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应用启发式进行英语教学论文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与学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多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感受到,要搞好中学教学,确实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才能学得主动、活泼,成绩才能稳步提高。因此,笔者在英语课讲授中始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启发式”教学。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动力,直接影响到学习态度和学习的成效。没有内动力的学习是难以进行的,更是难以持久的。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受许多因素影响,如好奇心、兴趣、求知欲、良好成绩、升学考试或得到表扬、奖励的愿望,为实现某个远大理想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吸引力,利用教材的情趣、奥妙、意境、价值在社会生活、生产、科研以及人类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方面。例如,在遇到某些单词的特殊功能、生词组或新句型时,我们可以联系教材和学生实际,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自己得出结论和答案。如“This elephant is like a snake,as any body can see”这个句子,这里的as引导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修饰整个句子。
结合“as”的此种用法,我便启发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as”的几种用法和由“as”组成的词组并分别举例说明。一石激起千层浪,只要提问切中要害,发人深思,学生的思想便能活跃起来,课堂也会出现令人兴奋、紧张、有趣的生动局面。然后,我循循善诱,循序渐进,使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融会贯通,最终获得知识。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方法除提问之外,还有很多,如:用画龙点睛的讲解启发学生理解课文,用比较法、反问归廖法启发学生回忆旧知识理解新教材等等。通过学习主体自身积极的认识活动,学生不仅能够顺利地掌握系统的英语知识,而且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积极思维形式,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在启发学生思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给学生以思考时间;
(2)师生之间关系平等、友好,教学气氛轻松、愉快;
(3)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不能太简单、太大、太深、太抽象,或问题提得不明确,否则就会启而不发。
2、引导学生手脑口并用,进行创造性学习。
启发不仅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而且还要引导他们动手,手脑口并用,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懂了不一定会做,会做不一定有创造性。所以,我常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诱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向他们布置由易到难的各种作业,要求学生坚持“五多”,即多听、多讲、多读、多写、多练。每上完一课,将课文改写成阅读训练教材,或让学生复述,或让学生做完形填空,或让学生模拟表演,或让学生用英文写心得体会,等等,尽可能提供素材、情境和条件,让学生独出心裁地完成作业,以发展他们的英语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才能。
3、教会学生懂得怎样学习。
启发式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英语知识,自觉地运用英语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懂得怎样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理解学习过程。笔者经常把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和学习体会告诉学生,学习英语要注意三点:
(1)要密切注意某些单词的特殊功能;
(2)要不断扩大对词组的识别能力和运用能力;
(3)要大量积累英语的各种句型,并告诉他们“记单词的窍门”,主要是掌握英语中的同义词、反义词以及运用英语构词知识来扩大词汇量,提高用词能力和阅读速度。这样坚持下去,便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发扬教学民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是贯彻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的重要保证。在教学中,我力求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不搞“一言堂”和“填鸭式”,鼓励学生大担提出问题,发表不同见解,勇于质疑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心情舒畅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进行讨论和思考,互相切磋,互相启迪,做到教学相长。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坚持启发式英语教学,能够把教和学紧密结合起来,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力得到充分有效的提高。
第二篇: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论文
内容摘要:在声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掌握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歌唱感觉,文章试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于歌唱中的气息运用、咬字吐字和歌曲的艺术表现三方面分析了声乐教学方法的应用。
关 键 词:声乐教学 启发式教学 应用 研究
声乐教学是师生的真诚合作、默契配合的双边活动。由于声音具有时间性的艺术特点,除非进行录音,不然将瞬间即逝。笔者在十来年的声乐教学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生实际情况认真进行了启发式教学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先后培养了一批出色的学生。
一、启发式教学法在歌唱气息上的运用
笔者在声乐教学中,首先解决学生的歌唱气息的问题。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为帅”。那么这气又该如何“调”才正确呢?这是每一位学习声乐的人首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首先,笔者运用了学生熟悉的例子。比如当你走在路上时,你的钱包被抢了,你会毫不犹豫地喊抓小偷,而不会去想你该如何吸气,用什么声音来喊,声音的位置在哪等问题。这时候你的声音与气息是自然的、正确的配合,声音的位置自然是高位置。这样讲能更直接地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深呼吸、高位置。
其次,笔者用跳音练习让学生体会气息与声音位置的关系。
学生:“老师,你看我的跳音这样练习对不对?”
老师:“你的腹部没有任何动作,而胃部的动作却是很大,说明你的气吸得很浅。因而发出的声音无法送到头腔,导致喉部也紧张,声音发虚发直,所以你这样的动作是错误的。你先叹口气,体会放松的状态,身体像松树一样挺拔站立,把腹部放松下来,这就是吸气了。在唱跳音时,要在小腹要往上微收的同时发声,唱完一个迅速将腹部放松,这就是跳音的技巧。如此反复,腹部肌肉得到训练,会变得灵活、有弹性,对气息的控制能力也就增强。这种跳音技巧的优点在于快,气息深,肩平,喉器稳定,外表好看。”笔者要求她做一次,她能基本准确地做到。当然,腹部肌肉由于缺乏锻炼还是不够灵活,笔者要求她回去用这方法练习,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用线串珠子成为项链”的比喻进行“气息”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教学方法。有的同学在唱延长音时,常感力不从心,不是无法一气呵成就是声音的位置不统一。
老师:“项链是用什么串起来的?”
学生:“线。”
老师:“对,你们在歌唱时‘声音’就是珠子,‘线’就是气息,你们要把每个一样大的珠子用线串起来,这样声音才能连贯。”
学生:“有些项链的珠子是由小排到大再由大排到小的。”
老师:“不错,就像我们唱音阶时,音阶上行,声音要渐强,下行则要渐弱。但它们始终都由‘线’串着。”经过这样的启发,学生明白了歌唱时要同时注意声音力度、音量的对比。
气息的运用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每位歌唱者的发展前途.笔者认为要掌握正确的气息,如同建高楼先打好地基一样重要,只有打好地基,才能开始建楼,不然即使建起来,也是海市蜃楼。声乐教学第一步一定要掌握正确的用气方法,才能得到好听的声音。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歌唱吐字教学中的应用
歌唱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艺术,歌唱艺术直接受语音的影响和制约。古今中外的声乐家在声乐训练和演唱中都十分重视歌唱的咬字、吐字问题。我国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曾说:“古之善歌者有语: 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就是说要将字融汇在歌声之中,即“声中无字”;将字变成音乐化的有声字,即“字中有声”。明代魏良辅在《曲律》中也提出“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他将“字清”列为三绝之首。“千斤白,四两唱”“气为帅,字为本”“字领声随”“以字行腔”“字正腔圆”等都是声乐艺术吐字、咬字的科学概括在声乐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于声乐吐字、咬字的教学呢?
首先,学生要讲好普通话。在这基础上构成咬字、吐字技巧。我国的汉字是属单音节体系,从明代起根据汉字的这一特点,每个字分字头、字腹、字尾。字头——辅音(声母),字腹——元音(韵母),字尾——归韵收音。因此要想得到清晰的歌唱语言,就要从说好汉字入手,注意字的头、腹、尾。字头是字的起音,一般都是辅音,辅音是不能延长的,因此要咬得敏捷利索,短而有力,着力点准确,气息必须有一种突破阻碍的力量,可称它为一刹那的爆发力,而且这种力量一触即发,要咬而不死,否则辅音就会咬得过死。如朗诵“八百标兵奔北坡”。“b”是字头,发音的着力点是在双唇,双唇要有力短而快地喷出b,过渡到字腹上。潮汕地区的同学对字头H与F经常搞不清楚。他们常把“花”读“发”。字头如果发音不准确,会导致整个字的词义完全改变。字腹是字的元音,元音是字的发声和延长的部分,因此要发得流畅圆润、丰满而富有色彩。字头喷出后,立即过渡到字腹,除气息的支持外,字头所用的力量和状态应立即消失,保持韵母的发声状态,气息不断,字声统一,音韵准确。如“ba”就要在“a”音上延长,声音才能饱满。笔者要求学生体会下巴有根线将其往下拉的感觉。字尾也叫归韵收音,字尾要准确,归韵过重过长就会使声音干涩,不归韵字又会走样,如上例“搬”有学生将其念成“八”就是因为其收声时,嘴是张开了,但没有很快闭上双唇,因而变成“八”。因为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地区,所以语言都带着本地区的方言。比如有位来自茂名的同学,他在家乡是讲白话的,他总是把“长江”唱成“长间”。这是他没区分好字尾归韵在前鼻音还是在后鼻音上。
其次,要做到字正腔圆。在教学中,笔者启发学生解决好以下几个关系:第一,字与字的关系。歌唱中字与字的转换和衔接必须做到连贯统一,否则会模糊不清,甚至会破坏声音的统一。怎样才能做到字与字的完善过渡呢?笔者让学生说“ a e i o u”,要求学生无论字怎样变化,咽喉腔体一定要打开,并保持相对稳定不变,把舌根放松,把字都安放在同一个位置的共鸣点。尽管字点变化不一,声点却是一个,在不统一中求统一,从而把字与字的过渡转换好、衔接好,达到“累累如贯珠”的艺术效果。就像是五个人坐在同一张沙发上一样,很稳当。又像是同一个人穿着不同的五件衣服一样,很合身。第二,字与气的关系。歌唱中,每个字都必须在气息的正确支持下发出,所有的字都必须在气息的轨道上走动和过渡,用气将字贯串起来。如果气息支持不足,就会声跌字落;气息猛,失去平衡,也会将字冲散走形。它们的关系可以用水与舟作比喻。水即气息,舟即字;水不足,舟难行;水过猛,舟易覆。如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这首歌是描写彝族姑娘赶集回来,买回了许多的东西,心里特别高兴的场景。引子必须用气息支托着“阿”字,声音应由弱到强,表现人物形象由远到近。气不能向上冲,那样容易跑调。因此,以正确的呼吸作为歌唱吐字的基础,达到“珠圆玉润”的歌唱效果。第三,字与声的关系。字与声的关系是以字传情,以声动人。笔者把它们比喻成建好框架的房子与装修好的房子的关系来启发学生。歌唱发声吐字时,舌根舌尖要灵活,喉部要稳定,每一个字都要唱在同一支点、同一个共鸣腔体里和同一高位置上,做到字与声的完美结合,达到声如串珠的效果。如歌剧《小二黑结婚》里边的一首《清粼粼的水 蓝莹莹的天》中的第一段,描绘小芹以洗衣服为由,背着母亲到村口河边去等二黑哥归来的淳朴可爱的形象,音乐清澈、飘逸、优美,仿佛进入了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山乡村落。如何用明亮、亲切、柔美的声音来塑造小芹那似山泉般纯净、可爱的形象呢?这就要求声音位置应比较靠前,咬字的着力点向前移到软口盖和硬口盖的交接处,咬字发声抬起面颊肌,嘴角和上大牙,字头要咬得准确有力和夸张些。许多字音发声时都有装饰音的小拐弯,这些音都要轻巧地唱。字与声的关系,要处理好是有很多学问的。例如,唱“清”这个闭口音时,上下前牙的距离要开一指,在大牙尽头发出声音。“粼粼”两字口型不变,只需舌尖动作将字头咬清。以上两字按中国传统唱法咬字发音习惯,都在字音的开始部分加隐约的装饰音。“水”和“来”字都是一字多音,要唱好字的腹和尾。“蓝”字加装饰音,“个”字加滑音,“天”字再一次强调韵母的发音。学生按照笔者的提示作了声音的共鸣与色彩,咬字的韵味立刻不同。第四,字与情的关系。语音是人类思想感情的信号,字本身在歌唱中就是传情达意,必须做到“字里传情”。仅此还不够,还必须通过吐字表现一定的音乐形象和风格,才能“字里含情”。如弄清字的语气、语势、语调,加以强调和运用特殊的唱法给予润色,这样才能“一字成趣”,韵味浓郁,达到“词尽意不尽”的艺术效果。
在歌唱中,要做到声音美和语音美的高度统一,完美结合就必须字正腔圆,字清意明,使语言在声乐艺术中真正成为音乐化的艺术语音,从而在歌唱中完成语音对情感的表达、对形象的塑造、对艺术风格的体现。在实现这一目标时,启发式教学起到很好的直观效果。
三、启发式教学法在教授歌曲的艺术表现方面的运用
歌唱是表现思想感情的艺术,准确地表达歌曲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感情,就成为歌唱艺术的首要任务和最终目的。在声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发挥最大潜力去唱好每一首歌,去实践歌唱艺术的任务和目标。
首先,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歌唱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把严格要求与循循善诱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对歌唱的热爱,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歌唱欲望、表现欲望,着力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肌肉松弛,精神焕发,头脑清醒地进入歌唱的训练活动,这样才有可能完成歌唱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要求。这个过程有两点特别要注意:一是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因势利导地用学生的长处克服其短处,绝不可“恨铁不成钢”而急躁易怒,使学生产生恐惧的情绪和心理;二是对那些条件稍差学生不能表示出有歧视的态度,以免使其产生自卑感。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歌唱者的自信心要比优越的专业条件更重要,一个充满自信心的学生才能有大胆去表现和处理歌曲的勇气。
其次,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歌曲艺术表现能力。由于每个人的阅历、艺术素养、感受能力不同,对相同的作品的演绎也就有差异。要准确表达歌曲的内涵,首先要启发学生去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作品的曲式、调式。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歌曲,表现作品,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例如,《绣红旗》是七场大型歌剧《江姐》的唱段之一,是江姐在狱中临刑前听到新中国成立的喜讯,含着热泪绣红旗的一段唱。有位学生把声音唱得很明亮,但没有内心活动,无法刻画出江姐此时的形象。于是笔者给她讲了这首歌的时代背景,并要求她朗诵歌词,再让她谈里面讲述的人物情景。通过这样的引导,她终于领悟到江姐那种无所畏惧、坚贞不屈、对敌人无比憎恨、对新中国成立无比激动的情形。经过这一启发,学生就懂得什么是声情并茂的艺术表现。
再次,用启发式教学法教授学生掌握歌曲的三种处理手法。
1.整体构思的艺术手法。在对歌曲进行整体构思处理时,首先要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确定演唱基调,即以什么情绪作为表达歌曲的基本感情。笔者以下面例子启发学生如何进行整体构思:
例:A.《祖国我永远热爱您》 热爱之情
B.《珠穆朗玛》赞美之情
2.对比艺术处理手法。是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和对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的重要手法。对作品进行对比的艺术处理手法时,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作品形式结构上的对比;二是作品内容情感上进行对比。
例:将下列歌曲与相应的对比形式连接起来
《桃花红杏花白》内容情感
《长城谣》形式结构
3.夸张的艺术处理手法。演唱时要注意夸张不能过分,要有分寸。如夸张过头,不但失去真实性,还会失去歌曲的艺术品位和格调,歪曲歌曲的内容与形象。当然,如果夸张的火候不足,又会显得平淡无味,失去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突出高潮的艺术处理,会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语
启发式教学法与填鸭式教学法不同,能更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动脑,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由于声音是时间性的艺术,也是零的艺术,它是多变的,今天唱得好,明天不一定唱得好。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学会自己去分析、去掌握,便于他们课后的自习、练习。声乐教学是一门技术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声乐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各异,对象不同,方法灵活多变,解决问题的手段和途径各不相同。启发式教学法应用于声乐教学中,如同一把金钥匙,帮助同学们打开声乐殿堂的大门。
第三篇:输入假设理论论文英语教学应用论文
输入假设理论论文英语教学应用论文输入假设理论论文英语教学应用论文
浅议输入假设理论在运动员大专生的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输入假设理论是美国语言学家克拉中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核心部分。该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成功与否与学生所接受的语言输入有密切关系。本文以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为基础,结合当前运动员大专生的英语教学情况及特点,探讨输入假设理论在运动训练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运动员大专生的上课效率和英语水平。
关键词:输入假设理论 英语教学 应用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学理论及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中。近几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外语研究者开始关注外语教学中的“输入”问题,但遗憾的是对目前高校中体育训练专业的外语教学的相关研究明显不足。因此,本文以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为基础,结合运动员大专生的学习情况及特点,探讨输入假设理论在运动训练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运动员大专生的上课效率和他们的英语水平。
二、输入假设理论
输入假设理论(input hypothesis)是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1985)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核心部分。这一假设是克拉申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对第二语言习得者是如
何接受并吸收语言材料的实质认识。克拉申认为,成年人在进行二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又相互衔接的途径:一为习得(acquisition);二为学习(learning)。习得是像儿童学习母语那样,在自然交际过程中理解话语的意思,无意识地学会语言。学习是有意识地通过学习语言的规则和形式,从而掌握一门语言的过程。
他同时认为,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在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的基础上形成的,语言习得成功与否与学生所接受的语言输入的性质有关。理想的输入应高于他们现有的水平,但又不超过他们的理解能力,也就是“i+1”理论。“i”代表学习者当前的语言水平,“1”代表稍高于学习者目前水平的内容。语言输入只有稍高于i,即语言输入达到i+1水平时,学习者才容易理解输入语言,适当的语言输入和适度的情感过滤可以激活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促进语言习得,产生良好的“i+1”学习效果。
按照克拉申的这一观点,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三个特点:1.可理解性,这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和关键。语言输入的有效性在于其意义必须为学习者所理解,同时还要具备“i+1”的特征。2.既有趣又有关联,即输入内容不仅要有情趣,还要有一定的意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动机,从而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3.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输入的量越大,学习效果就越好。
三、运动员大专生的英语教学现状
在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对象中,运动员大专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当前体育训练专业大专生由于训练比赛等原因,难以保证英语学习的连贯性,导致运动员大专生英语总体水平不高,参差不齐。另外,受教材等的影响,教师容易完全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而忽视了运动员自身的水平,违背了i+l的原则,输入内容远高于或低于学生自身水平。再由于课时量等原因,教学中还会产生输入量不足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都看到,目前社会上存在着以证书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高低的倾向,学生也把考出相应的英语证书作为目标,一旦通过,无论在课堂上还是业余时间都丧失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样既不利于教师正常的课堂教学的开展,同时也更加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丧失兴趣。
四、输入假设理论对运动受大专生英语教学的启示
根据克拉申的理论可以看出,学生语言习得的成功与否,与他们所接受的输入有很大的关系。而目前运动员大专生由于训练比赛的任务繁重,课堂学习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但是,目前运动员大专生英语课堂教学中在输入方面又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怎样结合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效地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就成了关系教学效果的重要问题了。首先,根据“输入假设理论”,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增加输入的可理解性。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输入的语言信息必须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能力和已有的语言基础,而且应不断地根据学生
反馈调整自己的语言,以确保可理解性输入。
其次,教师应重视意义的传递。输入原则中的“既有趣又有关联”表明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越有关联,学习者就越会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习得语言。如在开始讲授每篇新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提几个与课文相关的、同时又与学生学习生活等有密切联系的问题进行导入,这样既能在导入的过程中引出一系列的知识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有效的输入。所以,教师上课时应避免单一的语言知识点和语法结构的讲解,教师的“一言堂”只会导致哑巴英语的产生。
再次,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输入量。由于现行运动员大专生所使用的英语教材难度不大,有些学生基础较好,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可以相对地进行扩展,特别是在教授词汇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意思分门别类,并进行补充。如在某篇课文中出现了painter,editor等关于职业的词汇,教师可以补充一系列的有关职业的词汇,如accountant,banker,pilot等。
最后,教师应灵活运用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理解输入。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和视觉提示,如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要重视语言输入的质和量。在语言输入的质量上,教师的专业技能一定要强,必须做到自身语言地道、流利。同时辅助以多媒体,不仅会在语言信息输入的“量”上有较大的增加,而且也在输入的“质”上有较大的提高。
五、结语
输入是运动员大专生英语教学中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做到有效的输入,注重输入的理解性、趣味性、实用性。当然,教师在课堂上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语言输出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习得语言。提高英语水平。
第四篇: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内容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维系着语音和语法,是语言的建筑基石。词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采用灵活多样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形与义,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词汇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了词汇教学的中心内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根据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几种词汇教学方法,阐述了如何帮助学生过好词汇关。关键词:形义兼顾 归纳对比 温故知新
“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交际能力培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词汇则是使交际得以进行的语言能力的核心部分之一”[1]。词汇能力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只有掌握了充足的词汇量,才能听懂话语和和看懂他人的文章,才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也才能在交际中得心应手。反之,人们在交际中的困难和障碍也大多是因词汇不足造成的。尽管人们不否认词汇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但不少人认为词汇不应由老师教,而是由学生自己积累的。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我国的英语教学对词汇的教学始终重视不够,从小学到中学,许多学生误以为学好英语的关键是学好语法,英语能力差就是因为语法没搞懂。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常常为这样的问题所困扰:为什么有的学生单词记得很牢却不会运用?为什么他们的作文内容贫乏,词不达意?为什么他们总是摆脱不了汉语的思维,用直译、生造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词汇真的不需要教吗?仅*学生背单词就能解决词汇量的问题吗?可以说,忽视词汇教学已经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后果。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和掌握词汇的能力? 要教好词汇,得先弄清词汇教学的概念。英国语言学家D.A.Wilkins认为,学习词汇就是掌握外语单词与实物、概念、过程或品质等客观现实的关系和词与词之间的同义反义等语义关系。美国的语言学家和教学法家W.Rives等到人把词汇教学分为四个方面:集中注意力于词的形式,集中注意力于词的意义,通过联系扩大词汇量,轮回复习已经学过的词汇。[2]两种说法角度不同,取其要点就是:词汇教学必须形义兼顾。这就是词汇教学的任务。所谓词形,广义的词形,即不仅应当包括词的拼写和构成,而且应当包括词的语音和语法现象。词义则比词形复杂。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对客观现实的分类不完全一样,一个英语单词的意义也就很少能以一个汉泽词全部表示出来,所以要比较完整地掌握一个词的意义,还须掌握它与其它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词与词之间除语义关系外,还有在句子中的修饰关系和习语的搭配关系,观察分析这两种关系,可以启发学生正确理解词义。
教词汇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教学生如何学词汇。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词汇不应当是简单向学生罗列词义、用法和例句,而应当是启发式的,通过一定的展示词汇的手段,启发学生学习词汇。采用直观法,创设情景,应用对比,以旧带新或从构成词法角度教单词,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能力,加深理解与记忆。
一、创造语境,运用交际法,在情境中教词汇。
交际法提倡的就是通过上下文来学习词汇,这种方法在我们的课程标准里都得到了反复的强调,如阅读中根据上下文猜词释意等,但是,由于学生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有时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词汇只有放在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准确的掌握词义,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离开句和文孤立地学习词汇,无助于发展语言能力。笔者根据平时的教学实际认为,如果教师能以课程改革为契机,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语境,随时把这种方法用于我们现实生活里发生的事情,注重它的实用性,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实物,图片创设情景,通过语调、动作及表情等来揭示词义。如:教Cold, hot, wet, dry这些词时,尽量利用实物教学。可以准备两个杯子,一个装冷水,一个装热水。教师拿起冷水的杯子,叫几个学生来摸一下,然后这样说:“Is it hot or cold? It’s cold.Is that so?”帮助学生回答:“Yes, it’s cold.”然后将Cold写在黑板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教hot。教师拿出两张纸,将一张放进杯里浸湿后拿出,然后说:“This piece of paper is wet and dry.”接着拿起湿的那张纸问:“Is it wet?(or Is it dry?)”帮助学生回答:“Yes, it is.(No, it isn’t)”将wet, dry写在黑板上。学生从直观上就明白了wet与dry的意思。这种运用情景教词汇使学生比较感兴趣,较容易地掌握所学的词汇。
二、用归纳对比法讲解词汇。
词汇中有词和词之间,词和词组之间意义相近或相反的情况,有些动词可与不同的介词、副词搭配构成意义不同的短语,有些固定搭配和习惯用语在英汉表达形式上不同等等,这些都容易使学生混淆不清,感到不易掌握。词汇教学是循序渐进的,在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时进行归纳、对比,有助于学生在掌握词汇,在具体运用中能自如地使用词汇,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增强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1.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
在词汇教学中利用语义关系,有助于学生较全面地认识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温故知新,不仅使新词有所依,同时强化了学过的单词,使理解更明显生动。(1)同义词及近义词
例如:good, fine, nice 都有好的意思,用法有所不同。good常用于问候或指质量好,品质好等;fine常指天气或人的气色等;nice则是给人感受方面的好。(2)反义词的比较
例如:right-wrong, light-heavy, early-late, big-small等。
一个词可能不只有一个反义词,如:rich是概括poor的反义最广的词,但是与poor health相对的并不是rich health 而是good health,与the poor old couple相对的可能是the rich old couple,也可能是the lucky old couple,这说明反义关系并不一定都适用于一切上下文中,因此,采用这种方法,要有所分析,以免导致学生不正确的归纳。2.一词多义的对比。
英语中只有一个意义的词是少数的,多数词都有一个以上的意义,有的甚至多到几十个甚至多到几十个意义。例如paper作不可数名词是纸,作可数名词是报纸、论文、论文、书面作业、考卷,但可数名词复数时可作为“证件”。而在“paper the windows”中又是动词,作“用纸糊”解。再看下面几个例子: open V.Open the window, please.请打开窗。adj.The window is open.窗是开着的。light n.Turn on the light, please.请开灯。adj.The empty box is light, 这空箱子很轻.watch V.My father is watching TV now.我父亲现在在看电视。n.My watch is broken.我的手表坏了。3.词和词的搭配。
动词与不同的介词、副词搭配构成意义不同的词组,以look为例:look after(照顾),look like(看起来像),look for(寻找),look up(查询),同一个词组合不同,意义也不同,又如:这些词组中,take的意思都不相同,take the medicine(服药),take a bus(乘公共汽车),take care of(关心,照料),take a place(发生),take a rest(休息)。反过来,在汉语中说“开门”“开车”“开灯。”“开玩笑”,“开胃”“开战”都用“开”,英语却说“open the door”,“drive a car”,“turn on the light” “joke”,“whet the appetite”,“make war”,都使用不同的动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这两种语言在结构、习惯及表达上的差异,从而避免在使用中出差错。4.分类归纳(指按单词的性质、用途归纳,使之系统化)。
例如:(1)学习用品类:pen pencil, eraser, paper等;(2)人体部位:head, arm, leg, foot, eye, ear, mouth, nose等;(3)动物类:cat, dog, cow, monkey等;(4)水果类:apple, pear, banana, orange等;(5)球类:football, volleyball, basketball等等。
三、从构词法的角度来教单词。“英语词汇总量虽上百万,但基本构词成分却是有限的。无论就音形而言,还是就意义而言,每个英语词都同其他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整个英语词汇系统中的一个分子。” [3]由此可见,各个词汇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且系统性很强,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利用词汇的这些特点,立足于词汇系统之上,当然对于这些特点教师也不能够直接把它们说出来,最好能在集中教学词汇时呈现出来,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发现,这样的学习有学生亲自的参与,更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构词法包括合成(compounding)、转换(conversion)和派生(derivation)三种形式。即通过词根加前缀、后缀或合成法分类,这样以点(词根)带面能记忆一串单词,例如:care(小心)→careful(小心的)→(carefully)小心地。通过构词法学习和掌握英语单词是学好英语的最佳方法之一。大部分英语单词属于派生词,它们可以分解成词根、前缀或后缀。在每组同根词中,同一词根在形、音、义上基本相同,而且反复出现,便于记忆;另外,同组同根词的各前、后缀不同,使词义或词性发生了变化,也便于通过对照、比较,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地将它们一一牢记。此外,初中教材中也有许多合成词和转化词,通过合成词的构成形式学会判断它们的词性和意义,并准确地区分同形词的词性及词义,从而提高单词辨析能力,深刻领会,灵活运用。
1.转化:是英语中派生最强的构词手段之一。其独特的方式丰富了英语的词汇,增强英语的表现力。Mother(n.母亲)——mother one’s children(v.抚养孩子);try(v.试)——have a try(n.试一试);better(adj.更好的)——better the condition(v.改善条件)。转化可以在许多词类之间发生,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来产生新的词义。
2.合成:合两个词而成为一个新词。很多英语合成词的意思可以组成部分推想出来,即平时所说的“猜测”。如class+room——classroom, birth+day——birthday, foot+ball——football, every+thing——everything, pencil+box——pencilbox等。
3.派生:主要是加前缀和后缀、英语单词的前缀和后缀可以帮助学生扩展要熟悉的单词。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派生情况:
(1)名词派生为形容词。
在词词尾后加后缀-y派和来形容词(特别是许多表天气方面的名词),如sun-sunny, cloud-cloudy,rain-rainy, wind-windy等。
在名词词尾中后缀-ful构成形容词,如help-helpful, care-careful, wonder-wonderful, use-useful, hope-hopeful等。
在名词词尾后加后缀-ing,派生为形容词,如interest-interesting等。在名词词尾后加后缀-en派生为形容词,如wool-woolen, wood-wooden等。(2)形容词派生为副词。
形容词派生为副词主要通过加后缀-ly而构成,如heave-heavily、careful-carefully, true-truly等。(3)动词派生为名词。
动词派生为名词主要在动词词尾加后缀-er或-or,如:work-worker, teach-teacher, visit-visitor, invent-inventor等。
四、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好英语词汇。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证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刚记住的材料,最初几个小时内遗忘的速度最快。如果四至七天内不复现,记忆将受到抑制,甚至完全消失。[4]因此,引导让学生有计划地经常复现英语词汇,克服遗忘现象。课堂上教单词时,让学生对所学的词汇进行重复识记,加深印象;讲解课文时,结合教材的内容有机自然地再现;课后练习中,按排相应的听写、翻译、完成句子、同义答配、造句等,使学生在多次的复现中巩固所学词汇。1.充分利用游戏形式和学生的竞争意识。
绝大多数学生自尊心强,竞争意识浓厚,竞赛、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苏联教育科罗寥夫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记忆的可能性增加一半。”因此,在教词汇的过程,竞争机制和游戏活动可以作为巩固所学词汇的有效手段,比如问讯接力赛就是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的好办法,让全班同学按照座位顺序进行口头接力游戏,教师先讲出参加游戏者的顺序,然后由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单词,第二个同学用第一个单词的末尾字母开头,说出第二个单词,依次类推且不能与说过的单词重复,若出现重复,间断或说错,则判为失误,罚演一个节目。例:good-do-open-next-teacher-ready-you…… 2.结合听、说、读、写进行词汇巩固。
《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由此,巩固词汇可采取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全面训练方法。
(1)每教一个单词,要求学生口、手、眼、脑并用,及时记忆,布置学生及时抄写当天所教的新词。第二次上课及时记忆,布置学生及时抄写当天所教的新词。第二次上课听写、检查,当然,可以由浅入深,由易渐难地要求学生依次掌握好单词、词组、重点、句型和课文段落。这样,就可以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把听和写有机地结合地起来,既训练学生听力,又提高学生书写的准确率,也拓展学生词汇的记忆面。(2)在复习课堂上不断提问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可以提问单词、短语或用它们造句;提问重点词的解释与运用,词汇的搭配与归类等。(3)精心设计练习,不时进行词汇测验。词汇练习题型多种多样,有针对性地检查学过的单词,也有助于巩固和记忆单词。设计题型要注意启发性、诱导性、归纳性,使学生在练习中掌握规律、寻找方法。(4)指导学生读一些简易读物,让学生用学过的词汇、句型写日记、小作文等,既巩固了已掌握的词汇,又复习了未掌握的词汇。
总之,英语的词汇教学有很多方法,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词汇上既能学得有趣又能掌握的快,需采用有效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在初中阶段,特别是在低年级,应该坚持听说领先原则;加强读 音规则教学,培养学生的拼写能力;通过实物、情景教学的方式讲解词义,帮助学生摆脱在记忆词义时,对汉语意义的过分依赖,使他们把英语单词和其所指的事物、情景联系起来,以加深记忆。这样,学生就能够从英语单词的语音、拼写、意义等几个方面积极地吸收词汇,从而达到掌握词汇的目的。
第五篇: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推进,高校声乐教学也要在旧的教学模式上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新颖高效的教学方式,从而从上层结构上改变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切实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而启发式教学法因其在教学的过程中侧重于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探究其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高校;声乐教学
现今的高校声乐教学,仍沿用传统音乐教学形式,即以老师传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是采用机械重复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的理念相悖,而且从长远来看也不能促进学生声乐学习的发展。而声乐学习作为高校音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高校音乐教学水平,因此,在这种背景下,采用启发式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加深了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认识,切实通过应用,能够提升教学实效性,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一、为何采用启发式教学
(一)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结合教材的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以及情景,从而利用感染式教学法帮助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使得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产生探究欲望,最终在相对集中的精力下最大程度掌握所学的内容。
(二)声乐教学内在需求。声乐教学从本质上讲,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乐理知识、发音技巧以及情感控制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是教学的第一步,而启发式教学法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因此两者在理念上深度契合。另外,声乐教学内容偏向理论化,对于学生而言,很多教学术语非常抽象,因此,作为教师,需要运用更为形象化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从而将枯燥的内容转化为形象可理解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最后,启发式教学法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学生提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切实提升学生的自身能力。
二、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
高校声乐教学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舞蹈以及角色扮演等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现今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需求,只是大班化的传授歌唱技巧,对于声乐教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也只是念念书本上的内容,对于发声方式以及歌唱技巧,没有从教学设计上对学生进行系统而准确的传授,因此从根本上无法完成现今声乐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
三、如何应用启发式教学
在声乐教学中,对于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应该结合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学的现状,从而有针对性提出适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教学设计,从基础出发,层层递进提升学生的声乐水平,提升高校声乐教学的效果,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训练歌唱发音。在声乐课堂中,对于学生声音的训练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声音这一部分教学而言,传统的声乐教学注重让学生通过模仿去掌握,选择一些旋律较为单调但容易模仿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机械重复让学生学习如何发声,教师对于发声原理以及技巧等知识的讲授非常少,这就导致学生只学会了单首歌曲的演唱,对于声乐整体的学习丝毫没有掌握,最终产生厌学等负面情绪。将启发式教学引入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进行声音训练时,通过设计有一定启发性的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发声的本领。例如,笔者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首先给学生播放了很多生活中的场景,菜市场的吆喝声,剧场里的京剧演唱等,通过不同场景的引入,让学生意识到在生活中通过不同的发声模式可以创造不同的艺术形式。而且教师在对发声技巧进行讲解时,可以引入课前播放的场景声音。比如在讲授如何演唱跳音时,教师可以通过传统的吆喝声,吸引学生的兴趣,以此为载体,让学生观察演唱跳音时的发声位置以及相应的技巧,最终让学生通过训练使得腹部肌肉更具弹性。启发式教学的引入将看似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以及掌握技巧。
(二)培养歌唱气息。教师在完成了发音技巧等知识的讲授后,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气”。因为在声乐教学中,气息调整是非常关键的。在歌唱过程中,其支撑点和动力都来源于呼吸,调节呼吸是各项训练的基础,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这一部分内容引起重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内容如果只是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也会显得非常枯燥。而将启发式教学应用其中,要求教师为学生设立一定的教学场景。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气息的训练与仰卧起坐这一运动相结合,给学生传授了一些仰卧起坐过程中调节气息的技巧,从而启发学生,使得他们对于调节气息有了一个基本认识,在获得基本认识后,再结合声乐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一些对于调节气息非常有帮助的歌曲,如《花非花》等,结合歌曲的演唱,为学生讲解如何调节气息以及调节气息的技巧。这样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让学生对于调节气息有了基本认识,再加上专业讲解,就能够使学生对气息的掌控以及调节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三)传授歌唱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夯实了学生发音以及气息调控的基本功后,就要给学生传授声乐演唱技巧,很多歌唱技巧不仅有利于保护嗓音,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演唱。而对于技巧的传授更需要运用启发式教学,通过逐步引入的方式让学生摸索掌握。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化记忆,那么,他们在表演过程中,就会忘记技巧的应用,导致这一部分知识没有达到应用的目的。在歌唱技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引导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在刚刚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歌曲演唱,在学生对于歌曲有了基本了解后,教师再给学生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歌唱技巧的应用,往往能将歌曲演唱得更好以及更省力气,这样就会引发学生对于技巧应用的渴望。教师结合学生以及自身演唱过程中的差异,给学生讲解技巧知识的运用,在完成技巧知识的讲授后,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进行不断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表现,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使学生在训练以及纠错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歌唱技巧,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高效。
(四)培养歌唱情感。学生在歌曲演唱过程中,除了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从技术上能够把歌曲诠释得很好以外,对于情感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歌曲在编写的过程中,希望传递一定的情感和思想,如果只是机械化演唱,不能很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与内涵。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控制情感,也是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前者在教学过程中更侧重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在情感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为学生讲授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思想感情等,从而启发学生对歌曲能够有更深的认识。在学生了解了歌曲创作背景后,往往对于歌曲能够有更为感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诠释歌曲。例如在教授《小河淌水》等民歌的演唱时,要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把握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因为只有了解了歌曲的创作背景,才能了解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使学生能够体会当时的情景,从而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倾注自身的情感,最终完美演唱歌曲。
(五)启发歌唱表演。学生在完成了个人歌唱基本功训练后,就要侧重于整体歌唱表演的训练了。因为在歌唱表演过程中,学生往往还需要克服一定的外界影响以及内心紧张等因素,从而能够将自身正常水平发挥出来。而在这一部分启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平常训练时给学生构建不同的场景。例如,将学生带到学校操场进行声乐演唱的训练等,让学生适应不同的演唱环境以及演唱场景,从而增加学生声乐表演的经验,让学生适应不同的场景,锻炼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这种启发式教学训练对于学生整体适应性以及自身对于歌曲的掌握,都是大有帮助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启发式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其能够从夯实学生发声、气息等歌唱基本功开始,进而培养学生歌唱的技巧,帮助学生懂得如何应用情感,从而最终掌握歌唱表演。切实提高了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轻松愉悦地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层层递进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声乐演唱的技巧,以及歌唱训练的方式,最终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涛.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品鉴,2015(08).[2]王丽春.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通俗歌曲,2015(05).[3]王静.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9).[4]武潇.浅析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