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别被优点打倒人生哲理
雷恩是二战时纳粹德国赫赫有名的潜艇专家。
此人参与了德军最新型潜艇的设计与建造,掌握着新型潜艇的绝密情报。
在一次战斗中,雷恩被盟军俘获,但盟军用尽了种种办法,就是无法让他开口说话。后来,盟军了解到,此人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工作中绝不允许别人有半点差错,哪怕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问题,他都会与别人争得不可开交,非要分出个是非曲直。
盟军针对他的这一特点,设计了一套审讯方案。
盟军每天审他,每次都要经过一间教室,里面有个老教授正在给学员讲解有关潜艇的知识,但错误百出。
开始一两天,雷恩还忍受得了,只在教室的窗口稍微停了停,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
到了第三天,他终于忍不住了,冲进教室与那个“教授”争辩起来,还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又写又画。
由此,盟军轻而易举地便获取了德军潜艇的绝密情报。
雷恩与其说是被盟军征服的,不如说是被自己的优点打倒的。
其实,生活中被自己的优点打倒的人,何其多啊!
多年前,一位中学生因作文写得好而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天才”、“未来的作家”。
于是,他更加勤勉,立志要写出“传世之作”。
考进大学后,“写作”成了他的头等大事,每天除了上课,便是写稿。可寄出去的稿子,要么石沉大海,要么“完璧归赵”。他郁闷,烦躁,焦虑,甚至绝望。
在那个生命的雨季里,一位阅历颇丰的师长对他说:“勤于笔耕是你的优点,但你知道吗?写作是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扎实的文字功底为基础的。你现在的主要任务不是写,而是学。不是输出,而是吸收。”
望着师长眼中透出的智者的光芒,男孩突然觉得自己的眼前一片光明。
而今,近二十年过去了,当初的小男孩已成了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
不被优点打倒,并非见风使舵、随波逐流,更非功于心计,老于世故。
而是人生的一种智慧,生活的一门艺术。
只有面对现实,审时度势,方能扬长避短,走向成功。
一个人老是在自己的优点面前碰壁,他的所谓优点,其实正是他致命的缺点。
第二篇:点亮优点之灯人生哲理
我没有月亮的皎洁,却可以拥有群星的闪烁;我没有雄鹰遨游天空的羽翼,却可以拥有鱼翔浅底的快乐,我不是全方位的能人,却可以点燃自己的优点,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龟兔赛跑,我暂且不论谁最先到达终点而应关注他们到达终点的方式:鸟龟在跑步方面肯定会输于兔子,所以它选择它最擅长的游泳;兔子不会游泳,所以发挥跑步特长为目标而奋斗。漫画告诉我们:只有发挥优点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大凡有成就之人都是因为发挥了自己的优点,点燃了自己的亮点。“亚洲飞人”刘翔起初练短跑,经过长久的训练,并没有取得多大进步;最后在跨栏领域实现了他的价值。跨栏是他的强项,是他的优点,他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跨出了亚洲,超越了自我,绽放属于全世界的精彩。点燃亮点,才可以照耀整个人生,才可以超越自我。
在最擅长的领域施展才华,方能实现自我价值,才会拥有“一览众山小”的人生境界。著名影星张曼玉在舞台上也许不能用最优美的舞姿打动观众,但在电影表演里却可以让人赞不绝口。正因为发挥了表演这一亮点,她演绎了不一样的人生,点燃亮点才有可能超越自我。
没有红花的鲜丽,都可以拥有绿叶的活力。上帝赋予菲尔普斯完美的游泳身材,他把游泳这一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最终在北京奥运会上成为亮点。他发挥了长处,点燃了亮点,照耀了前程,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将其发挥,才能呈现精彩的人生,成为独一无二的“八金王”。
人的一生何极之短,又是何极之长,只有把亮点点燃成可以指引我们前进的明灯,才能照耀人生路;唯有发挥优点,才可以置于社会;惟有点燃亮点,才可以攀上人生的顶峰。也只有发挥优点,才可以超越敌手,超越自我。
第三篇:《别被情绪控制》学习心得
《别被情绪控制》学习心得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一个人要想成功,需要有稳定的情绪和成熟的心态。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是做事的大忌。经过三天的培训,我受益颇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学习应用好课程中的我发现我自己····(敢于面对自己)、我是一个责任者(情绪调整法)、我的选择(双赢策略法)、能够让我们从压力中释放出来,做一个心平气和的人、一个海阔天空的人、一个自得其乐、与君同乐的人,使周围的人感受到您愉悦健康的生命能量。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我们对环境变化的一种反应任何,环境都是会变动的,那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外在的以及内在的任何变动,都会使人产生一种反应。情绪无论是对我们的生活、学习或是工作等都有很大的影响。一个拥有好的情绪的人总能走向成功,反之,即使你很优秀,但不能拥有好的情绪那,也无法走向成功。
要想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情绪管理只有一条规则——冷静。我有过这样的经历:头脑一热,一切条条框框都扔在了脑后,言语行动似乎不受控制一般,等冷静下来却事实注定,追悔已莫及。其实,如果当时再冷静一点,就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为什么就不能控制自己呢?所以,与其到事后再后悔,还不如在冲动的情绪上来的时候就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一旦感到自己的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大脑在迅速的失去清晰感时,就一定要提醒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让自己把思绪沉下来,只有脑袋清醒、观念清醒,理智才会发挥作用,你就会发现事情远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糟糕,只要从容应对,一切都可以解决。
2、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人。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人,都有着自己的喜好与厌恶,有着不同于别人的经历和观念。我们的个性存在并依赖在全社会里。不要依赖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别人的对与错。只不过是我们面对同一件事情,我们经验不一样,我们立场不一样,我们喜好不一样。个人想法不一样是由个人长期累积的经验不同所造成的。个别差异我们必须要加以尊重。我们彼此尊重彼此包容彼此谅解,这样才能求同存异,保证每个人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愿。
3、怨天尤人并无实际作用。在当今社会中,有些人生活在窘迫环境中的人,他们在少年时代就有一种改变命运的冲动,特别是来自贫穷农村的人,他们虽然不是名门、富人之后但他们不怨天尤人。他们通过考学或打工凭借着要在大城市出人头地的愿望,从基层开始艰难地一步一步走出来,渐渐有一席之地。这些人没有怨天尤人成就了一番事业。在社会上也能经常见到有人怨天尤人,而不从自我出发改变现状,一味的抱怨使自己的状况越来越被动,到不如常常去检讨自己,常常去调整自己,当然检讨调整是有限度的,要有所变有所不变,可以变的是权宜措施,不能变的是基本原则。盲目学别人就会埋没自己。切忌怨天尤人,只能苦自己,天底下最可靠的就是自己。家是我的,社会是我的,国家是我的·····一切都是我的。以一个责任者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不抱怨不放弃,就会收获很多。
4、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为什么当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不能如我们所愿的时候,我们就会立刻想到别人有责任改过来,我们习惯情绪不好时,便把箭头朝向别人。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要求别人改变。其实改变别人很困难,没有人愿意为我们而做出改变。除非有密切的利害关系,而且大多不能心甘情愿。为什么企图改变别人总会失败的,原因有认为他人应该遵守我们的行为准则,认为所有人都会乐于改变自己,认为比起别人对我们的行为,我们对他们的行为,并不会令人生厌我们想改变别人的结果,常常是相反的,反而结果会更糟。为什么我们不从自己出发呢?从改变自己开始,其实改变别人的有效方法便是改变自己,更神奇的是,我们自己改变之后别人也会跟着变。人是感情动物,不然就是像植物人那样毫无情绪毫无表情可言。但是对于情绪,我们要懂得适时疏导,那些烦躁、压抑、埋怨、暴躁等的情绪不但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会不痛程度的影响着你周围人的生活。情绪是会彼此影响的,所以我们学会管理情绪,不单单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为了我们的共同生活的群体,为了大家和谐相处,所以让我们学会控制情绪管理好我们的情绪,而不被情绪所左右。
第四篇:《别被情绪控制》学习心得
《别被情绪控制》学习心得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一个人要想成功,需要有稳定的情绪和成熟的心态。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是做事的大忌。在学习完《别被情绪控制》这门课后,我受益颇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学习应用好课程中的勇于说不法、全脑开发法、放松脑皮法、双赢策略法、情绪调整法、自律训练法,能够让我们从压力中释放出来,做一个心平气和的人、一个海阔天空的人、一个自得其乐、与君同乐的人,使周围的人感受到您愉悦健康的生命能量。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我们对环境变化的一种反应任何,环境都是会变动的,那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外在的以及内在的任何变动,都会使人产生一种反应。情绪无论是对我们的生活、学习或是工作等都有很大的影响。一个拥有好的情绪的人总能走向成功,反之,即使你很优秀,但不能拥有好的情绪那,也无法走向成功。
所谓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就是用对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情绪,然后调整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的情绪。这个名词最先由因《情绪智商》一书而成名的丹尼尔·戈尔曼提出,认为:这是一种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制合体、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的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
简单地说,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感知、控制、调节的过程,其核心必须将人本原理作为最重要的管理原理,使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是从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完善人出发,提高对情绪的自觉意识,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不断进行自我激励、自我完善。
情绪的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压制情绪,而是在觉察情绪后调整情绪的表达方式。有心理学家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样说,情绪固然有正面、有负面,但真正的关键不在于情本身,而是情绪的表达方式。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境、表达适当的情绪就是健康的情绪管理之道。
要想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情绪管理只有一条规则——冷静。我有过这样的经历:头脑一热,一切条条框框都扔在了脑后,言语行动似乎不受控制一般,等冷静下来却事实注定,追悔已莫及。其实,如果当时再冷静一点,就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为什么就不能控制自己呢?所以,与其到事后再后悔,还不如在冲动的情绪上来的时候就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一旦感到自己的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大脑在迅速的失去清晰感时,就一定要提醒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让自己把思绪沉下来,只有脑袋清醒、观念清醒,理智才会发挥作用,你就会发现事情远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糟糕,只要从容应对,一切都可以解决。
2、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人。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人,都有着自己的喜好与厌恶,有着不同于别人的经历和观念。我们的个性存在并依赖在全社会里。不要依赖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别人的对与错。只不过是我们面对同一件事情,我们经验不一样,我们立场不一样,我们喜好不一样。个人想法不一样是由个人长期累积的经验不同所造成的。
个别差异我们必须要加以尊重。我们彼此尊重彼此包容彼此谅解,这样才能求同存异,保证每个人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愿。
3、怨天尤人并无实际作用。在当今社会中,有些人生活在窘迫环境中的人,他们在少年时代就有一种改变命运的冲动,特别是来自艰苦山区贫穷农村的人,他们虽然不是名门、富人之后但他们不怨天尤人。他们通过考学或打工凭借着要在大城市出人头地的愿望,从基层开始艰难地一步一步走出来,渐渐有一席之地。这些人没有怨天尤人成就了一番事业。在社会上也能经常见到有人怨天尤人,而不从自我出发改变现状,一味的抱怨使自己的状况越来越被动,到不如常常去检讨自己,常常去调整自己,当然检讨调整是有限度的,要有所变有所不变,可以变的是权宜措施,不能变的是基本原则。盲目学别人就会埋没自己。切忌怨天尤人,只能苦自己,天底下最可靠的就是自己。
4、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为什么当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不能如我们所愿的时候,我们就会立刻想到别人有责任改过来,我们习惯情绪不好时,便把箭头朝向别人。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要求别人改变。其实改变别人很困难,没有人愿意为我们而做出改变。除非有密切的利害关系,而且大多不能心甘情愿。为什么企图改变别人总会失败的,原因有认为他人应该遵守我们的行为准则,认为所有人都会乐于改变自己,认为比起别人对我们的行为,我们对他们的行为,并不会令人生厌我们想改变别人的结果,常常是相反的,反而结果会更糟。为什么我们不从自己出发呢?从改变自己开始,其实改变别人的有效方法便是改变自己,更神奇的是,我们自己改变之后别人也会跟着变。人是感情动物,不然就是像植物人那样毫无情绪毫无表情可言。但是对于情绪,我们要懂得适时疏导,那些烦躁、压抑、埋怨、暴躁等的情
绪不但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会不痛程度的影响着你周围人的生活。情绪是会彼此影响的,所以我们学会管理情绪,不单单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为了我们的共同生活的群体,为了大家和谐相处,所以让我们学会控制情绪管理好我们的情绪,而不被情绪所左右。
第五篇:经验之谈,餐饮别被购物中心
经验之谈,餐饮别被购物中心“绑架”
购物中心聚的“客”≠你想要的客群;给自己贴标签应尽量做到“少”、“独特”;日客流量10万的购物中心不一定比7万的好!
购物中心数量增长的疯狂,连带着餐饮也在疯狂。然而疯狂背后的事实是,所有的购物中心约只有30%左右的项目算得上是真正优质的项目,而这意味着,餐饮业走进购物中心的成功几率还要打个三折。如果这样依然浇不灭你走进购物中心的热情,那么下边这些在购物中心开店的„坑‟你就最好心里有数。
文/高云凤
“你为什么想把店开在购物中心?”
“这里人气旺呗”、“想让顾客觉得我们有逼格”、“开发商好不容易找到我,说什么也要进”。
看吧,购物中心就是凭借这华丽的外表,不知道“绑架”了多少人。数据显示,与2014年相比,2015年成都48个主要城市综合体及购物中心里的1572个餐饮企业,有585家餐厅发生过至少一次品牌调整。
也就是说,在成都的城市综合体及购物中心里,近4成的餐厅活不到一年,成都如此,其他城市也好不到哪去。它们的存活周期之所以短暂,除了自身的经验匮乏的因素,更重要的还是对购物中心存在多重误区。
(汉堡王正逐渐从商业街转战购物中心)
No.1概念“坑”
餐饮行业连锁化、购物中心疯狂扩建、餐饮品牌大举入驻购物中心、消费者用餐聚集地改变、正餐时间段购物中心餐饮大排长龙等现象的凸显,无疑都将购物中心推向了餐饮行业的风口浪尖上。
购物中心最吸引餐饮老板的就是它的 “强聚客力”,餐饮老板却也因为对客流需求的放大而导致对其过度信任和依赖。这是购物中心非常致命的一坑——概念的坑。
凡事的进展都在于双方能不能“看对眼”,而餐厅位置的选定,也一定是品牌需求与经营形态功能的持平,而非单一维度的判断。
这就好比一家高档下午茶餐厅开进了百货店,完蛋也不过是分分钟的事儿。想要摆脱概念上的坑,我认为可以先做一个“功能判断”,也就是从购物中心的功能出发向前反推。技能get√:
购物中心聚的“客”≠你想要的客群
如果不是,那就先找到你的消费终端,看看这群人都在哪,他们都喜欢什么,然后再尝试讨论下一步吧。
No.2标签“坑”
前段时间跟望湘园的开发总监Z聊天,他说:“其实所有可控的风险都不叫风险,真正的风险是不可控的市场变化。”
举个例子,北京的三里屯商圈,3年前还是个众人争夺的地方,现在却大不如前。而由北京王府井老字号“东安广场”改造成的“apm”,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客聚如潮却也是谁都没料到。
(北京三里屯商圈)
这种不可控的市场变化,导致开发商迫切希望借餐饮品牌人气来稳固自己的地位,这种想发展更多可能的心态,让品牌方已越来越难拿下购物中心的“排他协议”。“规避无序化竞争”——这个购物中心原本的一大福利,如今正在慢慢消失。
因此,想要在同质化严重的购物中心脱颖而出,就一定不能沉浸在过去的沾沾自喜里。要学会给自己“贴标签”,标签越少,客户群体锁定越明确,品牌越具备差异化。
技能get√:
给自己贴标签应尽量做到“少”、“独特”
例:乐凯撒“榴莲比萨”VS必胜客比萨——消费者去乐凯撒一定是奔着榴莲比萨去的,但去必胜客也许是去吃个沙拉或者炸鸡。九毛
九、杨记兴臭鳜鱼都是品类标签中的典型代表。
(提起乐凯撒首先想到的就是榴莲披萨)
除了给自己贴标签,你还可以给竞争对手贴
例:巴奴“产品主义”VS海底捞“服务主义”——巴奴在将自己的品类聚焦于“毛肚”的同时,也给原本难以超越的竞争对手海底捞贴上了“服务主义”的标签,利用强烈的反差来刺激并引导消费者。
小品类能贴各种标签,那是品牌高段位
在行业中有5%左右的品牌,它们可以做到把小种品类贴上各种标签,比如星巴克,商务、约会、聚会、独处……似乎一杯咖啡和一个第三空间就能满足不同客群的各种需求。
再比如鼎泰丰,这个神奇的台湾小笼包也是能让全世界都爱它。(ps:多标签的打造与品牌的修炼程度直接有关,初创品牌不要轻易尝试)
No.3客流“坑” 日客流量10万的购物中心就比7万的好?
很多餐饮老板常常会陷入客流的坑中无法自拔,购物中心餐饮营业额的高低与客流有关,但绝不仅限于此。
可以说,每个购物中心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而它所吸引的消费人群,也一定是冲着能满足其特定需求而来,属于目的性消费。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购物中心人气够旺,单店的品牌实力够强,但就是生意平平了。
某天中午12点左右,跟朋友们去财富购物中心吃饭,我发现一个现象:午餐时段这里最火爆的品类并不是快餐,而是客单价集中在45-85元的休闲餐饮。
像是绿茶、九毛
九、太兴、play king等餐厅门口都有排队等位的情况,而客单价低于30元或高于85元的餐厅生意就冷清许多。
(绿茶门口排起的长队已经成了购物中心的一道“风景”)
这种现象很多连锁餐饮品牌也感同身受,像北京有10多家分店的望湘园,生意最好的往往不是地标性强的购物中心,而是龙泽广场、金源时代购物广场这种社区型购物中心。而某品牌N,在北京的朝阳大悦城和老佛爷百货分别有两家店,表面看客流并不多的老佛爷百货却整整比朝阳大悦城高出了不止一大截。
技能get√:
“数人流”只是基础,对购物中心主力店形态、主力店和次主力店的搭配形式、商圈客群特征(年龄、消费习惯)的抓取,再加上对自己的清晰定位。
两者有多大概率能划等号,你门口排队的人大概就有多长。No.4速度“坑”
为求快速扩张,一些餐饮品牌总想在短时间内签约多个项目。事实上,即便是经验成熟的餐饮老板和专业开发团队操刀,也只不过能在“签合同、接场(证照办理+工程建设)、开业”这种项目起点上不出意外。
如今的餐饮项目一签就是个5年8年,甚至更长。对开发商背景不了解、运营和推广思路不清晰、推广费用的不明确,都会导致后期运营过程中的弊端暴露。
还有一些餐饮品牌,它们试图通过与开发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来达到自己的扩张目的。
“战略合作协议”乍一看是个对双方都有利的事,品牌方可以享受到优先租赁、延长租期、减少租金、降低跨区域经营门槛等“优惠政策”,开发商呢,可以凭借更多优质品牌的入驻来减少空置率。
但这种购物中心开到哪就跟到哪(否则会被要求撤场)的行为,也会因为品牌方缺乏主动权而被迫给购物中心(自身的问题)背了黑锅。
技能get√: 短时间内,品牌方接项目的数量最好控制在1-2个左右(不要超过3个),通过与开发商的“软磨硬泡”来了解其性格,从而进行商业判断。
如果非想在全国人民面前快一些露脸,除非你的品牌培育期短、客单价低、地域性不强,当然还有物流运输、产品标准化等一系列问题是否已达标。否则的话,这条路还是挺难行的通,至少我个人觉得“水土不服”很要命。
No.5品牌组合“坑”
关于购物中心同一楼层中的品牌组合方式,一直存在两种声音:
一种倾向于同品类品牌组合,一种则更倾向差异化品牌组合。但我认为都对,也没说起来那么容易。
望湘园开发总监认为:中餐一定要找同品类聚集地,相邻品牌的同品类越多,在区域内的定位人群就越精准。井格的开发总监却认为:相邻品牌,越是个性明显、基因不同,越是容易以品牌势能的互补来聚集人气。
(朝阳大悦城的高人气吸引了很多餐饮品牌入驻)
如果说这两种观点是基于“品类”来做评判,那么实际上购物中心的餐饮品牌组合通常要考虑更多,像客单价组合、餐厅面积组合、品牌新鲜度(成熟度)组合、时段组合等问题都要包括在内。为了保证顾客的流动性和品牌接近性,购物中心每个楼层里的每个落位,也都有自己明确的功能划分。
为什么星巴克总是被安排在最显眼的位置?“它不知道能把大街上多少人引到购物中心里呢。”
为什么两个实力很强的品牌总是在两端而不是相邻?“这样才有更多人在中间走动起来,才能让家家都有饭吃呀。”
技能get√:
差异化的品牌组合方式,可以让品牌具备各自功能但又互融为一个整体,从而满足顾客的多元化需求和多样性选择,同品类(系统性)的品牌组合方式,能够为其带来粘性更高的目标消费群体。
选择什么样的邻居,取决于你自身的功能,也取决于你们集合在一起能产生啥样的化学反应。
把餐厅开进购物中心,也好也不好,与其说里面会藏着不少“坑”,倒不如说我们可以借此知道更多潜藏的风险。有人活得挺好,却也有人很快黯然离场,开发、选址、落地、运营,看看每一步,其实都是两方斟酌过后掂量着往前走。前几天看了句话觉得挺好:兜里有钱,心里有数。
(本文为掌柜攻略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0好文
1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