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蒲辅周医学经验集》有感

时间:2019-05-15 16:1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蒲辅周医学经验集》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蒲辅周医学经验集》有感》。

第一篇:读《蒲辅周医学经验集》有感

读《蒲辅周医学经验集》有感

小议蒲老治疗湿温大法

马 竹 溪

蒲辅周蒲老是名副其实的国医圣手

蒲老是我父辈所敬仰的中医大家,家父曾撰文数篇。总结,挖掘蒲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蒲辅周医学经验集》中就收录了家父的文章)

家父的老师沈仲圭先生当年亦是对蒲老非常敬佩,曾数次给家父讲述与蒲老交往的故事(《蒲辅周医学经验集》亦有沈老的文章收录)

沈老是清末温病大家王香岩的入室弟子,1955年与蒲老同期奉调入京,专门负责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外国使节的保健工作,沈老在《我是怎样学习中医》一文中写道“解放后,我长期与蒲辅周老中医一起工作,蒲老临床经验丰富,治病颇有把握,我向他学习了不少东西”。

其实蒲老的所有著作、文章、医案、医话,我家已经全部集齐,但手捧这部(《蒲辅周医学经验集》还是非常激动。该书之付梓真乃集大成矣(以下简称《经验集》)

蒲老审时度势,知常达变,辩证施治1956年8月北京流行性乙型脑炎和1955年石家庄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案例,至今仍脍炙人口,称颂久远。之所以拿1955年石家庄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成功经验,用于1956年8月北京流行性乙型脑炎不效,就在于当时北京雨水较多,正值立秋前后,天气湿热,证属湿温,而石家庄当时是久晴无雨,天气酷暑,证属暑瘟。正是遵循“必先岁气,勿伐天和”,“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原则,加之怹深厚的温病学功底,在与温病一次又一次较量之中,蒲老出类拔萃,独树一帜,每能见解独特,另辟蹊径。

蒲老总结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八法,选定66方,直接指导临床,弥足珍贵,增强了运用中医药治疗急性传染病和危重症的信心,突出了中医特色,发挥了辩证论治的重要性。

一、治湿温首重通阳化湿。

叶天士在《温热论》中讲:“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蒲老继承了叶天士治疗温病的思想,又借鉴吴瑭“湿热非辛不通,非苦不降,非淡不渗,非若寒邪之一汗而解,温热之一凉即退”指出:“辛以通阳,淡以渗湿,苦以彻热”。考湿邪粘腻,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弥漫三焦,湿邪又易阻滞气机,湿遏热伏,清阳被郁,无形之热附着于有形之邪。所以分解湿热是关键,使湿与热孤,使湿与热分消。反言之,湿未化则不可早投寒凉,气化则湿自化,气行则湿行,阳气不通,气机闭塞不通,湿邪不祛,则热难清,祛湿是通阳的手段,通阳才是目的。

清代名医石芾南所著《医原》中谈治湿温时说:“启上闸,开支河,导湿下行以为出路,湿去气通,布津于外,自然汗解。

如《经验集》P181案例:张某(男,1岁半)1964年4月24日,始发热,39~40℃,至5月3日初诊发热未退,蒲老判为湿温,湿热郁闭,肺气不宣,治以宣肺卫,化痰湿

连皮茯苓 二钱

法半夏 二钱

杏仁 一钱半

薏苡仁 四钱

冬瓜仁 二钱

白豆蔻 八分

芦根 三钱

桑白皮 一钱半

麦芽 一钱半

竹茹 一钱

象贝 一钱

枇杷叶 二钱

服上药两剂后,周身漐漐潮汗出......体温已平,烦躁亦除,精神活跃,面色转红润......秽腻苔已退,郁闭已开。

按:患儿确诊为腺病毒肺炎,起病高热,咳嗽气急,用多种西药,体温稍降,便溏腹软,小便黄,脉沉滑,舌质淡,苔黄腻带秽。辩证求因,春末多雨,气候偏湿,感受湿邪,清阳郁闭,卫失疏泄,肺失清肃,痰湿内聚,以致热不得越,所以立法宣通肺卫,通阳利湿,服后上焦得通,胃气因和,遍身漐汗出,而体温恢复正常。

叶天士感叹“通阳最难”。因为此温非为温补,而是温通,但是还必须是温性之药,湿为阴邪,非温不化,但又绝非桂、附之类,犹如抱薪救火,助长热势。所以,辛、苦、温同用,用温药在于宣通,在于助气化。

二、通阳切忌伤阴

治热固然要用寒性药,但湿不化,早用苦寒之品,又有湿阻,冰遏寒凝,有冰伏之弊。如《经验集》P470朱某案(男,29岁)“曾服大剂辛凉苦寒及犀羚、牛黄至宝之品,高热不退,四肢微厥,神志如蒙,时清时昏,下利稀溏,随失气流出”

按:湿温最易伤阳,本例因寒凉太过,中阳被伤,由热中变为寒中之证,兼之湿热格拒。此案,蒲老既“辛开苦降,使热湿顿解”。又照顾到阴阳之虚。“急用回阳固脱之品。而微阳渐复,正气始安。但湿遏热伏,阴液亦伤。故在阳回之后,又宜养阴益胃,以竟全功”。“若徒知回阳而不顾复阴,或徒以寒治热而不顾寒中之弊,就失掉辩证论治的灵活性”

再如湿热发?一案,李某(女,12岁)初秋患病,初则体温39~40℃,午后尤甚,神志如蒙,始终不见改善,病程迄阅四旬,日服犀羚、白虎、安宫至宝和各种抗生素之类。

蒲老会诊后,“以其脉证属湿温为病,凉遏冰伏,以致外则经络湿郁,内则三焦闭阻。遂以薏苡竹叶散加味,通阳宣痹,期其湿开热透’。

前贤云:“湿为粘腻之邪,酝酿成温,不可纯用清凉,若更加苦寒则湿遏热伏,流连难已。前人对湿温的治则指出:纯辛走表,纯苦清热,皆在所忌,要以淡渗通阳为主”。

三、通阳落实于三焦

《内经》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 ,下焦如渎”,说明水湿与三焦气化功能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宣畅三焦,通阳化气是治疗湿热病之根本。治湿不宣畅三焦,非其治也。开上、畅中、渗下,分消走泄,使邪有出路。三焦弥漫之湿得除,气机畅达而阳气自通。《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

由于三焦具有主气机升降出入及通行水道两大作用,故对邪留三焦的病机特点,主要需注意气机郁滞及痰湿内阻方面。

开上即是辛温芳香温化,开肺气以通阳,吴瑭说:“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所以用杏仁、藿香、佩兰、旋复花等味,又配厚朴、枳壳苦辛畅中,茯苓、通草等味,淡渗通利膀胱,如此既不伤阴助热,又可通阳开气,三焦气机宣畅。因为肺为水之上源,上源闭塞,则下流不行,轻扬宣郁,辛开肺气,则可祛湿。

同理,辛开苦降,开痞气,畅中阳,祛湿郁,即所谓畅中。“三焦升降之气,由脾鼓动,中焦和则上下顺”脾胃升降有度,湿化热清。

再同理,湿在下焦,则主要表现为水液代谢障碍,利小便以通阳,导湿邪去。

四、“通阳”在其他科的应用举隅。

著名妇科专家柴嵩岩曾治疗一位羊水过多的孕妇,她因羊水过多,胎儿每到5个月时,胎死腹中。凡此情况,竟然五次,异常痛苦。此次怀孕,找到柴嵩岩大师,柴老深思之后,本着通阳化湿和有故无殒亦无殒的的原则,大胆加用桂枝,茯苓皮等味中药,保住了胎儿,孕妇顺利产下一子。而柴老自此总结出茯苓皮能祛胎水,这是历代中医药学所没有记载的。

周总理指出“蒲老是有真才实学的医生,要很好总结他的医学经验,这是一笔宝贵财富”。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应该努力贯彻周总理关于“继承、发扬、推广蒲老学术医疗经验,造福于人民”的指示精神,弘扬蒲氏学验,服务大众。

第二篇:蒲中平读《海底捞》有感

读“海底捞”之感想

初闻《海底捞你学不会》不禁感到疑惑,“海底捞”是什么?有什么值得学习?为什么又学不会?经过仔细阅读,我终于明白作者为什么敢说“海底捞你学不会”!海底捞虽然只是火锅店,可是能将火锅店做成品牌并且能在餐饮业独占鳌头,确实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尤其是海底捞的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

阅读“海底捞”使我认识到了什么是服务意识,服务意识就是全体员工在与企业利益相关的人或企业的交往中所体现的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不管是什么行业,都知道要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让顾客满意,可是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服务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员工用心的、实实在在的去做!从“海底捞”中,我们不难看出,海底捞之所以这么火爆正是因为他的员工热情主动的为顾客提供了周到的服务,得到了顾客的好感,增加了顾客的回头率!而对于我们血浆站来说,为献浆员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更是必要的,献浆员对于浆站的满意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浆站的采浆量,只有让献浆员感到浆站家一般的关怀,他们才能常来献浆、才能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献血浆的队伍中来!那么要如何让员工主动用心的为献浆员服务呢?那就要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主动性,激发出每一名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这才是浆站成功的灵魂。要让员工感到浆站是自己的家,浆站的发展就是自家的发展才能用心的为浆站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海底捞的管理理念也很新颖,他们给予员工充分的信任,放权于员工,让每名员工都成为企业的管理者。并且,在给员工充分放权的同时,他们还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给员工以动力,尤其是为这些“三无”员工打开了一扇通往成功之门,让他们相信通过努力他们就会成功。在海底捞,各级干部的选拔一不看学历、二不看关系,只看能力,你有能力就能得到重用,海底捞中很多的管理阶层都是“三无”人员,因为他们有能力,所以得到企业的任用!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规定和流程,海底捞也不例外,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海底捞始终秉承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袒护,不讲情面,在员工中形成了一种健康的环境和氛围。而且在海底捞中,员工之间、岗位之间都能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对待工作不推诿、不拖拉,对于自己分外的工作都能主动帮忙!对于浆站来讲,这些优秀的经验就是我们应该从海底捞身上学到的,要想办法让员工像海底捞员工那般快乐地工作!才能发挥每位员工的潜能,把我们的浆站建设、发展的更好!

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必定能让我们的浆站发展的红红火火!

蒲中平

2012-1-15

第三篇:参观辅读学校有感

参观辅读学校有感

有一种树,生长在悬崖峭壁上,但依然高耸挺拔;有一颗种子,播撒在坚硬的石缝里,却仍旧破石而出;还有一群人,没有正常的生理机能,可是他们健康而又快乐地生活着,并且创造着生命中的奇迹。

周五下午,大队辅导员带领我们到辅读学校学校参观,刚一步入校门,身边就有一种很特别的气息围绕在身边,校园里虽然很安静。这不像普通学校有朗朗的读书声,但这里却有着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这是一个独特的多彩世界,他们用自己特有的“语言”和手中的画笔,描绘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他们用纯洁的心灵和我们架起沟通的桥梁,有一种更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触动着我们的心弦。

通过与学员的对话,我深为辅读学校的学生们不畏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所震撼。

这些特殊的孩子们,他们无法像我们这样,但他们没有因此抛弃自己,而是迎难而上,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各种困难,用乐观的生活态度化解一切不如意,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奋斗向世人证明:我能行!不仅如此,他们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能够更出色,更成功。他们这种勇于拼搏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弦。试想把他们这种精神注入到我们每名学生的心底,我们的成绩将大幅度上升。我们要不断发展自己,要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迎接挑战。

看到这些,我感到“我们很幸福,上天给了我们明亮的眼睛和无穷无尽的知识。”

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参观活动中,带给我的是无尽的震撼和感慨。这些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残志坚,永不言败。作为一名学生,我们的任务是好好学习,应该像他们那样拥有一颗进取心、责任心!

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小学五年级:王留洋

第四篇:读野火集有感

读《野火集》有感

在众多书籍中,提及写观感,我偏挑出了这一我不擅长之说,原因有二,其一是怀着一种初生牛犊无惧失败的精神,再者就是这股“野火”于心、于体,确是无比通透的享受。

翻开野火,首先扑入眼帘的是一张随性的照片,可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个包裹着轻快和活力的女子装着满满的忧国忧民的治世情怀。同是启蒙,有人说鲁迅和李敖都有些孤独得偏执,犹如刺客般箭矢狠准,且得着准射射准,刻薄至极,毫不留情。龙应台的包容性相对大一些,从文字上来看,也理性的多。如果说读李敖有恩仇快意之感,那么读龙应台便是有些许踏实中肯的意味。但他们的相似,是都不乏嬉笑怒骂的反讽,和对社会现实深刻的剖析。他们拒绝站在昏昏欲睡的土地上,大唱美好的赞歌,而是于每一瞬、每一景中虽然撷取令人堪忧的对立面,呼喊着,使其成为一个个指标,引领着人们的思考。“野火集”烧的是台湾的威权制度,批判的是台湾威权制度下社会的种种怪诞,它要求每个人都审视自身公民素质的缺失。它并没有什么高深的思想,它呼吁和强调的无非是一个常态公民社会的意识,一个常态的社会,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这些对于中国人,对于那“沉默的大多数”却显得那么得不寻常。

龙应台很反感对丑恶的忍耐,更对那些对不公不义没有尊严的环境如此忍受的人们感到愤怒。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一文中:她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台湾,最容易生存的不是蟑螂,而是“坏人”,因为中国人怕事,自私,只要不杀到他床上去,他宁可闭着眼假寐。”

于是,她点了这样一把火:“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做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的公仆立法委员,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如果我们习惯性忍耐那么现实也必将剥夺我们的存在感。不发出声音,那么没有人会了解你的忍耐,更不会有人去维护你那虚妄的权利。犀利的文风与这种平自直叙的口语式写作方式从各个层面,对中国人的社会习性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剖析。环境、社会、交通、消费无所不及,这样对生活细致的探寻,才是龙应台作为具有高度反力省的自由人、现代人的自期,才是她务实而处处“卑之无甚高论”的践行之本。她融入于普通民众的洪流之中,又抽身于“沉默的大多数”。她感受着台湾当时盛行威权制度于人民周身的侵害与负担,又反观解决的出路,将人的意志作为升华,体现到对合理化常态反社会的追求中去。这种入乎其中而又出乎其外的高度,不同于柏杨先生爱之深责之切却又无力改变的批判,而是指出了一条为每个社会人期许的道路。

“野火”不仅仅是台湾这一弹丸之地的思潮,对于中国大陆更有其普遍的现实意义。有毒奶粉,有毒食品等不胜枚举的社会事件,泥石流,霜冻,地震等接踵而来的自然灾害,还有有害物质随意排放,大片资源放肆开采等经济问题,更多贫富差距严重,就业难,权力胜于天的民生问题,中国大陆是否已成为我们“ 生了梅毒的母亲”?

而这样的严重、糟糕是否真切地让你受到震动?

同宗之族,社会的况味也有相似之处。文化的积淀,或者觉根植于我们骨子里的劣根性和恶习,也都差不到哪里去。因此《野火集》对于我们的警示性作用不容小看,在经受它于我们良心的扣问之时,我们更需要投眼于广阔的社会中,用其对我们的常态思想进行升华。

而我们学生,处身于一个可能的“幼稚园大学中”中,不敢甚至不懂得与教授论辩,或是质疑。你怎么敢怀疑他的判断力,不尊重他的权威呢。又怎么能向他发问,或者否定他的论断呢?是啊,我们聪慧,纯真,对老师尤其一片真情,但我们也同样的典型的中国学生,缺乏独立自主个性,盲目服从权威,更严重的是——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力的“青年”。有如那一贯的点名,问题不在于铃响与铃响之间清数少了几头牛,而是知识的内化与吸收。若已获得那个知识,那让他来充数就是舍本逐末,若未获得却不愿涉取,即使身形受困又怎能阻止其飘忽的思想,点名真的就有必要吗?为了塑造出一个个“听话”“乖巧”的我们,牺牲我们自主自决,自治自律的能力,我们始终是被牵着绕过障碍、坑洞的少儿。试问,如果真的值得,那我们栽一跤、就算头破血流又何妨?牵引永远是一种镣铐,我们获得不了于内心的最真实的震动,又怎么能淡及成长?

从小到大,我们像牲畜一样被赶着走了十二年,如果真的四年也需如此,那么我们毕业后又由谁来执鞭?我们之所以不能“举一隅而三隅反”固然是我们在仓促的被驱赶的过程中从未学过如何去思考,即便遇到困难自我解决也是不可能,我们需要“断奶”需要独行,需要在自我成长中迸发出我们的活力与激情。

就如这样一份公务文书课的作业,我们阅读及升华的写作应是对心力大小判断后合乎的引导,是一种获取和表达的需要,是心中萌动情绪的累积、爆发过程,而不是规定时间,规定字数,为了完成的阅读,为了完成的写作。为了能更好地被牵着走、赶着走而进行的阅读和写作,不是心的诉求,不是由于对知识、书籍迫切需要的推动,这些都是无意义的、机械化的,不是吗?

一段时间的阅读,触及其本身,我究竟收获了些什么,于国家,于社会,于自己作为学生的存在的强烈意识和责任感?这都是空洞无光的。《野火集》给予我的是阅读时一种澄澈的,延伸于时间,空间之外的通透感,不是完全的个人意义,也不会是无关于已的大框架,大套话,它引发的是超出事物本身的一种思索,更是另一种角度去看待问题的方式。收获这样一种思维和心智的体悟,我很感激,就让这股野火再来的畅快些吧!

第五篇:读《陶渊明集》有感

读《陶渊明集》有感

读陶渊明的诗作,都会为其中所描写的自然风光和所体现的自然情趣陶醉,陶渊明在他的诗作里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完全自然的世界,在这个纯自然的世界里,远离一切黑暗和污浊,只剩纯真和本性。

在经过了大半辈子的官场生涯,陶渊明终于决定归隐了,在农村,在乡下,他找到了一个世外桃源。“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鸟哢欢新节,泠风送余善”,“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切的环境描写在陶渊明的笔下都显得如此清新、自然,如随手拈来。陶渊明是以山水诗闻名,在他笔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好像有了生命,与世俗绝尘。因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因为不想为五斗米折腰,他远离了官场,走进了农村,从此与山水为伴,与酒菊为友。他所描写农村不仅是天然存在的农村,是他的避难所,还是一个让他与世隔绝,纵情山水的世外桃源。在他的《桃花源记并诗》更是直接的写出了这个天外之界。

读过《桃花源记并诗》之后会为之向往,就像处于封建社会会向往资本主义,处于资本主义会向往社会主义,而处于社会主义会向往共产主义,当我们不满足于现在的社会,对社会有抱怨的时候就会向往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世外桃源的意义不是在于给人们提供一个可以逃避战争、苛税、徭役的自由世界,更是在于它给人们带来一个希望,即使身处最黑暗的社会,也能有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可以让人们寻找,为了找寻这样一个梦想,许多人都为之努力,即使它不存在,也会有人去创造这样一个桃源,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希望,一个梦想。陶渊明为我们虚构了一个天外飞仙,明知这是一个不可能存在的世界,后人还是为了这个不存在的世界前赴后继,只想把这个不可能变为可能。中国有老子的小国寡民,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西方有柏拉图的理想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个不可能存在的世界吸引着后人为之努力,可见,梦想的力量是如此之大。

陶渊明创造了一个纯自然的梦外桃源,同时融入其所创造的境界中,与自然合为一体,即庄子所谓的“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合一”。王国维评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无我之境”,是“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自陶渊明归隐之后,他过着自立自生的生活,即使“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或是“晨希理荒废,带月荷锄归”,他也怡然自乐。他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把理想融入其中,他是带着一个纯朴的心在过日子,也因此,他笔下的景物皆着他之色彩,让人看不出“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读陶渊明的作品,得到的不仅是自然感受,还有生活享受。

被囚于官场十三年,终于回归田园,其中的喜悦之情是不言而明的,他在田园中所感受到的一

切都是清新自然的,与他之前所处的污浊的官场形成强烈对比,这也是他之所以创造一个世外桃源的原因。在乱世中,功名利禄已不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追求,保住性命也不见得是首要的,在陶渊明的心中,重回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看着日升日沉、花开花落,生命的节奏、轮回就像生与死一样自然。在汲汲于功名的背后,一切的人生价值是什么,是功成名就,妻妾成群?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只不过所有的人追求的目标不一样。陶渊明的一生也在追求,一开始他跟普通士大夫一样,渴望在官场上有所成就,但他不肯为了名利而放弃自己的自尊,于是他三仕三隐,当他最后扔下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时候,他就彻底与那个黑暗的官场切断,投奔大自然的怀抱了。

在他决心离开之后就再也没有想过重返,一心一意的过他的农村生活,在他自己构筑的小世界里,了却尘缘,与自然为伍。他的作品,一方面能够真实的写出自然景物,表现农村生活,另一方面,也把自己的理想感情融入其中,阐明自己的志趣,升华诗歌的主题。

陶渊明在他所构筑的世外桃源里,与酒为伴,面对南山,悠然赏菊。

下载读《蒲辅周医学经验集》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蒲辅周医学经验集》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新月集》有感

    读《新月集》有感 读《新月集》有感1 一、书籍简介在《新月集》中,诗人以孩童的视角,书写了孩子纯净的心灵。孩子们喜欢玩简单的小游戏,且乐此不疲。“他们用沙子建造房屋,他们......

    读野火集有感

    读《野火集》有感 其实我并不太喜欢龙应台的《野火集》,因为我觉得她总是在批评,抱怨,并且一直将自己摆在一个高者的位置,但是我想,她的文章还是很有唤醒良知的能力的。 这本书中......

    读《流浪集》有感

    读《流浪集》有感 世道再难,也要呼吸顺畅,未能一日寡过 恨不十年流浪;人生再苦,也要正气凌然,不可失去梦想,落得日渐沉沦。曾闻人言“人之一生一定要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人生......

    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有感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宝库中一部卓越的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列宁阶段的主要代表作。《唯批》通过着力批判马赫主义,借鉴当时......

    读《名师作业设计经验》有感

    读《名师作业设计经验》有感湖滨小学陈闽桂一直以来烦恼学生的作业写得不认真,不知道怎样才能改善?想了多种方法,效果也不好。最近读了《名师作业设计经验》才发现自己对作业的......

    读《新课标名师备课经验》有感

    读《新课标名师备课经验》有感 沙湾西村育才小学:韩志坚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某位老师的《新课标名师备课经验》,使我深深的认识到了新课标对我以后教学的作用。传统的数学......

    读角虎集有感

    读《角虎集》有感 受皈依、受五戒、受菩萨戒,还有人要受比丘戒,这是我们的本师啊!佛法最主张、最着重的就是“师承”。“师承”教导有如传灯。 释迦牟尼佛说的法,作为智慧的......

    读张爱玲作品有感(集)

    读《张爱玲散文集》有感 第一次接触张爱玲是在高中阶段,只是经常听同学们议论纷纷。第二次接触张爱玲,是在重庆医科大学,由其海上花文学社邀请重庆市作协副主席进行的张爱玲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