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究论文
新课程改革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为目标,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将是新课程目标实施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是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
一、可以提高数学教师本身的素质
1.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新课标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数学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数学意义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数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数学思维的促进者。在此情形下,教材只不过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而已,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唯一源泉,更多有价值的知识需要学习者经过主动探索才可能获得。由此,教师的舞台不再局限于“一本书、一本教案、三尺讲台”的传统模式,教师的知识储备也不再是要“给学生‘一碗水’,要有‘一桶水’”,而是教师必须把一桶陈旧的水换成“一潭新鲜的活水”。网络时代呼唤综合型教师,迫使每个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转换角色并不断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才能与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相适应,成为一个网络时代的新型教师,不断增强教师知识更新的紧迫感。
2.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大多数教师因工作繁忙交往少,造成生活面狭窄,而网络恰恰就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展示给教师一个丰富而精彩的世界。教师们需要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无所不有。教师们与名校、名师零距离接触,从中吮吸着新知识及教学的精华。
当第一次在网上看到别人的教学设计———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现代科技元素于一体,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笔者才发觉一支粉笔、一付三角板、一面黑板的数学教学的确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3.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提高了教师应用现代技术的水平。教学改革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手段进入课堂已成为一种趋势。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但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对于新课程的实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适应信息技术领域的日新月异的更新换代,跟上信息技术的潮流,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这门技术。
随着计算机的逐步普及,学校鼓励教师个人自学,同时采取培养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训与公开课相结合,集体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等途径,使教师们的应用信息技术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水平有很大提高。学校先从数学课题组成员开始,然后普及到全校各科教师,由刚开始规定每个教师每学期必须用多媒体上十节课,到现在教师争着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一大亮点了。
二、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一般都是前人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如何解决抽象与具体、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矛盾,信息技术的利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如函数的概念很抽象,教师在课件《函数的概念》的制作中,先适当地运用动画和声音调节学生的学习氛围,再利用计算机的互动性,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采用动画把图象、表格及图表反复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体会到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现实性,打开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易于突破知识难点。在抽象的数学教学领域里,对于部分知识难点的突破,成为教师教学的棘手问题,但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就能化抽象为形象,将难点迎刃而解。例如,讲函数y=ax2与y=a(x+k)2+h的关系,学生不好理解。在设计这部分课件时,屏幕上出现函数解析式,计算机动画就会显示相应的图形,再把函数用动画平移,完成图象重叠,并反复播放,使学生直观地体验到函数间的关系,加深了对它们特征的理解,突破了函数中这一难点,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三、可以加大课堂容量,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在学生的学习中占很重要地位。要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进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势在必行。应用多媒体整合教学方式,能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联系起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传统教学一支粉笔、一面黑板,在40分钟内只能完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基础好的同学是“吃不饱”的,利用多媒体可解决这一难题。在数学教学中一般一堂课制作五至八张幻灯片,用程序连接的话可达十张至更多幻灯片,还可以用网络连接其他课件,使课堂上知识容量加大,高效地使用课堂时间。
例如学习《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时,教师必须经过列表和作图比较繁琐的两步,非常费时,教师几乎很难分出更多时间去讲解性质。而把多媒体技术作为显示工具后,利用计算机可以很快的给出函数值和画出函数图像,避免在课堂上的大量板书,节省大量时间,更好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步,但课程整合现在刚刚起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课程整合的深入,必将产生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并以新的姿态去迎接这场挑战,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及其它学科的教学整合,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并为其服务。
第二篇:新课标下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实践与探究论文
【摘要】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明显,两极分化严重,“分层教学”是解决这种差异,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从教学实际出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分层,适应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求,为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新的活力,为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评价
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在内容和结构上作了很大的调整,改变了原来的“零起点型”、“技术型”的结构模式,以“实践、探究、拓展”型为主导,以案例分析为主线,层层剖析教学内容;以交流、任务和探究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挖掘学生学习潜能;要求学生在进入高中前,必须完成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具备一定的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能力。但由于受到原学校师资水平的影响,使得高一的新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存在极大的差异,特别是市、县级高中,差异尤为突出。其一,生长在市县城里,学习条件好的学生,小学、初中阶段接受了很好的信息技术教育,有的参加过各种竞赛培训,已成为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专家,达到了学习新课程的标准;其二,来自周边农村的学生,学习条件较差,基础不好,有的甚至没碰过电脑,不具有学习新课程的基础。
面对如此大的差异集体学习显然是行不通的,“分层教学”则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
2.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的源端;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将集体教学与小组教学、个别辅导、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形成了现代的分层教学思想。
3.“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3.1调查模底,动态分层
首先,理论和技能测试。结合本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测试,认真分析测试结果以及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问卷调查。以调查表、集体讨论、个别谈话的方式,进一步掌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方式和水平,为合理的分层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合理分层。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水平和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差异,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将学生分为三层,特长生:掌握相当的信息学知识,自学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厚,能够超前学习的学生;普通生:具有新课程所要求的基础知识,能够完成新课程学习的学生;急需帮助生:以前没有学过或学的很少的学生。根据各层学生自身的特点,合理安排学生在机房的位置,互相结合、互助协作。
3.2教学目标分层
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既要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同学超过课程要求去自主学习。对特长生来说在掌握课本知识后,应巧妙设计,更大的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最大程度的提高他们信息技术的能力;普通生要让他们完全掌握基本知识,完成作业,并逐渐缩小与特长生间的差距;对急需帮助生,促进他们打好基础。例如在教学第三章第一节“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单元教学时,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帮助生:给定素材、主题利用word软件能制作3-4页电子报刊;普通生:能自行设计主题,搜集素材,制作8-10页电子报刊;特长生:能够制作出精美的电子报刊。通过这三个目标的落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该单元的学习,各层次的学生掌握都相当不错,教学效果很好。
3.3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分层
新教材在内容上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的发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创造性,适合于普通生的学习;对于特长生,其过于浅显,挖掘不出学生内在的潜能,需在教学内容上给予充分的补充。如我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爱好增加了pascal语言、C语言、算法设计和Flash动画制作等内容;而对于急需帮助的学生,跳跃太大,无法按部旧班的教学,所以在教学时增加了过渡教材,弥补他们以前学习的不足。这样,就会让每个学生每节课都会学习新的知识。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特长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主动的思考和分析问题,在学习中引入信息学奥赛知识,分组竞争,共同探讨,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普通生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加入必要的演示和讲解,依照教学大纲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逐步教学,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急需帮助的学生则须耐心讲解,个别辅导,教会他们一些常规的方法,让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具备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对学生的任何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唤起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和信心,完成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
3.4练习设计的分层
一般情况下,课堂练习每节课都有,有师生共同完成的,有学生独立完成的,在练习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等因素,尽量分出不同层次,使学生学习具有弹性,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的饱”。在练习上可分为基础题、变式题和综合题,要求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基本题和变式题达到教学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有余力的同学要求完成综合题。总之,通过练习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教学第四章每1节“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一课时,我安排了三道题:(1)运行“C:学生练习文件夹下的“口令.Vbp”程序”,查看其功能,回答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分为几个过程。(2)运行“C:学生练习文件夹下的“口令.Vbp”程序”,查看其功能,并修改口令密码。(3)设计一小软件,对某一指定的文件加密。对于上面三题,都是依据书本而产生的侧重实践的练习题,所有同学都可完成(1)(2)两题,加深对书本知识的巩固,而少数特长生则可完成第三题,完成小软件的制作。在安排练习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和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论基础水平如何,人人都有练习能完成,个个都有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
3.5学习评价的分层
通过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和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评价和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性公正的评价,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和达到分层目标的情况,评价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通过评价以及下课堂或课后给学生的矫正、调整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通过评价对少数不能达到目标的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帮助排除障碍,不使问题积累;通过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及时调整。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的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培养高深信息技术人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3
[2] 《信息技术教育》2007.4
[3] 付裕东《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的最佳途径——分层次教学》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实践论文
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教学任务是有效地整合其它课程跟信息技术,激励信息技术在其它课程教育的普遍应用。而在信息化的教学背景下,有效地整合语文课程的教育与信息技术,有助于进一步优化语文课程的教育,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仿真模拟特性非常强,能够以视频、音乐、图片等方式演示乏味的语言文字,从而保证教学知识的直观化与形象化。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从而有助于良好教学气氛的创设,最终大大地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2.有助于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展。作为人文课程的小学语文来讲,其具备的人文信息的丰富性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材与辅导资料是学生累积信息的来源,而这种信息质量与累积量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要求。引入信息技术实现了学生信息获取平台的扩大化,由基础的纸质文本向大数据库转移,信息培养可以将高质量、最新的信息提供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实时地获取要求的知识素材,还能够探究到教材上未曾牵涉到的内容。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对策
1.网络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结合网络技术的特性,能够由下面几点整合信息技术跟语文课程:即共享资源、自主学习、远程教育。2.自主学习。语文课程跟网络技术的整合,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网络技术不仅仅属于一种教学的方式,而且属于一种教学平台,在网络世界中,能够学习的知识无不涵盖其中。开放性的网络冲破了空间与时间的束缚,学生能够实时地学习。尤为关键的是,网络将大量教学课堂上难以涉及到的内容提供给学生。3.共享资源。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是长期性的,并非短时间可以实现。在长期累积知识的过程中,常常要求学习很多的课外内容,这就要求具备丰富的信息资源库,而网络具备丰富的信息量。为此,互联网能够将很多的资源信息提供给语文课程的教育。4.远程教育。作为信息技术一个关键方面的远程教育包括非常多的事项,其涵盖网络在线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函授教育等等。基于不断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后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会受到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从而能够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进行。整个城市或者是相同区域的学校,甚至是国内的所有小学学校等都能够建设一致性的“基站”,从而统一优秀语文教师的教育课程,要么是定期地安排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针对某个范围学校的学生开展远程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5.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鉴于多媒体技术的显著优势,语文课程跟多媒体技术的整合需要立足于下面几点:一是将必要和便捷的资源提供给语文教育的听说读写等环节上。二是应用有效和简捷的方式营造教学情境。三是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语文教育的趣味性,从而活跃教学的气氛。电子阅读设备的应用:电子阅读设备的特点是重复应用、携带方便、容量大、节约用纸等,因此受到人们的青睐。特别是在倡导节约型的低碳社会形势下,电子读物的应用有助于无纸化教学与办公的开展。尽管电子读物难以真正地代替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文本,可是其能够实现“文本”再应用率的大大提升,并且便于制作,从而吸引了社会各个行业的重视。手写板的应用:当前,作为一种耳熟能详的“手写板”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中,其属于计算机手写绘图输入设备,一般不想用中文输入法或者是键盘的人群都可以应用手写板。除此之外,手写板还能够应用于输入数据、文本、绘画等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能够通过书写板规范地进行书写。电子白板的应用:又被叫做“交互白板”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属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过程中的一种新教学方式。其是立足于计算机技术,融合资源系统、硬件系统为一个整体的平台,结合投影在交互白板大屏幕上投影计算机显示器的教学知识,且借助定位感应笔取代鼠标,十分方便应用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环境当中。并且,交互式电子白板具备的一系列优点从技术上保障了互动式、全面性教学环境的建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制约,实现了教学模式的丰富,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为了有效地推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教师应当体现课程教学在信息技术的辅助性功能,从而奠定小学语文教学的良好基础。卢云江,山东昌邑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
第四篇:小学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究论文
小学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究
[摘要] 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条件,以教师激励、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为特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依据、原则、结构、应用以及实践和探究。
[关键字] 小学数学
主体性
教学模式
探究
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条件,以教师激励、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为特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小学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依据、原则和结构
(一)小学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依据和试验依据。
根据教学规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承担者和维护者,也是教学过程的受益者。通过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成为学习的主体;反过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受学生反馈情况的启发与激励,又不断进行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提供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使学生与教师都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根据学生学习过程来设计教师的教学过程,把学习过程的四大要素(认知动因的激起、认知内容的组织、认知方法的安排、认知结果的处理)和教学过程的四大原理(情意原理、序进原理、活动原理、反馈原理)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教与学诸多环节的组合效应,已达到发展学生主体性目的。
(二)小学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原则。
小学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建构要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第一,主体性原则。第二,参与性原则。第三,合作性原则。第四,创新性原则。
(三)小学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
小学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为:“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
1.问题情景。就是把学生置于研究现实的问题气氛中,是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
2.建立模型。从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体会到一种数学思想,强调学生建立符号感、数学感、空间感、度量感鉴别结构和规律的能力。
3.解释应用。就是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达到学以致用。
二、小学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课题:圆锥体的体积
操作过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英才幼儿园需要一批底面直径10 厘米,高是5厘米的圆锥,现有一根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50 厘米的圆柱形木头(电脑显示),你准备怎么做?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总结:
1.截取长5厘米的圆柱形木头;
2.找出圆柱一个底面的中心;
3.沿着这个中心和圆柱另一个底面削去边缘部分(教学媒体显示)。
(二)引导探索,建立模型。
1.猜一猜。这个做成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5厘米的圆锥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2.讨论归纳。一个圆锥的体积比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小,可能是一半或一半也不到。
3.操作验证。上述讨论归纳的结论对否?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圆锥体和圆柱体学具,以小组为单位验证一下,并如实填在下列表格里。(表格略)
4.实验结论。一个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他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三)完善认知,解释应用。
1.解释
计算圆锥体体积的方法:先求出与这个圆锥体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在将这个圆柱的体积乘以1/3。
用字母表示公式
v圆锥=1/3v与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
如果用s和h分别代替圆锥的底面积和高,那么,v锥=1/3sh
2.应用
(1)直接应用公式求圆锥体的体积(略)
(2)根据所给条件间接求圆锥体的体积
(3)根据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
(4)量出圆锥体底面周长和高,再利用周长公式求出半径,求体积。
三、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究
(一)人人主动参与。
由于本模式注重个体的独立学习,又强调学习小组的互动功能,还有全班性的集体讨论、质疑,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人人动口、动手。本模式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
(二)学生充满自尊自信。
体现主体性,不以学生的学习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不强求学生回答老师提 出的所有问题,不再对知识的理解分析上强调标准的统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确定自己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三)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由于本教学模式非常重视学生小组、全班同学间、师生间的研究讨论,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自我反思认识的能力,因此,实验班的同学在遇到困难时不在一味地求老师,而是求同学一道讨论、分析共同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与老师商讨。
(四)学习具有独创性。
主体性教学,学生有发表个人意见、保留个人意见的权利,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一种相对自由的状态,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在互疑阶段,同学们为了展示自己,为了挑战他人,情绪处于高度亢奋的状态,思维及其活跃,创造性的灵感往往就在这里产生。
第五篇:小学信息技术打字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小学信息技术打字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塘汇实验学校 夏云燕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学生早在学校正式学习打字之前接触到了打字。那么我们的打字教学岂不是多此一举?虽然很多学生会打字,但是真正掌握正确打字方法的却不多,可见学校的打字教学还是必不可少的。那么通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打字教学,学生们的打字技能是不是日益熟练了呢?在去年的市技能抽测调查报告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打字技能并没有随着教学的深入有明显提高,指法的正确率也呈现下滑趋势。而学生们的打字速度好像也不取决于我们的教学,一般情况下玩电脑多的学生,打字速度快,玩电脑少的甚至不玩的,打字速度没什么长进。可见,小学信息技术中的打字教学还面临着不少困难,本文我将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打字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此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 打字教学 打字技能
一、打字教学所面临的困惑与现状
打字对于现代人来说好比写字、吃饭般普通,学会正确的打字方法、养成良好的打字习惯对于学生们来说异常重要,信息技术课堂是师生进行打字教学的主阵地,然而在我们现如今的打字教学中却遇到了不少的困惑。
1、打字教学内容在现有教材体系中过于集中
打字教学这一部分内容在小学整个信息技术教材体系中内容过于集中,只有三下有这方面的相关教学。对于打字这个需要不断练习与巩固的本领而言,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强化,才能真正让学生正确习得这项技能。
2、任课教师对打字教学的认识不够
教师是教学的执得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一般的教师也只会将教材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教给学生罢了,认为只要把正确的打字方法及一些技巧教给学生那就完成任务了。不太会从学生的知识技能体系出发,帮助学生是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有效的学习,习得和掌握打字这项技能。往往老师们也都知道打字的重要性,也了解学生们打字技能的习得是存在困难的,在实际教学中却是那么的无可奈何。
3、学生对掌握正确打字方法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无法认识到养成良好打字习惯的重要性。他们不喜欢按指法打字,因为那样太累,需要记忆键位图;他们不喜欢枯燥的打字练习,因为那样无聊,他们宁可玩游戏。可他们不知道,如果没有辛苦、认真的练习,他们永远无法习得一项真正的本领。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应该做的。
二、课堂教学打字教学的主阵地
虽然很多学生在学校正式学习打字之前,已经接触过电脑打字了,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仍是学生接受打字教学的最重要的途径。
1、学会打字,学生掌握打字本领的基础
打字无外乎打字的姿势、正确的指法及相应的速度,但是对于小学生,想要让他们正确地掌握正确的打字方法,却要在各个方面下功夫。
(1)正确的姿势是学好打字的前提
小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教师树了怎样的榜样,他们都会模仿,教师对他们有怎样的要求,他们也会尽量达到,对于打字的姿势,在打字教学伊始,就应该重视学生应有正确的打字姿的意识培养。
在打字教学的起始课,让学生一边说一边做“两脚平放,腰部挺直,两臂自然下垂,两肘贴于腋边。„„” 教师巡视
检查姿势是否正确,并且在教学打字的过程中一直让学生保持正确的打字姿势及手指放在基本键位上的状态,让学生不仅知道该怎么做,还能进行相应的正确姿势练习,为接下来的打字学习打下基础。
(2)正确的指法是学好打字的根本
有些学生认为正确的指法根本用不着,他的父母可能没有正确的指法,却丝毫不影响他们使用电脑。这时作为教师不妨露一手,可以跟学生比一比,或是直接自己进行相应的文字输入,让学生感受一下使用正确指法可以带来的打字速度,这时学生们的兴趣会一下子被激发出来,想学正确指法的热情也极为高涨。
根据教材的内容安排,字母键的输入分为了三个课时,每一节课只学一排字母键,学生们在学习新课时也都能掌握正确的指法,可是由于对键盘的不熟悉,在文字输入过程中,总不免低头去找,这对于他们正确的打字本领的掌握可是极为不利的。怎么解决这一困惑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让学生记熟键位分布图。死记硬背对学生来讲确实很难,但是如果我们在新授每一节课时让学生一起背一背十个字母键,那应该不难。同时还可以结合相应的游戏来帮助学生记忆键盘,如“这个字母谁来管”,教师说一个字母,请学生找到这个字母并说一说这个字母由哪个手指负责,这样的玩中学,学生喜欢,效果较好。每节课背两遍键位分布图,再加上相应的记忆游戏,学生可以很快对键盘熟悉起来。可是在相应的打字练习时,虽然学生们知道应该用正确的指法,但他们往往没法注意到细节,这时教师一定要加强巡视,将学生的不正确的打字方法扼杀在摇篮里。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指法,才有可能真正地掌握打字本领。
(3)打字技巧,掌握打字本领的好帮手
有了正确的打字姿势和指法,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打字本领了吗?那就未必了,我们还要解决一些拦路虎才行。如“Backspace”退格键,问学生用哪个手指打,学生们都会正确地告诉你“右手小拇指”,可仔细观察学生们的打字,一般都是用右手食指去打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是他们找不准、够不着,这是需要我们教师重点帮他们解决这个难题。让学生一起跟着教师的指挥来做,先请右手食指留下“看家“,其它手指全部离开家,试试用小拇指去够“Backspace”键,然后在右手食指的指挥下所有手指回家,行吗?如果行了,再试试不看着键盘去击“Backspace”键。这时大部分学生,为能正确输入“Backspace”键而欣喜,小部分学生还没掌握则需要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这个技巧。除了“Backspace”键的输入技巧外,还有连续输入不用回家,输入标点左右配合等,都需要教师耐心地一一指导,只有帮助学生解决了这些拉路虎,才能让学生打起字来更轻松。
2、高效的练习,学生掌握打字本领的保障。
打字这一项技能的习得,想学好可不能纸上谈兵,需要一定的练习。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巡视,才能使得练习更为有效。
(1)启蒙练习,奠定基础
三年级第二学期的主要任务是打字,除了教会学生打字本领,一定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的内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而又高效的教学实施方案,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地打字练习。特别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在练习和学习过程中有所提高,为之后的打字学习奠定基础。
(2)每课一练,熟能生巧
两年前,我们学校开始尝试在四、五、六年级信息课上开展 “每课一练”活动。即每一节信息课要求学生提前到机房,上课铃响了,准时上课,开始课前5分钟的打字练习,四年级输入英文,五六年级输入中文。每节课由小组长将打字成绩记录下来,表扬每一次有进步的学生,并把每班的打字高手的名字和成绩写到黑板与其他班级的高手展开比赛,以此来激
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这一措施开展以来,信息技术课上的文字输入不再是最大的困难了,随机抽查了六年级的某个班一学期里学生中文文字平均速度为每分钟23个字,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城郊结合部的学校来说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当然学生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最快的达到每分钟65个字,最慢的可能只有每分钟7个字,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我们避免不了的,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让每个学生与自己相比能有所进步,让每个学生在“每课一练”中熟能生巧。
(3)重视指法,根本所在
在打字的练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往往只追求了速度,而忽视了指法,从而让“一指禅”、“小鸡啄米”等现象在打字过程中频频出现,因此,在学生们的练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强调指法,并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不断地加强巡视,以便于发现学生打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让学生们的打字练习变得更为有效。同时在学生的“每课一练”评价表中设置“指法”一栏,让学生真正把重视起指法,并让他们明白,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指法才有可能更好地掌握打字本领。
3、完善的打字评价,有效促进打字教学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及强烈的学习欲望。在打字教学中完善的打字评价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好打字本领。
(1)练习成绩有记录
记录学生的练习成绩可能会花教师比较多的时间,但是是否记录成绩或是提交练习作业对学生来说差别还是很大的,就比如文化学科的作业一样,教师批与不批,直接决定着学生们对待作业的态度。学生是非常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的,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时间,花一点精力对学生的每一次练习进行记录与评价。对于刚学打字的三年级学生,一般可以用定性评价法来评价,如第7课 英文儿歌,完成课堂要求的这首儿歌输入,并且基本正确,得一颗星,再完成另外的补充儿歌再得一颗星等,当然这个打星的工作可以由小组长来完成,最后要求学生将作业保存提交,教师可以不用检查每个学生的作业,但是可以采取抽查等方式来保证组长评价的客观性,并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每课一练”的成绩记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打字热情,还能作为学期末学生信息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让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客观。
(2)评价方式多样化
多元的评价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我们的教学。在打字教学及练习过程中可以采取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效果会更好。在信息课上的“每课一练”五分钟打字练习中,要求按正确的指法进行打字练习,之后将课堂记录表(如下图)中打字项目根据打字情况填好,指法这一栏由自己和同桌完成,如果指法基本正确,同桌也没有异议就可以得到一颗星,速度由每一组的小组长检查过正确率为98%以上的,填上打字速度,如果没有达到该正确率的速度为0,进步一栏,只要比上一次有进步,那么就由自己在进步栏里打上一颗五角星。教师可以采取抽查的方式来对打字练习的评价进行有效监督。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让学生得到了更为客观的评价,也让他们体验到了肯定与成功的喜悦,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打字本领常考核
信息技术没有考试,打字教学更是如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有效的考核,以此来促进教学。针对三年级下的打字学习,开展一次信息技术打字考试,内容主要包括默写键位分布图和文字输入考核。指法是打字中的一大难点,最主要的是学生对键盘的不熟悉,针对这样的情况,除了平时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多记忆外,通过考试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记一记键位分布图,是个不错的办法。先是提前发图一的键位分布图,课堂上让学生花三五分钟记一记,再拿回家背一背,过一个星期后考核,默写图二的键位分布图。考核中近80%的学生能默写全对,15%的学生错1-5个,5%的学生错5个以上。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键位有了一定的熟悉,为他们的打字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文字输入的考核主要是指法及相应速度的测试,指法要求较高,错一个就扣分,速度要求不高,重点放在指法的考核上,在整个考核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在教室里巡视,观察学生的指法,学生们个个正襟危坐,感觉比大考还正式,生怕一个不小心被扣了分,整个考试下来,每班40人中只有2-3名学生的指法有错。四、五、六年级期末的考试中,除了一学期教学内容的测试外,都会有打字考试,包括指法和速度。虽然不能保证学生在任何时候都按正确的指法进行打字,但是通过各种考核至少让学生对于指法的重视程度会更高一些,学生们的打字水平也会因此提高不少。
图一
图二
三、课外活动,学生施展打字本领的舞台
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想让学生真正地学好打字本领,那就要让他们把这个本领用起来。
1、以赛带练,全面促进学生打字水平的提高
比赛是学生们最热衷的,打字练习也可以这样做。每年的5月份我们信息技术教研组会结合学校德育处的工作安排,开展全校比赛,先在全班选拨,然后每班选10位打字高手参加学校比赛,打字水平好的学生有时不一定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让这些打字高手们有了为班级争光的机会,他们全都是全力以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开展练习,这样的比赛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打字水平。
2、学科结合,让学生的打字本领有用武之地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中指出: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
好打字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语文课中学生写的作文,可以通过打字将作文输入到电脑,汇编成自己的电子作文集;综合实践活动中查找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和小论文等都可以让学生们打字本领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通过其它学科的学习也可以有效促进我们的打字教学。
总之,打字教学对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可以教得很简单,教完指法,练习、练习、再练习,相信教学任务也能完成。但是,在现在的信息时代,对于打字--学生终身受用的重要技能,信息技术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每个学生学会正确的打字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用心、多思考,想方设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项本领。当看到自己的学生端端正正地坐着,按正确的指法,快速地输入文字时,相信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的幸福感会油然而生吧!
参考文献:
《浙江省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建议》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 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