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16:0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清贫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清贫读后感》。

第一篇:清贫读后感

清贫读后感

(一)清贫与美德--读方志敏的《清贫》有感

重温方志敏的《清贫》一文,感慨很多。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直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是为革命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的。这在有些人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这段话,许多人是非常熟悉的,甚至曾经是能够背诵的。当年,作为小学生,读课文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想必是有口无心。而今,读起来,竟然感觉,字字珠玑,句句铭心,警醒的意味特别浓烈。美德。

方志敏是非常有才华的共产党人,写过许多比如《可爱的中国》等流传甚广的文章,他曾任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兼财政部长,官至红军政委、中央委员。在被捕时,浑身上下没有一个铜板,抓捕他的敌兵为此诧异,这么大的官,怎么会没有钱。而他自认最值钱的家当,大概也就是几件衣服,也让妻子藏在了山洞里。他的母亲为抚养他从小到大学毕业,负债许多,因为他从事革命工作,家里又多次被敌人焚烧。而他当了共产党的大官,却不能给母亲一分饷银。他的衣食住行,都和普通的士兵一样,没有一点特殊。

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是为革命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用之于革命事业的。现在人读到这里,是不是也感到汗颜呢。许多人经不起金钱的诱惑,以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谋取私利;还有一些人,贪图享乐,生活奢靡,严重违反党纪败坏党风;还有一些人,对家人和下属疏于管理和教育,放任身边的人攫取金钱和财富,使党和国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方志敏在36岁的美好年华牺牲了,他是为自己追求的理想和事业而献身的。最宝贵的生命都可以舍弃的人,是可以为此坚守着清贫的生活的。而今的人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物质生活条件好了,对精神生活的要求变低了。共产党人是不能放松对自己要求的,把自己等同于一般老百姓,甚至有些人还不如老百姓,这些人是不配共产党人的光荣称号的。

欲壑难填,贪欲像魔鬼会吞噬着放松警惕而没有自制力的人。坚守清贫的生活,对一些物质生活无欲无求,自会战胜许多诱惑,成为一个简单而又高尚的人。

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的话,如今听来,仍然振聋发聩。

清贫读后感

(二)正是景谷县人民法院如火如荼地开展读书活动的时候,我根据个人喜好,再次拜读了《清贫》一文。

文章是方志敏烈士在1935年中国革命最为严峻、最为艰难的时候,奉命率领红军先遣队北上抗日作战不幸被捕,关押于囚室内所写下的动人篇章!

文章中没有华丽的词藻,却用朴实朴素的语言为我们娓娓道来一个革命党人为党的事业坚强、忠贞不屈的形象。也为我们折射出方志敏烈士的人性光辉和伟大!可以这样说,清贫正是他的财富!

读完此文,不禁引发我的无限思考思索……

人民法官是为民掌权,为民服务,定纷止争的承载者。在远离了艰难困苦的革命年代,我们应当具备什么样的个人品德和人文素养,才能够完成好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审判使命。

我想,在通读完《清贫》一文,相信每一位法官、每一位共产党员,心中都有了自己最好的答案,那就是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这八个字,不正是新时代人民法院应当而必须追求和具备的法制信仰吗?

当社会各阶层对法律制裁的结果产生不解甚至怀疑的时候,当我们常常看到当事人为自己的诉求劳碌奔走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定位和坚守自己的社会角色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方志敏烈士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

读完此文,我甚至想到,从事法律职业的法官们,更难免会遇到当事人为诉求利益甚至是为自由而游说时,当面对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的个别价值取向的冲击时,我们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我想,就用方志敏烈士曾经掷地有声的话语回答吧:你们想错了!

研读经典,品味人生,此刻,请允许大声疾呼,让我们共同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法院文化氛围!相信你我定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升华!

(作者 系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法官)

清贫读后感

(三)重读《清贫》

宋恕

由于从小比较喜欢文学,所以对于共产党员的印象,大多来自书本。而最初的启蒙作品,印象最深刻的是方志敏烈士的《清贫》。正好在我尘封多年的藏书中有一本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清贫》入选其中。是夜,我读着这篇短文,仿佛透过历史的云烟,看见方志敏深邃、冷峻的眼神正与我相望……重读《清贫》,思绪如潮,禁不住想写一点文字……

《清贫》只有千多字,通篇质朴白描。方志敏烈士是这样写的:

在他被俘的那天,抓他的两个国民党兵,面对这样一个“大官”,满肚子热望搜出千八百大洋,或者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从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搜出。方志敏对这个结果,作了最明白的说明:“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 《清贫》接着写道——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

掩卷沉思。方志敏的清贫,出自他置身的特殊年代,已经无需后人效法。斯人远去,其言其行在今天的许多人——先烈的继承者们看来,已经恍如另一个世界上的一个亮点,遥不可及。清贫不是脱离人民群众的“表演秀”,清贫是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标志和先决条件。方志敏式的清贫似乎离我们已经十分遥远。这样的文章,也很少再被人提起。在报纸和其他媒体上,倒是时常不断读到另外一类文章和信息,报道着大大小小贪官追求腐朽生活和聚敛巨额财富的罪行。他们的罪行里,不约而同地罗列着成串的贪污、受贿金额,非法获取的金条、珠宝、豪宅、文物、名车……,其数目之巨,令人瞠目结舌!尽管这些人只是“一小撮”,但读着仍常常不是滋味。让我们记住《清贫》中的最后一句话:“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共勉!

清贫读后感

(四)读方志敏《清贫》有感

几日前,有幸读到革命烈士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清贫》一文。文章述说被俘时的经过:两个敌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他,并猜到了他是位共产党的大官,可是只从方志敏身上搜到工作所用的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此外分文没有。

方志敏从事革命斗争十余年来,经手的钱财数以百万计,却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是他的信仰,更应是当今社会执政者的信仰。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后,反腐力度空前,扒出军中多名高级的腐败将领。他们,无一不是违背了这一信仰与追求,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没有经得住考验,放松思想,利令智昏,为所欲为,漠视党纪国法的约束,()成为国家的蛀虫,人民的罪人。

清贫,是一种精神,并不是要厮守贫穷,而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贫贱不移,矢志不渝,不去追求过分的物质享受。

对于普通的我来说,清贫,不是贫穷,不是困难,是勤俭节约。认识我的人看来,我是一个比较节俭的人。我不穿名牌的衣服,没背高档的包包,没抹昂贵的化妆品,正如千万普通的女性一样。或许有人要说了,那是你卖不起!事实上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名牌衣服、高档包包、昂贵的化妆品对我、对千万普通女性来说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我崇尚着古语说的--成由勤俭败由奢。

成由勤俭败由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淡漠了古人的教训,大肆的奢侈浪费。我国就形成了一种通病——“节俭冷漠症”.身边的小事就足见这种病态的严重。空无一人的办公室整夜亮着灯,洗手间的水龙头“细水长流”,电脑永远处在待机状态,简直是“不知节俭何滋味”.“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是习主席在看到当今社会存在的奢侈浪费现象后做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成由勤俭败由奢,古语精准的道出了真理。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应当谨记这一真理,约束自己,要求自己,成就自己!

第四总支妇产科 雷亚萍

第二篇:清贫的享受——廉政文章读后感

清贫的享受——读廉政文章有感

曾读过一则故事:一瓶蜂蜜被打翻,一群苍蝇闻到香味飞过来,落在蜂蜜上大吃了起来,当它们吃饱喝足想要飞走时,却突然发现脚已被蜂蜜牢牢粘住,飞不起来了。苍蝇快要断气时后悔地说:“我们太傻了,为了一点蜜把生命断送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有命斯有财,命之不存,要钱何干”,但偏偏有些人耗尽毕生的精力去追求金钱与名利,至死才幡然悔悟:纵有金山千万座,死去不带钱半文。

清贫是我们应该恪守的传统,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恪守遇到了挑战。世界充满诱惑,欲望永无止境,衣着讲究品牌,住房要求豪华,交通工具需要高档„„.,这当然归功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但是,物质条件好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自我清醒的精神境界不能迷,个人行为方式不能丧失原则。古人说得好:“人的一生如果总是忙于欲望的话,就会象牛和马一样,被人用绳子栓住,听人使唤,就会象鹰和狗一样,任由人用鞭子抽打。如果一心只想着清正廉明,淡泊明志的话,天地奈何不了我们,鬼神也不能奴役我们,更何况其他的人和事呢!”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曾打过比方,人的欲望犹如烈马,必须有理性的骑手来驾驭。我们不能把金钱带进坟墓,但金钱却能把我们送进坟墓,不如让我们放弃那些劳碌纷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人生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享受快乐人生,那才是我们生命的真实目的,是任何金银珠宝都换不来的,所以,在面对诸多的诱惑时,一定要耐得住清贫,千万不能在“贫”与“贪”的分水岭上迷失方向。

能不能守住清贫,其实是在拷问干部的良心和道义!守住清贫其实也不难,把责任搁在心里,心里自然就装不下其他的私心杂念,就会做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能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坦然与从容。守住清贫,只是要求干部能保持高尚的情操,和广大群众一起,同甘共苦,一起享受着清贫所带给你的和谐生活。在今天形形色色的社会上,我们不是想方设法的去守住清贫,而是要学会怎么去享受清贫带给我们的正气,带给我们的真诚与快乐,带给我们的干部本色。

第三篇:清贫说课稿

清贫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出自九年义务教科版教材第八册快乐读书屋八——《清贫》,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清贫》是篇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补充与延伸,也是本单元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课用“清贫”这个词作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表明了共产党员以恪守清贫为美。表达方式上,采用叙议结合的方法,阐明“清贫”的伟大意义。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本单元的特色,努力促使学生达到这样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廉洁自律,不怕贫苦和艰苦奋斗的美德。懂得“清贫”的伟大意义。2过程与方法

主要采取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收获。3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学生摒弃奢华的物质生活,养成不怕贫苦,追求清贫的生活境界。4教学重点:联系重点句子,体会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5教学难点:理解“清贫”在革命中的伟大意义。三 教法与学法 1设计理念

本课是篇略读课文,在教学设计上,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要教学策略,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调学生自读自悟能力。2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周总理,徐元帅的事迹后进行教学的。所以体会方志敏同志的恪守清贫这一美德并不困难。但是学生的生活远离了贫穷,在理解“清贫”对于革命的意义还会有些空洞化,概念化,所以这将成为本文要突破的难点。3教法与学法指导

在教师引导下,展示收集的资料,辅之多媒体的使用,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感悟。学生运用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四 教学过程

(一)收集资料,巧引课题,妙语激发兴趣 了解故事主人公,故事背景,是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走进文本的有效途径与手段。所以课程伊始,教师出示图片,和学生讲故事,让学生感受方志敏正气凛然的英雄形象。再让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抓住切入点,自然引出课题。

这时教师妙言激趣,“方志敏是红军的„大官‟,身上却连一个铜板也没有。国民党的士兵不能理解,你能理解吗?”语言的刺激,让学生产生走进文本的渴望,探索末知的冲动。

(二)读为主线,感悟为珠,串起一片精彩

自读课文要特别重视读的训练,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探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用“读”这根线把各个教学环节串连起来。奏响读书四步曲 第一步:整体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自学本课的生字词,思考本课的主要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教师应重点检查学生的学习的反馈,重点放在“矜持不苟”“冷齿”两个词语的理解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上,指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注意语言的简炼。第二步,分段读。

本课是篇议论性很强的记叙文,开篇阐明观点:清贫是共产党员的美德;接着叙述“一个铜板也没有”“我的传„传家宝‟”两件事;最后阐明清贫的伟大意义。为了让学生对文章结构有初步的感知,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划分段落。第三步,感悟读。

教科版实验教材参考用书中曾指出:略读课文在内容上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不需字斟句酌,但教师不能对教材轻描淡写了事。所以在设计上,我先抛出问题 “课文中哪些地方凸显方志敏同志的恪守清贫这一可贵品质呢?”这一问题的解决是文章的重点,为了不出现“教而不教,读而未读”的无效结果,因此教师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1从哪里可以看出方志敏同志非常清贫;2为什么方志敏会如此清贫;3清 贫的方志敏同志具有怎样的品质。教师之所以没有抛出问题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解决。因为我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一,分析问题不够全面,产生 对文章人物认识浮于表面;其二,学生分析问题抓不住重点,形式的感悟五花八门,使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得不到突破。有了学习策略这条主线,学生就会运用做勾 画批注的方法,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解决问题。

在 解决“方志敏为什么会如此清贫”这一问题时,如果理解不透,就会对清贫的意义认识不深刻。所以教师在倾听学生汇报时,抓住文中这样一句话,突破难点“我不 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首先让学生指出这是对比的写作方法。然后教师马上追问:国民党军与共产党有怎样的区别?这 样,教师适当的点拨,学生会更深刻的理解无产阶级的本质——清贫,洁白,朴素。教师设计上收放自如,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实现了略读课的有效教学。第四步::拓展延伸的积累读。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认识,在课前布置收集关于方志敏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了方志敏,深化方志敏的英雄形象。

(三)走出文本,结合生活,让语文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学生对“清贫”意义有所了解。但教师应该具备多角度看待问题素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所以 我在本课的最后,让学生讨论:1有人说方志敏烈士“清”而不“贫”,你同意吗?2现在人们的生活比较富欲了,那么人们还需要保持“清贫”的品质吗?然后教师以读后感的形式,布置课后作业。

本节课的最后,教师以《清贫赞》这首歌曲为背景音乐,把 “俭以养德,富而不奢”,这两句话送给学生,生把读书的感受与收获,在歌声和语言的熏淘中产生情感共鸣,再一次体会读书的快乐。五板书设计

根据本课的段落结构和知识结构体系,我设计了板书,让学生对议论文的结构特点有初步的感悟,体会论据的写作特点,及文章要揭示的主旨。

第四篇:方志敏《清贫》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不同人物的性格。能力目标:小组合作完成内容的分析 情感目标:继承和发扬清贫精神。

重点 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难点 对于清贫的理解和运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一直认为:语文有着独特的魅力。因为它丰富的人文内涵会在无形中感染着每一个读者。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清贫》,会看到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就是作者方志敏。相信,他的言行,会让我们震撼;他的精神,会把我们感染。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关于作者,你了解多少? 方志敏:(1899——1935)无产阶级革命家。1934年红军长征前,奉命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遭国民党军重兵围困,在突围时,因叛徒出卖,于1935年1月被捕。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记实》等,1935年8月于南昌就义。2.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山坞矜持奢侈积蓄 苟且模样金镯抛掷 企望威吓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同时思考: 1.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2.在他们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国民党兵士:抓到共产党的大官,自以为会发意外之财而热望破灭的故事。方志敏:被俘后被国民党兵士搜身而令其失望的故事 3.你是如何评价他们的?结合文中语句或关键词语完成。国民党兵士:蛮横、贪婪、凶恶、卑鄙

方志敏:从容淡定、廉洁奉公、矜持不苟、坦荡磊落、舍己为公 4.讨论:作者使用了哪些手段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在人物描写的方法上: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在事件的选择上:主要事件和补充事件相结合。

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采用对比和侧面烘托相结合。使主题突出,人物形象鲜明。5.文题《清贫》该怎么解释? “清寒贫苦”,在本文中可以理解为:“贫困而有节操”的意思。文题反映和揭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清贫观”,这种清贫观既有物质上的贫困贫穷,更有精神上的清高淡泊。6.清贫的生活对于革命者到底有什么意义?(用文中语言回答)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清贫”是共产党员自觉的生活态度,是植根于革命者心底的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7.清贫精神自古有之。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现在,我们怎样理解这种“清贫观”? 注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四、课堂总结:方志敏这篇散文情真意切、朴实无华,是生命的绝唱,是老一辈革命家的正气歌,读它,就是在涤荡我们的心胸;学它,就是对我们灵魂的滋养。愿我们将清贫精神传扬。

五、布置作业:1.课下阅读《可爱的中国》2.在如今,还需要清贫观吗?写300字左右短文。利用情境,感染学生。展示课前预习:

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不足的地方教师课件补充。

负责整理字词的小组将重点词语整理出来,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考察、检查。学生捕捉文中的关键词语,圈画出来完成。

快速找到有关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进行分析。教师适时点拨。

找到自己的触发点说说。

回归文本,体味方志敏的清贫观。播放《清贫颂》 课件显示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国民党兵士----贪婪、蛮横、凶恶、卑鄙 对比︱︱侧面烘托 ︱︱

方志敏----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廉洁奉公、从容淡定

韩梅

第五篇:清贫说课稿1

23《清贫》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3课《清贫》,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用“清贫”这个词作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反映的不仅仅是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而甘于过清贫、朴素的生活,更体现了方志敏将清贫做为自己最大财富的高尚革命气节。这种革命气节,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需要它,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同样需要它。君不见,腐败高官纷纷落马,究其原因,哪一个不是因为生活腐化堕落而造成的;哪一个不是因为丢掉了甘于清贫的气节而走向自我毁灭的?古今概莫如此,将来这一规律也不会改变的。

当然,我们学习《清贫》,并不是主张共产党人抱守着清贫,恰恰相反,共产党人是要彻底改变贫穷,甩掉贫穷,领导全国人民奔小康。我们倡导的是“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学习《清贫》,目的在此。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以及教材分析,努力促使学生达到这样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廉洁自律,不怕贫苦和艰苦奋斗的美德。懂得“清贫”的伟大意义。2过程与方法

主要采取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收获。3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学生摒弃奢华的物质生活,养成不怕贫苦,追求清贫的生活境界。4教学重点:联系重点句子,体会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5教学难点:理解“清贫”在革命中的伟大意义。

三、教法与学法 1设计理念

萨特曾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我们每一节阅读课的设计,都应该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理念,所以本篇课文在教学设计上,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要教学策略,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调学生自读自悟能力。2学情分析

本课体会方志敏同志的恪守清贫这一美德并不困难。但是学生的生活远离了贫穷,在理解“清贫”对于革命的意义还会有些空洞化,概念化,所以这将成为本文要突破的难点。3教法与学法指导

在教师引导下,展示收集的资料,加上多媒体的使用,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感悟。学生运用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收集资料,巧引课题,妙语激发兴趣

了解故事主人公,故事背景,是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走进文本的有效途径与手段。所以课程伊始,教师出示图片,和学生讲故事,让学生感受方志敏正气凛然的英雄形象。再让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抓住切入点,自然引出课题。

这时教师妙言激趣,“方志敏是红军的‘大官’,身上却连一个铜板也没有。国民党的士兵不能理解,你能理解吗?”语言的刺激,让学生产生走进文本的渴望,探索未知的冲动。

(二)读为主线,感悟为主,串起一片精彩

本节课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探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用“读”这根线把各个教学环节串连起来。奏响读书四步曲 第一步:整体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自学本课的生字词,思考本课的主要内容。第二步,分段读。

为了让学生对文章结构有初步的感知,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理清脉络。前两步在第一课时进行,接下来我重点说第二课时。第三步,感悟读。

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往往在个别重点词上表现出来,而这些重点词有时往往情系全文,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即所谓的“文眼”。这样的词语要做放大处理。我抓住题目中的“清贫”一字展开:所以在设计上,我先抛出问题“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方志敏同志的恪守清贫这一可贵品质呢?边读边勾画,并作简单的批注”这一问题的解决是文章的重点,为了不出现“教而不教,读而未读”的无效结果,因此教师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1从哪里可以看出方志敏同志非常清贫;2为什么方志敏会如此清贫;3清贫的方志敏同志具有怎样的品质。教师之所以没有抛出问题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解决。因为我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一,分析问题不够全面,产生对文章人物认识浮于表面;其二,学生分析问题抓不住重点,形式的感悟五花八门,使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得不到突破。有了学习策略这条主线,学生就会运用做勾画批注的方法,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方志敏为什么会如此清贫”这一问题时,如果理解不透,就会对清贫的意义认识不深刻。所以教师在倾听学生汇报时,抓住文中这样一句话,突破难点“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我们革命不是为发财!”首先让学生指出这是对比的写作方法。然后教师马上追问:国民党军与共产党有怎样的区别?这样,教师适当的点拨,学生会更深刻的理解无产阶级的本质——清贫,洁白,朴素。同时可补充方志民在《死》中的话,让学生明白“方志民是把自己所有的一切连同生命都融入了‘为了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了党的事业的成功’中去了。为了这个崇高的目标,还有什么不能舍弃,还有什么不能付出,还有什么可感到畏惧的呢?”教师设计上收放自如,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实现了有效教学。第四步:深化主题拓展读,感悟“清贫”在革命中的伟大意义。

对《清贫》的主题挖掘,仅仅满足于对方志民的清贫形象的内涵把握上,让人感觉从课文的故事情节,到深刻的人生道理,似乎存在着“中间地带”。于是我让孩子们阅读大量关于方志敏的资料,让孩子们在思考中认识到“为了民族利益而舍生忘死、勇于献身的坦荡情怀。‘清贫’是共产党员自觉的生活态度,是植根于革命者心底的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使《清贫》的精神真正融入孩子们的生命。

(三)走出文本,结合生活,让语文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学生对“清贫”意义有所了解。但教师应该具备多角度看待问题素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所以我在本课的最后,让学生讨论:1有人说方志敏烈士“清贫”而不“富有”,你同意吗?2现在人们的生活比较富裕了,那么人们还需要保持“清贫”的品质吗?然后教师以读后感的形式,布置课后作业。

本节课的最后,教师以《清贫颂》这首歌曲为背景音乐,把“俭以养德,富而不奢”,这两句话送给学生,生把读书的感受与收获,在歌声和语言的熏淘中产生情感共鸣,再一次体会读书的快乐。

五、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本课的主题,所以板书设计如下: 清贫

俭以养德,富而不奢

下载清贫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贫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清贫》教学设计

    公主岭市二十家子中学教学设计评选 参选作品 《清贫》教学设计 教师 苏婷婷 2012年5月2日 《清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习运用语言、神态和动作表达人物身......

    清贫教学设计

    《清贫》教学设计 ——王金双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廉洁自律,不怕贫苦和艰苦奋斗的美德。懂得“清贫”的伟大意义。2、过程与......

    读《清贫》有感

    读《清贫》有感 “廉洁”一词,最早出自屈原的《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末沫”。东汉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这样注释,“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贪......

    清贫的反义词

    清贫的反义词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分为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如:真——假,动——静,拥护——反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贫......

    清贫教学设计[推荐]

    贺兰县达淑宁名师工作室 课堂诊断教学设计 培养对象 吴春霞 16.清 贫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分角色朗读、圈划等学习运用语言、神态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

    守住清贫师德演讲稿

    守住清贫、顶住诱惑、甘于奉献南阳市第七小学杜春兰以“爱教育、爱自己、爱学生”为主题的“三爱”教育,宛如一缕柔柔春风,吹拂着我们的心田;又如一丝绵绵春雨,洗涤着我们的灵魂......

    安于清贫 乐于奉献

    安于清贫,乐于奉献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

    清贫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2.学习简明生动地叙述一件事,在叙述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