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点对红十字会工作的调研报告
临洮基层立法联系点对红十字会工作的调研报告
临洮基层立法联系点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修订草案)》后,为了更好地征求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到县红十字会、人民医院、椒山中学等红十字基层组织和红十字博爱卫生院及东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听取汇报、观看图片影像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县红十字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召开了座谈会,会上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修订草案)》进行了讨论,从主要职责、组织建设、会员管理、志愿者管理、监督机制、法律责任等方面对红十字法草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座谈会后,立法联系点将工作情况及时反馈到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县人大常委将会跟踪督促办理。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在省、市红十字会的业务指导、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努力,临洮县红十字会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拓宽红十字服务领域,积极发展红十字志愿者和志愿者服务队、红十字青少年会员,建立17个红十字基层组织、2个红十字服务中心、1个红十字博爱卫生院、红十字村卫生室25个,充分发挥了红会作为政府人道事务工作方面的助手作用,进一步扩大了县红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提高了人们对红会工作的认可度和支持力。
(一)多措并举,大力宣传红十字法
在“5.8” 世界红十字会日、“6.14”世界献血日和“9.12”世界急救日等宣传日,发放红十字知识手册、现场救护常识手册、健康知识手册、艾滋病防治手册和无偿献血宣传册等资料。充分利用电台媒体和网络资源,在《临洮新闻》、“甘肃省红十字会网站”、“定西市红十字会网站”、“每日临洮”微信公众平台中进行广泛宣传。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有力促进了我县红十字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切实履职,红会活动开展有力
组建了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定期或不定期的在学校、社区、机关等部门开展一系列的应急救护和演练活动,提升了快速救援的实战技能和自身保障能力。积极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着力打造“培训骨干、纵深宣传、以点带片、以片带面”的应急救护工作格局,大力普及群众性初级应急救护知识。依法进行无偿献血的宣传、动员工作,举办了多次无偿献血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器官、遗体捐献基本常识、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完成了2例器官捐献登记工作,招募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6人。大力开展学校红十字会工作,开展了以红十字知识讲座、交通安全知识和初级卫生救护知识培训为内容的红十字宣传教育系列活动。为在校师生讲解了红十字运动的起源,红十字的标志,世界红十字日等内容知识,并组织师生进行了现场互动演练。
(三)精心组织,积极促进自身建设
建立救灾款物筹集、储存、发放制度,完善报灾、申请、救助和后续工作机制,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把救助款物真正用到困难群众身上。坚持公开、透明办会,对各项资金物质实行专户专帐专人管理,随时接受财政、审计、捐赠人的监督、检查、查询,树立了红十字会的良好形象。坚持把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作为推进红十字会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强对会员的管理和会费的收缴、使用,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建立红十字会工作台账,提高了红十字会工作的规范化程度。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不够深入。我县红十字会工作的宣传形式比较单一,社会上许多人对红十字会工作了解甚少,没有真正了解红十字会是什么组织,甚至连一些基层干部都不知道有《红十字会法》,红十字会法律法规的社会知晓率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大,群众的公益意识不强。
(二)机构队伍建设不健全。目前,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红十字组织机构网络还未建立,会员和注册志愿者人数不多,而且志愿者构成来源单一,难以形成合力。随着人道救助领域的不断扩大,红十字会工作的范围逐步拓展,工作量逐渐增大,但人员严重不足,与机构职能和实际工作量不相适应,严重影响了基层红十字会事业的发展。同时,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筹资渠道比较单一。近几年,我县红十字会经费的主要来源为长期向红十字会捐款的部分爱心企业捐赠,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支持红十字事业捐款不多,筹资渠道单一,筹资领域狭窄,救助实力与实际需要差距较大,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红十字会救助能力的发挥。
三、意见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
继续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扩大红十字会在社会上的知晓率、认知度。不断增强全县人民的慈善意识、奉献意识和人道救助意识,推动人道救助精神不断转化为法人、公民的自觉行动,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重视和支持红十字事业的浓厚氛围。在电视台、网络、报纸等媒体上及时宣传红十字会工作动态,吸引更多的人关心、关注并参与到红十字活动中来,提高红十字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努力在营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完善组织建设
要在全县建立起县、镇乡、村(社区)三级红十字会组织网络,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中发展和建立红十字会组织,将红十字会建设纳入基层组织建设目标管理,强化工作职能。要广泛吸纳红十字会员、招募红十字志愿者,壮大志愿者队伍,建立红十字志愿服务队,让红十字会扎根基层,贴近群众,服务民生,努力形成各级重视、部门支持、人人关心、全社会广泛参与红十字会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队伍建设
要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务实、高效、透明、廉洁的运行体系和工作机制。要多深入基层调查了解,通过走访座谈、网络媒体、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和渠道,广泛收集群众需求和呼声,以树立我县良好的红十字会工作社会形象。要注重红十字专兼职干部和志愿者的培训,不断增强他们的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充分发挥志愿者在日常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建设一支乐于奉献、会做群众工作的红十字会干部队伍,选派业务素质好、热爱红十字事业的人员,充实红十字会队伍,积极为发展红十字事业提供人才保障。
(四)积极开展募捐工作
加大开展募捐活动的力度,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红十字事业,广泛争取捐助和支持,借鉴国内外红十字组织筹集资金的经验,用好用活国家发展红十字事业的相关政策,扩大基金筹措渠道,通过收缴会费、设置募捐箱、开展募捐活动等形式,增强综合实力和救助能力,推动全县红十字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篇:县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阜康市厦门实验小学红十字会组织建设
工作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红十字会精神,按照我市红十字会组织建设工作安排,我校也开展了学校红十字工作。
(一)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教师会员63名,学生会员738名。教师会员都能按时缴交会费会费收缴率100%。(二)学校红十字会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注重少年儿童的教育,学校积极开展人道法宣传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工作。二是学校开展主题宣传工作。在纪念世界红十字日、世界献血日、世界急救日、世界爱滋病预防日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主题宣传活动中,我校将部分宣传工作带入校园,世界爱滋病预防日纪念活动和滋病预防知识宣传,三是在学校长期开展紧急疏散演练,四是开展了一批红十字特色活动。如:在校园内推出了“捐出一天零花钱,献出一份同学爱”募捐活动,设立“校园红十字博爱基金”,专项用于开展救助特困中小学生。利用节假日为旗福利院的老人们打扫卫生并为老人们献上他们自编自演的节目。在活动中培训孩子独立生活和互助意识。
(三)志愿者工作(1)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志愿服务志愿者20人,分别为应急救缓、救护、学校及社会需要的志愿者提供帮助和服务。(2)组织机构建设
红十字会成立了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制定了志愿者工作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
(3)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我校志愿服务工作主要以红十字进校园进社区为载体,志愿服务工作也逐步启动。确定了10余项具体可行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建起了一批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
(四)组织建设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是学校基层红十字会没有具体有效的管理。由于学校基层红十字会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全部为兼职干部,工作未做到单列,大部分兼职人员对于市级红十字管理认识不清。目前,市红十字会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对基层红十字组织定期指导、及时督促、有效管理的工作机制,只是上级红十字会有工作时随时安排,基层红十字会自主开展工作较少。志愿服务、会员单位等工作缺乏激励机制,志愿者、会员工作缺乏积极性和制度保障,工作很难全面推开。
二是团体会员、成人会员和少年儿童会员入会存在形式主义。会费不能按时交缴,普遍存在会员对红十字运动意义认识不清、对红十字组织认识不清,对自身职责认识不清,会员作用难以发挥,责任难以实现。会员入会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特色活动少,宣传教育少,重数量轻质量。
三是学校基层红十字组织活动创新不足。各地所开展的红十字志愿服务、红十字进学校、红十字进社区活动虽然日趋丰富,有了一些品牌项目,但由于宣传推广和力量整合不够,至今没有形成多元化、灵活化的局面,活动红十字特色不鲜明,社会影响力有限,很多群众、红十字少年儿童都不了解身边红十字工作。红十字会基层组织活动缺乏自主创新的活力。
(五)对策及建议
一是要明确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的具体概念、规范工作制度,加强工作指导力度。目前,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缺乏一整套切合各地实际,便于操作的规程制度,一些具体概念含糊不清。要理顺工作,首先应在制度这一根本性、全局性的环节上下功夫,有章可循,工作就会比较好做。
二是整合资源,构建社会化和开放式的红十字组织建设工作格局。组织建设是红十字工作最为根本的基础性工作,组织建设工作的好坏受各级红十字实力影响,反之组织建设也会促进红十字实力的增强。红十字工作基础薄弱,我盟各旗县市普遍存在人员编制少,干部队伍弱的情况,在一无财力,二无得力人员的情况下,必须力争将本地区红十字工作规划,纳入到当地政府工作的总体规划中,这样不仅使红十字工作能够服务于政府的宏观要求,又能在政府工作大格局中,形成红十字特色的社会效应。以此,推动红十字组织建设。
三是加强红十字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当前学校基层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速度与工作队伍素质的矛盾较为突出,部分干部对红十字工作缺乏信心,不愿意干红十字工作,部分干部不会干红十字工作。要更加重视和加强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分层次培训,有选择地进人。以人员素质的提升,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为红十字组织建设工作奠定基础。
阜康市厦门实验小学
2010-10-10
第三篇:对选调生工作的调研报告
对选调生工作的调研报告
选调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工作,是省委加快培养选拔德才兼备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后备干部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选调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选调生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好、管理好和使用好选调生,已成为当前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基本情况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展选调生工作以来,共有57名选调生到X市工作。其中,有20人先后调至省、X市或省外机关工作,目前在X还有37人。从职务层次看,全市选调生中,现任副县级领导干部2人、副科级干部2人,享受副科级待遇2人,科员31人,提拔使用为领导干部的占选调生总人数的16%。从服务年限看,2年以内的7人,2年至10年的24人,10年以上的6人。从所在单位看,机关有15人,乡镇有22人。从工作经历看,经历的岗位越多,成长的职务层次越高;反之,则成长的职务层次越低。从成长速度看,成为副科级领导干部的6人都算是正常成长,没有破格提拔现象。
二、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X市不断强化对选调生的基层实践锻炼和能力素质培训,积极为选调生成长压担子、铺路子、搭台子,取得了较好工作成效。
——注重一线实践锻炼,为选调生成长压担子。一是安排选调生到项目建设一线。结合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安排3名同志在街道办事处工作,使其在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项目工作一线历练胆识,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开展群众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二是安排选调生到维稳信访一线。推荐2名同志到信访局、法制办等单位工作,在直面社会矛盾、解决信访积案、联系疏导群众的过程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能力。三是安排选调生到乡镇基层一线。分配安置10余名选调生到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环境复杂的乡镇任职锻炼,在抓重点、破难点、促发展的过程中,提高统筹谋划、协调服务、执行落实和改革创新的能力。
——注重能力素质培训,为选调生成长铺路子。一是岗前适应性培训。把选调生岗前教育培训列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规划,定期组织选调生进行岗前培训。二是岗位针对性培训。按照“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适时组织开展全市发展战略、乡镇职能职责、公文处理、扶贫攻坚等专业培训,全面提高选调生的政治业务素质。三是岗位提升性培训。坚持坐下来学和走出去看相结合,定期选派优秀选调生代表到省内先进地区或省外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开拓眼界,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第四篇:石墨烯量子点调研报告
石墨烯调研报告(石墨烯量子点)
零维的石墨烯量子点(grapheme quantum dots, GQDs),由于其尺寸在10nm以下,同二维的石墨烯纳米片和一维的石墨烯纳米带相比,表现出更强的量子限域效应和边界效应,因此,在许多领域如太阳能光电器件,生物医药,发光二极管和传感器等有着更加诱人的应用前景。GQDs的制备 GQDs具有特殊的结构和独特的光学性质,即有量子点的光学性质又有氧化石墨烯特殊的结构特征。GQDs的粒径大多在10 nm左右,厚度只有0.5到1.0 nm,表面含有羟基、羰基、羧基基团,使得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GQDs的制备方法有自上而下法(top-down)与自下而上法(bottom-up)两种。top-down 法指将大片的石墨烯母体氧化切割成尺寸较小的石墨烯纳米片,经进一步剪切成GODs,主要有水热法、电化学法和化学剥离碳纤维法。
水热法是制备GQDs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先将氧化石墨烯在氮气保护下热还原为GNSs,接着将GNSs置于混酸(混酸体积比 VH2SO4/VHNO3 =1:3)中超声氧化,再将氧化的GNSs置于高压反应釜中200℃热切割。反应机理如图3所示,Pan等采用该方法化学切割石墨烯制备GQDs,其径主要分布在5-14 nm,并发现量子点在紫外区有较强光学吸收,吸收峰尾部扩展到可见区。光致发光光谱一般是宽峰并且与激发波长有关,当激发波长从300到407 nm变化,发射峰向长波方向移动,激发波长为60nm时,量子点发出明亮的蓝色光,此时发射峰最强。
图3.水热法制备GQDs反应机理
Fig.3 mechanism for the preparation of GQDs by hydrothermal method
Jin等采用两步法,先用水热法制备出GQDs,再将聚乙二醇二胺修饰到GQDs 上。该法制备的胺功能化的石墨烯量子点可通过功能化物的迁移效应有效地调节石墨烯 量子点的光致发光性能。上海复旦大学石墨烯研究人员采用在分散在水中的氧化石墨烯的悬浮液中加入胺类钝化剂(氨水(NH3.H2O)、苯胺、聚乙烯亚胺(PEI)、三乙胺((C2H5)3N)、氯化铵(NH3Cl)或N、N-二甲基甲酰胺(DMF)等),反应的温度控制在150~250℃,反应时间在30min~12h然后再进行水热钝化处理,即得到具有较高的量子产率的的石墨烯量子点,平均粒度可达3.45nm。这种方法操作非常简便,反应时间短,对环境友好,所得的量子点量子产率高,且性质容易通过改变钝化剂的种类来进行调控。
Zhou等采用光照芬顿反应法,在亚铁离子和双氧水同时存在条件下,经紫外灯照射石墨烯,得到粒径约为40nm,高度约为1.2 nm的GQDs。该法操作简单,可通过控制光照时间来调节GQDs的粒径大小。
Li等采用电化学法,以高氯酸四丁基铵(TPAB)为氮源,石墨烯膜为工作电极, 乙腈为电解液,在±3.0V 范围内连续扫循环伏安,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黄色,蒸干乙腈,透析并过滤,将固体分散于二次水中,得到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如图4所示,该法制备的NGQDs在365nm紫外灯下发蓝色荧光,粒径主要分布在2-5nm之间。
图4.NGQDs 荧光照片、结构示意图及 TEM 图像
Fig 4 fluorescence photograph、structure diagram and TEM figures of NGQDs
Zhang等在碱性条件下电解石墨棒制备GQDs。将石墨棒作为阳极,以铂为对电极,置于7mL浓度为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电流强度范围为80-200 mA cm-1,得到的溶液用水合肼溶液处理,得到黄色发光、粒径为5-10 nm的GQDs。电化学法制GQDs的工艺过程可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剥落发生前的诱导期,电解液颜色从无色到黄色再到暗棕色;第二阶段石墨阳极明显膨胀;第三阶段石墨片自阳极剥落袁同电解液一起形成黑色浆体,反应机理如图5所示。
图5 电化学法制备GQDs反应机理
Fig5 mechanism for the preparation of GQDs by electrochemical strategy Peng等采用化学剥离碳纤维法,以树脂基碳纤维为母体,经酸氧化将碳纤维中的堆积的石墨剥离,一步就可制得粒径分布为1-4 nm,高度为0.4-2 nm的GQDs。该法制备的 GQDs边缘大多呈锯齿状,由1-3层石墨烯构成,并可通过控制温度来调节GQDs的尺寸大小进而达到改变其荧光颜色的目的。bottom-up法指小分子前驱体经芳基氧化聚合作用得到GQDs。常见的方法有溶液聚
合法,微波辅助水热法和可控热解多环芳烃法等。Li等将增溶基团2’,4’,6’-三烷基取代苯环共价连接到石墨烯基边缘制备GQDs,大致步骤是用小分子(如3-碘-4-溴苯胺或其他苯衍生物)逐步反应制得聚苯树突状前体,再经氧化反应得石墨烯基, 最后制得GQDs。Li等制备大尺寸GQDs采用新的增溶方法是在石墨烯核周围生成一个三维的“笼”,将2’,4’,6’-三烷基取代苯环共价连接到石墨烯基边缘致使其拥挤,则石墨平面外围的苯基因此变得扭曲,石墨烯在三维方向上层间距增加形成笼状结构,如图6所示,这极大地减小了因短程距离引起的层间吸引力,从而达到增溶目的。
图6 溶液化学法制备GQDs:(a)GQDs的结构图;(b)GQDs的制备流程图
Dong等采用直接聚合法,以柠檬酸(CA)为前驱体,加热至200℃,通过控制CA的碳化时间可选择性地制备GQDs或GO。如图7所示,CA分子间脱水聚合,当反应时间较短,CA部分碳化时形成GQDs;当反应时间较长,CA完全碳化聚合成GO。GQDs和GO在365nm紫外灯下均呈现蓝色荧光。
图7 合成 GQDs和GO的图解
Qu等在Dong的基础上,采用溶液化学法,以柠檬酸(CA)为前驱体,尿素(UA)为氮源,硫脲(TU)为氮源和硫源,成功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和硫氮共掺杂石墨烯量子点(SNGQDs)。如图8所示,水热条件下CA先自组装聚合成表面含有羟基和羧基的GQDs,UA或TU中的-NH2及含S基团连接到GQDs表面的羧基或羟基上,形成NGQDs或SNGQDs。该法制备的NGQDs和SNGQDs粒径主要分布在2.0-4.0nm;量子产率高,分别可达78%和71%;在可见光下分别呈黄色和绿色,在365nm紫外灯下都呈蓝色,且SNGQDs在550nm和590nm处分别呈红色和紫色。
图8 NGQDs和SNGQDs的生长机理
Tang等采用微波辅助水热法,以葡萄糖为前驱体制备GQDs。如图9所示,在微波水热环境下,葡萄糖脱水经C=C形成GQDs核心,随反应时间延长GQDs逐渐长大,反应时间是GQDs粒径大小的决定性因素。该法制备的GQDs结晶度高,平均粒子大小在3.4 nm左右,在365 nm 紫外灯下发蓝光。
图9 微波辅助水热法(MAH)制备GQDs Liu等采用可控热解多环芳烃法,以六苯基苯(HBC)为碳源制备出大小约为60nm、厚度约为2-3nm、粒径统一的彩色荧光GQDs。如图10所示,首先HBC在高温下热分解自组装成人工石墨,接着经改进的Hummers方法氧化剥离,之后与聚乙二醇胺混合加热回流48h并用肼还原得到GQDs。该法制备的GQDs稳定性好,室温放置一年仍不变质,形貌和粒径大小可通过热解温度来调节。
图10 以六苯基苯(HBC)为碳源制备光致发光GQDs的过程图解
Sheng 等采用紫外光刻蚀干法制备了石墨烯量子点,通过将石墨烯溶液旋涂在云母薄片上。经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云母薄膜,采用80~200W、主波长275nm或372nm的紫外灯进行照射1~60min,制成单层的石墨烯量子点薄膜。石墨烯量子点薄膜明场和荧光照片如图11所示,选择不同波段的激发光,薄膜的荧光强度不同,其中以近红外区的荧光强度最强,并且荧光衰减很慢。
图11 石墨烯量子点薄膜明场和荧光图
GQDs的性质(1)光致发光 石墨烯量子点在紫外区有较强光学吸收,吸收峰尾部扩展到可见区。光致发光光谱一般是宽峰并且与激发波长有关,当激发波长从300到407 nm变化,发射峰向长波方向移动,激发波长为360 nm时,量子点发出明亮的蓝色光,此时发射峰最强。发光光谱是电子从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向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跃迁产生的。带隙大小与量子点尺寸有关,当量子点尺寸增加带隙逐渐降低,不同粒径石墨烯量子点混合样品具有不同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石墨烯量子点溶液的pH也会影响发光强度。如Pan等报道了石墨烯量子点在碱性条件下荧光较强而在酸性条件下荧光几乎完全猝灭。如果pH在13和1之间变化,光强度也随之可逆地变化,这会限制量子点的应用范围。Shen等将量子点表面用聚乙二醇钝化解决了这个问题。量子点在中性溶液中具有较强的荧光,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强度降低约25%。聚乙二醇修饰的石墨烯量子点量子产率可达28%,比纯量子点高两倍。也就是说量子点表面钝化后可显著增强量子点荧光。
除了尺寸和酸碱度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石墨烯量子点的发光性能。Eda等发现经肼蒸汽还原处理后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强度会变化,可能是与极小的sp2簇的变化有关。Gokus 等人通过实验发现光致发光强度和石墨烯厚度直接相关。单层石墨烯发光较强,但多层石墨烯发光情况却不同。用氧气等离子层层刻蚀后,双层和多层的石墨烯仍然不发光,说明最上一层的荧光发射被底下未处理的层猝灭了。
(2)上转换发光
最近上转换荧光材料引起了科研工作者广泛的关注。而石墨烯量子点的上转换发光研究的却较少。Shen 等制备的石墨烯量子点在 980 nm激光激发下发出绿光,具有上转换荧光性质。激发波长从 600 nm 变到 800 nm,上转换发射峰随之变化,从390 到468 nm,且激发光能量和上转换发射光能量之间的差值不变,大约1.1eV。Shen等人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石墨烯量子点卡宾基态的多重性,具有σ和π两个轨道,而两个轨道之间的能级差接近1.1 eV。
(3)低细胞毒性
石墨烯量子点的细胞毒性已被很多课题组研究。Dai和Yang课题组通过细胞实验研究都发现石墨烯量子点具有较低的毒性。加入400 mg量子点到150mL细胞液中,细胞的活性没有明显地降低。因此所合成的石墨烯量子点可用于体外、活体生物成像和生物医学领域,并且具有较高的允许浓度。
(4)其他性质 由于具有石墨烯的物理结构,石墨烯量子点还具有其他特性。石墨烯量子点是很好的电子给体同时又是电子受体。Hamilton及其合作者通过在极性表面上通过控制量子点的取向来组装胶体石墨烯量子点制备了圆盘形纳米结构材料。量子点的取向可以通过化学作用测定出来。GQDs的应用领域
由于拥有石墨烯电化学催化性能高、生物相容性好、细胞毒性低、环境友好、光致 发光性能稳定等诸多优良性能,GQDs在化学及生物领域的甲醇燃料电池、环境金属离子检测、传感器、细胞成像、药物运输等方面的应用逐渐被关注,尽管其应用研究目前仍处在起始阶段,但已日益成为全球科研工作者热门的研究对象。
(1)生物成像
Jing及其合作者利用共轴电喷溅方法一步制备了多功能核壳结构胶囊,同时具有靶向和荧光成像功能。TiO2壳层抑制了紫杉醇起始的爆发性释放,内部的四氧化三铁和石墨烯量子点分别用于磁靶向和荧光成像。胶囊内的紫杉醇在超声作用下可释放出来。Zhu等把合成的石墨烯量子点用于常规的生物成像。以Dulbecco磷酸盐缓冲盐水为介质配成2.5 mg/mL石墨烯量子点悬浮液来培育104细胞/150 μL人骨肉瘤细胞液。石墨烯量子点是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制备的,量子产率高达11.4%。石墨烯量子点吸收和生物成像试验是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上完成的。细胞内有亮绿色区域表明量子点已经通过细胞膜转位。激光相关的发光行为使石墨烯量子点有多种可见光谱,当激发波长移到488 nm,可看到黄绿色的光。
(2)电化学生物传感
由于石墨烯量子点具有优异的传导性,Li等将石墨烯量子点修饰电极与特定序列ssDNA分子耦合作为探针设计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由于探针ssDNA与量子点的相互作用使之紧紧地结合在修饰电极表面,从而抑制了电化学活性物种[Fe(CN)6]3-/4-和电极之间的电子转移。当目标分子如目标ssDNA或目标蛋白质加入测试溶液中,如果探针ssDNA是目标DNA的互补对或目标蛋白质的适体,探针ssDNA优先与目标分子结合而不是石墨烯量子点。[Fe(CN)6]3-/4-的峰电流随目标分子量增大而增加。所构筑的生物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Li 等还构建了一种新型基于 GQDs 和 BBV 的葡萄糖荧光传感器。该传感器利用 GQDs 与 BBV 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使之相互络合导致 GQDs荧光猝灭,加入葡萄糖后,BBV 中的硼酸基团与葡萄糖中的顺式醇羟基结合,中和了BBV 所带的正电荷,从而使 GQDs 荧光恢复。(3)环境金属离子检测 Ran 等首次报道了一种简单快速、超灵敏无标记的基于银纳米粒子(AgNPS)修饰的 GQDs 检测 Ag+和生物硫醇的方法。如图 12所示,GQDs 作为荧光指示剂,当 Ag+或生物硫醇不存在的情况下,GQDs 发出强烈的蓝色荧光;当 Ag+存在时,由于静电作用 Ag+会吸附在 GQDs 表面,GQDs 荧光强度减弱;Ag+吸附在 GQDs 表面后生成了AgNPS,加入生物硫醇后,生物硫醇作为还原剂和桥梁将彼此毗邻的 AgNPS 距离拉近并连接在一起,使 GQDs 荧光猝灭。
图12基于石墨烯量子点检测 Ag+和生物硫醇的机理示意图
Liu 等合成的氮掺杂碳点与 Cu(Ⅱ)之间存在络合作用,可用于无标记绿色高灵敏检测环境中的 Cu(Ⅱ)。
(4)催化领域
最近Qu 课题组用电化学法制备了氮掺杂的表面具有富氧功能基团的石墨烯量子点。该法是以四丁基氨高氯酸盐为氮源,乙腈为电解质把氮原子原位引入所生成的石墨烯量子点中。掺杂石墨烯量子点中的杂原子可有效调控量子点原本的性质。所制备的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具有发光及电催化活性,N/C 原子比约为4.3%。与无氮的纯量子点不同,所制备的产物发蓝光并且具有电催化活性,在碱性介质中催化氧气还原反应,其催化活性与商用的 Pt/C 催化剂相当。
(5)有机光伏器件
由于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质,石墨烯量子点可望用于制备低廉、上转换发光及高性能的光伏器件。
Li 等人用发绿光的胶体石墨烯量子点在共轭聚合物,聚(3-己基噻吩)基薄膜太阳能电池中作为电子受体材料。虽然只是初步研究没有进行器件的优化,功率转换效率仍达到 1.28%。石墨烯量子点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电荷分离界面和电子传输路径。Yan等也报道了石墨烯量子点具有较高的光吸收,并且在可见和近红外区也有吸收。通过计算石墨烯量子点能级水平发现在光激发下电子可能从量子点注入宽带隙 TiO2然后从碘离子接受一个电子实现再生。因此,石墨烯量子点可以取代金属有机染料作为光敏剂制造出价廉、高效的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石墨烯量子点还具有上转换发光性质,可用于光电化学电池。
Zhu 等研究了石墨烯量子点的光电转换能力。聚乙烯醇-石墨烯量子点和纯石墨烯量子点在 ITO 电极上产生的光电流用三电极体系进行测定。纯石墨烯量子点光电极在 365 nm 紫外光和 808 nm近红外激光照射下产生的光电流比聚乙烯醇-石墨烯量子点电极的一半还少,石墨烯量子点将会成为新的太阳能电池掺杂材料。光电转换的光源可以从紫外拓展到近红外。
Gupta 等报道了将石墨烯量子点与规整的聚(3-己基噻吩)或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1,4 苯撑乙烯)聚合物混合之后得到的物质与石墨烯纳米片和共轭聚合物的混合物相比能明显地提高太阳能电池或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效率。石墨烯量子点是以石墨烯纳米片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并且用苯胺或亚甲基蓝功能化。循环伏安法测得石墨烯量子点的 LUMO 和 HOMO 分别为-3.55 和-5.38 eV,并且 LUMO 的位置在聚(3-己基噻吩)和 Al 之间,说明量子点适合用于太阳能电池。亚甲基蓝功能化的石墨烯量子点分散在聚合物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1,4 苯撑乙烯)中,提供了较多的电传输路径,增强了电荷注入效率,因此增加了载流子密度。
展望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新型的碳纳米结构材料,石墨烯量子点自问世以来,对其制备方法以及机理的研究就一直是研究者们探索的热点,各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被陆续研究出来。然而目前制备高产率、高质量GQDs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自上而下的方法步骤相对简单,产率较高袁但不能实现对GQDs形貌和尺寸的精确控制。自下而上的方法多数可控性更强,但步骤繁琐操作麻烦。另外一些特殊方法所需要的苛刻制备条件更是限制了这些方法的推广。除此之外,很多机理性问题没有解决,如光致发光(PL)起源, 影响GQDs带隙的因素,石墨烯材料中的能量弛豫和光谱扩散是否受到聚集和层间耦合的影响。应用方面也有很多问题,如生物成像时,GQDs会发出有干扰的蓝色荧光,上转换发光(UCPL)强度弱,应用在太阳能电池中能量转化率并不高。因此,关于GQDs的研究仍然任重而道远,为了充分开发GQDs优异的光、电、磁性能还需要研究更加合理的制备方法。
但不容否认的是,GQDs的应用前景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因良好的化学惰性、生物相容性、低毒性、PL和UCPL等特性,GQDs在传感器、拉曼增强、生物成像、疾病检测、药物运输、催化剂以及光电器等各个领域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的工作中,科学家将会更多关注如何通过更好的方法控制合成GQDs并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和复合,增强荧光强度,使其表现出更好的性能,加速应用进程。
第五篇:对乡镇干部选任工作的调研报告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新时期,把“塑造政府良好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列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为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大致上,政府公信力建设包括宏观
层面制定政策、制度的科学、规范性建设,以及执行层面行政干部队伍公信力建设两个方面。如何建设干部公信力从而推动政府公信力建设呢?干部工作又应该承担什么样的任务呢?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掌握的信访资料,我们采用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分别选取了**、**、**、**等四个有代表性的乡镇为典型,对近年的干部选任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
结果显示:在四个乡镇纵向对比中,普遍反映出干部的公信力不断上升,执行能力有所下降;横向对比,反映出实行公推直选的两个乡镇(**、**),干部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要高于其他乡镇。随机抽问的结果是:“税费改革后,政府职能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提升干部公信力占第一因素;“干部选任更规范、民主、透明”提升干部公信力占第二位。如果不考虑“税费改革后,政府职能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这个普遍的宏观层面的政策性原因,那么推行干部选任制度改革无疑是干部公信力建设的第一推手。
近年来的干部选任工作围绕干部公信力建设这个重心,改革选任制度,主要从三个方面努力,建设了一支有威信、更纯洁、动力足的较具公信力的干部队伍。
一、扩大民意基础,干部更具威信
近年来,对干部选任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推行干部选任的民主推荐制度,将干部的初始提名权下放给干部周围的广大干部群众,凡民主推荐不过半的干部得不到提拔使用;推行民主测评制度,给群众表达领导干部去留升降的建议权;推行社会征询制度,让广大群众对选拔的干部进行评价。全面推行此系列制度后选任的干部,在工作中都表现出了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从2003年以来,只有今年8月份换届后的4个月工作,普遍感到有成效,乡镇自身化解债务达到了债务总量的一半;**镇作为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行公推直选党组织书记的试点乡镇,今年的工作也较往年大幅度改善,自身化债达到了80余万。实践证明,改革干部选任制度,在充分的民意酝酿基础上选任的干部,更能够取得广泛的支持和拥护,更具威信干好工作,这是构成干部公信力的第一个要素。
二、严格选任程序,干部更加纯洁
干部选任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跃上新台阶。每选任一名干部,都严格遵循干部选任的每一道必须程序,通过四道关:先过民意信任关(民主推荐、测评、社会征询),再过组织筛选关(组织考察、组织部部务会研究),再过集体票决关(常委会或全委会投票通过),最后过廉政审查关(征询纪检监察机关意见、任前公示);对于一般干部的调动,也制定《**县人事调配暂行办法》予以规范。2006年以来的3次共300余名干部的选任,完全实现程序严格、资料齐全、档案规范。一道道严格的程序,确保了过关的干部政治可靠、清正廉洁、组织、群众共同信任,构成了干部公信力的第二个因素。
三、畅通民意渠道,干部更增动力
着力构建干部监督网络,畅通民意表达渠道,除了执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外,特别注意来信来访的收集、调查、处理、回复,让群众对选任的干部进行监督。近两年来,共收到、受理反映干部问题的信访件60余件,如对其中反映某党委书记平时下村指导工作少的情况,经调查属实,及时对该干部进行了调整。当干部时时处在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时,干部工作起来更有压力,从而也更增加动力。这构成了干部公信力的第三个因素。
但在调研中也反映出了几个干部选任中的问题,在此提出探讨。
一、民意对工作具有阻抗性。目前所谓“民意”的范围较窄,在代表的广泛性、集中性上值得商榷。因而此时此刻的“民意”,对工作存有一定的阻抗性。乡镇普遍反映由于干部的初始提名权掌握在“民意”上,部分干部干工作存在一定的顾忌,害怕在自己的升迁去留的关键时刻,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过不了关。主要表现是涉及到行政执法不敢斗硬,落实惠民政策打折扣、搞倾斜,目的就是争取“民意”,而此类“民意”却是工作的大敌,长期下去,必将危害和破坏工作大局。
二、公示制度缺乏规范性。调研中,干部群众对公示制度的认识比较缺乏,部分群众认为只是个形式,部分群众甚至不清楚有公示制度。这与目前的干部公式制度缺乏规范性有关系,有的干部公示只张贴在群众不常见的办公场所,也有的张贴在不太醒目的公共场所,不利于群众就掌握的情况对干部提出意见,从而选任出缺乏公信力的干部。
三、社会征询缺乏深入性。在干部选任时,从等待群众反映干部问题向主动找群众了解干
部问题的思路转变,2006年实行干部选任社会征询制度,作为民意表达的新途径,在2006年的县乡集中换届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时间仓促,社会征询制度还缺乏深入性。大量有代表性的群众没有被征询到,或者是由于有所顾忌,被征询的群众也没有积极配合,如果一个好的制度最终仅剩下程序,那么,我们的创新不过是增加形式主义的内容,于选任出具有较
强公信力的干部也没有实质意义。
公信力是干部的生命。我们的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群众服务,获得了群众的高度信任。几十年来,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年代,都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为更进一步建设干部公信力,从而推动政府公信力建设,在对调研中反映出的三个问题进行研究之余,现提出解决的初步建议。
一、改革民主推荐、测评票值结构设计,限制任意的“民意”。怎么克服“民意”的阻抗性?有两个方面可以考虑:
一、相信大多数群众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公义性,扩大民意范围,从而限制局部“民意”的副作用。但目前来说成本显得太高,以公推直选为例,选民相对传统的方式,已经有所扩大,但还是一个小的局部,从实施结果来看,民意的正确性提高了,成本也明显提高,平均选举一个干部花费3万左右,当前全面推开还具有一定困难。
二、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票值结构上进行改革,减少“民意”对工作的阻抗性。在推荐、测评票上增设“理由”栏目,推荐或者不推荐,合格或者不合格,请给出理由,然后组织部门根据其理由是否合理合法确定该票有无效力。不讲究理由的投票是缺乏理性的,是不足采信的,这种设计,增加了工作量,但可以修正“民意”,减弱其阻抗性,给干部一个敢于正确、大胆工作的环境。
二、建立固定的干部公示制度场所,规范公示行为。全面推行干部公示制度,让群众了解干部,是建立干部公信力的有效途径。为此,广泛推广建立固定的干部公示场所,在基层要建立到村社,在城镇要建立到公共场所,让群众养成了解干部的习惯;完善公示内容,不仅对选任干部进行公示,对干部的政绩也要定期公示,增加评价干部的透明度,确保干部考察工作的真实性。
三、建立社会征询常规化制度,保证征询的效果。社会征询制度的实际作用就是“下访”,往往在干部选任紧张的时间安排下,征询的范围、深度都有所欠缺,对干部的情况不能较真实、全面的了解。为克服这个弊端,应该将社会征询制度结合平时考察、跟踪考察等干部选任常规工作进行,建立征询制度常规化机制,利用充裕的时间来换取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