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共产主义原理》有感

时间:2019-05-15 16:0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共产主义原理》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共产主义原理》有感》。

第一篇:读《共产主义原理》有感

读《共产主义原理》有感

余斌老师读原著

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介绍了无产阶级在历史上的出现,比较了无产阶级与奴隶和农奴的差别,尤其是这三者在解放自己问题上的差别。在谈到产业革命的后果时,恩格斯指出,“那些……半野蛮国家,现在已经被迫脱离了它们的闭关自守状态。这些国家开始购买比较便宜的英国商品,把本国的手工工场工人置于死地。……今天英国发明的新机器,一年以后就会夺去中国成百万工人的饭碗。”从这里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原理所描绘的图景决不是田园牧歌式的。

在这里恩格斯还提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自由竞争这种社会状况下,每一个人都有权经营任何一个工业部门,而且,除非缺乏必要的资本,任何东西都不能妨碍他的经营。这样,实行自由竞争无异就是公开宣布:从今以后,由于社会各成员的资本多寡不等,所以他们之间也不平等,资本成为决定性的力量,而资本家,资产者则成为社会上的第一个阶级。……资产阶级在社会上成了第一个阶级以后,它就宣布自己在政治上也是第一个阶级。这是通过实行代议制而实现的;代议制是以资产阶级在法律面前平等和法律承认自由竞争为基础的。”

在谈到用建立新社会制度的办法来彻底铲除一切贫困的手段已经具备时,恩格斯指出,“大工业及其所引起的生产无限扩大的可能性,使人们能够建立这样一种社会制度,在这种社会制度下,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将生产得很多,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可见,前苏联和新中国建国后大力发展大工业是必须的。只不过,由于前苏联和新中国在建国前都比较落后,为了发展大工业,不得不限制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从而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没能在一段时间内得到有效的发挥,从而使一部分人丧失了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前途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恩格斯不仅指出“私有制并非一向就有”,而且指出私有制是中世纪末期手工工场“为自己创造了新的所有制形式”.也就是说,此前的封建和行会所有制并不是私有制。这就大大缩短了人们通常以为的私有制的历史长度。

在谈到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时,恩格斯的回答是:“不能,正象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建立公有经济所必要的程度一样。……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并且只有在废除私有制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创造出来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这表明,在过渡时期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容许私有制的存在的前提是大量生产资料还没有创造出来,而与生产力的落后与否并不直接相关。现在的问题是,当前的中国是否已经创造了大量的生产资料?

尽管不能一下子就废除私有制,恩格斯在谈到“首先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时指出,“假如无产阶级不能立即利用民主来实行直接侵犯私有制和保证无产阶级生存的各种措施,那末,这种民主对于无产阶级就会毫无用处。”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民主制度意味着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第二,民主将直接侵犯私有制,尽管还不能一下子就废除私有制。

而“只要向私有制一发起猛烈的进攻,无产阶级就要被迫继续向前迈进,把全部资本、全部农业、全部工业、全部运输业和整个交换都愈来愈多地集中到国家手里。”这一点或许能够说明,为什么新中国建国后会很快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为什么农村刚开始搞合作社不久就办起了公社,为什么城市里刚刚调合劳资关系,就迅速地进入公私合营直到几乎全部国营的境地。原来如此迅速地迈进,多少是带有“被迫”的性质的。

在这里,恩格斯为后人诟病的地方是,他认为,共产主义革命不能单独在某个国家内发生:“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但是,通读上下文我们发现,恩格斯并不是指共产主义革命在这些国家同时取得胜利。因为他明确地指出,“在德国实现共产主义革命最慢最困难,在英国最快最容易。共产主义革命也会大大影响世界上其他国家,会完全改变并特别加速它们原来的发展进程。它是世界性的革命,所以将有世界性的活动场所。”因此,他所指的共产主义革命是指的一个历史进程,是指共产主义革命运动在世界各国的同时出现,并已经认识到共产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有先有后的。而事实上,上个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就受到了发达国家共产主义革命的影响,中国的历史进程不仅被完全改变了而被特别加速了。

接下来,恩格斯回答了彻底废除私有制以后将产生什么结果的问题:“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而有计划地尽量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规模;消灭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一切都将是废除私有制的最主要的结果。”应当说,恩格斯的这些设想并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这是因为,只要“超出社会当前需要的生产余额”不再“引起生产过剩”,不再成为“产生贫困的极重要的原因”,而是“保证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那么就“将引起新的需要,同时将创造出满足这种新需要的手段”.

第二篇:共产主义原理有感资料

1847年时欧洲正处于革命的前夜。资本主义方兴未艾,封建主义苟延残喘,共产主义正在萌芽。这一历史特点决定了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水平和关于共产主义的设想的精细程度。恩格斯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敏锐地指出无产阶级作为一个新的阶级已经产生,并对无产者与奴隶、农奴、手工业者和手工场工人进行了区别。他指出:“每个奴隶是特定的主人的财产,而一个无产者可以 说是整个资产阶级的财产。”“无产者是专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阶级。”应该说,恩格斯的分析比较符合当时欧洲社会的实际情况。但问题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和自我完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共产主义运动的推动迫使资本主义进行的自我调整),例如通过加强劳动保障使社会矛盾得到缓和,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使公众也成为资本所有者,尽管只是小所有者,再就是通过不平等的国际秩序、战争或威胁使越来越多的国家沦为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阿富汗和伊拉克是典型的例子。新的形势下,全世界受压迫的人们和民族,如何实现解放和自救?革命的热情已经烟消云散,在中国和世界都是如此。追求理想和正义的人们,饱受体制的摧残和大众狐疑的目光。难道共产主义真的是一个渐行渐远的神话?还是人们已甘于奴役,拒绝自救与他救?我想起了圣经中挪亚方舟的故事,神因为人类的背叛而愤怒,降下灭顶之灾,只有信神的挪亚得救。

令我震惊的是,在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革命进程的设想中,他将民主制度的建立作为一个前提性条件,只有在一个民主制度之下,才可能推行下列为实现共产主义做准备的措施:

(1)用累进税、高额遗产税、取消旁系亲属(兄弟、侄甥等)继承权、强制公债等来限制私有制。

(2)一部分用国家工业竞争的办法,一部分直接用纸币赎买的办法,逐步剥夺土地所有者、工厂主、铁路所有者和船主的财产。

(3)没收一切反对大多数人民的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

(4)在国家农场、工厂和作坊中组织劳动或者让无产者就业,这样就会消除工人之间的竞争,并迫使还存在的厂主支付同国家一样高的工资。

(5)对社会全体成员实行同样的劳动义务制,直到完全废除私有制为止。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6)通过拥有国家资本的国家银行,把信贷系统和金融业集中在国家手里。取消一切私人银行和银行家。

(7)随着国家拥有的资本和工人的增加,增加国家工厂、作坊、铁路和船舶,开垦一切荒地,改良已垦土地的土壤。

(8)所有的儿童,从能够离开母亲照顾的时候起,都由国家出钱在国家设施中受教育。把教育和生产结合起来。

(9)在国有土地上建筑大厦,作为公民公社的公共住宅。公民公社将从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将把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避免二者的片面性和缺点。

(10)拆毁一切不合卫生条件的、建筑得很坏的住宅和市区。(11)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继承权。(12)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

另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恩格斯驳斥了那种关于共产主义公妻制的污蔑,恩格斯指出,公妻制完全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现象,现在的卖淫就是公妻制的充分表现。卖淫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它将随着私有制的消失而消失。因此,共产主义组织并不实行公妻制,正好相反,它要消灭公妻制。

《共产主义原理》共分二十五个问答。通过这些问答,恩格斯论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性和策略性原则,拟定了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基本措施。恩格斯开宗明义,给共产主义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下同)接下来的问答,围绕这一贯穿全文的基本思想,主要论述了以下四个问题。

一、论述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主体——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它的历史使命(“第二个问题”——“第十个问题”)

首先,恩格斯对“无产阶级”这一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活动主体进行了界定,他指出:“无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一句话,无产阶级或无产者阶级是19世纪的劳动阶级。”由此可见,恩格斯当时虽然找到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活动主体,但他和马克思一起依然并未对劳动和劳动力进行科学区分,从而也未能科学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其次,恩格斯阐述了无产阶级不是一向就有的,而是历史的产物。“无产阶级是由于工业革命而产生的。”恩格斯更详尽地阐述了工业革命以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历程。再次,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的基础上,增补了“第五个问题:无产者是在怎样的条件下把劳动出卖给资产者的?”如前所述,恩格斯虽然充分意识到这一过程是“牵涉到全部政治经济学中一个极重要的问题”,但他没能在此咬文嚼字,科学区分“劳动”和“劳动力”。这里,为后来埋下了一个重大的理论生长点。最后,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的基础上,增补了“第六个问题:在工业革命前,有过什么样的劳动阶级?”他认为,在工业革命前,历史上还存在着奴隶、农奴、手工业者、工场手工业工人等劳动阶级。在此,他增补了“工场手工业工人”这一劳动阶级,列举得更周全了。恩格斯通过“第七个问题”到“第十个问题”,把无产阶级同历史上的其他四个劳动阶级做了对比,说明无产阶级是人类是历史上最受压迫最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的这种阶级地位,决定着“无产者只有废除一切私有制才能解放自己”;“无产者只有通过消灭竞争、私有制和一切阶级差别才能获得解放。”

二、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第十一个问题”——“第十三个问题”)

恩格斯根据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深刻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从而深刻把握了历史发展的脉搏,初步回答了“资本主义往何处去”的时代课题。首先,恩格斯分析了“第十一个问题:工业革命和社会划分为资产者与无产者首先产生了什么结果?”他指出:“第一,……旧的工场手工业制度或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业制度完全被摧毁。”“大工业便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到处为文明和进步做好了准备,使各文明国家里发生的一切必然影响到其余各国。”“第二,凡是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的地方,工业革命都使资产阶级及其财富和势力最大限度地发展起来,使他成为国内的第一阶级。”“工业革命到处都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以同样的速度发展起来。”“工业革命便孕育着一个由无产阶级进行的社会革命。”其次,恩格斯分析了“第十二个问题:工业革命进一步产生了什么结果?”他认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周期性的商业危机不断加深。“工业经常在繁荣时期和危机时期之间波动”“每一次它都给工人带来极度的贫困,激起普遍的革命热情,给整个现存制度造成极大的危险。”再次,恩格斯分析了“第十三个问题:这种定期重复的商业危机会产生什么后果?”恩格斯鲜明地提出:“大工业使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组织成为绝对必要的,在这个新的社会组织里,工业生产将不是由相互竞争的单个的厂主来领导,而是由整个社会按照确定的计划和所有人的需要来领导。”“大工业及其所引起的生产无限扩大的可能性,使人们能够建立这样一种社会制度,在这种社会制度下,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将生产得很多,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最后,恩格斯总结道:“这就完全令人信服地证明:(1)从现在起,可以把所有这些弊病完全归咎于已经不适应当前情况的社会制度;(2)通过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来彻底铲除这些弊病的手段已经具备。”

三、论述了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手段,描绘了共产主义的美好愿景(“第十四个问题”——“第二十个问题”)

第一,恩格斯提出了“第十四个问题:这种新的社会制度应当是怎样的?”恩格斯认为,“这种新的社会制度首先必须剥夺相互竞争的个人对工业和一切生产部门的经营权,而代之以所有这些生产部门由整个社会来经营,就是说,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因此私有制也必须废除,而代之以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照共同的协议来分配全部产品,即所谓财产共有。”在此,废除私有之=财产共有。恩格斯从强调追求“财产公有”回归到追求眼前现实的“废除私有制”,这是一种理论的清醒和自觉。

第二,恩格斯紧接着提出了“第十五个问题:这么说,过去废除私有制是不可能的?”他的回答是:“不可能。社会制度中的任何变化,所有制关系中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产生了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相适应的新的生产力的必然结果。私有制本身就是这样。”。在这里,恩格斯依据唯物史观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通过考察私有制的发展史,得出了结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只有这时废除私有制才不仅可能,甚至完全必要。”

第三,恩格斯针对“第十六个问题:能不能用和平的办法废除私有制?”提出:“但愿如此,共产主义者当然是最不反对这种办法的人。”他认为,“革命不能故意地、随心所欲地制造,革命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是完全不以单个政党和整个阶级的意志和领导为转移的各种情况的必然结果。”这就是说,恩格斯并未排除和平废除私有制的可能性。同时,他鲜明地提出了暴力革命的光辉思想。总之,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要准备以和平的和暴力的两手来废除私有制。

第四,恩格斯在回答“第十七个问题: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时,提出了一个光辉的思想:“很可能就要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这就是“逐步改造”的思想。

第五,恩格斯谈到了“第十八个问题”,即革命的发展过程。恩格斯认为,“首先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要“利用民主作为手段实行进一步的、直接侵犯私有制和保障无产阶级生存的各种措施”。

第六,恩格斯在回答“第十九个问题:这种革命能不能单独在一个国家发生?”时,明确回答:“不能。”他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得出结论说,“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这就是“同时胜利论”。

第七,恩格斯在回答“第二十个问题:最终废除私有制将产生什么结果?”时,实际上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未来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这就是废除私有制的主要结果。”

四、回击了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各种污蔑和攻击,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流派,提出了对待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党的策略(“第二十一个问题”——“第二十五个问题”)

首先,在《共产主义原理》的“第十一到第二十三个问题”中,恩格斯分别谈到了共产主义组织对家庭、民族和宗教等问题的看法,这些问题和《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的“第二十到第二十二个问题”相对应。他有力地回击了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各种攻击和污蔑。其次,在《共产主义原理》中的“第二十四个问题:共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有什么区别?”这是《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没有的。恩格斯划清了共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的界限。他将社会主义者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封建和宗法社会的拥护者”(即反动的社会主义者);“第二类是现今社会的拥护者”(即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第三类是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者”。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的第三类“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者,或者是还不够了解本阶级解放条件的无产者,或者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表”,这一归类不够准确。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将这第三类“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者”一分为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归入了原先只包括“封建的社会主义”的第一类“反动的社会主义”;余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者”改称为“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这样一来,分类就更全面,逻辑就更严密了:“反动的社会主义”面对过去;“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固守现在;“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才真正地面向未来。最后,在《共产主义原理》中的“第二十五个问题:共产主义者怎样对待现有的政党?”这也是《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没有的。恩格斯认为,对待各政党的策略,“在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态度。”,这就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策和策略原理的精髓,即原则性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辩证统一。

1个问题中,恩格斯阐明了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和任务。第2~10个问题,恩格斯集中阐述了产业革命产生了无产阶级,以及这个阶级和历史上其他劳动阶级如奴隶、农奴等的区别。恩格斯说,产业革命在18世纪后半期发生于英国,后来,相继发生于世界各文明国家。产业革命一方面创造了几乎占有一切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另一方面又创造了一无所有、为了换取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只得把自己的劳动出卖给资产者的无产阶级。第11~13个问题,恩格斯分析了产业革命所造成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果。如世界市场的形成,资产阶级拥有大量资本和在政治上的统治,无产阶级的贫困和不满情绪的增长,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等等。他指出:一切贫困和灾难完全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造成的,建立新社会制度的条件已经具备。

第14~20个问题,恩格斯阐述了新社会制度应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及怎样废除私有制和废除私有制以后将产生怎样的结果。恩格斯说:无产阶级愿意用和平的方法废除私有制,但共产主义的敌人往往把无产阶级推向革命,被迫用革命的方法来废除私有制。根据当时的条件,恩格斯认为革命不可能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对于革命的具体进程,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将建立民主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对怎样废除私有制,恩格斯提出了一个12点经济改造纲领。其中包括用累进高额遗产税限制私有财产;一部分用国营工业竞争的办法,一部分用货币赎买的办法,逐步剥夺地主、资本家;直接没收逃亡、叛乱分子的财产,直到私有制完全废除为止,并且组织劳动,使国内生产力日益增长。

由于社会将剥夺私人资本家对生产力和交往工具的支配权,也将剥夺他们对产品的分配权。社会将根据实有资源和整个社会需要而制定计划,组织分配,扩大生产,在创造新的需要的同时创造出满足这种需要的手段。由整个社会有计划地来经营工业,就需要有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通过教育,社会也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不允许阶级存在,城乡对立也将消失,从事农业和工业劳动的将是同样的人,而不再是两个不同的阶级。

第21~25个问题,恩格斯阐述了用共产主义的原则处理家庭、民族、宗教、政党各个方面的问题。

恩格斯的这篇著作对改组共产主义者同盟、统一同盟内部思想和理论方面的分歧,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提出的许多原理,后来被吸收到《共产党宣言》中。

扬州大学的张爱武在2010年第6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上发表的文章《究竟如

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的涵义》一文中写道:“无产阶级由于失去了生产资

料,只有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存,因而必然是一个贫困化的阶级。……恩格斯指出:‘无

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

级。……一句话,无产阶级或无产者阶级是19世纪的劳动阶级。’这些论断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必然导致……财富的积累和贫困的积累之间的两极分化,实质是资

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两极分化,资产阶级处于拥有财富的一极,无产阶级处于贫困 的一极,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 [2]。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4章《共产主义原理》主要思想在我国的当代发展

正是基于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认识,在长期的经

验教训总结的基础上,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精辟地回答了

怎样理解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当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后,党的十六大再次强

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以巩

固和提高目前相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进一步

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

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路线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

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幵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

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 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所谓“初级阶

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

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71]。从现代

化发展的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经济运行方式、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人民富裕程度、地

K发展状况、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及国际比较等方面来全面考察,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特征可概括为: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二是由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 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 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肓人口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

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

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有先有后地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

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

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建设物

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

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党的十三大也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

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党的十七大进一步丰富了基本纲领

4.3我国对于共产主义阶段性发展的理论创新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初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毛泽东意识

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社

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仍需要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不

发达的,而第二个阶段则进入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并且后一个阶段的实现可能比前一

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

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

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 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

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 [?]。这个论述,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了这一问题是制定路线、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

依据,表明了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32-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4章《共产主义原理》主要思想在我国的当代发展 的内容,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 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表明了我们党对奋

斗目标的认识逐步深化,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斗目标的有机统 o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建国之后,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在逐步提高了对科学技术在发展国民经济、实现现

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后,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第一次宣布:“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

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72]。并把它作为在20

世纪内奋斗的目标。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总结了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

想,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

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是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

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再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2007年,党的十七大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

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五

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转变发展

方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更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视

科技发展,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it长格局,基本形

成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 镇化水平。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有序扩大公民

政治参与,完善基层民主建设,深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法治

观念、建设法治政府,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

明素质。加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建立覆盖全社会 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增强国际竞争力。四是加快发

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终身教育体系,提

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保障就业率;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

障体系,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等收入者比重;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健全社会管理体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

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有效控制

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牢固树立全社会的态文明观念。

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并未“过时”。另外,虽然我

国早已脱离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结构,但是恩格斯对于无产者的界定和剖

析对于现在来说,仍然是让我们远离任何其他思潮影响,防止摇摆不定的有力保障。

随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我国

在新时期如何协调各阶层间的利益关系是事关重要的课题。恩格斯当年针对“无产者” 的内涵以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所作出的论述,至今仍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现

在我们所定义的无产阶级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无产”,但是,他们仍然是劳动阶级 的一份子,是二十一世纪的劳动阶级。因此,从根本上说,无产阶级的性质并没有因为

改革开放政策的施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而发生本质上的改变,只

不过其涵盖的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加广泛了而已。因此,党中央适时提出了 “包容性

发展”的要求,努力协调好不同领域劳动者间的利益关系,深刻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而为构建和谐世界的目标而奋斗。

第三篇:读共产主义宣言有感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学习历史,我们知道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革命纲领,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我们对共产党宣言却不甚了解,直到大学时代,才真正拜读全文。共产党宣言以直观、犀利的笔法向我们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揭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使人耳目一新,在认识和思想上有所触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集中地阐述了他们的观点。消灭私有制和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这些观点对当时资产阶级已占世界主导地位的社会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向人们揭示了广大无产阶级民众之所以受苦,社会之所以黑暗的深层原因。号召广大劳苦大众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捍卫无产阶级的利益,建立一个真正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这些理论成为共产主义者手中的利剑,也成为一切共产主义的源头和基础。

同时,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向人们号召了革命,更让我们从宣言中看到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以及为革命赴死之决心和挑战强恶势力的大无畏精神,让无产阶级精神为之振奋,资产阶级为之颤抖。

纵观共产党宣言,我们可以看到篇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了所有历史时期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阶级和阶级斗争。这就完整地揭示了无产阶级所要面对的问题,为革命指出方向,为民众预示了未来。这些理论,如同为资产阶级掘墓,更明确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和方法。另外,我觉得共产主义宣言有着深刻的批判性质。宣言对资产阶级思想种种反人民理论加以批判,揭示出其覆灭的必然性,巩固和扩大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力。但宣言又并未盲目排斥一切旧的东西,而是结合世界现实,加以批判的继承。

最后,宣言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从此揭开人类历史新的一页。我能感受到这种巨大的影响力。

共产主义宣言无愧于是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力也是显而易见的。从新文化革命到夺取政权,都有它的影响和存在的意义。从诞生至今,它就一直鼓舞和推动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打破了广大民众寄希望于一切其他阶级和势力的幻想,为社会送来了新的曙光。

读共产党宣言,如沐春风,如学大道,如见光明。可以肯定的是,宣言的影响不止在过去、现在,更在我们所能预见的未来。我更加坚信,无产阶级必将统治世界,共产主义必将主导未来。

10级日语本科班

赵玲

1050220037

第四篇:读《共产主义ABC》有感

读《共产主义ABC》有感 《共产主义ABC》这本书是由俄国布哈林和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合著,是为配合1919年俄共(布)八大通过的新党纲的宣传和进行系统的共产主义基本理论教育而写的通俗读物。顾名思义,就是宣传共产主义的读物,我们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在制定党的纲领时依据的就是这一本“洋读物”。

读了此书我明白了共产主义是怎么样的,特别是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分配是按需求来分配产品的。在过去共产主义的实践中,人民的理解为我需要什么就拿什么,这是对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的非常巨大的误解!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不是为市场生产,而是为自己的需要生产。不过这里为自己生产的不是单个企业主,也不是单个的农民,而是整个巨大的劳动组合。为了科学合理的将产品分配到人们真正需要的生活中,使人们理解按需求分配的正确含义,共产主义按需分配需要有的几个原则:

一、保障所有人的最低生活需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最为人道的一面。

二、对贡献大的,要有所体现,但是绝不是像资本主义社会的无限度。要以荣誉为主,物质为辅。

三、分配差距不能太大,要体现团结精神。

四、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并有高超能力者要大家公认的特殊待遇,当然是在发挥其能力方面要为其创造条件,不能有过分的权利。但是在共产主义社会初期,产品仍要按劳分配,只是要注意,这并不意味着你生产了多少财富就领取多少财富,因为社会生产还需要剩余产品来完成积累,这样人类物质文明才会不断前进、扩大和改进。

共产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的发展代表着共产主义的优越性。当共产主义制度取得胜利并确立位置的时候,它就会迅速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之所以能得到飞速发展,是由于以下原因。

第一,人类用在阶级斗争上的巨大精力被解脱出来。阶级斗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所有这些力量都会被解放出来,因为,人们那时将不再互相斗争了。这些被解放出来的力量将用于生产劳动。如今在政治、罢工、起义、镇压起义、法院、警察、国家政权,以及在每天应付各个方面的事务上,都耗费了很多精力和劳动!

第二,在竞争、危机和战争中会遭到破坏或耗费的力量和资金将保存下

来。所有以前那些被白白用掉的力量,在共产主义社会都会被保存下来。

第三,组织性和适当的计划不但可以防止多余的开销,而且有利于改进各

种技术方面的事宜,使生产在一些最大的工厂里进行,采用最好的技术方法。

读完了《共产主义ABC》我深切的感受到: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是大型的、协作的、统一的经济。它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个发展和无产阶级在这个社会中的地位里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不是空想,而是科学地在人类世界建立自文明以来就梦寐以求的人间天国的理论和实践,我们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新人,坚持共产主义责无旁贷!

第五篇:读《共产主义ABC 》有感

读《共产主义ABC 》有感

读《共产主义ABC 》之后,我明白了资本主义为什么会灭亡,共产主义社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经验的鉴证,资本主义制度是必然要崩溃的。它之所以要崩溃是因为它有两个基本矛盾:一方面是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它导致了竞争、危机和战争;另一方面是社会的阶级性,社会的一部分任同社会的另一部分人处于、而且也不能不处于势不两立的敌对状态,也就是阶级斗争。资本主义社会是一部结构很糟糕的机器。非常难控制这台机器。而资本主义社会包含着巨大的矛盾,有着巨大的裂痕,市场竞争及其所引发的战争直到爆发世界大战为止,所以,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组成部分不但相互牵扯着,而且相互直接冲突着。

那么新社会应当是这样一种社会,它的结构将比资本主义坚固得多。既然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会把资本主义炸得粉碎,那么在这个资本主义的废墟上必然出现没有旧社会所固有的那些矛盾的社会。就是说,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应当有以下及点:

1、它应当是有组织的社会;它不应当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私人企业主的竞争、战争和危机;

2、它应当是无阶级的社会,它不应当是由相互敌对的两部分人组成,它不能是一个阶级剥削另一个阶级的社会。而这样的无阶级的和全部生产是有组织的社会,只可能是协作的、劳动的、共产主义的社会。

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分配是按需求来分配产品。在过去共产主义的实践中,人们的理解为我需要什么就拿什么,这是对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的非常巨大的误解!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不是为市场生产,而是为自己的需要生产。不过这里为自己生产的不是单个企业主,也不是单个的农民,而是整个这个巨大的劳动组合。为了科学合理的将产品分配到人们真正需要的生活中,使人们理解按需求分配的正确含义,共产主义按需分配需要有的几个原则:

一、保障所有人的最低生活需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最为人道的一面。

二、对贡献大的,要有所体现,但是绝不是像资本主义社会的无限度。要以荣誉为主,物质为辅。

三、分配差距不能太大,要体现团结精神。

四、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并有高超能力者要大家公认的特殊待遇,当然是在发挥其能力方面要为其创造条件,不能有过分的权利。但是在共产主义社会初期,产品仍要按劳分配,只是要注意,这并不意味着你生产了多少财富就领取多少财富,因为社会生产还需要剩余产品来完成积累,这样人类物质文明才会不断前进、扩大和改进。

共产主义制度下的管理,在共产主义社会将不存在阶级了。既然在这个社会里没有阶级,那就意味着在这个社会里也将没有任何国家了。在共产主义制度下,地主、资本家、雇佣工人都不存在了,只存在普通人——同志。阶级没有了,阶级斗争也没有了,阶级组织也就不存在了。因而也不存在国家了:国家在这里已无必要,因为阶级斗争没有了,不需要对任何人进行约束,也没有任何人去干这种事。共产主义制度下,实现人人平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共产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的发展代表这共产主义的优越性。当共产主义制度取得胜利并确立位置的时候,它就会迅速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之所以能得到飞速发展,是由于下列原因。

第一,人类用在阶级斗争上的巨大精力被解脱出来。阶级斗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所有这些力量都会被解放出来,因为,人们那时将不再互相斗争了。这些被解放出来的力量将用于生产劳动。如今在政治、罢工、起义、镇压起义、法院、警察、国家政权,以及在每天应付各个方面的事务上,都耗费了很多精力和劳动!

第二,在竞争、危机和战争中会遭到破坏或耗费的力量和资金将保存下来。所有以前那些被白白用掉的力量,在共产主义社会都会被保存下来。

第三,组织性和适当的计划不但可以防止多余的开销,而且有利于改进各种技术方面的事宜:使生产在一些最大的工厂里进行,采用最好的技术方法。

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是大型的、协作的、统一的经济。它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个发展和无产阶级在这个社会中的地位里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不是空想,而是科学地在人类世界建立自文明以来就梦寐以求的人间天国的理论和实践。我们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新人,坚持共产主义责无旁贷。

下载读《共产主义原理》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共产主义原理》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经济学原理有感

    读经济学原理有感6月14日和表弟一起去吉林大学闲逛时,正好遇到毕业生在甩卖个人物品,无意中瞥见了摆在地上的《经济学原理》,我也没有还价,拿出15块钱将其收入囊中。之前在网上......

    读金字塔原理有感

    读金字塔原理有感这是我参加的“桂花树下读书会”看的第二本书,叫《金字塔原理》。当看到第100页时,有点看不下去了,跟桂花树下发起人杨老师说有点看不太懂。杨老师回答:看这本......

    读《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的一点思考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报告一 任课老师:申建 小组成员:杨万里1007123123 江雪冰1007123125 宋健君1007123126 樊耀博1007123127 高超凡1007123128 李畅1007120320 读......

    读共产主义宣言有感(小编整理)

    翻阅了《共产党宣言》后,我感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带给人类的震撼。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部能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这部著......

    读《艺术美学原理》有感

    读《艺术美学原理》有感 姓名:杨斐斐学号:08119100 读完《艺术美学原理》我才知道什么是艺术美,它并不仅限于艺术作品的审美,也并不等于艺术作品本身,它是在人与艺术构成的审美......

    读书笔记之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

    读书笔记之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最近几年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共产主义,——一种关于人类美好未来的制度,在中国被异化得太厉害了!而要克服这种异化带来的对我们思想的奴役,就必......

    共产主义原理读后感范文合集

    共产主义原理读后感(一)余斌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介绍了无产阶级在历史上的出现,比较了无产阶级与奴隶和农奴的差别,尤其是这三者在解放自己问题上的差别。在谈到产业革命......

    读《经济学原理》有感(精选五篇)

    读《经济学原理》有感 ――马歇尔的理论贡献和特点 马歇尔在西方经济学中是一个类似于马克思的人物,对于其经济学的阅读,不得不考虑其对后世经济学的影响。通过仔细阅读,下面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