牢记在心里,多年不忘。大人如此,孩子们也一样。所以,要让他们养成一种习惯,单纯的说教已经意义不大,用事实来讲道理更-23-

下载读《阅读照亮教育》有感:和学生站在一起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阅读照亮教育》有感:和学生站在一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阅读照亮教育》有感: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读《阅读照亮教育》有感曾乐婧从金秋九月到寒冬腊月,我跟随学校读书会老师们的脚步,开始了一场精神之旅——阅读谢云先生的《阅读照亮教育》一书。作为......

    读《和爸爸一起坐牢的日子》有感

    读《和爸爸一起坐牢的日子》有感 读完《和爸爸一起坐牢的日子》后,我深深的被小主人公卢大容的事迹感动了。主人公和妈妈被特务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牢房后,受尽了污蔑和折磨,他......

    “和学生一起读鲁迅”专题教学设计

    “和学生一起读鲁迅”专题教学设计 一、为什么要读鲁迅?鲁迅之于当代中学生的意义何在?1.鲁迅和中学生之间存在着彼此接近的通道。2.让中学生从鲁迅作品中领悟如何面对社会发......

    和学生一起读书

    和学生一起读书的体会 读课外书是学习语文、增强学生能力和扩大学生知识面的最好途径。开学伊始,我就试着让学生买课外书来读,慢慢地,班上好像形成了一种读书的风气。学生们有......

    和学生一起成长

    和学生一起成长第二年我做了班主任。高一的第二学期学校进行文理科分班,当我拿到名单时我先是了解这些学生都来自于哪些班级,然后找相应的班主任了解情况。当我找到小枫同学的......

    和学生一起成长

    “庆祝教师节 30周年”征文 和学生一起成长 -------我的教育故事 霍城中心小学杨慧兰何忠孝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参加工作已经五年多了,回首在学校的教学工作,我的身边也发生过许......

    和学生一起阅读

    和学生一起阅读 张荣云 选书:我学会了在当当网上购书,并利用家长会的机会教给家长,让家长在当当网上购书,方便快捷。很多家长都很认同。也有少数不会上网的家长在书店购买。 读......

    和学生一起反思

    和学生一起反思 松山区大夫营子小学苏明义 运用生本理念,按照“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学流程,教学完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最后一头战象》。教学中,老师成为“隐者”,学生概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