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学习的本质》有感1000字
读《学习的本质》有感1000字
作者:洪春霞
作为追求实用的父母和老师,对于我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按照作者安德烈-焦尔当的阅读提示,我从本书的第三部分开始了阅读。对于《学习的本质》这本书,我有这样的两点体会想要拿来分享。
1.学习欲望的存在会促进更强烈的学习欲望的产生。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到:“让孩子产生学习欲望,那么一切方法都会是好方法。”这种关系的建立对于个人而言是有益的,对于他人而言则具有传染性。教师必须时刻将“更多的东西”带给学习者:经验、超值情境、单纯的实践咨询,或是文化。他必须传递欲望。教师必须把学习者打开,即使他并不清楚结果如何。作为有着差不多20年教龄的一名教师,我们更多时候考虑和追求的,是这道题目多少人对了,谁又错了,怎样去改正,是谈心,还是单独辅导,还是利用兵教兵的机会去完成?怎样提高学生的分数?至于学生愿意不愿意我们跟他们谈心,愿意不愿意接受辅导,愿意不愿意同学的帮助,我们没有时间去考虑。学习如果没有欲望,教师如果不能传递学习的欲望,这样的教育应该是被动的,或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算是失败的教育。
2.学习是一项持续的事业。它要求人们时刻跳出习惯性常规和自命真理。在书中,安德烈提到这样一个概念“先有概念”。他说,所有儿童和成人都通过自己的先有概念来理解世界、解码信息。学习,就是对先有概念进行运算。文中,作者还特别提到自己受邀去澳大利亚做讲座的经历。在这个例子里,作者被自己在方向处理方面的先有概念搞的晕头转向,不分东西南北。先有概念既构成了个体的认知平衡,甚至是基本的安全感,个体会觉得所有的质疑都在破坏其内在的稳定状态,因此会不由自主地回避质疑。然而学习就是以此为代价的。在学习中,我们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新的观点,但是先有概念不断地维护原有的经验,这就使更高一个层次的学习存在矛盾体。在我们比较擅长的学科的学习中,这种矛盾的影响是存在并且固执的。打破常规,打破这种先有概念的束缚,是更进一步地学习要跨越的一个关口。这也意味着学习是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接受新的观点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部分的甚至要否定原有的认知。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学习的本质》这本书,告诉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学习来说,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学习者的思想结构和他可以采集的信息之间的多重联系。不过这些互动从来都不是即时的、自发的,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一种媒介。教师、专业人员、传授者等等,必须促进每个个体的意义生产,陪伴他,对他的原有概念形成干扰。学习者是通过他的所是和他的所知,借由自身进行学习。别人不能取代他学习,但必须在场,因为学习者不能一人学习。学习是一种社会的行为。正如弗朗索瓦-雅各布在《生物学与种族主义》这本书中提到的:人是一台学习的机器。事实的确如此。
第二篇:读《教育的本质》有感
读《教育的本质》有感
告别学生时代,已有1个多年头了!可是,从未真正想过,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直到看了这本《教育的本质》,开始从心底问自己,什么是教育?它的本质是什么?回想学生时代,虽然没有追问教育的本质,却对老师的教育方式和想要学习的知识是有要求的。一个不关心学生、知识不渊博、教学技巧不灵活、道德品行一般的老师,其实是不受欢迎的。这表明,我们对所要接受的教育其实是有要求的。
教育的本质是回归人。如今,现代教育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提倡生活的教育、爱的教育、生命的教育和以人为本的教育,但是,都只停留在教育的形式上面,而更多的教育者在讨论“教什么”和“怎么教”上下功夫,但实际却将“为什么教”视为理所当然,忽略了“教育的本质”,这必将降低教育的效果。如果一位教师不能彻底的追问这个问题,即使是他非常的努力从事教学工作,也免不了贻误学生的前程,甚至是耽搁学生的生命的发展进程。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就是对于生命发展方向的认识。
传教、受教本是件快乐的事,可是却因为教育者对其本质的认识不够,方式不恰当而导致受教者厌倦学习、甚至逃避学习,感受不到受教育的快乐。
于是想到了自己未来的工作,我该怎么做、有什么样的认识才能使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工作彰显最大的效益?使自己与学生都愉悦?我认为要想实现这些愿望,得要:
一,认清目的,清楚方向
方向对了,路就不会远。无论是制定工作计划,还是进行一堂培训,首先得要清楚做这件事的目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开展这堂课的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只有明确了方向,才能用正确、合适的方式实现目的。对一堂课而言,只有组织者明确了此次课程的目的和方向,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朝着这个方向前进,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这也能促使我在与同事在沟通、交流的时候,明确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提高沟通效率。
二,放空自己
“正确的引导应该出自“说明”(简单的理由)、“商量”(对等的建议而非强制)和“尊重对方”(引起主动),而且“不坚持立刻必行”(给与对方考虑的时间)。”这是《教育的本质》告诉我的,而日常的工作告诉我,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时刻拥有“空杯”心态是快乐工作的必备因素。以前的工作中,时常会出现与其他同事沟通的时候因为彼此都各执己见而争论不已,但依然没有达到沟通的目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是因为双方都抱着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不肯退让、听不见对方的意见而导致。只有放空了自己,才能吸收更多建议、知识,才会乐于倾听,更开心、虚心的与人沟通,听取建议。
三、丰富自己,拥有一颗快乐积极的心
情绪、心态是极具感染力的。作为一个知识、文化的传播者,应该拥有快乐积极、向上的心态,用自己的快乐感染周围的人。要阻止不好情绪的感染,就必须将已经腐烂的部分清除掉。要知道,负面情绪只有一个作用,就是保护我们免于伤害,但对达成目标没有任何帮助。改变其实简单,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疗愈的能力。我们惟一要做的是擦去那些污垢,然后,快乐、充满信心和力量的自己,就自然地显现了。
四、时刻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的人和事
欣赏,是一种美好的态度,是我们获得快乐的一种能力。有的时候,我会因为好天气而开心,这就是因为我欣赏到了好天气。但是这是被动的“欣赏”。如果把这个被动的、无意识的发生,转变为主动的、有意识的发生,就会发现身边有太多值得欣赏的人和事。欣赏可以使我们自己被好心情所拥抱。这也是使自己拥有一乐快乐积极的心态的前提!
从进人资部的第一天开始,我都觉得我时刻“被教育着”,大家都以热情、积极、温暖的态度教育着我,正是因为这种无声却有情的教育,让我一下子就融入到了这个团体。这使我深深的意识到,“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让被教育者知道“是什么”,而是引导对方清楚自己“要什么”,然后学会问自己“为什么”。
何东海 2014年7月
第三篇:读《促销的本质》有感
读《促销的本质》有感
陈 着
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这是“人的价值论”以及“事的方法论”初衷,人生体验总是比金钱让人更有质感和刺激。我想,这就是公司想要给每位品牌推广专员提供的平台。背后有组织、有共同的平台、有发展规划、有表达自己的载体、有展现自己的窗口。我们不一定是染了白头发才算白头偕老,也可以在创造的舞台上一起发挥余热、度过余生。
读完《促销的本质》一书,让我对促销的本质有了浅薄的认知,并且感悟到了一个企业最后能取得成功绝对不是偶然,他需要各方面的条件。
为什么说对促销的本质只是浅薄的认知呢,是因为我对促销的本质最终只能领悟为为顾客省钱,为顾客服务,为顾客着想。这简单的十二个字!!
在我看来为顾客省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上。第一,真正意义上的省钱,文章也不止一两次的提到,那就是,同样的商品的,别人赚钱百分之四十五的利润,我们只赚取百分之三十之类的事情,直接让顾客获利的例子。企业赚钱利润的数据不是凭空来的,是通过计算出来。所以为了能为顾客省下百分之十五的利润,我们采取了两个措施,一个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十分的节省,我们到处去购货,为的就是能够拿到便宜一些的价格,当然最后我们也直接从生产厂家拿货,这样也可以省下一大笔钱。另一方面呢,是侧面的省钱了,这个表现在,同样价钱的东西,我们的品质是最优的。
为顾客服务,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真正意义上的为顾客服务,也就是直接为顾客服务,当顾客走进我们店的时候,我们热情周到的,想尽一切办法为顾客服务一个服务。第二,也就是侧面的为顾客服务,比如为顾客提供免费停车服务,当店里没有顾客需要的货品,我们便送顾客到有这件货品的店。这些都是真正做到为顾客服务。
为顾客着想,这个同样可以用真正意义和侧面两方面来说。真正意义就是,我们促销的产品是顾客真正需要的。侧面来说呢就是,从各方面去了解,我们有没有真正的服务好顾客,顾客对我们服务的是否满意。从而真正的做到一切为了顾客。
如果说老板的领导能力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那么团队的协作能力便是企业成功的充要条件。
文章谈到了山姆的第一家店由衰到兴再到衰这件事。从始至终看似变得只是经营者,其实质是变得是经营方式和理念。这就充分说明了经营者的领导能力是一个必要条件。
山姆通过利益共享的制度,公平待人的诚恳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广泛的听取各个层面员工的意见和想法,去磨合团队的协作性。事实也证明他认为的团队协作度是一个企业成功必要条件的理论是成熟的。
沃尔玛在成立到现在的上市,经历了经济低迷,员工大幅辞职,国内强企业的竞争三个重大挑战。但最后都挺下起去了,并且还发展壮大。
面对,整体经济的低迷,山姆收集了各方面的信息,同时去各地收集经营的手段,销售的方法。就算在旅途中,也从未停止过,他对这些信息的收集。所以,最后,在整体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沃尔玛的销售额却在成倍的增长。
在面对员工大幅辞职的时候,我们依然保持“销售为本”,也就是“保持低成本,教导我们的员工关心我们的顾客,以及‘拼命干活,疯狂促销’”的基本原则。以及山姆及时说服了大卫·格蕾丝加入到我们公司。当然,大卫·格蕾凭着他的沉着冷静将这个因规模变得如此巨大而难以掌控的公司重新纳入正规。这使我们成功从这场**中,走出来了。
在发展过程与凯马特以及塔吉特这类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狭路相逢的时候,山姆选择了与他们正面交锋。因为,山姆觉得竞争对手,可以磨练我们,使我们变得更好更强。当凯马特到我们所在的地方开分店,我们就更加努力工作,让顾客满意。经事实证明,只有对手能够让我们快速成长,让每个人都得到了锻炼。为了不被其他竞争对手超越,山姆提出,必须不断变革。并且要回顾过去和展望未来。
无论时代有多萧条,但他都是在前进,沃尔玛建立在一个经济大萧条的时代,最后却能取得如此的成功。我们现在的情况可比当时好太多了,有什么理由不成事呢?无论从货上讲还是经济上说我们都好太多了。从货上讲,绞股蓝疗效明确,无副作用,并且具有六百多年的文化底蕴,就是在国家严苛的要求下,依然拍手叫好;从经济上说,国民的消费能力比那个时候强太多了。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服务好顾客,经营起我们的品牌效应。最后起到连锁效应。
沃尔玛创立的薄利多销形式,现在被各界滥用,价格混乱导致整个市场几乎瘫痪。人们对这种形式已经不再感兴趣,这种模式也已经不能再持续发展下去了,但是沃尔玛那种不断创新,不断向别人学习的精神依然影响着我们。这或许才是促销的本质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不断的向别人学习促销的方法,不断地引荐好的技术和方法。
所有山姆·沃尔顿他成功了,他的成功在于他找到了时代的特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经营方法,找到了自己企业成长的秘诀。同样的,我们也找到了这个时代人民的需要,失眠,便秘,三高;我们的经营方法,试饮销售,没有任何一款产品可以做到,这可以说是我们的一大优势;而我们企业能成长的方法大家都心知肚明。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企业,现在怎能不成功。
山姆·沃尔顿最后用“人生是一场公平的交易,要是我们想达到我们给自己设下的目标,就必须每天为之奋斗,并且坚持不懈”来总结自己的一生。这也便是他成功原因,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发扬的精神。设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然后记住他,最后风雨兼程的去实现它!
第四篇:读《影响力的本质》有感
读《影响力的本质》有感
《影响力的本质》是戴尔·卡耐基的一部经典成人培训品牌书,是现代成人培训的标志性箸作,它是世界500强企业超过450家采用对员工进行培训的书籍,使成人社会化教育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形式,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利润。揭示了人性的真相,指引人们寻找成功的捷径。
书中充满了经过时间验证的金玉良言,曾帮助无数著名和普通人士登上成功的阶梯,享受到生意上、工作中和生活里的巨大乐趣。在美国经济不景气的年代,它的内容带给美国人民甚至往后的各个国家的读者以巨大的信心和力量,这种信心和力量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帮助无数人面临绝境不再消极,而是行动起来,勇敢地去创造梦想。
卡耐基在书中讲到,成功有一种技能,每个人,不管他hi贫穷还是富裕,只要掌握了这样一种技能,每个人都能领悟成功的奥秘,这样的一种技能,就是模仿以往成功者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技能。而且想引用别人的言论是,他不仅仅引用了成功的企业家、金融家的言论,包括洛克菲勒、摩根、亨利·福特、西洛斯·克尔洛斯等,他还引用了许多普通企业家、推销员和商人的言论,这样的举例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不是只有取得巨大成就的人说的话才那么令人深刻,普通人对于成功有了追求,并且实现它,那么他们令人深有感触的话也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而像书中说的,那么普通的一个人也可以取得如此的成功,我又为什么不可以呢?
每个时代都会崇尚成功者,尤其是在当今大经济环境下,性情问题也许很重要,但是人们更加愿意竭尽全力去解决的是经济问题,但是在卡耐基的书中,他认为性情问题比经济问题更加需要解决,因为生活中很多问题并不是只关系到经济,有时候轻松的沟通,温暖的举动变能化解一切不必要的负担与忧虑。所以在书中他的建议都是以和谐为出发点,以友善的方法处理各种矛盾,这种友善的方法便是在社会体制下,每个人都会受到约束力的条件下,不要尝试去做任何指责,而应该鼓励别人怎样去与他人和睦地生存,给他们信心一同面对明天的饥饿。
读完这一本书,我觉得自己接受一次思想上和心灵上的洗涤,让我重新摆正好态度与确定好方向,不再被生活、学习等各种琐碎的压力控制,而让内心的友善、体谅、谦恭和向上的精神消磨殆尽。
第五篇:读《基督教的本质》有感
读《基督教的本质》有感
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先生,早年曾经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后来又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这部著作中,就从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阐明了宗教神学的秘密,认为它实质上是人本学。他指出人是现实的感性存在,是自然的一部分。理性、意志和情感是人的本质,或人的本性。人的本质不仅是宗教的基础,也是宗教的对象。人对上帝的意识就是人对自己的意识,人对上帝的认识就是人对自己的认识;上帝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神学就是人本学。上帝的全知全能和无所不在等等特性,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反映。宗教是人类的精神之梦,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他还指出克服这一矛盾的途径就在于诉诸经验的法庭,把宗教颠倒了的东西重新颠倒过来。
《基督教的本质》是费尔巴哈一生当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著作。在撰写这部著作时,他已结束了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确立了他的新哲学即人本学和自然学的基本原则。因此,这部著作实际上是新哲学原则在基督教问题上的一次富有成效的贯彻和运用。
《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基本观念是:神学的真正意义是人本学。费尔巴哈说:“宗教,至少是基督教,就是人对自身的关系,或者,说得更确切一些,就是人对自己的本质的关系,不过他是把自己的本质当作一个另外的本质来对待的。属神的本质不是别的,正就是属人的本质,或者,说得更好一些,正就是人的本质,而这个本质,突破了个体的、现实的、属肉体的人的,被对象化为一个另外的、不同于它的、独自的本质,并作为这样的本质而受到仰望和敬拜。因而,属神的本质之一切规定,都是属人的本质之规定。”费尔巴哈认为,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具有严格意义的意识,即把自己的类、自己的本质当作对象的意识,也就是对无限的东西或意识之无限性的意识。这种意识,构成了宗教的基础,这种意识的对象,构成了宗教的对象。具体来说,人自己意识到的类本质,就是理性、意志和爱。当人把自己的理性、意志和爱作为对象来加以意识的时候,当人把自己的理性、意志和爱加以神化的时候,人就会形成神或上帝的观念,并且把他当作自己膜拜的偶像。人使自己的本质对象化,然后,又使自己成为这个对象化了的、转化成为主体的、人格的本质的对象。这就是宗教之秘密。
综观《基督教的本质》全书,费尔巴哈在将上帝还原为人的过程中所表达的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时,我们还看到费尔巴哈特别重视人的感性。尽管费尔巴哈从一开始就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理性、意志和心三个方面,但在具体论述当中,他表现出了对于心,对于爱或感情的偏爱。“爱,是完善的东西跟非完善的东西、无罪者跟有罪者、一般的东西跟个体的东西、法律跟心、属神的东西跟属人的东西之间的纽带、媒介原则。爱就是上帝本身,除了爱以外,就没有上帝。爱使人成为上帝,使上帝成为人。爱增强弱者和削弱强者,降低高者和提高低者,将物质理念化和将精神物质化。爱,是上帝与人、精神与自然之真正的统一。”在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当中,费尔巴哈最看重的,不是圣父,更不是神灵,而是圣子。圣子是化身成人的上帝,因此是感性化了的上帝。也正是这个感性化了的上帝,才不再代表抽象的理智或知性,而是代表对人的慈悲、同情和爱。而慈悲,恰好是一种“感性之正义感” 其次,费尔巴哈把人的感性的存在同人的自然性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在谈到人的肉体存在时,他实际上把人的自然属性作为构成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定而加以肯定。正像真正的人不能够舍弃性别一样,真正的人也不能够舍弃自己的道德上的或精神上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是跟他的属自然的规定性密切相联的。他强调人作为自然的存在是具有性别的存在,是具有各种自然欲求首先是性欲的存在。人所过的生活是一种自然的生活,因此,也是一种有婚姻的生活。基督教所提倡的独身和禁欲的生活,在他看来也就是“超自然的”和“不道德的”生活。圣母玛利亚作为童贞女而受孕,他认为是“超自然的奇迹”,在人间绝无可能发生。同样,基督徒所幻想的天国或人格式的不死,在他看来不外就是超自然的、摆脱人类的、无性的、绝对主观的生活。人作为自然的存在,他总是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总是受自然规律和法则的羁绊。人当然能够幻想,也只有在幻想当中,他才有了不受自然规律羁绊的“自由”,才设想出了“无中生有”和“创世”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奇迹”,并且把上帝当作这一切奇迹的施行者。在比较基督教和异教的区别时,费尔巴哈还特别提出:基督是主观性之全能,是被从自然之一切束缚与法则中救赎出来的心,是弃绝世界、唯以自己为念的心情,是心愿之成全,是幻想之升天,是之复活节。
最后,费尔巴哈还特别突出了人的类本质即人的社会性。在论述“上帝里面的创世原则之“秘密”时,他首先把圣子这个第二人格作为上帝里面的创世原则,把它当作启示自己、表明自己、表白自己的上帝的对立面的身份出现的。由于上帝通过圣子创造了世界,从而有了自己的对立面,因此上帝就落到有限性的领域。对世界的意识,就是对我的局限性的意识,因此也就是一种使人谦逊的意识。但是,费尔巴哈认为最先使自我之傲慢瓦解的,却是“你”,这另一个“我”。我之所以感到自己是依赖于世界的,就是因为我先就感到自己是依赖于别人的。如果我不需要别人,那我也就不需要世界了。
《基督教的本质》在把神学溶解为人本学的过程中,全面而系统地展示了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原理。人的类本质被他归结为理性、意志和爱,这种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确实难以与唯心主义的人的本质的理论划清界限。但是,费尔巴哈却未能把人的肉体性、自然性同人的类本质在实践的基础上真正统一起来,由此,在对人的理解上,他始终在庸俗唯物主义或自然主义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倾向之间摇摆。费尔巴哈在强调人内在于自然、依赖于自然的时候,暴露出了其理论的一个极大的缺陷:他没有真正认识到人的真正的感性实践活动对自然所具有的能动的改造作用。他认为上帝创世的学说,根源于人的希求脱离自然的主观性原则,因此加以批评。他进而把犹太教当作创世学说的理论渊源。而作为犹太教的基本学说,创世学说在犹太教中所依据的原则与其说是主观性原则,还不如说是利己主义原则。创世学说,就其特有的意义而言,只有当人在实践上使自然仅仅服从于他自己的意志和需要,从而在其表象中也把自然贬低为单纯的制造品,贬低为意志之产物时,才得以建立起来。在他看来,功用主义、效用,是犹太教之最高原则。在犹太人那里,自然仅仅被看作是专擅、利己主义之客体,而专擅、利己主义正是要使自然为其擅自设定的目的而服务。费尔巴哈认为,只有采取理论的立场、美学的立场,对自然进行理论的直观或审美的直观,就像古代希腊人所做的那样,人才能跟世界、自然和谐相处。相反,对自然采取实践的即利己主义的立场,则注定会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