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德育成为心灵按摩-德育
让德育成为心灵按摩
文/孙光友
我最喜欢早晨开窗的感觉,一个瞬间,就让你拥有了新鲜空气、阳光和蓝天。试想,我们打开心窗的时候,不也是这样一种体验吗?那一刻,我们的心注入了生命最需要的信息、能量,立即就有了活力,有了飞翔的欲望。打开心窗,心才有生命,才有空间,才有翅膀。
怎样打开人的心窗?毫无疑问,靠教化。
教育是最重要的教化手段,可当前教育有一个最大的硬伤,就是德育的缺失。德育的缺失,严重弱化了教育的教化功能。所以我们看到的现实是,很多孩子们的心都严重缺氧、贫血,导致思想、言行出现各种各样的病态。
我们都知道德育为首,我们都知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都知道先成人后成才,我们都知道国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可一旦回到现实,“德育为首,教学中心”就成了解不开的结。到底“为首”服从“中心”,还是“中心”服从“为首”?一般情况下,心里想的嘴里喊的是德育首位,实际做的全力保的是教学中心,归根结底还是“为首”屈从了“中心”。事实上,德育为首不到位,教学中心也保不住。脱离了德育的高质量,教学的高质量是难以单方面产生的。造成这一局面的罪魁祸首是谁呢?地球人都明白,是该死的“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确实该死,但一时半会却还真死不了。这就需要有大担当的教育人自觉地站出来,各自承担起自己的使命。
那么,德育究竟应该怎么做?
美好教育旗帜鲜明地提出德育第一的观点。美好教育是从“心”开始出发的,不是从“心”出发的教育,不可能是美好教育。美好教育的核心价值是要让教育生活美好起来,没有“心”生活的美好,就没有教育生活的美好。
心是柔软的,“心”教育也应该是柔软的。就像按摩,柔软而有力量,既让人在舒舒服服中强身健体、享受生活,又让人在轻轻松松中开启心门、放飞梦想。那种灌输式、教条式的德育,是被美好教育坚决摒弃的。
基于此,美好教育提出美好德育行动的新理念即为美心教育。
什么是美心教育?即通过实施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达到美化和升华学生心灵,让学生“心”生活更加美好的德育新模式。美心教育是“吹面不寒杨柳风”,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看不见痕迹,却演绎着奇迹。
美心教育有三层境界:一是养护心灵,提升心理品质;二是净化心灵,提升道德品质;三是解放心灵,提升精神品质。通向每一层境界的每一段路,都有风雨,也都有风景。
与三层境界相对应,进入美心教育有三条通道:心理健康教育;爱心教育;生命教育。三条通道上都站着天使,一个是健康天使,一个是爱心天使,一个是自由天使。
按照美心教育的观点,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行为习惯不好,那种种劣迹,表面上看是道德品质的问题,实际上却是心理问题。有的是心受伤了,导致出现报复、逆反心理;有的是心封闭了,导致与外界沟通不畅、行为乖张。解决这一问题的入口在哪呢?答案是: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灵进行修复和养护,使其达到一个正常的状态。这就是美心教育的第一层境界。处于第一层境界之后,真正意义上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才可以开始,对一个心理不健全、心态不正常的人,是无法施加有效的道德影响的。
按照美心教育的观点,即使面对一个心理健全、心态正常的人,那种单刀直入、短兵相接式的思想交锋,也是不可能完成有质量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那么,美心教育的第二层境界的入口又是什么呢?答案是:爱心教育。爱心教育也是两个层面的意义:第一,老师用自己的爱心去按摩学生的心,使其感化、融化,爱心的魔力,能够点石成金;第二,对学生进行爱心和感恩教育,使其转化、升华,一个人有了爱心、懂得感恩,心灵就不会再被尘土遮蔽,就会成为好人、善人、高尚的人。
按照美心教育的观点,一个人即使心理健康、心地善良,也并不一定有快乐、有幸福,快乐和幸福必须建立在心灵自由的基础上。要让生活美好起来,先要让“心”生活美好起来。所以美心教育的最高追求是让学生达到心灵自由之境。要进到这一层境界,入口又在哪呢?答案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由此获得身心灵的和谐,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我自己”,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找到了路径,又该怎么走呢?
第一,建立美心教育团队。分几个层次:一是行政团队,负责美心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二是专职骨干教师团队,负责美心教育的开发、实验、传播、教学;三是班主任团队,负责美心教育的具体实践;四是全体教师,负责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落实美心教育。
第二,开设美心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程,爱心教育、生命教育可作为选修课程或者活动课程。
第三,建设美心小屋。把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室改建成为美心屋,配备专人担任美心天使。美心屋要建设得温馨而又富有生命气息,让心灵受伤者得到修复,让心灵荒芜者得到种子,让心灵苍白者得到滋养,让心灵封闭者得到释放,让心灵束缚者得到飞翔。
美心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在每一个学生心里建起一座美心小屋。
第二篇: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
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
【摘要】教育不应止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应以形成完整的人格为最终目的。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明辩是非能力,力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懂得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并尊重德育主体的“个性”,因人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德育最高境界。
【
关键词】德育;自我教育;个性教育;主体
前言: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是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关键是要将学生成为德育主体。
学生不是被动的德育对象,教育的任何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许多道德知识学生虽能理解,但并未真正进行内化,得到认同,不能成为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奉行的行为准则,更不能体会到一种精神的愉悦。有鉴于此,必须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
一、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明辨是非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德育往往是旗帜鲜明地提倡或反对某种观念或行为。学生生活环境除学校还有社会和家庭。在很多时候,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学校的教育不可能完全预想和控制,支配学生行为的是其道德的判断能力。道德判断的发展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因此,德育要把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作为首要任务。
但是,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走入另外一个误区,就是没有将学生当成德育教育的主体,用革命先烈、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等对学生进行标榜式德育教育,让学生以这些人物事例为标本,按照这种模式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检验自己的思想品质,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产生距离感,也难于使学生准确理解,难于接受。尤其对小学生而言,那些革命先烈、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太遥远,太虚,太大,不可能在自己身边发生,自己无法学习、无法体验,自然就起不到教育效果。所以我在这方面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小学生自己身边发生的个案,将他们作为主体,让他们自己去讨论、总结、学习,使学生能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能够明辨是非,作出道德判断,去发展他们的理性思维,从中受到德育教育。
比如,我利用每周一节的班队活动课,创设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难题的办法,并展开讨论,各抒已见。如我在一节班会课提出:“你看见自己的好朋友拿了别人的铅笔,你会怎么办?”“你看到别的同学在吵架或打架,你该怎么去做?”“操场前的水龙头没有关,你会怎么做?”等问题,让学生发言、争论,达到共识。因为这些事情确确实实会每天都在他们身边发生,结果学生们反映很强烈,踊跃发言,作出是非判断。他们从而得到教育,这样就达到了德育的预定目的。
二、要重视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力求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德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是教育者的活动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活动相统一的过程,任何外在的教育都必须经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发生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对班主任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并不是机械地、全部予以接受,而是根据自己已有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以及各种需要有选择地接受,接受的部分会逐步转化为品德意识,并指导自己的道德判断。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就是要发展受教育者的自主意识,激发其自我教育的要求。如果没有做好这一点,学生就会出现我们通常说的“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有得到真正的教育,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
如此看来,如何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关键所在。
我认为,要激发学生自我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成为德育教育的主体,要使他们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愉快的精神体验。
在德育过程中,如果学生通过道德行为而得到赞许、表扬和肯定,产生积极快乐的情绪,他今后会主动重复这些行为。在学生履行道德的行为后,要及时地表扬,以增强学生思想行为的积极方面,抑制消极方面。
很多老师都会在学生履行道德的行为后对他进行表扬、奖励,但他们往往会忽视将学生作为德育主体进行教育,没有让其他学生参与讨论受表扬、奖励的学生为什么会受到表扬、奖励,包括受表扬、奖励的学生自己也没有更深一步的得到自我教育。
例如,当我发现一件好人好事时,我往往不急于给他表扬、奖励,甚至不判断他的行为得失,而是先集中所有的同学,将事件告诉他们,让他们去判断、评价,也让这个道德行为的主体学生自我评价,这样不仅让所有的学生都同时接受教育,也会使受表扬的同学更有荣誉感,获得一种愉快的精神体验,更能使他在今后的学习中规范
自己的道德行为。
这时作为老师所要做的只是从提高认识入手,讲明为什么要表扬,以增强受表扬者的荣誉感、上进心,促使其他学生学有榜样,使之产生带动他人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
在传统的观念中,道德教育是使做好事的学生得到表扬和奖励,这固然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一环,但仅仅是这样,会使学生产
生功利观念,就好像有学生将自己的钱当成捡到的钱交给警察一样,目的是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这就有悖德育教育的目的。
因此我觉得要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要使学生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的现实中获得一种崇高感,体验到一种幸福,感受到一种享受,才能使学生对各种道德规范的遵从逐渐从他律变成自律,使他们不是把各种道德规范视为约束与限制,而是作为自我肯定、自我发展的需要,成为自身的主动要求,只有这样,道德教育才能成为一种人们乐于接受的教育。如果学生不断深化提高对道德享用价值的内心体验,在接受教育时就会更具主动性。
比如,有时我发现某位同学帮助了另外一位同学,我并没有大张旗鼓去表扬这位同学,而是私下找受帮助的同学和其他同学,要他们以各种形式去肯定这位帮助人的同学的行为,要他们去感激甚至是回报那位同学,让那位同学从中获得一种崇高感、幸福感、享受感。
在我进行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我常常会让学生自己去列举、总结哪些是应该去做、值得去做的事,加以引导,使他们明白哪些才算是好人好事,再让他们去做,并要求他们做完后去体会感受。这样,学生就会乐于去做自己认为该去做的事,才会从中获得一种享受感。
四、要注重德育主体的“个性”。
坚持“个性”就是指在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德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与老师同等地位的特殊的主体。
当今学生的越来越有个性,尊重他们的个性也就越来越重要。前不久有报道称,某大学为了资助贫困学生,特地购置了大批军大衣免费发放给贫困学生,但几乎没有贫困学生去领、穿这种军大衣,原因是穿上了军大衣就等于你时时刻刻向其他同学暗示你是贫困生,这就是当今学生个性的体现。
在我们传统的德育教育中,过分强调了课本的重要性、老师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其实坚持个性是主体与客体相互转化的正确关系的体现。坚持德育工作的个性又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逻辑起点与内在要求。坚持德育工作的个性,要求发挥人的主动性,给思想上“松绑”,正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起点。
所以我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会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来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能够充分发挥他们各自个性的同时又使他们能得到教育。
总而言之,将学生成为德育主体就是要教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这就是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觉进行思想转化,有了缺点要自尊、自重,遇到困难要自信、自强,犯了错误要自督、自制,日常生活要自立、自理。不能光凭规章制度和抽象的政治说教,必须有生动活泼、丰富多样适合少年特点的活动,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而收到实效;另一方面,从学生来看,也只有在多种活动中才能提高认识,增长才干,陶冶情感、磨练意志、锤炼性格,实行在教育者指导下的自我管理。让学生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而向自己提出要求和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只有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教育才能在学生的成长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这才是德育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卢秀安.《现代心理学纲要》广州出版社1994/7
[2]李方,叶瑞祥.《教学与班主任技能训练》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9
[3]华南师大教育系.《现代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6
(好范文整理)
第三篇:让德育成为美丽的风景
让德育成为美丽的风景
——云南省楚雄北浦中学德育工作交流汇报材料
楚雄北浦是中共楚雄市委、市人民政府为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于2002年8月按“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的思路创新建设的示范性初级中学。
学校创办以来,在州、市党委、政府及省、州、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系支持下,在较短的时间里由2002年创办之初的22个教学班发展到如今的65个教学班,学生人数由1103人增加到4036人,教职工由72人增加到206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4人,一级教师70人,初级教师69人,助理会计师1人,工勤人员5人),学校占地面积也由30.93亩扩大到88亩,成为楚雄市规模最大,在校学生人数最多的初级中学。十余年的发展,学校在硬件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实现了跨越发展,实现了办学规模和质量效益快速增长的目标。先后被认定为云南省“文明单位”、“文明学校”、“一级初级中学”、“优秀甲等学校”、“绿色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校”,先后被评为“云南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三生教育优秀学校”、云南省首批“身边的好学校”。
我校坚持“让每一个学生在浓浓的师爱中茁壮成长”的办学理念,形成“坚忍不拔,完善自我”的办学精神,构建德育工作网络,以师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实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模式,努力将北浦中学打造市民信任的优秀学校。现将德育工作的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研讨。
一、德育工作取得的一些经验
我们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做好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实践”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生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模式。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德育教育:
1、“分级实施”定目标
我要严格贯彻执行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德育分年级目标实施的有关规定,按照学生成长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具体制定各年级的德育工作目标:七年级“尊师、爱校、好习惯”;八年级“爱学校、爱学习、文明守纪”;九年级“行为习惯做表率,为母校争光”。并将德育目标落实到学校管理、班主任管理、班级管理的各个层次,细化到学生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具体到每学年、每个月、每个周的德育教育之中。
2、“习惯养成”正行为
从建校以来我校就坚持不懈的抓师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它定位为北浦发展的基石,重点培育的学校特色。具体做法:一是每学期期开学初,对学生进行一周的入学教育,由政教处做好学习计划,组织学生军训,组织观看《北浦中学学生在校行为规范细则》教育片,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以及我校编写的《北浦中学师生礼仪常规》、《北浦中学师生一日常规》,让学生明白做文明学生的基本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二是利用每周升旗仪式中的国旗下讲话和班会课,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文明,鞭鞑丑恶”系列活动;三是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美好情操。四是通过强化师生“值日护导”,设立“文明岗”,学生会“监督岗”等,并定期开展检查,及时纠正师生不良行为习惯。五是在全校全面推广“弯腰运动”——师生自觉自愿弯腰捡拾校园中的自己见到的每一片树叶、纸张和果皮等,保持校园的干净和整洁。六是通过建立学生会、学生社团、聘任校长小助理等具体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3、“法制教育’明规矩
学校定期举行法制讲座,开展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强化了学生遵纪守法,做守法公民的意识。充分依托建立在学校的“楚雄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警示教育基地”的作用,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到基地接受警示教育,组建法律社团,长期坚持在基地的“青少年模拟法庭”开展法律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遵纪守法变成自觉的行动。
4、“心理教育”润心灵
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无一不冲击着涉世未深的未成年学生,学生中出现各种各样心理变化和心理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根据中学生心理生理发育特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设立心理咨询机构,配置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在各班设立心理委员,开设“心之舟”心理辅导室,每周一早上定期开展师生心理健康讲座,常态化开展师生心理疏导。
5、“待优生转化”促发展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可塑期,德育量化考核把学生大致分为优秀—优良—近优—待优四个等第,我校把待优生转化工作当作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把待优生的转化成果纳入对老师、班主任工作评估的重要内容,形成对待优生人人关心,时时关注的氛围。如
我校某班主任在介绍带班经验时说:“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待优生尤其要多倾注一些关爱和鼓励。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成立‘一帮一’助小组,用爱心去沟通这部分学生,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老师,同学对他们的关心爱护,从而使他们不断取得进步”;同时利用心理咨询室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如针对学生迷恋网吧而影响学习这种情况,学校开通校园网,开展网上咨询活动。因为没有见面的尴尬,学生能自由与老师对话,老师了解清楚了学生的心理,趁机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并真诚相劝,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帮助他们走出“自我迷失”的沼泽。此外是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如今每班都有家长委员会,教师家长配合与学生交流思想渐渐消除家庭因素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形成了家庭学校齐抓共管的局面。
6、“科研交流”导方向
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保证,为此,我校自建校以来就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构建了一支以校长为首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政教处牵头,学校党总支、年级组、共青团、少先队、班主任、教师为主线,家庭、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警示教育基地等为辅助的德育工作队伍。同时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切合当前德育工作的难重点,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坚持“三贴近”,即贴近班级、贴近学生、贴近家长。班主任必须贴近学生,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还必须贴近家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校定期举行德育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工作报告会,交流德育管理经验,探讨新的问题,使德育工作紧跟形势发展,符合当前教育的需求。
7、“美化环境”造氛围
一所好学校的标准一方面要校风好,另一方面要做到“校园美”,“此处无声胜有声”。为此,我校特别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熏陶教育学生。学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以儒家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校园校园文化展示体系,《弟子规》、仁、义、礼、智、信各种展板构成一道特色风景。镌刻着校风、教风、学风的校园屏风给人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樱花大道上的教师书画作品、主干道边的廉政文化长廊、教学楼走廊悬挂的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学生书画作品,校园文化宣传栏、科技宣传栏、心理教育栏等布局合理,师生置身其间,在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下,行为得到规范,心灵受到陶冶,素质不断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一)、学额过多班额过大,给德育工作带来巨大困难。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楚雄市民对我校的信任日益增强,自2008年以来,大批楚雄市非片区和外县小学毕业生涌入我校。如2013年,1635
名小学毕业生涌入,学校不得已招生25个班,平均每个65班人,造成学校“超大班额”、“超大学额”的现象,给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都带来巨大的困难。
(二)学生家庭教育缺失。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形成良好品质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品德形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对行为习惯不好的孩子进行教育的时侯,就教师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那样会造成孩子在校一套,在家另一套的局势,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由于社会的转型,家庭教育的缺失严重挑战着学校教育工作。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坚持一如既往狠抓师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它打造成学校名片。坚持实施分年级的德育目标,落实各个阶段的与重点,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
德育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我们只有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积极取得家长的配合,多管齐下,常抓不懈,才能取得成果。今后要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网络,构建德育工作体系,适应社会需求。
(二)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在学生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德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德育生成能力。
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十二年来,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工作还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今后,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突出德育这个永恒的主题,真抓实干,不断创新,力争取得更大的发展。
第四篇:让德育成为美丽的风景
让德育成为美丽的风景
——铁山中心小学德育活动汇报材料
胶南市铁山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德育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我们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目标,坚持从学校工作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通过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切实对学生加强珍惜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不断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管理育人
1、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对学校德育工作负总责,由辅导员带头,形成了少先队、班主任为基本框架的德育工作机制,确保学校德育工作得以正常开展。我校首先从强化依法从教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做起,带领教师认真学习了《新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倡导教师拥有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教风,同时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与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并将其纳入教师工作考核评价之中。
2、抓好班主任的管理,发挥指导作用。学校主要以班主任工作这条主线,通过班队会等形式开展德育教育。如利用每月一次班主任例会,结合班级谈感想,积极开展“班主任工作交流会”,提倡教师间进行德育经验的交流。
二、服务育人
1、全体教师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时时处处关心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差生、违纪学生老师不是急风暴雨式的一味训斥,而是和风细雨式谈心说教。善于从他们身上捕捉并发现其闪光点,并给予积极引导,点拨。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取观,树立远大理想。
2、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我校一直强调学校教师人人都要成为德育工作者,每位教师都要结合教学工作,渗透德育教育。
3、学校德育走入家庭。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我校不断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实效性,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家长学校活动如:“与孩子一起讲诚信”、“邀家长与课改同行” “家长开放日”、专家培训、论文评选以及创“学习型家庭”、素质教育进家庭、进社区等系列教育活动,努力促进“家长教育素质工程”的深入实施,不断提高家长素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育效果日趋明显。2009年学校荣获“青岛市优秀家长学校”荣誉称号。
三、环境育人
学校环境的美化、净化和室内陈设的条理化是建设德育环境的重要内容。“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是我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将优雅、和谐的人文理念渗透于整个育人环境中。
1.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我校从绿化、美化入手,追求以绿色为主色调,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花草树木的布局错落有致,疏密相间,富有层次。其间点缀“勤”、“韧”、“惜时如金”、“博学”等文化石刻,到处可见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等展牌,构建学园、花园、乐园、家园和校园美观化、环境育人化、行为规范化的校园文化模式,使校园凸显秩序井然、生机盎然的特色。我校的电子显示屏,每天滚动播放如:“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顺手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等文明标语,在学生的心田里播下文明的种子,让文明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结出满园的文明之果。
2.班级文化建设。我们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在保持全校整体共性的同时,提倡彰显班级的特色,建设好班级文化,达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学校还为每个班级设臵了“我能行”展示台,结合学校开展的“日月星伴我成长”活动,组织了形形色色的“雏鹰争章”活动,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在尊重中评价,在评价中激励,进而成为习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四、活动育人
(一)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
学校结合国内外大事、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古今中外名人故事、新时期各行各业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活动,对孩子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
(二)礼仪常规教育活动
1、用好每周的“国旗下讲话”。
在学期初,学校就要根据实际制定好“国旗下讲话”计划表,每周安排一位学生作“国旗下讲话”,讲话之前都要认真写好讲话搞,并收集起来学校存档。利用每周升旗仪式加强学生的礼仪常规教育。
2、充分发挥班级主题班会的教育功能。主题班会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来开展礼仪教育,对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及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3、红领巾广播站传播正能量。铁山中心小学红领巾广播站秉承和谐校园、传播文明、播种希望的宗旨,开设了“新闻快递”、“解读《弟子规》”、“好人好事光荣榜”、“安全知识”、“健康卫生”等板块,及时将国内外重大新闻、身边发生的故事传递给师生,受到师生欢迎。
(三)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
2010年,我校成立了铁山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学校运用校内两用、依附公用、一室(师)双用的建设模式,使各项活动得到有序、高效、持久的开展,活动内容主要分为德育、艺术、体育、综合活动、社会实践等几大类。具体包括:合唱、舞蹈、书法艺术、器乐演奏、美术绘画、刺绣、棋牌、体育活动等十几个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申报一个或多个项目;学校建立起了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辅导员队伍,在现有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培训辅导,培养了学生能力,发展了学生特长,陶冶了学生情操,提升了学生素养。
(四)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1、每年“重阳节”前夕,学校“乡村少年宫”都组织学生赴铁山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表演节目,帮助敬老院的老人打扫卫生等活动,培养学生尊老、爱老意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做一个“社区小义工”活动,通过走出校园,进入社区,清理白色垃圾的实际行动,使学生们认识到改善社区环境,应当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3、学校定期开展学工学农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了“青岛振海船舶设备有限公司”和“青岛祥和环保尾气检测有限公司”。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了教育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使教育不再封闭在教室和书本中。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到主动的探究,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能力,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4、开展“我是劳动小能手”系列活动。我校大多数学生家长以种田为生,少数人搞些家庭养殖,有的兼打短工或到邻近的工厂上班。他们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作,非常辛苦。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鼓励学生多参加田间劳动,干一些如除草、施肥等力所能及的庄稼活,利用在家的时间帮助父母做饭、洗衣服或打扫室内外卫生,既能使学生自己得到锻炼,也减轻了父母的负担,使他们能尽自己所能为父母服务。
(五)主题教育
1、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德育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适应少年儿童的新变化。为此,、不断延伸工作手臂,拓宽育人思路。先后开展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告别陋习,做四好少年”等一系列活动,倡导少年宫学生做到“五有”,即“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对人有礼貌、心中有他人、人人有特长”,以此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使校园文化氛围和学生精神面貌大有改观,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2、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诵读传统文化经典是提高少年宫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学生道德行为的一种积极引领。学校加大力度,创设“书香校园”环境,进一步开放图书室、教室图书角等图书园地,积极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共读经典文”、“七彩假日,家人共读”等活动,引领学生阅读课内外书籍,让学生在诵读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诵读内容,努力引导学生将经典诗文诵读与做人做事相结合。通过诵读活动,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明显提高。
春华秋实。经过不懈努力,学生综合素养获得了全面提升,有多人次在胶南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上荣获一等奖,学校近几年被评为 “胶南市养成教育示范学校”、“胶南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胶南市书香校园”、“青岛市A级健康校园”、“青岛市依法治教示范学校”、“青岛市花园式单位”、“青岛市交通安全学校”、“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学校从2008年至2012年连续5年被胶南市教体局授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全校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推进学校德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朝着“人人成人、人人成才”的教育目标迈出坚定的步伐。
第五篇:让高中历史教学成为德育的载体
让高中历史教学成为德育的载体
段吉群(贵州省息烽县第一中学)
摘 要: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高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我们去认真挖掘、提炼,把它渗透于教学过程,就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化。实践证明,高中历史教材里蕴藏了丰富的德育资源,让它成为德育的载体。本文旨在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德育载体
一、通过政治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曾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各个领域都有着辉煌的成就。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必修和选修教材。其中的名人典故,俯首皆是,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沉溺于酒色,伍子胥因为爱国,以死相谏,今天苏州城里的伍子胥庙就是最好的证明;战国末年,楚国的屈原,虽受小人排挤,但在国破家亡之际,并未苟且偷生,毅然跳进了汨罗江,从此,中国就多了一个端午节;南宋的文天祥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清代的谭嗣同诠释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甲午中日战争的邓世昌,弹尽粮绝,壮烈殉国;抗日战争的杨靖宇,威武不屈,死而后已。翻开政治事件的画卷,可歌可泣的事迹无不激励着后人。历史上的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像一页页灿烂的篇章,闪烁在历史的长河里,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经常对学生进行这种励志教育,既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鼓舞学生为建设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二、通过经济政策,强化学生的审美创新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审美教育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具体的鲜明的美的形象感染学生,以真情实感打动学生,使他们积极地去行动,而赋予创新精神的美的形象,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磨练他们的创新意志。
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创新热情是创造的动力,它一旦与创新意识结合,就会形成稳定的创造动机,从而掌握创造者的整个身心,发挥强大的动力。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也必须从审美教育入手,美感就是人在创造性劳动中感到各种本质力量发挥作用的乐趣。美感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追求。它推动人去创造,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创新意志的创造者自觉地确定创造目标,克服创造活动中的困难以实现创造目标的心理品质。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滩出于岸,水必湍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创造必然会遇到挫折,有时还会遭到别人的嘲笑和挑剔,这就需要创新者的勇气和胆魄,需要创新者的坚定信念意志。任何一个人,如果缺乏勇气和胆魄,怕权威、怕困难、怕失败,那么,他的首创精神和想象力就会受到束缚,挫折潜能最终也会丧失殆尽。历史教材中,从手持汉节十九年不降的苏武,到不畏权贵坚持“神灭论”的范缜,到踏遍全国各地、历尽十年艰辛,虽受腐刑而矢志不渝,终成《史记》的史马迁„„这些鲜明的、具体的美的形象,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勇气,坚定学生创新信念,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有极大益处。它能点燃人们心中的创新的火炬,开启人们无穷无尽的智慧。
通过美的事物来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使人们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产生共鸣。审美教育的特点就是以美感人,并激励人们去行动。高中历史教材是一个万花筒,五彩缤纷,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的因素。要不断挖掘、引导、创设情景,让学生不断创新,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添砖加瓦。
三、通过科教文艺,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德育教育的素材。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灿烂的文化。如汉魏的文苑、南北朝的书画与雕刻、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的小说与剧本,还有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各时代伟大的人物及其事迹,无不蕴含着伟大和崇高。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宝库,其中富有奉献精神的人和事,充分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因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奉献精神。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其他的创造者,之所以能长期进行创造性劳动,就是因为他们体会到创造的本质是奉献。我国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利用割圆术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的后七位,比西方的数学家要早一千多年,世界天文学机构将月球背面的山名命为“祖冲之”谷地,由于他的奉献,赢得了国际上对他的敬仰;李时珍为了祖国的医学事业而尝遍百草;邓稼先为“两弹”事业奋斗到最后一息;孔丘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孟轲把儒学发扬光大;李白站立于浪漫主义诗歌的高峰;杜甫成为现实主义诗歌的绝唱;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力透纸背;徐悲鸿的《八骏图》入木三分。许多大家出身贫寒,身处逆境,但他们从小刻苦学习,勇于进取,顽强拼搏、追求真理。这些事例告诉学生:要想取得成绩,必须刻苦耐劳;要想大有作为,必须乐于奉献。
高中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不仅仅是以上几个方面,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与各个教学环节和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老师多做有心人,用好这一德育载体,适时引导,就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高中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落到实处。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